咏怀古迹其三赏析

作者&投稿:拓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咏怀古迹•其三》由杜甫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是杜甫经过昭君村时所作的咏史诗。想到昭君生于名邦,殁于塞外,去国之怨,难以言表。作者既同情昭君,也感慨自身。

《咏怀古迹•其三》逐句赏析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诗的发端两句,首先点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远隔数百里,本来是望不到的,但他发挥想象力,由近及远,构想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景。他就以这个图景作为这首诗的首句,起势很不平凡。诗的下一句,落到一个小小的昭君村上,读者的视线一下子被吸引到荆门这个点上,进而定格在昭君村。昭君虽为女流,但她身行万里,心与故国同在,芳名万古长传。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前两句写昭君村,这两句才写到昭君本人。诗人只用这样简短而雄浑有力的两句诗,就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杜甫这两句诗所概括的思想内容的丰富和深刻,大大超过了江淹。颔联营造出悲凉萧瑟的氛围,与前两句形成生地和死地的鲜明对照,概括了昭君一生的遭遇。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这是紧接着前两句,更进一步写昭君的身世家国之情。画图句承前第三句,环佩句承前第四句。画图句是说,由于汉元帝的昏庸,对后妃宫人们,只看图画不看人,把她们的命运完全交给画工们来摆布。省识,是略识之意。说元帝从图画里略识昭君,实际上就是根本不识昭君,所以就造成了昭君葬身塞外的悲剧。环佩句是写她怀念故国之心,永远不变,虽骨留青冢,魂灵还会在月夜回到生长她的父母之邦。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这是此诗的结尾,借千载作胡音的琵琶曲调,点明全诗写昭君“怨恨”的主题。据汉代刘熙的《释名》说:“琵琶,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琵,引手却曰琶。”晋代石崇《明君词序》说:“昔公主嫁乌孙,令琵琶马上作乐,以慰其道路之思。其送明君亦必尔也。”琵琶本是从胡人传入中国的乐器,经常弹奏的是胡音胡调的塞外之曲,后来许多人同情昭君,又写了《昭君怨》、《王明君》等琵琶乐曲,于是琵琶和昭君在诗歌里就密切难分了。

这首诗是感事而暗喻感怀。正是悲昭君以悲自身,寄托了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他当时正“飘泊西南天地间”,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相似。虽然他在夔州,距故乡洛阳偃师一带不象昭君出塞那样远隔万里,但是“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洛阳对他来说,仍然是可望不可即的地方。他寓居在昭君的故乡,正好借昭君当年相念故土、夜月魂归的形象,寄托自己想念故乡的心情。




永怀古迹,杜甫(其三)中的意象及解释
诗人通过写一个远嫁异域的女子怀念乡土、故国的怨恨忧思寄托自己想念故乡的心情。借咏怀昭君生时不被皇帝“识”的事迹来抒写自己怀才不遇的情怀。注: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怀古迹(其三)》作者塑造王昭君这一形象的目的是什么?
借王昭君表达诗人自己的身世之感,表达想回到长安的强烈愿望。

...咏怀古迹》其三 《登高》其中任意一篇的赏析 300字左右
天高风急,秋气肃杀,猿啼哀啸,十分悲凉;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回翔。首联两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且句中自对,无一虚设。这是诗人登高看到的景象,构成一幅悲凉的秋景图画,为全诗定下了基调。登高而望,江天本来是开阔的,但在诗人笔下,却令人强烈地感受到:风之凄急、猿之哀鸣、鸟...

《咏怀古迹》其三优质教学设计
从西晋的石崇开始,到南北朝的鲍照、庾信,再到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都写过咏昭君的诗,其中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最为深刻感人,并被誉为咏昭君诗之绝唱。尽管柔柔弱弱的王昭君,没有叱咤风云,没有威风凛凛,然而诗歌那苍凉悲壮的意境,仍能使我们强烈地感受到那段凄婉哀怨的历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追溯...

永怀古迹之三诗中第一句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主要运用了对比和反衬的手法来写王昭君的悲剧

《秋兴八首 其一》,《永怀古迹 其三》,《登高》这三首诗有什么相同之...
1,都是杜甫写的。2,都是七律古诗。3,都写于大历年间。4,都借景抒情,通过外物抒发感情,都树立对高尚人格孜孜以求的信念。5,主要基调都较为哀伤,都体现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操。6,诗歌体现杜甫诗的特点:沉郁顿挫,都体味诗人的人生际遇。7,都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和时局那种动荡不安、前途未卜的...

《杜甫诗选 咏怀古迹》(杜甫)诗句译文赏析
【赏析】 此为《咏怀古迹》之第二首,咏怀的是楚国诗人宋玉。相传江陵有宋玉故宅,故杜甫暮年出蜀,至江陵时触景生情,不禁怀念起宋玉来。诗中抒发了诗人对宋玉的崇敬之情,并对其壮志难酬、死后遭曲解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诗人由宋玉的不幸联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际,借缅怀古人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哀伤。诗...

古代名作如何欣赏
赏析: 李白怀才见弃,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心情是孤寂苦闷的。但他面对黑暗现实,没有沉沦,没有同流合污,而是追求自由,向往光明,所以在他的诗篇中多歌颂太阳和咏月之作。太阳是自然界中光明绚丽的形象,明月是清澈纯洁的象征。尤其是明月,清新、明丽、宁静、温柔,因而诗人和它相亲相近。在这首诗中,诗人还进一步把...

《永怀古迹》全文
羯胡事主终无赖,①词客哀时且未还。 ②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③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④群山万壑赴荆...

永怀古迹诗的开篇群山万壑赴荆门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有什么作用...
千山万壑逶迤不断奔赴荆门;此地还遗留生长明妃的山村。

安国市15815277909: 咏怀古迹其三赏析, -
辉玉威地: 1、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经过昭君村时所作的咏史诗.想到昭君生于名邦,殁于塞外,去国之怨,难以言表.因此,主题落在“怨恨”二字,“一去”二字,是怨的开始,“独留”两字,是怨的终结.作者既同情昭君,也感慨自身.这第三首,...

安国市15815277909: 求杜甫《咏怀古迹》其三的赏析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 -
辉玉威地:[答案] 《咏怀古迹五首》是杜甫于公元766年(大历元年)在夔州写成的一组诗.夔州和三峡一带本来就有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等人留下的古迹,杜甫正是借这些古迹,怀念古人,同时抒写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感.这是其中的第三首,诗人借咏昭君村、...

安国市15815277909: 咏怀古迹其三赏析颈联 -
辉玉威地: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颈联是写王昭君只能死后魂魄归来,突出活着无法归来的悲剧,遗恨之深,并寄予诗人的同情.这首诗借王昭君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薄命红颜的深切同情.

安国市15815277909: 赏析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 -
辉玉威地: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这首诗是《咏怀古迹五首》中的第三首,杜甫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广大抱负. ...

安国市15815277909: 赏析 《咏怀古迹》(其三)500字左右 -
辉玉威地: 咏怀古迹·其三 《咏怀古迹·其三》 作者: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注释:1、明妃:即王嫱、王昭君,汉元帝宫...

安国市15815277909: 咏怀古迹其三的诗词鉴赏 -
辉玉威地: 咏怀古迹(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咏怀古迹其三的诗词鉴赏:《咏怀古迹其三》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

安国市15815277909: 咏怀古迹(其三)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辉玉威地:[答案] 《咏怀古迹》(其三)咏叹王昭君其人其事,中间两联;”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下魂.“.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对比和反衬的手法来写王昭君的悲剧.这里有去与留的对比:离开了不该离开的故国,留在了...

安国市15815277909: 咏怀古迹其三赏析.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 -
辉玉威地:[答案]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诗的发端两句,首先点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据《一统志》说:“昭君村,在荆州府归州东北四十里.”其地址,即在今湖北秭归县的香溪.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正住在夔州白帝城.这是三峡西头,地势较高.他站...

安国市15815277909: 杜甫 咏怀古迹其三首联赏析 -
辉玉威地: 第三首是杜甫经过昭君村时所作的咏史诗.想到昭君生于名邦,殁于塞外,去国之怨,难以言表.因此,主题落在“怨恨”二字,“一去”二字,是怨的开始,“独留”两字,是怨的终结.作者既同情昭君,也感慨自身.这第三首,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

安国市15815277909: 咏怀古迹其三赏析.帮帮忙哇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 -
辉玉威地:[答案]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诗的发端两句,首先点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据《一统志》说:“昭君村,在荆州府归州东北四十里.”其地址,即在今湖北秭归县的香溪.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正住在夔州白帝城.这...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