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怀古迹诗的开篇群山万壑赴荆门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有什么作用

作者&投稿:频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群山万壑赴荆门”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有何含义?~

这首诗咏昭君。开头描绘昭君故乡的自然环境,用一个“赴”字写出丛聚在三峡一带的山岭,势若奔驰的生动姿态,很有气势。随即感叹王嫱人逝村存,点出题意。
第三、四句紧接人逝村存之意,竭力渲染昭君生前及死后的凄凉。
第五、六句先讲汉元帝的昏庸,后写昭君不忘故土,魂魄夜归。这里用一个“空”字,以突出昭君遗恨之深,并深寄诗人的同情。
最后两句以琵琶乐曲将昭君的怨恨传之千载收束全诗。诗写得含蓄委婉,耐人寻味。

1.王昭君自恃貌美,不肯贿赂画工,最后远嫁匈奴,身葬绝域,令人悲慨。杜甫也怀才不遇,对昭君出塞之事大加议论,对昭君寄予了深切的同情。杜甫咏王昭君,不过是借昭君之事,浇胸中块垒。 2.不同意。其一,正是因为有了如此雄奇的山水,才孕育出昭君这样美貌的、不平凡的女子。作者在此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昭君之奇美。其二,作者在引出昭君之前特意用了这么一个内涵厚重的句子作铺垫,也说明了在作者的心中,生长在这里的昭君决不只是一个明眸皓齿、秀发冰肌的弱女子,而是一位具有大山般坚强性格的奇伟女性。所以,画面的底色用的不是阴柔的秀丽而是阳刚的伟岸,这样是较为和谐的。(意对即可)

千山万壑逶迤不断奔赴荆门;

此地还遗留生长明妃的山村。

山河壮美,衬托出自己的不幸。用乐景衬哀情,表达自己的深仇怨恨


咏怀古迹其三赏析
诗人就是要用“群山万壑赴荆门”这样壮丽的诗句来郑重地写她。杜甫的诗题叫《咏怀古迹》,他在写昭君的怨恨之情时,是寄托了他的身世家国之情的。杜甫当时正“飘泊西南天地间”,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相似。虽然他在夔州,距故乡洛阳偃师一带不像昭君出塞那样远隔万里,但是“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

群山万壑赴京门 请问他的出处?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①。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②。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③。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④。注释 注释 [注释]①明妃:即王嫱(qiáng),字昭君,汉元帝时宫女。西晋时避司马昭讳而改称明妃。村:指王嫱生长的乡村。...

咏怀古迹(其三)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对比和反衬的手法来写王昭君的悲剧。【原文】: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咏怀古迹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咏怀古迹》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大历元年(七六六年)在夔州写成的一组诗,共五首。夔州和三峡一带有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等人留下的古迹,杜甫因古迹怀古人并自我伤感而作,一气贯成,为一组诗,亦可分首独咏。其一(咏怀的是庾信)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

《杜甫诗选 咏怀古迹》(杜甫)诗句译文赏析
诗中所描绘的草木摇落、景物萧条、江山云雨、故宅荒台等情景,全是诗人亲临其地的切身体会,触景生情之感慨,更加真挚动人。 其三 【原文】 群山万壑赴...【赏析】 本篇为《咏怀古迹》之第三首,咏怀的是王昭君。诗开篇便点明了昭君村所在之地。颔联概述了昭君一生的遭遇。「一去紫台连朔漠」,描写了她生前的...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的来历是什么
咏怀古迹(其三)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咏怀古迹其三的诗词鉴赏:《咏怀古迹其三》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在夔州(治今重庆奉节)写成的诗歌。这首诗吟咏了王昭君...

杜甫的诗,咏怀古迹五首,求答案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咏怀古迹五首之二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咏怀古迹五首之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

语文古诗 杜甫 永怀古迹(其三) 全诗翻译 (^_^)
古迹”,“咏”字下有两个宾语,一为“怀”,一为“古迹”,读起来很别扭。而将“咏怀古迹”直接解释为借古迹以咏怀”,用以解释诗的内容主旨是确切的,但用以解释题目含义,则不免牵强。实际上,“咏怀古迹”就是“怀古”,“咏怀”二字都是动词,意为歌咏怀念,题目之义就是歌咏和怀念古迹。

昭君故里咏怀古迹
唐代诗人杜甫在《咏怀古迹》一诗中,深情描绘了昭君故里的景象:“群山万壑簇拥荆门,生长明妃之地仍有村。那曾经的紫台如今连通着荒漠,只留下青冢默默面对黄昏。她的美貌如春风般难以描绘,空怀环佩的魂魄在月夜归乡。千载琵琶声中,充满了她的幽怨与哀愁,仿佛在曲中诉说她的哀伤。”昭君之美,不仅...

《永怀古迹》中作者在怨恨什么?从哪些诗句中可以看出来?
昭君既怨“恨帝始不见遇”,更怨远嫁异域他乡至死而长怀故土。而看杜甫一生济世之志甚高,但终其身也未得一展抱负,终于郁郁辞官漂泊西南不得回乡。跟昭君因元帝昏庸不辨美丑而远嫁流离身死长恨之遭遇、处境,何其相似!《咏怀古迹五首》其二所谓“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唐宋诗举要...

海淀区18573533147: 古诗鉴赏咏怀古迹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上黄昏.翻译诗句 -
福耿鑫贝:[答案] 咏怀古迹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上黄昏. 千山万壑逶迤不断奔赴荆门;此地还遗留生长明妃的山村.一别汉宫她嫁到北方的荒漠; 只留下青冢一座面向着黄昏.凭看图汉元帝岂识月貌花容?昭君佩带玉饰...

海淀区18573533147: 咏怀古迹·群山万壑赴荆门表达思想感情?(只要一两句话概括,不要赏析) -
福耿鑫贝:[答案] 杜甫的诗题叫《咏怀古迹》,他在写昭君的怨恨之情时,是寄托了他的身世家国之情的.杜甫当时正“飘泊西南天地间”,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相似.虽然他在夔州,距故乡洛阳偃师一带不像昭君出塞那样远隔万里,但是“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

海淀区18573533147: 杜甫 永怀古迹(其三) 全诗翻译 -
福耿鑫贝:[答案]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题解 《咏怀古迹五首》是一组七言律诗,作于大历元年(766),是杜甫...

海淀区18573533147: “群山万壑赴荆门”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有何含义?作者此诗意在表达昭君的悲剧,为何在开头却写了如此壮丽的景象 -
福耿鑫贝:[答案] 这首诗咏昭君.开头描绘昭君故乡的自然环境,用一个“赴”字写出丛聚在三峡一带的山岭,势若奔驰的生动姿态,很有气势.随即感叹王嫱人逝村存,点出题意. 第三、四句紧接人逝村存之意,竭力渲染昭君生前及死后的凄凉. 第五、六句先讲汉元帝...

海淀区18573533147: 咏怀古迹其三 这首诗写的什么内容 -
福耿鑫贝: 咏怀古迹(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这首诗通过写王昭君美貌无人识、远嫁大漠、孤苦无依的怨恨,表达了诗人对她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悲叹.相关的题百度都可搜到

海淀区18573533147: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 -
福耿鑫贝:[答案] 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诗人有感于王昭君的遭遇.寄予了自己深切的同情,同时表现了昭君对故国的思念与怨恨,并赞美了昭君虽死,魂魄还要归来的精神,从中寄托了诗人自己身世及爱国之情.全诗叙事明...

海淀区18573533147: 杜甫《咏怀古迹》全诗是什么? -
福耿鑫贝:[答案] 咏怀古迹五首之一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咏怀古迹五首之二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海淀区18573533147: 古诗词鉴赏 咏怀古迹五首 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 -
福耿鑫贝:[答案] (1)首联点出昭君村所在位置和环境.交待地点,本来是很平常的起头,却写得极有气势.一个“赴”字突现了三峡和荆门那种山连岭接、雄奇生动的走向和动势,读者的视线一下子被吸引到荆门这个点上,进而定格在昭君村.昭君虽...

海淀区18573533147: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用的什么描写手法 -
福耿鑫贝: 咏怀古迹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蒴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时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这是杜甫作的一首怀古诗 但诗的主旨却不是单纯的写杨贵妃的,而是作者用“怀古伤今”的手法 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概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以及对唐玄宗不满.

海淀区18573533147: 咏怀古迹五首 其三翻译 -
福耿鑫贝: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注解】: 1、明妃:即王嫱、王昭君,汉元帝宫人,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后人又称明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