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孔子美学思想中仁之美论文

作者&投稿:俞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浅析孔子美学思想中仁之美论文

   摘 要: 儒家美学作为中国古典美学主要的基本派别,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孔子美学作为儒家美学的代表,奠定了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仁”作为孔子美学的思想精髓,与其密切联系。“仁”是阐述如何“做人”、“成人”的人性理论,孔子以“克己复礼为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做为自己对人生的追求和处世之道,他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将自然美与做人联系起来,既深刻又富有人生哲理。

   关键词: 孔子;仁;美学

  在中国的历史文化发展长河之中,儒家思想有其特殊的地位,根植于人们的价值体系和道德思想。“仁”是孔子美学思想的核心,是孔子关于人生和社会的最高理想,也是他审美理想和美学体系的核心,就是要解决和培养“仁”的心灵,道法品质以及人生境界“仁人”。

   一、以仁爱为精髓的儒家美学

  层叠式宝塔是孔子美学结构体系的特点,而“仁”处在这个结构的中心而贯穿上下。“仁”是他整个伦理道德思想的核心,也是孔子理论体系中最基本、最高的道德标准。孔子的美学就是仁学的延伸,因此我们也可以称作为仁学美学。以血缘关系所产生的亲子之爱是整个仁学的根基。他讲到“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1都强调了“孝悌”是“仁”的第一要义,也为“仁”之本。“孝”是讲儿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悌”是兄弟姐妹之间各自应尽的责任,“孝悌”是两种最重要的血亲关系的道德规范。这种血亲关系是发自内心之情,是一种自然的流露,这与天下普遍的情感相类似。这样一个过程就完成了“泛爱众,而亲仁”的仁学体系建构。

  “仁”是道德标准,孔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2就是说,君子中可能出现“不仁者”,而小人中则决不会出现“仁者”。这样来说,“仁”是一种天赋的道德属性。所以孔子曰:“我欲仁,斯仁至矣。”3“为仁由已,而由仁乎哉?”4“仁”与“不仁”,主要取决个人思想意识的修养,要有主观的努力才能有所提高。

   二、孔子对“仁”的人生追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5这句话说出了“仁”字的真谛,可以看出要做一个真正的仁者是需要先对自己要求严格,这是做人的最基本的道德追求,也是去衡量一个人是否为君子的标准。要求他人首先要自己做到,如果大家都能做到用仁爱之心的准则去为人处世,并遵循“仁”字,那么孔子提出的这个想法和愿景就能够得以实现,君王实施仁政,爱戴百姓,百姓安居乐业,家庭和睦友爱,这是社会所希望达到的最高境界。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6。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不光是要有平等仁爱之心去对待他人,同时身体力行,用“礼”的外在行为表现去待人接物,而作为“六艺”7首位的“礼”确实是孔子“君子”这一社会理想美标准的道德集中体现之一,周礼是孔子最为推崇的礼仪。他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8又说:“甚矣吾哀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9由此可见其对周礼毫不掩饰的敬仰。而周礼,显然是宗法贵族统治者的的礼数,如铸鼎、乐舞,都有等级,不能乱用,乱用即为“礼崩乐坏”。

  基于这种为使社会变得有序,让人们的行为规范起来的理想,孔子采取了“礼”的方法,让人们将精神寄托于恢复“周礼”中,从人的本性规定出发,重建道德和信念,以此来挽救礼崩乐坏的社会,在孔子看来“不学礼,无以立。”10礼是人安身立命,言行举止的准则。孔子所倡导的“礼”是奴隶主贵族等级意识的反映,是不同阶级、不同阶层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三、孔子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孔子在谈到对自然美的赞赏时表示过对“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11从整句话来看,就是知者从水的形象中看到了和自己道德品质相同的特点,即是水的清澈和流动象征着一种乐观的精神,而仁者从山的形象中看到了和自己道德品质相同的特点,山的矗立高耸,是一种静态的美。这里的“乐”是一种美感,而这对孔子看来不是由山水的景象引起的,而是“知者”对于水,“仁者”对于山的感情外移,即移情作用起来的.,换句话说,不是触景生情,而是缘情观景。“知者”在审美对象水那里,“仁者”的审美对象在山那里,看到了有与“知者”、“仁者”相似的性情,故而产生喜爱之感。

  这种对自然美的欣赏由此而产生的审美关照使得山水之所以成为“君子”观照的对象,是因为“君子”以山水比德,发展起来“比德”理论。山水的自然形象所具备的某些特征可以象征人的高尚道德品质。人的精神品质与自然相联系,自然美就不是纯客观的东西,它包含有审美主体的联想、想象的成分,也就是包含有主观意识形态的思想成分。

   四、结论

  分析孔子美学思想中的“仁”,美在于“仁”的表现,美就在于精神能力的发挥,在于精神光芒的照耀,在于人生境界的呈现。中国古代文化有生生不息、源远流长、永葆青春的生命活力,在世界文明中有其崇高伟大的地位,这可以说都和孔子儒家思想有密切关系。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梁漱溟认为:“孔家没有别的,就是要顺着自然道理,顶活泼顶流畅的去生发。他为宇宙总是向前生发的,万物欲生,即任其生,不加造作必能与宇宙契合,使全宇宙充满了生意春气。”12这是宇宙自然的状态,是人应当有的生存状态,身心充满生机活力,充满创造性,也是人的审美状态。宇宙充满生意春气,人的精神世界也要充满这生意春气,也要由这生意春气生成丰富多彩、崇高伟大的精神境界,生成一个更美的世界。

   注释:

  1.出自《论语·学而》

  2.出自《论语·宪问》

  3.出自《论语·述而》

  4.出自《论语·颜渊》

  5.出自《论语·卫灵公》

  6.出自《论语·颜渊》

  7.孔子编订的“六艺”,包括:礼、乐、御、射、书、数。

  8.出自司马迁《史记》卷四十七。

  9.出自《论语·述而五》。

  10.出自《论语·尧曰篇第二十》第三章。

  11.出自《论语·雍也》。

  12.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商务印书馆,1999.127.

;


孔子思想中仁的含义是什么?
孔子“仁”的思想,基本含义就是“爱人”。“仁”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他人的关怀和爱护。从消极面来说,“仁”要求我们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从积极面来说,“仁”要求我们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综合来说,“仁”强调一种推己及人的“恕道”精神。“仁”的现代意义:...

浅析孔子美学思想中仁之美论文
而孔子美学作为儒家美学的代表,奠定了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仁”作为孔子美学的思想精髓,与其密切联系。“仁”是阐述如何“做人”、“成人”的人性理论,孔子以“克己复礼为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做为自己对人生的追求和处世之道,他的...

孔子思想中仁的含义是什么?
孔子的主要思想是“仁”,孟子继承、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尽管“仁”字在中国古代早已有之,但把他们明确作为一种思想提出来,孔子是开创者。不过,两千多年以来,学者们大都囿于伦理的角度来理解、解释“仁”,把“仁”的思想作为儒家的伦理学说。如,近代以来的学者中,冯友兰认为“《论语》中言...

论语中仁的含义?
孔子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是中国思想文化的创立者和奠基者。孔子思想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中国文化发展的所有丰富性特征都可以从孔子那里找到根源。孔子思想的主要特征之一便是他提出了著名的“仁”的思想,以至后来有人把孔子的思想概括为“仁学”。那么,孔子关于“仁”的思想具有一些什么特征呢?

论语中仁的思想内涵
在《论语》中,“仁”的涵义是多元的,但也是相互关联的。“仁”的涵义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仁者爱人”。第二:“克己复礼为仁”。第三:“仁”是德性的统称。第四:“仁”是孔子所追求的最高的人生境界。

简述儒家文化中仁的思想
仁 愚以为,仁的内涵,可概括为“爱人”与“不忍”。孔子所着重阐述的,便是“爱人”,且将其提升至极高的层次。在孔子看来:“爱人”既要存于心,更要见于行;既要有高度(道高德厚),更要有广度(济世安民)。——如此,才可谓“仁”。简而言之,孔子的“仁”,可概括为德厚功高。显然,...

樊迟仲弓问仁中仁的三层含义
《樊迟仲弓问仁》中孔子对“仁”的回答包含了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的基本态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对待他人的原则,以及爱人和知人的关爱和理解。这三层含义体现了“仁”的道德准则和人际关系的处理方式,是孔子对于做人和为人处世的重要教导。1、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这一层含义强调的是做人的...

孔子《论语》中仁有哪些特点,举例说明
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引申为“爱人”(包含民本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是一种道德观念.在《论语》中,孔子对“仁”的解释.尽管有许多不同,但“仁”的基本内容还是很明确的,这就是“爱人”.孔子极力鼓励人们“为仁”。仁”是孔子所倡导的道德理想的最高境界.《论语》中计有109...

孔子眼中的仁作文
今天我给大家讲孔子“仁”的思想。那么“仁”在孔子思想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甚至有的人说占有最高的地位,有人说孔子的思想核心部分就是“仁”。 那么“仁”是什么意思?我们简单地说,就是发自内心的、真心的爱人。“仁”离我们很远吗?其实也不远,你只要想“仁”,就有“仁”,你不想“仁”,就没有“仁”...

评论孔子的文章
在孔子的思想中,仁主要不是一个伦理学范畴而是一个政治学或政治学范畴。关键词:仁 克己复礼 爱人 政治学 孔子思想中的仁,我国理论界争论很大,通常认为仁最基本的含义是爱人,仁是一个伦理学的范畴。在我看来,仁最基本的含义应该有两个:克己复礼和爱人。在孔子的思想中,仁主要不是一个伦理学范畴而是一个政治...

锡林郭勒盟18221583530: 如何理解孔子的“里仁为美”? -
刘嘉立灵: 里仁为美:一说:里,邑也.谓居于仁为美.又一说:里,即居义.居仁为美,犹孟子云:“仁,人之安宅也.”今依后说. 意思是"住在有仁者的地方才好" 为:谓语,是 美:形容词,美好的 向我们平常说的,以大局为重,就是这个句式

锡林郭勒盟18221583530: 怎样理解孔子学说中的仁 -
刘嘉立灵: 孔子思想体系中“仁”这一重要概念的内涵是极为丰富的,有内在的如何达到“仁”的境界,有外在的如何实现“仁”的方式方法;小到个人理 想人格的培养,大到治理国家的理想社会行为,是一个具有深刻内涵,包括个体及群体生活在内的思想和行为各方面的理想人格修养体系.孔子关于“仁”的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及适用性,这也是孔子思想的强大生命力之所在.孔子思想为后来的孟子和荀子所提倡的“内圣外王”之道提供了理论参考,其中的某些行为甚至完全被后人所吸取,成为儒家人学思想中永恒的“不灭之火”.

锡林郭勒盟18221583530: 论孔子仁的思想 -
刘嘉立灵: 孔子与“仁”的学说 孔子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是中国思想文化的创立者和奠基者.孔子思想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中国文化发展的所有丰富性特征都可以从孔子那里找到根源.孔子思想的主要特征之一便是他提出了...

锡林郭勒盟18221583530: 关于孔子仁爱的论文,论点,论据,新观点等,谢谢!! -
刘嘉立灵: 仁、义 关于人的德性,孔子强调仁和义,特点是仁.义是事之“宜”,即“应该”.它是绝对的命令.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应该做的事、必须为做而做,因为做这些事在道德上是对的.如果做这些事只出于非道德的考虑,即使做了应该做...

锡林郭勒盟18221583530: 孔子“求仁得仁,又何怨”体现他怎样的美学思想 -
刘嘉立灵: 孔子“求仁得仁,又何怨”的观点,正与现代学者马斯洛之“人类需求”之最高层次之“自我实现”相合,人类能够秉持内心深处至善之“仁”(即良心)之指令,言其所当言,形其所当行,超越了自我欲望与执着之“怨”,忘物忘我,达到了与至美之“道”融合的人格修养境界.这是一种美善合一、尽善尽美的人格美学范畴,也是“天人合一”的伦理美学领域.

锡林郭勒盟18221583530: 试述对孔子仁学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
刘嘉立灵: 对于个人的品德,孔子强调仁和义,尤其是仁.一个人在社会里行事为人,有他应循的义务,这些义务的本质应当是“爱人”,即“仁”.为父之道就是由爱子之心出发去对待儿子,为子之道就是由爱父之心出发去对待父亲.《论语·颜渊》篇中记载:樊迟问仁,孔子回答说:“爱人.”一个人必须对别人存有仁爱之心,才能完成他的社会责任.因此,在《论语》里,孔子用“仁”这个字时,有时不是指一种特定的品德,而是泛指人的所有德性,“仁”的含义是品德完美.

锡林郭勒盟18221583530: “浅析孔子之仁的现代意义”请以此讨论一下 -
刘嘉立灵: “仁”的现代意义:“仁”与基督教的“博爱”精神,以及一般社会所提倡的对弱势团体、人士的慈善精神,是完全相贯通的,是每一个懂得中文的人所应该认识,并且身体力行的优良价值观.

锡林郭勒盟18221583530: 孔子哲学中对仁的理解 -
刘嘉立灵: 儒家哲学对仁的理解是不断深化的. 西周时期,以周公为代表,仁的本义是爱亲; 孔子把爱亲发展为爱人,强调“仁者爱人”; 《易传》把仁与“元”对应起来,仁不仅仅是善的根源,也可以是宇宙的元初根源,生命的本源; 《礼记》将仁也“气”对接,发展了德气论,突出了仁的宇宙本体的意义. 到此,“仁”这个原本是伦理原则的概念,上升到了中国哲学本体论的地位.参考文献:陈来著《仁学本体论》三联书店出版

锡林郭勒盟18221583530: 简略评价孔子仁的思想 -
刘嘉立灵: 一、对待“仁”的态度.孔子主张任何人都应该有一种为“仁”的愿望,应该诚心诚意去求“仁”,只要自己态度端正,就可以实现“仁”的要求. 二、“仁”的价值内涵.从《论语》中孔子论“仁”来看,其价值内涵主要指“仁”的情感性、...

锡林郭勒盟18221583530: 中国古代哲学史孔子仁的思想有哪些特点? -
刘嘉立灵: “仁”的最初含义是指人与人的一种亲善关系.孔子把“仁”定义为“爱人”,并解释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在回答子张问仁时还说,“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五者为恭、宽、信、敏、惠.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