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中世纪西欧的议会制度?

作者&投稿:秘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认识欧洲中世纪的等级制度~

西欧封建社会 从471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00年左右的欧洲历史,被西方史学家称为“中世纪”.它是古代希腊罗马文明消亡与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之间的一段历史.中国历史学家习惯上称之为西欧封建社会.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西欧封建制度是中古欧洲历史的一项核心内容,而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在整个中古时期,罗马天主教在经济上占据当时西欧土地的三分之一,政治上与世俗王权分庭抗礼,在思想文化方面形成一元垄断,可谓是处于一种万流归宗的地位.城市是文明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在许多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根源因素有很多就是城市造成的.拜占庭帝国是一个曾经辉煌的古老文明,在如何面对新的环境挑战方面,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命运具有重大的典型意义和启示价值.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原因:其基础来自三个方面:①古希腊、罗马的遗产,②基督教的传统,③日耳曼人的社会模式.换句话说,西欧封建制度是由罗马封建因素,日耳曼因素,通过基督教会对二者的不断结合而形成的.
⒈罗马封建因素
随着罗马帝国对外扩张的中止,帝国的经济在公元三世纪已发生严重危机:人口锐减,城市败落,一些大土地所有者便退居乡村,建立了以隶农为主要生产者的、实行租佃分散经营的田庄制,形成自然经济,政治上则形成独立王国.如此在公元三世纪,罗马帝国的奴隶制商品经济已经过渡到隶农制自然经济.另外,罗马很早以来就存在一种保护关系,一些人因败落而寻求富有的庇护人的保护,成为他们保护下的平民或附庸,帝国衰落后,这种保护关系更为扩大,成为日后西欧封建制度的起源之一.
⒉基督教会
与经济的变化相适应,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发生变化,原来的罗马古典文化开始让位于普通人民群众的大众文化,这就是基督教文化.在危机时代,越来越多的人从崇奉奥林匹斯诸神:朱庇特,宙斯,阿波罗,转奉能解脱个人罪恶,能使个人得到拯救的基督教.因为前者虽然气势磅礴,给人力量,但却不能给人安慰;人是伟大的,但人不能总是显示伟大,人还需要安慰,尤其是在危机时代,人们需要一种神秘主义的哲学体系.在公元三世纪的罗马帝国,这就是新柏拉图主义.经过百般曲折,四世纪以后罗马终于成为基督教国家,教会组织普遍建立,受罗马制度的影响,教会的法律、制度,组织结构都建立起来.正是基督教会,在日益加深的混乱状态中起到了维护秩序的稳定性作用,并且成为日后教化日耳曼蛮族,把罗马古典文化和日耳曼文化结合起来的承担者.
另外,教会所建立的修道院制度,也对中世纪早期的西欧社会产生重大影响.修士最初一般都是西欧最优秀的农民,他们开垦荒地,排干沼泽,改良土壤,推广三圃制,对恢复和发展西欧农业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们还保存了罗马人的一些建筑技能,发展了木刻、金属制造,纺织、玻璃、酿酒等工艺.
⒊日耳曼因素
日耳曼人刚从原始社会走出,为陷如绝境的西欧社会带来了活力和生机.
与罗马法律相比,耳耳曼法律是习惯法,粗犷、迷信、采用神裁法,但对日后西欧封建政治仍有重大影响.日耳曼法律产生于人类古老的习俗,而不是统治者的意志,所以法律超越王权,没有一个国王可绝对专制,这种王权有限制度是中世纪西欧政治发展的一个特点.所以有人说,民主起源于日耳曼丛林之中.
日耳曼人的亲兵队制度,建立了首领和亲兵相互间契约关系的观念,直接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
日耳曼人还带来了农村公社制度(其特点之一是自治),它对西欧城市的形成、行会制度、以至于议会制度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日耳曼因素对西欧社会影响之大,以至于全球通史的作者认为:正是日耳曼人的到来,毁灭了西欧的古典文明,从而为西欧新文明的开端,扫清了道路.在中国,在印度,昔日的文明传统一直没有中断,并得以保存,但这仅是旧生命的延续.而西方,在罗马帝国灭亡以后,却出现了一个新的开端.他并且认为,这是西方历史的独特性之所在.
西方史学界在西欧封建制度形成问题上主要分为两派,日耳曼派和罗马派,以后又形成综合派

一)、形成西欧封建制度的诸因素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其基础来自三个方面:①古希腊、罗马的遗产,②基督教的传统,③日耳曼人的社会模式.换句话说,西欧封建制度是由罗马封建因素,日耳曼因素,通过基督教会对二者的不断结合而形成的.

⒈罗马封建因素

随着罗马帝国对外扩张的中止,帝国的经济在公元三世纪已发生严重危机:人口锐减,城市败落,一些大土地所有者便退居乡村,建立了以隶农为主要生产者的、实行租佃分散经营的田庄制,形成自然经济,政治上则形成独立王国.如此在公元三世纪,罗马帝国的奴隶制商品经济已经过渡到隶农制自然经济.另外,罗马很早以来就存在一种保护关系,一些人因败落而寻求富有的庇护人的保护,成为他们保护下的平民或附庸,帝国衰落后,这种保护关系更为扩大,成为日后西欧封建制度的起源之一.

⒉基督教会

与经济的变化相适应,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发生变化,原来的罗马古典文化开始让位于普通人民群众的大众文化,这就是基督教文化.在危机时代,越来越多的人从崇奉奥林匹斯诸神:朱庇特,宙斯,阿波罗,转奉能解脱个人罪恶,能使个人得到拯救的基督教.因为前者虽然气势磅礴,给人力量,但却不能给人安慰;人是伟大的,但人不能总是显示伟大,人还需要安慰,尤其是在危机时代,人们需要一种神秘主义的哲学体系.在公元三世纪的罗马帝国,这就是新柏拉图主义.经过百般曲折,四世纪以后罗马终于成为基督教国家,教会组织普遍建立,受罗马制度的影响,教会的法律、制度,组织结构都建立起来.正是基督教会,在日益加深的混乱状态中起到了维护秩序的稳定性作用,并且成为日后教化日耳曼蛮族,把罗马古典文化和日耳曼文化结合起来的承担者.

另外,教会所建立的修道院制度,也对中世纪早期的西欧社会产生重大影响.修士最初一般都是西欧最优秀的农民,他们开垦荒地,排干沼泽,改良土壤,推广三圃制,对恢复和发展西欧农业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们还保存了罗马人的一些建筑技能,发展了木刻、金属制造,纺织、玻璃、酿酒等工艺.

⒊日耳曼因素

日耳曼人刚从原始社会走出,为陷如绝境的西欧社会带来了活力和生机.

与罗马法律相比,耳耳曼法律是习惯法,粗犷、迷信、采用神裁法,但对日后西欧封建政治仍有重大影响.日耳曼法律产生于人类古老的习俗,而不是统治者的意志,所以法律超越王权,没有一个国王可绝对专制,这种王权有限制度是中世纪西欧政治发展的一个特点.所以有人说,民主起源于日耳曼丛林之中.

日耳曼人的亲兵队制度,建立了首领和亲兵相互间契约关系的观念,直接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

日耳曼人还带来了农村公社制度(其特点之一是自治),它对西欧城市的形成、行会制度、以至于议会制度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日耳曼因素对西欧社会影响之大,以至于全球通史的作者认为:正是日耳曼人的到来,毁灭了西欧的古典文明,从而为西欧新文明的开端,扫清了道路.在中国,在印度,昔日的文明传统一直没有中断,并得以保存,但这仅是旧生命的延续.而西方,在罗马帝国灭亡以后,却出现了一个新的开端.他并且认为,这是西方历史的独特性之所在.

西方史学界在西欧封建制度形成问题上主要分为两派,日耳曼派和罗马派,以后又形成综合派.

(二)、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过程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具有两条相辅相成的线索,一是封主封臣制和封土制的形成和变化过程,一是自由农民的农奴化过程,我们把这两个过程称之为封建化过程.

⒈西欧封建化过程的起点——萨利克法典

法兰克人五世纪时分为两支,一支迁莱茵河中游,称河滨一里普阿尔人,一支进入北高卢,称海滨一萨利克人,即克洛维为王的那一支.

萨利克法典是萨利克人的习惯法汇编,形成于六世纪初, 511 年前后.它反映了五、六世纪法兰克人在进入高卢以后的社会生活状况,既包含了日耳曼人的社会因素,也反映了一些高卢一罗马人的社会因素.西欧社会的封建化过程,就以此为出发点.

克洛维进入高卢后,把所占领的无人居住的土地交给法兰克人的农村公社,他自己占有罗马皇室的土地,并把一部分赏赐给贵族和亲兵,形成日耳曼大土地所有制,对高卢一罗马地主和教会的大地产,则很少侵犯.所以法典反映的土地所有制就有三种:农村公社土地所有制,王室土地所有制,贵族地主土地所有制.

一般认为,农村公社是从氏族公社发展而来的自由农民的社会组织,特点是土地公有私耕,行政自治.但也有人认为,它是在中世纪地主庄园内重新形成的.

⒉自由农民的农奴化

最初,法兰克自由农民都是公社成员,有权利和义务参加战争,分取占利品,使用公社土地,参加社员大会.到六世纪下半叶,国王希尔伯利克( 561 ~ 584 年)颁布一道修改萨利克法典的敕令,规定死者如无子嗣,土地由其女儿继承,而不再交还公社.这样,公社的耕地逐渐变为可以买卖的自主地.这时的公社称作马尔克.公社农民内部的经济分化加剧.

但是,法兰克农民农奴化的主要原由,并不是经济分化的结果,因为当时系自然经济,经济分化缓慢,而主要是外部暴力所造成.外部暴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教俗贵族地主利用特权强力兼并公社农民的自主地,失去土地的农民被迫投靠大地主,逐渐变成农奴.二是 6 ~ 10 世纪战争兵役频繁,对外扩张,外族入侵,社会不安定,豪强官吏勒索,这一切使自由农民无法进行正常的农业生产;另一方面,军事制度也有变化,从原来的步兵或轻装骑兵发展成为重装骑兵,战斗力加强,但费用开支也大大增加.据估计,当时四家小农方能装备一名骑兵.这种状况,使许多农民干脆就近寻找一教俗贵族保护,把土地交给贵族而由自己耕种,只向此贵族一人纳税服役,既避免了官府沉重的军役、捐税,也避免了他人的勒索和盗匪的抢劫,此称为“委身式”,也叫“投托”.久之,这些农民就变成了农奴.他们在法国被称为“维兰”.

在法国,还有一些农奴称为“塞尔夫”( serf ) , 他们大多是奴隶的子孙,地位比维兰更低.维兰实际是永久性佃农,份地世袭,劳役有一定传统标准.塞尔夫则由主人任意剥削,并可随土地一并买卖.一般来说,维兰比自由农、佃农的境遇往往要好.

八世纪前半期查理·马特采邑制改革以后,法兰克农民农奴化进程加速.

847 年,西法兰克国王秃头查理的墨尔森法令规定,“任何自由人都必须选择一主人,或是国王,或是国王的臣属”.

自由农民的农奴化过程一直延续到 11 世纪.

⒊封主封臣制与封土制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阶段:墨洛温王朝时期,六、七世纪,国王采取赐地封土的办法给其官员,封地与公职相联系,这种土地分封是无条件的,久而久之,大贵族势力上升,国王军事经济实力削弱.

第二阶段:到八世纪查理·马特任宫相时,进行采邑制改革,将封地与附庸制度结合起来,从而向西欧封建制度迈出了极其重要的一步.采邑制改革的另一契机是军事制度发生变化.西欧在与阿拉伯人的接触中,学会了使用马蹬,马蹬的出现,使骑兵从轻装发展为重装,铠甲及贵族族徽都随之出现.更重要的,是由此需要专职作战的骑士,普通法兰克农民既难以负担,也无此技艺,而骑士则需要土地和农民来养活.这样,马蹬→军制改革→社会制度(采邑制)改革.

中国明末时传教士铸造的西洋火炮为何不能引起中国社会制度的变革?顾准这样提出了问题.

马特没收了叛乱贵族和教会的大量地产,分封给他的附庸骑士.受封者,即封臣则以服骑兵役为条件,并向封主宣誓效忠,这种军事封地称为采邑.受封者若不能履行封臣的职责,封主有权收回采邑.这种权利和义务是双方的,是一种契约关系,封主也要保护封臣,不能欺侮他的妻女,若违反,封臣也可另找封主.西欧封建制度的特征就是它的相互性,在封建制度下,没有人是权力无限的统治者.若上面对下面的权力是绝对的,不可反抗的,那就不是西欧封建制度,而是绝对君主制了.这与我们通常所理解的中国封建制度的概念大不相同.

查理·马特的采邑制改革,到加洛林王朝的矮子丕平和查理曼时继续实行,因为即使查理曼当时也无足够财力搞职业军队.而各级领主,也有自己的附庸骑士,形成层层分封.打仗时,这些附庸的附庸在王室军队中参加其直接领主指挥的军队,并且只是单线联系,形成“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采邑制的广泛推行,导致以下后果:①加速了封建化进程,大小封建主竟相争夺劳动力,把自由农民变成农奴;②巩固了中小封建主的地位,奠定了骑士制度的基础,排除了农民当兵的权利;③形成了金字塔式的、依次互为主从的封建等级制度.

每一骑士都靠自己采邑的农民的赋税和劳役生活,这一骑士对自己的采邑拥有行政、司法、税收等管理权.国王有时还把一些豁免权赐给一些大领主和教会贵族,豁免权也叫特恩权,指这些领主的领地可不受国王代理人或官员管辖.这样一来,就使采邑领地具有独立王国的趋势.

第三阶段:采邑原本是终身的,封臣死亡,采邑交还封主,不得世袭.封臣的继承者若要继续从前的关系,要重搞受封仪式.到九世纪,采邑逐渐变成了世袭领地. 877 年西法兰克的秃头查理颁布克尔西敕令,承认采邑和特权世袭.

查理曼死后,王权的分散,无休止的内战,外族的入侵,使原本有序的金字塔式的等级统治走向混乱.原来的封疆大吏一一伯爵,以自己的附庸为后盾,从王室官员演变为独立的地方王公。从本质上说,政治分裂是封建制度最正常、最普遍的社会状态。对王权而言,封建制度的兴盛正是王权的阴暗时代。

(三)、西欧封建制度确立的标志

国内史学界一般认为,西欧封建制度确立的时间是九、十世纪,主要根据是 877 年的克尔西敕令.

确立的标志:封臣制(附庸制)与封土制(采邑制)相结合,土地所有权与政治统治权相结合,大贵族在其世袭领地内具有独立的政治经济权力,而王权衰落.

u 但注意,并不是西欧所有的农民都变成了农奴,也并非西欧所有地方都形成了封建制度;这里只是说,封建制度和农奴制从此在西欧占据了主导地位,并以法国最为典型。

四、西欧封建制度形成时期的基督教会

基督教最初没有教皇,教皇一词的本意是ραρα,是对所有主教的尊称.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后,由于罗马主教所在的地理位置,使其拥有较雄厚的政治经济实力.五世纪日耳曼人入侵,帝国政府迁拉文那,实际把罗马的管理权交罗马主教,使其地位提高.进入中世纪教皇一词逐渐为罗马主教所专有.

西罗马帝国灭亡,以主教区为基本单位的教区系统依然存在,并从败落的城镇向广大农村发展.八世纪以后,西欧广大乡村教区开始形成.教皇的传教团在异教地区传教,也不断取得成功. 496 年在高卢的法兰克人受洗入教, 597 年成立了英格兰教会,七世纪创立了伦巴德教会,八世纪创建了德意志教会.到公元 1000 年左右,连匈牙利的马扎尔人,北欧斯堪的纳维亚的诺曼人也进入了西欧的基督教世界.在日耳曼人征服西欧之后,基督教也征服了西欧,并且还征服了日耳曼人.

在广泛的传教过程中,教会和修道院获得了大量教产. 810 年亚琛宗教会议,把主教区和主教依教产分三级: 3000 ~ 8000 处领地为一级, 1000 ~ 3000 为二级,不满 1000 处为三级主教区.一般认为,中世纪罗马教会占西欧各国耕地的三分之一,各级主教实际上是大大小小的封建领主.修道院也拥有大量庄园,他们招收大批农民,开垦荒地.修道院庄园往往能改进耕作制度,例如三圃制,就最早由修道院庄园实行,成为日耳曼贵族庄园的示范.

5 ~ 11 世纪以前,教皇的权力一直受很大制约.拜占廷皇帝查士丁尼对意大利的征服,使教皇一直受拜占廷长期控制. 678 ~ 752 年的十三任教皇中,有十一任是希腊人或叙利亚人.但随着伦巴德人进入意大利,阿拉伯人征服叙利亚、埃及、北非,拜占廷干预西方的能力大为减弱,于是罗马教皇不失时机地与法兰克人结盟. 751 年加洛林王朝和 756 年教皇国的建立, 800 年查理曼的加冕,直至 962 年德意志的神圣罗马帝国的建立,都是西欧政教联盟的反映.有了查理帝国的支持,教皇从此敢与拜占廷皇帝分庭抗礼,西欧基督教会从此自成体系.也正因为如此,加上西欧拉丁文化和东南欧希腊文化的差异, 1054 年东西方基督教会大分裂,西欧的基督教称西方公教(天主教),东欧的基督教称东方正教(东正教).

应该看到,西欧的教权与王权这时的相互支持,对双方都是有利的.通过基督教会,加强了法兰克国王的统治地位,基督教成为其精神支柱;通过基督教会,罗马帝国时期的典章制度,教会法规,教阶制度等,逐渐为法兰克统治者所接受,从而使法兰克国家上层建筑各部分日益完善.正是基督教会对日耳曼因素和罗马因素的不断结合,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教权和王权这一时期的相互利用和相互勾结,有利于西欧社会的发展.

尽管如此,教权与西欧王权相比,仍处于从属地位.十一世纪前西欧的主教区和修道院大都是在世俗王权和领主统治之下,主教由世俗王权和领主任命,乡村教士也由庄园主选任控制(这时教士尚未实行独身制). 962 年以后,德意志的神圣罗马帝国甚至在一个时期能随意任免教皇.

不过,随着教会势力的发展,到十一世纪后半期,教权逐开始向王权发起挑战.

中世纪西欧的议会制度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理解方式:
1. 议会制度是一种政治制度,通常由选举产生,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愿参与国家决策和监督行政。
2. 议会制度是一种民主政治的体现,通过选举产生代表,使人民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国家事务。
3. 议会制度是一种分权制度,通过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的方式,限制政府的权力,保护人民的权利。
4. 议会制度是一种代议制,通过选举产生的代表来代表人民表达意见和利益,实现民主和公正。
总之,中世纪西欧的议会制度是一个多元化、复杂的概念,需要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和分析。

如何理解中世纪西欧的议会制度?我认为这也是一个社会发展的产物,所以都要有一个过程。

晚期罗马在君士坦丁等君主的改革以后,大体上也是一个和中国类似的君主专制国家,讲究中央政府控制地方政府,军政分离,文官系统控制全国命脉和军队给养。总之,和封建是扯不上关系的。
而蛮族在迁入了西欧,于5世纪取代了原本的罗马帝国政府以后,大体上是保留下来了这套政治结构。
也就是说中世纪的早年,欧洲并没有封建制度。
封建制度起源于采邑制度。而采邑制度起源于8世纪,也就是蛮族在西欧取代罗马,建立诸王国之后200多年后的事情了。
当时,由于穆斯林的阿拉伯帝国的高速扩张,控制了地中海的南岸,也控制了东岸和西岸的大部,让兴盛了千年的地中海贸易圈彻底衰落。那些在罗马共和国时期就兴旺异常的商业城市,即便在蛮族接管以后都还在继续发展,却在这一时期纷纷衰落。这也促成了欧洲经济结构的剧烈转型,形成了后来老马所谓的“封建经济形式”,也就是城堡庄园/隶农制度的经济模式统一天下。
对于西欧诸王国的君主来说(当时主要就是法兰克王国和伦巴第王国,西班牙的西哥特王国被穆斯林干掉了,德国那边当时还是蛮荒,英国不在地中海经济圈内),最直观的影响就是财政收入骤降,政府入不敷出。
怎么办呢?开源节流!开源不太有什么好招数,而节流固然不错,但是当时穆斯林已经摸到家门口,节流绝对不能削弱军事力量。
于就是有了采邑制。今天人们都知道大政府意味着高支出高赤字低效率,所以,当时的国王们只能改革这个罗马时代传承下来的政治结构,缩小政府规模。用什么办法呢?统治权外包。

“XXX小伙子,我看你有前途,这块领地,以后就是你管理了!具体怎么管理我不管,只要你定期足额交税,打仗了你要能动员出定额军队参加,多出来的就都是你的了!”

这就像我国改革开放搞的包产到户一样,一定程度上还能调动积极性,改善地方管理效率。可谓一举多得,缩减了政府支出,地方上的钱粮军政都不用派人管了,只管着最后从领主们那里收税就行,虽然这个收入其实是大幅度减少了,但是也不再有地方财政开支的支出负担了,军队也大部分不需要自己供养了,遇到穆斯林对边境的袭扰,地方领主可以自主做出快速反应,有效应对小股劫掠。

而缺陷就是1.大规模调用全国人力财力物力兵力的能力大幅减弱了,所以西欧王国从此对于公共建设显得有心无力,中世纪城市凋敝,严重缺乏公共设施的原因不乏其中。同时调用全国兵力的困难也提高了,查理曼时代尚能实现较大规模的全国动员,到中世纪中期,国王们为了调兵打仗不得不向公爵们低头,用各种利益妥协换取支持的情况就层出不穷了。
2.地方独立性大大增强,地方大员军政一把抓还很大程度上不受监管,对中央来说风险大大提高。中世纪王权衰弱,教权强盛的主因还是在于封建导致的王室力量不足。

而随着采邑制度的发展,采邑贵族要求更稳定的可世袭的权利,将原本仅限于“封君-采邑封臣”两人之间的个人契约关系(这意味着双方任何一人死亡,采邑都要收回)转变为封建契约关系(这意味着双方都可以世袭这一份义务和权力)而君主也越发依赖于他们的支持才能维护国土和王位,于是最终形成了封建制度。

一般来说,把查理曼(742-814)视为欧洲封建制度的开创者,但其实这个制度并不是他创立的,完善者也不是他,采邑制度在他的爷爷查理·马特时代就已经零星存在,而采邑制度向封建化的的转型则主要在他的子孙辈掀起。但是他确实是一个转折时代的关键人物,采邑制度在他的时代开始普及。

上述的关于封建化的观点,主要出自亨利皮郎的《默罕默德与查理曼》,所谓“没有默罕默德就没有查理曼”就是指这样的一个观点。也被称为“皮郎命题”,影响了学界很久。到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皮郎命题”产生了激烈的争议,一直持续到今天,针对皮郎命题究竟有什么谬误,应该如何修改,至今也是争议中,我也没有能力描述这个问题。但是必须注意的是,虽然原始的皮郎命题已经被认为是不正确的,但是不代表上述对封建化的观点是错误的,皮郎命题其实讲的是“古代社会如何转型成中世纪”的一个大命题,涉及的范围是整个地中海社会的变动,从经济基础到政治结构到国际关系无所不包,极其广泛,今日的争议主要集中在古代社会结构究竟何时崩溃,是否由穆斯林导致等一系列领域,单单说西欧的封建化问题,上述的描述应该认为是比较正确的。

与政治方面的一个问题,到底有什么样的制度可以这么理解?你看吧!


西欧的封建社会何以称为“中世纪”
中世纪史也叫中古史,指的是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这一时期的历史。封建制度的形成、发展和解体是这一时期欧洲历史的主线。但是世界各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当西欧在5世纪刚刚进入封建社会的时候,中国已经走完了约1000年封建社会的历程。另外一种观点认为:一直到公元9世...

如何理解中世纪西欧的议会制度?
中世纪西欧的议会制度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以下是对这一概念的几个不同角度的解读:1. 议会制度作为一种政治制度,通常由选举产生,其目的是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愿参与国家决策以及监督行政活动。2. 议会制度体现了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通过选举产生的议员能够代表民众,使人们能够以...

中世纪西欧处于什么社会形态
中世纪的西欧是标准的封建社会。

中世纪在西欧历史上的地位
中世纪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由于宗教教会的权威操控,中世纪的西欧在思想文化方面处于低潮阶段,被称为西欧历史上的“黑暗”时期。

中世纪在西欧历史上的地位
中世纪在西欧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它是封建社会形态的确立和局部发展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宗教权威尤其是罗马天主教会的控制对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导致西欧在思想文化上相对落后,因而被一些历史学家称为“黑暗时代”。

如何评价西欧中世纪的教育
西欧中世纪的教育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4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前的近1000年,通称为“中世纪”。这是西欧封建制度从发生、发展到衰落的历史时期。西欧中世纪教育就是指这一时期的教育。在整个中世纪,教会学校是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机构,与教会学校并存的主要是世俗教育。基本性质:与中世纪的社会性质相一致...

如何理解中世纪西欧的议会制度?
中世纪西欧的议会制度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理解方式:1. 议会制度是一种政治制度,通常由选举产生,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愿参与国家决策和监督行政。2. 议会制度是一种民主政治的体现,通过选举产生代表,使人民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国家事务。3. 议会制度是一种分权...

分析中世纪西欧的典型封建制度
经济:中世纪西欧的经济基础主要是农业,地主通过将土地租给农民来推动经济发展。这种经济关系逐渐演变成了封建制度,并对后来的政治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政治:各国的政治体制以封建制度为主,地主向国王纳税,而农民则向地主纳税,形成了一种层级分明的政治结构。军事:中世纪西欧涌现了许多杰出的军事将领,如...

什么是中世纪
1、定义:中世纪( the middle age )一词最先是由意大利人文主义史学家比昂多于 15 世纪提出来的.他把西欧 5 ~ 15 世纪的那一千年叫作中世纪,意为古典文化与文艺复兴这两个文化高峰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 17 世纪末德国史学家凯列尔在其所著世界史中,第一次把人类的全部历史划分为古代、中世纪...

为什么说中世纪时代是西欧文明“黑暗的愚昧时代” 也是“玫瑰红的理想...
德意志、英格兰等国家的兴起,文化上也呈复线多元的发展趋势。中世纪时代既是“黑暗的愚昧时代”,也是“玫瑰红的理想时代”,既遍布着饥谨、困苦、暴力和不平等,又充满着生命力和创造性的时代,正是在这一时代所造成的种种磨难与机遇中,所以古典时代的西欧文明获得了再次扩充和更新。

青冈县19264892081: 总结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
巫富盖诺:[答案] 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在整个中古时期,罗马天主教政治上与世俗王权分庭抗礼,在经济上占据当时西欧土地的三分之一,在思想文化方面形成一元垄断,可谓是处于一种万流归宗的地位.城市是文明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西...

青冈县19264892081: 如何概括中世纪英国的政治体制 -
巫富盖诺: 英国、德国等政治体制模式的基本特点 这类国家的政党政治及政权构成模式在西方较为普遍,包括如英国、德国、瑞典、加拿大、意大利、日本和西欧大陆的多数发达国家.它们基本上都是属于...

青冈县19264892081: 西欧封建制度发展的主要样式
巫富盖诺: 第三章 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 第一节 英、法和西班牙统一国家的形成 诺曼征服和英国封建制度的确立 大约25万年以前,在泰晤士河谷斯万斯康地区已经有最早的人类居住...

青冈县19264892081: 议会制度是怎么起源的?
巫富盖诺: 议会制又称内阁制.议会是名义上的国 家组织权力机关,议会有行使立法和监督立 法的权利,议会制包括“内阁君主立宪制” 和“内阁共和制”,是民主政治制度的一种. 议会制的特点是其政府首脑的权力来自议会 (国会)的支持,而这种支持通过两种途径 落实:第一是议会改选后的多数议席支持, 第二是政府首脑赢得议会的信任投票.因此, 所属政党没能赢得议会大选的政府首脑连同 其内阁必须提出辞职,而没能通过议会信任 投票的政府首脑,连同其内阁也必须辞职. 新的首脑与内阁由议会重新在席位居多数的 党派中协商选举产生.议会制下政府首脑(总 理)的权力普遍较大.

青冈县19264892081: 西欧封建社会制度的产生罗马因素与日耳曼因素各起了什么作用?
巫富盖诺: 西欧封建制度是由罗马封建因素,日耳曼因素,通过基督教会对二者的不断结合而形成的. 1、罗马因素 随着罗马帝国对外扩张的中止,帝国的经济在公元三世纪已发生严...

青冈县19264892081: 中世纪城市与商业文明的关系 -
巫富盖诺: 首先你要明确“中世纪”这个词只适用于欧洲,即西罗马帝国灭亡数百年后,在世界范围内,是封建制度占统治地位的时期,直到文艺复兴时期之后,资本主义抬头的时期为止.这一时期在欧美普遍被认为是黑暗时期,传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明...

青冈县19264892081: "黑暗时代"这是期所发展的一套社会制度和生活?
巫富盖诺: 中世纪的欧洲,没有巩固的国家政权,各地封建主割据一方,经常混战;为了保存自己和扩张势力,就得依靠骑马打仗.所以无论国王还是公爵、伯爵,实际上都是一种骑...

青冈县19264892081: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对西欧封建社会有怎样的影响 -
巫富盖诺: 封建等级制度影响了欧洲经济的发展,他把劳动力都禁锢在城堡后庄园里,人民没有人身自由其基础来自三个方面:①古希腊、罗马的遗产,②基督教的传统,③日耳曼人的社会模式.换句话说,西欧封建制度是由罗马封建因素,日耳曼因素,...

青冈县19264892081: 对"欧洲中世纪的行会"进行解释 -
巫富盖诺: 在封建社会,为了阻止外来手工业者的竞争和限制本地同行业的手工业者之间的竞争,城市手工业者建立起一种组织叫行会.行会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行会后期的种种规定,不只限制了自由竞争,限制了从业人员数量,限制了商品的大量生产,而且限制了新生产工具的应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