慷慨成仁易,从容赴死难。为什么我们习以为常的英雄人物总是很壮烈的?

作者&投稿:倚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学习形式是什么?~


加涅把人类的学习分为八个层次:
一是信号学习。这是最低级层次的学习。"无论在普通家畜方面或在人类方面,对于信号学习普遍都是熟悉的。"
二是刺激一一反应学习。加涅认为,这一层次的学习相似于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和斯金纳的"操作性学习"。它只涉及一个刺激与一个反应之间的单个联络;而且剌激与反应是统一地联结在一起的。
三是连锁学习。这是一种成系列的单个"S-R"的结合的 学习。有些连锁学习是由肌肉反应组成的,而有些连锁学习完全是言语的。
四是言语联结学习。这是指语言学习中言语的连锁化,包括字词形声义的联想和言语顺序的学习。
五是辨别学习。这是指学习者对某一特别集合中的不同的成份作出不同的反应的学习。
六是概念学习。这是指对事物的共同特征进行反应的学习。 其中有些概念可以通过学习者与环境的直接接触来获得,但有些概念则要运用语言对事物进行分类、归纳和概括才能获得。
七是原理(规则)学习。这是对概念间关系的认识或理解。例如,从 对"圆的东西"和"滚动"两个概念间关系的认识中得出"圆的东西会滚动"的规则。
八是解决问题学习。这是规则学习的一个自然的扩大,是一种"高级规则"的学习。

扩展资料:
一、学习结果
加涅认为,人类的学习有五类结果,表现为五种不同的能力,即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运动技能和态度。
一是言语信息。加涅认为,这是一种学习者表述观念的能力。之所以称为"言语信息",是因为"信息是言语的,或者说得比较明确些,信息是可以表达的"。
二是智慧技能。加涅认为,这是学习者使利用符号成为可能的能力咱例如,读写算是低年级儿童所学习的利用符号的基本种类,随着学习的进展,他们就会以比较复杂的方式来利用符号。智慧技能并不是单一形式,它有层次性,由简单到复杂,包括四层次: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
三是认知策略。加涅认为,这是学习者用来调节他自己内部注意、学习、记忆与思维过程的能力。认知策略可以应用于任何科目的学习。
四是运动技能。加涅认为,这是学习者学习由许多有组织者的肌肉运动所形成的综合活动的能力。运动技能不是指个别的动作,而是强调动作的完整性和统一性。
五是态度。加涅认为,这是影响个人选择行动的内部状态。 在他看来,人的行动是受态度影响的,但态度又是人的动作的结果。
二、学习过程
每一类学习中都蕴藏着前一类的学习。在加涅看来,任何一个学习过程也是有层次性的,都是由一个个具体的学习阶段构成的。他把学习过程依次分为八个阶段:
动机阶段:一定的学习情境成为学习行为的诱因,激发个体的学习活动,在这个阶段要引发学生对达到学习目标的心理预期.
领会阶段:也称了解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教学的措施要引起学生的注意,提供刺激,引导注意,使刺激情境的具体特点能被学生有选择的知觉到.
获得阶段:这个阶段起着编码的作用,即对选择的信息进行加工,将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的持久状态.
保持阶段:获得的信息经过复述、强化之后,以一定的形式(表象或概念)在长时记忆中永久地保存下去。
回忆阶段:这一阶段为检索过程,也就是寻找储存的知识,使其复活的过程。
概括阶段:把已经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新的情境之中,这一阶段涉及到学习的迁移问题。
操作阶段:也叫作业阶段。在此阶段,教学的大部分是提供应用知识的时机,使学生显示出学习的效果,并且同时为下阶段的反馈做好准备。
反馈阶段:学习者因完成了新的作业并意识到自己已达到了预期目标,从而使学习动机得到强化。加涅认为:“值得注意的是强化主宰着人类的学习,因为学习动机阶段所建立的预期,此刻在反馈阶段得到了证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加涅

“慷慨成仁易,从容赴死难。”这句话本身就很说明问题。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杀身成仁,舍生赴死,原本没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说“慷慨易、从容难”?

慷慨,其实很简单。面临绝境,大吼“生当学苏武,死不做李陵”,一头撞死在李陵碑上;面对侩子手的屠刀,高声道“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难吗?不难。阿Q临死前不是几乎也“慷慨”了吗?他是英雄吗?相比之下,“从容”二字,谈何容易?!又何尝为俗世所容?

举个例子。

公元220年,征战了一生的曹操一病不起。这时他已六十六岁,按照“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说法,他也算活够了岁数。曹操是个豁达的人,对于生死一类的事看得很开,对自己的功过得失似乎也无所萦怀。他留下了一份写的断断续续的《遗令》(载《全三国文》卷三《魏武帝》),算是最后一个交代。然而,这个天才的杰出的政治家,却出人意外地不谈政治。对自己一生的功过得失也只说了一句话:我在军中执法,总的来说是对的(吾在军中执法是也)。至于发的小脾气,犯的大错误,不值得效法。余下的篇幅,就是一些琐事的安排。比如婢妾和艺伎们平时都很勤劳辛苦,我死了以后让她们住铜雀台,不要亏待她们(吾婢妾与伎人皆勤苦,使著铜雀台,善待之)。余下的熏香分掉,不要用来祭祀,免得浪费。各房的女人闲着也是闲着,可以学着编丝带草鞋卖,等等,等等,颇有些絮絮叨叨、婆婆妈妈。

这就很让后世的一些人看不起。陆机是晋人,说得还算委婉。他在《吊魏武帝文》里文绉绉地说:“系情于外物,留念于闺房”,“惜内顾之缠绵,恨末年之微详”。苏东坡就不那么客气了。他说不管什么人,只有:“临难不退,谈笑就死”,才称得上是英雄。像曹操这样,临死之前,哭哭啼啼,“留恋妾妇,分香卖履”,算什么事呢?因此他撇了撇嘴说:“平生奸伪,死见其性”。(《孔北海赞》)意思也很明显:别看曹操平时人模狗样地,装得一副英雄豪杰气派,地地道道的一个奸雄,死到临头,还是露了马脚。

苏东坡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但对他老先生这番高论,我却实在不敢苟同。曹操是病死的,不是拉到刑场上砍头,你要他如何“临难不惧”?曹操并没有呼天抢地哭哭闹闹地不肯去死,又怎么不英雄?能絮絮叨叨地安排这些后事,就是从容的表现。不错,和许多英雄人物临死前的慷慨陈词、豪言壮语相比,曹操这份《遗令》一点也不英雄,完全上不了台面,和普通老百姓没什么两样。但我以为这正是真实的曹操。他本来就是一个人,不是神。他本来就是一个普通人,不 是(也不想做)什么超凡脱俗的“圣人”。而且,以他的身份地位,居然敢于把“凡夫俗子”的一面公开暴露出来,并不遮遮掩掩,装腔作势,正是曹操的过人之处和英雄本色:我就是一个俗人,你们又能怎么着?我就是想什么就说什么,爱怎么做就怎么做,你们又能怎么样?因此我以为,曹操这份《遗令》,实在比那些充满了政治口号、写满了官腔套话的“遗嘱”,要真实得多,也可爱得多。反倒是了不起的苏东坡,多少露出了点庸人的尾巴。

——这就要谈到楼主说的“为什么我们习以为常的英雄人物总是很壮烈的?”。其实,与其说我们景仰那些悲壮的英雄,不如说我们同情他们。他们满足了我们做为普通人的英雄情结。

要知道,我们这个以 “群体意识”为思想内核的文化,在本质上是不喜欢个性的。它只在有限的范围内小心翼翼地允许极少数人保持自己的个性,比如开国领袖、末世的忠臣、江湖上的好汉和山林中的隐士等等。即便对这些人,我们的文化也宁愿持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甚至只有在他们失败后才表示同情(如项羽、海瑞)。如果成功,则难免留下骂名(如曹操、武则天)。不挨骂的成功者只有一种,即朝代历时较长的开国君王(如历时较短,也要挨骂,如秦始皇)。人们热情赞美他们的雄才大略,是“千古一帝”,但又希望后代不要有那么鲜明的个性。这些所谓“守成之君”最好四平八稳,中庸因循。处理政务的原则,不是“圣贤遗训”,便是“祖宗成法”,自己不需要创造性,更不要搞什么改革,这样就天下无事,天下太平。

连皇帝尚且如此,何况我辈庶人?

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更加同情和喜欢那些悲壮的英雄——他们有个性,他们慷慨激昂,他们满足了我们自己想要张扬个性、指点江山的情怀,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自己的梦。

一个勇敢大方的去死。一个根本没把死亡当回事。其实他们都怕,人不留名不知张王李赵,雁不留声不知春夏冬,第一是被逼的。第二是为了名利的选择。

因为人都是怕死的啊,突然有一个人肯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而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的时候,当然就成为英雄了。

慷慨成仁也是从容就死的意思啊,“君子有杀身以成仁”,“不成功则成仁”,都是指赴死,怎么前易而后难呢?英雄者,豪杰之谓,有雷同心是谓常人,有独立心是谓豪杰,“群居不倚,独立不惧”方能成其为英雄,“自知者英,自胜者雄”,未能自知、自胜而能成其英雄者,未之有也。其所以为壮烈之观者,盖生死本壮烈之事也,虽有人曰“死如秋叶之静美”,但死如夏夜之雷雨,不亦宜乎!

气节,忽必烈不懂文天祥的气节,以为用权位便可以使人屈服,但心中的信念总会支持我们,让我们知道该如何去做。这显然与当政者格格不入。最后只有壮烈了


谭嗣同的一句话
真正的仁人志士当然可以从容赴死,但其实一个聪明人也可以做到这一点,如果他知道在当时的处境下死是他唯一的最好选择的话。明朝覆亡后人们对那么多以身殉道的儒生士大夫颇有微词,说他们百无一能,只知道“闲来无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足见就连死也可以被人们视为不过是谋取一世道德英名的取巧的手段而已。

项羽之死为什么是因为性格悲剧?
项羽不屑用如此卑鄙的手段来为自己觅活路,刘邦可以一逃再逃,忍辱偷生,但项羽却一败垓下,即慷慨赴死,...却不料刘邦完全不为所动,从容答道:“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尔翁...愿望不但不能实现,反而一败涂地时,他便决心以死平息这场战争,即所谓“舍生取义”、“杀身成仁”...

描写英雄人物的故事
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他无疑属于后者。但人们心中也一直有疑问,谭本来有时间有条件像康梁一样脱身,为什么一定要决绝赴死,以33岁的大好头颅抛掷京华街头?这个疑问只能从谭嗣同的精神气质寻找答案。“吾自少至壮,偏遭纲伦之厄,涵泳其苦,殆非生人所能任受,濒死累矣而卒不死;由是益轻其生命,以为块然躯壳,...

有没有关于一些英雄人物的故事???
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他无疑属于后者。但人们心中也一直有疑问,谭本来有时间有条件像康梁一样脱身,为什么一定要决绝赴死,以33岁的大好头颅抛掷京华街头?这个疑问只能从谭嗣同的精神气质寻找答案。“吾自少至壮,偏遭纲伦之厄,涵泳其苦,殆非生人所能任受,濒死累矣而卒不死;由是益轻其生命,以为块然躯壳,...

表示牺牲的成语
出处:《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从容就义 就义:为正义而死。无所畏惧地为正义事业而牺牲。 出处:宋·朱熹《近思录》:“感慨杀身者易,从容就义者难。” 丹心碧血 丹心:红心、...

文天祥死前说满足一要求就投降,忽必烈为什么没答应?
纵虎易,捉虎难啊! 因此,忽必烈拒绝了文天祥的提议,并且最后下定杀他的决心。 第二天,文天祥被斩于北京柴市,年仅47岁。 史载,文天祥被押到刑场后,先向刽子手问明了方向,然后,面朝南方,行跪拜大礼,方从容赴死。 几天后,文天祥的妻子欧阳氏收敛丈夫尸体,在口袋中找到了文天祥的遗言:“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舍身取义得人有哪些
史可法——抵抗清兵死于扬州城。死后清兵报复屠城,也就是常说的“扬州十日”。文天祥——誓死不降元。岳飞——愚忠的典型。谭嗣同——在有机会逃亡时主动寻求一死以求为革命牺牲,唤醒中国百姓。侯赢——为报答知己之恩而自刭。荆轲——明知必然一死慷慨刺秦。杀身成仁,舍身取义,这是儒学所主张的...

辛丑戊戌癸巳戊午,辛丑戊戌辛卯癸巳
王铎晚年适逢明清易代,天崩地裂,降清后生活了八年,生不如死,极度压抑。从某个角度来说,王铎就是为了书法能有大成而屈膝投降的。当个人书艺炉火纯青之际突然面对生死抉择,心尤不甘。王铎没有选择杀身成仁,而是苟且偷生。同属晚明“三株树”的黄道周和倪元璐,皆从容赴死,很自然地,与王铎身后的声名,判若云泥。

我看司马迁评项羽议论文1500
纵观历史长河之内,英雄无数风流无尽,项羽的慷慨赴死报江东父兄,从容舍身慰男儿之身,如此气节,在他英雄之躯訇然倒地之时,腾空而起,凌云直上,流传千里,摧人至今。宁可无愧而死,不肯惭愧而生。性格点评1、王陵说:“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羽)嫉贤妒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高祖本纪》...

文言文表达爱情的句子
一纸深情,慷慨赴死,爱也从容。千里追寻,长歌当哭,山也动容! 7、盖世英雄,难抵美人倾城,千古江山,难与美人比肩。美人国色,谁为惺惺?铁汉豪杰,与谁驱策...6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64、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65、飘风不终朝,骤雨...

新市区19822929420: 怎么理解“慷慨杀身易?怎么理解慷慨杀身易,从容就死难”这句话?
兆昆泥吡嗪: “慷慨杀身易,从容就死难” 指正气凛然献出生命容易做到,而面对死亡 依然能镇定自若却很难做到.出处:|三刻 拍案惊奇》五回:“自古道:'慷慨杀身易,从 容就死难.'发我教坊,正是辱我的祖、父, 我偏在秽污之地竟不受辱,教他君命也无 奈我何.”

新市区19822929420: 慷慨赴死易 从容就义难 -
兆昆泥吡嗪: 因为:鲁莽冲动的决定总比深思熟虑来得快! [慷慨赴死]是一腔热血,一股激情,可说一时冲动. [从容就义]是精於计算,精神费尽,绝对精心策画.

新市区19822929420: 请问 平时慷慨赴死易 的下句是什么??? -
兆昆泥吡嗪: 危前从容负重难

新市区19822929420: 刘宗周的《绝命辞》 -
兆昆泥吡嗪: 残留性命多活几天,心中还稍稍存在着匡时济世的念头.下定决心就在今天杀身成仁,这一生终于一了百了,无所牵挂.慷慨就义从容赴死,这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

新市区19822929420: 平时慷慨成仁易的下句是什么?? -
兆昆泥吡嗪: 一种是:事到临头一死难 另一种是:慷慨成仁易,从容赴死难

新市区19822929420: “事到临头一死难”前一句是什么? -
兆昆泥吡嗪: 平日慷慨成仁易

新市区19822929420: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这句话如何理解?
兆昆泥吡嗪: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出自《论语·卫灵公》.意思是:仁人志士,没有为了求生而损害仁义的,却有为了仁义而献出自己的生命的.

新市区19822929420: 随时的四字成语 -
兆昆泥吡嗪: 不畏艰难、出生入死、从容就义、大义凛然、蹈刃不旋、奋不顾身、奋勇当先、奋勇直前、赴汤蹈火、浑身是胆、兼人之勇、见危授命、慷慨赴义、履险如夷、杀身成仁、视死如归、身先士卒、死不足惜、死得其所、挺身而出、万夫莫当、无所畏惧、一马当先、一往无前、知难而进、勇者不惧、勇往直前、不畏强暴、敢作敢当、铜头铁额

新市区19822929420: 于连为什么从容赴死?
兆昆泥吡嗪: 不成功,便成仁.已经努力过,得到过,此生无憾.为了“理想”和“感情”而死,自然没什么好恐慌

新市区19822929420: 文天祥传(节选)翻译 -
兆昆泥吡嗪: 皇帝召他入宫,对他说,你有什么愿望?天祥回答说:“我受到皇帝的重恩,做了宰相,怎么能侍奉其他人呢?希望赐我一死我就满足了.”然而皇帝不忍杀了他,就让他退下.言官大力赞扬天祥的请求,皇 帝听从了.不一会有诏书阻止他死去,但是天祥已经死了.天祥临死很从容,对吏卒说:“我的事情完成了.”向南面叩拜而死.几日后,他的妻子欧阳氏收他的尸首,脸面像活着时候一样,年纪是四十七岁.他的衣带中有一首赞说到:“孔子说成仁,孟子说要取义,只因为仁义做到了极致,才可以说是仁.读圣贤的书,所学到的是什么?从今以后,我没有愧疚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