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登高》诗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下半句是什么?

作者&投稿:段干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杜甫的诗《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下一句是?~

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⑴
风急天高猿啸哀⑵, 渚清沙白鸟飞回⑶。
无边落木萧萧下⑷,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⑸,百年多病独登台⑹。
艰难苦恨繁霜鬓⑺, 潦倒新停浊酒杯⑻。[

  是
  楼主没有看过林庚的说木叶吧!
  说“木叶”

  林庚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自从屈原歌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如谢庄②《月赋》说: “洞庭始波,木叶微脱。”陆厥③的《临江王节士歌》又说: “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至于王褒④《渡河北》的名句:“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则其所受的影响更是显然了。在这里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木叶”是什么呢?按照字面的解释, “木”就是“树”, “木叶”也就是“树叶”,这似乎是不需要多加说明的;可是问题却在于我们在古代的诗歌中为什么很少看见用“树叶”呢?其实“树”倒是常见的,例如屈原在《橘颂》里就说:“后皇嘉树,橘徕服兮。”而淮南小山⑤的《招隐士》里又说:“桂树丛生兮山之幽。”无名氏古诗里也说: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可是为什么单单“树叶”就不常见了呢?一般的情况,大概遇见“树叶”的时候就都简称之为“叶”,例如说:“叶密鸟飞得,风轻花落迟。”(萧纲⑥《折杨柳》)
  注释:

  ①选自《唐诗综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
  ②[谢庄(421-466)]南朝诗人。字希逸。祖籍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
  ③[陆厥(427-499)]南朝诗人。字韩卿。吴郡吴(现在苏州)人。
  ④[王褒(约513-576)]北朝诗人。字子渊。祖籍琅邪临沂(现在山东)。
  ⑤[淮南小山]汉代诗人。淮安王刘安门客。
  ⑥[萧纲(503-551)]即南朝梁简文帝,宫体诗人。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陶渊明《拟古》)这当然还可以说是由于诗人们文字洗炼的缘故,可是这样的解释是并不解决问题的,因为一遇见“木叶”的时候,情况就显然不同起来;诗人们似乎都不再考虑文字洗炼的问题,而是尽量争取通过“木叶”来写出流传人口的名句,例如:“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柳恽①《捣衣诗》)“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沈佺期②《古意》)可见洗炼并不能作为“叶”字独用的理由,那么“树叶”为什么从来就无人过问呢?至少从来就没有产生过精彩的诗句。而事实又正是这样的,自从屈原以惊人的天才发现了“木叶”的奥妙,此后的诗人们也就再不肯轻易把它放过;于是一用再用,熟能生巧;而在诗歌的语言中,乃又不仅限于“木叶”一词而已。例如杜甫有名的《登高》诗中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是大家熟悉的名句,而这里的“落木”无疑的正是从屈原《九歌》中的“木叶”发展来的。按“落木萧萧下”的意思当然是说树叶萧萧而下,照我们平常的想法,那么“叶”字似乎就不应该省掉,例如我们无妨这么说:“无边落叶萧萧下”,岂不更为明白吗?然而天才的杜甫却宁愿省掉“木叶”之“叶”而不肯放弃“木叶”之“木”,这道理究竟是为什么呢?事实上,杜甫之前,庾信3在《哀江南赋》里已经说过:“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这里我们乃可以看到“落木”一词确乎并非偶然了。古代诗人们在前人的创造中学习,又在自己的学习中创造,使得中国诗歌语言如此丰富多彩,这不过是其中的小小一例而已。

  从“木叶”发展到“落木”,其中关键显然在“木”这一字,其与“树叶”或“落叶”的不同,也正在此。“树叶”可以不用多说,在古诗中很少见人用它;就是“落叶”,虽然常见,也不过是一般的形象。原来诗歌语言的精妙不同于一般的概念,差一点就会差得很多;而诗歌语言之不能单凭借概念,也就由此可见。从概念上说,“木叶”就是“树叶”,原没有什么可以辩论之处;可是到了诗歌的形象思维之中,后者则无人过问,前者则不断发展;像“无边落木萧萧下”这样大胆的发挥创造性,难道不怕死心眼的人会误以为是木头自天而降吗?而我们的诗人杜甫,却宁可冒这危险,创造出那千古流传形象鲜明的诗句;这冒险,这形象,其实又都在这一个“木”字上,然则这一字的来历岂不大可思索吗?在这里我们就不得不先来分析一下“木”字。


  ①[柳恽(465--517)]南朝诗人。字文畅。河东解(现在山西解县)人。

  ②[沈佺期(约656—约714)]初唐诗人。字云卿。相州内黄(现在属河南)人。

  ③[庾信(513--581)]南北朝诗人,字子山。祖籍南阳新野(现在属河南)。


  首先我们似乎应该研究一下,古代的诗人们都在什么场合才用“木”字呢?也就是说都在什么场合“木”字才恰好能构成精妙的诗歌语言;事实上他们并不是随处都用的,要是那样,就成了“万应锭①”了。而自屈原开始把它准确地用在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之中,此后的诗人们无论谢庄、陆厥、柳恽、王褒、沈佺期、杜甫、黄庭坚,都以此在秋天的情景中取得鲜明的形象,这就不是偶然的了。例如吴均②的《答柳恽》说:“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这里用“高树”是不是可以呢?当然也可以;曹植的《野田黄雀行》就说:“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这也是千古名句,可是这里的“高树多悲风”却并没有落叶的形象,而“寒风扫高木”则显然是落叶的景况了。前者正要借满树叶子的吹动,表达出像海潮一般深厚的不平,这里叶子越多,感情才越饱满;而后者却是一个叶子越来越少的局面,所谓“扫高木”者岂不正是“落木千山”的空阔吗?然则“高树”则饱满,“高木”则空阔;这就是“木”与“树”相同而又不同的地方。“木”在这里要比“树”更显得单纯,所谓“枯桑知天风”这样的树,似乎才更近于“木”;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正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

  要说明“木”它何以会有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它在不知不觉之中影响着我们;它之富于感染性启发性者在此,它之不落于言筌③者也在此。而“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却正是具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这潜在的形象常常影响着我们会更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到了叶子,因为叶子原不是属于木质的, “叶”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④的形象以外去,这排斥也就是为什么会暗示着落叶的缘故。而“树”呢?它是具有繁茂的枝叶的,它与“叶”都带有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所谓:“午阴嘉树清圆。”(周邦彦⑤《满庭芳》)这里如果改用“木”字就缺少“午阴”更为真实的形象。然则“树”与“叶”的形象之间不但不相排斥,而且是十分一致的;也正因为它们之间太多的一致,“树叶”也就不会比一个单独的“叶”字多带来一些什么,在习于用单词的古典诗歌中,因此也就从来很少见“树叶”这个词汇了。至于“木叶”呢,则全然不同。这里又还需要说到“木”在形象上的第二个艺术特征。


  ①[万应锭]万能药。锭,锭药。

  ②[吴均(469--520)]南朝诗人。字叔庠。吴兴故鄣(现在浙江安吉)人。


  ③[不落于言筌]不在语言运用上留下用工的痕迹。筌,捕鱼的竹器。语出(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④[疏朗]稀疏透明、通透明亮的意思。

  ⑤[周邦彦(1057—1121)]宋朝词人。字美成,晚号清真居土。钱塘(现在浙江杭州)人。

  “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而且还会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性。树的颜色,即就树干而论,一般乃是褐绿色,这与叶也还是比较相近的;至于“木”呢,那就说不定,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我们所习见的门栓、棍子、桅杆等,就都是这个样子;这里带着“木”字的更为普遍的性格。尽管在这里“木”是作为“树”这样一个特殊概念而出现的,而“木”的更为普遍的潜在的暗示,却依然左右着这个形象,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落下绝不是碧绿柔软的叶子,而是窸窣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我们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这就是“木叶”的形象所以如此生动的缘故。它不同于: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曹植《美女篇》)中的落叶,因为那是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也不同于:“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①《喜外弟卢纶见宿》)中的黄叶,因为那黄叶还是静静地长满在一树上,在那蒙蒙的雨中,它虽然是具有“木叶”微黄的颜色,却没有“木叶”的干燥之感,因此也就缺少那飘零之意;而且它的黄色由于雨的湿润,也显然是变得太黄了。 “木叶”所以是属于风的而不是属于雨的,属于爽朗的晴空而不属于沉沉的阴天;这是一个典型的清秋的性格。至于“落木”呢,则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它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 “日暮风吹,叶落依枝。”(吴均《青溪小姑歌》)恰足以说明这“叶”的缠绵的一面。然则“木叶”与“落木”又还有着一定的距离,它乃是“木”与“叶”的统一,疏朗与绵密的交织,一个迢远而情深的美丽的形象。这却又正是那《九歌》中湘夫人的性格形象。

  “木叶”之与“树叶”,不过是一字之差, “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几乎是一字千里。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不尽长江滚滚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关于扫落叶的诗句
1. 关于像秋天扫落叶的诗词 1、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孔绍安《落叶》大意是:秋天到来的时候,忽然发现树叶飘落,心情飘零落寞就象身在异地的游子一样.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 甫《登高》大意是: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长江滚滚涌来奔腾不息。 3、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

结合诗歌,杜甫是如何在诗中表现其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的?
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两句,一纵一收。一纵,从眼前的处境扩展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扩展到战乱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一收,又回到“长夜沾湿”的现实。忧国忧民,加上“长夜沾湿”,诗人自然不能入睡。“长夜”是作者由于自己...

杜甫被称为什么,他的诗风格是什么?
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诗人病死在衡阳市湘江的一只小船中。在他最后漂泊西南的十一年间,他虽过着“生涯似众人” 的生活,但却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岁晏行》等一千多首堪称诗史、造就诗圣的伟大诗作,占到现存杜诗的七成之多。民间疾苦,诗中圣哲;世上疮痍,...

杜甫的登高与泊岳楼下相比情感有何异同?
2.本诗与《登高》相比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 1.CE(C项典故错,出自《庄子•逍遥游》;E项“情感的突转,从颔联的慷慨豪迈转为尾联的漂泊愁苦”错)2. 同:两首诗都有漂泊困顿和忧国伤时之感。(2分)异:但本诗中,尽管时局堪忧,前途未卜,但是诗人的报国豪情饱满...

杜甫的经历
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时年五十九岁。

杜甫的资料,叶绍翁的资料
乾元二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大历五年冬,杜甫病逝,时年五十九岁。叶绍翁的资料:叶绍...

杜甫的资料有哪些?
而《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是千古绝唱。 [编辑本段]个人影响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汉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

搜集作者杜甫、白居易的相关资料
而《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是千古绝唱。【白居易的相关资料】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

杜甫一生的四个时期
杜甫在20岁之前,主要是在家读书。他7岁时就开始学诗,15岁时诗文就引起洛阳名士们的重视。他在《壮游》一诗中写道:“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又说:“往昔十四五,出入翰墨场。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杜甫读书很刻苦,曾自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

积累关于杜甫的词,并试着概括其特点
而体现在杜甫的咏物诗中,则以对凤凰、马、鹰、鹘、雕一类雄强刚猛的动物的歌咏为主。“凤凰” 是杜诗中独具个性的意象。凤凰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鸟,据说凤凰出现则天下太平。自从七岁咏凤凰以来,杜甫就越来越有意识地以凤凰自况。这能带来太平祥瑞的凤凰,不就是他伟大抱负的象征,不就是他的图腾吗?《朱凤行...

锡林浩特市18417662577: 文中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自杜甫的七言律诗《登高》,请将这首诗完整地默写下来.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孟毓施捷:[答案] 答案: 解析: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亭浊酒杯.

锡林浩特市18417662577: 古诗"无边落木萧萧下"是谁写的?“无边落木萧萧下”其他诗句是什么?谁写的? -
孟毓施捷:[答案] 出自杜甫的《登高》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题解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

锡林浩特市18417662577: 杜甫的诗《登高》全诗是什么 -
孟毓施捷:[答案] 作者: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空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

锡林浩特市18417662577: 杜甫《登高》诗句解释 -
孟毓施捷:[答案]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题解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

锡林浩特市18417662577: 杜甫在《登高》中描写落木和长江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 -
孟毓施捷:[答案]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锡林浩特市18417662577: 杜甫诗<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句中,为什么用落木而不用落叶解答思路提示:将落木,木叶与落叶树进行分析;找出各自的象征意义或创造的意境;最后分... -
孟毓施捷:[答案] 首先我们似乎应该研究一下,古代的诗人们都在什么场合才用“木”字呢?也就是说都在什么场合“木”字才恰好能构成精妙的诗歌语言;事实上他们并不是随处都用的,要是那样,就成了“万应锭①”了.而自屈原开始把它准确地...

锡林浩特市18417662577: 杜甫登高抒发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 -
孟毓施捷:[答案] 登高 作者:杜甫 (唐代)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 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

锡林浩特市18417662577: "无边落木萧萧下"怎么解释?
孟毓施捷: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无边:一眼望不到边. 落木者,落叶的树木也. 无边落木萧萧下:“一望无垠的落叶树木,凄凉的落下叶去.”为什麽说无边呢?这...

锡林浩特市18417662577: 诗歌鉴赏(题型注释)           阅读杜甫的《登高》,完成后面各题.( 7 分) 登   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 -
孟毓施捷:[答案] 18 .时间的无穷,是历史长河的永不停息的感觉 19 .这四句诗写了风、天、猿啸、渚、沙、鸟、落木、长江八种事物.诗人分别用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落木“萧...

锡林浩特市18417662577: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谁来”出自杜甫的( ). -
孟毓施捷:[答案] 登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