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登高与泊岳楼下相比情感有何异同?

作者&投稿:褒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泊岳阳楼下与登高异同~

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编辑本段赏析 此诗是杜甫晚年兵荒流离时乘舟从湖北初到岳阳所作(768年,作者于此大约两年左右后病逝于湘江孤舟之上),是逢国破家衰的流亡之时,面临危难,贫病交加。而即便如此,诗人仍不忘满腔报国之心,临危弥坚,不弃不馁,诗歌意境悲怆而宏伟有力。 以“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开端,写作者对岳阳的初识:浩瀚的江河之国有千里之大,层峦的山城有百层之高。气势宏博,旋即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接下来转写近景:河岸的风吹卷着夜晚的江浪,小船上冰冷的灯光映照着纷飞落雪。由远及近,由大及小,既是对比,又是承辅,以浩瀚开篇,续写冷风寒灯,一远一近,一大一冷托衬出别样的悲怆。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即使遭遇苦境停滞无法前行,心中的雄才大略也不会消退;艰难和危险反而更加激励气魄壮大!临危无惧而弥坚!……读此句,令人心动怦然……接下来“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句以图南,鲲鹏自喻远大之志向无可披靡。顺承上句的情感又更升一层,至此,诗歌的情境推向最高潮,并与前段的宏伟景色遥相呼应,似断犹续,首尾相照。 整首诗歌以豪景与壮志衬托出豪迈基调,又岸风夕浪,舟雪寒灯做起伏,及滞留,危难而转图南鲲鹏,意境起伏,富于节奏;承转顿挫,铿锵有力;情景呼应,浑然无间……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是杜甫晚年的作品,当年他大约五十六岁,漂泊到夔洲(重庆丰节)一带,重阳登高,面对肃杀秋景,有感于怀,遂提笔写下这一首七律。
  首联写景,风急天高,猿声凄凉,这就开门见山地表现了诗的感情基调:沉郁悲哀。
  颔联对仗极其工整,萧萧落木,无边而下;不尽长江,滚滚而来。寥寥几笔,就把肃杀凄凉的秋景写得气势宏大,令人触目惊心。 秋日的景色使得诗人触之生情。
  颈联就融合了诗人的感情:“万里悲秋”。然而又想到了自己的一生是漂泊流浪,贫病交加。风烛残年之时,独自登高。君不见长江边高台上那一位步履蹒跚的瘦弱老人独自站着面对滔滔江水满目哀凉,这怎么不让人可怜?
  尾联:艰难苦恨又增添了花白的鬓发,满腹愁绪欲借酒来排遣,不料潦倒新停浊酒杯啊,因为有病戒了酒,竟是不得抒怀。写到这儿,就更增添了一份沉重。
  全诗风格正是杜甫“沉郁顿挫”诗风的很好体现。情景交融,十分感人。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这也是杜甫晚年作品,诗人写出了洞庭湖的不凡气势,亦触景伤情,感慨身世的凄凉孤寂,以及对时局的忧切。


  这样说你总可以找到相同之处了吧!
求采纳为满意回答。

阳楼下
杜 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颔联描绘了一幅冬夜羁旅图,停船在岸,舱内,寒灯一檠;舱外,风吹浪翻夜雪纷飞,营造出萧瑟凄凉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天涯漂泊的愁苦之情。
B.在本诗中,杜甫十分重视炼字,比如颔联中的“翻”“洒”就是炼字的典范。
C.“鲲鹏”“图南”是作者化用典故,都出典为《庄子•秋水》。其中,以鲲鹏的变化无常来暗示自己前途的不可预料。
D.全诗以豪景抒悲情,岸风夕浪,舟雪寒灯做起伏,及滞留,危难而转图南鲲鹏,意境起伏,富于节奏;承转顿挫,铿锵有力;情景呼应,浑然无间。
E.作者在尾联进行了情感的突转,从颔联的慷慨豪迈转为尾联的漂泊愁苦。
2.本诗与《登高》相比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CE(C项典故错,出自《庄子•逍遥游》;E项“情感的突转,从颔联的慷慨豪迈转为尾联的漂泊愁苦”错)
2. 同:两首诗都有漂泊困顿和忧国伤时之感。(2分)异:但本诗中,尽管时局堪忧,前途未卜,但是诗人的报国豪情饱满高涨,仍然期待倾尽才华实现匡时济世的鲲鹏之志,(2分)而《登高》则更侧重于年老漂泊以及时局动乱之感叹,“艰难苦恨”“潦倒新停”等词句带有浓浓的凄凉落寞和无力感。(2分)


文言文杜甫
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 甫尝游岳庙,为暴...《登岳阳楼》大历三年(768)春,杜甫由夔州出峡,因兵乱漂流在江陵、公安等地。 这年冬天,杜甫从公安...《登高》此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时所写。 夔州在长江之滨。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

《杜甫诗四首》被称作什么?
这时期,其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阳楼》等大量名作。其中最为著名的诗句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而《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是千古绝唱。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

登高这首诗创作是诗人人生境遇如何?
这时期,其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阳楼》等大量名作。其中最为著名的诗句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而《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是千古绝唱。折叠江舟长逝 大历三年,杜甫...

《登高》的拼音
登(dēng)高(gāo)唐(táng)•杜(dù)甫(fǔ)风(fēng)急(jí)天(tiān)高(gāo)猿(yuán)啸(xiào)哀(āi),渚(zhǔ)清(qīng)沙(shā)白(bái)鸟(niǎo)飞(fēi)回(huí)。无(wú)边(biān)落(luò)木(mù)萧(xiāo)萧(xiāo)下(xià),不(bú)尽(jìn)长(cháng)江(...

杜甫一生的四个时期
”杜甫读书很刻苦,曾自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2、困守长安时期(746—755,35—44岁):天宝五载(746),杜甫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来到京城长安,但是迎接他的却是冷漠的现实。当时李林甫把持朝政,排斥异己,嫉贤妒能。天宝六载(747)...

杜甫一生经历了什么?
携家出蜀,沿途飘泊转徙,最后病死在长沙到岳阳的舟中。这一时期,杜甫代表作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登岳阳楼》等大量名作。其中最为著名的诗句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等千古绝唱。

唐代诗人杜甫简介100字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一号杜陵野客、杜陵布衣,唐朝现实主义诗人,其著作以弘大的社会写实著称。杜甫家族出于京兆杜氏的分支,唐朝时京兆杜氏都多自称为杜陵人,所以杜甫晚号杜陵。因其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又称杜少陵、杜草堂(曾...

关于杜甫的资料
1、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2、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

杜甫流亡时的作品表现了怎样思想感情
杜甫流亡时的作品表现了这样的思想感情 “长安十年”的困顿,孕育了杜甫思想变化的种子;“安史之乱中的流亡生活”则使得杜甫有机会接触下层社会,丰富了自己的爱国思想和同情人民的感情。杜诗中反复呈现的两种感情旋律:一、无论“慨世”还是“慨身”,杜甫个人的喜怒哀乐总是与人民的命运息息相通;二、...

杜甫的人生历程
49、公元766-768年,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重要诗作《登高》;八、舟车最后两年(公元768-770年)50、公元768年,白帝城,经三峡出巴蜀;51、公元768年2月,荆州;52、同年,公安县;53、同年末,岳阳(今湖南省岳阳市),重要诗作《岁晏行》、《登岳阳楼》;54、公元769年,潭州(今湖南省...

德格县15166869576: 杜甫的登高与泊岳楼下相比情感有何异同? -
郟英前例: 阳楼下杜 甫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颔联描绘了一幅冬夜羁旅图,停船在岸,舱内,寒灯一...

德格县15166869576: 杜甫的登岳阳楼和泊岳阳楼下,比较两首诗的颈联,分析它们表达的感情的不同 -
郟英前例: 登岳阳楼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泊岳阳楼下颈联“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写即使遭遇苦境停滞无法前行,心中的雄才大略也不会消退的豪迈之情. 求采纳

德格县15166869576: 杜甫的《登高》与《登岳阳楼》的共同点 -
郟英前例: 《登高》和《登岳阳楼》都是律诗,《登高》是七律,《登岳阳楼》是五律.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烦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德格县15166869576: 杜甫的登高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
郟英前例: “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前半首写登高所闻所见情景,是写景;后半首写登高时的感触,是抒情.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颔联着重渲染秋天气氛;颈联抒发感情,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末联写白发日多,因病断酒,映衬时世艰难.

德格县15166869576: 对比登楼和望岳有什么不同 杜甫的 -
郟英前例: 你好,杜甫的《望岳》诗写于盛唐前期,固然表现了他“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宏伟抱负.他的《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诗,写于安史之乱前夕,表现了唐帝国岌岌可危的形势和诗人的忧心忡忡,却仍然气象雄浑.杜甫晚年所写的《登楼》《登高》两首七律,表现唐朝受外族侵凌的衰败局面和诗人的迟暮心情,境界仍然雄壮阔大.此类的例子尚多.杜甫晚年的这类诗篇,往往被明清诗论家誉为表现盛唐气象的佳作.李白晚年在安史之乱后所写的不少诗篇,也具有雄浑风貌.盛唐后期,时代面貌大变,但李、杜等人在前期所形成的心态没有消失,所追求的明朗刚健诗风也没有消失,所以仍能写出不少雄浑的诗篇.

德格县15166869576: 登岳阳楼和登高都是登高望远之作,请说说这两首诗的相似之处 -
郟英前例: 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诗的前半赞叹洞庭湖的宏伟壮阔,是古往今来写洞庭湖的名句,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名句同为人...

德格县15166869576: 古诗赏析试用孟子的“知人论世”的观点分析杜甫《登高》与《望岳》两首诗不同艺术风格产生的原因.800字 -
郟英前例:[答案] 知人论世”出自《孟子》的《万章章句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孟子的本意是论述交朋友... 而《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是千古绝唱. 杜甫的诗歌,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情感,但无论是豪...

德格县15166869576: 登楼与登高相比,处理情与景的关系上有什么不同
郟英前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里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现“天下寒士”的痛苦,来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他也不是仅仅因为自身的不幸遭遇而哀叹、而失眠、而大声疾呼,在狂风猛雨无情袭击的秋夜,诗人脑海里翻腾的不仅是“吾庐独破”,而且是“天下寒士”的茅屋俱破.杜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千百年来一直激动读者的心灵,并发生过积极的作用. 登楼:全诗即景抒怀,写山川联系着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谈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物,互相渗透,互相包容;熔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壮境阔,寄意深远,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德格县15166869576: 杜甫的登高的意象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
郟英前例: 登高 作者: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是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在夔州时所作.萧瑟的秋天,在诗人的笔下被...

德格县15166869576: 杜甫 登岳阳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郟英前例: 《登岳阳楼》这首诗篇幅虽短但气魄非常雄大,它把湖山之胜与诗人心中家国多难的悲哀结合起来抒写,表达了诗人因湖山之景而触动身世之悲,满腹的孤身漂泊之感与万里乡关之思.表现了诗人越在个人不幸之时越不忘政局国情的高尚品格.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