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的题目

作者&投稿:掌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桃花源记题目~

桃花源记的最后,写渔人离开桃花源后的情况.渔人在归途中虽然「处处志之」,但是等到再访时,终究「遂迷不复得路」.这便是暗示著桃花源并不存在,然而作者并没有就此收笔,而是用刘子骥计画探访「未果」作结.这样写来,若有若无,亦真亦假,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以扑朔迷离的境界增强作品的艺术魅力.

好像有很多地方都有

但最明显的应该是: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留白:为何而叹惋,渔人又说了什么?

不过作者那样写也许是觉得没必要在罗列近年发生的事。

还有就是:桃园为何再寻不到?有标记,却迷路了。这添加了神秘色彩,也应该是留白。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渔人甚异之(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3)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比绝境,不复出焉,逐与外人间隔


《桃花源记》的题目有哪那些?
交通、鲜美的古义和今义 各复延自其家的延是什么意思 出自本文的成语 还有很多,来问我啊

陶渊明《桃花源记》的问题
分类: 人文学科 >> 中国文学 问题描述:前文“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后文说道“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说明桃花源里的人是秦朝的,并没有与外人接触过。但是后文说“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这是为什么?古人的衣着变化可是很大的。还是陶渊明另有...

课文桃花源记的题目。
再游桃花源》表达的是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游览时的喜悦之情。 《桃花源记》寄托了作者一种政治理想:没有战乱,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们安居乐业,和平安宁。 并且和《桃花源记》的不同在于,《再游桃花源》并没有太多的向往和喜爱。而《桃花源记》的优美景色充分和现实社会形成鲜明的对比,表...

有关《桃花源记》的一道题
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分类 ①碑记:古代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②游记:是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体裁。③杂记:...

...题中文言文阅读的最后一两道题那种理解性的题目
我们老师考试的题目 村中人听罢渔人的描述后,为何“皆叹惋”?答案:叹惋桃花源以外事物变化之大,叹惋外面的世界如此动乱与黑暗,叹惋外面的人们一直过着痛苦生活。为何渔人告辞离去后,桃花源的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答:因为他们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作者在这...

用桃花源记的主题编一副对联 拜求
美好理想寄桃源,黄发垂髫享太平 赞桃源和平宁静,怜俗世狡诈贪婪 缘溪忘路行,芳草落英幽古境;取道规筹去,青山流水逝鸿泥。穷源易访桃源境,入世难为世外人 世外桃园终难觅 人间仙境不复临 上联:山重水复疑无路其实别有洞天 下联:柳暗花明又一村果真神仙人家 横批:化外遗民 ...

桃花源记中的一道题
选D,D选项意为“那个时候”

桃花源记中的问题
叹惋 感叹\/惋惜 便扶向路的向:曾经的、从前的,及郡下的及:到达 寻向所志的向和志: 向:从前的 志:标记 规:按计划、打算 问津:探访、访求

如果你要开发陶渊明所写的桃花源记,你要怎样设计一篇广告词
桃 花 源 、虽 为 虚 幻 。但 是 在 、这 个 相 比 原 来 的 社 会 。只 会 有 、 虚 幻 。来 叭 、 来 叭 。为 你 的 心 找 一 个 家 。风 景 好 、 人 好 , 什 么 都 好 。比 天 使 、住 的 地 方 都 完 美 。

桃花源记习题渔人是怎样发现桃花林的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渔人沿着溪案前行,走着走着就不知道自己走了有多久多远

博爱县18499786960: 一道关于《桃花源记》的题目 -
沙雪利美: 本文大约写于南朝宋武帝永初二年,作者时年57岁.地点是南阳.用意是:作为思想高尚的名士他非常高兴世间还有这样的乐园,应是在访求精神家园.“未果”说明了桃花源的虚幻不存在,只是作者心中的理想.

博爱县18499786960: 桃花源记题目 -
沙雪利美: 桃花源记的最后,写渔人离开桃花源后的情况.渔人在归途中虽然「处处志之」,但是等到再访时,终究「遂迷不复得路」.这便是暗示著桃花源并不存在,然而作者并没有就此收笔,而是用刘子骥计画探访「未果」作结.这样写来,若有若无,亦真亦假,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以扑朔迷离的境界增强作品的艺术魅力.

博爱县18499786960: 一道关于《桃花源记》的题目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南阳刘子骥,告上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
沙雪利美:[答案] 本文大约写于南朝宋武帝永初二年,作者时年57岁.地点是南阳.用意是:作为思想高尚的名士他非常高兴世间还有这样的乐园,应是在访求精神家园.“未果”说明了桃花源的虚幻不存在,只是作者心中的理想.

博爱县18499786960: 《桃花源记》的一些题目1.具答之 中的“之”的用法是什么?2.便舍船 中的“舍”的用法是什么?3.屋舍俨然 中的“舍”的用法是什么?4.欲穷其林 中的“其... -
沙雪利美:[答案] 1.代词,代村中人 2.动词,舍弃 3.名词,房子 4.介词,这 5.代词,代桃花源 5.代词,代渔人

博爱县18499786960: 关于《桃花源记》的题目 -
沙雪利美: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反映了村人热情好客、真诚淳朴的社会风尚.

博爱县18499786960: 《桃花源记》的一些题目 -
沙雪利美: 1.陶渊明在封建文人中属特立独行的人,他的哪方面行为表现他这一性格特点? 答:一、就是归耕田园,不与俗世同流合污;二,归耕生活艰苦,但是会怡然自乐;三,即使穷到去乞食,仍然是那种坦然,而且不愿意被别人说是穷到了那种状态...

博爱县18499786960: 关于 桃花源记 的题本文以语文的行踪为线索,写了渔人_____桃花源,_______桃花源______桃花源______桃花源______桃花源. -
沙雪利美:[答案] 本文以语文的行踪为线索,写了渔人_发现_桃花源,_进入_桃花源,_小住_桃花源,_离开_桃花源,_再寻_桃花源.

博爱县18499786960: 桃花源记的题目啦桃花源是陶渊明描绘的美好的理想社会,也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请概括这一理想社会的特点 -
沙雪利美:[答案] 作者用客观的记述方式虚构了一些情节,塑造了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反映了人民厌恶战争和追求和平生活的美好愿望,也变现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憧憬. 理想社会便是人民安居乐业,有淳朴的社会风尚与和睦...

博爱县18499786960: 关于《桃花源记》的几道题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便要还家,设酒杀鸡做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 的特点;他们在... -
沙雪利美:[答案] 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答:寄托了作者对黑暗社会现实的不满,同时希望能有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自由快乐的理想社会.“便要还家,设酒杀鸡做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 的特点?答:表现...

博爱县18499786960: 桃花源记一些题目 -
沙雪利美: 要:通“邀”,邀请 之:代词,代指渔人 咸:都 为:向,对 俨:整齐 闻:听见 惋:惊讶,惊奇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村民)自己说前代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候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再从这里出去过,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绝了.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村民们)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的情况)不值得向外人提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