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考试上联“孙行者”,考生大都交白卷,只一人得满分,他是谁?

作者&投稿:其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古语有云:“楹联者,对仗之文学也”。写一条对联,讲究的便是前后工整用字贴切,一句上联的下联可以有很多个,但想要对出一个最为贴切,难以被超越的下联,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黄老帛书》有言:“天地之道,有左有右,有阴有阳”。这种讲究对称美,注重阴阳的观念已经渗透进了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清华大学的对联考试

正因如此,对联在民间才如此受到他人的喜爱,无论这个人是目不识丁还是满腹经纶,看到一条对联之后,他总是会在脑海中急速运转,想着能不能对出一副更好的下联出来。久而久之,对联甚至成了一项考试内容,很多文学相关的试卷当中,就会考察我们这方面的能力。

清华考试上联“孙行者”,人们大都交白卷。是因为这个对联很难吗?看到孙行者三个字,可能很多人第一时间头脑中想到的都是西游记里面,孙悟空的形象,而为了与之对称,可能便会给出猪八戒、唐三藏这样的下联,但如果真的这样答,就很明显是中了出题人的圈套。这些考生知道答案不可能是这些,却又不知道怎么去对,才会选择交白卷,而这些考生当中,只有一人得了满分,他是谁。

清华大学作为中国的高等学府之一,在上个世纪就已经非常著名,考试的难度一直以来也都是非常困难,足以考察一名学生的方方面面。入学考试终归是避不开国文,多年来清华大学的国文考试,考察内容翻来覆去不过是一些古文知识,让很多考生都心生牢骚,为了解决这一现象,中文系主任刘文典便邀请了著名的国学大师陈寅恪,希望他能够出一道考题。

对联中的无情对

这道考题便是清华考试上联“孙行者”,考生只需要答出下联就可以。然而就是这简单的三个字,人们大都交白卷,几乎没有人能对得上来的,唯一沾点边的不过是王引之、祖冲之两个答案。翻阅着考生的答卷,陈寅恪难掩心中的失望之情,认为这届新生没有特别出色的,但却有一个特殊的答案,让他顿时欣喜若狂。

在那一届考试当中,只有只有一人得了满分,他是谁。他便是中国著名语言学家周祖谟,而他给出的答案,则是胡适之。为什么胡适只会和孙行者相对呢?是因为这并非是普通的对联,而是对联当中的无情对,也就是前后句子的内容不能有任何关联,但每个字都要相对,乍一看根本想不到这是个对联,但仔细分析就能够发现其中的韵味。

首先上下联的第一个字都是姓氏,而且如果加上偏旁的话还可以组成一个词语,也就是。第二个字上联是走的意思,下联则是到的意思,而且同为动词,一样非常搭配。最后一个字都是虚词,古语也有之乎者也这样的词汇,因此放到一起异常的合适,甚至陈寅恪一开始都没想到。

结语

这便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所在,让很多人为此流连忘返,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应当注意汲取一些古代文化,说不定就在某些场合派上用场。




陈寅恪出高考怪题:以“孙行者”为上联要
陈寅恪出高考怪题:以"孙行者"为上联要求对下联 据穆凤良、许建平的《译德载物:清华人文学者对中国翻译的贡献》(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记载,1932年,陈寅恪任清华大学国学院导师,为该校的高考国文试题出了一道作文题和一道怪题——对对子,上联为“孙行者”,要求考生对出下联。“孙行者”即《...

请对出下联
祖冲之 上联是1932年清华大学入学考试国文科做对子的试题,出题者是陈寅格先生。他拟的答案是“祖冲子”。下联是当时考生周祖谟先生(北大教授)对的,公认是最优秀的。当时半数以上考生交了白卷。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语文试题是陈寅恪先生编制的,只有两道,一道是作文题,一道就是联对。上联是“孙行...

陈寅恪先生对联
南海圣人再传弟子,大清皇帝同学少年。见机而作,入土为安。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考试国文试题,陈寅恪先生出了一道对联题,上联“孙行者”,要求对下联。

上联 孙行者
胡适之(考生答案)祖冲之(清华拟答案)

清华考试上联“孙行者”,考生大都交白卷,只一人得满分,他是谁?_百 ...
清华大学的对联考试 正因如此,对联在民间才如此受到他人的喜爱,无论这个人是目不识丁还是满腹经纶,看到一条对联之后,他总是会在脑海中急速运转,想着能不能对出一副更好的下联出来。久而久之,对联甚至成了一项考试内容,很多文学相关的试卷当中,就会考察我们这方面的能力。清华考试上联“孙行者”...

别出心裁地出了一道“对联题”,题目是上联“孙行
20世纪30年代初,清华大学教授陈寅恪在一次国文考试中,别出心裁地出了一道“对联题”题目是上联“孙行者”要求学子按照对联的写作格式,答出下联。“孙行者”是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别名。许多考生见到这样一个“怪题”,大惊失色。为难之余,只好搜肠刮肚 地在《西游记》中苦寻答案。于是,有的...

上联孙行者下联最合适的是
上联孙行者下联最合适的如下:1、上联:孙行者;下联:胡适之。2、上联:孙行者;下联:祖望之。3、上联:孙行者;下联:弥勒佛。4、上联:孙行者;下联:晁补之。5、上联:孙行者;下联:祖冲之。

对联孙行者?
而对联可以展现一个人的文字功底,所以在招生的时候就能考到对联。在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当时的大文学家陈寅恪就为语文题出题,当时语文题总共有两道题一道题是作文,另外一道题便是对联题。当时陈寅恪给出的对联是“孙行者”。孙行者自然是《西游记》中的齐天大圣孙悟空。考生看到...

孙行者下联,有祖冲之与胡适之两种答案
上联:孙行者;下联,祖冲之。上联:孙行者;下联:胡适之。两副对联对仗,平仄相协。

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试题有一道对对子题,上联“孙行者”,下联?
行者孙

南湖区13465057277: 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试题中有一道对对子题,上联“孙行者”,下面下联中最合适的是:( ) -
杭背阿奇:[选项] A. 胡适之 B. 周作人 C. 郁达夫 D. 唐三藏

南湖区13465057277: 清华大学招生试题中有一道对对子题,上联“孙行者” -
杭背阿奇: 这个我知道 上联是孙行者 下联有很多比较好的 都是知名学生对的 有王羲之 等等 最精彩的是祖冲之 祖对孙 行对冲 者对之 切都是人名

南湖区13465057277: 陈寅恪出对联"孙行者" 一半清华考生交白卷 -
杭背阿奇: 孙行者对祖冲之 人物对人物 孙对祖

南湖区13465057277: 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试题中有一道对对子题,上联"孙行者 -
杭背阿奇: 下联:胡适之 猢狲,"孙"对"胡";适在古文中是" 到,行"的意思,所以所以"行'对"适";"之"和"者"是文言文里的常用虚词,所以之对者.所以"孙行者"对"胡适之"是绝对.

南湖区13465057277: 假如有一幅对联,上联是“孙行者”哪下联是什么?
杭背阿奇: 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语文试题是陈寅恪先生编制的,只有两道,一道是作文题,一道就是联对.上联是“孙行者”,要求考生对下联.陈先生的“标准答案”是“胡适之”,可一考生对出“祖冲之”,胜过陈先生的“标准答案”,据说该学生后来成为著名的国学专家.

南湖区13465057277: 没有人对得出的对联 -
杭背阿奇: 对仗工整、一虚一实;一古一今、胡适之.这是文对,都是人名,都是猴子的别名,曾经出过一个三字的上联、妙趣横生,是动词、一神一凡.因为“祖”对“孙”更工整:平仄仄.清华大学1931年入学考试国文试题,可以说;这两个名人.实际上最佳答案应该是“祖冲之”,又都是赴西天的取经人.据说只有一位考生对得最精彩.孙行者梁羽生在《名联谈趣》中认为“祖冲之”对“孙行者”最佳;者.胡,都有走动的意思、适,又都是名人,由陈寅恪教授命题,对句是,仄平平,是名词.这副三字的对联.这是意对,都是文言虚词:“胡适之”:“孙行者”,是格律对、孙、自然天成.讲音韵;行、一武一文,真是言简意赅. 所以“孙行者”对“祖冲之”,乃天造地设、之

南湖区13465057277: 对联孙行者 -
杭背阿奇: 关于“孙行者,祖冲之”之对的演义 (王天及集萃) 清华大学1932年入学考试国文试题,由陈寅恪教授命题,曾经出过一个三字的上联:“孙行者”.据说只有一位考生对得最精彩,对句是:“胡适之”. 孙行者、胡适之,都是人名;一古一...

南湖区13465057277: 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试题中有一道对对子题,上联“孙行者”,下面下联中最合适的是: -
杭背阿奇:[答案] 清华大学1931年入学考试国文试题,由陈寅恪教授命题,对“胡适之”的作答者是后来成为著名语言文字学家的周祖谟先生... “之”和“者”是文言文里的常用虚词,所以“之”对“者”.所以"孙行者"对"胡适之"是绝对

南湖区13465057277: 陈演恪在清华给考生出考题,上联:孙行者,一人回答后 -
杭背阿奇: 1932年的夏季,清华大学中文系准备招新了,就邀请陈寅恪来出考试题目,陈寅恪在出题一个作文题目之外,还另出了一个对子的上联:孙行者.陈寅恪想的是可以用这个方法来考察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渗透和领悟,陈寅恪原来准备的答案有两个,分别是王引之和祖冲之.  出乎意料的是,有一个考生并没有按陈演恪的答案来,却被陈演恪激动的破格录取了!原来这歌考生给的答案是:胡适之.其中的胡适还是当时名声大噪的人物,和上联又非常的搭配.所以在陈寅恪看了这个考生接的下联后,态度坚决地说必须录取了这个考生.而这个破格的考生就是著名的的北大中文系教授周祖谟.

南湖区13465057277: 中国文学——对联
杭背阿奇: 清华大学1931年入学考试国文试题,由陈寅恪教授命题 上联:孙行者 胡适之(考生答案)祖冲之(清华拟答案)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