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等级量表是使用定义好的什么来表示被观察者某一行为的不同程度或类型?

作者&投稿:挚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什么是色彩描述文件?还有色彩描述文件有哪些特点?(详细的)~

  通俗点解释就是,一个图片在照相机拍摄、电脑上显示、打印机打印出来的效果总会不一致,相信你应该也有过这样的经验。为了使得在所有设备上图片尽可能一致不出现差别,国际上一些厂商联合制定了这么一个标准,使用ICC也就是你说的色彩描述文件来对它进行规范,我的理解它的实质就是把单个设备的表现效果都换算成标准配置在一个文件里,打一个比方吧:

  假定用数字表现颜色,我们给颜色设一个标准显示状态,叫A,某个颜色在A状态下为1,用B打印机打印出来颜色就变了,成了1.5,C显示器的显示效果则是0.7;现在电脑连着C显示器和B打印机,要打印怎么办?我们分别给B和C配一个文件,把它们的各种颜色跟A的换算关系都写在里面,打印时用这个文件换算过去,先把C显示器上的颜色换算成标准颜色也就是A的颜色,再把标准颜色换算成打印机B,就可以保证最后打印出来的颜色跟显示器上的一样了。以后我们再用显示器D、打印机E……只要都给它们各自配一个文件,里面写上跟A的换算关系,这样无论用哪几台设备搭配,最终效果都能保持一致。这个A,就相当于ICC标准。当然,同一打印机由于耗材的不同,打出来的效果也会不同,所以一个打印机还要与不同种类的耗材分别搭配不同的配置文件,才能保证最后效果的一致……

  下面是网上搜来的资料:
  ——
  关于计算机的ICC
  前两天一位朋友说他拍了许多照片想处理一下打出来。不过在看网上关于处理、打印照片的简单教程的时候总是会看到一个叫“ICC文件”的东西,又是校正又是设置的,貌似很高深的样子。于是就想问一下,ICC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
  ICC是一群人,确切的说是一个组织,是1993年由包括Adobe、Apple、Kodak、Microsoft在内的数十家公司发起并成立的,全称是国际色彩联盟(International Color Consortium),简称ICC。该组织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在各个设备、软件之间形成统一的色彩标准,即ICC标准。最终的目标就是让输入设备(如数码相机)、显示设备(如显示器)、输出设备(如打印机)能够自始至终地保证色彩被准确重现。

  ICC借助于一个独立的色彩空间,即设备色彩特征描述文件连接空间/参考空间(Profile Connection Space,缩写PCS)作为色彩空间转换的中间色彩空间,通过彩色设备色彩空间(RGB或CMYK)和PCS空间之间的联系,为该设备建立设备特征描述文件(Profile),从而实现了对色彩的开放性管理,使得色彩传递不依赖于彩色设备。PCS空间是通过XYZ空间或LAB空间来定义的。ICC标准总共规定了7种特征描述文件Profile,其中包括:3种基本设备的特征描述文件Profile,即输入设备Profile文件、显示设备Profile文件和输出设备Profile文件;4个附加的特征描述文件Profile,即设备链接Profile、色彩空间转换Profile、抽象Profile和被命名色Profile。

  是不是听起来很复杂?其实换一种说法就会很简单。假如我们把图像当做一道菜,那么显示设备就相当于一个厨师的味觉,输出设备相当于一个食客的味觉。或许厨师和食客都觉得自己的味觉很正常,但是你能保证厨师和食客对味道的感觉就肯定一样么?当然不能。那么为了避免出错,我们把厨师和食客的味觉全部舍弃掉,直接按照标准的食谱制作,按照盐xx克、油xx毫升、辣椒xx个之类的标准制作。最后得到的菜不管厨师和食客感觉如何,最起码,一道菜被真实还原了。ICC文件,就相当于一个食谱的标准项目和单位;而ICC文件的调校,就相当于把食谱中各个项目和单位统一,放盐的时候不能说“少许”,而是要说“xx克”。当然,这是Frank自己的理解,也许有些牵强了:)。


  ——百度百科是因为用翻译软件翻的,所以不知所云,搜集整理又重新翻译了一下:
  ICC色彩管理

  印刷工作流程中涉及到许多图像设备,如数码相机、扫描仪、打印机、数码打样机、印刷机和显示器等,但是每一种设备都有不同的色彩表现能力。例如,在一个数值为R=128,G=128,B=128 的像素点,应该产生一个完全的中性灰色调,但是在一些设备上,这个灰看起来偏暖,也就是发红,或者在另外一些设备上,这个灰看起来偏冷,也就是发蓝。设备的这些固有特性使一幅图像从一个设备传到到另一个设备上的时候,图像色彩的一致性、准确性和可预见性都很难保证。

  国际色彩联盟(ICC)的成立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 1993 年由苹果电脑和其它7家公司创立了ICC,现在ICC有超过70家设备制造商和软件开发商成员,包括 SONY,HP,Creo,Adobe 和 Quark 等。其作用就是创建色彩管理的标准和核心文件的标准格式。所努力开发的核心就是 ICC Profile(ICC 色彩特性文件)和色彩管理模块(CMM)。这两者保证了色彩在不同应用程序,不同电脑平台,不同图像设备之间传递的一致性。

  ——
  什么是ICC色彩描述文件

  我们知道,一个数码图片在其内部数据不改变的情况下,在不同的输入输出设备上,会因不同的色彩还原方式不同而得到不同表现结果。这也使得影像重现变成一个难题:如何让扫描的影像数据再次输出之后得到的图像与原稿一模一样?如何让同一个图片文件在不同打印机或印刷设备上印刷出来的效果一致?如何让图片在屏幕上的显示与打印机打印出来的效果一样?以及在不同的平台或环境的屏幕上的显示效果如何才能接近一致?

  在1993年,国际色彩印刷协会 (International Color Consortum) 建立一组色彩的工业标准,也就是 ICC 色彩描述文件,妥善地解决色彩一致性问题。这个标准的成员包括许多国际知名厂商:Adobe,Agfa,Apple,Kodak,Microsoft…ONYX也是创始会员之一。这个标准主要针对当前应用的所有数码影像格式做了系统整合,并在 ICC 色彩标准定义下建立输出输入设备的色彩描述文件(Deveic Profile),支持各种平台的色样描述(Device Characterization)。是在各种输入设备(如扫描仪、数码相机)、显示设备(如屏幕)、输出设备(如打印机、激光或印刷机等)上,依照色样标准对色彩进行一系列校对之后,建立色彩描述文件,也就是所谓ICC Profile。让不同设备依照输出设备的色域为基础做不同色彩空间转换模式,以达成使用者色彩管理系统。

  输出输入设备色域
  色域(Color Gamut),就是指某种设备所能表达的颜色数量所构成的范围区域,即各种屏幕显示设备、打印机或印刷设备所能表现的颜色范围。
  在现实世界中,自然界中可见光谱的颜色组成了最大的色域空间,该色域空间中包含了人眼所能见到的所有颜色。
  为了能够直观的表示色域这一概念,CIE国际照明协会制定了一个用于描述色域的方法:CIE-xy色度图。在这个坐标系中,各种显示设备能表现的色域范围用RGB三点连线组成的三角形区域来表示,三角形的面积越大,就表示这种显示设备的色域范围越大。

  在没有ICC色彩描述文件之前,要使用色彩管理系统对色彩产生程序,往往需要依照各设备厂商自己的单一规格标准来建立输出输入设备的色彩描述特性文件。这种单一直接转换可能有比较好的色彩表现,但却会因输入、输出设备的不同,而需要很多色彩修正模式,非常复杂麻烦,非一般人所能胜任。如果采用 X、Y、Z色彩坐标模板作为参考标准,或许可以得到 Device Independent Color 的要求。但是,由于没有统一的格式,也就无法套用在各厂家的设备上。

  ICC 色彩标准是利用色彩描述文件的连续性色彩空间(Profile Connection Space),针对各输入、输出装置依据统一色彩描述文件格式,进行一致性色彩校正和建立色彩对应模式。

  ICC 色彩描述文件流程
  在 ICC 色彩标准格式下,影像可以在不同厂商品牌的设备,不同的耗材之下获得一致性的色彩表现,因此,ICC色彩标准己纳入国际标准组织 ISO 成为一个色彩标准规范。

  知名配备厂商除了全面使用 ICC 色彩标准格式外,也独自开发较为简单的色彩系统;如HP的sRGB,APPLE RGB,Adobe RGB作为使用的色彩表现,比一般使用屏幕RGB有更多色域显现,也广受设备厂商采用。

  ICC 色彩标准的规范,能有效地获得各种影像输出入设备色彩的一致性指标。使用者可以用MAC的Color Sync、Windows WS 98SE、Kodak Digital Sciencs ICC以及ONYX PosterShop的色彩管理软件进行色彩设备的校色编辑制作。ICC 的文件数据主要是应用色彩空间转换(Conversion);依照各种影像设备的色彩描述文件的数值数据,将影像的色彩数据由『设备所能产生色彩空间』(Device-Dependent Color space)转换成『设备独立色彩空间』(Device-Independent color space)。ICC 的堆栈定义如左图所示;将各种影像设备的坐标用数学模式来解释两者之间的转换模式。由此,任何色彩都可以用数据来描述,进而导入各设备间的数学转换的关系的方式。

  如果用这种理论来解释,可能会使初学者迷惑;简单的说 ICC 就是建立色域对应机制(Gamut Mapping),将不同色域的设备,依照标准规范的色彩校正,把影像色彩还原到接近原稿的色域。这种对应的原则,则必须根据影像色彩的亮度、色相、饱和度三因素进行不同程度的线性、非线性或同等色度压缩模式的运算处理。

  ——
  颜色管理设置常见问答

  以下是有关颜色管理的一些常见问题的解答。还可以在Microsoft 图像颜色管理网站中找到有关颜色管理的其他信息。

  什么是颜色配置文件?
  颜色配置文件就是一个描述特定设备在特定状态下颜色特征的文件。配置文件还可能包含定义查看条件或gamut映射方法的其他信息。在使用计算机的颜色管理系统时,无论设备或查看条件如何,颜色配置文件都可以帮助确保彩色内容的呈现效果可接受。在将新设备添加到计算机时,通常会自动安装该设备的颜色配置文件。

  一个设备为何会有多个颜色配置文件?
  一个颜色配置文件代表某个特定设备在某一特定状态下的颜色特征。任何导致设备的颜色行为发生变化的更改都需要一个单独的配置文件。此外,还可以针对不同的项目优化配置文件。例如,一台打印机可能提供有多个配置文件,每个配置文件适合不同的纸张或墨水。

  什么是颜色管理?
  颜色管理是一个系统,用于确保彩色内容在任何位置的呈现效果都让您满意,包括显示器和打印机等设备。

  为什么需要颜色管理?
  不同类型的设备往往会有不同的颜色特征和功能。例如,对于同一组颜色,显示器无法显示出打印机能够打印出来的色彩效果。这是因为每个设备呈现彩色内容的过程是根本不同的。扫描仪和相机的颜色特征也不同。甚至不同的程序有时对颜色的解释和处理也不同。如果没有一致的颜色管理系统,相同的图片在各个设备上的显示效果便会不同。彩色内容的显示效果还取决于查看条件(例如周围的光照条件)。这是因为人眼在不同条件下对颜色的感觉不同,即便是在查看相同的图片时也是如此。

  因此,颜色管理将维护彩色内容中的关系,从而在具有不同的颜色功能的设备上以及在不同的查看条件下能够获得可以接受的显示效果。这需要颜色管理系统控制设备特征与查看条件之间的关系,以便获得可接受的显示效果。

  什么是颜色空间?
  颜色空间就是一个三维模型,在该模型中用色调、数值和色度绘图以表示设备呈现颜色的能力。

  什么时候应该更改颜色管理设置?
  由于默认颜色管理设置通常会令人满意,因此只有在当前设置不能满足特定颜色管理要求时才应更改这些设置。因此,这些选项通常供颜色专业人员使用。

  如何为某个设备添加颜色配置文件?
  通常会在安装新设备的过程中自动添加颜色配置文件。也可以通过颜色管理工具添加颜色配置文件,例如监视器的校准设备。因此,您的设备可能已经有颜色配置文件。但是,如果确实需要安装新配置文件,可以执行下列步骤:
  单击打开“颜色管理”。
  单击“配置文件”选项卡,然后单击“添加”。
  选择新颜色配置文件,然后单击“打开”。 如果系统提示您输入管理员密码或进行确认,请键入密码或提供确认。

  ——
  何谓ICC配置文件?
  显示器和打印机的ICC配置文件用来描述显示器或特定打印条件下的颜色性能。ICC配置文件的最通用文件格式遵循ICC(International Color Consortium,国际色彩联盟)规范。

  在Mac OS X上,ICC配置文件有时被称为ColorSync配置文件。在Windows上,ICC配置文件有时被称为ICM 配置文件。ICM(Image Color Management,图像色彩管理)配置文件、ColorSync配置文件和ICC配置文件都遵循ICC配置文件格式规范。

  提示:打印机ICC配置文件根据特定打印环境而定。您的打印机可能支持不同的基材类型、多种分辨率和其他打印设置。每一项都会影响打印机的颜色性能。打印机ICC配置文件描述特定打印机的基材和打印机驱动程序设置特定组合的颜色行为。要获得最佳效果,您需要为您所使用的每个唯一打印条件制作 ICC 配置文件。详情请参阅“关于打印机色彩管理”。

  ——
  什么是色彩管理?有尼康产品的ICC配置文件吗?
  色彩管理这个概念,是指执行一种工作方法,尝试对数码影像的呈现方式进行标准化。其目的是确保所有影像的外观(色彩、亮度等)在移动、查看和通过任何计算机打印后,仍然保持协调。
  ICC(国际色彩协会,http://www.color.org)针对影像的处理与复制,制订了一套色彩管理系统定义的标准。本页将简要说明其中的基本原则。它达到标准化的方法,是通过定义所谓的影像色彩空间。简单地说,此色彩空间定义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 红、绿、蓝色的定义(色度)
  此定义是把纯红色(r=255,g = 0和b=0)、纯绿色(r=0,g = 255和b=0)和纯蓝色(r=0,g = 0和b=255)的数字值,与人类视觉系统可以感知的、从自然色彩范围中获取的一套原始色彩互相关联。
  例如,两个胶片扫描仪扫描相同的影像,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这是因为使用了不同的色彩过滤器将影像分解成红、绿和蓝色通道。两个扫描仪都会为影像产生一组数字值,但是为了得到这些值所被测量的色彩不会是相同的。此外,相同的影像在不同的显示器中查看时亦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制造商使用不同的化学材料来产生我们所看到的色彩。
  2. 白点。
  人类视觉系统可以在非中性环境光线中,通过参照其它已知自然物体(如人的皮肤、植物等)来定义白色。因此,只要观察者有其它参照物,白色物体即使在彩色光线下也会呈现白色。但电子系统没有人类视觉系统的这种独特技能和计算功能,因此无法将色彩补偿到相同程度的表观精确度。对于拍摄影像或查看影像时的环境光线,色彩空间可以包括相关的补偿信息。
  3. 伽玛(Gamma)。
  伽玛是一个数学术语,用于描述影像中中性色调的偏移。伽玛值不影响整个密度范围(换句话说,不影响色彩空间中的最亮与最暗点),但会大幅度地影响总体外观:低伽玛值会产生饱和、灰暗的影像,而高伽玛值会产生饱和度不足、泛白的影像。所有成像设备(如显示器、数码相机和扫描仪)均利用某类伽玛值,在数码和仿真之间进行换算。可以为色彩空间指定伽玛值,以便能够复制正确的色调。

  尼康产品与色彩管理
  Nikon Scan 2软件把色彩管理引入LS-2000和LS-30扫描仪,Nikon D1相机也通过Nikon Capture软件用色彩管理处理RAW(NEF)文件。作为ICC配置文件的组成部分,色彩管理无法在比这些型号更早的扫描仪上使用。
  没有适用于COOLPIX系列相机的ICC配置文件。这是因为此类影像是由相机中的处理系统产生,该系统会根据每次拍摄时的特定色彩范围与构图,产生具有最佳色彩空间的影像,其色彩空间近似于标准RGB(或sRGB)。

  基于上述原因,我们认为有几个关于色彩复制的要点是对您有用而值得考虑的。
  色彩是电磁能刺激眼睛的效应所产生的生理感觉(彩虹的颜色)。每个人均有他自己独特的“颜色”感知力。此感知力可能会随心情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肉眼察觉的某些颜色在自然界中是不存在的。例如,在电磁光谱中并没有紫色。当同一物体似乎发出特定的蓝色与红色时,便在人脑中形成紫色。
  眼睛不能像科学仪器那样通过波长和等级分析颜色。它是根据三类颜色感知细胞对红、绿、蓝三种光谱颜色刺激所作出的反应来分析颜色。由此产生特定于人类视觉系统、人与人之间略有不同(或在“色盲”的情况下显著不同)的色彩范围(叫作色阶)。
  只要是通过如RGB,CMYK,Hexachrome等原始色彩来呈现颜色的分析系统,无论是数码的或胶片的,都无法与人类视觉系统具有相同特性。这些系统也无法获取自然界中的所有颜色。在不同的彩色模式间转换影像,可能会造成某些颜色的丢失。

一、课堂观察的过程
(一)课堂观察的基本步骤
1.阶段一:课堂观察前准备:确定观察的目的和规划。
首先要确定观察的时间、地点、次数等。其次,要根据研究目的确定观察的中心或焦点。再次,设计或选择观察记录的方式或工具。
2.阶段二:课堂观察:进入课堂及记录资料
课堂观察的实施阶段包括进入研究情境以及在研究情境中依照事先的计划及所选择的记录方法对所需的信息进行记录。
观察者应先征得同意,并尽快在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之间相互信任的关系,以消除被观察者的怀疑和戒备心理,也消除学生的好奇心理。
通过不同的课堂观察记录方式,观察者记录那些所观察行为的模式,大致包括行为发生的时间、出现的频率、师生言语或非言语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也包括一些关于观察对象其他行为的文字描述以及观察者的现场感受和理解,还包括一些音像资料。
3.阶段三:课堂观察后的工作:资料的分析与结果的呈现
通过课堂观察所收集的资料,一般有定性和定量两种。课堂观察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写成研究报告或论文并发表,也不只是为了证明、填补或构建某种理论,更重要的是为了促进教学、改善实践。
(二)课堂观察的伦理问题
任何研究都必须遵循科学和伦理两条基本原则。课堂观察是一种现场研究活动,并且以人为研究对象,从方法本身就不可避免地对被研究者及其课堂情境造成了或多或少的干预。特别是由专门研究者进行的课堂观察研究,其伦理问题更为明显。
研究者通常要通过公开协商的途径进入研究现场,并尽快取得被研究者的信任和理解,建立其一种开诚布公的关系。如被研究者要求了研究目的,最好如实告知,不要隐瞒,但这也并不等于告之被研究者每一方面。
同时研究应避免伤害到研究对象或被研究的团体和机构,而且最好能对其有利。
研究者在研究中应当自始自终抱着谦虚、学习的研究态度,研究的结果应当尽可能告知被研究者,并与他们进行讨论,显示出研究者对合作教师的尊重。
几条伦理原则是:开诚布公、尊重自由抉择的权利、信守承诺、避免身心伤害、尊重隐私权、澄清误解和告知结果。
二、课堂观察的主要方法
(一)定量课堂观察
1.理论基础
定量的课堂观察是运用事先准备的一套定量的、结构化的记录方式进行的观察。在这套记录体系里在明确地规定需要观察的行为或事件的类别、观察的对象以及观察的时间单位等。
此思想首先来自自然科学的研究中对自然界行为的结构分解,后被引用到社会科学的研究,研究者们开始对人的连续行为进行结构分解,对社会进行结构分解。以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行为分解最为典型。
定量的课堂观察的理论基础还有实证主义。实证主义认为社会现象客观存在,不受主观价值因素影响,主体是两个截然分开的实体。实证主义遵循自然科学的思路,认为事物内部一事物之间必然存在逻辑因果关系,对事物的研究就要找到这些关系,并通过理性的工具对它们加以科学论证。
2.定量课堂观察的记录方式
定量观察的记录方式可以统称为分类体系,其特点是:预先设置行为的类目,然后对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出现的类目中的行为做记录。有三种主要的样式:编码体系、记号体系或项目清单、等级量表。
收集资料体现为数据的形式,其类型有:频率记数(次数)、事件发生的百分比、等级量表的分数等。
(1)编码体系:
弗兰德斯的互动分析分类体系(FIAC),它是对师生的言语互动进行研究,把课堂的言语活动分为十个种类,每个分类都有一个代码。
表:弗兰德斯互动分类分析体系的类别 教师说话 间接影响 接受感情
表扬或鼓励
接受或使用学生的主张
提问
直接影响 讲解
给予指导或指令
批评或维护权威性
学生说话 学生被动说话(比如回答教师提问)
学生主动说话
10.沉默或混乱
它主要采用时间抽样的办法,在指定的一段时间内,每隔3秒钟观察者就记下最能描述教师和班级言语行为的种类的相应编码,并记在一个统计表中。
此体系的分类是非判断性的,即在记录过程中不作好环的价值判断,只是客观地呈现事实。每种要观察的行为都有特定的编码和操作性定义,单位时间内任何行为都予以记录,因而都可转化时间的百分比,便于分析。缺点是:一些非语言方面的信息被遗漏,上课的内容易忽略,而且一些分类过于笼统。真正的课堂互动是粗糙的、混沌的而不是严格按照人为设计的行为各类发生的,也未必是清清楚楚的、明确分割的,而且并不是每一个行为都一定持续3秒钟。
(2)记号体系或核查清单:
是指预先列出一些需要观察并且有可能发生的行为,观察者在每一种要观察的事件或行为发生时做个记号,其作用就是核查所要观察的行为有无发生。
与编码体系不同的是,记号体系只记录单位时间内发生了需要观察的多少种行为,而编码体系则要记下单位时间内发生的每一个需要观察的行为。
这样编码体系尽可能地记录了所有发生的行为,而记号体系通过对要观察行为的频率记数让观察者体会到每一个时间段内课堂活动或学生表现的特点。
表:教师反应记录表

(3)等级量表:
等级量表也有预先设置的分类,不是的是它要求观察者作出更我的权衡和判断。观察者在一段时间内对目标进行观察,当观察结束时,在量表上对该期间内发生的目标行为评以相应的等级。
常见的等级量表有三级、五级、七级、九级量表。也可以在一条不分点的线段上判断相应的位置来表示等级,观察者在线段上记录的位置可折算成百分比。
特点: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价值性。
3.定量课堂观察的资料分析
常用的统计技术:简单计算、相关关系、差异分析、变化分析
计算机的运用:Excel、SPSS等软件。
4.定量研究的信度与效度
效度是指观察工具所进行的测量有效而准确地描述研究者想要描述的情况的程度。信度是指研究的可靠性,即研究的精确性、可重复性和观察者之间的一致性程度。
(1)影响因素
观察者。观察者的理论水平、经验水平与能力水平;观察者自身的知觉过程,如光环效应、首因与近因效应等。
观察体系与工具设计问题。
(2)措施
对于观察者来说,要进行观察者一致性系数的测量。一是观察者之间的相互一致性,二是观察者内部的一致性,即观察者本人在不同的场所的观察中的自我一致性。
对于观察体系与工具设计问题,国外有学者提出了设计的三项标准:一是鉴别性标准,即提供使用者依照自己的研究目的而选择正确的工具的信息。二是效度标准,如观察类目的不重复性、代表性,降低观察者的主观推断,注重观察情境等等。三是实用性标准,简捷、方便,可操作性强。
4.定量课堂观察的优势与局限
优势:眼见为实,第一手资料,相对客观,可信度高,简单客观说服力强。
缺点:忽视主观性因素,忽视一些非语言性的、情境性的信息,难以概括课堂的全貌。
(二)定性课堂观察
定性课堂观察是研究者依据粗线条的观察纲要,在课堂现场对观察对象做详尽的多方面的记录,并在观察后根据回忆加以必要的追溯性的补充与完善。
1.理论基础。
解释主义的方法论。包括现象学、诠译学和人种志等等。
2.定性观察的记录方式
定性课堂观察以非数字的形式呈现观察的内容,包括书面语言、用录音设备记录的口头语言、用录像照片等工艺学手段等。具体来说,有描述体系、叙述体系、图式记录、工艺学记录等。
(1)描述体系(descriptive system)。是在一定分类框架下对观察目标进行的除数字之外的各种形式的描述。它是一种准结构的定性观察的记录方法。
可以从这样几个角度来描述:空间、时间、环境、行动者、事件活动、行动、目标、感情等。
(2)叙述体系(narrative systems)
是开放的体系,没有预先设置的分类,对观察到的事件和行为做详细真实的文字记录,也可进行现场的主观评价。
日记和流水账(diary/running log)用于对某学生个体的各方面或某些方面长期地进行记录。
轶事记录(critical incident),用于地与研究密切相关的事件的整个进程进行详细的描述。
样本描述(specimen description),用于在一段特定的有代表性的时间内对发生的行为按顺序进行详尽的记录。
田野笔记(field notes),用书面语言的形式记录调查者在针对某个较大主题的参与观察的过程中所看到、听到、经验到和想到的信息。其内容大致包括:描述性的和评价性的。
(3)图式记录
图式记录(map records)即用集团图、环境图的形式直接呈现相关信息。如记录下学校佛位置图、教室布置图等。
(4)工艺学记录
工艺学记录(technological records)是使用录音带、录像带、照片等电子形式对所需研究的行为事件做现场的永久性记录。国际上美国、德、日的TIMSS对数学与科学的课堂教学观察的研究。
3.定生课堂观察的资料分析
资料收集过程与分析过程是同步进行的。
基本步骤是:
(1)从资料中产生编码类别及研究主题
场景脉络编码、过程编码、活动编码、事件编码、策略编码、关系编码、研究方法编码等。
(2)资料的归类整理
一是在原始资料上进行编码和剪辑;二是使用索引卡;三是利用计算机,数据库管理程序等。
(3)资料的解释及展示
写研究报告。通过文字说明或图、图表等方式来展示。
4.定性观察的信度和效度
定性研究的效度:
描述性效度,即描述的准确度。
解释性效度,即赋予意义的真实程度。
理论效度,研究所依据的理论和建构的理论是否真实
推广效度,研究结果是否可以推广到类似的人群或情境。
评价效度,指研究者对研究结果所作的价值是否真实。
提高和验证定性观察效度的常用方法是三角互证法,即根据比较多种资料来源或多种资料收集方法的一致性,来评估资料的真实性的方法。有四种三角互证,即信息的三角互证、调查者的三角互证、理论的三角互证和方法论的三角互证。
5.定性课堂观察的优点与局限
优点:
研究视角的整体性、情境性和开放性。
研究过程的动态性和灵活性。
资料分析的扎根性
观察记录的简便性。
缺陷:
小样本,不适合广泛推广。
工作量大,资料处理费时费力。
研究结果易受观察者个人经验影响,主观性强,个别差异大。

三、课堂观察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观察工具分析
一种是要素标准。有人认为课堂教学的主要要素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几个部分。有人认为课堂的要素分为教师、学生、课程、环境等方面。
一种是流程标准。课堂教学是一个“准备--实施--目标达成”的完整过程,教师的教学活动也就是“教学设计(备课)--课堂实施(上课)--辅导与反馈(反思)”的连续过程。因此,课堂教学评价既然是对教学活动的价值判断,就不仅仅是评价“上课”这一个中心环节,还要分析其课前的准备、教学的条件以及课后的认识与反思,观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因此,这些也成为了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设计者也以不同的方式去表现这个完整的、持续不断的过程。
一种是效果标准。课堂教学是为学生的学习设计所,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同时,学生也是构成教学活动的最生动、最活跃的要素。教学活动目标的达成,要在学生身上有所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身心发生的变化(发展)便是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依据。学生身心变化可以表现在很多方面,新课程提出“三维目标”应是其具体要求,尽管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有显性素质,也有隐性素质,有马上可观测到的,也有需长时间积累才显现的,而且个体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又会呈现差异性特征,但是,我们仍可以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行为、倾向中,以专业的方式去评价它的水平与性质。因此,从学习效果方面,把人在学习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素质进行分解,也可以确定出一个课堂教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您好,对于你的遇到的问题,我很高兴能为你提供帮助,我之前也遇到过哟,以下是我的个人看法,希望能帮助到你,若有错误,还望见谅!。展开全部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填空题1.20世纪初期,抽样方法逐渐发展起来,与(问卷法)和(统计分析)结合在一起,形成抽样调查,成为现代社会调查研究的主要标志。A1.按照确定分层样本数量的不同方式,分类抽样分为(比例)分类抽样和(非比例)类抽样两种。2.按照简明的文献分类方法,(零次文献和一次文献)作原始文献、直接文献或第一手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作间接文献、第二手文献或次级文献。3.按照资料来源的不同,文献可分为(个人文献)社会组织文献、大众传播媒介文献和(官方文献)4.按照调查的方式不同,集体访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访谈),一类是(间接访谈)。B1.变量间的相互关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相联系的性质,主要有两种类型,即(因果关系)和(相关关系)。C1.测量的效度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测量方法)的效度,第二,(测量结果)的效度。2.测量的效度又有两层含义,即(内在效度)和 (外在效度)。 前者是指一项测量的方法、资料和结论对该测量本身的有效性;后者则是指一项测量的结论在普遍应用时的有效性。3.抽样存在的合理性是由辩证唯物主义个别与一般的理论和建立在概率论基础上的(大数)定律与 (中心极限)定律决定的。4.抽样误差是用(样本统计值)去估计(总体参数值)时所出现的误差。5.常用的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有(直接抽样法)、抽签法和(随机数表法)。6.传统的记录信息方法主要是印刷文献的记录方法,主要有:标记、(批注)编制纲要和(撰写札记)等。7.常用的集中量数有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8.常见的离中量数有极差、标准差、(标准差系数)与(四分位差)。9.常用的辩证分析方法有(矛盾)分析法、具体和抽象分析法、(现象和本质)分析法。10.抽样推断主要由(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这两部分内容组成。11.常见的线性回归分析有(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12.从形式上看,调查报告除了文字表达以外,要更多地采用(图表)和(数字)等非纯文字表达形式。D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调查研究的(数理化)倾向日趋明显,推动了社会调查研究向(定量化)进步。2.对于(非参与式)观察来说,关键是不能惊扰观察对象。而在(参与式)观察中,关键是与观察对象建立良好的关系。3.多组实验设计,一般是设置(两)个实验组、(两)个对照组,通过对各组检测结果的交叉比较,得出实验结论。4.对于文字资料的审查,主要解决其真实性、(准确性)和(适用性)问题。5.对文字资料进行分类的方法有两种,即(前分类)和(后分类)。6.定量分析是最复杂的资料分析。它按照性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描述性分析);另一类是(推论性分析)。7.定性分析的基本内容主要是(识别属性)、(要素分析)和归类。8.调查报告双行标题必须避免内容文字(重复),而且不能将正副标题(颠倒)。9.调查报告主体部分的结构方式由于调研主旨不同而不相一致,但基本结构方式主要有三种,即(横式结构)、(纵式结构)和交叉结构。10.调查报告提纲的内容通常包括标题、(观点句)和(内容纲要)。F1.访谈法按照操作方式和内容可以分为(结构式访谈)和 (非结构式访谈);按照访谈对象的人数可以分为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G1.各种具体的资料收集方法是调查方法的核心内容,可分为两大类,即(直接)调查方法和(间接)调查方法。2.根据问卷分发和回收形式的异同,问卷法分为直接发送法(访谈发送法)和间接发送法(报刊发送法、电话发送法、网络发送法和邮政发送法);根据问卷填答者的不同,则分为(自填式)和(代填式)两种。3.个别访谈的实施一般包括访谈准备、(接触访谈对象)、正式访谈、(结束访谈)四个环节。4.观察法通常用于在实地调查中收集社会(初级信息)或(原始资料),而且通常结合其他调查方法共同使用。5.观察的内容及其结论究竟如何,除了取决于观察对象的(客观状况)和观察者感觉器官的感知能力外,也取决于观察者的(认识能力)。6.根据观察者的角色不同,观察法可分为(非参与观察)和(参与观察)两大类。7.观察法多数是(非结构式)观察,适用于(定性)类型的调查研究。8.观察法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制定观察计划)和进行必要的(物质准备)。9.观察误差来自(观察主体)和 (观察客体)两个方面。J1.近代社会调查产生于资产阶级革命后的(西欧),发展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2.假设可由(理论演绎)得到,或由(经验观察)得到。3.界定概念的方式有两种,即抽象定义和操作定义。后者就是通过一些具体的、可测量的(指标)对(概念)所作的说明。4.集体访谈也叫(会议调查法),实际上是(个别访谈)的一种扩展形式。5.集体访谈的具体实施方式和方法与个别访谈大体相同,只是对访谈过程的(控制)和访谈的(效率)要求更高。这是访谈会成功与否的关键。6.结尾也叫结语,是调查报告的结束部分。它没有固定的格式。从内容上看,大致有总结性结尾、(建议性)结尾和(预测性)结尾三种。L1.理论分析中的比较法首先需要(指标),另外还需要 (比较对象)。M1.目前,搜集文献的渠道主要有(个人)、构和(互联网 )三种。2.目前最流行的专业电脑统计分析软件是(SPSS)软件和SAS软件。另外应用比较普遍的还有Office 中的(Excel)等。P1.普查一般分为(一次性普查)和(常规性普查)两类。S1.社会调查研究的对象首先是(社会的基本要素),另外还有形形色色、种类繁多的(具体对象)。 2.社会调查研究分析和研究人口对社会的影响,主要是看人口的(人口的数量、质量,密度)等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社会调查研究分析和研究社会对人口的影响,则主要是看社会的等诸多方面对(人口的构成和人口过程)的影响。3. 社会调查研究的最基本的对象有个人、初级社会群体(社会组织)、阶级和阶层、民族、社区、社会行为、(社会产品)等。4. 社会调查研究的目的主要是(描述事实)、解释现象和探索本质、(科学预测和对策研究)。5.社会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类型、基本程序和(基本原则)等。6.社会调查研究准备阶段包括三方面工作:即(确定课题)、(设计调查方案)与具体准备。7.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理论是指社会调查研究的(指导思想)和有关社会调查研究对象、目的、方法的一般概念、一般原理、基本原则和(公式)等。8.社会调查研究课题的产生必须根据(理论和实际)的需要以及(现实可行性)而定。9.社会调查研究的观点具体由概念和(变量)、命题和(假设)等理论要素联系而成。10.社会调查研究无论是核心概念还是一般概念,都可划分为(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两种。社会调查研究涉及并关注的许多概念都是后者。11.社会调查研究中的命题一般就表现为(观点)或(逻辑)上的判断。12.社会调查研究方案可行性研究的常用方法大致有(逻辑分析)、经验判断和(试调查)三种。13.设计问卷的问题与答案的传统作法是(卡片法)和 (框图法)。14.实验法的主要任务就是明确(实验对象)和 (实验激发)之间的因果关系,由此认识实验对象的本质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15.实验法的基本原理是:实验者假定某些(自变量)会导致某些(因变量)的变化,并以验证这种因果关系假设作为实验的主要目标。16.实验法在验证(假设)时,必须排除那些非实验激发引起的自然变化成分,否则会影响对(因果关系)判断的准确性。17.实验调查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有效地控制实验过程。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引入自变量)的控制,二是对(无关变量)的控制。18.数字资料是否正确,主要是看(资料是否符合实际)和(计算是否正确)。19.社会调查研究总结阶段的工作主要包括(总结调查工作)、(评估调查结果)和撰写调查报告。但许多社会调查研究并不专门进行前两项工作,而是与撰写调查报告合并进行,调查报告的完成,就是社会调查研究结束的主要标志。T1.统计学中通常以(30)为界,把样本分为大样本和小样本。但社会调查研究中的样本规模至少不能少于(100)。2.提高实验的信度,除了要采用各种方法努力排除非实验因素的干扰之外,还应注意测量工具的(标准化)和(精确度)问题。3.提高实验的效度,要从实验的(外在)和(内在)两方面着手。W1.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的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一切成果,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部分内容。狭义的文化专指后者。社会调查研究所研究的文化主要就是狭义的文化。2.我国在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长期使用着一种通过(个案)说明(总体性质)的调查方式,并赋予它一个特殊称谓,即典型调查。3.文献检索的方法主要有人工文献检索、(计算机文献检索)和 (参考文献查找法)。4.文献定量分析的基本方法大致有计词法、(概念组分析法)、(空间分析法)和语义强度分析法几种。5.文献分析的正确途径和发展方向应当是(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结合。6.文献法具有(间接性)和 (无反应性)的特点,所以不会因调查对象不配合而对收集资料产生影响。7.问卷指导语分为(卷头)指导语和 (卷中)指导语。8.问题和答案是问卷的主体部分,有三种基本类型,即(开放型问答)、(封闭型问答)和混合型问答。9.问卷设计好以后,一定要进行试调查,具体方法有二:一是(客观检验法),二是(主观评价法)。10.文字资料一般有两个来源,一是(实地源),一是(文献源),其整理方法略有不同。11.文字资料汇编首要的目标就是(系统)和(完整),其次,要求汇编后的资料集中、简明。X1.信度是指测量的可靠性。它一是指(测量方法)的可靠,二是指(测量结果)的可靠。2.信度和效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3.修改调查报告须经过检查和修改两个阶段。常用检查法有诵读法、(冷却法)和(请教法)。Y1.英国哲学家培根的(经验论),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卢梭等的社会政治观点,法国社会学家孔德的(实证主义),德国马克思、恩格斯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各个阶级、各个派别的近代社会调查研究提供了系统化、学科化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2.有效的测量规则必须符合三个条件,即准确性、(完整性)和(互斥性)。3.一份调查问卷通常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封面信)、(指导语)、问题及答案、编码等。4.语义差异量表是设计一系列(形容词)和它们的 (反义词),作为极端对立的两端,在每一两端之间又设计若干等级(一般约7-11个),分别赋予一定分值,让被调查者选择,以此了解人们对观念、事物或人的态度和看法。5.一定的(提问方法)与一定的(行为方式)是控制访谈的两个重要因素。6.一般的访谈时间不宜过长,以(1~2)小时为宜。访谈者对结束访谈和(告别)一定要有所重视,争取给被访者留下一个关于访谈的整体的美好回忆。7.一般认为资料分析包括三方面内容,即(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理论分析)。8.一般认为,调查报告根据其性质不同,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普通调查报告),也叫社会调查报告或事务文书类调查报告;二是(学术调查报告),也叫科研调查报告。Z1.直到奴隶社会的科学中心转移到(古希腊)之后,才逐渐产生了以(认识社会)为目的的经验的社会调查研究方法。2.纵贯研究的主要形式:一是趋势研究,二是(同期群研究),三是(追踪研究)。3.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必须防止(只重现象)或(只重理论)这两种倾向。4.在社会调查研究中,需要对概念的变量进行度量,这就要将(抽象)定义转化为(操作)定义。5.在现代社会中,抽样与(问卷方法)、计算机技术、(统计分析方法)相结合,形成了社会调查研究的最主要类型,即抽样调查。6.总的来说,各种抽样都可以归为(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两大类。7.主观抽样是调查者根据研究的目标和自己主观的分析,来选择和确定样本的方法。它又可分为(印象判断抽样)和(经验判断抽样)两种。8.在问卷调查中,人们设计出了一种专门用于(主观性指标)的问卷——量表,作为在经验层次上对社会现象进行主观评价的具有(结构强度顺序)的测量工具。9.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可能采取(电话问卷)、(直接送发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以保证问卷的回复率。10.在访谈中,访谈者可以通过自己的一定行为影响被访者,其中主要指要善于运用(表情)自己的和(动作)控制访谈进程。11.在多数实验设计中,要特别注意(实验对象)和(实验环境)的匹配问题,12.资料整理阶段是从调查过渡到研究、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个必经的中间环节。13.资料整理中的计算机汇总的主要方法是(资料编码)和(资料录入)。14.综合评价法的具体操作方法较多,其中较(聚类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应用范围较广。15.在标题之下要署明调查研究参加者和撰写调查报告撰写者的名称(或个人或集体),以明确调查报告的(责任者)和(知识产权)的归属。1.(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结合是社会调查研究的最佳形式,这样才能更加深入、准确地认识社会现象和社会事物。2.(自变量)是指能够影响其它变量,而又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自身产生变化的变量。而(因变量)是指不能影响其它变量,而又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变化的变量。3.(可信)且(有效)的测量是优秀的测量,是社会调查研究所追求的境界。4.(当场记录)是观察法最常用的一种记录方式。它需要注意的最关键一点是不能破坏观察现场的(自然状态)。5.(数据)资料是社会调查中最具价值的重要资料,其整理也叫(定量)资料的整理。6.(证实)和(证伪)统称证明,是社会调查中相互联系且相互对立的两种思维方式。实践证明和逻辑证明则是证明的两种基本类型。二、单项选择题:1.20世纪20年代以后,社会调查研究的重心转移到了( A )。A.美国 B.苏联 C.德国 E.英国2.20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社会调查研究没有取得很大进展。它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是在( B )。A.中国共产党十一大以后 B.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C.中国共产党十三大以后 D.中国共产党十六大以后A1.按调查对象的范围,社会调查研究的类型主要有(ABE )。A.普查 B.抽样调查 C.重点调查 D.典型调查 E. 个案调查 F。会议调查2.按照资料来源的不同,文献可分为( ABEF )。A.个人文献、B.社会组织文献 C.手工文献D.印刷文献 E.大众传播媒介文献 F.官方文献3. 按照目的、作用、内容分类,调查报告的种类大致有( ABCDE )。A、情况(概况)调查报告 B. 事件调查报告 C. 经验调查报告 D. 问题调查报告 E对策(理论)调查报告 F.典型调查报告B1.被认为提出现代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起源的分析的方法和逻辑的方法的是(C )。A.中国人 B.古印度人 C.古希腊人 D.古罗马人 2.便于对访谈结果进行统计和定量分析的访谈类型是( D )。A.个别访谈 B.集中访谈 C.深度访谈 D.结构式访谈3.访谈法最基本和最常用的类型是( A )。A.个别访谈 B.集体访谈 C.非结构式访谈 D.结构式访谈4.被称作调查报告灵魂的是( B )。A.真实性 B针对性 C典型性 D时效性C1.初级社会群体主要是指(ADE )。A.家庭B. 政府 C.政党 D.村落 E. 非正式组织 F. 军队2.抽样存在的必要性缘于总体本身所具有的( D )。A. 普遍性 B. 复杂性 C. 同质性 D. 异质性3.抽样的一般步骤有(ABCDEF )。A确定总体 B.制定抽样框 C.决定样本容量 D.决定抽样组织形式 E.抽取样本 F.评估样本4.常用的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有(ACE )。A.直接抽样法 B.分类法 C.随机数表法D.分阶段法 E.抽签法 F.配额法5.查找文献要尽可能主要采用( B )。A.参考文献查找法 B.检索工具查找法 C.计算机查找法 D.综合查找法6.常用的表示发展水平的指标有增长量,平均增长量,发展水平,平均发展水平等。常用的速度指标有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增长1%的绝对值,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等。对它们的统计分析属于( D )。A.相对指标分析 B因素分析 C综合评价分析 D动态分析 7.从整个社会看,知名度最高的电脑统计分析软件是( C )。A.SAS B.SPSS C.Excel D.AMOS8.从文体性质上看,调查报告是( D )。A.记叙性的文体 B.说明性和议论性相结合的文体 C.记叙性和议论性相结合的文体 D.记叙性、说明性和议论性相结合的文体。非常感谢您的耐心观看,如有帮助请采纳,祝生活愉快!谢谢!


量表分哪几类?
等距量表中原点不是固定的,测量单位也是人为的。因此,任何形式为y=a+bx的线性变换都能够保持等距量表的特性;等比量表是即具有类别、等级、等距特征,也具有绝对零点的量表。三、作用不同:类别量表的作用是将数据分成各种互相排斥、互不相容的各种类别;顺序量表不仅具有类别量表用数字代表特征的功能,...

等级评定量表法包括
等级评定量表法包括观察测量法,能够将观察所得印象数量化。等级评定量表法是一种简单的观察测量法,能够将观察所得印象数量化。等级评定量表法与现场直接记录法不同,它往往足在事后依赖记忆做出评定,是对行为事件做出评估,而不是描述、等级评定量表法与核对表法的不同在于,前者是对行为特征如何呈现,...

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研究中最常用的等级评定法是数字等级评定量表法对吗...
是的,数字等级评定量表法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研究中最常用的等级评定法之一。这种方法通常是将评价标准按照一定的数字等级进行划分,如“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等,被评价者按照自己的评价标准对每个标准进行打分,最后根据总分进行评定。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易于比较等特点,因此在教育领域...

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是什么?
《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以语言运用为导向,将学习者的英语能力从低到高划分为“基础、提高和熟练”三个阶段,共设九个等级,对各等级的能力特征进行了全面、清晰、详实的描述。能力总表包括语言能力总表,以及听力理解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组构能力、语用能力、口译能力和笔译...

能用定比量表测量的特征也可以用定序量表测量对吗
能用定比量表测量的特征也可以用定序量表测量对。定比量表介绍:等比量表又称“比率量表”,是即具有类别、等级、等距特征,也具有绝对零点的量表。根据测量的不同水平以及测量中使用的不同单位和参照点。测量量表从低一高可分为命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比率量表四种类型,比率量表具有命名量表、顺序...

增加“说” 与 “译”, 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设定国人英语新标尺_百 ...
以运用为导向,强调语言使用。采用“能做”描述,关注语言在交流中的作用,引导语言学习者运用语言,学以致用。《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推出,也获得了众多国际测评领域专家、学者的强烈关注。 英国文化教育协会中国考试业务总监Tim Hood表示:“语言是拿来用的,...

等级量表在教学中的评价作用
教育部考试中心获悉,《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已由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将于6月1日起实施。这是面向我国英语学习者的首个英语能力测评标准。《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以语言运用为导向,将学习者的英语能力从低到高划分为“基础、提高和熟练”三个阶段,共设九个等级,对各等级的能力...

简述测量量表的定义及其四种分类
1、命名量表 只用数字代表事物或把事物归类。分代号(如学生学号)和类别(如用1代表男,2代表女)两类。2、顺序量表 用数字指明类别、类别大小或含有某种属性的程度。如学生的考试名次、护士能级等。3、等距量表 不但有大小关系,还有相等的单位,其数值可做加减运算,但不能做乘除运算。如温度计,...

顺序量表又称为定序量表对吗
顺序量表又称为定序量表不对。顺序量表亦称等级量表。心理量表的一种。无相等的单位也无绝对零点,而是按某种属性的多少排出的等级次序的量表。原则上其测试结果不易作数学运算。但若将等级设计为近似等距,此时假定等级量表近似等距量表,可按处理等距数据的方法来处理测量结果。实际上,智力、能力、人格、...

什么是测量的量表性质
(3)等距量表。这种量表中,数字不仅能指代事物的类别、等级,而且具有相等单位,所以能进行加减运算。但因其使用的是相对零点,故等距量表不能进行乘除运算。比如气温10℃和5℃之间的温差与15℃和10℃之间的温差是等值的,但是,我们不能说15℃是5℃的3倍。(4)比率量表。这是最高水平的测量量表,它...

富锦市15373358478: 简述测量量表的定义及其四种分类. -
边褚欧维:[答案] 测量量表的定义:测量量表是指根据特定的法则,把数值分派到受试者、事物或行为上,以测量其特征标志的程度的数量化工具. 测量量表的四种分类: 1、名称/分类量表;2、等级/顺序量表;3、等距量表;4、比率量表. (1)命名量表是用数字代...

富锦市15373358478: 什么是等级量表? -
边褚欧维: 顺序量表又称等级量表、位次量表或秩序量表,是比较性量表,是将许多研究对象同时展示给受测者,并要求他们根据某个标准对这些对象排序或分成等级.

富锦市15373358478: 类别量表 等级量表 等距量表 比率量表的差别是什么? -
边褚欧维: 称名量表是又称类别量表,是以受试对象的类别方式记分.如以男女分类编码记分,以干部职工身份分类等. 顺序量表,即要求评定人在若干个备择项目中按照一定标准排出等级次序. 该种量表既没有相等单位,又没有绝对零度.例如,在对媒介栏目的测评中,要求按照自己对于几种备择栏目的偏爱程度排出先后顺序. 等距量表,等距量表是在间距相等的分数点对心理特征、了解程度等内容作出测量.等距量表有相等的单位,但没有绝对零,因而其测量水平比等顺序量表提高了一步. 等比量表,比等距量表更进了一步,既有绝对零,又有相等单位,因而属于最高测量水平.所以答案是D

富锦市15373358478: 什么叫做相互异质的同质性量表,可以解释一下吗,谢谢~ -
边褚欧维: 1、量表是建立在统计规律之上,为了了解人的心理特点、个人能力、个性等方面的特点给予定性的说明,而且给予定量的说明. 2、当我们将人的智力、记忆力、性格、爱好等心理特征,按一定规则表示成数字、并赋予这些数字一定的解释时,就用量表.好的量表包括信度、效度、题目区分度和效益.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