芈八子宣太后:先秦姓氏到底是怎么回事

作者&投稿:郁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芈月与宣太后,嬴政与赵政:先秦姓氏到底是怎么回事~

先秦姓氏里,姓和氏分的比较开。姓是整个家族共用的,而氏是一个家庭专用的。姓是表明血统,而氏与你的生活地,工作等很多相关,是可以变的。比如说楚国王姓芈,氏族叫熊。屈原也是姓芈,但他是屈氏。也就是说姓芈的都是楚国贵族,但王族必须是熊氏。宣太后芈月是楚国的王族,本来是芈姓熊氏。但她嫁到秦国自然不再是熊氏,但她仍然姓芈,因为她的血统还是楚国贵族的血统。
嬴政和赵政意义不同。秦王族是嬴姓,但是秦始皇出生在赵。因此他被称为赵政,是姓赢得赵氏。如果他一直在赵国做人质,以后都会被称为赵政。但他回到秦国,也就不再叫赵政了,而还叫做嬴政。所以最终秦始皇并不是秦王室的赵氏分支,而只是个短暂的称呼。秦始皇还是嬴政。
先秦的氏的法则是在一个地方久居一般就称为什么氏,如果他后来成了元祖,子孙就以他的氏为姓。比如商鞅本是公孙鞅或卫鞅,因为到了秦,封地在商於之地,就有了商鞅的商氏。

宣太后芈八子到底是谁的女儿?
(2015-12-07 15:23:43)
转载▼
草根司令彭国军的博客
标签:
宣太后

传奇人生

历史记载

芈月传

兵马佣



电视剧《芈月传》正上演,该剧的原型便是秦始皇太曾祖母宣太后——芈八子。她是谁的女儿?真的会是楚威王的女儿吗?

芈八子,一位传奇女性,西安咸阳骊山脚下有她的陵寝,甚至有人说列为世界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佣的主人不是赢政,而是宣太后芈八子。仅凭这一点,你就知道这个人多么厉害了。

这么厉害的人,史书自然不会放过。虽然在重男轻女的古代,史书对女性具有天然的岐视,但《史记》、《战国策》等正史对这个牛人都有记载。虽然没有专门的篇章,却在多处呈现。

宣太后政治活动时期大约在公元前306年到公元前266年,是秦昭襄王的生母。秦昭王生于前325年,按一个女人生育年龄推算,其出生应当在公元前340-345年(按其15-20岁生秦昭王计算),也就是说,她的寿命足够“高寿”,至少活了75-80岁——在古代属最高寿之列。

史书没有记载宣太后的名,只说她的姓氏为“芈”,来自楚国。芈,这是楚国的国姓。也就是说,她应当是楚国国君的后代——王族。《芈月传》开播,几乎90%以上的人都会念成“半月传”,也就是根本不知道“芈”的读音。其实,家喻户晓的屈原、项羽就姓芈,与宣太后是本家。

电视剧《芈月传》给宣太后一个名“月”,我估计可能是秦始皇兵马佣身上有“芈月”字样而来。也许本剧的导演、编剧、制片们就是奔着兵马佣是宣太后的兵马佣而非秦始皇赢政的兵马佣吧——学术上的假设也许在将来的某一天(比如秦始皇陵重见天日的时候等等)水落日出。如果真的能坐实兵马佣是宣太后的,那也就完全可以坐实宣太后非一般女子,是当时秦国真正的当家人,是当时秦国的三军统帅,国家元首……

先秦时期的许多真实历史大都埋在地下,特别是女性。数千年儒家对古籍的增删,但在少得可怜的古籍资料中,还是留下了秦宣太后的中言片语,有关她的姓,她的位,她的兄弟,她的儿子,她见外国使者讲的那个黄色段子,她与义渠王、魏丑夫等情人花边新闻、她被夺权——这些只言片语足以让我们还原一个非同寻常的奇女子。史上所载范雎当年劝秦昭襄王革除宣太后、宣太后的两个弟弟,宣太后的另两个儿子(即“四贵”)的特权领地,收回权力,正从侧面印实了宣太后的确权倾朝野,是秦国事实上的最高统治者。

芈姓本为商代的祭司,是典型的神职人员。在先秦时期,国之大事,惟祭与戎。祭司是贵族。芈姓祭司在周武王灭商后迁到长江中游丹阳一带。后被封为楚。楚地广人富,子孙繁荣昌盛,楚王中的众子又被册封到屈、昭、景等地,这些分支的芈姓后代便以封地为姓。到公元前四世纪时,屈昭景已成为楚国三大姓。《芈月传》中提到的屈原、昭阳、景差便是这三大姓的代表人物。他们五大旱年前都是一家,都是楚王的后代,用今天的话来说便都是王族。秦宣太后芈八子也是该王族中的一员,为了与西部的秦国联姻,在楚威王或者楚怀王时期远嫁秦国。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候国为了“合纵”或者“连横”,都会把王族的公主们嫁给别的诸候王,用姻亲来结盟。所以,这个宣太后,极有可能是楚国与秦国联姻来到秦国,成了秦惠文王的一个女人。

宣太后像中国历史上所有女人一样,只有姓没有名。或者有个名,也没能留下来。史书上称她为芈八子。芈是姓,可八子并不是名。八子只是她在成为太后前的地位等级。秦国后宫的女人很多,地位等级有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少使等等,八子属于中层。可见宣太后在秦惠文王众多女人当中混得并不好——连个良人都没有混上。

芈八子在成为太后前混得并不太好,而根据有限的历史资料,我们也可以推测其在楚国的地位也不高,或许必然遭遇过非常的变故,或者与楚怀王有过“仇恨”。何也?因为史书记载她有两个弟弟,一个是同胞弟弟芈戎,还有一个同母异父的弟弟魏冉。试想想,如果芈八子的生父是楚国君主楚威王(其公元前340-前329年在位),那么芈八子的母亲就是楚威王的后宫女人。国君的女人何以会再嫁他人并生有小孩?这在今天很难理解。率土之滨莫非王土,王的女人怎么可能让别人睡了?如果芈八子真是楚威王的亲生女,那必定发生过重大的变故——这种变故超出我们的想像。《芈月传》编剧用宫斗狗血剧情来诠释自然情理上说不过去,纵使楚威王率兵远征,纵使那时没有网络微信,但楚王跟宫庭还是有日常驿站传书的,威后怎么可能背着楚王把楚王爱妃弄出宫让一个赌徒给楚王戴绿帽子?编剧的水平真的有些幼稚,这也决定该剧绝对不可能像《大宅门》一样成为经典。

所以,芈八子应当是与大名鼎鼎的屈原一样同为楚国王族宗室的后代,而并非楚威王的女儿。极有可能是楚国王族中一个失势的王,也许是权力斗争中被处决,且与楚怀王有过“深仇大恨”(后来宣太后执掌秦国朝政后让楚怀王客死秦国,便是报仇之举。如果芈八子与楚怀王没有仇恨,她怎么可能让楚怀王蒙受极大耻辱?)。然后这个王的妻子被再嫁姓魏的人(也许宣太后芈八子的母亲再嫁就是楚怀王的杰作,芈八子一定要为其母亲报仇)……总之,地位是不高的。然后芈八子成年时被派去秦国和亲(应当在15岁左右,秦时女子出嫁年龄大多为15岁)。这种可能性更大,还能从芈八子在秦惠文王众多后宫女人中只属于中层的地位也可以验证。——如果芈八子在楚国属于威王亲生女,一个真正的公主,在秦国后宫中至少也得中上层吧,楚国可是战国时六国中实力派啊!一个楚王的真公主到秦国后宫只做个中层,楚国会答应吗?

芈八子也许颜值很高,地位虽然不高的她还是能在三千后宫中经常得到秦惠文王的临幸,故能多次怀孕,光儿子就生了三个(是否还生有女儿?无记载,但还是有可能)。也许芈八子看上去很性感,这一点在后来能让义渠王一见钟情可以得到印证。义渠王,一个王竟然为了一个半老徐娘的芈八子神魂颠倒,是什么吸引了一个草原男人?——不管是哪种原因,总之,芈八子绝对是一个让男人能拜倒在其石榴裙下的尤物!

就这样,芈八子成年后,担任和亲重任,来到了秦国,成了秦惠文王后宫中的一个女人,生了三个儿子(赢稷、赢悝、赢市)。在强大的后宫队伍中,凭着三个儿子,芈八子不管其地位高低,一定是个举足轻重的人——历代后宫中的女人,能生三个儿子的屈指可数也。也正是芈八子能生,让她后来的人生才能耀眼。

当然芈八子的传奇人生也是运气使然。芈八子能生,有三个儿子,是好事,也是坏事。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驾鹤西游,嫡长子继位,是为武王。秦武王的母亲把芈八子看作眼中钉,让芈八子的大儿子赢稷到魏国做人质。可以说,如果没有意外,芈八子的人生基本上可以画上一外句号了。一个被当朝太后看作眼中钉的宫中女人能有什么好的下场?

然而,人的命运有时真的是三分人为,七分天定。眼看没有戏的芈八子在四年后迎来了命运的转机。公元前307年,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秦武王赢荡与大力士比试举鼎,结果鼎砸下,人没了。秦武王死时还没来得及生儿子,这便给他的兄弟们留下了机会。芈八子就是善于抓住机会的人。她长于宫中,生于宫中,成熟于宫中,对宫中女人的争斗研究水平早已达到院士级别,现在就是理论运用于实践的时候了。于是芈八子把她的弟弟们全动用起来,并联合赵武灵王等国外势力,迅速从燕国迎回儿子赢稷入主咸阳宫,成为昭襄王。同时,不甘落败的武王后拥公子赢壮另立中央政府,与芈八子集团展开了长达三年的“内战”。结果芈八子发挥了杰出的军事、政治才能彻底打败了武王后集团,巩固了自己的政权。

芈八子对儿子昭襄王说:“你还年少,朝中大事让老娘给你打理吧”。于是芈八子自称宣太后,开始了长达41年的垂帘听政生涯。

宣太后把两个弟弟、另两个儿子赢悝、赢市都委以重任,给予封地,拥有全国大量财富。一句话,她把秦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全部掌握在自己的名下,成了秦国事实上的最高统治者。把赢氏家族中的其他成员一一清除。我们能从后来的李世民、武则天等人身上看到芈八子的影子。总之,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史,那些最高统治者做的事儿大同小异吧。

宣太后能让历史记住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其如果掌握一个国家的最高权力,如何清除异己,而是她对于秦国的发展做出了最为杰出的贡献。不说别的,光说领土这一项,在宣太后当政的41年中,秦国就几乎壮大了一倍。宣太后重用白起为将——这个名字很熟吧,没错就是那个一次便活埋赵国40万的铁血将军,史上最牛逼的屠夫。白起率领秦军打了大大小小几十场侵略战争,抢到大片地盘。当然,最主要的是宣太后把义渠王宰了,把义渠王的地给吞了,那可是河西走廊大片疆土啊。

话说这个义渠王跟草原民族的其他男性一样粗野,看了女人就想亲亲的那种。他一见到宣太后的风骚性感劲,那是三魂出门七魂出窍啊,深陷温柔乡的义渠王甘做宣太后的两腿之间玩物。义渠王以及他所领导的疆土与秦国再无战争。最终,宣太后的政治理想让她做出了最狗血的决定,把义渠王杀了,连同他们的两个儿子。也许在芈八子这样的政治动物眼中,生命只是一棵草。

芈八子对男人的需求一直到她老年时期。据说她70多岁时有个情人叫魏丑夫,她对身边人说,哪一天我走了,我就让丑夫去那边陪我。这吓得丑夫三天三夜没法睡觉,他找了好朋友庸芮帮忙去宣太后那儿求情。庸芮对宣太后说:“你把丑夫带过去,在那边见到你死去的丈夫秦惠文王怎么交代啊?”芈八子这才想起这么多年与那么多男人鬼混,秦惠文王一定会吃醋的,便没敢再坚持让丑夫陪葬了。

公元前265年,芈八子的儿子,即秦昭襄王在范大丞相支持下发动政变,将宣太后及其左右全部革职查办。失去权力的宣太后一夜老了,头白了,从高峰一下坠入深渊让她无法适从,便死了。葬于咸阳骊山脚下。宣太后死了,担心死后被众多鬼魂索命,但命令打造强大的地下军团,按照一个集团兵的规模建造兵马佣——这便是兵马佣的由来。

这就是芈八子的传奇一生。

先秦女子如何称呼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芈月传》普及了芈(mǐ)这个生僻字的读音。芈月是小说作者虚构的名字,《史记》和《资治通鉴》等史书均称她为“芈八子”或者“宣太后”。“八子”是秦国后宫侧室的封号。秦惠文时期规定王后之下的侧室等级依次为夫人、羙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羙人“爵视二千石、比少上造(秦二十等爵的第十五等)”,八子“视千石、比中更(二十等爵的第十三等)”。芈是春秋时楚国祖先的族姓,来源于羊叫的声音。
按照上古传统,“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氏一再传而可变,姓千万年而不变”。从上古至春秋时期,见于文献记载的只有姚、妫、姒、子、姬、姜、嬴、风、己、任、芈、祁、妘、姞、漆、归、偃、允、曹、董、曼、隗,共二十二姓。其中八个姓为女字旁,从侧面反映了姓的母系社会起源。传说中的神农炎帝姓姜,黄帝姓姬,尧帝姓伊祁(祁),舜帝姓姚(后迁居于妫水,遂改姓妫),夏禹姓姒,商汤姓子。
古人出生后取名,成年时取字。而且男女都有名和字。但是先秦史书中记录女性名或字的情况并不多见,通常是以姓来称呼。女性未出嫁时,以伯、孟、仲、叔、季、少等序称加上姓来称呼,比如孟嬴(秦景公长女)、孟子(宋武公之女、鲁惠公夫人)、仲子(宋侯次女、齐灵公夫人)、少姜、叔隗、季隗等等。有时也在姓后加上名字,比如楚平王有个女儿叫“季芈畀我”。季是其排行;芈是楚国国君之姓(楚国为芈姓熊氏);“畀我”是其名字。
国君之女如果嫁给外国国君,一般以夫家之国名+母家姓称呼,比如楚文王之女芈氏嫁给江国国君,称为江芈;陈庄公之女妫氏嫁给息国国君,称为息妫。如果嫁给大夫,则以夫君的氏+母姓来称呼,比如晋文公的女儿姬氏嫁给赵衰(赵成子,赵国君主祖先),称为赵姬。大夫之女也可以用“母家氏+母家姓”的方式称呼,如雍姞为(宋国)姞姓、雍氏大夫之女,国姜为(齐国)姜姓、国氏大夫之女,宋华子为宋国、子姓、华氏大夫之女。
以上两种情况都是作为正室出嫁。如果女性出嫁之后成为侧室,则在姓前面冠以所出之国的国名,比如以“烽火戏诸侯”而出名的褒姒,出身于褒国(姒姓),十三岁时以侧室的身份进入西周宫廷(当时的周王后是申侯的女儿申姜)。再比如晋国公子夷吾(晋惠公)出奔梁国避难,梁伯(嬴姓)把女儿嫁给他为侧室,史书中称为梁嬴。
先秦女性的这种称呼方式有一个缺陷,就是伯仲叔季排行固定,姓稀少,国号有限,因此二字称呼容易混淆众多的“伯姬”、“季姜”、“宣姜”、“文赢”。所以《春秋》、《左传》等史书有时会在女性称呼前加上母家或夫家的国名,变为三字称呼。比如周桓王的王后叫“纪季姜”,意为出自纪国(纪桓公)的姜姓幼女。鲁庄公之长女叫“杞伯姬”,意为嫁到杞国的(鲁国)姬姓长女。如果夫家是大夫,则冠以氏名,比如嫁给宋国荡氏大夫的荡伯姬。
周朝贵族女性去世后,可以单独取自己的谥号。比如《春秋·庄公二十二年》“葬我小君文姜”,文姜是鲁桓公的正室夫人,生前因与其兄齐襄公乱伦而出名,死后其丈夫鲁庄公却为她取了“文”的美谥。再如齐灵公的两位夫人颜懿姬、鬷声姬,二人都来自鲁国,懿、声是两人的谥号,颜、鬷是两人母亲的姓。
女性称呼前面也可以冠以夫君的谥号。比如齐僖公的女儿姜氏嫁给卫宣公,因此史书称其为“宣姜”。晋惠公的姐姐姬氏嫁给秦穆公,史书称其为穆姬;而秦穆公的两个女儿一个嫁给晋文公,称为文嬴,另一个嫁给晋怀公,称为怀嬴(后来也嫁给晋文公,改称辰赢,“辰”是其自己的谥号)。
顺便说一句,春秋时期贵族女子再嫁的情况平淡无奇。比如郑国大夫祭仲专政,先后拥立昭公、厉公、郑子亹、郑子婴四位国君。郑厉公在位时惧怕其专权,曾教唆祭仲的女婿雍纠在郊享的时候杀掉岳父。祭仲之女雍姬知道此密谋后,问其母亲:“父亲和丈夫,哪个更亲?”雍姬之母说:“凡是男人都可以做女人的丈夫,丈夫哪里比得上父亲只有一个的可亲,怎么可以拿来对比呢?”(人尽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于是雍姬向父亲告发了丈夫的密谋。祭仲杀掉了雍纠,郑厉公吓得放弃国君的位子,载着雍纠的尸体逃亡栎地,怨恨地说:“大事和妇女商量,死得活该!”
这种夫谥+母姓的称呼还可以用三字形式,如《左传》称秦穆公夫人为秦穆姬,意思是其丈夫为秦国国君、谥穆;母家为姬姓(晋献公的女儿)。再比如晋国赵氏遭陷害几乎灭族的“下宫之难”,《左传》称其元凶为赵庄姬(史记中对于此事有另外的说法),这个称呼的意思是夫家为赵氏,谥庄(赵朔);母家为姬姓(晋成公的姐姐)。
以上说的是诸侯国和大夫贵族的情况,周王室的情况有些不同。周天子的女儿统称为“王姬”,并不冠以伯仲叔季的排行。周王后有自己的谥号,称“王某后”。比如周景王的王后叫“王穆后”,“穆”就是她的谥。周王的侧妾则在母家姓的前面冠以“王”,比如“王姜”、“王赢”等等。
先秦女性以姓称呼,是因为周朝严格贯彻“同姓不婚”的原则。对女子的姓看得特别重要,因为这反映了其血统传承。至于“男子称氏”在周朝并非普遍现象,因为周天子、诸侯国君及其子孙,以及庶民男子都没有氏,只有卿和大夫才有氏。因此氏也可以视为卿大夫家族的贵族身份标志。
春秋时期氏是如何产生的
周朝诸侯国君的正式称呼方式是“国+名”,比如公元前632年晋文公为称霸而举行的“践土之盟”,其盟书开头列举参加会盟的国君为“晋重、鲁申、卫武、蔡甲午、郑踕、齐潘、宋王臣、莒期”,分别为晋文公(姬)重耳、鲁僖公(姬)申、卫夷叔(姬)武、蔡庄侯(姬)甲午、郑文公(姬)踕、齐昭公(姜)潘、宋成公(子)王臣、莒子(己)兹舆期。周天子则称为王,死后加上谥号,比如武王、成王、康王,并不直呼其名,以表达对王室的尊重。如果非要称名不可,也只冠以谥号,比如成王诵、穆王满、厉王胡、幽王宫涅等等,而不能称其为姬诵、姬满、姬胡、姬宫涅。
周朝时期,各国国君之子也有名而无氏,称为公子某,再下一辈称为公孙某(周天子的子孙则称为王子某、王孙某)。再传至公孙之子,“其亲已远,不得上连于公”,于是赐以氏。氏名一般来自排行(比如伯、孟、仲、叔、季),祖或父的字,或者官名(司马、司徒、少正、中行)、封邑(荀、韩、赵、魏、羊舌、令狐)、居住地(东野、东郭、西门、南门)等等。比如战国著名的政治家商鞅,本为卫国姬姓公族的后代,因此也称为公孙鞅或卫鞅,封为商君之后也称为商鞅。除了同姓公族后代外,异姓臣僚也可以因为功劳而受封赐氏,一般以官名或封地为氏的居多。大夫的家族繁衍数代以后,其庶支小宗也有别氏,例子非常复杂,不易细说。
公子、公孙的后代与国君拥有同一祖先,属于公室的亲族,因此常以卿和大夫的身份担任司徒、司空等重要官职。到春秋后期,出现了大夫家族掌握权力、国君反而被架空的情况。最有名的是鲁国的“三桓”(仲孙、叔孙、季孙,始祖均为鲁桓公之子)和郑国的“七穆”(良氏、游氏、国氏、罕氏、驷氏、印氏、丰氏,祖先均为郑穆公之子)。
春秋时期其他国家也有许多著名的大夫世族,比如周天子有周、召、单、刘、尹等氏;齐国有高(齐文公后代)、国、崔、庆、栾、高(齐惠公后代)、陈、鲍等氏;宋国有华、乐、皇、鱼、荡、向等氏;卫国有孙、宁、孔等氏;楚国有斗、成、屈等氏。晋国先后有栾、郤、狐、羊舌、祁、先、胥、伯、荀、知(智)、中行、范、韩、赵、魏等氏。
这些大夫世族中,同姓公族的地位比较稳固,比如周的周氏(周公后代)曾因作乱而被杀及出奔,但其后代仍世世在位。鲁国的仲、叔、东门、臧诸氏,齐的国氏、宋的向氏、楚的斗氏也是如此。鲁国和卫国的同姓大夫公族尤为强健,甚至于随意驱逐国君,使其终身不能复国。宋、郑的同姓公族势力也很强大。至于晋国,由于其国君的祖先曲沃武公(晋武公)是以小宗篡位夺占大宗地位的(即“曲沃篡晋”事件),因此得位后不遗余力地削弱同姓公族的势力,并且消灭了同样有政治野心的桓、庄两氏。此后不任用同姓公族成为晋国特有的政治制度。
但是由于同姓公族被削弱,异姓大夫当权,也导致晋国后来出现六卿(智、范、中行、韩、赵、魏六家)专政的现象。范氏是祁姓,赵氏是嬴姓。智氏和中行氏出自荀氏,与韩氏和魏氏的祖先都是周文王的儿子,虽属于姬姓,但并非晋国的公族(晋国始祖唐叔虞是周武王的儿子)。最终赵氏消灭范氏和中行氏,韩赵魏三家又消灭了智氏,然后“三家分晋”,晋国亡国。这件事也标志着春秋时代的结束和战国时代的开始。
春秋时期氏的产生还有一种情况,即亡国之君的子孙,多以祖先的国爵为氏,如夏侯、韩侯、滑伯、滑、项、纪、谷、随、刘等等。比如公元前445年楚国灭杞,杞简公姒春的弟弟姒佗逃往鲁国。杞国的祖先为夏朝后裔,春秋时为侯爵,因此鲁悼公称姒佗的后代为夏侯氏。类似的例子还有秦穆公灭滑国(姬姓),其子孙成为滑氏和滑伯氏;楚文王灭息国(姬姓),其子孙成为息氏、息夫氏;鲁僖公灭项国(姬姓),其子孙成为项氏……
西周开国时,曾经追封前朝后裔为“二王三恪”,即封夏、商两朝的后裔为公爵,封于杞国(姒姓)、宋国(子姓),称为“二王之后”;又封黄帝、尧帝、舜帝的后裔为侯爵,封于祝国(姬姓)、蓟国(祁姓)、陈国(妫姓),称为“三恪之宾”。孔子的祖先是宋国的公族,因此姓子。传到宋湣公的五世孙孔父嘉(孔子七世祖)时,按照宗法规定,“五世亲尽”,应当另立族,因此取孔父嘉的“孔”字,作为这一支族的氏。但是孔父嘉的后代,除了曾孙孔防叔外,大多只称名而不称孔氏,比如孔父嘉的儿子叫木金父,孙子叫祁父,玄孙伯夏,六世孙叫叔梁纥(孔子的父亲)。“孔”作为氏世代流传,是从孔丘开始的。
孔子名丘,字仲尼,这个“仲”是排行第二的意思,因此“文革”批孔时称孔子为“孔老二”。嫡长子称伯,庶长子称孟(孔子的庶长兄名孟皮,字伯尼),次子称仲,末子称季。仲与季之间的诸子都称为叔。换句话说,如果有两个儿子,排行就是伯/孟、仲;有三个儿子,就是伯/孟、仲、季;如果有五个或五个以上的儿子,就是伯/孟、仲、叔、叔……叔、季。所以周武王的长兄称为伯邑考(名字叫考,伯是其排行),弟弟里面有管叔、蔡叔、郕叔、霍叔、康叔、毛叔等一堆“叔”。但是《礼记·檀弓》有“五十岁乃称伯仲”的说法,也就是说活到五十岁以后,才能以伯、仲等排行相称。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春秋“国君无氏”的传统,秦始皇应当称为“秦王政”或“秦政”。但是史书中常称其为“赵政”。比如《史记》称“(始皇)及生,名为政,姓赵氏”,“秦庄襄王卒,秦王赵政立”。氏的地位变得日趋重要,这是战国时期宗法制度崩溃的反映。
赢姓共有十四氏,为秦、赵、黄、梁、马、廉、徐、江、葛、谷、缪、钟、费、瞿。西周成王时期爆发管蔡之乱,周公东征,征服熊、盈之族十七国。盈人即嬴人,本为东方种族,在这次征伐后被迁往西方。周穆王时期,赢人造父为周王驾马有功,封于赵地(今山西洪洞),成为嬴姓赵氏的祖先。造父的六世孙非子住在犬丘地区(今甘肃礼县),为周孝王牧马有功,封于秦(今甘肃张家川),于是从赵赢中独立出来,另立宗庙,成为秦赢的祖先。
西周灭亡后,周平王东迁,秦襄公派兵护送,受封为伯爵,这是第一位正式受封的秦国君主,也是秦国建国的标志。非子作为周朝的牧马官员,是可以有氏的,称其为赵氏或秦氏均可以,然而从周朝礼法的角度讲,秦襄公受封建国之后,就不应以氏来称呼了。不过,战国时期宗法制度瓦解,姓与氏的严格区分开始模糊。氏名连称的方式已经广泛流行,甚至平民也可以取氏,这反映了贵族的没落与平民地位的上升。到汉朝时期,姓与氏终于合而为一,遂称“姓氏”。
有趣的是,在战国时代结束一千五百多年以后,关于姓氏的问题在北宋再次引起一场争论。原来宋徽宗仰慕周礼,铸造九鼎,大搞“复古”。政和三年,他嫌弃公主、郡主、县主的称呼不典雅,决定改称。有学士建议遵从周朝古礼,既然赵氏为赢姓,则应将公主改称为“帝嬴”,亲王郡王之女改称“宗赢”。但是宋徽宗对这个称呼并不满意,决定改称为“帝姬”、“宗姬”。学士们提出异议,认为姬是周姓,不是赵氏的老祖宗。但宋徽宗说“姬虽周姓,后世以为妇人之美称,盖不独为姓也”。当时蔡京也强烈反对“帝姬”的称号,宋徽宗问其原因,蔡京说:“臣乃姬姓也(蔡氏先祖为周武王的弟弟蔡叔度),惧有嫌,使小人得以议论”。宋徽宗笑而不从,最终还是降诏下令把公主改称为“帝姬”。


芈八子宣太后:先秦姓氏到底是怎么回事
芈月是小说作者虚构的名字,《史记》和《资治通鉴》等史书均称她为“芈八子”或者“宣太后”。“八子”是秦国后宫侧室的封号。秦惠文时期规定王后之下的侧室等级依次为夫人、羙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羙人“爵视二千石、比少上造(秦二十等爵的第十五等)”,八子“视千石、比中更(二十等...

秦国的八子是什么意思
秦国的八子即为芈八子,即宣太后(?―前265年):芈(mǐ)姓,出生地楚国丹阳(在今湖北省),又称芈八子、秦宣太后。战国时期秦国王太后,秦惠文王之妾,秦昭襄王之母。秦昭襄王即位之初,宣太后以太后之位主政,执政期间,攻灭义渠国,一举灭亡了秦国的西部大患。死后葬于芷阳骊山。

历史上有芈月这个人吗 芈月原型人物是芈八子吗
历史上有芈月这个人,原型人物是芈八子。芈月在真实历史中的原型是战国时期的宣太后。宣太后名叫“芈八子”,本是楚国的公主(芈姓是楚国的国姓),嫁到秦国,为秦惠文王之妾,生了一个儿子,即后来的秦昭襄王,秦昭襄王即位之初年幼,宣太后以太后之位主政,执政期间,攻灭义渠国,一举灭亡了秦国的西部...

芈月为什么叫芈八子 芈月传后宫妃嫔等级详细介绍
据历史记载,芈月是秦惠文王的妻子,是楚国嫁到秦国来的姑娘,姓芈氏,称“芈八子”,后成为秦宣太后。宣太后开始叫芈八子,八子是后宫妃嫔的等级。因为秦惠文王有多位妻子,第一妻子称王后,第二妻子称夫人,其余妻子的名号顺序是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等,芈月位份是“八子”,因此被...

芈八子和秦始皇的关系是什么?
芈八子的丈夫是秦驷史称秦惠文王,惠文王之子是秦武王,秦武王的异母弟弟是昭襄王,秦孝文是昭襄王之子,秦庄襄王是秦孝文王之子,秦始皇是秦庄襄王之子,所以芈八子是嬴政的高祖母。宣太后(?-前265年),芈(mǐ)姓,出生地楚国丹阳(在今湖北省),又称芈八子、秦宣太后。战国时期秦国王太后...

宣太后和秦始皇是什么关系
1、宣太后和秦始皇是先祖与后代的关系,宣太后是秦始皇的太祖母。2、承接的辈份线索为:宣太后——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始皇。3、相关人物介绍:1)宣太后(?―前265年),芈(mǐ)姓,又称芈八子、秦宣太后。战国时期秦国王太后,秦惠文王之妾,秦昭襄王之母。秦昭襄王即位之初,...

芈月是秦始皇什么人?芈八子是历史中的宣太后
宣太后(?―前265年),芈(mǐ)姓,出生地楚国丹阳(在今湖北省),又称芈八子、秦宣太后。战国时期秦国王太后,秦惠文王之妾,秦昭襄王之母。秦昭襄王即位之初,宣太后以太后之位主政,执政期间,攻灭义渠国,一举灭亡了秦国的西部大患。死后葬于芷阳骊山。2、秦始皇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

芈月与宣太后,嬴政与赵政:先秦姓氏到底是怎么回事
宣太后芈月是楚国的王族,本来是芈姓熊氏。但她嫁到秦国自然不再是熊氏,但她仍然姓芈,因为她的血统还是楚国贵族的血统。嬴政和赵政意义不同。秦王族是嬴姓,但是秦始皇出生在赵。因此他被称为赵政,是姓赢得赵氏。如果他一直在赵国做人质,以后都会被称为赵政。但他回到秦国,也就不再叫赵政了,...

宣太后是秦始皇的什么人?
宣太后是秦始皇的高祖母。宣太后是秦始皇的高祖母,也就是秦始皇爷爷的奶奶就是宣太后,可以说宣太后的地位非常高。宣辈份线索为:宣太后,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始皇。宣太后和秦始人物介绍:宣太后(芈八子?-前265年)芈(mǐ)姓,出生地楚国丹阳在今湖北,又称秦宣太后。战国时期秦国王太后...

芈八子和秦始皇的关系
芈八子是秦始皇的五世奶奶。因为芈月生秦昭襄王、昭襄王生安国君,安国君生庄襄王,庄襄王生秦始皇,所以芈八子是秦始皇的五世奶奶,也可以称为高祖母。芈八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称为“太后”的人。秦始皇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秦始皇嬴政嬴姓,赵氏,名政,又称赵政、祖龙,也有吕政一说...

渝中区18239572097: 秦国时期的宣太后叫什么名字 m.qulishi.com -
钱庆奥立: 没留下名字,先秦时期的女子留下真实姓名的非常少 宣太后(?―前265年),芈(mǐ)姓,又称芈八子、秦宣太后.战国时期秦国王太后,秦惠文王之妾,秦昭襄王之母.秦昭襄王即位之初,宣太后以太后之位主政,执政期间,攻灭义渠国,一举灭亡了秦国的西部大患.死后葬于芷阳骊山.

渝中区18239572097: 《芈月传》历史真实故事背景 芈月是秦始皇的谁 -
钱庆奥立: 芈月是秦始皇的曾祖母.宣太后(?-前265年),芈(mǐ)姓,又称芈八子、秦宣太后.战国时期秦国王太后,秦惠文王之妾,秦昭襄王之母.秦昭襄王即位之初,宣太后以太后之位主政,执政期间,攻灭义渠国,一举灭亡了秦国的西部大患...

渝中区18239572097: 秦始皇高祖母姓氏咋读 -
钱庆奥立: 秦始皇高祖母是宣太后芈(mǐ)八子.芈八子,秦昭襄王生母.楚国贵族,芈姓,惠王妃,称芈八子,秦宣太后,以秦王外藩姬妾的身份,统治秦国三十六年.

渝中区18239572097: 芈月是什么朝代的 -
钱庆奥立: 芈月 战国时期秦国王太后,秦惠文王之妾,秦昭襄王之母. 宣太后(?―前265年),芈(mǐ)姓,又称芈八子、秦宣太后.秦昭襄王即位之初,宣太后以太后之位主政,执政期间,攻灭义渠国,一举灭亡了秦国的西部大患.死后葬于芷阳骊山. 宣太后本是楚国人,后成为秦惠文王的姬妾,称芈八子. 前306年,秦武王因举鼎而死.因秦武王无子,他的弟弟们争夺王位. 赵武灵王派代郡郡相赵固将在燕国作为人质的公子稷送回秦国.在宣太后异父弟魏冉的帮助下,公子稷继位,即秦昭襄王.魏冉随后平定了王室内部争夺君位的动乱,诛杀惠文后及公子壮、公子雍,将悼武王后驱逐至魏国,肃清了与秦昭襄王不和的诸公子.

渝中区18239572097: 历史上有芈月这个人吗 -
钱庆奥立: 不好说. 历史上的宣太后并没有留下名字,只知道她姓芈.“芈月”这个名字,据说出自于秦兵马俑.就算秦兵马俑上有这两个字,那也不可能是宣太后的名字.而可能是陶工的名字.何况,“芈月”这所谓的两个字,学术界公认是另外一个字. 宣太后(?―前265年),芈(mǐ)姓,又称芈八子、秦宣太后.战国时期秦国王太后,秦惠文王之妾,秦昭襄王之母.秦昭襄王即位之初,宣太后以太后之位主政,执政期间,攻灭义渠国,一举灭亡了秦国的西部大患. 死后葬于芷阳骊山.

渝中区18239572097: 芈月是秦始皇什么人?芈八子是历史中的宣太后 -
钱庆奥立: 芈月就是宣太后,是秦始皇的高祖母. 宣太后是秦惠文王的嫔妃,秦惠文王和秦始皇中间隔着秦昭襄王(秦惠文王和宣太后的儿子,秦始皇曾祖父)、秦孝文王(秦昭襄王之子,秦始皇祖父)、秦庄襄王(秦孝文王之子,秦始皇父亲). 所以...

渝中区18239572097: 秦宣太后是秦始皇的什么 -
钱庆奥立: 宣太后是秦始皇的高祖母,也就是秦始皇爷爷的奶奶. 宣太后(?―前265年),芈(mǐ)姓,又称芈八子、秦宣太后.秦惠文王之妾,秦昭襄王之母. 秦昭襄王之后,秦国国君依次为: 秦孝文王,秦始皇祖父,秦昭襄王之子. 秦庄襄王,秦始皇父亲,秦孝文王之子. 秦始皇

渝中区18239572097: 为什么秦国的宣太后要称自己为郑? -
钱庆奥立: 芈月传中芈月自称朕而不是郑,但称朕也不合适,这只不过是芈月传杜撰的,朕在秦始皇前不是君王的自称,一般人都可以称,君王自称寡人、孤,例如屈原的离骚可以看到屈原说朕皇父曰伯庸……,只是秦始皇才规定皇帝自称朕,皇帝的号令曰制,其它任何人不得称朕.太后、皇后一般都自称为哀家.所以芈月自称朕是错误的.

渝中区18239572097: 太后之称始于何时 -
钱庆奥立: 一、太后称谓,始见于秦宣太后(?―前265年),芈(mǐ)姓,又称芈八子、秦宣太后. 二、宋代高承《事物纪原·卷一》云:“《史记·秦本纪》曰:昭王母芈氏,号宣太后.王母于是始以为称.故范睢说秦王有独闻太后之语.其后赵孝成王新立,亦有太后用事之说.是太后之号,自秦昭王始也.汉袭秦故号,皇帝故亦尊母曰皇太后也.” 三、宣太后(?―前265年),芈(mǐ)姓,又称芈八子、秦宣太后.战国时期秦国王太后,秦惠文王之妾,秦昭襄王之母.秦昭襄王即位之初,宣太后以太后之位主政,执政期间,攻灭义渠国,一举灭亡了秦国的西部大患.死后葬于芷阳骊山.

渝中区18239572097: 秦始皇和芈月的关系
钱庆奥立: 芈月这个名字并不是宣太后的名字,这个名字是编剧根据宣太后姓氏编造的,她有个封号叫八子,宣太后以秦王外藩姬妾的身份,统治秦国三十六年.她是楚王的姐妹群中的一人.八子,并不是她的名字,而是她嫁给丈夫秦惠文王后得到的封号.宣太后的儿子是著名的昭襄王,而始皇帝嬴政是昭襄王的曾孙,因此始皇帝称呼宣太后为高祖母,始皇帝是芈月的玄孙.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