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楼街的历史沿革

作者&投稿:邴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花楼街的介绍~

花楼街是位于武汉汉口的江汉路和六渡桥之间的一条街,分前花楼街,中花楼街,后花楼街。前花楼街在江汉佳丽广场背面、中花楼街在六渡桥在江边之间。花楼街作为汉口保存时间最长的老街之一,就是汉口的缩影。后随着市政建设,将前花楼与黎黄陂路连通,统称黎黄陂路。后花楼延长至大兴路河边,统称为花楼街。但只有从江汉路至民生路这一段,人们仍习惯称为后花楼。《汉口竹枝词》中描绘的花楼街旧景为“前花楼接后花楼,直出歆生大路头。车马如梭人似织,夜深歌吹未曾休。”

1861年,英国政府根据《中英天津条约》第10款,迫使清政府将镇江、九江、汉口辟为对外贸易口岸,并分设海关。汉口海关——江汉关于1861年11月成立。1922年11月4日,江汉关成立60周年时,该楼举行奠基典礼,于1924年1月21日正式落成。 1861年开埠前,清政府在武汉三镇仅设有内陆关卡,如武昌的江关、汉阳的朝关、汉(口)西的宗关、汉口的汉关。汉口开埠后,内陆关卡一并撤消,建立以汉关为基础的江汉关。1861年3月,英国单方面公布了《扬子江贸易章程》和《长江通商章程十二款》定:“外商商运货到长江中上游,只需在镇江办备手续,即可在镇江以上各口随意装卸合法商货,返镇江前可勿庸履行任何海关手续。”从而导致外轮蜂拥进入长江中、上游。时任湖广总督的官文对此表示不满。官文遂向清廷上奏折,请求在汉口设关。几经周折,总理衙门大臣奕诉终于颁发札谕曰:“……至汉口地方,据该督奏称,必须设关,自应准其建立,查验出进各货……”1863年1月1日,江汉关开幕仪式在汉黄德道兵备道江汉关监督郑兰的出席下正式开关(在1863年1月1日前,江汉关在筹备期间,仅稽查货物并未全行征税,直到正式开关后,方开始征税)。1863年1月15日,首任江汉关税务司狄妥玛向总税务司赫德报到。1863年,江汉关署初设在湖北夏口县汉口河街,即英租界外花楼街滨江青龙巷内,江汉关监督则设于汉口居仁门巡检司署附近官衙,当时沿河大道自今江汉路至襄河口一段并非大马路,而是临江一条河街,仅能通行独轮车、轿子,交通不太方便。当时江汉关署在左邻右舍为招商局和英商太古洋行的房地产。江汉关署的房屋和缉私仓库是1866年向美商旗昌洋行以14万2千关平银购置的。后来江汉关业务发展很快,业务量仅次于上海江海关。据江汉关关册记载:1862年各国轮船全年到汉为1462艘,计29万余吨货物,到1892年则达万艘以上。故旧址狭窄简陋已不敷应用,应择地修建新的海关大楼。 江汉关大楼的选址,是参照上海江海关的选址经验而来,即关址必须建在租界内或接近租界区。1899年,江汉关税务司穆和德援例将江汉关大楼选址在英租界东南角(今江汉路口),即原工部局及巡捕房所在。该处位于华洋交界之处,货界这边是黄陂街、前后花楼街一带繁华的商贸市场。租界这边是各国大银行和大公司所在地,有利于华洋双方,但最有利的莫过于外国银行和公司了,穆和德向总税务司赫德建议,并经英驻汉代总领事罗善乐同意,转让工部局巡捕房。但适逢义和团起义(1900年),义和团的口号“扶清灭洋”是针对洋人的,因此房屋转让之议暂行搁置。 义和团起义被镇压之后,1906年,时任职江汉关税务司的克罗斯和1907年任职税务司的安格联先后与英驻汉总领事费雷泽商议工部局及巡捕房转让之事,费同意转让,但提出一个条件,即转让出的房屋需中国政府保证,该处房屋只能作海关办公之用,不能作其他用途,后经清政府承诺,转让之事方达成正式协议。转让虽然达成协议,但拆迁并不容易,甚至旷日持久。这是因为原在青龙巷的江汉关位于招商局机关和仓库之间,而招商局的房地产又是向太古洋行承租的,且又夹在太古洋行仓库之间,因此房产间的变更需经江汉关、招商局、太古洋行三方协商解决。三方协商方案为:江汉关将办公原址转让给招商局,而招商局将向太古洋行承租的房地产退还给太古洋行,而太古洋行将其仓库转让给江汉关,如此三方的房地产各自连接在一起,对三方都有利。但三方房地产转让却又有一个面积大小的问题。太古洋行仓库地基只有110.774平方,江汉关地基有239.325平方,招商局的地基比这两处都大,这样不等量的交换,招商局上层持异议,不同意此方案,以致修建江汉关大楼遭搁浅。至1909年,当招商局业务进一步发展之际,江汉关税务司安格联为疏通招商局高层,专程到上海,意将汉口江边太古洋行第三趸码头转让给招商局,以资补偿,方达成三方转让的初步协议。但其中又冒出有关房地产和码头的差价问题,意见又难统一,这样又拖了13年之久,直到1920年终于达成正式协议,大楼方有兴建之机了。1920年,沿江边狭窄的河街外(今沿江大道)逐渐淤积成了一片沙滩地,这就为兴建大楼和扩宽河街修建沿江大马路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早在1907年,总税务司赫德就指派海关总署建筑工程师阿诺德全面负责设计大楼图纸,当时阿诺德由于患病未能履行此责。遂在上海招标,择优选中上海著名的英商斯蒂华达生·斯贝司建筑工程公司的建筑工程师辛浦生所设计的图纸。经海关总署工程部门审核后,报经总税务司赫德批准按图兴建江汉关大楼。大楼施工由汉口英商景明洋行工程部门负责监理。大楼主体工程由魏清记营造厂承建,土方工程由汉口地皮大王刘歆生开设的刘歆记填土公司承包。大楼基地的土质软硬不匀,特别是江边扩填部分,是泥沙淤积而成因此大楼的土方和基础工程量非常之大。1922年5月,正式开始填土工程。刘歆记填土公司首先铺设了一条从后湖姑嫂树到江汉路江边的轻便铁路,并用预先从法国购回的两辆小火车头拖带运土翻斗车,将土方运到工地。基地填好后,将百余根计长二三十公尺的木桩打到岩层,然后用混凝土及数吨重大麻石奠基,这项填土奠基工程,大约在1922年年底完成。填土奠基工程完成后。1923年1月开始由魏清记营造厂承建大楼,并于1924年1月21日竣工。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江汉关改名为武汉关。这幢大楼经历了80年的洗礼,依然显示出无穷的魅力。如今国家已将其列为优秀历史建筑,成为武汉的标志性建筑。同时,江汉关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产物,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活教材”。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赋予江汉关新的含义,我们希望中华民族的优美旋律回荡在武汉的上空。 当1920年江汉关大楼工程设计图纸以及筹建准备工作就绪后,1921年1月29日,原江汉关署即由青龙巷迁至沿江大道青岛路口汇丰银行二楼临时办公,税务司办公处暂迁至鄱阳街合作路口的一座花园洋房内(即今市群众艺术馆内)。并于同年7月24日正式开始撤除英租界工部局及巡捕房工部局迁至今鄱阳街文华村,巡捕房迁至今南京路幼儿园所在地。随即由刘歆生的填土公司进行土奠基工程,填土工程完成后,即于1922年11月4日举行江汉关大楼奠基典礼。当日在江汉关大楼工地前搭有观礼台,旗帜彩带五彩缤纷,典礼大会由时任总税务司的安格联主持。出席典礼的有中外官员和贵宾,其中有江汉关监督陈介,江汉关税务司梅乐和,湖北督军萧耀南,美国军政部长海军上将菲力普,各国驻汉领事,中外银行和企业的经理,汉口市政当局的负责人。汉口华商总会会长汪泽湘、外商商会会长马克等出席了奠基典礼。总税务司安格联宣布开会后,随即由江汉关监督陈介致开幕词,大意是:首先吹嘘前海关总税司赫德管理中国海关的“丰功伟绩”,并祝愿通过是中国海关这个窗口,使东方和西方紧密地携起手来。接着由江汉关税务司梅乐和致词。他说:回顾江汉关建立以来,尽管由于政治的多次变革,商业的兴衰,而江汉关仍然取得很大的成绩。如从汉口港中外贸易额来看,从开始的税收仅150万关平银,已达到2亿余关平银,长江航运也有空前的发展,当1862年开始建关时,仅有美商旗昌洋行数艘小轮行驶申汉线,而1922年已有招商局、三北公司以及5国7大公司的大商轮每年约有万余艘行驶长江各条航线。而且在洪水季节,万吨吸的海轮也可由各国港口直达汉口。这样大大增进了中外商贸运输,从而发展了长江航运事业。我们还要感谢总税务司安格联,为了更好地疏浚扬子江水道,他为如何各国轮船能四季通畅无阻的方案而正在调查研究。梅乐和对大楼工程设计图纸感到非常满意,并感谢所有建筑工程师们的辛勤努力。他高度赞扬江汉关大楼的落成,并认为为汉口沿江增添一处景观。最后他祝愿汉口将成为中国内陆的贸易中心。随后由总税务司安格联致词,他说:“我非常高兴参加这次江汉关大楼工程的奠基典礼。汉口是我最值得纪念的地方,因为我在结婚,并为大楼的兴建奔忙了十几年,今天梦想终于变成现实。”随后发言的还有美军政部长、海军上将菲力普及中外官员和来宾等。庆典大会发言完毕,奠基仪式即行开始。首先由江汉关税务司梅乐和将一些汉口报纸和硬币装入一个匣子内,交给安格联夫人放在基石下穴内。兴建大楼的建筑师们,则将一殷银质泥刀赠送给安格联以资纪念。这时工人将一快刻着:Cee stone was laid by inspector general of kustoms,The 4th November 1922,Sir Flancis Anglen K、B、E。中华民国十一年十一月四日,总税务司安格联爵士奠此基石。随即将奠基石立于大门左侧基石下穴内,这时鞭炮声响起,安格联立即举起酒杯高声喊道:“为汉口的繁荣昌盛干杯”。这就是江汉关大楼工程奠基时的一幕。汉口租界本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见证,安格联、梅乐和这些帝国主义的代言人无论用什么样的“花言巧语”也掩盖不了其侵略性质。为了让读者对当时江汉关大楼奠基仪式有真切的感受,兹将当时情景概述如上。后来大楼建成后,安格联还邀请当时汉口著名书法家宗彝书写“江汉关”三字匾额。据另一书法家刘竹溪介绍:宗时任湖北省教育厅厅长,他最初学颜、柳体,后又习魏碑,潜心刻苦钻研,成擅魏碑《泰山金刚经》,在写“江汉关”三字时曾三易其稿,最后一气呵成,其字古朴苍劲,刚柔相济,朴实无华。最后安格联酬宗彝500银元。江汉关大楼于1924年1月21日正式落成,并于当日上午10时借新办公大楼大厅举行招待会,由江汉关监督陈介主持,然后由税务司梅乐和宣布大楼正式落成并剪彩。出席招待会的有中国官员、各国领事、各国海军军官、中外企业负责人、银行经理、中外商会会长及中外来宾计700余人。会后在大厅内举行盛大宴会庆贺江汉关大楼的落成

记录花楼街最早的文字可追溯到1861年,有关资料在谈到江汉路的形成时说:1861年(咸丰十一年),太平街(江汉路)由土路改建成碎石路,向北延伸至花楼街口。说明此时后花楼已经诞生了。1911年阳夏保卫战时,清军冯国璋放火烧毁汉口,“所余者上仅桥口至遇字巷一带,下仅张美之巷(民生路)至花楼街一带而已。”因此,后花楼号称百年老街,应当是当之无愧了。
明末清初,汉口市镇兴起,江河沿岸逐渐成为码头街市。前花楼位于后花楼与长江沿岸之间,楼房建筑与后花楼很相似。1934年将江汉路至民权路这段路称前花楼正街。此街兴旺时曾有八大行之称(盐、茶、药、杂货、油、粮、棉、水果)。在这条街开设有东生阳奶糕店(前店后厂),万鹤龄参药店,裕源祥、刘海成海味号,广东蕉行,余洪泰、栾顺发水果店等。相传在此经营者多系黄陂、孝感人,结帮经营,相聚成街。1946年改名为黄陂街,一直延续下来。
后花楼在发展的过程中,正处于帝国主义从经济、军事侵华阶段,当时也是国内无产阶级觉醒与奋斗的历史时期,因此后花楼在百年沧桑中,沉淀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和史迹。就拿后花楼皮业巷9号来说,这里就是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劳工律师”、“二七”大罢工殉难者施洋烈士的故居。军阀吴佩孚、肖耀南便是从这里将他捕走的。解放以后,金山主演的电影《风暴》,曾到后花楼交通路口和皮业巷施洋故居实地拍摄,以增强真实感,重现先烈的风采。1900年,以唐才常、吴禄贞、傅慈祥为首的革命党人,曾将推翻清王朝的自立军总部设在后花楼宝顺里4号(现址不详)。有人说是在百子巷附近,为迷惑清政府,当时挂着“东方译文化”的招牌。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陈潭秋、董必武主办的《武汉星期评论》,其社址也在后花楼永进里1号(后迁武昌黄土坡)。
革命先驱在后花楼的活动,为工人运动抛头颅、洒鲜血,官僚统治者也要在这里营造他们的安乐宫、销金窟。当太平街发展成歆生路,后花楼与洋街(英租界)毗邻时,武汉警备司令部稽查处长刘友才集资在后花楼口修建汉口大饭店(又叫楼外楼),楼高五层,电梯上下,内部装修豪华,附设中西餐厅,弹子房等,是湖北督军王占元等享乐之处。刘友才死后,改由商人赵典之、周星棠等经营,改名为扬子江大饭店。
自晚清以后,后花楼一直是繁荣的商业中心,名牌名店林立。例如扬子江饭店右邻的悦宾大酒楼,以挂炉烤鸭、红烧鲍鱼为特色招牌菜,与永康里口的杏花楼、江汉路的吟雪楼鼎立江城,有餐馆“三鼎甲”之称。百年老店汪玉霞,从汉正街天伦里口迁到后花楼熊家巷口以后,以节令食品芝麻绿豆糕独占鳌头,尤以中秋节推出的苏式月饼,与冠生园的广式月饼在市场上平分秋色,各有半壁江山。九如斋的辣子油、菌子油,十足湘江风味,独家经营,别无分店;金同仁中药号,位列汉口十大中药店之一;老四季美号称汤包大王;邹协和金饰上上足赤;胡开文翰墨飘香;恒太昌海味货真价实。还有后花楼东口的华华绸缎公司,西口的天真童装店,中段的四达瑞茶庄,莫不是名噪一时的名店。
繁荣的街区,人口密集,孩童需要读书,后花楼再也没有地方办个学校,于是人们设法在周边的小街小巷,开办学校。例如皮业巷的市立第二十七小学;合成里的市立第十六小学;笃安里的私立皮业小学;生成南里的私立春晖小学;苗家码头的私立敦仁小学;方正里的私立道生小学等。这些学校将后花楼包围起来,像是镶在一顶锦帽周边的粒粒珍珠,朗朗书声,给市井商场平添了几分书卷气息。
后花楼不仅商贸繁荣,在文化方面也有一段辉煌的历史。早在民国初年,后花楼笃安里天一茶园便举行过京、汉剧合演的活动。京剧方面有由沪来汉的赵如泉、王洪寿、(三麻子)汪笑侬等。汉剧则有余洪元、李彩云等。汪笑侬以自己创编的《哭祖庙》剧本赠给余洪元,余则以汉剧剧本《刀劈三关》还赠,开创了京、汉剧艺术交流的佳话。
20世纪40年代,后花楼牛皮公所被改建成长江大戏院,李彩云等曾在此上演汉剧,以后又有李树棠、董明艳等续演京剧。1945年后由李青山将长江大戏院改建成大华电影院,上映首轮国产片。此处曾放映过刘琼主演的《国魂》,白杨、陶金主演的《一江春水向东流》等。梅兰芳主演的中国第一部彩色戏曲片《生死恨》也是在此首映。1946年石挥、李丽华主演的《假凤虚凰》在这里首轮上映,因该片对理发工人有丑化讽刺的内容,所以海报一贴出便引起理发工人的不满。当上映之日,汉口长生堂、炎记、德记等理发厅的师傅们,齐集后花楼大华电影院冲击售票大厅,撕毁海报,不准开映,与院方引起冲突,汉口警察七分局警察赶至现场,拘捕理发师傅多人,大华电影院暂停放映。汉口市民及工人们对警察局随意抓人不满,从舆论上都支持理发师傅。汉口市警察局长任建鹏,担心事态扩大引起连锁反应,决定释放被拘人员,建议汉口市党部宣传科重审影片,删去部分镜头,方告平息。




花楼街历史沿革
花楼街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的文字记载可追溯到1861年,那时的太平街(即现在的江汉路)向北延伸至花楼街口,标志着后花楼的诞生。在1911年的阳夏保卫战中,后花楼因战火而备受摧残,但其作为百年老街的称号实至名归。明末清初,随着汉口市镇兴起,江河沿岸逐渐成为繁华的码头街市。前花楼位于后花楼与...

花楼街的历史沿革
记录花楼街最早的文字可追溯到1861年,有关资料在谈到江汉路的形成时说:1861年(咸丰十一年),太平街(江汉路)由土路改建成碎石路,向北延伸至花楼街口。说明此时后花楼已经诞生了。1911年阳夏保卫战时,清军冯国璋放火烧毁汉口,“所余者上仅桥口至遇字巷一带,下仅张美之巷(民生路)至花楼街...

环翠楼街道历史沿革
环翠楼街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当时明政府从文登县辛汪都三里东北近海处划出区域,设立了威海卫。这个卫城的建立源于永乐元年(1403年),魏国公徐祖辉带领文登县和宁海州的数万人进行了大规模的筑城工程。清朝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威海卫的命运发生了转折,英国强租该地,但卫...

秦楼街道沿革
秦楼街道的历史沿革可以追溯到1945年9月,当时它隶属于丝山区。1948年4月,它被划归为城东区,随后在1950年5月成为第四区(城东)。1956年1月,丝山区管辖的乡级单位包括山前、松园、贾庄等17个乡。1958年,随着行政区划的调整,秦楼乡和刘家楼乡成立,随后这两个乡分别改名为明星公社和海滨公社。1959...

于楼街道历史沿革
2000年,兴隆台区的行政区域划分为16个街道和2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的总人口为408,686人,具体分布如下:创新街道有46,808人,振兴街道有43,515人,兴隆街道有51,784人,渤海街道有34,990人,新工街道有23,104人,于楼街道有21,770人,友谊街道有12,916人,曙光街道有23,884人,...

秦楼街道的历史沿革
1945年9月,属丝山区。1948年4月,为城东区。1950年5月,为第四区(城东)。1956年1月,丝山区辖山前、松园、贾庄、屯沟、七里、后楼、莲村、大村、山庄、荷疃、湖西、营子、屯岭、明望、大洼、丝山、庙山17个乡。1958年1月撤区设乡,今辖区内为秦楼乡、刘家楼乡;同年8月分别改为明星公社...

玉海楼历史沿革
玉海楼,位于中国浙江省瑞安市区东北隅的道院前街,是浙江四大藏书楼之一,由清代官员孙衣言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创建。楼名源于孙氏父子对南宋学者王应麟博学的敬仰,他们以王的巨著《玉海》为名,寓意藏书的珍贵和浩瀚。玉海楼原为孙衣言读书之地,后来成为其子孙诒让的研究场所,他在此著述了三十多...

那楼镇沿革
那楼镇的历史变迁可以追溯到1950年,当时成立为那楼乡,随后在1951年从灵山县划归邕宁县。1958年,该地区改名为那楼公社,到了1984年再次改为那楼乡。1987年,镇龙乡被析置出来。1994年,那楼乡正式撤乡设镇,位于南宁市邕宁区的东南部。1997年的数据显示,那楼镇面积达到220平方千米,人口为6.2...

峨口镇历史沿革
1953年,这里建立了峨口乡,标志着一个新的行政区域划分。1958年,峨口乡并入聂营公社,开始了新的行政区划调整。直到1961年,峨口地区正式成立为公社,开始了更为明确的基层管理。而到了21世纪,2002年,峨口镇的名称再次更新,象征着当地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现在的行政中心位于峨口郝街。

北海老街的历史文化背景是什么?
1. 历史沿革 北海老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当时的街道布局和建筑风格都体现了清朝时期的特色。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在近代,这里成为了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之一,吸引了大量的商人和海外贸易者。因此,这里的建筑风格不仅包含了中国传统元素,还融入了西方的建筑特色,形成了独特的“骑楼”式建筑,这种建筑...

鹰手营子矿区19724923692: 苏州山塘街的历史沿革 -
百面马来: 山塘街始建于唐代宝历年间,公元825年白居易奉命到苏州任刺史.上任不久,他坐了轿子到虎丘去,看到附近的河道淤塞,水路不通,回衙后,立即找来有关官吏商量,决定在虎丘山环山开河筑路,并着手开凿一条山塘河.它东起阊门渡僧桥...

鹰手营子矿区19724923692: 花木街道的历史沿革 -
百面马来: 花木之名,因种植花草树木历史悠久而得名.其地原为凌家花园,为清代一凌姓富商所建.花木乡境地,唐宋时属华亭县长人乡,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属上海县长人乡,清雍正三年(1725年)划属于南汇县,为南汇县张江区北蔡乡所辖...

鹰手营子矿区19724923692: 惠阳淡水的历史沿革 -
百面马来: 惠阳的淡水镇是历史悠久的古老集镇.相传在宋朝末年的时候,这里是个小墟场,名为“上墟”,后改名“锅笃镇”.明朝的时候,为了警卫海疆,设置淡水卫城,用于保护大亚湾沿海区域.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加上水运及陆路交通的便利,到了清朝乾隆初期,这里已经成为较大的集镇,改为淡水墟,并设有“司署”等行政管理机构.鸦片战争后,这里又成为惠阳和香港贸易进出口的地方,商业贸易发展较快,并形成了“大鱼街”、“猪行街”、“灯笼街”和“米街”等商品交易专业街道.

鹰手营子矿区19724923692: 武汉江汉路有花路街吗
百面马来: 是花楼街 在民族路那边

鹰手营子矿区19724923692: 江苏省苏州市长桥街道的历史沿革
百面马来: 长桥镇原驻地蠡墅,商末属“勾吴”国.蠡墅,相传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于此居住,... 同月,镇北部区域设团结桥街道办事处(乡镇级),1989年8月更名为吴县新区办事...

鹰手营子矿区19724923692: 广州府的历史地理 -
百面马来: 《广州府》明·解缙等 解缙字大绅,江西吉水人.明洪武年间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奉命主持编修《永乐大典》.此书《永乐大典》第1905卷至1907卷,内容为建置沿革、道里、城池、桥梁、关津、坊里、风结形势、户口、...

鹰手营子矿区19724923692: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册山街道的历史沿革
百面马来: 1951年设第八区,1955年改为册山区,1958年改乡,1959年改公社,1984年改乡.1993年9月8日,撤销册山乡,设立册山镇.1994年属罗庄区.2002年2月1日,省政府批复同意撤销册山镇,以原册山镇的行政区域设立册山街道,办事处机关驻原册山镇政府驻地.2015年,面积51.8平方千米,人口6.3万人,辖东册山、西册山、山前、后村、良庄、南头、沙旦子、郑旺、尚阳、老沂庄、五寺庄、房庄、尚庄、小庄子、潘庄、何庄、陆庄、新桥、同沂庄、侯沂庄、房岭屯、石杭岭、黑虎墩、围梓、白沙沟、刘沙沟、唐沙沟、顾沙沟、房沙沟、义和村、埝头31个行政村.

鹰手营子矿区19724923692: 汉口火车站到权明路花楼街 -
百面马来: 汉口火车站坐轨道交通2号线至江汉路站下车 C口出站,沿花楼街步行约1km

鹰手营子矿区19724923692: 请问从武汉汉口台北路到花楼街坐什么公交车阿? -
百面马来: 1. 步行至台北一路,乘563路(红光小区-武汉客运港),至民族路下车,步行至花楼街距离:4.09公里 发送短信 » 2. 步行至西马路,乘581路(集家嘴-民院路),至民族路下车,步行至花楼街距离:3.45公里 发送短信 » 3. 步行至西马路,...

鹰手营子矿区19724923692: 三明的历史沿革 -
百面马来: 现在三明境内最早的县建制是三国吴永安三年(260)析建安县东部地置将乐县,西部地置绥安县,属建安郡. 晋义熙元年(405)改绥安县为绥城县,并于延平县南乡沙源地置沙村县. 隋开皇十三年(593)绥城、将乐并入邵武县(隶江西抚...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