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谈的资料?

作者&投稿:申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司马迁资料~

司马迁(西汉时期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sī mǎ qiān]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1] 。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前87?),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津)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他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该书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公元前101年(汉武帝太初四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被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
司马迁,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一说山西河津,一说陕西韩城)人,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10岁开始读古书,学习十分认真刻苦,遇到疑难问题,总是反复思考,直到弄明白为止。20岁那年,司马迁从长安出发,到各地游历。后来回到长安,做了郎中。他几次同汉武帝出外巡游,到过很多地方。35岁那年,汉武帝派他出使云南、四川、贵州等地。他了解到那里的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他父亲司马谈死后,公元前108年(元封三年),司马迁接替做了太史令。公元前104年(太初元年),与天文学家唐都等人共订“太初历”。同年,开始动手编《史记》。公元前99年(天汉二年),李陵出击匈奴,兵败投降,汉武帝大怒。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获罪被捕,受了“腐刑”。公元前96年(太始元年)获赦出狱,做了中书令,掌握皇帝的文书机要。于是他发愤著书,全力写作《史记》,大约在他55岁那年终于完成了全书的撰写和修改工作。 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成就了《史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130篇,52万余字,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和七十列传,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称为“实录、信史”,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列为前“四史”之首,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因此司马迁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史圣。与司马光并称“史界两司马”,与司马相如合称“文章西汉两司马”。 司马迁的著作,除《史记》外,《汉书·艺文志》还著录赋八篇,均已散失,唯《艺文类聚》卷30引征《悲士不遇赋》的片段和有名的《报任安书》(即《报任少卿书》)。《报任安书》表白了他为了完成自己的著述而决心忍辱含垢的痛苦心情,是研究司马迁生平思想的重要资料,也是一篇饱含感情的杰出散文。《悲士不遇赋》也是晚年的作品,抒发了作者受腐刑后和不甘于“没世无闻”的愤激情绪。

  司马谈(?-前110) ,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为汉初五大夫,建元、元封年间任太史令。有广博的学问修养,曾“学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又曾为文“论六家之要旨”,批评了儒、墨、名、法和阴阳五家,因为深受当时流行的黄老思想的影响,所以完全肯定地赞扬了道家。父司马喜,子司马迁。
  人物生平
  司马谈(?-前110年),西汉时史学家,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市芝川镇附近)人,司马迁之父。他博学多识,曾随当时著名天文学家唐都学习天文历法知识,从哲学家杨何学习《易》,并对黄老之学进行过深入钻研。
  汉武帝建元至元封年间,司马谈任太史令期间,曾对先秦的思想发展史作过广泛的涉猎和研究,认为当时流行的各派学说,即阴阳、儒、墨、名、法各家思想互有短长,唯道家思想最能综合各派之长,“立俗施事,无所不宜”。他将研究成果整理撰成《论六家要旨》,对先秦各学派的思想特点作了深入的分析和评价,是一篇总结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发展史的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至今仍是史学界研究先秦思想史、哲学史的珍贵文献。在这篇论文里他第一次分析出自春秋战国以来重要的学术流派。也反映出汉武时代以儒家思想为主,兼用阴阳家、法家和道家“黄老”的学说,即所谓“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而并不“纯任德教”(《汉书·元帝纪》)的思想。从而反映了汉武时代社会和统治思想复杂化的现实情况。其六家之说,不仅为后来司马迁给先秦诸子作传以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也为西汉末期名儒刘向、刘歆父子给先秦诸子分类奠定基础。
  司马谈早年立志撰写一部通史,他在任太史令时,接触到大量的图书文献,广泛地涉猎了各种资料。武帝元封元年(前110),他随同汉武帝赴泰山封禅,途中身染重病,留在洛阳,不久即卒。在弥留之际,对赶来探望的儿子司马迁谆谆嘱咐:一定要继承遗志,写好一部史书。司马谈虽然未能动手撰写通史,但为《史记》的撰写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确立了部分论点。司马迁写成的《史记》中的《刺客列传》、《郦生陆贾列传》、《樊郦滕灌列传》、《张释之冯唐列传》诸篇之赞语,即为司马谈之原作。
  详细内容参见:http://baike.baidu.com/link?url=-CrfIufisQQt5ZYA0zlAMy92wOSKW_KdIZagSAMyWqBekxdhq1R0YD__M7Q6kkG9_r-3AY7s5FKLC4SMuMtgPK

司马谈(?-前110) 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父司马喜,在汉初为五大夫。子司马迁受他的影响最深,谈在汉武帝时任太史令。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东巡至泰山,并在山上举行祭祀天地的典礼,这就是所渭“封禅”大典。司马谈当时因病留在洛阳,未能从行,深感遗憾,抑郁愤恨而死。他所要论著历史的理想和计划,便留给伟大的司马迁去实现。谈生长受教育于汉王朝的文、景时代,据司马迁说,司马谈的学问有二个方面,其一是“学天官于唐都”。唐都是汉代著名的观测星象的专家,所谓学天官,就是学观测日月星辰的天文之学。其二是“受《易》于杨河”。杨河是汉初有名传《易》者之一。《易》是讲阴阳吉凶的,这和天文星象都有关系。其三是“习道论干黄子”。黄子便是黄生,他擅长黄老之术,曾和辕固在景帝面前辩论汤伐桀、武王伐纣这两件事的性质。黄生的议论正是代表当时统治阶级的思想。司马谈学习这些,为他以后作太史令打下基础。太史令,通称太史公,是武帝新设的官职,掌管天时星历。“近乎卜祝之间”,还职掌记录,搜集并保存典籍文献,这也是吏官历来的传统。由于责任心的驱使,在他临死的时候,拉着司马迁的手,边哭边嘱咐说:“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他希望在死后,司马迁能继承他的事业,更不要忘记撰写史书。他以为一个人事亲、事君的最后目的在于扬名后世,以显父母,这乃是最大的孝道。他看到自孔子死后,至今四百多年,诸侯兼并,史记断绝。当今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义士等的事迹,作为一名太史而不能尽到写作的职责,所以内心十分惶惧不安,热切地希望司马迁完成这未竟的大业。司马谈流传“下来的文章是《论六家要旨》一文。在这篇论文里他概括出阴阳、儒、墨、名、法、道六家,并加以论述。他第一次分析出自春秋战国以来重要的学术流派。也反映出汉武时代以儒家思想为主,兼用阴阳家、法家和道家“黄老”的学说,即所谓“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而并不“纯任德教”(《汉书·元帝纪》)的思想。从而反映了汉武时代社会和统治思想复杂化的现实情况。其六家之说,不仅为后来司马迁给先秦诸子作传以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也为西汉末期名儒刘向、刘歆父子给先秦谱子分类奠定基础。

司马谈(?-前110) 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父司马喜,在汉初为五大夫。子司马迁受他的影响最深,谈在汉武帝时任太史令。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东巡至泰山,并在山上举行祭祀天地的典礼,这就是所渭“封禅”大典。司马谈当时因病留在洛阳,未能从行,深感遗憾,抑郁愤恨而死。他所要论著历史的理想和计划,便留给伟大的司马迁去实现。谈生长受教育于汉王朝的文、景时代,据司马迁说,司马谈的学问有二个方面,其一是“学天官于唐都”。唐都是汉代著名的观测星象的专家,所谓学天官,就是学观测日月星辰的天文之学。其二是“受《易》于杨河”。杨河是汉初有名传《易》者之一。《易》是讲阴阳吉凶的,这和天文星象都有关系。其三是“习道论干黄子”。黄子便是黄生,他擅长黄老之术,曾和辕固在景帝面前辩论汤伐桀、武王伐纣这两件事的性质。黄生的议论正是代表当时统治阶级的思想。司马谈学习这些,为他以后作太史令打下基础。太史令,通称太史公,是武帝新设的官职,掌管天时星历。“近乎卜祝之间”,还职掌记录,搜集并保存典籍文献,这也是吏官历来的传统。由于责任心的驱使,在他临死的时候,拉着司马迁的手,边哭边嘱咐说:“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他希望在死后,司马迁能继承他的事业,更不要忘记撰写史书。他以为一个人事亲、事君的最后目的在于扬名后世,以显父母,这乃是最大的孝道。他看到自孔子死后,至今四百多年,诸侯兼并,史记断绝。当今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义士等的事迹,作为一名太史而不能尽到写作的职责,所以内心十分惶惧不安,热切地希望司马迁完成这未竟的大业。司马谈流传“下来的文章是《论六家要旨》一文。在这篇论文里他概括出阴阳、儒、墨、名、法、道六家,并加以论述。他第一次分析出自春秋战国以来重要的学术流派。也反映出汉武时代以儒家思想为主,兼用阴阳家、法家和道家“黄老”的学说,即所谓“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而并不“纯任德教”(《汉书·元帝纪》)的思想。从而反映了汉武时代社会和统治思想复杂化的现实情况。其六家之说,不仅为后来司马迁给先秦诸子作传以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也为西汉末期名儒刘向、刘歆父子给先秦谱子分类奠定基础。

【司马谈】(?-前110) 西汉史学家、思想家。司马迁之父。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官至太史令。所著《论六家之要指》,总结当时流行的阴阳、儒、墨、名、法、道等先秦各派学说,而推崇黄老之学,认为道家最能综合各派所长,“立俗施事,无所不宜”,并提出“形神离则死,死者不可复生,离者不可复反”的论点。曾根据《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等书,撰写史籍,死后,由其子迁续成为《史记》。

【司马谈】(?-前110) 西汉史学家、思想家。司马迁之父。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官至太史令。所著《论六家之要指》,总结当时流行的阴阳、儒、墨、名、法、道等先秦各派学说,而推崇黄老之学,认为道家最能综合各派所长,“立俗施事,无所不宜”,并提出“形神离则死,死者不可复生,离者不可复反”的论点。曾根据《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等书,撰写史籍,死后,由其子迁续成为《史记》。


司马迁的资料
早年经历 西汉景、武年间(时间不详),在黄河龙门的一个小康之家中,司马迁出生了。司马迁的祖父司马喜在汉文帝诏入栗米受爵位以实边卒的政策下,用四千石栗米换取了九等五大夫的爵位,因此全家得以免于徭役。年幼的司马迁在父亲司马谈的指导下习字读书,十岁时已能阅读诵习古文《尚书》、《左传》、...

诸子百家有哪些?
道家 ;代表人物:老子、庄子、慎到、杨朱。作品:《道德经》、《庄子》、《黄帝四经》等。道家以“道”为核心理念而得名,最早见于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旨》,当初也叫道德家。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 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 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

司马迁和司马光谁大?
司马迁大 司马迁(前135 ~ 前87)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他生于史官世家,祖先自周代起就任王室太史,掌管文史星卜。父亲司马谈在武帝即位后,任太史令达三十年之久。司马谈博学,精通天文、《易》学和黄老之学。司马迁十岁起诵读「古文」,并接受其父的启蒙教育。渊源久长的家学对他后来...

司马迁忍辱负重写《史记》究竟是为了什么?
司马迁他家是西汉年间的一个小康之家,他的祖父曾经用粟米换取了爵位,这才使全家免于徭役之苦。而年幼的司马迁也在他的父亲司马谈的指引之下去学习、去读书、去写字,在司马迁十岁的时候他便已经可以去读《春秋》这些书了。后来他的父亲到京师去担任太史令,司马迁则是留在了老家继续学习,直到稍微年...

司马迁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的史记
司马迁是在忍辱负重的情况下完成的《史记》。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司马迁接替做了太史令。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与天文学家唐都等人共订“太初历”。同年,开始动手编《史记》。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李陵出击匈奴,兵败投降,汉武帝大怒。司马迁为李陵辩护,得罪了汉武帝,获罪被捕,被判宫刑...

中国古代历史姓司马的名人有哪些?
1.司马穰苴,春秋末期齐国人,曾率齐军击退晋、燕入侵,因功受封司马,子孙后世称司马氏。2.司马错,学属纵横家,同时也是战国时期秦国的著名将领,历任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三朝,九世孙就是汉朝《史记》的作者司马迁。3.司马相如,西汉辞赋家,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代表人物,他有明显...

司马迁写史记的经历
他还四处游历,广交朋友,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司马谈临终之时,泪流满面地拉着儿子的手说:“我死之后,朝廷会让你继任我的官职的,你千万不要忘记我生平想要完成的史书哇!”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每天忙着研读历史文献,整理父亲留下来的史料和自己早年走遍全国搜集来的资料。正当他专心致志写作《...

生肖马谈恋爱要注意的事项
恋爱,是两个不同的男女相处熟悉的过程,所以恋爱中出现的麻烦都是不可避免的。有了问题,两人共同解决才是最好的方式,对于每个人来说,恋爱中必定要有迁就对方的时候,两人都要有包容才能够让爱情走得更长远。 (十二生肖 \/shengxiao\/)主导性格很强烈,喜欢用命令口气控制情人的肖马者,和他们谈恋爱...

司马迁和司马懿有关系吗?
据史料,司马迁、司马懿在远古时是同族。秦汉魏晋时,司马氏建立了庞大的关系网,所以其势力得以延续数百年。而与之婚姻的世家大族,也延续了数百年。司马迁的女婿杨敞开创了弘农杨氏,贵显数百年,隋朝皇帝还自认是其后代,在唐朝是宰相世家;司马迁的远亲司马懿家族建立了晋朝。秦名将李信的后代在汉初再次...

司马迁为什么创作史书?
西汉初期,在夏阳有一个司马书院,夏阳人司马谈是里面的老师。他有一个儿子叫司马迁,字子长。司马迁在4岁时,就成为了书院的学生。他天生聪明好学,从小就学到了很多知识。司马迁在父亲的指导下,刻苦读书,打下了深厚的文化基础,同时他还拜了很多名师。受父亲的熏陶,司马迁从小就立志,以后一定要做...

塔城地区19220005809: 司马谈(西汉太史公) - 搜狗百科
顾豪复方: 【司马谈】(?-前110) 西汉史学家、思想家.司马迁之父.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官至太史令.所著《论六家之要指》,总结当时流行的阴阳、儒、墨、名、法、道等先秦各派学说,而推崇黄老之学,认为道家最能综合各派所长,“立俗施事,无所不宜”,并提出“形神离则死,死者不可复生,离者不可复反”的论点.曾根据《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等书,撰写史籍,死后,由其子迁续成为《史记》.

塔城地区19220005809: 司马谈的简介 -
顾豪复方: 司马谈(?-前110) ,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为汉初五大夫,建元、元封年间任太史令.有广博的学问修养,曾“学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又曾为文“论六家之要旨”,批评了儒、墨、名、法和阴阳五家,因为深受当时...

塔城地区19220005809: 司马迁父亲——司马谈,在汉武帝时,任什么官职? -
顾豪复方:[答案] 司马谈(?-前110) 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父司马喜,在汉初为五大夫.子司马迁受他的影响最深,司马谈在汉武帝时任太史令.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东巡至泰山,并在山上举行祭祀天地的典礼,这就是所谓“封禅”大典.司马谈当时因病留在...

塔城地区19220005809: 司马谈是谁 -
顾豪复方: 司马谈 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父司马喜,在汉初为五大夫.子司马迁受他的影响最深,谈在汉武帝时任太史令.

塔城地区19220005809: 司马迁逆境出人才的故事简介 -
顾豪复方:[答案] 司马迁忍受宫刑之痛完成了历史巨著《史记》.司马迁(公元前145/公元前135~?)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 生于史官世家,祖先自周代起就任王室太史,掌管文史星卜.父亲司马谈在武帝即位后,任太史令达三十年之久.司马谈博学,...

塔城地区19220005809: 我要关于马司迁的资料@m@ -
顾豪复方: 司马迁(公元前145或前135~前87?)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父司马谈,汉武帝建元、元封之间任太史令,是一位具有多方面修养的学者.他在《论六家要旨》中,对春秋战国以来的“百家之学”,概...

塔城地区19220005809: 姓司马的名人有谁? -
顾豪复方: 1、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

塔城地区19220005809: 司马迁之父是谁? -
顾豪复方: 司马迁的父亲是西汉武帝时期太史令司马谈.司马谈是当时一位非常杰出的学者,著有《论六家要旨》一文,系统总结了春秋战国秦至汉初以来阴阳、儒、墨、法、名、道各家思想的利弊得失,并对道家思想进行了高度肯定.该文是对春秋战国以来的诸子百家思想的高度概括和凝练总结.

塔城地区19220005809: 司马迁是怎样写成史记的 -
顾豪复方:[答案] 司马迁的爸爸叫司马谈,是朝廷中的太史令,负责记载皇帝日常言语,观星辰做历法.司马谈对历史很感兴趣,他最喜欢在藏书丰富的皇家图书馆中查阅历代史书,很想自己动笔写一部大史书,上接孔子的《春秋》. 司马迁从小跟随父亲学习,又跟随...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