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解释一下《易经》里的乾坤八卦!!!

作者&投稿:寿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易经》八卦中“乾、坤、离、坎、震、巽、艮、兑”各代表什么意思~

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巽(xùn)代表风,震代表雷,坎代表水,离代表火,艮(gèn)代表山,兑代表泽。
八卦是中国古老文化的深奥概念,是一套用三组阴阳组成的形而上的哲学符号。
其深邃的哲理解释自然、社会现象。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八卦成列的基础是易象,重卦的基础则在于爻变,“爻在其中矣”便是易道周流的内在动因。
八卦表示事物自身变化的阴阳系统,用“一”代表阳,用“- -”代表阴,用这两种符号,按照大自然的阴阳变化平行组合,组成八种不同形式,叫做八卦。八卦其实是最早的文字表述符号。

扩展资料:
八卦的起源:
伏羲画八卦于卦台山,后来甘肃天水和河南还有伏羲画卦台。
卦台山又名画卦台,相传为伏羲氏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始画八卦的地方,处于三阳川西北端,现辖于麦积区渭南镇。当然,很多现代学者不相信,认为是后人把一些发明托于古名人;
另外,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江苏东部海安县青墩遗址,1979年出土了八个六爻的数字卦,在远古那种人口稀少、部落林立、交流工具很差的环境里,文化传播到遥远的江苏东部,需要漫长的过程。
根据史料记载,八卦的形成源于河图和洛书。传说是伏羲所明的,伏羲氏在天水卦台山始画八卦,一画开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八卦

《周易》和八卦在中国古代是社会各阶层广泛运用的一种文化思想理论体系,政治家、统治者、军事家用其运筹帷幄,治国安邦;民众百姓则将其作为养生、预测祸福、经商盈利的工具……。《周易》和八卦实际运用上水平的高低,差异在于各人对《周易》和八卦涵义理解之深浅。大凡精通《周易》和八卦者,当为贤哲、英雄人物,有通天澈地之能,三国诸葛亮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几千年以来,八卦图在排列组合严密逻辑性就象数学公理一样不可以更改。人们对于《周易》和八卦图的解释和理解方面存在着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思想的说明文字。从古至今八卦图的成因始终是一个谜团,没有人能够拿出有科学依据的事实来解析八卦图完整的起源。 在《周易·说卦传》中有显示关于八卦图卦位具体位置的图腾属性说明,比如象“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豕,离为雉,艮为狗,兑为羊.”又有“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等等,如果将上述八卦图图腾属性组合在一起,便有了“乾,马首;坤,牛腹;震,龙足;巽,鸡股;坎,豕耳;离,雉目;艮,狗手;兑,羊口。”八卦的图腾属性就相当清晰和具体化了。八卦的图腾形象所代表的意义是什么?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了一幅由全世界科学家通过几十年合作,运用最先进的卫星、红外、声波仪器勘测和长期积累的数据库绘制而成的地球表面立体平面图 (见图1),

这幅地球表面立体平面图通过三维的方式把海底和陆地的地形地貌构造在一张平面图上表现出来,恰恰是这一代表人类目前对地球地理构造最深刻科学认识的地图上,八卦图腾属性所指的马、牛、羊、龙、鸡、豕、雉、狗形象在地球表面立体平面图中都能够体现出来,图腾形象与地球地理构造形态呈现出对应状态,因此,八卦图和地球地理联系在一起。为我们揭示了中国古文明文化中八卦和图腾的奥秘提供了新的角度。 详析之: 一、马、牛、羊、鹿图腾象形地反映的是地球大陆板块的全部轮廓构造,具体由北美大陆为头部,南美大陆为前足,北美大陆以北的巴芬岛及东北部群岛构成羊、鹿图腾的头角,北美大陆和格陵兰岛形成牛的头角。欧亚大陆、非洲大陆、大洋洲大陆为身部躯体的轮廓影象。其中,欧亚大陆为马、牛、羊、鹿之背部,非洲大陆成马、牛、羊、鹿腹底乳房之象,亚洲大陆的西西伯利亚则是马、牛、羊、鹿的尾部,大洋洲系马、牛、羊、鹿之后蹄。 “乾,马首;坤,牛腹;震,龙足;兑,羊口。”八卦图腾属性反映在地球地理形态之中, 二、豕(猪、兽)、狗图腾象形地反映非洲大陆为头部,欧亚大陆为身躯、西西伯利亚为其尾部的地理形态构造。非洲大陆为豕、狗的头部,南部非洲为鼻部,北部非洲是其头顶、耳部分,非洲大陆、亚洲大陆之间的红海和亚洲的阿拉伯半岛为其嘴部;欧亚大陆的欧洲是豕、狗的前部躯体,斯堪的挪威亚半岛是豕(猪)、狗的一足;亚洲构成豕(猪、兽)、狗后部躯体,西西伯利亚为其尾部。豕(猪、兽)、狗图腾面南背北,呈俯卧状。 “坎,豕耳;艮,狗手;”八卦图腾属性也能反映在地球地理环境中。 三、鸡、雉(鸟)图腾象形地反映大洋洲为头部,亚洲南洋群岛为鸡、雉(鸟)图腾颈部,大洋中脊系海底山脉印度洋段则构成鸡、雉(鸟)图腾颈腹部的连线。欧亚大陆和亚洲东部大陆架为身躯,非洲大陆和亚洲东部西西伯利亚为鸟翼的地球地理组合构造。鸡、雉图腾也同样显现和地球地理的一致性。 按照八卦图腾反映的地球地理构造形态或者地理位置,我们可以看到“乾,马首;(北美大陆)”、“兑,羊口(亚洲和北美洲之间的白令海峡处)”、“巽,鸡股;(俄罗斯北冰洋北部)”、“艮,狗手;(北冰洋欧洲斯堪的挪威亚半岛处)”按照图1由西向东排列艮、巽、兑、乾四卦环绕北极和北冰洋呈“十”字形排列。(图2) 从八卦图腾其他卦位在地球地理位置的来看,《周易》八卦图中的震卦为龙图腾,龙图腾在地球表面立体平面图中是由跨越北冰洋、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四大海洋水系,一条长达几万里联系各大陆板块巨大海底山脉体现的,龙图腾之首位于北美大陆和欧亚大陆之间大西洋北部、北冰洋海底。震,龙足,其位置在印度洋大洋中脊系海底山脉“入”字形山结处,如龙图腾之一足;坤,牛腹,位于非洲大陆;坎,豕耳,系指亚洲大陆阿拉伯半岛;离,雉目,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之间的海底,坤、坎、震、离四卦都处在相临太平洋、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地理位置上,这样以南极为中心也呈“十”字形成另外一组卦象组合。(图3)此图的排列与《周易》八卦图隔位、八卦相错的格局对应,其中乾、巽、艮卦位一致,仅只有兑卦有所不同。 如果以地球表面立体平面图(图1)上按照由西向东(地球转动的方向)的顺序排列,八卦图表现为艮 巽 兑 乾 北半球 北冰洋 动卦坤 坎 震 离 南半球 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艮 坤 | | 乾…北极…巽 离… 南极 …坎 | | 兑 震 图2 图3 从地球球体剖面上分析,八卦图分布在球面上。北极和南极分别是地球的地磁的两个中心点,在《周易》和八卦图来讲是“两仪”或者“阴阳”之形容,《周易·系辞》有“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地球的球体剖面就是太极,南北极为两仪,南北极各领一组四个卦象,南北极卦象相错、相合在一起便成八卦。 从地球表面立体平面图由西向东(地球转动的方向)的顺序,八卦坤、艮、坎、震、巽、离、兑、乾进行排列,乾坤卦是头尾,也是两仪,即阴阳,各统领三卦组成八卦图。 坤、艮、坎、震一组;巽、离、兑、乾一组 我们从中可以看到所有的阴阳对卦象和伏羲八卦图是对应的,但是在震卦、巽卦阴阳属性上有不同,或者颠倒。这样的八卦图阴阳爻的排列似乎更合乎阴阳爻的变化规律。 根据史料记载,我国古代共有三部记叙八卦的著作,除《周易》外,还有《连山》、《归藏》两部已经失传的著作,《周易》始卦为乾,《连山》始卦为艮,《归藏》首卦则为巽。可见乾、兑、巽、艮四卦环绕北极和北冰洋呈“十”字型的图腾卦位排列,皆能满足《周易》、《连山》、《归藏》论及八卦起始卦位的要求,这种卦位的排列组合既是八卦图腾象形地表现地球理构造的客观反映,又符合中国古代历史沿袭的要求。可惜的是《连山》、《归藏》已经失传,因此《周易》八卦图没有了参照物,古人或者后人在研究和分析《周易》八卦图时,只能根据不全面的资料以及八卦图阴阳爻的组合变化规律来猜测、揣摩八卦图阴阳变化的文化内涵,对《周易》八卦图的成因缺乏实质性有说服力的证明。 《周易·系辞》中有“古者包牺氏之王者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其意味深长。 图腾崇拜是人类远古原始社会广泛的文化共生现象,古代图腾文化又多与地理相联系,中国古代的《山海经》就是集大成者。研究表明,远古原始社会流传下来的图腾崇拜文化是以形表意为特征,阐述地球地理自然形态结构的文化体系,或者是古代文明体系。中国的《周易》八卦图也是图腾崇拜文化的一个部分,《周易》伏羲八卦图的组合排列,八卦图腾的属性也确实能够在地球地理自然形态结构中反映出来,表现出对应的关系。 地球地理的格局变化是以百万年计算的,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系统。如果《周易》八卦图的排列组合是依照地球地理自然形态作为基础,并且为我们和科学所证实的话,将是中华民族文化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参考资料:http://www.ttwl.net/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22

“易经是研究各种事物怎样变化的科学”。其书名西语译:就是“变化的书”(THE BOOK OF CHANGES),当然西方人士仍有以I-CHING来直接翻译。

经传的内容累积甚多之人生经验,以数理逻辑、汇萃万物,其哲理可应用一切人事时地物上之措施,故上能探求宇宙本体而知天命,下可指导人生之行藏,而成为一部人生重要处世与行事之宝典。故人称“书中之王、经中之经”,是一部天下人间的大经大法。

一般人提起易经,就以“无字天书”的态度去看它,认为那是很深奥、难懂、高不可攀的东西,更遑论及其它应用在生活上,其实不然。形成这种错觉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有下列两点:
其一、易经有一套逻辑符号、术语、卦名…等。如阴(--)阳(—)、九六互变、乘、承、比、应、往来、错综互杂…等等,那么多的哲学名词和变化,不明了这些东西是什么意义,拿起易经看了半天,还是不知所云,如坠五里雾中,逐认定这是无字天书奥妙莫测。
其二、是接触江湖术士,听了他们颠三倒四的牵强附会的说法,错把诡异术士之说误认为是易经。
孔子曰“易有太极,太极生两仪,所谓太极者,乃天地万物之始也,两仪者,就是阴阳二气”,孔子又说:两仪生四象,四象者,就是阴之变动,由四象而生出八卦,八卦每一卦有六爻,八八六十四卦变出三八四爻,因此,天地万物由此生矣。
阴阳文化
白天晚上就是阴阳。一呼一吸就是阴阳。精神物质就是阴阳。男女老幼是阴阳。天地也是阴阳。八卦也是阴阳。卦爻也分阴阳。刚柔也是阴阳。
凡两两相对,皆属阴阳。今之谈阴阳者,虽穷天地之变,探索人物之微,彰往察来,因着知微“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故须了悟阴阳五行生化之理旨,方能趋吉避凶。
易经起源
疑为上古人类文明遗产,刻于玉石以谋垂久。燧人氏仰观斗枢,以定天极四方之位。“河出图,洛出书”圣人(伏羲)则之以画先天八卦。伏羲仰观俯察,远求近取而作后天八卦。

  易经本是象数之学,义理随象数而产生,象数随时空而变化。它是一门研究万象如何在宇宙时空变换中运动的古老学问。时间与空间方位,是理解易经象数的关键。不理解象数的意义,不分辩时空与五行,就无法理解河图洛书,也不可能真正理解易经易象。必须指出时空与象数,其意义都是在观察三才之象中发现和确定的,具有客观性。这是律历与易经的基本概念,是两者的精髓与实质所在。律历与易经所揭示的定则是:由天地合气而化生的万物,人体乃至一切人文现象,都与宇宙时空变换同步,具有一定的时空模式,而宇宙时空模式的变换,则是经由日、月、星、地运行周期的变化而体现出来的。这一宇宙时空模式,在现代完全有可能在自然界生物体的生化过程,特别是人体生化过程中得到验证,从而赋予科学的意义。

  数学是随着古人测天量地的活动而发展起来的。数字在理解易经中有重要意义。十个基本数字被视为天、地之数。一至五为五行生数,六至十为五行成数,每个数字都有具体意义,代表某一时空与物象。十干,十二支,十二月,二十八宿,五日一候,三候‘气,廿四节气,七十二候,六十花甲,三百六十日,五年一小运,十年一大运,等等,只有理解这些数字的含义,才能理解易经象数的意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要透彻理解须要克服许多障碍。我认为,以天人合一思想为线索,可以做到“一以贯之”,从而把它的端绪寻找出来。

  首先我们应该知道“易传”是解说“易经”的,将其本身所蕴涵的义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中阐发出自己的观点而触入自己新的思想体系。“易传”作为一部人文哲学著作,但它毕竟是解释“易经”和筮法,又同占筮有着密切的联系。而“易经”的卦辞、爻辞、爻象甚至筮法在“易传”里都有阐述,可以说“易传”是一部哲学著作,同时也是一部占筮的理论著作。因为它有变易、不易、简易和交易这四大原则。“易经”是通过占筮中的卦辞、卦象、爻辞、爻象来表达其自然观和社会观,是论述宇宙和世界的大法则。古代学者有时分开讲,但大部分学者是合起来讲,张横渠是合起来讲的。横渠在系辞中写道:“欲观易先当玩辞、盖所以说易象也。不先尽系辞、则其观于易也,或近、或太艰难。不知系辞而求易,正犹不知礼而考春秋……系辞所举易义,是圣人议论到此,因举易义以成之,亦是人道之大且要者。系辞所以论易之道。既知易之道、则易象在其中,故观易必同系辞”。这几段话应该说是横渠先生学易观易的总纲,是他学易的体会总结。我们再看看横渠对系辞与乾坤的联系和阐发,才能看出他后面的宇宙观,阴阳学说,天人合一学说,变与化的辨证法等等。

  “易传”说:“天尊地卑、乾坤定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尊与卑是乾与坤的既对立又联系的两个名词,是人的思想对宇宙这个“天”无法了解和探讨。所以古代人觉得天很伟大,就象人登到山顶四周一看,河流纵横,山峦起伏,心中总生赞美感和伟大感。我们每个人旅游参观座电梯登到某城市最高楼顶四周一看,就觉得我们人类也很伟大。这便是尊的真正涵意。人类不但感受到天的伟大,也感受到人的伟大。而大地是我们人类无法离开它而生活,离开了就不得了,所以我们人类亲近大地,热爱大地,卑在这里就是亲近亲切的意思。横渠将其引伸为,“先分天地之位,乾坤立则方见易,故其事无非易也。先言天地,乾坤易之门户也”。横渠将乾坤列为易之天地总纲是从孔子、周公、文王那里得来的。否则后天八卦不会将乾坤两卦列为六十四卦之首。这其中有很多思辩道理。我们人类从形象思维过度到直观思维再过度到抽象思维。说明凡是远大的、摸不到的都认为是好的,因为它能看见而得不到,在人的心目中地位就越高、对于很亲近的经常应用的就觉得不稀罕。如太阳与月亮之间,男与女之间就以乾与坤来代表。“乾坤定矣”怎么理解,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应用这四个字,特别是看男女订婚结婚的出生“八字”,如果五行相合便说“乾坤定矣”很相配。卜卦先生写婚约乾运说男的多么好多么能干,坤运说女的多么秀气多么好,现在的婚姻介绍所也是如此,不过不用乾坤二字,用公元二字,但乾与公元都是大和开始的意思。乾与坤不过是两个卦的代名词,乾卦代表高远和阳纲,坤卦代表亲近柔顺。我们人类头顶高天,脚踩大地,表达了位置的不同,所以“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只要我们掌握了乾坤两卦,其它卦就会迎刃而解。那么“动静有常、刚柔断矣”如何理解,动与静就是阴于阳,刚柔就是看得见的事物,动与静是物理世界的情形,是一动一静现象到了物质世界就有了刚柔现象。宇宙间任何法则,如太阳、月亮地球以及宇宙的运动,乃至人类思想感情,情绪的变化,世界大事的趋势,并不是盲目的,未来的前途如何?大家不知道。但是懂了“易经”或者懂了乾坤两卦;至少会知道大概情况。用张横渠的话就叫“断然不疑”。而“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真正涵义指的是空间与位置的关系。所以学“易经”一定要掌握时间与空间这个关系,这是现代的科学精神。怎样理解时间、空间与位置的关系。比如我们面前这座山,二百年前绝对没有多大价值,一片慌郊野外、而到今天就不同了,他可以开采各种矿物,也可以搞旅游,搞民俗村,还可以把它搞成自然保护区。这就是时间、空间与位置的作用。所以一个好的计划一定要恰到好的时间提出才能做到,他是双重作用促成的结果。“方以类聚”就是每个方位的人乃至个性,情绪都不同,物也是一样的道理。一群一群的分类现象,必然导致吉与凶在里面发生,也必将引出“吉凶生矣”。因为这一类人和那一类人的利益有了冲突,于是吉凶就分出来了。试看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美国与伊拉克战争,均属这一类人与那一类人的各自利益导致了吉与凶。实际上他是将“易经”的应用原则告诉了我们。为此,横渠将“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阐发为“有形有象,然后知变化之验”。

  从中很明鲜的可以看出未来的变化可以通过学而知之。因为我们知道了变化的法则与原则。所以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易传”是一点一点向前引伸。我们人类居住的太阳系,都是由刚柔(乾坤)的法则互相磨擦而产生,宇宙间的任何东西都有刚柔这两个相反的力量互相摩擦而产生出来。比如古代的易字是由日和月而形成,也就是刚与柔的摩擦产生的,那么“八卦相荡”就是太阳月亮内的宇宙法则相荡而又产生了地球与万物。这个提法对不对,有待我们继续论证。如果再相荡下去如同打秋千那样一往一来就产生了六十四卦。乾与坤相荡就成了天地否,坤与乾相荡就又变成了地天泰。古人占卦是自己为了在智慧中急于解决问题,且又拿不定主意,或者为了战胜对方结果忧虑不决而找到的一种寄托。老子常说水最柔,但有刚强,但他最终会弱化,连骨头都没有,风一吹就干了。但不管是硬石、刚板、所深日久都会被这一滴一滴的水所穿透。但最软的不是水,因为水是有形的物体,最软的应该是空气,是虚空。但是虚空不是空无一物,在这里我们暂且不论,只是比喻说明刚柔相摩在宇宙的道理,弄明白这些道理,我们人与人相处,不管是国家集团、家庭个人、不可能没有摩擦。任何人也走不出这个圈子,出家人、修道院、慈善机构、红十字会等等。我们学习“易经”对于人事的处理就会掌握应用这个法则。比如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战争,有人从中劝解以色列不要动武,等一等谈一谈再说,这一爻就便了,不生气了,再谈下去,以土地换和平,另一爻有变了,结果是巴勒斯坦搞自杀性爆炸,以色列气炸了,另一爻又变了。但战争不是目的,它火发的很大,那是“火天大有”,让他发完以后综卦就变成了天火同人,这便是八卦相摩相荡的法则。

  另外:我们不要把乾与坤看得很神密,没有学过“易经”的人,认为是江湖人的秘语,几千年来老百姓都是把乾与坤用来代表阴与阳,男与女,太阳与月亮。“乾知大始,坤作成物”。实际上乾坤卦也代表了宇宙物理的形成,乾这个符号就代表了本体。等到有了宇宙这个世界形成后,它的符号就是坤,坤的作用与功能造作出万物。这里每句话前后连接包括很多,这是中国古文的简化,文字也很美,孔子写“易传”时还没有纸和笔,而是用刀在竹片上刻字,很麻烦,所以一个字就是一句话,一句话就是一个观点。把这许多字合起来就是古文,也是语言与思想的合拢。现代好多人读不懂它,指责古代文人学者狗屁不通,有意搞神密。只是我们现在好多人没有深入研究,其中包括科学、哲学道理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好好的研究。以上几段“易传”是用形象思维而阐发“横渠易说”与乾坤的关系。如果用直观思维描述是:天高高在上而呈现出尊贵之象,地平平在下而呈现出卑贱之形,乾坤两卦是仿照天地象形创制的,所以也就显示出一尊一卑的地位。天绕地运行不止,表现出阳刚雄健之势,地居下恒常不动,呈现出顺随柔弱之性,这种动静的常规引出了刚柔之间的区分。“方以类居,物以群分”,不同种类的人与物呈现出生死兴衰的不同结局,从而显示出吉凶之间的差别,天形成春夏秋冬,风雷云雨之象,地形成山河草木,飞禽游鱼之形。天地万物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因此展示出运动的变化功能。其中以乾象征男,以坤象征女,以乾作万物肇始之相,以坤做万物成功之母。以八卦象征雷霆风雨,日月寒署。用横渠的名言概括就是“乾坤所包者广”。为此“易经”是人们仿照自然、是从实践中将各种现象编制出来,是人们对这种自然和现象的生动描摹的产物,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外在关系、外在性质、外在功能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由于这种直接观察而形成认识并由此而创制出乾坤八卦以及卦辞、爻辞、爻象来。这就是我要将《横渠易说》与乾坤两卦进行合并联系论述的目的。

  二、象与气理的阴阳学说:

  《横渠易说》受孔子“十翼”的影响很深,其次还有王弼、孔颖达易学的影响。孔颖达的易学完善了王弼易学,再加上中国唐代将孔颖达《周易正义》册订为官方易学。王弼的易学最终用忘象取义来全释人事,并写了“明象”一文专门论述言、象、义三者关系,他把言指卜卦时的爻辞,象指卦爻象,义指爻象中的义理。通过这三者关系论证出有与无的关系。如人下江捕鱼用网,人把鱼捕到后就不用网了,这就是王弼得义忘象的论断。也就是说得义理而忘象,得象后而忘言,最终必然把义理放到了第一位,象就成立了义理的表现形式。横渠从王弼的象理中受到了启发,并在“易说”中引伸写道:“象谓一卦之本……,形而上者得辞斯得象矣,故变化之理须存乎于辞”(系辞上)。“随爻象之变以通其利。……象若非气,指何为象,有气方有象,虽未形,不害象在其中”(系辞下)。横渠认为卦象为一卦之本,其卦理存在于卦象和所取之物象中,只有玩味一卦之象,才能懂得象是由气产生。这就超出了王弼象是由无产生的形而上,把占卜从迷信中转换到理性哲学地位。系辞曰:“圣人设卦观象,系辞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是故吉凶者得失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地;刚柔者昼夜之象也”。横渠受此影响,非常重视取象,得出象由气生的论断,又吸收王弼、孔颖达的义理,形成了横渠观易的特点。象由气生,然后阐发义理,论证出象外无理,并得出理作为物的规律存在于有形有象的个体之中,不能脱离物象而独立存在。横渠接着论述道:“易、一物三才,阴阳气也而谓之天,刚柔质也而谓之地;仁义德也而谓之人也”。横渠所说的阴阳指阴阳二气,又指气所具有的两种对立统一的矛盾状态,故横渠易学为气学,这是学术界公认的事实,但是气属形而上还是形而下,仍然还有争论。横渠在“易说”中写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凡下形以上者皆谓之道,唯是有无相接与形不形处,知之为难。须知气从此自,盖为气能一有无,无则气自然出,气之生即是道之易也”……“气聚则离明得施而有形,气不聚则离明不得施而无形”。吸收了孔颖达所论证的“以道为本,以器为用,道是无体之名(指气),器是有形之质,形以道而立,有道方有器,先有道而后有形”。也就是说先有形而上,后有形而下。横渠的形上之道是指气而言,最后形成道不离器,气不离道。结论是由一阴一阳相互推移,气的运动变化就叫做道。这就符合了系辞上所说的“一阴一阳谓之道”。

  横渠只是将气的升降与阴阳推移互变紧密联系在一起。说明气即是性能又是物质,而不能简单混淆为精神与物质的界限,同时也说明阴阳二气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种性能。

  横渠还论证到:“乾卦纯阳,坤卦纯阴,此两卦中的阴阳爻位相互交易才有六十四卦的形成和变易”,(自注)如果没有乾坤两卦,也就没有“周易”的变易。而乾坤两卦的并列又来源于天地形象的并列,天地以阴阳二气才是他的实体,乾坤而是他的功用。横渠将气(道)象理的谐合关系依次上升到“太虚即气”说。他在“太和篇”中写道:“气聚则形成万物,气散则回归太虚”,将气贯穿于形上形下之间,将易学最终阐发为气学,成为一个独创的“易说”观。

  太虚在横渠眼里就是太极、是宇宙。他在解乾卦彖辞说:“乾卦六爻皆阳、无刚柔相杂,柔侵刚之象,爻辞皆无凶语”。以义理解说为天时节气的变化极其和谐。横渠受此感受,将气处于最高和谐状态称为太和。在此境中,涵有阳气轻浮而上升,阴气重浊而下降。阳动阴静互相召感便是气的本性,才能产生互相吸引,胜负、屈伸、聚散的运动形式。为此横渠继续写道:太虚不是气而是气的根,故太虚即气是体用相即的关系(自注),太虚、气、万物是同一实体的不同状态。在这里,他把气的性能本义引伸到哲学上有时属于物质性,有时属于精神,有时两方面兼而有之。气在“横渠易说”中表现了他的双重性,我们再看看阴阳与幽明的关系,系辞曰“仰以观天文,俯以察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故知死生之说。”横渠阐发到:“天文地理、皆因明而知之,非明则幽也,此所以知幽明之故,不云有无之故”。他还说“凡天地之间、法象而已、文理之察、非离不相见也,方其形也,有以知幽之故,方某不形也,有以知明之故”。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阴与阳的聚散屈伸,幽与明的相离想见完全是一回事。并批评老子说:“大易不言有无,言有无,诸子之陋也。人虽信此说,然不能知以何为有,以何为无,如人之言曰自然,而鲜有识自然之为体”批评王弼继承老子有无的观点,说明有与无是大自然的幽与明,阴与阳的不同产物。横渠还写道:“大率知昼夜阴阳则能知性命,能知性命,则能知鬼神,(系辞下)”。如果再引伸的话就是能知鬼神就能知生死。目前世界上就幽与明,生与死,鬼与神这三大问题仍然在拼命研究。特别是生与死、鬼与神成了某些宗教对人进行精神控制的法宝而极力宣扬,如果我们以平淡的态度看待他,“易经”早就说透了,所以说“易经是人教”一点不过分。比如说幽是看不见的一面,是阴面,象电流里的阴电、用电笔试探也看不见,但不等于他没有功能,人能看见的是光明的,是阳面。但人是那里来的,有没有上帝,有没有宇宙的主宰。人只要明白了幽与明的关系就知道了生与死,这要读“易经”之后才能知道。庄子认为“生死一大疑”,但孔子回答得非常简单,“不知生、焉如死”。横渠的回答是:“存吾顺事,没吾宁也”,既回答生,又回答死。我们人类很可怜,人出生以后读书求学做事,真正成熟是50——60岁,思维功能最发达,真正成熟了,但成熟了却像苹果一样落地了,这就是”易经“原始反终的法则。但是通过“易经”的展望,人类以后绝对能活到三五百岁,这是我学“易”的预言,有待以后考证。宗教界说人死之后还有另外一个生命,西方神学院目前仍在拼命研究灵魂学这个天堂。佛教在这方面到了极点,门票非常便宜,要想脱生有救苦救难的观世音,想到极乐世界去有如来接待你,想下地狱有地藏王。只有中国道家敢于提出“修身养性,长生不老”这个口号。有待人类以后证实。尽管我们今天文化科技如何发达,生死问题仍然没有解决,但是“易经”早已告诉我们“生者寄也,死者归也”。说明人活在世上一百年,就是暂住一百年,死了就是退休,手续非常简单,“原始反终”。《横渠易说》对阴阳、幽明、生死、鬼神、论证的非常直观透彻。把贩卖灵魂学,鬼神论者在理论上形态上做了彻头彻尾地批驳。这就是横渠阴阳二气的学说。

  三、神与化的辨证法:

  横渠将阴阳二气推移变化不测称为神,神就成了横渠表示运动变化的本性。神与化是他从“易经”中得来的。他说:“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易传说卦),物虽是实,本自虚来,故谓之神(系辞上)。惟神为能变化,以其一天下之功也,人能知之变化,其必知神之为也”。横渠继承了“易传”精神,把神解说是气所形成凝结聚合的固态物质,还把蒸发蓄积的气态物质都是神与气化的表现。用以说明神是气所固有的性质,神不在气外。横渠在乾称篇中继续写道:“惟屈伸动静终始之能一也,故所以妙万物而谓之神,通万物而谓之道,体万物而谓之性”。将神与性又联系起来讲神的功能作用。这就是横渠沿着孔子”穷神知化的命题深入发挥,引发出“神天德”的观点。又由“体万物而谓之性”引发出人有“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的命题来。这两大命题对以后哲学界、思想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里我们暂不论这两大命题。从“神天德”的观点还可以得出神不但是气的本性,也是宇宙本性。他在太和篇中写道“神天德、化天道、德其体、道其用、一于气而已”。气在这里成了他认识宇宙的本源,说明变化是由气出来的,而万物的变化是极其复杂的,是具有多样性,不能用简单的公式来概括。比如说,横渠先生的墓地40余亩,一片橡树林,每年到秋冬之初,橡树根部便长出5——10公分长的灵芝草,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又含有抗癌物质,还是化妆品的高级原料,我感到这种变化就是一种复杂的变化。橡树死了,以科学解说可以化生出细菌,然后长出木耳、蘑菇、灵芝以类。可橡树还活着,咨询专家说橡树本身产菌。那么菌是那里产生的?为什么在秋冬季才能长出灵芝草,读了“易经”才知道气有变化的多样性。所以神在横渠眼里,气是内在根据,而化是神的外在表现,气能引出变、变能引出化。这就是孔子、横渠“知几乎神”的论断。以笔者之见,那个将动未动,进出未进之时就叫“几”。一个人了解了“几”就了解了变化,了解了变化之事,可谓达到了通神的境界。当一件事情出现时就知道结果了,而不是什么头上放光,知道过去和未来的佛和仙。做为我们搞学问也好,搞政治也好,做其他事情也好,能达到“知几”,做事肯定大吉大利,即便是遇上很不吉利的困卦、否卦、井卦、睽卦、剥卦、赛卦、未济卦等也能化吉避凶。这就是横渠先生说的:“观其几者,善其几也”的认识观点。他在解乾卦中写道:“变言其著,化言其渐”,著是显著的变化,渐是逐渐的变化,即质与量变。横渠这个论证非常深刻。他接着写道:“变则化,由粗入精也,化而裁之谓之变,以著显微也”,著变与渐化二者是相互关系的,著变能引起渐化,这是从粗糙进入精细,那么渐化过程中的裁断就叫做著变,说明隐微的渐化由著变而显示出来。所谓“化而裁之”类似与我们现在所谓的“渐进中的中断”,它是一个渐变过程的完结产生了质变,而新的一轮渐变过程并未终止。那么气为什么有变化的性能呢?横渠在说卦中写道:“一物两体者气也,一故神两故化,此天地之参也。两不立则一不可见,一不可见则两之用息。”“两体者、虚实也,动静也,聚散也、清浊也,其名一也”。(参两篇)说明气的本身包含了内在的对立,把对立而又统一叫做参。他继续写道:“地所以两、分刚柔男女而效之法也,天所以参,一太极(太虚)两仪而象之性也。在这里横渠已认识到宇宙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又是一个充满矛盾变化的生生之体。一会儿为“一”,一会儿为“两”,有时“两与一”共存,并将天地人这个参在统一矛盾中论证出由阴阳、刚柔、动静、沉浮、升降、聚散的组成。从中得出“一物两体”的辨证法。所以两与一则是无处不有而经常发生。神与化的性能不但体现在宇宙和自然,而且也体现在人类社会的全过程。这就可以看出《横渠易说》早已超出了王弼和孔颖达易学全释人事义理范围。这种见物多,穷理多的认识活动与横渠涉猎的“天文地理,医学兵法,井田礼仪”,中年又关心边防以及社会伦理等多方面多领域学科密不可分。他构建的“气学”是他多学科共同基础的结果。

  四、乾坤两卦的天人合一说:

  前面已将乾坤两卦与阴阳二气的关系以及《横渠易说》与乾坤的联系做了初步的探讨,现在我们再谈论以下横渠乾坤两卦的天人合一学说以及他对乾坤两卦的见解和应用。横渠解乾卦用了一千三百多字,这是前人很少见的,坤卦用了六百多字,其它卦大部分是一笔代过。所以《横渠易说》的核心在“易传”和乾坤两卦中,而乾坤两卦的关键又在乾卦上,乾卦的重点又在五爻上,五爻横渠用了近九百字的篇幅来阐明乾道变化、穷理尽性。坤卦顺着乾卦讲“厚德载物”、讲化生的德性。所以也很重要。横渠发挥乾卦系辞、爻辞象辞和文言作用。主要讲龙的精神,讲君子自强不息,讲元、亨、利、贞、讲利见大人与潜龙勿用的关系,讲终日乾乾和飞龙在天的关系。那么龙的精神是什么?简单的回答是中国几千年的优秀文化内在风貌和外在的品德精神,也就是龙德、龙德即大人之德。文王时代、孔子时代的大人就是圣人。横渠为此解说到:“云行雨施、散而无不之也,乾卦发挥于六十四卦,各使成象,万物皆始、故性命之各正。君子能与时消息,顺性命,躬天德而诚行之”。又以孟子比喻“始终条理、集大成于圣智者与位乎天德、大人造也”。而坤卦又顺其乾卦有厚德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的化生包容精神。在横渠眼里,“大人造了圣人、圣人要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也就是说圣人的德性与天地相合,同太阳月亮一样光明,只放射贡献而不索取。同春夏秋冬一样爱憎分明,并能掌握鬼神(阴阳二气)的神妙变化。这样的圣人既是平淡的,也是伟大的。人要从君子做起,终日乾乾,时刻不能放松自己修养的诚德,就能达到大人境界。又要穷理尽性,达到天的德性。这样,人人都能做尧舜,人人都能做孔孟。所以,义理派把元、亨、利、贞比喻为仁义礼智、象数派把元、亨、利、贞比喻为春夏秋冬,都有他自己的用意。为此,横渠在乾卦九五爻中大量引伸到:“大人成性则圣也化,化则纯是天德。圣人犹天地也,故不可阶而升,以圣人之教,末尝以性化则人,若大人则学可也。位天德则神,神则天也。大人与圣人自是一节之妙处,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直待已实到穷神知化,是德之极盛处也”。“人能以大人为心,常以圣人之规模为己任,久于其道,则须化而至圣人,理之必然”横渠为他的圣人修养分为君子——大人一—圣人三个阶段。“故用九,群龙无首,无首者牺牲之象也”群龙都能做到自我牺牲而保全人就是圣人之德,圣人之德也就是一贯之道,一贯之道即忠恕之道,忠恕之道皆是自我牺牲而保全人的精神。所以龙德即是天德。因为“阴阳天道,象之成也,刚柔地道法之效也,仁义人道性之立也”(正蒙大易篇)。“天道贯阳、地道贯阴、人道贯仁。天道贯阳而震卦居东方为春,以生万物。故易曰“天之大德曰生,万物无不受生,以人为最,是有好生欲求之性”。(同上)横渠以此将天之理与人之理相应合。将天之气与人之气相应合。这就是横渠先生的天地精神与道德精神相结合的天人合一学说。

  乾坤两卦也有不好的爻辞爻象,比如乾卦一爻“潜龙勿用”、如果那位先生为了寻仕途找工作或者做生意,占卜到这一爻,文凭毕业证、营业执照都不要往出拿,因为“潜龙勿用”吗!不管你有多大能力学问和本钱也不行,历履表填写了也没用。至于怎么占筮,横渠先生没有说,孔子也没有说,只说是用者蓍草占筮。横渠常以孟子解说这一爻辞爻象。孟子当年满腹学问,投靠魏国梁惠王,梁惠王开始以先生待之,孟子要梁惠王推行孔子仁政,梁惠王一心要用武力称雄天下,所以很快对孟子就冷淡了,到了他儿子即位后,根本不理孟子,连孟子的供养都要限制,还以“哎:老头,你找我有什么事”?来嘲弄孟子,这就是潜龙勿用的时与位。还有坤卦的卦辞“两南得朋,东北丧朋”。说明有得到的,有失去的,把握不好就会向相反的事态发展。关键在于掌握坤卦“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和“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这六句真言。我们都知道,坤卦代表大地,大地精神是什么?更是奉献精神。我们人类头顶于天,脚踩大地,大地给我们化生出大到高山海洋,小到我们人类供养吃住日用之物,不管你继续挖煤开矿采石油,搞污染,还是灭绝其它物种;但是大地仍然默默无闻的给我们人类奉献。而我们人类给大地回报的是疯狂索取,是粪便,是破坏生态平衡。这就是坤卦大地的厚德载物和包容精神。因为它永远跟随乾卦这个“天”顺行。近三十年来,我们人类提出保护环境,提倡生态平衡,如果再不搞生态平衡的话,中国华北的沙尘暴肯定会刮到朝鲜半岛,再由朝鲜半岛刮到日本半岛。横渠先生九百年前就提出“民胞物与”的观点是很深刻的。如果乾与坤一秒钟不按其规律运转,地球会立即发生爆炸,不需要我们人类用原子弹去毁灭它。这需要我们学易之人慢慢体会乾坤两卦精神才行。横渠先生在他的西铭里,将天地人合一发挥的细微细知“乾称父,坤称母,与之貌焉,……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什么是易经?
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易经》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辩证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其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

易经是什么
《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春秋时期,官学开始逐渐演变为民间私学。易学前后相因,递变发展,百家之学兴,易学乃随之发生分化。自孔子赞易以后,《周易》被儒门奉为儒门圣典,六经之首。儒门之外,有两支易学与儒门易并列发展:一为旧势力仍存在的筮术...

易经讲的是什么内容?
依据司马迁《史记》的记“囚羑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后人因此认为《周易》是商朝末年、西周之初的时候确立,是周文王奠定了《周易》以“乾”为第一卦,并为每一卦写下“卦辞”(卦象的解释)。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则被认为是“爻辞”(每一爻的解释)的创立者。卦辞和爻辞的...

易经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易经?
《周易》即易经,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作为占卜之用。《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简介 《易经》为众经之首,大道之源,包含着深邃的宇宙...

何谓《易经》,为您全面解析
来说明;②“变易”,即“易”是讲变化之道的,也就是讲“辩证法”的;③“不易”,即“易”虽讲变化,但这变化之“道”却是永恒不变的。也就是可以“以不变应万变”。但无论是什么样的解释,说《周易》是讲阴阳两种势力相互作用,产生万物,“刚柔相推,变在其中”,都是没有错的。

《易经》中的易是什么意思
易经的易含义有三个“变易”、“简易”、“不易”。易是《易经》的简称。多指根据万事万物的变化过程,提炼出万事万物的变化规律,《易》是一种宇宙中相对性因果循环。《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关于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

《易经》是什么书呢?
创作背景:《易经》是远古文明的产物,是我国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融为一体的哲理性很强的著作。《易经》分为三部,天皇氏时代《连山》、《归藏》,秦汉时期的易书《周易》,并称为“三易”(另有一说三本书均作于远古)。远古时代人们定天象、法地仪,观象授时,创制历法与易书等,文明肇始。

易经是什么意思?
”“晶月为易,刚柔相当。”一说“易”是飞鸟的形象。又一说“易”即蜴,蜥蜴因环境而改变自身颜色,日之易,取其变化之义。清代陈则震著《周易浅述》,将“易”的定义归之为二:曰:交易,阴阳寒暑,上下四方之对待是也;曰:变易,春秋世雹悔秋冬,循环往来是也。无论何种解释,说《周易》是...

怎样来解释“易经”这两个字?“易”为何意?“经”为何意?
一、《易经》名字的解释: 《易经》一般又称为《周易》。 <一>、关于《周易》的“周”字,历来有很多种说法: 1、有人认为:“周”是“易道周普无所不备”的意思。因为易以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笼罩万事万物,所以卦爻的含义,自然是周延普遍的。 2、有人认为:《周易》是指周朝。周朝为一般人所接受,因为很...

易经中六十四卦分别代表什么
一、乾——(卦形:乾上乾下)此卦的本意是指日出时,光气舒展的形象,也有发音近似的“健”的含意。乾卦为天的极至,象征事情要进行到底,一往无前肯定可以成功。二、坤——(卦形:坤上坤下)此卦象征大地,大地可以包容万物,好像君子宽阔的胸怀;大地依顺着天资生万物,向前永远奔腾不息。但...

安居区19861132232: 乾坤什么意思?解释一下 -
丰仲佳多: 释义: 1、《易经》的乾卦和坤卦,借指天地、阴阳或江山、局面等:扭转~ 2、本是易经上的两个卦名,后借称天地、阴阳、男女、夫妇、日月等. 《乾》qian为天,为圜,为君,为父,为玉,为金,为寒,为冰,为大赤,为良马,为老马,...

安居区19861132232: 易经的乾卦是什么意思,谁能解释得简单又明白?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五.飞龙在天.... -
丰仲佳多:[答案] 一.易经乾卦初九爻(摇音)辞(3):潜龙勿用.(译):乾卦第一爻说,潜藏的龙,没有作为.(解):龙能飞能潜,变化莫测. 隐现无常之神物,此处的龙象征学养俱佳的君子.乾卦为开创的卦,在六个爻的第一位置,最初最低下的...

安居区19861132232: 关于《易经》六十四卦中的坤卦请精通《易经》的高手给我讲解下 -
丰仲佳多:[答案] 坤卦是《易经》六十四卦之第二卦.它与乾卦是一对鸳鸯卦,共为六十四卦的前言.当年老师要求我们,在研究坤卦时,一定要注意它与乾卦的内在联系.所谓天地为应、雌雄为配、高低为伏、凹凸为对,就是这个道理.就坤卦来说,它是在乾卦基础上的...

安居区19861132232: 易经中的乾坤是指什么 -
丰仲佳多: 乾卦象征天,天的四种本质特征是:元、亨、利、贞. 1、天之阳气是始生万物的本原,称为"元". 2、天能使万物流布成形,无不亨通,称为"亨". 3、天能使万物和谐,各得其利,称为"利" 4、天能使万物,正固持久地存在,称为"贞". 总之,天之阳气是万物资生之本,又制约,主宰着整个世界.天有开创万物并使之亨通,正固的"功德",元、亨、利、贞被称为乾之"四德".

安居区19861132232: 周易中的乾和坤各指的是什么? -
丰仲佳多: 你好.【乾】为天、为君、为父、为玉、为金、为寒、为大赤、为良马、为木果、为阳、为首、为健、为园物、为冠等、【坤】为地、为母、为老妇、为土、为牛、为腹、为阴、为布帛、为文章、为方物、为米、为谷、为黄色、为瓦器、等.

安居区19861132232: 乾坤是指什么意思 -
丰仲佳多: 1. 《易》的乾卦和坤卦. 《易·系辞下》:“ 黄帝 尧 舜 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大戴礼记·保傅》:“《春秋》之元、《诗》之《关雎》、《礼》之《冠》《昏》、《易》之《乾》《巛》,皆慎始敬终云尔.” 明 何楷《...

安居区19861132232: 详解乾坤八卦之潜龙勿用,阳在下1.乾.八卦的首卦:坤.从土,申声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初九指乾卦的第一根阳爻,爻辞说,这是象征一条潜伏的... -
丰仲佳多:[答案] 我认为并不矛盾.初九是变的第一爻,即坤下生一阳为复,初九在复的下卦震里,震为龙,上有五个柔爻,如同在盛阴之下的潜伏之龙,故占辞是"勿用". 从象上讲,九四以跃人上卦,故言"跃".从坤变乾,刚爻长到四位,卦成大状,大状上卦为震...

安居区19861132232: 八卦到底是什么意思啊?谁知道告诉我谢谢 -
丰仲佳多: 这个问题我回答过其他的提问:八卦是《易经》中的八个符号. 分别是:乾、坤、震、艮、坎、离、兑、巽. 八卦由三个爻组成,爻分为阴爻(- -) 和阳爻(—).比如乾卦就是三个阳爻组成,坤卦就是三个阴爻组成,震卦是上面两个阴爻,下面一个阳爻组成. 《易经》产生的年代非常早,春秋以前就有了.现在大家说的《周易》是周文王在狱中对《易经》有所领悟,在易经的基础上演化出来的. 把八卦中的任意两卦叠加,又产生新卦,所以就有了六十四卦. 八卦包含了中国上古的智慧,阴阳相生,转化,奇妙无穷.

安居区19861132232: 请问易经八卦指的是什么? -
丰仲佳多: 天地水火风雷山泽,这八种自然现象,就是在阴阳两仪的互动下生成的人类生活的基本条件.这也蕴含着自然生成的规律.八经卦,同时也对应着我国的八个方位,是基于伏羲氏所在的环境而产生的.因为当时所处的环境,人与自然的矛盾还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三爻的变化,易经足以表达所有的自然现象了.而到了周文王,他在狱中,研究得出人与人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后,他是怎么做的呢?首先,改变伏羲八经卦的方位顺序,以适应人的关系.然后,将八经卦两两组合,以表达人在不同的处境(人中之地,人中之人,人中之天)应该有不同的对策.所以,易经的八经卦到六爻卦的演变,体现了易经之“时空易”的思路,值得我们深思.

安居区19861132232: 谁能帮帮忙解释下易经的乾坤两卦 -
丰仲佳多: 乾卦:是同卦(下乾上乾)相叠.象征天,喻龙(德才的君子),又象征纯粹的阳和健,表明兴盛强健.乾卦是根据万物变通的道理,以“元、亨、利、贞”为卦辞,表示吉祥如意,教导人遵守天道的德行. 坤卦:是同卦(下坤上坤)相叠,阴性.象征地(与乾卦相反),顺从天,承载万物,伸展无穷无尽.坤卦以雌马为象征,表明地道生育抚养万物,而又依天顺时,性情温顺.它以“先迷后得”证明“坤”顺从“乾”,依随“乾”,才能把握正确方向,遵循正道,获取吉利.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