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海德格尔说尼采是最后一位形而上学的哲学家?

作者&投稿:席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海德格尔认为存在与时间是什么关系~

-- 作者:sdac123
-- 发布时间:2003-5-1 1:19:05

-- 海德格尔与后现代主义
海德格尔与后现代主义
费罗 [现当代西方哲学选论]


海德格尔与后现代主义

海德格尔与后现代主义者的联系在于,他们对形而上学所具有的共同立场。 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在于清除西方形而上学思维的根源,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对形而上学的克服和超越。他认为,柏拉图以来的形而上学传统,支配着全部的西方哲学史。形而上学就是柏拉图主义。 这个形而上学传统以其对存在问题特有的领悟,决定着西方思想的基本走向。 这个传统极为深厚,以致我们要对它有所反思和有所分析都很困难,因此,海德格尔就把他的哲学任务规定为克服形而上学。海德格尔认为,形而上学创造了西方的历史,现在是终结形而上学的时候了。西方哲学家习惯于使用“终结”这个概念,恩格斯也是这样,他的著名哲学著作《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就是一例。海德格尔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消解,既受后现代主义者的认同,同时又受到他们的一些指责;总的来看还是认同多于指责。美国当代哲学家,后现代主义代表人物理查德·罗蒂在其《后哲学文化》的不同专题中对海德格尔哲学多有评论,从中可以看出后现代主义者视野中的海德格尔哲学的地位与价值。
罗蒂指出,“在本世纪,对于我们与西方哲学传统的关系问题,有三种回答,与关于哲学思辨的目的之三种看法相适应。他们是胡塞尔(或科学主义)的回答,海德格尔(或诗意)的回答和实用主义(或政治)的回答。”他说,第一种回答人们最熟悉,它为胡塞尔及其实证主义对手所共有。根据这种观点,哲学以科学为样板,而离艺术和政治较远。
海德格尔和实用主义的回答反对这种大家熟悉的“科学主义”回答。海德格尔是从科学家转向诗人的,只有哲学思想家能与诗人站在同等水平上。海德格尔主义者认为,我们要重新认识和利用哲学传统,把它看作一系列诗意的成就,是思想家的产物,因为思想家“除了为一个存在物在其存在的历史上所是的东西发现一些语词外,没有任何别的选择”实用主义者认为,我们利用传统,就象利用一套工具一样。其中有些工具,包括那些一直名不副实的工具,表明不再有用因而可以抛弃;有些可以改造;有时可能有必要发明新的工具。
罗蒂指出,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一书充满了对为胡塞尔和笛卡尔所共有的学说的批判。海德格尔把“客观科学知识”看作是“存在于世界”的一种次要的,派生的形式,源于对工具的使用。海德格尔解决哲学假问题的方法是,把社会实践看作一种首要的不容置疑的要素,而不是一种需要解释的东西。这是与实用主义一致的。
海德格尔与实用主义者一样完全不相信柏拉图式哲学的视觉隐喻,相信视觉隐喻的哲学家认为,通过视觉隐喻可以看到一切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对他们来说,哲学的目的就是要提出一种可以把文化的每一个方面都置于其中的形式框架。对这种想为每一个可能出现的东西准备好一个框架的企图,海德格尔的形容词是“数学的”,即我们实际上已经知道的事物的。在海德格尔看来,对数学的东西的追求,对一种形式的非历史的框架的追求,乃是现象学,实证主义和客观主义传统的暗藏的纽带。依罗蒂的看法,海德格尔所喜欢的是听觉隐喻,它作为隐喻是更好的隐喻,因为它们暗示,认识并非始终就是承认,获得真理并非始终就是把材料置于予设的框架中。可以说,隐喻乃是来自逻辑空间外面的声音,而不是填补这个空间某一部分的经验活动,也不是对这个空间结构的一种逻辑哲学的澄清。它是一个要求改变一个人的语言和生活的号召,而不是一个有关如何把它们系统化的纲领。
罗蒂说,从一种为海德格尔与戴维森所共有的观点来看,哲学传统乃是一系列企图,认为思想史是在表明一种“暗藏的理性”,它是由理性的狡诈造成的。海德格尔认为自己的哲学研究是历史主义的,他曾经驳斥过胡塞尔对历史主义的批评,海德格尔说,哲学中的构造必然的就是解构,就是说,是在一种对传统的历史重现过程中实现的对传统概念的解构……因为解构属于构造,本质上,哲学的认知,在某种意义上,同时也就是历史的认知。在他看来,哲学的最高事业就是保存超越的存在物用来表达自己的最基本语词的力量;哲学的本真任务就是对历史的超越存在物提出挑战,也就是对纯粹的存在即存在本身提出挑战。哲学思考的目标,就是提醒我们,我们现在使用的语言不是“人类理性”的语言,而是历史上过去的思想家们的创造,从而使我们摆脱这种人类理性语言的束缚。罗蒂认为,海德格尔与实用主义者一样反对传统哲学,但是有所区别。实用主义把传统哲学看作是假科学,海德格尔则认为它是陈腐的诗歌,它非常陈腐,以致成了无意识的自我模仿。像海德格尔一样,实用主义者也拒绝科学主义的这样一个主张:某个新的隐喻,某个新的哲学观点,可以揭示永恒的中性的研究母体。他们共同认为,诗人和思想家乃是社会世界的未被承认的立法者。但海德格尔认为世界是为诗人而存在的,而实用主义者认为,诗人是为世界而存在的。
罗蒂在分析解构主义的产生和理论来源时,多次提到海德格尔对德里达的影响。其中既包含了德里达对海德格尔的评价,也包含了罗蒂自己对海格尔的评价。罗蒂指出,德里达的大多数工作继续了一条始于尼采而一直延续到海德格尔的路线。这条思想路线的特征就是越来越激进的拒斥柏拉图主义,即西方从柏拉图那里继承下来并一直支配着欧洲思想的从事哲学区分的机制。依罗蒂的观点,如果说,尼采是解构主义的先驱,那么海德格尔堪称是一个解构主义的先行者。罗蒂接下来说,海德格尔在转离了其早期《存在与时间》中的“现象学本体论”以后的著作中,海德格尔把柏拉图主义等同于他所谓的“形而上学”,并把形而上学等同于西方的命运。
在海德格尔看来,像圣保罗,笛卡尔,牛顿,康德,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和马克思这样一些人,都不过是形而上学历史上的一些片断。他们的观点还是柏拉图的观点,……因为他们都这样或那样的坚持要在实在与现象,或理性与非理性之间作出区分。甚至经验主义与实证主义也视这样的区分为当然。因此,对海德格尔来说,它们也不过是形而上学思想的浅薄退化的形式。海德格尔说:“所有的形而上学,包括其反对者实证主义,都在说柏拉图的语言。” 罗蒂指出,海德格尔甚至反对尼采,认为他也是一个形而上学家,权力意志的形而上学家,他把权力置于一切的首位。在海德格尔看来,尼采是最后的形而上学家,还不是能够完全摆脱柏拉图主义的后形而上学家。罗蒂认为,德里达继承了海德格尔的思想路线,对海德格尔拒斥消解形而上学的观点表示认同。罗蒂指出了他们之间的思想联系,他说,海德格尔称为“柏拉图主义”或“形而上学”或“存在-神学”的东西,德里达称为“出现的形而上学”或“逻辑中心主义”。德里达重申了海德格尔关于这种形而上学贯穿于整个西方文化的主张。他们都看到了这种传统的二元对立对于所有生活和思想领域的腐蚀作用。因而,他一致认为,思想家的任务就是要摆脱这种二元对立,摆脱由这种二元对立构成的理智和文化生活形式。德里达对受惠于海德格尔的思想感激不尽,他说,没有海德格尔提出的问题,他想做的工作是不可能的。然而,德里达并不认为海德格尔已经彻底摆脱了形而上学影响,他在后者的著作中找到了属于形而上学的东西。德里达认为,自始至终贯穿于海德格尔思想中的形而上学特征的一个主要印记,就是他使用了“存在”这个概念。海德格尔把两千年来从柏拉图主义到尼采的颠倒的柏拉图主义的逐渐转化看作是对存在的逐渐忘却。在海德格尔看来,忘却存在就是混淆存在与存在物。德里达认为,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区别”仍然是个受形而上学支配的概念。对此,德里达说,不存在任何独特的名称,即使是存在的名称。我们在做这样的思考时,决不能有任何的“怀古情结”。罗蒂评论说,为了把自己与海德格尔区别开来,德里达发明了一套词汇,诸如trace ,difference,等等。海德格尔的词(存在等)表达了他对不可说的东西,沉默的东西,持存的东西的尊敬,而德里达的词则表达了他对繁衍的东西,难于琢磨的东西,隐喻的东西和不断的自我再造的东西的充满深情地赞美。
这就是后现代主义心目中的海德格尔。罗蒂是后现代主义的温和派,他对海德格尔思想的评价基本上是客观的,公正的。而德里达是激进派,因而他在认同海德格尔的同时,也对其提出了激烈的批评。同一个敞开的海德格尔却受到了不同的礼遇。

海德格尔是德国哲学家
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出身于一个天主教家庭,早年在教会学校读书。17岁时,从一个神父那里借到布伦坦诺的《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存在的多重意义》一书,对存在意义的问题产生兴趣。他在大学先学神学二年,后转入哲学,1913年在弗莱堡大学在李凯尔特的指导下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心理主义的判断学说》,他的讲师资格论文题目是《邓·司各脱关于范畴的学说和意义的理论》。在弗莱堡大学任教期间,他参加胡塞尔主持的研究班。1922-1926年,在马堡大学任副教授,讲授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笛卡尔、康德等人的著作,把他们的问题转变为关于存在的问题。1927年,为晋升教授职称,发表未完手稿《存在与时间》。据说,当这本书送到教育部审查时,部长的评语是“不合格”。但就是这样一本被官员判定为不合格的书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1928年,海德格尔接替胡塞尔,任弗莱堡哲学讲座教授。纳粹运动兴起后,他参加了纳粹党,并于1933年4月-1934年2月任弗莱堡大学校长。因为他与纳粹的这段牵连,1945-1951年期间,法国占领军当局禁止他授课。海德格尔对于他与纳粹的关系,似乎也没有多少反省,他在1952年出版的《形而上学导论》一书中还说,国家社会主义“这个运动的内在真理与伟大之处”。海德格尔与纳粹之间的联系,在西方哲学界和新闻界多次成为热门话题。尽管海德格尔参与纳粹运动是他的历史污点,但不能因此说他的哲学就是纳粹思想的反映。后来的反纳粹的存在主义者也能从海德格尔的著作中受到启发和鼓舞。这些事实表明,一个伟大的哲学家的思想往往要比他在某一阶段的政治观点有更远的意义。海德格尔后期讲授赫拉克利特、巴门尼德及莱布尼茨、尼采等人的著作,研究语言、艺术(诗)以及技术等问题。除了上面提到的著作和讲稿之外,他的主要著作还有:《什么是形而上学》(1929年)、《现象学基本问题》(1923年讲稿)、《真理的本质》(1943年)、《林中路》(1953年)、《演讲与论文集》(1954年)、《走向语言之途》(1959年)、《技术与转向》(1962年),还有一些从他的观点研究哲学史的著作,对赫拉克利特、康德、尼采的研究最为精彩。《海德格尔全集》现已出版65卷,尚未编完。

一个尼采,海德格尔集中地讲和写了十年。他的讲法不是为了应付教务,不像我们国内常见的教授先生们,备好一、二个课后就可以管半靠子或一辈子用了。海德格尔讲了六个学期的尼采,没有重复的内容。这本身就是大师作派了。
尼采是谁?海德格尔称之为“最后一个形而上学家”。这个意思应该从两个方面来了解。首先,在海德格尔看来,尼采是一个激进的形而上学批判者和颠覆者,对于传统形而上学的本质——柏拉图主义——有着清楚透彻的认识,可以说是一位规定形而上学的形而上学家。其次,尼采建立了最后一个形而上学体系,即“强力意志的形而上学”。这种形而上学作为存在学把essentia思考为“强力意志”,又以神学方式把存在者整体的existentia思考为“相同者的永恒轮回”。这就是说,尼采的形而上学同样既是存在学又是神学——虽然是一种特殊的否定神学(上帝死了!)。而从现代形而上学的历史看,尼采的形而上学是一种极端的和完成了的主体性形而上学,从而把西方形而上学带向了完成。
“形而上学的尼采”可以说是在海德格尔那里确立起来的。此前的尼采形象并非如此。此前——此后似亦难免——的尼采形象大致有两大特点:凶险恶毒、浪漫轻率。前者盖出于政治的或心理(学)的评判,后者基于文学的或美学的评判。这两点往往被揉合在一起,遂造成一个恐怖怪异的尼采形象。这不能说没有尼采本人的原因。众所周知,此公为人荒诞不经,为文狂放无羁,而且终于精神错乱了。文化乱象、各色名流,尼采都要骂一骂,一直咒到上帝老爷的末日(“上帝死了”)。有些骂法听来不免过分了,如称康德为“稻草人”,说德国古典哲学家都是“面具制作者”,德国人都是“庸众”,他们“没有脚而只有大腿”等,直让人想不通希特勒为什么要推崇如此尼采。这等人物,在传统一息尚存、文化还讲究个体面修饰的十九世纪,自然难有容身之地的,也就不免被误解、被排斥、甚至于被敌视了。
的确,尼采是容易被轻薄的。海德格尔却想扭转风气。
于是,在海德格尔看来,一般形而上学的本质结构就由以下五个基本环节构成:本质、实存、真理的本质、真理的历史、人类;若用更简化的讲法,那就是五个基本概念:“本质”、“实存”、“真理”、“历史”、“人类”。这样五个环节,海德格尔称之为“形而上学统一本质”的“五重性”。所谓“五重性”(das Fünffache)是强调五者的交织一体关系,五者中的每一个同时都命名着其他几个词语所言说的东西。海德格尔的这个看法应该不难为我们认同。在一种形而上学哲学中,本质观、实存观、真理观、历史观和人类观无疑是最重要的五个要素,而且当然是共属一体的。
落实到尼采的形而上学上来,海德格尔就认为,对应于上述五个环节(“五重性”),有五个“基本词语”可以标识尼采形而上学的本质结构:“强力意志”表 “本质”,即存在者本身之存在;“相同者的永恒轮回”表“实存”,即存在者整体的存在方式; “公正”表“真理”,即作为强力意志的存在者之真理的本质;“虚无主义”表“历史”,即在强力意义上得到规定的存在者之真理的历史;“超人”表“人类”,即为强力意志和相同者的永恒轮回所要求的那个人类。在具有总结性意义的本书第六章“尼采的形而上学”中,海德格尔对尼采形而上学作了一种结构性的理解,其基本策略就是对上述五个“基本词语”的分析。

尼采是最后一个形而上学家,“尼采的思想行进在‘什么是存在者’这个古老的哲学主导问题的漫长轨道上”,“在尼采把真理规定为思想之不正确性的做法中,包含着对传统的作为陈述之正确性的真理之本质的赞同”,[ 海德格尔,《尼采》,4页,孙周兴译,商务印书馆,2002.;《路标》,269页,孙周兴译,商务印书馆,2001.]在尼采那里,从柏拉图开始的形而上学的历史终结了。然而,尼采带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虚无主义,虚无主义是颠倒的柏拉图主义,也是柏拉图主义的极致形态。
正如哈贝马斯所说,他的任务乃是,追溯“海德格尔是如何逐步把狄奥尼索斯的弥赛亚主义吸纳到自己理论体系之中的,其目的在于,跨越后现代思想的门槛,从内部克服形上学。”[ 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152页。]
与此同时,海德格尔把技术看成是形而上学的产物,也就是“存在的历史”的产物。“技术乃是一种解蔽方式……有一个完全不同的适合于技术的本质的领域向我们开启出来,那就是解蔽的领域,亦即真理的领域。”[ 海德格尔,《演讲与论文集》,10-11页,孙周兴译,北京三联书店,2000.]技术植根于真理,但随着真理的遮蔽和遗忘,技术反倒成了一种可以控制和通达的产物。

形而上学在他那里终结
尼采大无畏地反对哲学形而上学及其在认识论方面的绝对优势;反对千百年来哲学以纯理性观察宇宙、运用逻辑推理程序建立的以理性为中心的庞大思辩体系;他热爱生命,提倡昂然的生命力和奋发的意志力,肯定人世间的价值,并且视自然界为唯一的真实世界,给欧洲古典哲学注入新鲜血液并开辟了古典语言学的崭新时代。从这个意义上说,他开创了人类思想史的新纪元,哲学史可以以尼采前和尼采后来划分。在尼采之后,传统的哲学体系解体了,哲学由非存在转变为存在,从天上回到了地上,由神奇莫测、玄而又玄转变为引起亿万人心灵的无限共鸣

在尼采之后的哲学家大多不在主张形而上学了,比如胡塞尔的现象学就主张反对形而上学,还有存在主义,像海德格尔,也都认为形而上学是超越人的认识能力的,并且当代哲学不断地被世俗化,产生了比如科技哲学,历史哲学,文化哲学甚至经济哲学等一些列科目,所以把尼采作为分界。

哲学家都喜欢说自负的话。不过他的意思是说,他自己的辩证法学说超越了以往的哲学,以往的哲学都是形而上学。


智慧大道的西方哲学巨人
海德格尔是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他在《存在与时间》一书中曾引用柏拉图的这段话:"当你们用'存在着'这个词的时候显然你们早就很熟悉这究竟是什么意思,不过我们也曾相信懂得它,但是我们现在却茫然失措了"。然后他说柏拉图当时指出人人都熟悉的"存在"的意思其实并没有人真正懂得。这个问题...

请解释尼采的永恒轮回(追加20分)
同。正如尼采主张的,解释,实际是赋予被解释的对象一种力,是权力意志的效应。因此,不存在着一种解释的真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个人的“尼采”,都是不同的尼采,都是“我的尼采”。不管是德勒兹论尼采的书,还是海德格尔论尼采的书,在某种意义上,都是“同尼采的著作一样伟大的著作”。永恒...

海德格尔的代表作有哪些﹖
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在马堡时期,海德格尔开始撰写他的主要著作《存在与时间》,1927 年2 月,《存在与时间》正式印行。Kant und das Problem der Metaphysik (1929) 《康德与形而上学的问题》Einführung in die Metaphysik (1935, 1953年出版) 《形而上学入门》Erläute...

马丁·海德格尔的资料
海德格尔是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他在《存在与时间》一书中曾引用柏拉图的这段话:“当你们用‘存在着’这个词的时候显然你们早就很熟悉这究竟是什么意思,不过我们也曾相信懂得它,但是我们现在却茫然失措了”。然后他说柏拉图当时指出人人都熟悉的“存在”的意思其实并没有人真正懂得。这个问题直到 ...

什么是存在主义?
”那么人存在是为了什么?为了虚空吗?当然不是。尼采认为,人存在的唯一价值恰恰就是:强力!存在主义的主要创始人是海德格尔,将存在主义发扬光大的是萨特。海德格尔(德国)海德格尔是西方存在主义的创始者,他受尼采的影响很深。他说:“只有当我们开始思的时候,我们才能听见尼采的呼号。”海德格尔认为...

尼采在西方国家的影响?
尼采哲学中的消解倾向成为后现代主义的精神支柱,尼采绝没有想到,他成了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先驱。 对他来说,哲学思索是生活,生活就是哲学思索。他创立了不同以往的形态迥异的奇特哲学,展示自己的哲学思想。他的哲学无须推理论证,没有体系框架,根本不是什么理论体系,是他对人生痛苦与欢乐的直接感悟。...

尼采和海德格尔有关“在”的不同观念
尼采认为,所有的存在都归结于“意志”,而且是强力意志,也就是意志的意志。传统哲学把存在与人的认知相结合,而尼采反其道而行之,从意志来解存在。海德格尔在这一点上继承了尼采,超越了认识论,他关于‘上手’和‘在手’的区分就是如此。另外,海德格还提出著名的“存在学差异”,即‘在’与‘在...

为什么马丁海德格尔能成为希特勒的哲学家
但希特勒和海德格尔确实有着某种看似一致的精神生活背景。第一,对德国浪漫主义传统的继承,对德国传统艺术的欣赏。希特勒及其随从者将自己对世界的征服视为传播德国文化。海德格尔的哲学以诗一般的语言写成。第二,反基督教,对哲学家尼采的迷恋。希特勒下令建造尼采博物馆,还接受尼采妹妹送给他尼采的手杖...

关于尼采
当弗洛伊德正在酝酿他的精神分析学的时候,他吃惊地发现,尼采早已道出了他的基本思想。雅斯贝尔斯、海德格尔和一切存在主义者都把尼采看作为他们开拓了道路的人。许多西方作者也极受其影响。尼采的学说预示了西方社会进入了价值观念根本变化的时代,因此,可以说不了解尼采,就不可能了解我们这个世纪的西方哲学思潮、文艺思潮...

如何理解尼采的他人即地狱
以下全是粘贴来的.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源于海德格尔,但萨特特别强调了“自由”的因素。海德格尔提出人与世界的关系首先不是什么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而是“人在世存在”,就是说,人首先是世界上的一个存在者。那么,人是怎样一种存在者呢?海德格尔说,人都是孤独存在的;海德格尔特地用“畏死”来...

南郑县13543093769: 谁认为尼采是西方最后一个形而上学家 -
捷党清肝: 海德格尔在《尼采》中曾断言,尼采是“西方最后一个形而上学家”还可参看《尼采的话“上帝死了”》,载《海德格尔选集》,第763页:“就形而上学通过尼采而在某种程度上自行丧失了它本己的本质可能性而言,我们不再能够看到形而上...

南郑县13543093769: 尼采是唯物主义者还是唯心主义者? -
捷党清肝: 尼采是最后一个形而上学主义者,他虽然批判形而上学,但思想上还是重复了形而上学的方式,所以应该是唯心主义者.

南郑县13543093769: 介绍下尼采和他的哲学
捷党清肝: 尼采哲学 1900年8月23日,一颗搅动世界和自己的骚动不安的心脏停止了跳动.此人就是日后震世骇俗的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 2000年8月23日,是尼采逝世100周年...

南郑县13543093769: 尼采反对的是型而上学的思想么???
捷党清肝: “尼采思想”这个提法是与尼采真正的思想是不相符的,尼采首先是一位形而上学的终结者,是反形而上学的,然后才是形成上学的,但人类必须通过形而上学才能理解尼采的反形而上学,所以“尼采思想”的提法本身就是次一等的. 尼采是西方形而上学的最终完成者,“形而上学”在尼采思想中只具有价值的意义,思想体系一旦构建完成,就只是一种形而上学.所以尼采本人一直在拒绝尼采思想体系的构建. 尼采的主要思想是: 反对宗教,不相信上帝. 超人主义. 权利意志 生存的哲学 还有对美学的研究 悲剧戏剧

南郑县13543093769: 海德格尔认为存在与时间是什么关系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的主题是
捷党清肝: -- 作者:sdac123-- 发布时间:2003-5-1 1:19:05-- 海德格尔与后现代主义海德格尔与后现代主义费罗 [现当代西方哲学选论]海德格尔与后现代主义 海德格尔与后现代主义者...

南郑县13543093769: 尼采和海德格尔有关“在”的不同观念 -
捷党清肝: 尼采认为,所有的存在都归结于“意志”,而且是强力意志,也就是意志的意志.传统哲学把存在与人的认知相结合,而尼采反其道而行之,从意志来解存在.海德格尔在这一点上继承了尼采,超越了认识论,他关于'上手'和'在手'的区分就是如此.另外,海德格还提出著名的“存在学差异”,即'在'与'在者'的差异奠基.一方面,在规定了在者;另外,在是在者的在,在者在而在本真不在.海氏认为,在者把在设为前提,这不是逻辑学的循环论证,而是一种真理的展露.可以参见《存在与时间》,《形而上学导论》

南郑县13543093769: 谁能帮我解释一下尼采的“万劫回归”. -
捷党清肝: 这植根于尼采的永恒轮回思想.永恒轮回这一思想很复杂,是要将瞬间同永恒联系在一起.或者说,瞬间就是永恒的,永恒存在于瞬间之中.永恒轮回不是机械式的轮回,不是时间的重复循环.“万物之中能跑者不应当已经跑完了那条路吗?”...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