璩姓的璩姓考补

作者&投稿:黄促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璩姓的字辈排行~

江西潘阳湖、安徵桐城、安徽泾县璩氏(琚氏)字辈:“尚克承先志诗书诒泽长传家敦孝友经世效忠良金玉年芳贵荣宪政朝纲文华平定国桢瑞明盛强”。浙江温州蘧氏字辈:“开国文君子应熙茂其昌家传忠孝美世愿诗书扬”。安徽桐城璩氏字辈:“尚克承先志诗书诒泽长传家敦孝友经世效忠良”。河南柏山璩氏字辈:“克绍先烈贻则继述前贤统绪”。 皖桐璩氏1724年世德堂创修族谱:“璩之为姓也,三代以前未见经传。春秋时,卫公族瑗,字伯玉,始以蘧为姓,亦不知其取义何居也。相传伯玉七世孙讳乐者,因避难易蘧为璩,故璩之受姓自兹始,历汉、晋、五代,未有传人,至唐有讳抱璞者,以神功登科显名,当世有与伯玉同讳者,赐进士出身,由司徒银青光禄大夫,守闽广,保境恤民,封西川侯,籍出豫章,此江西鄱阳县璩姓之所自来也。宋时,有讳重与秉者,兄弟联登科第,籍属岳州,岳与饶接壤。则重、秉者,其西川苗裔与。有明以来,人文蔚起,所在多有。如籍出泾县讳新源者,洪武三十三年以贡士任知县;籍出山东讳坎者,永乐间亦以贡士任知县;籍出并州讳锡者,正统中官至太常典簿;籍出大浦讳镇海者,宣德间以楷书入为工部主事,御书“豫章鼎族,书法名家”赐之;籍出安化讳安者,官至御史;籍出和顺讳绣之者,官至鸿胪寺序班。此皆璩姓之光远有耀,班班可考者也。我始祖祖一、慎一二公,自鄱迁桐,历四代,而常公以吏员出仕,官至工部主事。桐邑之璩,登仕版者,自公始。自是而后,采芹泮水,选拨明经者,代不乏人,而吾族遂为皖桐著姓”。经考证,蘧姓之先祖应追溯至商天子!始祖蘧伯玉,名瑗,今河南长坦县伯玉村人(一说今濮阳县老渠村人),生卒不详,事卫三公(献公、襄公、灵公),因贤德闻名诸侯,与孔子相交甚厚。正月初八是先祖伯玉的生日,后人为纪念他设立大古会。蘧伯玉传二十七世至“秉”,曾任唐光禄大夫,居豫章(今江西南昌),于天宝年间蒙冤遭参,为避祸将其全家分三姓各自逃亡,即易“蘧”姓为“璩”、“瞿”和“渠”,音同字异,仍为一家。而“璩”字是“蘧”字去草头、去走之,意在后人不做官、不坐车,做布衣平民,耕读传家;加王旁(古汉语称王字旁为玉旁),意为不忘先祖“伯玉”。此说与《桐城璩氏宗谱》虽有出入,但都认为是因为避难而易蘧为璩。由于需要避难的只有“秉”一支,其它的“蘧”姓仍然繁衍生息,与璩姓同祖同宗。民间,也有将璩写成 “琚”的。“琚”音居,解释为古人佩带的一种玉。除《汉语大词典》《中国姓氏大全》称其为“较罕见姓”外,其他诸如《康熙字典》、《古汉语词典》、《辞源》、《辞海》等均未将“琚”字作姓氏解释。因此,怀疑 “琚”应为近代因某些历史原因(不规范的简化字?),人们对“璩”的误写。在一些地方,包括安徽桐城,音仍为璩。据此可认为,蘧、遽、璩、琚四姓同源,并存于世。 皖桐璩氏1724年遗经堂创修族谱:“……余族祖一、慎一二公与其弟鸿一公为迁桐之始祖,而德先公讳魁者,又为三公之所自出者也。德先公配吴氏,居江西之鄱阳县瓦砌坝。元季人民流离,祖一公迁桐之花园坂,慎一公仕元为引驾先锋,及明代元公遂不仕而退隐,亦迁桐之挂车河,鸿一公更姓侯,迁桐之桦林冈。鸿一公三传有讳伴者,复迁北京鼓城卫,子孙留桐者俱殁,葬于桦林冈之侯家塝,代远年湮,墓不可考,其在北京者,明季尚通往来,盛朝定鼎而后始无音问。”从上可知,桐城璩姓于洪武元年由江西饶州府鄱阳县瓦霄坝迁来,同来的有弟兄三人。值得一提的是,老二“慎一公”传至第三代“世掌”,由于是个孤儿被外婆方家抚养,从此改姓“方”。桐城的方姓虽有桂林、鲁洪、会宫等好几支,但这个由璩姓改过来的“璩方”现在的人数却是最多的。方姓是桐城的第一大姓,璩姓是桐城的第十六大姓,如果将“璩方”和璩姓两者合起来,恐怕称得上桐城第一大姓。 很显然,璩美凤属于璩姓桐城三始祖的老大一房,这一房的人是三兄弟中唯一没有改姓的。由于生齿日繁,桐城璩姓不可避免有所流动,或出乡、或出县、或出省,但主要还是聚居在香铺璩祠、新安渡、挂车河一带。中国的璩姓分支也多,判断是不是桐城璩氏的最简单方法,是看字辈能不能对上号。同治四年四修家谱时,桐城璩氏自十三世编定字派歌:尚克承先志,诗书诒泽长,传家敦孝友,经世效忠良。

璩,读qú璩氏属地豫章郡,今江西省南昌境内。璩氏来历关于璩姓来历,各地族谱都有介绍,一般在“源流序”里。籍出黎阳,望出豫章,既表明得姓始祖,又说明易蘧为璩了,璩氏传承至今已两千多年了,

现全国各地多已将“璩”写作了“琚”字,是错误的。“琚”音读居,解释为古人佩带的一种玉。《汉语大词典》《中国姓氏大全》亦缺乏严谨,跟风以错传错,称其为“较罕见姓”。其他诸如《康熙字典》、《古汉语词典》、《辞源》、《辞海》等均未将“琚”字作姓解释。另据最新出版的有关姓氏书籍(含《百家姓》)计504个姓氏中,均无“琚”姓存在。因此在报纸上或文书里出现的“琚”姓,是“璩”(qu)字的误写。琚是受“据、剧”简化为“据、剧”的误导,认为璩也可以写成“琚”。但璩姓人仍然把琚读为qu,以致于现在本该是璩的人名和地名,绝大多数都写成了“琚”。这种错误只有在中国大陆才存在,台湾和海外的璩姓就没有写成琚的,因为那里没有搞所谓的简化字,姓氏文化得到真正地传承。天底下的璩姓都是春秋战国卫大夫蘧公伯玉后人,后因避难,易蘧为璩,去草头,去走之,加玉旁,保留母音和主体部分,以示伯玉之后,仅这个字就足以表明璩氏先祖的聪明和智慧。她已传承了2000多年了,怎么能在现代错成了“琚”呢?如果不改回璩,那几代之后,琚不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末了吗?
璩姓之先祖应追溯到周天子的姬姓。周公旦辅佐成王,分封诸侯时,将同父同母第康叔分封到卫地,建都朝歌,史称康叔。随着康叔到卫地的姬姓祖氏,其中一只居住在蒲邑东不足5公里的一个丘岗上。这里山坳中到处生长着蘧藕,蘧是荷花的另一种名字。蒲邑位于蒲水和济水之间,古代这里树林成荫,丘岗连绵,山清水秀,池塘洼地蘧花怒放。居住在这里的先民,敬慕蘧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雅洁净,就以物为地名,曰:蘧丘。居住在蘧丘一带的周王室后裔,因辅佐卫国国军康叔有功,其中一人被封在蘧丘,封曰蘧伯,后来又设置了蘧伯乡。出此以后,这里的居民以地名(蘧丘)以封爵(蘧伯)为姓,施有蘧姓。正月初八是先祖伯玉的生日后人为纪念他设立大古会,琚姓在古代写作璩。作为姓氏,璩一般读若渠,其来源出于姬姓。西周初年大分封时,康叔(姓姬名封)被封于卫,都于朝歌(今河南淇县西南)。至春秋时期,卫国有一位有功的公族子弟被卫君封于蘧,为伯爵,史称蘧伯。
聚居有:河南、山西、湖北、浙江、安徽、河北、山东、江西、浙江、江苏等。每年正月初三、六、九,璩氏后人到长垣县蘧贤祠祭奠。景象颇为壮观
蘧公伯玉,名瑗,今长坦县伯玉村人,生卒不详,事卫三公(献公、襄公、灵公),因贤德闻名诸侯。蘧伯玉品德高尚,光明磊落,孔子与善者,于齐晏婴,于郑子产,于卫伯玉。孔子几次适卫,多居蘧伯玉家,可见孔子与伯玉相交之厚。伯玉笃行不倦,慎德深思。一次,他使人到孔子那里,孔子问:“夫子(指伯玉)何为?”对曰:“夫人欲寡其过未能也。”使者出,孔子曰:“使乎!使乎!”既赞伯玉之德,亦赞伯玉其使者。《论语》孔子赞:“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淮南子·原道训》说:“蘧伯玉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伯玉确是一位求进甚急而又善于改过的人。《了凡四训》载:”昔蘧伯玉当二十岁时,已觉前日之非而尽改之矣。至二十一岁,乃知前之所改,未尽也;及二十二岁,回视二十一岁,犹在梦中,岁复一岁,递递改之,行年五十,而犹知四十九年之非,古人改过之学如此。




璩姓 璩氏家谱 璩姓起源 璩姓名人 璩姓的来源 璩姓简介
璩姓主要分布在河南、湖南、安徽、福建、山西、湖北、浙江、河北、山东、江西、浙江、江苏等等省。璩姓的望族多出自黎阳,也就是今天江北淮南一带。 三、历史名人 蘧瑷:唐代良吏,曾任唐光禄大夫,居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于唐朝天宝年间蒙冤遭参,为避祸将其全家分三姓各自逃亡,即易“蘧”姓为“璩”、“瞿...

璩姓的璩姓考补
因此在报纸上或文书里出现的“琚”姓,是“璩”(qu)字的误写。琚是受“据、剧”简化为“据、剧”的误导,认为璩也可以写成“琚”。但璩姓人仍然把琚读为qu,以致于现在本该是璩的人名和地名,绝大多数都写成了“琚”

威远县17344916496: “璩”姓的来源 -
苍梧潘海昆: 璩,为战国卫大夫“王蘧”伯玉后人,为避难,改为璩,取不忘伯玉之意.据说和瞿、渠也是那时改来的,蘧也当然有可能.其中“王蘧”为一个汉字. 若是这样改来的话,索求哪个字或者哪个地名,应该意义不大.倒是我曾听好古书的老者言...

威远县17344916496: 璩氏的由来 -
苍梧潘海昆: 「璩」源出: 璩(Qú)姓源出有二: 1、出自以宝饰为氏.古代“璩”和“鐻”通,指一种金、银制成的耳环,此物创始人的后代子孙遂以“璩”为姓,称璩姓.古人很看重玉,将玉的坚致、光采、纯粹、发声等来比喻人的品德,并且寄以吉...

威远县17344916496: 琚的姓氏来源来源 -
苍梧潘海昆: 璩(Qú)姓源出有二: 1、出自以宝饰为氏.古代“璩”和“鐻”通,指一种金、银制成的耳环,此物创始人的后代子孙遂以“璩”为姓,称璩姓.古人很看重玉,将玉的坚致、光彩、纯粹、发声等来比喻人的品德,并且寄以吉祥的象征,所以...

威远县17344916496: 琚和璩同属一个姓氏吗? -
苍梧潘海昆: 琚[琚、璩、蘧,读音作qú(ㄑㄩˊ),不可读作jù(ㄐㄩˋ)] 一.姓氏渊源: 单一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卫国上大夫蘧伯玉,属于以先祖名字简笔为氏. 蘧公伯玉,名姬瑗,今河南长坦县伯玉村人,生卒待考,曾辅佐卫国三公(卫献公姬...

威远县17344916496: 一个王子旁加个噱头的右半部分怎么读音 -
苍梧潘海昆: 璩,读qú 璩氏属地 豫章郡,今江西省南昌境内.璩氏来历 关于璩姓来历,各地族谱都有介绍,一般在“源流序”里.籍出黎阳,望出豫章,既表明得姓始祖,又说明易蘧为璩了,璩氏传承至今已两千多年了.

威远县17344916496: 谁知道有姓氏:璩 -
苍梧潘海昆: 一、姓氏源流 璩(Qú)姓源出有二: 1、出自以宝饰为氏.古代“璩”和“鐻”通,指一种金、银制成的耳环,此物创始人的后代子孙遂以“璩”为姓,称璩姓.古人很看重玉,将玉的坚致、光采、纯粹、发声等来比喻人的品德,并且寄以吉...

威远县17344916496: 璩 这个字怎么读? -
苍梧潘海昆: 璩qú〈名〉耳环 [ear-ring]璩,环属.——《说文新附》玉名 [a jade name]绡绮为席,犀璩为镇.——邹阳《酒赋》璩qú ㄑㄩˊ古代的一种耳环.姓.郑码:CIGQ,U:74A9,GBK:E8B3笔画数:17,部首...

威远县17344916496: 百家姓里有姓琚的吗? -
苍梧潘海昆: 璩qu{琚}氏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皆未列入百家姓前两千位,其中璩氏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三百零六位.

威远县17344916496: 璩美凤的“璩”怎么念
苍梧潘海昆: 璩,跟“渠”同音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