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顾炎武的文言文

作者&投稿:费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顾炎武手不释书文言文翻译~

原文:亭林先生①自少至老手不释②书,出门则以一羸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③,呼老兵诣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⑤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⑥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后,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旨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译文:亭林先生从小到老手上都没放下过书,出门就牵着一匹瘦弱的马,带着几捆书籍随身。有时候走到了边塞岗亭,就招呼亭边的老兵一道去路边的小酒店,面对面坐着,开怀痛饮。询问他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地形地貌。如果和自己知道的有所不同,就打开纸张详细记录、更正,一定要到没有任何疑惑时才停下。坐在马背上空闲的时候,他就跨着马鞍默诵四书五经等经典和它们的注释文(对经典的解释叫“注”或“疏” )。即使有时候遇到亲朋好友也好像不认识。有的时候会因此(太专心的辄据鞍默)跌落到谷之中,他却也不觉得后悔。读书认真仔细到这个地步,他的学问自然就博大精深到没有人能与他相比的程度了。
词语解释:亭林先生:顾炎武,号亭林;释:放下;边塞亭障:边塞岗亭、堡垒;诣:去;咨:询问;乃:才。顾炎武(1613—1682)本名继坤,改名绛,字忠清;南都败后,改炎武,字宁人,号亭林,自署蒋山俑,学者尊称为亭林先生。汉族,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属江苏)人 。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明末诸生,青年时发愤为经世致用之学,并参加昆山抗清义军,败,幸而得脱。后漫游南北,屡谒明陵,卒于曲沃。康熙间被举鸿博,坚拒不就。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著作繁多,以毕生心力所著为《日知录》,另有《音学五书》、《亭林诗文集》等。

顾炎武字宁人,昆山人。他看到明末变故很多,所以讲求经世致用的学问。南明的鲁王授他为兵部司务,事情没有成功,他的母亲便绝食而死,死前告诫顾炎武不要到异姓的清朝做事。炎武认为自己怀有为世所用的策略,不得一展自己的志愿,因此在所到的地方就稍稍地试一下。他在山东的长白山下开垦农田,在山西的雁门北面放牧,积累了千两白银。顾炎武走遍了边关要塞,四次到明孝陵拜谒,六次拜谒明思陵,才在陕西的华阴住下来。他认为“华阴控扼潼关和渭河的路口,即使足不出户,也能听到天下的事。一旦有警报,就能进山把守险要的地方,不过只有十里路那样的距离;如果有志于四方,那么一出潼关的关门,也有居高临下其势不可阻挡的便利”。因此在这里定居。他曾经和友人谈论学问:读书人如果不首先说是非荣辱,就是没有根基的人;不是好古多闻,就是空洞的学问。没有根基的人去讲空洞的学问,我看他每天声称从事圣人的事业,而离开圣人的言行更远了。”康熙十七年,朝廷诏举博学鸿儒科,又修纂《明史》,大臣们争相举荐他,他誓死不从。

顾炎武手不释卷
凡先生之游⑴,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⑵,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⑶;或与平日所闻不合⑷,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⑸。或径行平原大野⑹,无足留意⑺,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⑻;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⑼。
(选自《亭林先生神道表》)
〔注释〕
⑴凡先生之游:凡是先生外出旅行。先生,指顾炎武。
⑵厄塞:险要的地方。
⑶曲折:详细情况。
⑷或:有的。
⑸即:靠近,引申为走向。坊肆:街市中的客店。对勘:核对校正。
⑹径行:直接行走。
⑺无足:没有值得。
⑻诸经注疏:各种经典著作的注解疏证。
⑼熟:仔细认真。
〔解读〕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许多人对顾炎武的最初认识,恐怕就源于这句充满爱国激情的名言。这位明末清初的爱国主义思想家、著名学者,自幼勤学。他6岁启蒙,10岁开始读史书、文学名著,对待读书做学问老老实实,认认真真。《顾炎武手不释卷》一文,用非常精简的语言,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个好学不倦的顾炎武。凡顾炎武所到之处,书始终伴随左右,“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坐在马背上背诵经黄,“偶有遗忘”,还要找书认真复习。可贵的是顾炎武并不是读死书,一旦发现与平日所闻不合,还要打开书进行核对校正。正是有这一精神,顾炎武根据实地考察,完成一部集文献资料与实地历史考察相结合的著作——《天下郡书》。

译文:
凡是顾炎武外出旅行,都随身用二匹马三头骡子装书。到了险要的地方,就向退休的差役询问这里的详细情况;有的与平时听说的不一样,就在附近街市中的客店对着书进行核对校正。有时直接走过平原旷野,没有值得什么留意的,就在马背上默读各种经典著作的注解疏证;偶然有忘记的,就在附近街市中的客店看书仔细认真的查看。

顾炎武手不释卷
凡先生之游⑴,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⑵,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⑶;或⑷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⑸坊肆⑹中发⑺书而对勘⑻之。或径行⑼平原大野,无足⑽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⑾;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⑿复之。


文言文顾炎武为学的译文,词语解释还有中心
原文: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

顾炎武的<<与友人书>>的全文翻译是什么?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译文:人的学业,如果不是天天进取,那就是在天天退步.如果没有学伴,见解就会片面浅显,难以学成.在一个环境里呆久了,会不知不觉染上某些习气.如果不幸处于穷乡僻壤,没有坐马车的费用,仍要广泛的猎取学问并详细考究,看到古人的观点,以便知道学问的正确与否,这样一来,差不...

顾炎武出现在哪篇文言文里?
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相随。遇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就据鞍默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后,亦无悔也。经亲至此,宜所旨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译文】...

手不释卷文言文的意思 手不释卷文言文及翻译
《手不释卷》文言文翻译:顾炎武外出游历,带了很多马和骡子跟着自己。到了险要的关口,就叫来身边的老兵询问这里的详细情况;有的与平时听说的不一样,就在客栈里打开书本仔细核对校正。他有时自己骑马走在路上,就在马背上默念各种经典著作,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偶尔有忘记的内容,就立即前往书肆中复习...

古文《顾炎武手不释卷》的原文和翻译?
原文: 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1;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 译文: 凡是先生外出旅行,总是用两三骡马载着书本跟随着。走到险要的地方,...

顾炎武手不释卷 原文及翻译
原文: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翻译:凡是顾炎武外出旅行,都随身用二马三骡装书。到了险要的关口,就叫来身边退役的...

与人书(六)顾炎武原文及翻译
②赤豹:顾炎武的朋友史可程,字赤豹。③陨获:文中指丧失志气。④归与归与:回去吧回去吧。这是孔子周游列国,晚年时想回去讲学的感叹。译文:有生以来所认识了解的朋友,因为贫穷或以为衰老而渐渐丧失志气的人,十个人中就有八九个。史可程是一位君子,长时间居住在江东,有没有丧失志气的感叹呢?...

《廉耻》(顾炎武)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
作者或出处:顾炎武 古文《廉耻》原文: 《五代史·冯道传·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

文言文《顾炎武手不释卷》原文及翻译
《顾炎武手不释卷》一文,用非常精简的语言,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个好学不倦的顾炎武。下面是《顾炎武手不释卷》文言文及翻译,欢迎阅读。原文: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

《顾炎武治学》翻译
释义:凡是顾炎武出外游历,都用二匹马三头骡子驮着书跟随自己。到了险要的关口,就叫退休的差役和老兵询问这里的详细情况;有时与平时听说的不一样,就到店铺中打开书,核对校正它。有时直接走在平原旷野,没有值得什么留意的,就在马背上默默地记诵各种经典的注解疏证;有时有所遗忘,就到店铺中打开...

青白江区19812791022: 顾炎武出现在哪篇文言文里? -
源重西黄: 是笔记《清代名人轶事》中的《亭林先生》一篇吧!【原文】 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相随.遇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

青白江区19812791022: 古文《顾炎武手不释卷》的原文和翻译? -
源重西黄: 原文: 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1;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 译文: 凡是先生外出旅行,总是用两三骡马载着书本跟随着.走到险要的地方,就叫他的随从人员(退役的老兵)去打听详细的情况;有时(打听来的情况)与自己以前所知道的不 一致,就到住宿的客店里打开书核对矫正.有时,行走在平原地区开阔的野外,没有值得可以留意的事情,就在马鞍上默默地背诵各种经典著作的注解疏证;偶尔发现有遗忘的(文句),就到客店中打开书本仔细认真地复习.

青白江区19812791022: 顾炎武手不释书文言文翻译 -
源重西黄: 《顾炎武手不释书》,又称为《顾炎武手不释卷》,选自清代文学家全祖望的《亭林先生神道表》. 原文是: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二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育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 译文是:凡是顾炎武外出旅行,都随身用二马三骡装书.到了险要的关口,就叫来身边退役的老兵询问这里的详细情况;有的与平时听说的不一样,就走向街市中的客店打开书核对校正.他有时自己走在平原旷野时,不值得留心,就在马背上默读各种经典著作及注释注解与阐发.偶尔有忘记的,就立即前往小镇店铺反复复习.

青白江区19812791022: 顾炎武精勤 文言文翻译 -
源重西黄: 原文 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就据鞍默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后,亦无...

青白江区19812791022: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月食          [明]顾炎武    李鲈习西洋之学,述其言曰:“月本无光,借日之照以为光曜.至... -
源重西黄:[答案]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①句意:与地球、太阳成...

青白江区19812791022: 文言文顾炎武为学的译文,词语解释还有中心 -
源重西黄:[答案]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①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②而难成;久处一方③,则习染④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⑤,无车马之资⑥,犹当⑦博学审问⑧,古人与稽⑨,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⑩可得十之五六....

青白江区19812791022: 文言文翻译:《顾炎不释卷》
源重西黄: 顾炎武手不释卷 凡先生之游⑴,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⑵,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⑶;或与平日所闻不合⑷,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⑸.或径行平原大野⑹,无足留意⑺,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⑻;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

青白江区19812791022: 《顾炎武治学》翻译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 求这篇古文的解释! 谢谢 -
源重西黄:[答案] 我的回答是:古文《顾炎武治学》 【译文】 (此回答选自百度百科,如需详细内容,请上百度查“顾炎武治学”)凡是顾炎武外出旅行,都随身用二匹马三头骡子装书.到了险要的地方,就向退休的差役询问这里的详细情况;有的...

青白江区1981279102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书吴、潘二子事 [清]顾炎武 苏之吴江有吴炎、潘柽章二子,皆高才,当国变后,年皆二十以上,并弃其诸生,以诗文自... -
源重西黄:[答案] 1.B 2.D3.B4.(1)他们亲手所写的书稿,堆满了床,装满了书箱,他们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2)那些刻书、卖书的人,以及没...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 分 析: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注意...

青白江区19812791022: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廉 耻(清)顾炎武《五代史·冯道传·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善乎,管生 之 ... -
源重西黄:[答案] ⒌B⒍C⒎A⒏B⒐⑴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故夫子之论士//曰/行己有耻/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又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每错漏3处扣1分,/ 处必须断,//处可断可不断)⑵①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