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有削藩的必要吗

作者&投稿:窄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建文帝为什么采取削藩政策?结果怎样?~

原因:封建社会帝王登基之初都要大肆犒赏功臣,并且对祖先、子孙后代进行册封,以标榜家族高贵、树立威仪,巩固家天下统治。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登坛大祭天地,宣告登基。虽然他的祖先三代都是赤贫农民,出身低微,但朱元璋都追赠为某某王,封马氏为皇后,立朱标为太子。 朱元璋有26个儿子,14个女儿。朱元璋在位期间,对他的26个儿子都册封为番王,如二子封为秦王,属地西安;三子为晋王,属地太原;四子朱棣为燕王,属地北平;五子为周王,属地开封;六子为楚王,属地武昌;七子为齐王,属地青州;八子为潭王,属地长沙;九子为赵王,因册封后死亡,没有封地,其余几个儿子也各有封号和属地。 番王除有自己的封地外,还有军队,少则三千,多则过万。番王的薪俸由朝廷支付,不经与地方政事,但对封地附近驻扎的国家军队有指挥权,中央调动地方军队,要经所在地番王同意,方可调动。 由于番王的上述特权,对刚刚上台的建文帝来说,他的20多个番王叔父,就成为他政权的最大威胁,此外,番王的俸禄,开支巨大,已成为朝廷财政沉重的包袱。更有甚者,有的番王吃喝玩乐,声色犬马,利用权力盘剥地方百姓,成为地方一霸,激化了百姓和政府的矛盾。由于上述原因,建文帝上台后就听从大臣的意见,开始实施"削藩"。 结果:建文在削藩政策制定上的失误,这就是他失败极为重要的原因之一。 他第一个失误就是不让朱棣他们进京吊唁朱远璋,而放虎归山,错过了削藩的最好机会!第二个失误在削藩的次序上!当时黄子澄和齐泰的意见发生了分歧,黄主张先削周王,周王是燕王胞弟,先除其羽翼,而齐泰则主张先削燕王,燕王是削藩成功与否的关键,只要燕王一但被削藩,其他诸王都好办!从后来的历史发展来看,齐泰的主张是对的,黄子澄的主张无异与打草惊蛇!可惜当时的建文帝采纳了黄的错误建议!先削周王,这就给燕王敲了警钟,为他的起兵下定了最后的决心,并赢得了充分的准备时间!

我就不粘贴了 用自己的一些看法来说说 当然 说的不准别喷我就成 权当参考了
1 他认为自己是正统的 天子说话就应该遵守 既然当权了 就可以为所欲为 政治上的短视促使他做出这个昏招的决定
2 他认为自己的军事实力也够强 藩王作反成功率在历史上相当低的 他拥有近乎全国的资源和军事力量 换谁其实也是想这么做的
3 推恩令需要他付出的成本和时间太长 也体现不出他天子的威严
4 有几个狗头军师的建议让他选择这条路


由于番王的特权,对刚刚上台的建文帝来说,他的20多个番王叔父,就成为他政权的最大威胁。此外,番王的俸禄,开支巨大,已成为朝廷财政沉重的包袱。更有甚者,有的番王吃喝玩乐,声色犬马,利用权力盘剥地方百姓,成为地方一霸,激化了百姓和政府的矛盾。另外,即使是从历史的教训来看,削藩对于维护国家统一也是十分必要的。

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明朝第二位皇帝,汉族,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在位,年号建文,故后世称建文帝,又作朱允文、朱允汶。
明洪武十年(1377年)12月5日,朱允炆出生于应天府(今南京),为懿文太子朱标次子,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明洪武三十一年(1399年)继皇帝位,朱允炆在位期间增强文官在国政中的作用,宽刑省狱,严惩宦官,同时改变其祖父朱元璋的一些弊政 ,史称“建文新政”。
朱允炆于靖难之役后下落不明,时驸马都尉梅殷在军中,从黄彦清之议,为发丧,追谥孝愍皇帝,庙号神宗,壬午以后谥不行。至南明弘光元年七月,以与显皇帝庙号复,改庙号惠宗,谥号为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清乾隆元年上谥号为恭闵惠皇帝,后世有人以其年号而称建文帝。

根本原因在于所谓建文削藩实际上是文官集团打压武将阴谋

建文代表文官利益。
燕王代表武将、功勋、藩王利益。

所以——
建文败了,但事后被文官们无限拔高
燕王胜了,但事后被文官们无限诋毁


朱允炆如何做才能成功削藩呢?
抛开朱棣得位不正的瑕疵,高祖登基后,开创的永乐盛世举世公认,五次亲征蒙古,其勇武在有明一朝首屈一指。换个角度想想,若建文帝成功削藩,也就是替蒙古削除了北方的屏障,而当时蒙元势力依旧强大,如若开战,是靠耿炳文还是李景隆挂帅?莫不成指望朱允炆亲征吗?当然朱棣这个叔叔,对自己侄子也不厚道...

建文帝不削藩朱棣会反吗
汉代有七国之乱,但是汉代的削藩历经文帝,景帝和武帝整整三代人才完成削藩,并且最后还是汉武帝下了一道非常柔和的推恩令才彻底解决了削藩的问题。可是会看建文帝的削藩,在两个没有任何实务经验的迂腐文人齐泰和黄子澄的鼓动之下,没有任何准备就开始了奇葩的削藩之旅,而且还启用了非常错误的先易后难...

称帝后汉文帝不削藩,汉景帝削藩的原因是什么
七国之乱是发生在中国西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汉景帝即位后,御史大夫晁错提议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景帝三年(前154),汉景帝采用晁错的《削藩策》,先后下诏削夺楚、赵等诸侯国的封地。这时吴王刘濞就联合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等刘...

汉文帝奉行无为而治 汉文帝在位时期什么都没有做吗
不过,汉文帝的削藩政策,并没有从根本上削弱诸侯国整体的力量。所以汉文帝去世之后,到了汉景帝时期,几个强大的诸侯国,联手叛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七国之乱’。搞定了诸侯国之后,汉朝内部基本上就可以保证稳定与和平了。接下来,汉文帝就开始大肆推行自己的治国政策。比如,进行司法改革,废除连坐...

晁错明知建议削藩没有好下场,为何他还坚持主张削藩?
但是很多人没有勇气提出意见,他们不想成为中央和地方权力斗争的炮灰,刘邦在实行分封制就担心这个问题,不过在自己晚年已经无力回天,只能把这个问题抛给自己的后人。汉文帝在位期间,已经在逐渐分化瓦解各个诸侯国的势力,不过他在朝中的根基不稳,而且强制削藩政策的时机并没有到来,他没有听从贾谊的意见...

汉景帝削蕃引七国之乱 建文帝为何不效仿汉武帝 的推恩令
公元前154年,汉景帝接到《削藩策》的建议,开始了我国封建史上的第一次削藩,在明朝时期,建文帝未效仿汉武帝的推恩令,却选择了强行削藩。1.历史背景:汉武帝的推恩令汉武帝时期,贾谊提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建议,汉文帝并未完全采纳。至汉武帝时,贾谊的建议再度被提起。汉武帝下令推行推恩...

汉景帝和康熙削藩都成功了,为何唯独建文帝却失败了?
建文帝削藩失败,汉景帝和康熙成功的原因在于一方面社会环境的不同,社会条件不一样,另一方面,在于军事行动上,建文帝等人犯了错误导致战争的失败,最终失去了战争的主动权。汉景帝时期平定八王之乱并不能够算是完全的削藩,而且汉朝的削藩也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在汉文帝的时候就已经制定了“众建诸侯...

同样是削藩,为何汉景帝成功而建文帝惨败?
而且汉朝与异性王之间还隔着许多同姓王,所以在战争爆发的时候,刘家诸侯王并不会背叛中央,甚至还会成为中央抵御异姓诸侯王的一道屏障。而且当时全国的经济都集中于中央手上,当时的长安也是全国的经济中心,可以说其他诸侯国都是很穷的,并没有能力发动一场大的战争。所以说,汉朝汉文帝可以很容易的抵抗住...

汉景帝为什么一定要削蕃,甚至不惜引发诸侯叛乱?
汉文帝为了缓解矛盾,稳固自己的统治,制定了一系列削藩的方针,他要求诸侯们回到自己的封国,将自己的儿子们进行分封,将原来面积辽阔的诸侯国,拆分成多个小国,来确保自己始终处于有利的位置。汉文帝驾崩后,刘启继承王位,为汉景帝,而汉朝中央和诸侯国之间的矛盾在刘启这里突显了出来,诸侯国中,国力...

群臣都赞同削藩,为什么七国之乱爆发后,只有晁错被腰斩?
到了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诸侯国的势力不断座大,威胁到了中央王权。为了抵抗诸侯,当时的御史大夫晁错建议汉景帝削藩。但是晁错此举遭到了诸侯国的反对,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国诸侯以“清君侧”为名,发动战争,历史上称这次叛乱为“七国之乱”。“清君侧”清的是谁呢...

伊吾县18418234845: 如果当初建文帝不削藩,那结局又该是怎样?
错旭泽马: 朱允文削藩刚好给朱棣找到了反他的借口,就像汉景帝刘启重用晁错,使用削藩策,导致吴楚七国之乱,但话说回来,真的是晁错的错吗?只能说晁错太笨了,后来武帝时期的文臣主父偃,一折推恩令就轻松解决了诸侯割据的问题,诸割反不反,一是时间问题,二是借口问题.

伊吾县18418234845: 朱棣的政变为什么叫靖难之役? -
错旭泽马: 是读过明朝历史的人都知道朱棣是众多藩王中不仅实力最强而且威望最高的一个藩王,当时朱元璋在位期间就封了朱棣为燕王,燕王朱棣负责北平的安全和蒙古人的入侵,燕王朱棣并没有让朱元璋失望,手下的军队很是骁勇善战,军队虽然人少...

伊吾县18418234845: 建文帝削藩和康熙帝削藩,为什么一个成功了,一个失败了? -
错旭泽马: 两者实力层次不一样,明初时候藩王的势力显然会比清初的势力强大,另外建文帝那时候并没有针对性的对于地方藩王有过有效的抑制,而康熙帝是有所准备的,这两者就不一样了

伊吾县18418234845: 朱棣为什么要篡夺皇位? -
错旭泽马: 朱棣篡夺皇位的原因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建文帝朱允炆的削藩政策,触动了包括朱棣在内的一些藩王的利益;二是因为朱棣本来就有当皇帝的野心,可惜的是朱元璋并没有传位于他,反倒是将皇位传给了性格懦弱仁慈的孙子朱允炆.燕王朱...

伊吾县18418234845: 建文帝削番本身难度大吗?
错旭泽马: 难度大.建文在削藩政策制定上的失误,这就是他失败极为重要的原因之一. 他第一个失误就是不让朱棣他们进京吊唁朱远璋,而放虎归山,错过了削藩的最好机会!第二个失误在削藩的次序上!当时黄子澄和齐泰的意见发生了分歧,黄主张先削周王,周王是燕王胞弟,先除其羽翼,而齐泰则主张先削燕王,燕王是削藩成功与否的关键,只要燕王一但被削藩,其他诸王都好办!从后来的历史发展来看,齐泰的主张是对的,黄子澄的主张无异与打草惊蛇!可惜当时的建文帝采纳了黄的错误建议!先削周王,这就给燕王敲了警钟,为他的起兵下定了最后的决心,并赢得了充分的准备时间!

伊吾县18418234845: 建文帝不消藩能坐多久位 -
错旭泽马: 不消藩应该会久点,政治人物的心思说不透,朱棣当时那么强,造反也是迟早的事情、但是主动造反可就在道义上处于被动了,凭借朱棣的脑子他肯定会找一个借口造反,所以最后肯定还是打

伊吾县18418234845: 被建文帝削藩的王爷最终结局 -
错旭泽马: 挨个讲很复杂,你不如直接百度百科,大体上的情况就是:在靖难之役成功之前被削藩的,都没啥好下场;在建文时代躲过一劫的,后来也被朱棣削藩了其实削藩是大势所趋,但是朱允炆操之过急,再加上外无良将、内无谋臣,以巨大的兵力优势败北……而且朱允炆对待他的叔叔们毫无仁慈之心,准确的说他并不是“削藩”而是“削王”,因为一般来说对待宗室王族,常用的办法是削其权势、保其富贵(事实上后来朱棣削藩就是这么干的,宗室诸王在地方上无权参政也不得掌兵,但是生活富足衣食无忧).可是朱允炆动不动就要把人弄死,藩王横竖是一死,不如搏一把

伊吾县18418234845: “清君侧,靖国难”是什么意思? -
错旭泽马: 这句话的意思是:清除皇帝身边的佞臣,宦官,宫妃等,跟皇帝关系密切,且为国祸的那些人.以达到平定国难的目的.1399年燕王朱棣在燕京(今北京)打着“清君侧、靖国难”的旗号起兵向南进发,一路势如破竹,连克数座州城,唯有到了...

伊吾县18418234845: 我国历史上有哪几位皇帝推行过削藩政策?结果有哪些异同?归纳出对削藩政策的历史认识 -
错旭泽马:[答案] 1.汉景帝纳晁错之言削藩,引发吴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即将诸侯封地在其死后分封各子,有效削弱了地方势力.晋惠帝削藩引发八王之乱.明朝建文帝削藩失败汪.清代康熙削藩.2.汉景帝,晋惠帝、建文帝失败,而汉武帝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