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藩中,对大清忠心耿耿的尚氏一族,为何同样以悲剧收场?

作者&投稿:钟离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说尚可喜忠心耿耿也就算了,尚氏一族怎么能算忠心耿耿?尚之信可是直接参与叛乱了。既然尚之信(他当时已经继承了平南王爵位)是反贼,尚氏一族难道还想保留王爵吗?当然了,其实说尚家悲剧收场也谈不上,除了尚之信被赐自尽以外,其他尚家人大多数还是善终的。

说到三藩之乱,可能是因为一些影视剧的误导,很多人对三藩之乱究竟是哪三个人都有错误理解。三藩之乱中的“三藩”其中两人没有疑问: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而第三个是广东的平南王,但不是多人认为的尚可喜,而是他儿子尚之信。尚可喜并没有参与叛乱,而是一开始坚决不参与叛乱还积极平叛,被儿子夺权后自杀不成,最终悲愤而死。

三藩之乱的平南王一方会有这样的疑问,要从三藩起源开始说起。清军入关后,为了更有效控制全国,就对一些明朝降将加封王爵,让他们世代镇守南方各省,消灭南明残余势力,共封了五个汉人为王(并不是只有三藩三个人)。他们是平西王吴三桂(镇守云南、贵州)、靖南王(初封怀顺王)耿仲明(镇守福建)、平南王(初封智顺王)尚可喜(镇守广东),另有定南王(初封恭顺王)孔有德(出征广西被李定国所杀),还有一个义王孙可望。尚、耿、孔三人因为最初封号中有“顺”字被称为三顺王。

五人中,孔有德出征广西战死,没有儿子,所以爵位无人继承,他的女儿孔四贞被孝庄太后收为义女,人称四格格。而孙可望本身没有什么能力,因为与李定国闹翻投降清朝,人品也是低劣,军事能力也一般,在西南平定后没有利用价值,死因也有认为是清朝暗杀。他的儿子承袭义王爵位也很快死了,之后爵位下降,直至乾隆年间丧失所有世袭爵位。所以后来是三藩,没有孔、孙两家。

真正的三藩之乱,是在康熙十二年爆发的。当时,吴三桂、尚可喜还在,耿仲明与其子耿继茂已先后去世,靖南王是他的孙子耿精忠。故称此三人为“三藩”。当时,三藩世代镇守南部各省,尾大不掉,耗资巨大,加上南方基本已经平定,更兼他们拥兵自重,早晚成为朝廷隐患。因此康熙已有彻底消除三藩威胁之心。

导火索是康熙十二年三月,平南王尚可喜以自己年迈,奏请回辽东老家养老,让儿子尚之信继续留镇广东。朝廷认为不能继续让尚家在广东镇守,年轻气盛的康熙毅然决定撤广东全藩。消息传到云南、福建,吴三桂和耿精忠开始担忧,于是也上表奏请撤兵,其实是试探朝廷,希望挽留。

朝廷群臣分为两派,一派认为不能同时得罪三家,建议先稳住他们,以后缓缓解决;另一派则建议直接一劳永逸解决三藩问题。康熙自然同意后者,于是派使者到云南、福建、广东传值,吴三桂、耿精忠对朝廷决定大为失望,暗中调动部队,准备叛乱。十一月,吴三桂杀云南巡抚朱国治,囚禁众多朝廷官员,以反清复明为名,自称自称周王、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起兵造反,并迅速出兵攻占湖南,三藩之乱正式爆发。

大多数影视剧在描写完吴三桂起兵之后也就一笔带过说福建和广东也响应了,其实不然。耿精忠确实响应了。次年三月,耿精忠在福建杀福建总督范承谟,剪辫留发,私自铸钱,自称总统兵马大将军,攻打浙江、江西,并联络台湾郑经,响应吴三桂。

但是尚可喜没有响应。在朝廷下诏撤藩后,尚可喜已经开始着手准备了。但是吴三桂、耿精忠造反消息传来,尚可喜立刻上书朝廷,表示虽然与耿精忠有姻亲关系,但坚决予以切割,愿意以老迈之躯,抵抗叛军。康熙嘉奖尚可喜,封其长子尚之信为镇南王、次子尚之孝为平南大将军,承袭平南王爵位(不久辞去,仍由尚可喜为平南王)。尚可喜命尚之孝等分兵抵抗叛军,当时广东也有不少将领响应吴三桂,尚可喜坚守广东,在吴三桂后方造成严重威胁。康熙十四年,晋升尚可喜为平南亲王(原来的平南王为郡王级别)。

但是,吴三桂显然也不准备让尚可喜好过。面对尚可喜一家在广东的顽强抵抗,吴三桂一面继续命人强攻,一面联络分化尚可喜的儿子和部将,这些举动产生了效果。康熙十五年二月,尚之信发兵包围尚可喜府邸,将其软禁。尚之孝也战败撤回,被哥哥挟持。自此,尚之信彻底夺取广东军事指挥权。

尚可喜被软禁后,自知无力回天,又不甘心做叛臣,于是悬梁自尽,被家人救下。同年十月去世,临终前将皇太极所赐冠服穿戴齐整,向北叩首,留下希望死后仍侍奉先皇的遗愿。康熙闻讯悲悼,赐谥号“敬”。尚之信自行承袭爵位。

尚之信自夺权后,响应吴三桂,与清军交战。但是,吴三桂立刻派心腹将领接管了广东重要军事要塞,却让尚之信的兵马抵挡清军最猛烈进攻。不久,吴三桂心腹甘肃王辅臣、福建耿精忠等先后投降,尚之信对投降吴三桂后悔了,便遣使投降清朝。康熙赦免他,仍保留平南王爵位,命其戴罪立功。但是,此后尚之信却首鼠两端,拥兵自重,左右观望。时而接受朝廷调遣派兵参战做做样子,时而又拒不奉诏,按兵不动,保留实力。康熙深恨之。康熙十七年八月,吴三桂死,孙子吴世璠即位,叛军节节败退,尚之信才开始主动请缨出战,但依然常常迁延,保存实力。

康熙十九年八月,在吴世璠无力继续抵抗的情况下,朝廷开始清算。尚之信的两个护卫进京密报尚之信谋逆,朝廷赐其自尽,爵位取消。其余曾追随吴三桂的各方势力大多也下场悲惨。康熙二十年十月,吴世璠自尽,三藩之乱平息。王辅臣畏罪自尽。次年,耿精忠及其亲信被处以凌迟。

尚之信虽然被赐自尽,平南王爵位自此断绝,但尚家其他人并没有受到很大牵连。尚之孝因平定三藩之乱的功劳获封宣义将军,后入朝担任领侍卫内大臣。康熙二十二年遭弹劾,被免职,回到海城老家,康熙三十五年病逝。尚可喜第五子尚之隆则荣宠不衰,因娶康熙堂姐和顺公主为妻,以额驸身份不受任何牵连。康熙六年即已是太子少保,三藩之乱时回到广东帮助父兄平叛,三十年晋升内大臣,四十一年晋升领侍卫内大臣,康熙五十七年病逝。尚家后人也未受太多影响,尤其是尚之隆的后代中有尚其亨,曾在晚清做到山东布政使,更是著名的洋务大臣,随五大臣出洋考察。




历史上的鳌拜,对清王朝一直忠心耿耿,又为何被康熙除掉?
他这样做实际上未必就是反大清。但在康熙皇帝看来,不听自己的节制。就是有悖于朝廷和国家,康熙当然不会容忍这个,当然要除掉他。所以在我看来,鳌拜未必是反大清,而是自持劳苦功高,有些狂妄过头。因此被杀,其实在历史上,类似后代的例子还有很多。像多尔衮,死后坟墓被掘。和珅大权独揽,被嘉庆所杀...

历史上真实的鳌拜,对清王朝一直忠心耿耿,又为何被康熙除掉?_百度知 ...
鳌拜出身名门,很早就跟随皇太极出兵打仗,为大清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鳌拜和皇太极在征战时期也结下了很厚的君臣情谊,对皇太极忠心耿耿。皇太极去世之后,谁来当皇帝就成了最大的争议,当时皇太极的长子和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都想要当皇帝,当时手握重兵的鳌拜是坚决拥护皇太极的儿子的。后来二人都退而求其次...

大清灭亡后,为何还有人在守皇陵?谁给守陵人发工资呢?
先了解下清代的皇陵都有那些,满清朝入关后,在关内共修建有两座皇陵,分别为河北马兰峪的清东陵,另外一个便是河北易县的清西陵,其实,按照顺治皇帝的设想,他的子孙们都应该随着他一共安葬在清东陵,就如同大明朝的十三陵一样,大家都在一个陵区,风水共享,而且对于子孙后代前来谒陵也方便。俗语道:...

三藩之乱只有吴三桂和耿精忠造反 藩王尚可喜又扮演什么角色
拒绝反叛,忠于大清 同是三藩的吴三桂和耿精忠看到尚可喜被撤藩后,假意惺惺地也给康熙上疏请求撤藩,他们也要辞官回归故土。吴三桂没想到康熙会批准。他的本意是自己假装做个姿态,朝廷给驳回来,自己还可以接着世代镇守云南做平西王。没成想康熙顺水推舟,同意撤藩,而且说撤就撤。吴三桂见康熙步步紧逼...

吴三桂在没有大将军印的情况下,是怎样调兵遣将的?
从这个时候开始,吴三桂正式成为了清朝的臣民,在此后追击李自成,还是同南明小朝廷的作战中,吴三桂异常勇猛,横扫西南半壁江山,为大清王朝一统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特别是在康熙元年(1662年),吴三桂领兵攻入缅甸,迫使缅甸国王交出永历皇帝朱由榔,并在昆明将其绞死,在对大清王朝表达忠心的同时,也献上...

清朝乾隆时期的越南战争是怎么回事呢?
得到了乾隆皇帝的回应。乾隆皇帝认为大清兵强马壮,有义务维持周边藩属国的秩序。同时,乾隆觉得黎朝已经统治越南300多年了,对大清一直忠心耿耿,所以在1788年的年底就派两广总督孙士毅等率军2万进攻越南,打着扶持黎朝复国的旗号。清军虽然出兵数万,但实际上除了挑夫和马夫,真正的战兵只有一万余人。

大清灭亡后,九位总督的最后下场如何?
后来他的亲家张作霖替他向总统徐世昌要官,张勋也死活不要,直到1923年9月12日病逝,还保留着辫子,可谓对大清忠心耿耿。三、直隶总督张镇芳。张镇芳是项城人,和袁世凯既是老乡又是亲戚,又是袁世凯嫂子的亲弟弟。借着这层关系当上了直隶总督,可惜才署理十天清朝就灭亡了。对于共和制,他也是一百个反对...

清朝最后的六位总督,下场如何呢?
清朝地方总督有九个,即直隶总督、两江总督、四川总督、闽浙总督、云贵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东三省总督、陕甘总督,此外还有专管某项政务的总督,如河道总督、漕运总督。清朝最后一位直隶总督是张镇芳,其儿子是著名收藏家张伯驹。宣统三年十二月,前直隶总督陈夔龙病休,张镇芳以湖南提法使署理直隶总督,...

吴三桂若不发动叛乱,而是听从削藩,康熙会让他善终吗?
可以说,吴三桂与清廷之间的关系,绝对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铁,清廷能够封吴三桂为藩王,只不过是为了安抚那些清朝入关后的明朝降将。如果我们看到在清朝入关前就已经投靠清军,诸如三藩之乱中的另外两藩的下场,就会发现,吴三桂如果不造反的下场。相比于吴三桂这种墙根草,三藩中的另外两藩,尚之信和耿精忠...

朱国治忠于清朝,被吴三桂杀死,康熙帝为何不给予褒奖?
此时的吴三桂对朱国治展开了劝降的工作,尽管朱国治又贪又腐,并且残酷暴虐,但是出身于汉军正黄旗的他,对于大清王朝是忠心耿耿,任凭吴三桂如何规劝,朱国治宁死不从。最终,如同《康熙王朝》中所演绎的那样,朱国治为吴三桂斩首祭旗了。 朱国治被杀,康熙皇帝并没有进行追赠,直到多年后才被重新提及。朱国治被杀的...

邹平县17537689358: 尚姓的历史来源 -
牟耐通络: 「尚」源出: 1、系自姜姓.据《元和姓纂》及《万姓统谱》等所载,周太师尚父之后,后世子孙以其字名为氏. 2、源于秦代,以官职为氏.始皇一统天下后,设有尚衣、尚食、尚冠、尚席、尚沐、尚书六个带尚之官职(尚有管理、负责、司掌之意),后世子孙有以其祖先官职命氏者. 3、系自姒姓.夏部落成员尚黑,后世有以其名字中的尚为姓. 4、出自他族改姓.据《姓氏考略》所载,唐时尚书右仆射、冯翊郡王尚可孤,为东部鲜卑宇文之别种;据《唐书》所载,唐时吐蕃有尚姓,即宣宗时降唐的酋长尚延心一族;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景颇族木染氏汉姓为尚;今满、蒙古、保安、东乡、土家、朝鲜等民族均有此姓.

邹平县17537689358: 尚姓的起源 -
牟耐通络: 源自他姓 ①出自姜姓.是姜太公的后裔,以祖名为氏.据《元和姓纂》及《万姓统谱》等所载,姜太公名尚,字子牙,辅佐周武王推翻了商王朝,被封于齐,是为齐太公.太公在周朝为太师,故又称太师尚父,简称为师尚父或尚父.他的后代子...

邹平县17537689358: 满洲第一勇士鳌拜真正的死因究竟是怎么死的
牟耐通络: 鳌拜(?—1669年,满语:Oboi),清初权臣,出身瓜尔佳氏,苏完部族长索尔果... 忠心耿耿,遂对鳌拜极为敬重,视为心腹重臣.从此以后,鳌拜随侍顺治身边,直接参...

邹平县17537689358: 清朝大臣被灭九族的姓汪的有谁 -
牟耐通络: 终清一朝都没有被灭族的大臣,连三藩之乱的耿家和尚家也只是杀了耿精忠和尚之信本人,没有牵连家人.清朝抄家,家属顶多被发卖为奴,没有满门抄斩的. 宋朝几乎没有诛杀大臣,清朝排在第二位,杀得不多,好多到了刑场还有后命,被赦免死罪的.尤其是旗人,因为彼此联姻,好多还是皇亲,无法株连,都是罪不及妻孥.

邹平县17537689358: 姓尚的满族人在古代满族姓氏是什么?是满族什么旗?
牟耐通络: 应该是舒穆禄氏!想要查旗属应该先查你家前辈中在清代的某一个人,是这个人曾经工作的地方就是他的旗属,旗属不是可以继承的.那就是一个上班工作的地方,可以随着军事、经济形势随时改变旗属注册.

邹平县17537689358: 中国清朝时期历史故事 - 康熙清除鳌拜幕后推手的故事
牟耐通络: 康熙幼年智勇双全除鳌拜的故事一直是历史文学作品里的热门主题,虽说是一朝之君... 其性格是梗直倔强、敢于抗争的.他对故主皇太极忠心耿耿,一片赤诚,而对顺治也...

邹平县17537689358: 中国古代历代王朝国号的五行属性 -
牟耐通络: 中国的每个朝代都有相应的五行属性,不无属于一“德”.一个朝代的兴衰,也就是某五行的兴衰. 第一个朝代“夏”,五行属火.为何?一年分四季,春,夏,秋,冬.分属四方.春属东,为木.夏属南,为火.秋属西,为金.冬属北,为水...

邹平县17537689358: 崇祯皇帝怎么样? -
牟耐通络: 死要面子的崇祯皇帝公元1627年,玩了一辈子木匠活的熹宗在临去见太祖的前几日,将他的五弟信...

邹平县17537689358: 四大名著的主人翁分别是哪些? -
牟耐通络: 三国演义:正面: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等人反面:曹操、司马懿水浒传:正面:宋江、林冲、鲁智深、武松、李逵等人反面:高俅、蔡京、童贯等人西游记:正面:孙悟空、唐僧、猪八戒、...

邹平县17537689358: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用了什么写法 -
牟耐通络: “僵卧孤村不自哀”叙述了作者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态,“尚思为国戌轮台”是对“不自哀”的这种精神状态的解释,前后相应,形成对比.“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作者此时凄凉的境遇.“僵”字写年迈,写肌骨衰老,“卧”字写多病,“孤...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