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为那些古代文人的“怀才不遇”而感慨吗?

作者&投稿:澹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怀才不遇”这个词,是我们点评古代文人时最常用的字眼之一,但如果我们较真的话,会发现这种感慨其实是毫无道理的:文人“怀才”是什么意思?就是文字功夫好,写得一手好文章/诗句;那什么叫“遇”?按照咱们的思维,那就是飞黄腾达、身居要职,说白了就是当高官。

问题来了:为什么咱们会认为文人一定就适合当官?谁说文人就能当好官?

写诗句和从政,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对从业者的需求可谓天差地别。简单点形容:前者可能只需要文字功夫好、脑洞大、思维活跃,后者则需要具备解决形形色色现实难题的技能,以及强大的心理承受力、协调处理复杂关系的能力。

就以唐朝为例,大规模推行的科举制,将诗词歌赋列为考试的重要内容,由此催生了令人目不暇接的诗人群体。但在那时,写诗毕竟只是科举的一部分内容;况且,就算你中了进士,也不等于你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做官,还得等待有适合的空缺。在唐代,有些进士终生无法做官的情况比比皆是。(后来宋朝就不一样,科举=高官,由此造就了大量闲官)

那么在唐朝,什么人才能做官?能解决各个时期棘手问题的人。

李世民时期,久经战火的大唐对内满目疮痍、天灾频发,亟需稳定秩序、恢复生产;对外突厥、高句丽、吐谷浑等少数民族政权虎视眈眈、跃跃欲试。这个时候的李世民需要什么官员?能解决这些问题、增强国力的。为了减轻农民负担,唐太宗大量削减中央官员数量(从2000减少到600多),能待在体制内的,个个都有两把刷子,基本没有吃闲饭的冗官。即使你文笔再好,但不能解决朝廷需要解决的问题,那不好意思,靠边站。房谋杜断、“镜子”魏征,他们的文笔同样不错,但除了编纂史书方面外,主要精力都花在处理政事上。贞观之治的实现,靠的不是诗人,而是政治家、军事家们。

唐高宗、直至唐玄宗前期,唐王朝对内多次宫廷政变与官场博弈,但除了武则天前期外,大部分时间仍维持了正常运行;对外则经历了扩张、收缩、再度扩张等过程,李治在位时摆平了高句丽,使唐王朝国土达到了巅峰,但在他死后,突厥、契丹等原藩属就给了武则天下马威;而李隆基在位时大唐再度回到正轨,重新致力于拓边。在这些时期,想成为高官,不仅得具备适应政治斗争的素质,还需具备“出将入相”的水平(直至李隆基后期,唐朝的边将表现优秀,是可以入朝为宰相的;甚至“神探”狄仁杰,也曾带兵出征契丹),文笔怎么样,倒不是首要考虑因素。李隆基手下名相众多,但其中兼具“著名诗人”身份的,只有张九龄。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一直处于藩镇林立、官宦参政、外敌强势(吐蕃)、农民不堪重负等困境中,现实的压力,也催生了一批出色的战略家,如李泌、裴度等,他们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唐王朝内外的危机。靠诗人扭转乾坤?这种情况从未出现过。

怎么分辨唐朝诗人在政坛中的角色?看史书是个好办法,以《资治通鉴》为例,大唐头号诗人李白的名字压根没出现过;亮相较为频繁、而我们又比较熟悉的,则只有陈子昂、白居易、韩愈等(韩愈屡次上镜,不是由于诗作,而是因为他激烈的灭佛言论)。而在新旧唐书中,有专门的《文苑》篇记载唐代时的著名诗人,但只是作为列传,放在《宦官》、《酷吏》、《忠义》等等内容之后,属于史书的非重点篇章。

对于大名鼎鼎的初唐四杰,《资治通鉴》则有专门提及,不过是被视作反面典型出现。《唐纪十九》中说到,吏部侍郎裴行俭精于鉴定人才,他曾这样评论当时红透半边天的“初唐四杰”:

读书人的堪当重任,应当首先在于度量见识而后才是才艺。王勃等虽有文才,而气质浮躁浅露,哪里是享受爵位俸禄的材料!杨炯稍微沉静,应该可以做到县令、县长;其余的人能得善终就算幸运了。

当然,也有人看好这四位诗人的仕途,比如当时的宰相之一李敬玄。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裴行俭的判断几乎精准到令人恐惧:

王勃渡海时落水而亡,卢照邻因患顽症不能治愈、投水自尽,骆兵王因谋反被处死,只有杨炯,终老在盈川县令一职上。

那裴行俭看好的是哪些人?王勮、苏味道、程务挺、李多祚、黑齿常之等文武。这些人的事迹,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百度,一句话,他们都称得上一时名臣。

著名诗人就该在官场上飞黄腾达,这种观点,其实是中国人“学而优则仕”的官本位思想作祟。一个领域的天才,若被强行塞到另一个领域,结果往往是悲剧的。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在西晋时期,在世家掌握话语权、“任人以名气”的大环境下,那些才华横溢、出口成章的文人们纷纷入朝为官(“竹林七贤”大部分都身居要职),结果呢?人人清谈、不务正业,言行惊世骇俗、超然世外,骄奢淫逸、朱门酒肉臭;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少了,当权者们畏惧面对难题、解决困难,或者处理问题压根不着调,最终,神州陆沉,中原陷入了近300年的战乱。




为什么中国古代文人总遭到排挤?
中国古代的文人官员,也许是一个极具泛指性的概念称谓,但仔细分析起各个朝代文人官员的特点和构成等,人们也会发现中国古代文人官员各自有着不同的时代和朝政局势的背景,加之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人格和性格特点,各自有着不同的人生际遇以及错综复杂的君臣关系和同僚关系,等等。所以,中国古代文人官员遭遇...

古代文人,为什么很容易就变成“腐儒”呢?
因为古代文人不容易有施展理论的地方,缺少实践,经历的事情少,就容易变得“腐儒”。腐儒指的是那些死板、不懂得变通的读书人,其实这也不能全怪他们,古代,社会经济不发达,从政、经商、务农为主要的三大就业方向,但读书人清高,读书也是为了从政,但天下读书人多,政治职位却少,只有少数人...

在养生这件事情上,古代文人的干货总结你都知道哪些?
在养生这件事情上,古代文人总是爱琢磨,有的人喜欢通过睡眠养生,有的喜欢静坐养生,有的喜欢散步,有的喜欢沐浴,下面就给大家分享一些古代文人的养生干货总结。一、睡眠法:南宋诗人陆游,晚间读书,一般以二更鼓尽(相当于晚间10点)为限度。他认为,睡眠是消除疲劳的最好方法,经常熬夜,必然头昏脑...

中国古代交通不发达,那些文人墨客一般是用什么方式云游四方的呢?
不过既然是“云游四方”,一来目的地不是那么明确,二来并不赶时间,也不一定那么有钱,所以马车这种交通方式并不常见。古代文人四处游历多半是一个人,带个车夫到处走显然有点炫富嫌疑。孔子在这方面是个例外,孔子周游列国带了一大帮弟子,做马车享受一下也不足为奇。最常见的云游方式还是...

在古代,为什么那些文人都很痴迷女鬼传说?
在古代女子的地位低下,很多事情都不能做,也不允许做。对女子的压迫很深。如果受了虐待都没有办法反抗,只能死后化作冤魂来报仇。这种故事一直都广为流传。这就给了文人很多的灵感。自古以来,就有很多文人以女子的口吻,来描写出女子生活的情况。他们假借这种方式为女子发声,表达社会对她们的不公。

古代文人经历磨难走向成功的事例
几番风雨几番愁,磨难直把她磨得光彩照人,而那些看似高大难对付的磨难,一点一点,消耗至无形。岁月之风吹开她的日记,扉页上仍是那句动力壮语:“磨人的,是会消耗的啊,被磨的,是会发光的啊。”这是她走过磨难时最深刻的感悟,也是最想告诉天下所有朋友的话。古代文人经历磨难走向成功的事例...

中国古代文人的生平经历、作品风格,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字太白,汉族,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号青莲居士, 又号“谪仙人”。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之称。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后有...

古代的文人,如李白,陆游,黄巢,曹操,辛弃疾等人大家认为谁的武功最...
说起文人,我们总会想到这样一个词:“文弱书生”,这是大多数人对文人的印象,他们非常地柔弱,一点阳刚之气都没有,因为他们一生钻研于文,只会玩儿笔杆子。但是关于文,同样还有“文武双全”这样的词汇,就是文人在追求学问之外,也会对强身健体有一定的涉猎。明代有一个叫做王阳明的军事家、思想学...

古时候那些文人一个人游历全国甚至世界各国,他们靠什么生活?语言怎么...
至于李白,他看起来更潇洒。根据调查,他的朋友们是中国的大商人。就像一个文人墨客,看起来很穷。他哥哥是马云级别的商人。你不会看到他每天都在为生计奔波。至多,他精神上很低落。而且,他当年是在统治者那领了一大笔钱走得到。他没有工作,仍然有钱。没有钱你怎么能游遍我们国家的大河?你叫李白...

为什么古代文人墨客喜欢青楼,据说不是因为人品不好,而是另有原因?_百 ...
而对于那些事业有成的文人,要么是来青楼寻找刺激,要么是为了交际应酬。毕竟青楼的环境很好,隔音效果也不错,所以谈什么事还是有安全保障的。而且谈过了,还可以从青楼里找几个女子,乐呵一下。对于那些文人墨客喜欢来青楼,还有就是受了人不风流枉少年这一句话影响的。对于古代的文人墨客来说,深受...

承德县17373626695: 古代怀才不遇的大文豪都有哪些? -
僪彩消结: 屈原能做九歌、离骚而楚怀王不用,流放,郢都城破后抱石成江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说的是汉朝冯唐身历三朝,年轻时遇到文帝喜欢老成持重的,不赏识他,年稍长而景帝又喜欢年轻的,到武帝时,举为贤良,但年事已高不能为官 李广马上...

承德县17373626695: 历史上有哪些怀才不遇的人? -
僪彩消结: 屈原为何投江自杀 就因为这个 苏轼怀有一身才气 但是朝廷却不重用 李白 杜甫,辛弃疾,陆游 等也是类似 屈原:离骚,天问,九歌

承德县17373626695: 古代有哪些文人墨客非常适合写作文用的(尤其是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 -
僪彩消结: 比如说东晋,那时的人们沉迷于玄学(就是周易,五行八卦之类的),整个社会风气就是那样,贵族什么的不理朝政,追求那种山水之乐,竹林七贤就是代表人物.但陶渊明不一样,他是因为五次入仕,后因受不了官场的黑暗而对官场彻底失望而隐居于田园. 而后来的朝代,像王维是万年厌倦了官场,所以隐居于辋川别墅,还有一些人是因为怀才不遇,为了躲避才到山中隐居,然后将自己的不平,无奈,寂寥之情寄托于山水

承德县17373626695: 古代5位怀才不遇的文人及其作品 -
僪彩消结: 屈原<> 贾谊<> 司马迁<> 陶渊明<> 杜甫<> 苏轼<> 徐渭<>

承德县17373626695: 你知道哪些古代文人怀才不遇 -
僪彩消结: 李白,杜甫,苏轼,蒲松龄,陶渊明 你想得出来的大家,大部分都是怀才不遇的.

承德县17373626695: 古代怀才不遇的人有那些? -
僪彩消结: 凡是有抱负的文人,都有其性格的局限性,在针对某些问题,阐明自己观点的时候,大都是刚直不阿,直陈真伪.所以,那些当权者听不进忠言善语,最终遭贬.这些人都是怀才不遇的,有李白,杜甫,所有你可以想到的所谓大家,空有报国志,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在官场纵横驰骋 这些人为书胸意,斟贬时弊,只能以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承德县17373626695: 古代都有哪些文人墨客怀才不遇? -
僪彩消结: 本人觉得最坏才不遇的乃是屈原 屈原为何投江自杀 就因为这个 苏轼怀有一身才气 但是朝廷却不重用 李白 杜甫,辛弃疾,陆游 等也是类似 韩信刚开始也是一样 跨下之辱就反应了 好多好多千里马就因为没有伯乐而遗憾终身

承德县17373626695: 古代有哪些怀才不遇的人 -
僪彩消结: 怀才不遇的很多,大部分都是没大才,要么就是不懂的隐忍拽不住时机.抑郁而终的人活该啊.岳飞的才能得到了施展,因为有才而遭嫉妒.李白的才能也有施展的地方,但是因为它的狂傲而被赶了出来 很多文人的功底不错,但是英年早逝王勃 李贺就是 陶渊明是自己隐居

承德县17373626695: 有没有古人怀才不遇的事例? -
僪彩消结: 这样的人有很多,自然也有很多事.著名爱国诗人屈原虽然有着满腔热血,但由于朝廷腐败,悲愤难捱,遂自沉汩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诗人的诗中更是数不胜数.唐代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

承德县17373626695: 对古代文人怀才不遇现象的认识 -
僪彩消结: 古代文人书呆子居多,如果去地方做官,不懂治理水患、不懂农牧.怀的是不实用的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