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行的下一句

作者&投稿:康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千里之行下一句是什么~

下一句是:始于足下。
出处:春秋时期老子的《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原文节选: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
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译文: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

扩展资料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下一句:始于足下。
意思: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原文:《道经·第十九章 》作者·李耳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译文:抛弃聪明智巧,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抛弃仁义,人民可以恢复孝慈的天性;抛弃巧诈和货利,盗贼也就没有了。圣智、仁义、巧利这三者全是巧饰,作为治理社会病态的法则是不够的,所以要使人们的思想认识有所归属,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减少私欲杂念,抛弃圣智礼法的浮文,才能免于忧患。

扩展资料《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文章节选:
1、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出自《老子·道经·第十九章》
解释: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减少私欲杂念,抛弃圣智礼法的浮文,才能免于忧患。
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出自《老子·道经·第三十三章》
解释: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能战胜别人是有力的,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才算刚强。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人。坚持力行、努力不懈的就是有志。
3、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出自《老子·道经·第三十三章》
解释:能战胜别人是有力的,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才算刚强。
4、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出自《老子·德经·第四十章》
解释: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是道的运动,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
5、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出自《老子·德经·第七十二章》
解释:有道的圣人不但有自知之明,而且也不自我表现;有自爱之心也不自显高贵。

千里之行的下一句是始于足下。

1、原文

中华远古出处: 先秦·李耳《老子》第64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译文

先秦·李耳《老子》第64章:“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扩展资料

1、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胡适曾推测老子生于周灵王初年,当公元前570年),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陈国苦县(苦县,古县名,史学界普遍认为在今河南省鹿邑县)  。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2、老子在《道德经》第三章里,提出了他的“无为”思想。老子主张“不尚贤”、“使民无知、无欲”,设想要人们回到一种无矛盾的“无为”境界。老子崇尚“无为”,主张顺其自然,合乎天理,否定有神论。是当时较为先进的思想之一。

3、英文翻译

A journey of a thousand miles begins with a single step。

4、近义词:积少成多

积少成多:亦作积小成大。谓只要不断积累,就会从少变多。

5、反义词:好高骛远

好高骛远:比喻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

6、造句示例

1、古人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你还是脚踏实地地学习吧。

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改变将来,就得从现在开始。

参考资料千里之行_百度百科 



始于足下。

出自: 先秦·李耳《老子》第64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这句话揭示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再远的路只有一步步去走,才可以到达,再大的困难,只要一点点地,细心的,认真的去做就一定可以解决。

扩展资料:

千里之行典故:

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老子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提出谨小慎微和慎终如始的主张,他主张:处理问题要在它未发生以前。治理国家要在未乱之前。合抱的大树是细小的幼苗长成,九层的高台是一筐一筐泥土砌成的,千里远的行程是从脚下开始的。  

适用时机:在写作文或者论文时可以采用这一词语,使文章更具文采.  这句话揭示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再远的路只有一步步去走,才可以到达,再大的困难,只要一点点地,细心的,认真的去做就一定可以解决。  这些道理大家也都知道,其实人间的大道理就体现在一些日常的小事之中,要在小事中见到大道理,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千里之行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释 义
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
出 处
《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典 故
根据《世本》载,黄帝时有臣子名於则,发明了用麻编织的鞋子履,结束了古人光着脚的历史,(中华远古108项伟大发明,第35项於则作鞋),因功大被封于於(今河南内乡),称为於则。於则的子孙后代以封地为姓,称为於氏。通常认为,於则是於姓的始祖。另见宋王应麟等编著的《三字经 百家姓》。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意为千里远的行程是从脚下开始的。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释 义
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
出 处
《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典 故
根据《世本》载,黄帝时有臣子名於则,发明了用麻编织的鞋子履,结束了古人光着脚的历史,(中华远古108项伟大发明,第35项於则作鞋),因功大被封于於(今河南内乡),称为於则。於则的子孙后代以封地为姓,称为於氏。通常认为,於则是於姓的始祖。另见宋王应麟等编著的《三字经 百家姓》。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意为千里远的行程是从脚下开始的。

千里之行下一句是:始于足下。
解释:谓走一千里路,也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
语出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话出自哪里
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再艰难的事情,只要坚持不懈的行动必有所成。《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

行里之行,下一句是
答: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你好,本题已解答,如果满意 请点右下角“采纳答案”。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下一句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自先秦·李耳《老子》“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告诉我们坐而言不如起而行;一百个理论不及一个实践的道理。千里之行好比是我们的理想,有了理想就要付诸于实际行动,一步步地去努力实现它。 佛经上有一个故事:两个和尚,一穷一富,...

李白《侠客行》全诗翻译赏析
他们的武艺盖世,十步可斩杀一人,干里之行,无人可挡。 他们为人仗义行侠,事成之后,连个姓名也不肯留下。 想当年,侯嬴、朱亥与信陵君结交,与之脱剑横膝,交相欢饮。 三杯热酒下肚,便慷概许诺,愿为知己两助擂刀,一诺重于泰山。 眼花耳热之后,胸中之意气,感动苍天,可贯长虹。 朱亥为信陵君救赵,挥起了金...

用下面的词语各写一句话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任何事情都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所以我们不能被困难所吓倒.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我们坚定自己的信念和脚步就一定会梦想成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1、希望我们的友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2、祝你在新学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1、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例子:干里之行,始于足下。 这样的八字成语
19、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形容两头没着落。2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千里的路程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都是由小而大逐渐积累的。21、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溃:溃决。被大水冲破堤防;蚁穴:蚂蚁洞。千里的长堤,由于有小小的蚁洞而崩溃。比喻小事或小处不注意,就会酿成大祸或造成...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下一句是什么有多少人知道?)
——老子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况《劝学篇》里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前苏联革命导师列宁也说过“人要成就一件大事,就得从小事做起。” 你对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句古语有什么见解 一点小事都不做,又怎能指望他做...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白话翻译是: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这句话出自东汉时期曹操所写的《观沧海》《观沧海》【作者】:曹操 【作者】:东汉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大家知道“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最早出自哪里吗
他们的武艺盖世,十步可斩杀一人,干里之行,无人可挡。他们为人仗义行侠,事成之后,连个姓名也不肯留下。想当年,侯嬴、朱亥与信陵君结交,与之脱剑横膝,交相欢饮。三杯热酒下肚,便慷概许诺,愿为知己两助擂刀,一诺重于泰山。眼花耳热之后,胸中之意气,感动苍天,可贯长虹。朱亥为信陵君...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25000公里的二代逸动正值当年,提交用车作业
老规矩吧,还是先用仪表盘里程来镇楼了。对于一辆车来说5000公里可以当做一个小结,因为大部分车都是5000保养一次的,我的二代逸动从18年8月份提车,到现在已经跑了25000公里了,一年半多的时间里,跑的公里还算可以。 一辆车跑25000公里,可以让我对逸动有全部的认知,颜值是我当初选择二代逸动最大...

山东省18432023085: 千里之行的后面一句是什么? -
裴卸氨苄: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山东省18432023085: 千里之行的下半句 -
裴卸氨苄:[答案]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山东省18432023085: 千里之行.这句话的后半句是什么? -
裴卸氨苄:[答案]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山东省18432023085: 千里之行,下句什么 -
裴卸氨苄:[答案]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老子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提出谨小慎微和慎终如始的主张,他主张:处理问题要在它未发生以前.治理国家要在未乱之前.合抱的大树是细小的幼苗长成,九层的高台是一筐一筐泥土砌...

山东省18432023085: 千里之行下一句 -
裴卸氨苄: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释义: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

山东省18432023085: 千里之行后面的一句话 -
裴卸氨苄: 完整的句子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

山东省18432023085: 千里之行下一句是什么?
裴卸氨苄: 始于足下千里之行的下一句是始于足下.这两句话出自于老子的道德经,意思是走一千里的路程,是从脚下迈出第一步开始的,告诉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头做起、从细微...

山东省18432023085: 千里之行的后一句是什么 -
裴卸氨苄: 始于足下

山东省18432023085: 千里之行的下一句 -
裴卸氨苄: 千里之行的下一句是始于足下.1、原文 中华远古出处: 先秦·李耳《老子》第64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2、译文 先秦·李耳《老子》第64章:“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

山东省18432023085: 千里之行的下半句是什么? -
裴卸氨苄: 千里之行的下半句是始于足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这句话出自《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是从小到大逐渐积累起来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