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有铜角渡江、火箭射象这回事?

作者&投稿:牧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历史上真有铜角渡江、火箭射象这回事?~

明军曲靖、滇阳两役,虽难免毁伤但毕竟取得大胜,元军死伤极多,对云南其余城池均是极大的威慑。大战事后,残元在南方的兵力耗损大半,西南大定,实为傅沐等人的不世之功。这两次战争,明军用兵之巧,奇正合理,为兵书范例,不仅载入史乘,更为非官方的改为评书广为流传,称为“铜角渡江,火鼠克象”。两百多年后,扬州某茶馆,一位叫韦小宝的无赖小子听了这个故事,常做非非想,以此励志,终于厥后做出一番震天动地的事业来。


不是,是小说杜撰

《鹿鼎记》中有记载 看看
 韦小宝道:“是铜角渡江,不是铜角射象。太祖打平天下,最后只有云南,贵州的梁王
未曾降服。那梁王叽哩咕噜花,是元代末代皇帝的侄儿,守住了云南,贵州,不肯投降。”
那梁王本名匝刺瓦尔密,韦小宝记不住他的名字,随口胡诌。茅十八虽觉奇怪,也不敢反
驳,只听韦小宝续道:“太祖皇帝龙心大怒,便点兵三十万军马,命沐王爷带领前去攻打,
来到云南边界,遇到元兵。元兵的元帅叫做达里麻,此人身高十丈,头如巴斗……”
  茅十八道:“那有身高十丈之人?”韦小宝知道说溜了嘴,辩道:“蒙古人自然生得比
咱们汉人高大些。那达里麻身披铁甲,手执长枪,在江边哇啦啦大声一叫,便如半空中连打
三个霹雳,只听得扑通,扑通,扑通,声声不断,水花四溅。你道是什么事?”茅十八道:
“不知道,是什么事?”韦小宝道:“原来达里麻哇哇大叫,响音传过江去,登时有十名明
兵给他吓破胆子,摔下马来,掉进江中。沐王爷一见不对,心想再给他叫几声,我军纷纷堕
江,大事不好,于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韦小宝平时说话,出口便是粗话,“他妈的”三字片刻不离口,但讲到沐英平云南的故
事,学的是说书先生的口吻,粗话固然一句没有,偶尔还来几句或通或不通的成语。
  他继续说道:“沐王爷眼见得这达里麻张开血盆大口,又要大叫,于是弯弓搭箭,飕的
一箭,便向达里麻口中射去。沐王爷的箭法白步穿杨,千步穿口,这一箭呼呼风响,横过了
江面,直达达里麻的大嘴射到。马达里麻也是英雄好汉,眼见这箭来得势道好凶,急忙低
头,避了开去。只听得后军齐声呐喊:‘不好了!'达里麻回头一看,只见这一箭连穿十名
将军,从第一名将军胸口射进,背后出来,又射入第二名将军胸口,一共穿了十人。”
  茅十八摇头道:“那有此事?沐王爷就算天生神力,一箭终究也射穿不了十个人。”韦
小宝道:“沐王爷是天上星宿下凡,玉皇大帝派他来保太祖皇帝驾的,岂同凡人?你道是你
茅十八吗?这一箭一穿十,有个明堂,叫做'穿云箭'。”
  茅十八将信将疑,问道:“后来怎样?”
  韦小宝道:“达里麻一见大怒,心想你会射箭,难道我就不会?提起硬弓,也是一箭向
沐王爷射将过来。沐王爷叫道:‘来得好!'左手两根手指伸出,轻轻便将箭挟住了。正在
此时,天空中一群大雁飞过,啼声嘹亮,沐王爷心生一计,叫道:“我要射中第三双雁儿的
左眼!'飕的一箭,向那雁儿射去。达里麻心想:‘你要射第三只雁儿,已不容易,怎的还
分左眼右眼?'抬头看去。便在此时,沐王爷连珠箭发,三箭齐向达里麻射到。”
  茅十八道:“妙极!这时声东击西的法子。”
  韦小宝道:“也算达里麻命不该绝,第一箭正中他的左眼,仰后便倒,第二箭,第三箭
又接连射死了他的八明大将。元兵身上毛多,明军叫他们毛兵毛将。沐王爷连射三箭,射死
了十八名毛将,这叫做'沐王爷隔江大战,三箭射死毛十八!”
  茅十八一怔,道:“什么?”韦小宝道:“沐王爷隔江射死毛十八!”说到这里,忍不
住格格格笑了出来。茅十八这才明白,他果然是饶着弯儿在骂自己,骂道:“他妈的,胡说
八道!沐王爷隔江大战,三箭射死韦小宝!”韦小宝笑道:“那时我还没有生,沐王爷又怎
射得死我?”茅十八道:“你休得乱说。达里麻左眼中箭,却又如何?”
  韦小宝道:“元兵见元帅中箭,倒下马来,登时大乱。沐王爷正要下令大军渡江,忽然
听得隔江号响,元兵已有援兵开到,对岸乱箭齐发,只遮得逃诩黑了。沐王爷又生一计,派
了手下四员大将,悄悄领兵到下游渡江,绕到元兵阵后,大吹铜角。”

关于“铜角渡江”、“火箭射象”的故事,来源不可考,但很可能是为了宣扬某位古代将领的功绩而编造的传说。
其中,“铜角渡江”的故事描述的是明朝时期,明军在云南曲靖、滇阳两场战役中,用铜角吹奏,引燃火箭射向元军船只,从而取得大胜。然而,这种战术与当时的军事技术水平不符,因此存在虚构的可能性。
至于“火箭射象”,出现在《鹿鼎记》中,描述的是沐王府以火箭射中大象并将其击败的情节。虽然沐王府在历史上确有其存在,但这个故事应该也是虚构的。
总之,这些故事很可能是为了宣扬某位古代将领的功绩而编造的传说,不一定有历史事实依据。

明军曲靖、滇阳两役,虽难免毁伤但毕竟取得大胜,元军死伤极多,对云南其余城池均是极大的威慑。大战事后,残元在南方的兵力耗损大半,西南大定,实为傅沐等人的不世之功。这两次战争,明军用兵之巧,奇正合理,为兵书范例,不仅载入史乘,更为非官方的改为评书广为流传,称为“铜角渡江,火鼠克象”。两百多年后,扬州某茶馆,一位叫韦小宝的无赖小子听了这个故事,常做非非想,以此励志,终于厥后做出一番震天动地的事业来。

没有


白石江的文化
于是,他亲自部署,命颍川侯傅友德为征南大将军,永昌侯蓝玉、西平侯沐英为左右副将军,调集了三十万大军浩浩荡荡从南京出发,先从水路循江而上,穿过八百里洞庭湖,从武陵踏上陆路,沿着东行古道过湘西、进贵州,走过雄峙在滇黔交界处的胜境关,于这年十二月,一个北风呼啸的日子逼近了曲靖,终于...

关于沐英的故事
友德欲渡江,英曰:“我兵罢,惧为所扼。”乃帅诸军严陈,若将渡者。而奇兵从下流济,出其陈后,张疑帜山谷间,人吹一铜角。元兵惊扰。英急麾军渡江,以善泅者先之,长刀斫其军。军却,师毕济。鏖战良久,复纵铁骑,遂大败之,生擒达里麻,僵尸十余里。长驱入云南,梁王走死,右丞观音保...

明朝历代为朱家守卫云贵的镇南将军沐家的详细资料
友德欲渡江,英曰:“我兵罢,惧为所扼。”乃帅诸军严陈,若将渡者。而奇兵从下流济,出其陈后,张疑帜山谷间,人吹一铜角。元兵惊扰。英急麾军渡江,...族在石南上司中的地位与威望有增无减.史载:“滇人摄服(沐)晨父J"威信.庄事之无异人主.每片纸卜上酋所.具威仪出郭迎逐.}}. IfIJ后启之.曰‘...

古代故宫内有报警器是真的吗?紫禁城内的报警器到底是怎样的?
4. 故宫的石台阶两侧设有栏杆,栏杆柱顶的花头形雕刻物是石别拉,又称石海肖,是古代的报警器。5. 在遭遇外敌入侵、战事警报或火灾等紧急情况时,守卫会吹响石球上的小孔,发出警报声,声音传遍整个紫禁城。6. 根据史料记载,清顺治帝命令侍卫府安装石别拉,分为内外前三围,需要报警时,将小铜角插入...

历史上真有铜角渡江、火箭射象这回事?
不是,是小说杜撰 《鹿鼎记》中有记载 看看 韦小宝道:“是铜角渡江,不是铜角射象。太祖打平天下,最后只有云南,贵州的梁王 未曾降服。那梁王叽哩咕噜花,是元代末代皇帝的侄儿,守住了云南,贵州,不肯投降。”那梁王本名匝刺瓦尔密,韦小宝记不住他的名字,随口胡诌。茅十八虽觉奇怪,也不敢反 驳...

历史元朝被灭掉之后,大理那块地方变成什么国家了?求相关历史!自己总结...
明军大喜,趁着有大雾掩护,偃旗息鼓悄悄潜入白石江北岸布阵。忽然之间,一声号令,江北沿线金鼓齐鸣,喊声震天,似有千军万马杀来!元军主帅达里麻毫无防备,手忙脚乱,连忙下令仓惶应战。久经沙场的蓝玉一面令全军鸣金击鼓,作渡江之势,一面派出部分善游的勇士“将旗帜征鼓,从上流先渡,循山而出其阵后,吹铜角以张...

节选自《明史沐英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傅友德想马上渡江,沐英则说:“我军应停止前进,因为我担心会被敌军所扼。”于是率领诸军严阵江边,就好像即将渡江一样。另外却派遣奇兵从下游渡江,出现在敌军之后,在山谷中张开迷惑敌人的旗帜,并且每人吹一铜角。元军大受惊扰。沐英迅速指挥军队渡江,命令善于潜水者先行,用长刀直砍敌军。敌军退却,...

明朝历代为朱家守卫云贵的镇南将军沐家的详细资料
友德欲渡江,英曰:“我兵罢,惧为所扼。”乃帅诸军严陈,若将渡者。 而奇兵从下流济,出其陈后,张疑帜山谷间,人吹一铜角。 元兵惊扰。 英急麾军...绍勋有勇略,用兵辄胜。 卒,赠太师,谥敏靖。 知 子朝子朝辅嗣。 都御史刘渠索赂,朝辅与之,因上章言:“臣家世守兹土,上下相承。 今有司纷更典...

一道英语选择
而奇兵从下流济,出其陈后,张疑帜山谷间,人吹一铜角。元兵惊扰。英急麾军渡江,以善泅者先之,...都御史刘渠索赂,朝辅与之,因上章言:“臣家世守兹土,上下相承。今有司纷更典制,关臣职守,率不

英语选择
而奇兵从下流济,出其陈后,张疑帜山谷间,人吹一铜角。元兵惊扰。英急麾军渡江,以善泅者先之,...都御史刘渠索赂,朝辅与之,因上章言:“臣家世守兹土,上下相承。今有司纷更典制,关臣职守,率不

禹州市15729258773: 历史上真有铜角渡江、火箭射象这回事? -
何程诺辰: 明军曲靖、滇阳两役,虽难免毁伤但毕竟取得大胜,元军死伤极多,对云南其余城池均是极大的威慑.大战事后,残元在南方的兵力耗损大半,西南大定,实为傅沐等人的不世之功.这两次战争,明军用兵之巧,奇正合理,为兵书范例,不仅载入史乘,更为非官方的改为评书广为流传,称为“铜角渡江,火鼠克象”.两百多年后,扬州某茶馆,一位叫韦小宝的无赖小子听了这个故事,常做非非想,以此励志,终于厥后做出一番震天动地的事业来.

禹州市15729258773: 诸葛亮草船借箭,历史上真有其事吗?
何程诺辰: 据史料记载,“草船借箭”的真实情况是这样的: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孙权与曹操两军相持一个多月没分胜负.一天,为了观察曹军动静,“权乘大船来观军,公(曹操)使弓弩乱发,箭着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孙权起初料不到船身会中这么多箭,弄得船要倾覆,他只是急中生智,设法让船身得到平衡. 罗贯中把“草船借箭”这件事从孙权移到诸葛亮身上,目的是为了突出诸葛亮的智谋而已.自从有了《三国演义》之后,人们就以它作为衡量、品评三国人物的标准,而且平民百姓家只知有《三国演义》而不知有《三国志》,是故“草船借箭”的主角便成了诸葛亮.

禹州市15729258773: 草船借箭的真的是诸葛亮吗? -
何程诺辰: 从史书资料中得知:三国时真正用船借箭的并非诸葛亮,而是吴主孙权. 据史料记载,当年借箭之事确有其事,但时间是在赤壁之战后的建安十八年(213),其主人公是 孙权,乘坐的船是战舰而并非草船..《三国志·吴书》载:“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须,权与相拒月余,曹公望权军,叹其齐肃,乃退.”《魏略》载:“权乘大舰来观军,公(曹操)使弓弩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复,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 罗贯中写《三国演义》时,经过艺术加工,把“草船借箭”的功劳记在诸葛亮的帐上,使这一讹传流传至今. 生子当生孙仲谋 就是这事发生后曹操说的.

禹州市15729258773: 历史故事······要真实的·······字数要在600左右·······要白话文····写明白点的~~ -
何程诺辰:1.霍去病倒看北斗古人早就发现,越往北走,北极星就升得越高,当然北斗星也会同样升得越高.他们想,如果再往北走,北斗星会不会高过头顶,向南偏去?这是完全可能的,也真有人看到过这种景象,下面我给朋友们讲一个“霍去病倒看...

禹州市15729258773: 历史上孙权草船借箭为什么在三国志的书上找不到?? -
何程诺辰: 在陈寿著《三国志》原文中并无此事,此事出自南朝宋·裴松之注《三国志·吴主传》中,引注的《吴历》:“权乃自来,乘轻船,从灞须口入公军.诸将皆以为是挑战者,欲击之.公曰:'此必孙权欲身见吾军部伍也.'敕军中皆精严,弓弩不得妄发.权行五六里,回还作鼓吹”.而《魏略》的记载则略有不同:“权乘大船来观军,公使弓弩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

禹州市15729258773: 三国中草船借箭的故事是否属实?是诸葛亮借的吗? -
何程诺辰: 这个故事却是虚构的,诸葛亮的一生并没有干过这件事.那么,这个故事是不是罗贯中凭空杜撰的呢?那也不是,因为他确有所本.正史上草船借箭是发生在孙权与曹操的濡须之战. 《三国志》裴松之注本原文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原文...

禹州市15729258773: 正史上有“草船借箭”这回事吗?
何程诺辰: 不一定,举个列子:空城计三国里确实有,但不是诸葛亮弄得,地点也不是西城.说一说,草船借箭这是,在中国5000年历史上是肯定有的,但具体是不是三国里的,是不是孔明搞的,有待考证

禹州市15729258773: 大家觉得草船借箭用的好吗 难道诸葛亮就不怕曹操放的是带火的箭???
何程诺辰: 楼主,其实历史上草船借箭不是诸葛亮,三国演义是作者虚构的,正史里写的是孙权.另外我告诉楼主,当时借箭是大雾天气,放火箭是很很容易被熄灭的,那又何必多此一举呢

禹州市15729258773: 草船借箭曹操的部署是否正确 -
何程诺辰: 我认为很正确 第一、按当时的战法而言,水面作战是以弓箭为主要的进攻武器.第二、当时天有大雾敌情不明,能见度很差,冒然出战不可取,用弓箭是最好的选择.第三、曹操多疑的性格也决定了他的决策,这也是孔明事先算到的结果!

禹州市15729258773: 草船借箭时,曹操射的不是一般的箭而是火箭,会怎么样
何程诺辰: 古时夜战放箭有两种,分为明箭和暗箭,明箭就是我们说的火箭,因为箭上有火,在漆黑的夜空中非常明显,非常容易躲避(箭上带火后飞行速度和稳定性都会受影响),所以如果不是想用火攻的话,很少用明箭.暗箭,顾名思义,就是不带火的箭,普通箭在白天都很难躲避,更别提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晚上了,所以曹操用普通箭是很和常理的. 还有一句话,就是请 龙明9492 注意,曹操当时是在水寨中,防御措施很完善,就算暴露了自己,也没什么可担心的,难道他怕被人在岸上“射沉”吗?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