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四禅八定中的八定如何描述的?

作者&投稿:别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佛教里的四禅八定是什么意思?说得通俗易懂一点~

四禅是指: 初禅、二禅、三禅、四禅、 今次诸戒品而辨四禅者。四禅八定是指四与八并举者,盖色界与无色界相对,则在色界为‘禅’,在无色界为‘定’;若以色界、无色界相对于欲界之‘散’,则色及无色二界,皆称为‘定’。
故合色界之四禅定与无色界之四无色定,而称之为八定。又若区别色界及无色界之禅定,则色界之禅定‘定、慧均等’,无色界之禅定,其相微细而‘定多慧少’。
四禅(梵catvāri -dhyānāni),又作四静虑、色界定。即色界天之四禅。色界天之四禅与无色界天之四无色定,合之而成八定,故知八定包含四禅。
一、四禅
1、初禅有五支
一觉支 二观支 三喜支 四乐支 五一心支
一觉支 初心在缘名为觉。行者依未到地。发初禅色界清净色法。触欲界身根。心大惊悟。尔时即生身识觉。此色触未曾有功德利益。故名觉支
二观支 细心分别名为观。行者既证初禅功德。即以细心。分别此禅定中色法诸妙功德境界。分明无诸盖覆。如是等功德。欲界之所未有。故名观支
三喜支 欣庆之心名为喜。行者初发禅时。乃有喜生。但分别未了。故喜心未成。若观心分别。所舍欲界之乐甚少。今获得初禅。利益甚多。如是思惟已。则欢喜无量。故名喜支
四乐支 怡悦之心名为乐。行者发初禅时。乃即有乐。但分别喜动踊心息。则恬然静虑。受于乐触怡悦之安快。故名乐支
五一心支 心与定法一。故名曰一心。行者初证禅时。乃即著定。而心犹依觉观喜乐之法。故有细微之散。若受喜乐心。自然与定法一。故名一心支

2、二禅有四支
一内净支 二喜支 三乐支 四一心支
一内净支 心无观觉之浑浊。故名内净。行者欲离初禅时。种种诃责觉观。觉观既灭则心内静。心与静色法相应。豁尔明净。故名内净支也
二喜支 欣庆之心名之为喜。行者初得内净时。即与喜俱发。而喜心未成。次心自庆。得免觉观之患。获得胜定内净之喜。欢喜无量。故名为喜支
三乐支 怡悦之心名之为乐。行者喜踊之情既息则恬然静虑。受于内净喜中之悦乐。故名为乐支也
四一心支 心与定法一。谓之一心。行者受乐心息。则心与定一。澄停不动。故名为一心支

3、三禅有五支
一舍支 二念支 三慧支 四乐支 五一心支
一舍支 离喜不悔。此心名舍。行者欲离二禅时。种种因缘。诃责于喜。喜既灭谢。三禅即发。若证三禅之乐。则舍二禅之喜。不生悔心。故名为舍。亦名三禅。乐初生时。是乐三界第一。能生心著。心著则禅坏。故须行舍
二念支 念名爱念。行者既发三禅之乐。乐从内起。应须爱念。将息则乐得增长。乃至遍身。如慈母念子。爱念将养。故名念支
三慧支 解知之心名慧。行者既发三禅之乐。此乐微妙。难得增长遍身。若非善巧之解慧。则不能方便长养此乐得遍身
四乐支 怡悦之心名之为乐。行者发三禅乐已。若能善用舍念慧将护此乐。乐既无过则增长遍身怡悦受乐安快三禅之乐。三禅为最乐。若离三禅。余地更无遍身之乐也
五一心支 心与定法一。名曰一心。行者受乐心息。则心自与定法一。澄渟不动。名一心支

4、四禅四支
一不苦不乐支 二舍支 三念支 四一心支
一不苦不乐支 中庸之心。不苦不乐。行者欲离三禅时。种种因缘。诃责于乐。乐既谢灭。则不动之定。与舍俱发。故内心湛然。不苦不乐也
二舍支 离乐不悔此心名舍。行者既得第四禅不动真定。则舍三禅难舍之乐。不生悔心。故名舍支。亦云。证四禅不动定时。不应取定起动念心。若心行舍。则无动念之乖也
三念清净支 念者爱念也。行者既得四禅真定。当念下地之过。念自功德。方便将养令不退失。进入胜品。故名为念。亦云是四禅中有不动照了正念分明。故名念支
四一心支 心与定法一。名一心支。行者既得四禅舍俱之定。舍念将息。则心无所依。泯然凝寂。一心在定。犹如明镜。不动净木无波湛然而照万像皆现。何故此四禅中。独名不动定也。初禅觉观动。二禅喜所动。三禅乐所动。是四禅中先离忧喜。今复除苦乐。故名真定也。
三界胜定。无复过此若三乘行人。善巧照了分明。则因此定发真无漏。有漏外道无慧方便。入此定时。不坏身色。直灭其心。入无想定。谓为涅盘。是为邪倒。非涅盘也。从初禅至四禅。有十八法。皆名支者支派也。从四禅中分派。出十八功德。故名支也
二、八定
1、初禅定法:静虑,安定身心。
2、二禅定法:清净,悟空静定。
3、三禅定法:静定,身处乐境。
4、四禅定:寂静,念空静境界。
5、空无边处定法,身与天宇融为一体,在无边处禅定。
6、识无边处定法,意与虚空同体,在浩翰无边处禅定。
7、无所有处定法:观空无所有处禅定。
8、非想非非想处定法:意想寂静处,意识活动在相对静止之中。
八定由浅入深,稳定情结,协调形神。舍弃初禅八触十功德的觉受,才能进入二禅。
二禅是定生喜乐地,定中生起喜乐。舍弃二禅的喜,即进入三禅。三禅是离喜妙乐地。超越欢喜的微妙快乐。若舍弃一切觉受,才能进入四禅。四禅是舍念清净地,此时清净平等,空、乐、明、等一切觉受均无。

扩展资料
如果修行者觉得有色身很麻烦,想舍弃它,那么就要修习更深的禅定,如: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和非想非非想处定。

1、空无边处定
一个人若想把色身舍掉,他须把种种色想灭掉,既是灭掉色想与有对想;色想是因眼识而生起的;有对想是由鼻、舌、身与耳识而生起的。
在四禅中做“空”想,既是没有色(物质)与欲(欲望),而把一切都观空,当他这个“空”想完成后,他就远离色地而进入空无边处定--出色界。他感受到没有色法,故空;没有所谓的边沿,所以称为“空无边处定”。进入此定,并不表示他的心没有任何作用,反之,他还有受、想、行、识的作用。

2、识无边处定
修行者继续修习禅定时,他会发现空无边处定的空想也是一种苦,因为他是一种想,表示他还有心念。要减少这种想,他需要思维现前的心念,观察现前的心识作用,保持心识的知觉,念念不离知觉的心,而一心缘识。
这个心识也会产生作用,使他发现无量无边过去和未来的心识,这就是所谓的识无边处定了。进入此定者抛弃了“空”想,只保持现前一念知觉的心识,实际上,识无边处定还是有想,只是这种想很细微,与空无边处定的空想不同。
它们之差别是:空无边处定中的想是故意作“空”想;而识无边处定中的想是抛弃“空”想,进入另一种定--识无边处定;因为它观察现前的心识作用,是有细微的想,并非无想。(注:识与想的区别:五蕴中的色、受、想、行、识中的识是心的知觉作用;想是法尘,既是心的念头。)

3、无所有处定
如果继续修下去,修行者会发现心识还在那边产生作用。而生起讨厌之心,因此想舍弃它,想进入无所有处定。那就是他认为:如果有一个地方完全没有心识作用,这种定才是最安稳,最快乐的。它就观想这种定,并非作“空”想,也不是依识,而是他一心念无所有。
在定中,他或认为他没有想了,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而是他的心念非常细微,意识中的法尘就是无所有的法尘。在无所有处定中,其他的想不生起,没有种种的心想的相,不分别所有的东西,只是分别无所有,一心定在无所有的法尘中。第六识还在产生作用,集中在观想无所有法,所以称为无所有处定。

4、非想非非想处定
修行者继续修下去,又会发现这个心念很粗,他不要一切有、无所有,既是有想、无想他都不要。因为空无边处定是空想;识无边处定有作识想;无所有处定他认为无想,实际上是有很微细的想;他以为在无所有处定之前的定都是有想,而只有无所有定才是无想。
他是要进入没有“想”,也没有“无想”,既是非想非非想处定。在无所有处定时,他还有一个定境,但进入非想非非想处定后,连定境都消失了。但是第六识还有非常细微的作用,但是他不知道,乃至他有第七、第八的心识在作用。
南传佛教中,认为我们只有六个心识,当一个人进入非想非非想处定后,第六识还有很微细的作用,就是大乘佛教中所指的第七识。一般上这很微细的第六识心执著第八识称为第七识--恒行的心识。
进入四禅定者,只是降服眼、耳、鼻、舌、身识,并没把它们灭掉,而是进入那个定境时,粗重的烦恼当时不生罢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四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八定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四禅八定

初静虑定(离欲恶不善法有寻有伺离生喜乐初静虑具足住,是第一次第定)
第二静虑定(寻伺寂静内等净心一趣性无寻无伺定生喜乐第二静虑具足住,是第二次第定)
第三静虑定(离喜住舍正念正知身受乐圣说应舍具念乐住第三静虑具足住,是第三次第定)
第四静虑定(断乐断苦先喜忧没不苦不乐舍念清净第四静虑具足住,是第四次第定)
空无边处定(超一切色想灭有对想不思惟种种想,入无边空空无边处定具足住)
识无边处定(超一切空无边处,入无边识识无边处定具足住)
无所有处定(超一切识无边处,入无少所有无所有处定具足住)
非想非非想处定(超一切无所有处,入非想非非想处定具足住)

灭想受定(超一切非想非非想处,入想受灭定具足住)
以上得练熟了,能随意出入才行。

没有。
世外人法无定法。要真的解释那是执空。


禅道的四禅八定
佛家证入定的方法之一就是禅。(四禅八定)最高的禅境非末那识作用。更非我等末那识所能理解。【四禅八定】四禅是色界的四种禅定;八定是色界的四禅与无色界的四无色定。 色界静虑的四种区分。即初禅、第二禅、第三禅、第四禅。禅者,禅那(dhya^na)之略,译作静虑。故又名四静虑。《长阿含》卷八〈众...

佛教中四禅八定的四禅是什么意思啊?
八定则是指四禅加上无色界的四无色定。它们是由浅入深的修行阶段,旨在稳定情绪,协调身心。从初禅到四禅,修行者逐步舍弃觉受,进入更深层次的定境。而八定中的无色界定则是修行者进一步超越色界的限制,进入更加微妙的定境。在四禅八定的修行过程中,修行者会经历各种心识作用的变化,从觉观到...

什么是四禅八定?
四禅八定,佛教中一项关键的修行法门,由色界和无色界的四个禅定与四个定境组成,是实现心灵平静与解脱的基础路径。初禅至四禅,逐级消除烦恼,初禅去除了欲念但仍保留思维,二禅则去除了觉观,带来欢喜,三禅去除了欢喜,留有内心的宁静与舒适,四禅更进一步,达到心一境性的空明。无色界四定则挑战...

如何修得四禅八定
如何修得四禅八定小乘阶段是“欲界定”。 欲界定分四个步骤训练:第一步叫粗定或粗住;第二步叫细住;第三步叫欲界定;第四步叫未到地定。 中乘阶段是“根本禅”。 “根本禅”分四步功夫,即

现在的佛弟子,包括出家和在家的,几乎都不懂四禅八定,也进不去四禅八定...
共法,佛弟子要想成就,必须修四禅八定,连最基本的定都做不到,何以成佛!

请教关于四禅八定的修法问题!
其实不论是坐禅,或是念佛,或是持咒,或是观息,功夫到了,都可以获得四禅八定,并非只有某一个形式才可以!关于这一块,师兄可以参考楞严经。佛在楞严经中,曾问过二十五位大菩萨及阿罗汉各自的修行证道经历,非常有启发性。也有非常详细的解读和描述!在下以上只是个人的一点粗浅见解,各位师兄若...

四禅八定灭尽定
若能短暂地让恒行心识不生起,即进入名为“灭尽定”的状态,于此境中消除了“我执”,即对第八识中“我”的执着。进入此定的条件是三果或更高层次的圣者,他们断除了烦恼,但第三果圣者还需克服微细的烦恼,仅能暂时进入,出定时我执又会复苏。阿罗汉果圣者则彻底破除我执,无论在定中还是出定...

佛学当中四禅八定指的是什么?
四禅;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四定;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并起来说就是四禅八定。最后加个“依正思维入定,证得灭尽大定”这就是 九次第定。

什么是四禅八定及禅定修习法门简介
初级阶段包含粗念住、细念住、欲界定、未来禅,然后才开始“四禅八定”(即“色界四禅和无色界四定”的合称),分别为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 非非想处定。四禅八定是禅定的基础,佛陀在成佛和涅槃时,也曾修行四禅八定功夫作为助缘。练会这些,你...

入定是什么感觉?
入定是指在修行的过程中,身体静止不动,并且心也不动。入定指的是完全的一种内心专注于某种事物而不动摇的状态,清明不昏沉,平衡柔软。入定即入于禅定。有时得道者的示寂,也称为入定。可区分为有心定、无心定。入定又分成四个层次:初禅、二禅、三禅、四禅,还有很深的定,叫都叫不出来。功夫...

城口县18040134499: 何谓四禅八定 -
延逄哈西: 佛教的四禅八定是色界四禅和无色界四定的合称,即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 非非想处定.四禅八定是禅定的基础,佛陀成佛佛和涅槃时,也曾修行四禅八定功夫作为助缘.色界四禅 1、初禅是...

城口县18040134499: 佛教里面的四禅八定是什么意思呢? -
延逄哈西: 四禅(梵catva^ri -dhya^na^ni ),又作四静虑、色界定.即色界天之四禅.色界天之四禅与无色界天之四无色定,合之而成八定,故知八定包含四禅.四与八并举者,盖色界与无色界相对,则在色界为'禅',在无色界为'定';若以色界、无色界相对于欲界之'散',则色及无色二界,皆称为'定'.故合色界之四禅定与无色界之四无色定,而称之为八定.又若区别色界及无色界之禅定,则色界之禅定'定、慧均等',无色界之禅定,其相微细而'定多慧少'.〔瑜伽师地论卷十一、摩诃止观卷九〕

城口县18040134499: 佛教中 入空定 是什么意思 -
延逄哈西: 佛教四禅八定中有:色界四禅与无色界四定,合称四禅八定.入无色界四空定简称入空定,即:1、空无边处定,2、识无边处定,3、无所有处定,4、非想非非想处定.

城口县18040134499: 可以简单说说四禅八定内容吗? -
延逄哈西: 【四禅八定】又作四静虑、色界定.即色界天的四禅.色界天的四禅与无色界天的四无色定,合称八定,故知八定包含四禅.四与八并举者,因为色界与无色界相对,则在色界为'禅',在无色界为'定';若以色界、无色界相对于欲界之'散',则色及无色二界,皆称为'定'.故合色界的四禅定与无色界的四无色定,而称之为八定.又若区别色界及无色界的禅定,则色界之禅定为'定、慧均等',无色界之禅定,其相微细而'定多慧少'.

城口县18040134499: 禅定的境界是怎么样的? -
延逄哈西: 禅定的境界应该是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维持,至于能悟到那个境界,就看禅定的功夫有多深了.

城口县18040134499: 四禅八定的境界是什么 -
延逄哈西: 你的是不是真四禅?用涅槃经来检测,大般涅槃最适合用来验证那些伪大师!迦叶.如火灾起能烧一切.唯除二禅力不至故.善男子.死火亦尔能烧一切.唯除菩萨住于大乘大般涅槃.势不及故.复次迦叶.如水灾起一切漂没.唯除三禅力不...

城口县18040134499: 阿罗汉的【定】和非想非非想天的四禅八定有什么区别? -
延逄哈西: 阿罗汉的定和非想非非想天的四禅八定主要有以下区别:1. 层次不同:阿罗汉的定主要是指九次第定,它比非想非非想天更高一层.非想非非想定是伏住前六识的作用,能伏八万四千大劫之久,但还不知有第七识恒审思量(我执)的作用.2. 功能不同:阿罗汉的定功能不仅能观察到第七识的我执作用,而且能伏住,凭此功夫摆脱三界的束缚,但还见不到第八识.而非想非非想定只伏住前六识的作用,不能伏住第七识和第八识.综上所述,阿罗汉的定和非想非非想天的四禅八定在层次和功能上存在明显的区别.

城口县18040134499: 何为四禅八定? -
延逄哈西: (1)、空无边处定 (2)、识无边处定 (3)、无所有处定 (4)、非想非非想处定 灭尽定

城口县18040134499: 佛经里面说到最深的禅定是什么 -
延逄哈西: 在佛教当中禅定指的是内心的状态,而评价禅定的深浅,佛教当中分成了四禅八定,这八个禅那心的状态,一个比一个要宁静,因此说二禅要比初禅殊胜能宁静. 四禅八定都是佛教和其他宗教共通的,而这八个禅那当中最高的是非想非非想处定,在修多罗当中提到,世间想之顶点的时候说,世间无上想是非想非非想,这个是世间能够达到的最高的禅定状态,所说的世间的意思,是指的内心的状态,而不是指,生活的器世间. 而圣者(三、四果)可以进入九次第定当中的灭尽定,这种定,想已经完全停止了.这种禅那是出世间的,也是和外道,其他的非佛教方法修习禅那不共通的.

城口县18040134499: 如何来区分什么是禅,什么是禅定,什么是禅宗,什么是禅学? -
延逄哈西: 禅宗一名,是在中国创立的,当佛陀的时代,并没有禅宗一名,而只有禅的工夫和禅的内容.佛教的解脱道的修持法,是以戒为起步,以定为重心,以慧为目的,戒、定、慧,称为三无漏学,三者缺一不可,三者相互关连,相互助长,成一螺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