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给一下“建安七子”的详细资料,谢谢

作者&投稿:孙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建安七子的详细资料?~

  建安七子
  建安七子指东汉末建安时期曹氏父子之外的七位著名诗人。

  他们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期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录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七子中除了孔融与曹操政见不合外,其余六家虽然各自经历不同,但都亲身受过汉末离乱之苦,后来投奔曹操,地位发生了变化,才有了安定、富贵的生活。他们多视曹操为知已,想依赖他干一番事业。故尔他们的诗与曹氏父子有许多共同之处。因建安七子曾同居魏都邺中,又号“邺中七子。”宋严羽《沧浪诗话》:“建安体,汉末年号,曹子建父子及邺中七子之诗。”这一时期,三曹、七子、蔡琰等人并出,诗风“慷惯以任气,磊落以使才,造怀指事,不求纤密之巧,驱词逐貌,唯取昭晰之能。”(《文心雕龙·明诗》)后世称这种风格为“建安风骨”、“汉魏风骨”,又称为“建安体。”北齐邢邵《广平王碑文》:“方见建安之体,复用正始之音。”“七子”中,各人又都有并称。曹植与王粲、刘桢并称“曹王”、“曹刘”。南朝肖纲《与湘东王书》:“远则扬马、曹王,近则潘陆、颜谢。”钟嵘《诗品》:“昔曹刘殆文章之圣。”王荣与刘桢并称“王刘”。胡应麒《诗薮·内篇》:“王刘以降,敷衍成篇。”
  ===============================================================================================================
  建安文学

  曹操倡导“尚刑名”,“尚通脱”,又善属文,爱文士。

  建安九年(204年),曹操占据邺城后,在中国北部创造了一个以邺城为中心的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许多文士在饱经战乱之苦后,如百川赴海,相继奔往邺城,归附到曹氏周围。在这里形成了以“三曹”为领袖,以“七子”为代表的,庞大的邺下文人集团。他们战时大多随军,归来习文作诗,探讨文学,歌功颂德,抒发情怀,写征战之苦,述社会之乱,相互批评、磋商,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发展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建安风骨”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建安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建安”是东汉末年献帝刘协的一个年号,东汉末,董卓乱后,军阀割据,战事频仍。长安、洛阳皆废毁。献帝从长安到洛阳,又被曹操迎接到许昌。这一年(即196年)改兴平为建安元年。

  220年,曹操死,献帝禅位于曹丕。建安文学,通常指从汉末到魏初这个时期的文学,但并非仅限于这25年。

  建安时期,是我国文学史上光辉灿烂的时期,“俊才云蒸,作家辈出”,各种文体得到发展,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代。东汉王朝处在大分裂、大动荡、军阀混战中,在文学上却放射出绚丽的异彩。这是与当时社会各方面的因素有关的。
  ===============================================================================================================

  建安七子简介:

  孔融(153-208)
  孔融其实家学渊源,他是孔子的二十世孙,鲁国曲阜人,后来为曹操所用。他年少时曾让大梨给兄弟,自己取小梨,因此名垂千古,这也就是『孔融让梨』的故事了。早年加入讨伐董卓行列,后来为曹操办事,但因劝阻曹操攻打刘备而被处死.孔融为建安子子之首,文才甚丰。现存作品只有散文和诗。散文如《荐弥衡表》、《与曹公论盛孝章书》辞藻华丽,骈俪气息较多;《与曹操论禁酒书》则有诙谐意味。其《杂诗》第二首,以白描手法写丧子之痛,哀婉动人。


  陈琳(? -- 217)
  字孔璋,广陵(今江苏江都)人,为建安七子之一,擅长章奏书记。《饮马长城窟》为他的诗歌代表作,假借秦代筑长城故事,揭露当时繁重的徭役给民间带来的苦难,尤为深刻。

  王粲(177-217)
  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人,为建安七子之一,并在七子中成就最高。他的《七哀诗》和《登楼赋》最能代表建安文学的精神。《七哀诗》之一(《西京乱无象》)写他由长安避乱荆州时途中所见饥妇弃子场面,深刻揭示汉末军阀混战造成的惨象及人民深重灾难,使人怵目惊心。《登楼赋》是荆州时登麦城城头所作,主要抒发思乡之情和怀才不遇的愁恨,富于感人力量,是抒情小赋的名篇。

  徐干(171-217)
  字伟长,北海(今山东潍坊市)人,建安七子之一。主要著作是《中论》,曹丕称赞此书『成一家之言,辞义典雅,足传于后。』(《与吴质书》)其情诗《室思》也写的一往情深。

  阮瑀 (?-212)
  字符瑜,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建安七子之一。所作章表书记很出色,名作有《为曹公作书与孙权》。诗有《驾出北郭门行》,描写孤儿受后母虐待的苦难遭遇,比较生动形象。

  应玚 (?-217)
  字德琏,汝南(今河南汝南县东南)人,建安七子之一。擅长作赋,有文赋数十篇,代表性诗作《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音调悲切。

  刘桢 (?-217)
  字公干,东平(今山东东平县)人,建安七子之一。今存诗十五首,《赠从弟》三首为代表作,言简意明,平易通俗,长于比与。

建安七子又号邺中七子,是指东汉末年汉献帝年间的七位文学家: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同时代曹丕的《典论·论文》首次将他们相提并论,七子与“三曹”往往被视作三国时期文学成就的代表。 简介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评价:“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曹丕常常与建安七子“行则连舆,止则接席”,孔融被曹操杀后,曹丕仍以重金向天下广征孔融的文章。“建安七子”与“三曹”构成建安作家的主力,对诗、赋、散文的发展,都曾作过贡献。王粲在诗赋上的成就高于其他六人。刘勰《文心雕龙�6�4才略》提到:“仲宣溢才,捷而能密,文多兼善,辞少瑕累,摘其诗赋,则七子之冠冕乎。”王粲的哀思最能表现在作品上,其代表就是“七哀诗”与“登楼赋”。最能代表建安文学的精神。王粲《七哀诗》吟道:“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把在乱世的经历见闻,融入于作品之中,留下最真实的记录。七人当中,除孔融外,其他六人都依附于曹操父子旗下。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冬天,北方发生疫病,当时为魏世子的曹丕在第二年给吴质的信中说:“亲故多罗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除孔融、阮瑀早死外,建安七子之中剩余的五人竟然全部死于这次传染病。曹植《说疫气》描述当时疫病流行的惨状说:“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

建安年间(196~220)七位文学家的合称。最早提出
“七子”之说的是曹丕。他在《典论·论文》中说:“今
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
北海徐□伟长、陈留阮□元瑜、汝南应□德琏、东平刘
桢公□。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
骋骥□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
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而外的优秀作者,所以“七子”之
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
“七子”的生活,基本上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
期他们在汉末的社会大战乱中,尽管社会地位和生活经
历都有所不同,但一般都不能逃脱颠沛困顿的命运。后
期他们都先后依附于曹操,孔融任过少府、王粲任过侍
中这样的高级官职,其余也都是曹氏父子的近臣。不过,
孔融后来与曹操发生冲突,被杀。由于七人归附曹操时
间先后不同,所以各人的前后期不存在一个统一的界限。
孔融在建安元年(196),徐□、阮□在建安初,陈琳在建
安五年,王粲在建安十三年,刘桢、应□在建安十三年后。
与他们的生活道路相对应,“七子”的创作大体上也可
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作品多反映社会动乱的现实,
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主要作品有王粲《七哀诗》、《登
楼赋》,陈琳《饮马长城窟行》、阮□《驾出北郭门行》、
刘桢《赠从弟》等,都具有现实意义和一定的思想深度;
但有些作品情调过于低沉感伤,如阮□《七哀诗》、刘
桢《失题》“天地无期竟”等。后期作品则大多反映他
们对曹氏政权的拥护和自己建立功业的抱负,内容多为
游宴、赠答等;但有些对曹氏父子的颂扬,带有清客陪
臣口吻,显露出庸俗的态度。然而,无论前、后期,“七
子”的创作都是积极、健康的内容占着主导地位。
“七子”的创作各有个性,各有独特的风貌。孔融
长于奏议散文,作品体气高妙。王粲诗、赋、散文,号
称“兼善”,其作品抒情性强。刘桢擅长诗歌,所作气
势高峻,格调苍凉。陈琳、阮□,以章表书记闻名当时,
在诗歌方面也都有一定成就,其风格的差异在于陈琳比
较刚劲有力,阮□比较自然畅达。徐□诗、赋皆能,文
笔细腻、体气舒缓。应□亦能诗、赋,其作品和谐而多
文采。“七子”的创作风格也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这
也就是建安文学的时代风格。这种时代风格的具体内容
及其形成原因,便是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中所说
的:“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
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七子”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
们与“三曹”一起,构成建安作家的主力军。他们对于
诗、赋、散文的发展,都曾作出过贡献。
在诗歌方面,“七子”以写五言诗为主。五言诗是直
到东汉后期才兴盛起来的新诗体,桓、灵之世“古诗”
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已经初步成熟。而“七子”的优
秀五言之作,写得情采飞扬,变化多致,使五言诗在艺术
上更臻于精美。如徐□的《室思》就比同一题材的《青
青河畔草》或《冉冉孤生竹》写得细腻深厚。而陈琳《饮
马长城窟行》、阮□《驾出北郭门行》等都作于汉末战
乱发生之前,其写作时间不一定比“古诗”晚,它们在
五言诗发展史上的重要性就更加值得重视。
在辞赋方面,“七子”写了大量的小赋,他们在张
衡、蔡邕等已经取得的成就基础上,为小赋的进一步繁
荣作出了贡献。“七子”的小赋有三点值得注意:①取
材范围更加扩大,题材的普通化、日常化进一步冲淡了
过去大赋的贵族性质;②反映社会现实的功能更趋加强,
直接描写政治事件的作品有所增多;③抒情色彩愈益浓
厚。对于“七子”的赋,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曾给
予了相当高的评价,刘勰在《文心雕龙·诠赋》中也表
示了同样的意见,还特别认为王粲、徐□二人是曹魏一
代的“赋首”,说他们可与宋玉、司马相如、左思、潘
岳等并列。
在散文方面,孔融的章表,陈琳、阮□的书记,徐
□、王粲的论说文,在当时都能独树一帜。它们的共同
优点就是曹丕所说的“文以气为主”(《典论·论文》),
贯注了作者独特的气质。“七子”散文名篇有孔融《荐
祢衡疏》、《与曹公论盛孝章书》,陈琳《移豫州檄》、
《为曹洪与魏太子书》,阮□《为曹公作书与孙权》,王
粲《务本论》、《荆州文学记官志》等。“七子”散文
在形式上有逐步骈化的趋向,尤以孔融、陈琳比较显著。
他们的一些作品对偶整饬,又多用典故,成为从汉末到
西晋散文骈化过程中的一个不能忽略的环节。
“七子”著作,原集皆已佚,今独存徐□的政治伦
理专论《中论》。明代张溥辑有《孔少府集》、《王侍
中集》、《陈记室集》、《阮元瑜集》、《刘公□集》、
《应德琏休琏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清
代杨逢辰辑有《建安七子集》。

建安七子指东汉末建安时期曹氏父子之外的七位著名诗人。他们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瑒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期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录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七子中除了孔融与曹操政见不合外,其余六家人虽然各自经历不同,但都亲身受过汉末离乱之苦,后来投奔曹操,地位发生了变化,才有了安定、富贵的生活。他们多视曹操为知已,想依赖他干一番事业。故尔他们的诗与曹氏父子有许多共同之处。因建安七子曾同居魏都邺中,又号“邺中七子。”宋严羽《沧浪诗话》:“建安体,汉末年号,曹子建父子及邺中七子之诗。”这一时期,三曹、七子、蔡琰等人并出,诗风“慷惯以任气,磊落以使才,造怀指事,不求纤密之巧,驱词逐貌,唯取昭晰之能。”(《文心雕龙·明诗》)后世称这种风格为“建安风骨”、“汉魏风骨”,又称为“建安体。”北齐邢邵《广平王碑文》:“方见建安之体,复用正始之音。”“七子”中,各人又都有并称。曹植与王粲、刘桢并称“曹王”、“曹刘”。南朝肖纲《与湘东王书》:“远则扬马、曹王,近则潘陆、颜谢。”钟嵘《诗品》:“昔曹刘殆文章之圣。”王荣与刘桢并称“王刘”。胡应麒《诗薮·内篇》:“王刘以降,敷衍成篇。”
建安文学与建安七子

曹操倡导“尚刑名”,“尚通脱”,又善属文,爱文士。

建安九年(204年),曹操占据邺城后,在中国北部创造了一个以邺城为中心的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许多文士在饱经战乱之苦后,如百川赴海,相继奔往邺城,归附到曹氏周围。在这里形成了以“三曹”为领袖,以“七子”为代表的,庞大的邺下文人集团。他们战时大多随军,归来习文作诗,探讨文学,歌功颂德,抒发情怀,写征战之苦,述社会之乱,相互批评、磋商,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发展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建安风骨”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建安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建安”是东汉末年献帝刘协的一个年号,东汉末,董卓乱后,军伐割据,战事频仍。长安、洛阳皆废毁。献帝从长安到洛阳,又被曹操迎接到许昌。这一年(即196年)改兴平为建安元年。

220年,曹操死,献帝禅位于曹丕。建安文学,通常指从汉末到魏初,这个时期的文学,但并非仅限于这25年。

建安时期,是我国文学史上光辉灿烂的时期,“俊才云蒸,作家辈出”,各种文体得到发展,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代。东汉王朝处在大分裂、大动荡、军伐混战中,在文学上却放射出绚丽的异彩。这是与当时社会各方面的因素有关的。

建安七子是指孔融字文举,王粲字仲宣,陈琳字孔璋,刘桢字公干, 徐干字伟长,阮禹(王+禹)字元瑜,应扬(王+易)字德琏。

建安七子

爬爬书库

孔融

(153-208)

孔融,家学渊源,他是孔子的二十世孙,鲁国曲阜人。他年少时曾让大梨给兄弟,自己取小梨,因此名垂千古,这也就是『孔融让梨』的故事了。早年加入讨伐董卓行列,后来为曹操办事,但因劝阻曹操攻打刘备而被处死。

为建安子子之首,文才甚丰。现存作品只有散文和诗。散文如《荐弥衡表》、《与曹公论盛孝章书》辞藻华丽,骈俪气息较多;《与曹操论禁酒书》则有诙谐意味。其《杂诗》第二首,以白描手法写丧子之痛,哀婉动人。

孔融其实家学渊源,他是孔子的二十世孙,鲁国曲阜人,后来为曹操所用。

陈琳

(? -- 217)

陈琳(? -- 二一七年)字孔璋,广陵(今江苏江都)人,为建安七子之一,擅长章奏书记。《饮马长城窟》为他的诗歌代表作,假借秦代筑长城故事,揭露当时繁重的徭役给民间带来的苦难,尤为深刻。

王粲

(177-217)

王粲子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人,为建安七子之一,并在七子中成就最高。他的《七哀诗》和《登楼赋》最能代表建安文学的精神。《七哀诗》之一(《西京乱无象》)写他由长安避乱荆州时途中所见饥妇弃子场面,深刻揭示汉末军阀混战造成的惨象及人民深重灾难,使人怵目惊心。《登楼赋》是荆州时登麦城城头所作,主要抒发思乡之情和怀才不遇的愁恨,富于感人力量,是抒情小赋的名篇。

徐干

(171-217)

徐干,字伟长,北海(今山东潍坊市)人,建安七子之一。主要著作是《中论》,曹丕称赞此书『成一家之言,辞义典雅,足传于后。』(《与吴质书》)其情诗《室思》也写的一往情深。

阮瑀

(?-212)

阮瑀,字符瑜,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建安七子之一。所作章表书记很出色,名作有《为曹公作书与孙权》。诗有《驾出北郭门行》,描写孤儿受后母虐待的苦难遭遇,比较生动形象。

应玚

(?-217)

应玚(? -- 二一七年)字德琏,汝南(今河南汝南县东南)人,建安七子之一。擅长作赋,有文赋数十篇,代表性诗作《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音调悲切。

刘桢

(?-217)

刘桢,字公干,东平(今山东东平县)人,建安七子之一。今存诗十五首,《赠从弟》三首为代表作,言简意明,平易通俗,长于比与。

建安年间(196~220)七位文学家的合称。最早提出
“七子”之说的是曹丕。他在《典论·论文》中说:“今
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
北海徐□伟长、陈留阮□元瑜、汝南应□德琏、东平刘
桢公□。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
骋骥□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
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而外的优秀作者,所以“七子”之
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
“七子”的生活,基本上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
期他们在汉末的社会大战乱中,尽管社会地位和生活经
历都有所不同,但一般都不能逃脱颠沛困顿的命运。后
期他们都先后依附于曹操,孔融任过少府、王粲任过侍
中这样的高级官职,其余也都是曹氏父子的近臣。不过,
孔融后来与曹操发生冲突,被杀。由于七人归附曹操时
间先后不同,所以各人的前后期不存在一个统一的界限。
孔融在建安元年(196),徐□、阮□在建安初,陈琳在建
安五年,王粲在建安十三年,刘桢、应□在建安十三年后。
与他们的生活道路相对应,“七子”的创作大体上也可
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作品多反映社会动乱的现实,
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主要作品有王粲《七哀诗》、《登
楼赋》,陈琳《饮马长城窟行》、阮□《驾出北郭门行》、
刘桢《赠从弟》等,都具有现实意义和一定的思想深度;
但有些作品情调过于低沉感伤,如阮□《七哀诗》、刘
桢《失题》“天地无期竟”等。后期作品则大多反映他
们对曹氏政权的拥护和自己建立功业的抱负,内容多为
游宴、赠答等;但有些对曹氏父子的颂扬,带有清客陪
臣口吻,显露出庸俗的态度。然而,无论前、后期,“七
子”的创作都是积极、健康的内容占着主导地位。
“七子”的创作各有个性,各有独特的风貌。孔融
长于奏议散文,作品体气高妙。王粲诗、赋、散文,号
称“兼善”,其作品抒情性强。刘桢擅长诗歌,所作气
势高峻,格调苍凉。陈琳、阮□,以章表书记闻名当时,
在诗歌方面也都有一定成就,其风格的差异在于陈琳比
较刚劲有力,阮□比较自然畅达。徐□诗、赋皆能,文
笔细腻、体气舒缓。应□亦能诗、赋,其作品和谐而多
文采。“七子”的创作风格也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这
也就是建安文学的时代风格。这种时代风格的具体内容
及其形成原因,便是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中所说
的:“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
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七子”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
们与“三曹”一起,构成建安作家的主力军。他们对于
诗、赋、散文的发展,都曾作出过贡献。
在诗歌方面,“七子”以写五言诗为主。五言诗是直
到东汉后期才兴盛起来的新诗体,桓、灵之世“古诗”
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已经初步成熟。而“七子”的优
秀五言之作,写得情采飞扬,变化多致,使五言诗在艺术
上更臻于精美。如徐□的《室思》就比同一题材的《青
青河畔草》或《冉冉孤生竹》写得细腻深厚。而陈琳《饮
马长城窟行》、阮□《驾出北郭门行》等都作于汉末战
乱发生之前,其写作时间不一定比“古诗”晚,它们在
五言诗发展史上的重要性就更加值得重视。
在辞赋方面,“七子”写了大量的小赋,他们在张
衡、蔡邕等已经取得的成就基础上,为小赋的进一步繁
荣作出了贡献。“七子”的小赋有三点值得注意:①取
材范围更加扩大,题材的普通化、日常化进一步冲淡了
过去大赋的贵族性质;②反映社会现实的功能更趋加强,
直接描写政治事件的作品有所增多;③抒情色彩愈益浓
厚。对于“七子”的赋,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曾给
予了相当高的评价,刘勰在《文心雕龙·诠赋》中也表
示了同样的意见,还特别认为王粲、徐□二人是曹魏一
代的“赋首”,说他们可与宋玉、司马相如、左思、潘
岳等并列。
在散文方面,孔融的章表,陈琳、阮□的书记,徐
□、王粲的论说文,在当时都能独树一帜。它们的共同
优点就是曹丕所说的“文以气为主”(《典论·论文》),
贯注了作者独特的气质。“七子”散文名篇有孔融《荐
祢衡疏》、《与曹公论盛孝章书》,陈琳《移豫州檄》、
《为曹洪与魏太子书》,阮□《为曹公作书与孙权》,王
粲《务本论》、《荆州文学记官志》等。“七子”散文
在形式上有逐步骈化的趋向,尤以孔融、陈琳比较显著。
他们的一些作品对偶整饬,又多用典故,成为从汉末到
西晋散文骈化过程中的一个不能忽略的环节。
“七子”著作,原集皆已佚,今独存徐□的政治伦
理专论《中论》。明代张溥辑有《孔少府集》、《王侍
中集》、《陈记室集》、《阮元瑜集》、《刘公□集》、
《应德琏休琏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清
代杨逢辰辑有《建安七子集》。

建安年间(196~220)七位文学家的合称。最早提出
“七子”之说的是曹丕。他在《典论·论文》中说:“今
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
北海徐□伟长、陈留阮□元瑜、汝南应□德琏、东平刘
桢公□。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
骋骥□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
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而外的优秀作者,所以“七子”之
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
“七子”的生活,基本上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
期他们在汉末的社会大战乱中,尽管社会地位和生活经
历都有所不同,但一般都不能逃脱颠沛困顿的命运。后
期他们都先后依附于曹操,孔融任过少府、王粲任过侍
中这样的高级官职,其余也都是曹氏父子的近臣。不过,
孔融后来与曹操发生冲突,被杀。由于七人归附曹操时
间先后不同,所以各人的前后期不存在一个统一的界限。
孔融在建安元年(196),徐□、阮□在建安初,陈琳在建
安五年,王粲在建安十三年,刘桢、应□在建安十三年后。
与他们的生活道路相对应,“七子”的创作大体上也可
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作品多反映社会动乱的现实,
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主要作品有王粲《七哀诗》、《登
楼赋》,陈琳《饮马长城窟行》、阮□《驾出北郭门行》、
刘桢《赠从弟》等,都具有现实意义和一定的思想深度;
但有些作品情调过于低沉感伤,如阮□《七哀诗》、刘
桢《失题》“天地无期竟”等。后期作品则大多反映他
们对曹氏政权的拥护和自己建立功业的抱负,内容多为
游宴、赠答等;但有些对曹氏父子的颂扬,带有清客陪
臣口吻,显露出庸俗的态度。然而,无论前、后期,“七
子”的创作都是积极、健康的内容占着主导地位。
“七子”的创作各有个性,各有独特的风貌。孔融
长于奏议散文,作品体气高妙。王粲诗、赋、散文,号
称“兼善”,其作品抒情性强。刘桢擅长诗歌,所作气
势高峻,格调苍凉。陈琳、阮□,以章表书记闻名当时,
在诗歌方面也都有一定成就,其风格的差异在于陈琳比
较刚劲有力,阮□比较自然畅达。徐□诗、赋皆能,文
笔细腻、体气舒缓。应□亦能诗、赋,其作品和谐而多
文采。“七子”的创作风格也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这
也就是建安文学的时代风格。这种时代风格的具体内容
及其形成原因,便是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中所说
的:“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
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七子”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
们与“三曹”一起,构成建安作家的主力军。他们对于
诗、赋、散文的发展,都曾作出过贡献。
在诗歌方面,“七子”以写五言诗为主。五言诗是直
到东汉后期才兴盛起来的新诗体,桓、灵之世“古诗”
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已经初步成熟。而“七子”的优
秀五言之作,写得情采飞扬,变化多致,使五言诗在艺术
上更臻于精美。如徐□的《室思》就比同一题材的《青
青河畔草》或《冉冉孤生竹》写得细腻深厚。而陈琳《饮
马长城窟行》、阮□《驾出北郭门行》等都作于汉末战
乱发生之前,其写作时间不一定比“古诗”晚,它们在
五言诗发展史上的重要性就更加值得重视。
在辞赋方面,“七子”写了大量的小赋,他们在张
衡、蔡邕等已经取得的成就基础上,为小赋的进一步繁
荣作出了贡献。“七子”的小赋有三点值得注意:①取
材范围更加扩大,题材的普通化、日常化进一步冲淡了
过去大赋的贵族性质;②反映社会现实的功能更趋加强,
直接描写政治事件的作品有所增多;③抒情色彩愈益浓
厚。对于“七子”的赋,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曾给
予了相当高的评价,刘勰在《文心雕龙·诠赋》中也表
示了同样的意见,还特别认为王粲、徐□二人是曹魏一
代的“赋首”,说他们可与宋玉、司马相如、左思、潘
岳等并列。
在散文方面,孔融的章表,陈琳、阮□的书记,徐
□、王粲的论说文,在当时都能独树一帜。它们的共同
优点就是曹丕所说的“文以气为主”(《典论·论文》),
贯注了作者独特的气质。“七子”散文名篇有孔融《荐
祢衡疏》、《与曹公论盛孝章书》,陈琳《移豫州檄》、
《为曹洪与魏太子书》,阮□《为曹公作书与孙权》,王
粲《务本论》、《荆州文学记官志》等。“七子”散文
在形式上有逐步骈化的趋向,尤以孔融、陈琳比较显著。
他们的一些作品对偶整饬,又多用典故,成为从汉末到
西晋散文骈化过程中的一个不能忽略的环节。
“七子”著作,原集皆已佚,今独存徐□的政治伦
理专论《中论》。明代张溥辑有《孔少府集》、《王侍
中集》、《陈记室集》、《阮元瑜集》、《刘公□集》、
《应德琏休琏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清
代杨逢辰辑有《建安七子集》。


如何评价曹魏时代的“建安七子”?
建安七子指的是是汉建安年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建安七子之中除了孔融因为政治理念和曹操不和被曹操杀了之外,其他的最后都投奔了曹操,也都获得了安定富裕的生活,且政治经济地位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东汉末年是一个动荡的时代,儒学的思想在两汉时期占据...

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三曹,七子,二蔡。
《饮马长城窟》为他的诗歌代表作,假借秦代筑长城故事,揭露当时繁重的徭役给民间带来的苦难,尤为深刻。 王粲(177-217) 王粲子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人,为建安七子之一,并在七子中成就最高。他的《七哀诗》和《登楼赋》最能代表建安文学的精神。《七哀诗》之一(《西京乱无象》)写他由长安避乱荆州时途中...

建安七子之一:孔融,少时因让梨而留有“孔融让梨”典故
孔融是东汉末年一代名儒,继蔡邕为文章宗师,亦擅诗歌。魏文帝曹丕十分欣赏孔融文辞,在他死后曾悬赏征募他的文章,把孔融与王粲、陈琳、徐干、阮r、应`、刘桢六位文学家相提并论,列为“建安七子”。说道“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至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扬雄)、班(班固)俦也。”...

历史上,“建安七子”孔融为什么被曹操杀害呢?
孔融的才华受到世人的肯定,甚至一度被列为建安七子之一。后来魏文帝曹丕还这样称赞他:“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至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班俦也。”能与杨雄班固齐列一排,可见对孔融的的褒奖与器重。二、进入仕途,刚正不阿 在古代,考取功名、出入仕途...

七子是指什么?
简称七个儿子 七子为祖国的七个儿子的简称 1、闻一多《七子之歌》中的七子 七子是指当时被列强霸占的七块土地:香港、澳门、台湾、九龙、威海卫(今山东威海市)、广州湾(今广东湛江市)和旅大(旅顺大连)的简称;又指七个人的合称。古代西汉嫔妃的等级。人物合称 1、建安七子 建安七子/邺中...

建安七子及曹子建的故事
由建安文学的发展可以看到,乱离之世只有遍地哀鸿,而文学确实需要一个安定的环境、思想解放的背景,以及适宜的文学气氛,才能繁荣起来。建安文学的发展,得益于曹氏父子的提倡,得益于相对安定的中原环境,也得益于建安七子为代表的文人个性的解放。 有一次曹操派邯郸淳去看望曹植,据《三国志》裴注引《魏略》曰:「植初得...

以下谁是“建安七子”之一介绍_以下谁是“建安七子”之一是什么
在三国杀手机版的日程问题中,4月17日的每日一题询问的是“建安七子”之一的成员。答案是a.陈琳。建安七子是汉代建安年间(196—220年)七个著名的文学家,他们分别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和刘桢。这个名称源于曹丕的《典论·论文》,他在文中将这七人视为当时文学领域的杰出代表,尽管...

建安七子,风骨高扬
建安七子都是投奔在曹操旗下,他们都是经历了汉末战乱之苦,希望过上安定的生活。他们希望在曹操门下可以受到重用,做出一番事业。建安七子除了孔融与曹操政见不合,最终被曹操处死了,还有阮yu早逝外,其他五子均死于建安217年的一场瘟疫。建安文学多以五言诗为主,五言诗是东汉后期才盛行起来的新诗体...

建安七子之一:刘桢,在史上与曹植并举,有赠从弟代表作
刘桢(186年—217年),字公干,东汉末年东平宁阳(今宁阳县泗店镇古城村)人,东汉著名文学家,诗人,建安七子之一,以五言诗著称。少与王粲友善,后同应`一起被曹操征召,为城乡掾属。所著诗大多散失。今存诗十五首,多为赠答之作。明人辑有《刘公斡集》。 在魏、晋文学史上,他与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r、应...

建安风骨——“七子”之陈琳(2)
1个回答 #热议# 哪些癌症可能会遗传给下一代?爱创文化 2022-06-17 · TA获得超过143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9 采纳率:50% 帮助的人:71.1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建安风骨——“七子”之陈琳 陈琳,字孔璋。盐都(古射阳)人。汉魏年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汉灵帝末年,...

甘孜藏族自治州17548072930: 建安七子都有谁!都来个具体介绍!我要每个人的详细资料! -
茌腾洁脂: 公元196~220年.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元瑜、应德琏、刘桢,世称“建安七子”,又作“邺中七子”.

甘孜藏族自治州17548072930: 建安七子是谁? -
茌腾洁脂: 建安七子指东汉末建安时期曹氏父子之外的七位著名诗人.他们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

甘孜藏族自治州17548072930: 建安七子,分别是谁? -
茌腾洁脂: 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甘孜藏族自治州17548072930: 建安七子是谁啊? -
茌腾洁脂: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旸、刘桢

甘孜藏族自治州17548072930: 建安七子是哪七子?七子里谁最有名?初唐四杰是哪四杰? -
茌腾洁脂:[答案] 建安七子是指孔融(字文举),王粲(字仲宣),陈琳(字孔璋),刘桢(字公干),徐干(字伟长),阮瑀(字元瑜),应玚(字德琏).其中属孔融最有名.孔融其实家学渊源,他是孔子的二十世孙,鲁国曲阜人,后来为曹操所用.他年少时曾让大...

甘孜藏族自治州17548072930: 建安七子
茌腾洁脂: 建安七子是指东汉末年汉献帝年间的7位文学家.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评价:“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

甘孜藏族自治州17548072930: 建安七子指的是谁?建安七子都有谁?除了3曹! -
茌腾洁脂:[答案] 建安七子是指东汉末年汉献帝年间的7位文学家: 孔融 陈琳 王粲 徐干 阮瑀 应玚 刘桢 最早提出"七子"之说的是曹丕.他在《典论·论文》中说:"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

甘孜藏族自治州17548072930: 请问东汉"建安七子及江东八俊"都是些谁?
茌腾洁脂: 建安七子是指东汉末年汉献帝年间的7位文学家: 孔融 陈琳 王粲 徐干 阮瑀 应玚 刘桢 却说荆州刺史刘表,字景升,山阳高平人也,乃汉室宗亲;幼好结纳,与名士七人为友,时号“江夏八俊”.那七人:汝南陈翔,字仲麟;同郡范滂,字孟博;鲁国孔昱,字世元;渤海范康,字仲真,山阳檀敷,字文友;同郡张俭,字元节;南阳岑晊,字公孝.

甘孜藏族自治州17548072930: 啥是建安七子啊我不知道谁是建安七子啊
茌腾洁脂: 孔融(153 - 208),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字文举,鲁(今山东曲阜)人.孔子二十世孙.“七子”中,他年辈最高,政治态度与其他6人不同.献帝时任北海(山...

甘孜藏族自治州17548072930: "建安七子"是哪些 -
茌腾洁脂: 建安年间(196~220)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