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和写渔歌子的时代背景

作者&投稿:左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张志和写渔歌子的时代背景?~

1、张志和写渔歌子的时代背景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九月,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次年到任。张志和驾舟往谒,时值暮春,桃花水涨,鳜鱼水美,他们即兴唱和,张志和首唱,作词五首,这首词是其中之一。这首词于宪宗时一度散失,长庆三年(823),李德裕访得之,著录于其《玄真子渔歌记》文中,始流传至今。


2、简介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一首词。这首词开头两句写垂钓的地方和季节。这两句里,出现了山、水、鸟、花、鱼,勾勒了一个垂钓的优美环境,为人物出场作好了铺垫。词的后两句写烟波上垂钓。尾句里的“斜风细雨”既是实写景物,又另含深意。这首词通过对自然风光和渔人垂钓的赞美,表现了作者向往自由生活的心情。

创作背景:
张志和在16岁的时候就中了举人,写折子给皇帝,写的是治国良方,皇帝很喜欢,赐名“志和”,后来因事被贬,从此再也不作官,隐居在太湖一带,扁舟垂钓,自称“烟波钓徒”。
他的哥哥张松龄怕弟弟隐居不回家,就作了一首词《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作品原文: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白话译文:
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飞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乐然垂钓,用不着回家。

扩展资料:
作者是一位山水画家,据说曾将《渔歌子》画成图画。确实,这首词是富于画意的。苍岩,白鹭,鲜艳的桃林,清澈的流水,黄褐色的鳜鱼,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色彩鲜明,构思巧妙,意境优美,使读者仿佛是在看一幅出色的水乡春汛图。
这首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词中更吸引读者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
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而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背景: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九月,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次年到任。张志和驾舟往谒,时值暮春,桃花水涨,鳜鱼水美,他们即兴唱和,张志和首唱,作词五首,这首词是其中之一。这首词于宪宗时一度散失,长庆三年(823),李德裕访得之,著录于其《玄真子渔歌记》文中,始流传至今。

唐代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原文为: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飞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

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乐然垂钓,用不着回家。

扩展资料

此词开头两句写垂钓的地方和季节。这两句里,出现了山、水、鸟、花、鱼,勾勒了一个垂钓的优美环境,为人物出场作好了铺垫。词的后两句写烟波上垂钓。尾句里的“斜风细雨”既是实写景物,又另含深意。这首词通过对自然风光和渔人垂钓的赞美,表现了作者向往自由生活的心情。

这首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词中更吸引读者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

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而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张志和16岁的时候就中了举人,写折子给皇帝,写的是治国良方,皇帝很喜欢,赐名“志和”,后来因事被贬,从此再也不作官,隐居在太湖一带,扁舟垂钓,自称“烟波钓徒”。他的哥哥张松龄怕弟弟隐居不回家,就作了一首词《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张志和渔歌子创作背景
张志和渔歌子创作背景 张志和16岁的时候就中了举人,写折子给皇帝,写的是治国良方,皇帝很喜欢,赐名“志和”,后来因事被贬,从此再也不作官,隐居在太湖一带,扁舟垂钓,自称“烟波钓徒”。他的哥哥张松龄怕弟弟隐居不回家,就作了一首词《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这是一首传唱悠远的词,所描写的是西塞山边的景色:空中有白鹭高飞,而山下的小溪边,盛开着丛丛鲜艳的桃花,溪水中是一条条鲜活肥美的鳜鱼,还有那温和的斜风细雨,这是一幅多么生动自然的春天的景象,生机勃勃,而且充满了喜气。而春色中的人,头戴斗笠,身穿蓑衣,洒浴在斜风细雨之中,享受着美好的自然景象,他自己也成为这景色的一部分。这风、这雨也是美好的,古人说“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难怪他要流连忘返了。“不须归”除了指不回家外,还指弃官隐居,一去不返。那个穿蓑戴笠的人就是品行高洁、不愿做官的隐居者,也是诗人自己。他热爱淳朴美丽的大自然,认定这美丽的自然中包含了自己的人生志趣,他要让自己悄然溶入这自然之中,所以才能对自然有如此深深的感触和依恋。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一首词。这首词开头两句写垂钓的地方和季节。这两句里,出现了山、水、鸟、花、鱼,勾勒了一个垂钓的优美环境,为人物出场作好了铺垫。词的后两句写烟波上垂钓。尾句里的“斜风细雨”既是实写景物,又另含深意。这首词通过对自然风光和渔人垂钓的赞美,表现了作者向往自由生活的心情。创作背景:唐代宗大历七年(772)九月,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次年到任。张志和驾舟往谒,时值暮春,桃花水涨,鳜鱼水美,他们即兴唱和,张志和首唱,作词五首,这首词是其中之一。——常识文学篇。

《渔歌子》的时代背景
张志和16岁的时候就中了举人,写折子给皇帝,写的是治国良方,皇帝很喜欢,赐名“志和”,后来因事被贬,不复仕进,隐居江湖。从此再也不作官,隐居在太湖一带,扁舟垂钓,自称“烟波钓徒”。他的哥哥张松龄怕弟弟隐居不回家,就作了一首词《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张志和写渔歌子的时代背景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九月,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次年到任。张志和驾舟往谒,时值暮春,桃花水涨,鳜鱼水美,他们即兴唱和,张志和首唱,作词五首,这首词是其中之一。这首词于宪宗时一度散失,长庆三年(823),李德裕访得之,著录于其《玄真子渔歌记》文中,始流传至今。唐代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

渔歌子,的古诗,张志和的背景,诗意
《渔歌子》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一首词。创作背景:唐代宗大历七年(772)九月,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次年到任。张志和驾舟往谒,时值暮春,桃花水涨,鳜鱼水美,他们即兴唱和,张志和首唱,作词五首,这首词是其中之一。这首词于唐宪宗时一度散失,长庆三年(823),李德裕访得之,著录于其《玄真子渔歌...

渔歌子一诗中塑造了义个怎样的与人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喜爱和什么的...
回答:是张志和的渔歌子吧!你看看: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

张志和是什么朝代的
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兄鹤龄,能诗。志和于乾元、上元间游太学,登明经第。献策肃宗,颇为赏识,命待诏翰林,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未几因事贬南浦尉。遇赦还,浪述江湖,隐越州会稽多年。大历九年游湖州刺史颜真卿幕,撰《渔歌子》词五首,真卿等和之。后不详所冬。志和工诗词,《渔歌子》(一...

渔歌子背景?
便向往江湖,“志在烟霞慕隐沦”。李珣从蜀中乘船沿长江东下,经巫峡,入湖湘,在湖南、湖北一带过了一段时期的隐居生活,然后溯湘水而上,至九嶷山,越五岭,达广州,后来他在岭南生活了较长时期。词人乘船经过湖南、湖北一带,创作了大量描写隐逸生活的词作,这首《渔歌子》便是其中之一。

《渔歌子》是谁写的?什么朝代?
尝于颜真卿席间与众客唱和渔夫词,张志和首唱:“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颜真卿、陆羽、徐士衡、李成矩等共和二十五首。志和复剪素写景,须臾五本。随句赋象、人物、舟船、鸟兽,烟波凤月,皆依文章,曲尽其妙。真卿与诸客传玩,叹服不已。唐朱景玄撰...

古诗渔歌子的作者是什么
渔歌子①?【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② 桃花流水鳜鱼肥.③ 青箬笠,④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作者】(730~810)张志和,字子同,初名龟龄.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唐朝肃宗时待诏翰林.后因事贬官,赦还,不复仕进,居江湖,自号烟波钓叟.著有《玄真子》集《全唐诗》录其九首诗词.渔歌子,词...

渔歌子是谁写的
答:渔歌子是唐朝的张志和写的。张志和的简介 张志和(743~774),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玄真子、烟波钓徒,生于唐天宝2年,婺州金华人。其父张游一生在家闲居,他“清真好道”,精通庄列道家思想。张志和从幼受到其父道学文化熏陶。后张志和因生活在唐帝国从鼎盛跌落中衰的转变期,“安史之乱”对...

《渔歌子》作者的简介
《渔歌子》作者的是唐代诗人张志和,具体简介如下:1、少年成名 开元二十年(732年)正月初一,张志和在京城长安行馆诞生,因娠前其母梦见有神仙献灵龟吞服,取名龟龄。张志和童年聪明伶俐,三岁就能读书,六岁就能做文章,且过目成诵。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张志和跟随父亲在翰林院游玩。翰林院宋学士以...

斜风细雨不须归全诗的意思
“桃红”与“流水”相映,显现了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写的都是他们。“箬笠”就是用竹丝和青色箬竹叶编成的斗笠。“蓑衣”是用植物的茎叶或皮制成的雨衣。如果以龙须草(蓑草)为原料,它就是绿色的。“归”,回家。“不须归”,是说也不须回家了...

怀柔区18054462198: 张志和写渔歌子的时代背景 -
鲜凤银黄:[答案] 张志和16岁的时候就中了举人,写折子给皇帝,写的是治国良方,皇帝很喜欢,赐名“志和”,后来因事被贬,从此再也不作官,隐居在太湖一带,扁舟垂钓,自称“烟波钓徒”.他的哥哥张松龄怕弟弟隐居不回家,就作了一首词《和答弟志和渔父...

怀柔区18054462198: 张志和写渔歌子的时代背景 -
鲜凤银黄: 背景:唐代宗大历七年(772)九月,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次年到任.张志和驾舟往谒,时值暮春,桃花水涨,鳜鱼水美,他们即兴唱和,张志和首唱,作词五首,这首词是其中之一.这首词于宪宗时一度散失,长庆三年(823),李德裕访得...

怀柔区18054462198: 《渔歌子》的写作背景 -
鲜凤银黄: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鳜...

怀柔区18054462198: 《渔歌子》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 -
鲜凤银黄: 张志和坐事贬官后,不复仕进,隐居江湖.这首小词,通过描写清新秀丽的江南水乡景色,表露出他悠闲自适,怡情山水、乐在其中的心志.

怀柔区18054462198: 鱼子歌写作背景是什么? -
鲜凤银黄: 写作背景:《渔歌子》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一首词.唐代宗大历七年(772)九月,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次年到任.张志和驾舟往谒,时值暮春,桃花水涨,鳜鱼水美,他们即兴唱和,张志和首唱,作词五首,这首词是其中之一.这首词于宪宗时一度散失,长庆三年(823),李德裕访得之,著录于其《玄真子渔歌记》文中,始流传至今.

怀柔区18054462198: 鱼歌子的写作背景 -
鲜凤银黄: 这是一首传唱悠远的词,所描写的是西塞山边的景色:空中有白鹭高飞,而山下的小溪边,盛开着丛丛鲜艳的桃花,溪水中是一条条鲜活肥美的鳜鱼,还有那温和的斜风细雨,这是一幅多么生动自然的春天的景象,生机勃勃,而且充满了喜气....

怀柔区18054462198: 《渔歌子》的背景 -
鲜凤银黄: 隐居生活的乐趣~~ 渔 歌 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作者】 本名龟龄,字子同,金华(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唐肃宗时待诏翰林. 后因事被贬,绝意仕进,隐居江湖间.自号玄...

怀柔区18054462198: 张志和是什么时候写渔歌子的? -
鲜凤银黄: 张志和的这首《渔歌子》呢,在《日本填词史学》中有所记载:大约在张志和写成《渔歌子》四十九年后(公元823年,即日本平安朝弘仁十四年)词传到日本.那么也就是说,是在公元774年张志和写的这首词.也只能精确到年份.具体到几月几号估计谁也考证不出来.

怀柔区18054462198: 谁知到《如梦令》和《渔歌子》的写作背景? -
鲜凤银黄: 1、如梦令 (1)写作背景 这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李清照的早期之作,是一首追忆诗.她遭受了重大变故,回忆起少时游玩的情形,那些场景在她的脑海中一再出现,对那些生活的怀念之情与日俱增,使得作者感到诗兴大发,于是...

怀柔区18054462198: 《渔歌子》的作者张志和是哪个朝代的 -
鲜凤银黄: 张志和(唐) 张志和(730年?~810年?),初名龟龄,字子同,号烟波钓徒、玄真子,浪迹先生.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兄鹤龄,能诗.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