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名将之后,在明朝犯下大错,为何连君王都不敢杀他?

作者&投稿:经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亚美尼亚国里的贵族,祖先竟是三国名将弟弟,为何他会流落到国外?~

三国有个著名的将军马超,蜀国的五虎上将,马超有个从弟叫马岱也是很有名的。诸葛亮死了以后魏延反了,魏延大喊几声谁敢杀我!结果有个将领手起刀落把魏延杀了,那便是马岱。
马超和马岱当初都在西凉,和曹操打了几仗没打过,赶到了汉中最终投奔了刘备。但是马岱有个亲弟弟叫马抗,当初没来得及跟马岱跑,被曹操击败以后就只有再往更偏远的地方逃命。

史籍记述马抗一直向西逃,最终依照近代的史籍记述,马抗逃来到西海。西海实际上就是今日的里海,那已经是当初波斯帝国的势力范围了。
听说本来波斯皇上对马抗还非常好,想留他在皇宫中任个职位,结果想不到曹操这面也觉得,有人跑来到那,怕生祸患,所以修书一封,要求波斯皇上协助曹操这面抓捕马抗。

波斯皇上不愿得罪中国,所以就对马抗说,我也不抓你,但是你也别在我待着了。这儿耳目众多,我给你找个地方,到我下面他一个藩属国——今日的亚美尼亚。
那时候亚美尼亚君王是特尔达特二世,马抗来到亚美尼亚以后深得君王钟爱。之后君王就说,那么你不要返回中原去了,并且我给你赐姓,你不是原姓马吗?我赐姓你为马米科尼扬,此后马抗就一直在亚美尼亚扎根生活下来了。


并且马米科尼扬渐渐地成了亚美尼亚的望族,这在亚美尼亚历史上正史全是有记述的。当然今日有人传说马抗来到亚美尼亚以后,建国自己成了君王,这全是瞎说。马抗只是得到人家君王的钟爱,渐渐地变成了亚美尼亚的一个贵族。

我回答第一个问题。。。。。。 (1)在某种情况下,能舍弃旧怨。例如操到南阳讨张绣,绣降而复叛,杀操一子一侄。但当绣再次投降时,操仍弃仇录用。又如官渡战前,陈琳为袁绍作檄辱骂操为“赘阉遗丑”③。当时出身于阉宦之家,最为人所不齿,亦系操所最忌讳者。可是当袁氏败,操获琳,仍“爱其才而不咎”④。 (2)在某种情况下,能用忠于故君、孝顺父母及对人崇尚信义之士。操南征荆州,刘琮迎降,琮将文聘耻于不能为故君刘表保全州境,不肯出降,直到操军渡过汉水,聘始往降,仍唏嘘流涕。操为之怆然,曰:“卿真忠臣也”⑤。厚礼待之,授聘兵。操为兖州牧时,张邈叛操,劫持操部下毕谌之母弟妻子。操令谌去,谌顿首,示无二心。可是谌出,即叛操而去。后操虏谌,众人皆为谌惧。操曰:“夫人孝于其亲,岂不亦忠于君乎?吾所求也”⑥。仍以谌为鲁相。又如操在兖州,部将徐翕、毛晖叛操。及兖州定,翕、晖匿于臧霸所,操令刘备告霸斩送二人首。霸曰:“霸所以能自立者,以不为此也。霸受公生全之恩,不敢违命,然王霸之君,可以义告,愿将军为之辞”。备以霸言白操,操叹息,谓霸曰:“此古人之事,而君能行之,孤之愿也。”①乃皆以翕、晖为郡守。 (3)不隐瞒臣僚的密谋奇策,在一定情况下不轻易杀害不易驾驭的雄才。赵翼在其所著《廿二史札记》卷7《三国之主用人各不同》言:“荀彧、程昱为操划策,人所不知,操一一表明之,绝不攘为己有,此固已足令人心死;刘备为吕布所袭,奔于操。程昱以备有雄才,劝操图之,操曰:‘今收英雄时,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也②。’” (4)较能放手起用降将及出身低微的人。史言操“知人善察,难眩以伪,拔于禁、乐进于行阵之间;取张辽、徐晃于亡虏之内,皆佐命立功,列为名将;其余拔出细微,登为牧守者,不可胜数。是以创造大业,文武并施”③。操部下的文臣武将,有不少是投降过来的。他们原来所投非主,操能重用之,他们自然感恩戴德,乐于为操效命。 (5)较能体谅部属的错误。操于官渡大败袁绍后,“收绍书中,得许下及军中人书,皆焚之,曰:‘当绍之强,孤犹不能自保,而况众人乎?’”④操这种做法,显然是效法刘秀“令反侧子自安”⑤的故智。因为任何仁君贤主不可能让所有部属在任何情况下都忠于自己。其中不少人是以安危祸福决定自己的动向的。只要在上者有作为,大多数人是愿意接受领导和做好工作的。然而非明智之主是不能做到这点的。这是操用人的可贵之处。 (6)较能鼓励臣下提反面意见。建安十一年(206年),操下令曰:“治世御众……诫在面从,……吾充重任,每惧失中……自今以后,诸掾属别驾,常以月旦,各言其失”①。操将北征三郡乌桓时,诸将皆言:“今深入征之,刘备必说刘表以袭许,万一为变,事不可悔”。及操胜利归来,对以上谏阻自己的诸将,不但不如训斥,反而给以厚赏,对他们说:“孤前行乘危以徼幸,虽得之,天所佐也。故不可以为常。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之”②。操这样做,为的是让臣下知道,只要肯进谏,不管对不对,都应受到称许,以此鼓励臣下敢提反面意见。 (7)比较长于因才授职。战乱之初,各军阀多得不到充足的粮食。操用枣只、韩浩等议,兴办屯田,军粮供应,得以部分解决。这事后面再说。在挑选州郡长官方面,操所任人,亦多称职。例如钟繇在关西,梁习在并州,苏则在金城,刘馥在扬州,杜畿在河东,郑浑在冯翊,均卓有建树。至于在军事方面,操之选将用人,尤为高明,留至下面谈做为军事家的曹操时,再行论及。 以上事例,说明曹操在收揽和使用人才方面,比较有度量和见识,证明他的成功并非侥幸。但是以上各种用人情况基本发生在操起兵讨伐董卓至平定关中这一段时间内。从此以后,三国分立的局面确定下来,操再往外扩张,已不大可能。于是他便把注意力转移到内部,为建魏代汉做准备工作。与此相适应,操在用人和驾驭臣僚方面也采取了一些剪除异己的措施。前一阶段是操艰苦创业的时期,故他能做到“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等到后一阶段三分局面确定之后,操便有计划地铲除其统治集团内部的可疑人物,操之杀荀彧、崔琰、杨修等人,就是以上做法的具体体现。

明朝不少皇帝都比较平庸,既没有犯下特别大的错误,也没有做出特别有益于国家的事情。而明宪宗就是这样一个皇帝,虽然他因为宠爱一个自私残暴的万贵妃,而且还没有分清楚小人,任用了一群奸臣,但是同样的,在明宪宗统治期间,他也做了不少有益于国家发展的事情,在他统治的时候老百姓过得还算好,江山相对稳定。因此,后人评价明宪宗的时候也只用了“中庸”两个字。这样一个“中庸”的皇帝,在处理很多事情的时候都纠结不已,非常犹豫。


历史上明宪宗统治时期曾经发生了一件影响比较大的事情:在江西这个远离京都的地方,有一个叫张元吉的人在当地拥有很大的权利,虽然不是官员,但是却在当地为非作歹,杀人无数,无法无天。这个张元吉有多可恨呢?他看见美人就抢,霸占别人的钱财,这算不算可恶?还有更过分的:他喜欢杀人。和他有仇的、做错了事情的人,落到张元吉手里就难逃一死。而张元吉杀人的手法更加残暴,他要么是把人用绳子捆上再从悬崖上扔下去,要么用沙子装满口袋压在人的脸上,直到这个人被沙子压死或者窒息而死。张元吉甚至在家里私自建了一座监狱,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刑具,被他抓过来死在这儿的人高达四十多人。这在和平年待杀这么多人,简直让人难以想象!


张元吉心狠手辣虐待百姓,百姓们却大多不敢报复,习惯了被欺压。有一个秀才,叫做蔡让,这个人读过书,也很有侠肝义胆。蔡让忍受不了竟然有人这样为非作歹,把张元吉告到了巡按御史赵吴那里。没想到,这个赵吴胆小怕事,根本不敢招惹张元吉这个“地头蛇”,搁置了蔡让的举报。张元吉有一个兄弟张留焕,不知因为什么两人之间有了矛盾,而张元吉又是一个睚眦必报的人,所以张留焕为了保命,干脆把张元吉告到了京城,而这件事影响之大,最后还是得由明宪宗来处置。


天子脚下出了这样的事情,明宪宗十分生气,直接派出了一名大官前去查案。查案结果出来了:张留焕说的是真的,张元吉的确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张元吉锒铛入狱,因为皇帝亲自关注这个案件,所以官员们也都很尽心尽力,张元吉很快也就坦白了自己的罪行。接下来就是如何处置张元吉了。虽然大臣们都上书建议皇帝严惩这个张元吉,把他给杀了,但是皇帝却迟疑了,因为这个张元吉有一个不一般的背景:他是第四十六代张天师,在民间有很多的信徒。


张天师可不是一般人能当的,据说从第一代张天师到明朝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在民间的影响力非常巨大,因为古代人迷信,而且很相信张天师的力量

这个人就是张元吉,他的背景非常的不一般,他是第四十六代的张天师,在民间有很多信徒,而且他还有一个比较厉害的祖宗就是张鲁。其实一般的张天师都是比较爱护百姓清心寡欲的人,可是没有想到张元吉却如此的残暴,但是偏偏得到民间很多人信任,所以虽然张元吉罪该万死,可是最后只能给他一个非常好的处置方式。

在明朝有很多的皇帝都比较的中庸,也没有犯下特别大的错误,也没有做出什么特别有意义得到事情,而明宪宗就是这么一个皇帝,虽然他宠爱一个自私非常残暴的贵妃,而且还没有分不清楚小人任用一些奸臣,可是他也做了不少有利于国家发展的事情,在他统治的时候老百姓过得还算是比较好,江山也是非常的稳定,所以在后人的眼中,他的评价就是一个中庸的人。

在历史上,明宪宗统治的时候,曾经发生了一个比较大的事情,在江西那个远离京都的地方,有一个叫张元吉的人在当地有很大的权利,虽然不是官员,但是却在当地为非作歹无法无天杀人无数,而且他看见美人就想抢走霸占别人的东西,而且特别喜欢杀人,只要和他有仇或者做错事情的,只要落到张元吉的手里都要被处死,可以说是张元吉非常的残暴。

张元吉非常心狠手辣,他虐待百姓可是百姓都不敢报复习惯性的被欺压,后来这件事情闹到了天子的耳朵里当时明宪宗非常的生气,所以就派人去调查此案,结果证实事情属实,张元吉被判入狱,可是后来明宪宗因为他的身份只给了他一个不重的惩罚。



因为明朝的君王都需要那些名将来维持外来者的侵犯,如果杀了他们,谁来保家卫国,到时候他连君王的地位都保不住,所以君王也只能睁一眼闭一眼。

玄幻穿越小说看多了,古代帝王为了王位和权势,别说是什么名将之后了,就是亲兄弟都是可以杀掉的。典型的唐太宗李世民,宋太宗赵光义。

他也做了不少有益于国家发展的事情,在他统治的时候老百姓过得还算好,江山相对稳定。因此,后人评价明宪宗的时候也只用了“中庸”两个字古代帝王为了王位和权势,别说是什么名将之后了,就是亲兄弟都是可以杀掉的。典型的唐太宗李世民,宋太宗赵光义。


历史的脚步在不断前进,那为什么古代清朝却比明朝更加腐败。
而原本在明朝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在满清时代更是举步维艰。明朝也曾海禁,但到1567年倭寇平息后就已开放港口,使沿海工商业迅速发展,几乎开辟了一条海上丝绸之路。名将郑成功的家庭就是海商起家,东林党事件中江南富商的资助更是支持了东林党的大多数活动。即使是阉党捕杀东林党时期,对江南商人还是采取了...

大明第一战神是谁?
耿秉文出师不利,一战战败之后,便被建文帝拿下,启用李景隆对付朱棣。当李景隆率领50万精锐直捣黄龙到达北平的时候,朱棣对其视而不见,干脆留下自己的次子朱高炽驻守北京,自己跑到宁王那里去借兵去了,这种不屑是对李景隆的最大侮辱。李景隆也不负朱棣厚望,北平久攻不下,还被敌人夜袭。好在手下有能...

明朝开国名将邓愈简介:曾率万余人从盱眙投奔朱元璋
消灭陈友谅后,邓愈又奉命先后平定江西南安、南雄、韶州赣州诸郡。28岁的邓愈被提升为江西行省右丞,在常遇春攻克襄阳之后,邓愈又以湖广行省平章的官职,镇守襄阳等处。1364年(至正二十四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百官司属,封邓愈为右御史大夫。平定吐蕃 1368年(洪武 元年),朱元璋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

此人战功显赫,比戚继光还厉害,却成为明朝灭亡的罪人,他是谁?
当时在明朝有一句流传在民间的话,就是南边有戚继光,北边有李成梁,显示两人都是国家的栋梁之材,说实话,当时戚继光的名声和名气是远不如李成梁的。李成良是现在的辽宁铁岭人,在年轻的时候李成梁并不得志,直到40岁才在贵人的帮助下进京。进京之后他屡立战功,先后出任明朝的各种带兵打仗的要职。当时的...

李文忠凭什么能在明朝开国六公爵中,排名第三位?
李文忠(他的母亲是朱元璋的二姐)明朝开国名将,也是明朝开国六王之一,他虽顶着朱元璋外甥的名头,但他一生所取得的功绩却全是靠自己的努力得来的。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朱元璋能做的就是力所能及的给他一顿饱饭,再给他找几位老师辅导一下功课,至于成不成才就全靠...

大明建国十大名将排行榜,个个智勇足备,皆堪称千古名将!
展现出明初将领的综合才能。沐英和朱亮祖虽然经历各异,但都在镇守边疆和平定地方势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沐英的云南治理和朱亮祖的广东平定,都是他们的亮点。这些名将的英勇事迹,共同塑造了大明开国时期的军事力量,他们的名字和功绩将永远镌刻在历史的长河中,证明了他们是名副其实的千古名将。

在明朝时期,战功赫赫的同时也令人敬佩的名将是哪4位?
可谓战功赫赫。孙传庭可以说掌握着明朝的命脉,如果孙传庭死了,基本上明朝也会走向灭亡,在孙传庭死后,大明越来越没有能力反抗满清,在明朝末年时期,当时崇祯皇帝比较信任宦官魏忠贤,导致了当时明朝很多名将都被冤枉致死,但是孙传庭却为大明立下了很多功劳,成功维持了大明王朝的寿命。

如何评价明朝“名将”李景隆?
靖难之役的点点迹象也可以看出他的练兵才能:1399年8月李景隆受命北伐,9月进驻河间,短短的半个月就完成了对北平的合围之事,可以想象他治军之严谨。更加重要的是,他的军队还缺乏粮食,这在之后燕王评价中有“士无嬴粮,马无宿藁”之说。当时,燕王前往大宁找辽王“借兵”,他抓住了破除北平的重要...

明朝最著名的将军是谁?
此时天下比较太平、名将比较少了。除了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堡之变之后打了一场北京保卫战之外,战乱都是小规模的北方边境武装冲突。 此时的比较有名的一是于谦,严格的说他是文人,在北京保卫战中是谋划人。以自己一人的谋略与勇气避免了明朝重蹈北宋之覆辙。 另外是正统第一勇将石亨、 北京保卫战中立功的孙堂 也都...

明朝六大名将排行榜:“常胜将军”常遇春仅排第六,谁是第一呢?_百度知...
明朝六大名将排行榜:常遇春仅排第六,谁是第一呢?第六,一代传奇“常胜将军”常遇春 常遇春出生于一个贫困之家,他从小拜师学武,长大之后的常遇春就精通各种武术。在遇到朱元璋之前常遇春一直跟着一个盗窃团伙,慢慢的常遇春认为这不是长久之计,便退出了这个团伙。正好这个时期,朱元璋率领军队打仗打到了...

平邑县15549799332: 明朝将领蓝玉是怎么死的? -
呼汪瑞彤: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二月,一位锦衣卫指挥蒋谳指控蓝玉谋反,并在蓝玉府库内搜出近万把日制武士刀[1]之说,朱元璋立刻以“谋反罪”处死蓝玉,抄其家产,诛其三族,此案连累一万五千人被杀,史称“蓝玉案”.未久颍国公傅友德、定远侯王弼、宋国公冯胜等也在一两年内相继被杀.《国榷》洪武二十六年三月庚申条写:“会宁侯张温、都督萧用等以党诛.”至此,明初开国功臣几被杀尽,仅存汤和、耿炳文等人.朱元璋最后说:“自今胡党蓝党概赦不问.”.

平邑县15549799332: 明朝将领胡大海为什么会被部下活活打死 -
呼汪瑞彤: 本身胡大海爱惜部下,爱兵如子是不可能因为兵变而死的.但2113是奈何胡大海招了三个祸端呢? 最初,攻下严州,苗将蒋英、刘震、李福都自桐庐前来归附.胡大海十分喜爱他们骁勇,就留他们在自己的麾下.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二月...

平邑县15549799332: 关羽死后4年内,为什么无数三国名将都纷纷陨落 -
呼汪瑞彤: 关羽之后,紧接着就是张飞,性情急躁,爱鞭打官吏下属,遭致祸患.这看起来是意外,其实是情理之中,然后就是刘备不听劝告举大军阀吴,长军深入,中了火烧连营之计策,这样就元气大伤了,关羽死的时候已经六十多 ,那些熟知的名将也都多年战争沙场了.我们熟知的三国名将,纷纷陨落,其实很多新将领出现,只是被三国深化的武将,没有那么有名气而已.吴国的陆逊,吕蒙.蜀国魏延,姜维,马谡,魏国就更多了,只是更多的关注五虎上将哪个时代而已.望采纳,兄弟,帮个忙!

平邑县15549799332: 为什么三国后期蜀国会出现“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的局面? -
呼汪瑞彤: 蔬果后期人才奇缺,但并完全是这样,主要是指带兵的将领,如果你看过《明朝那些事儿》的话,其中有专门讲解名将的一章 在回来说蜀国后期: 主要带兵将领有: 大将军姜维 征西大将军张翼 车骑将军夏候霸 右车骑将军廖化 可以注意一下姜...

平邑县15549799332: 明朝哪个将领为了 避免百姓遭殃而投城 -
呼汪瑞彤: 据我所知,祖大寿算个,与同时代的降将贰臣,祖大寿起码有几点是值得肯定的.第一,祖大寿的两次降清都是在孤立无援,弹尽粮绝、发生人吃人的惨剧的条件下要求皇太极对天宣誓,不杀将吏兵民之后,才开城投降.在个人名节至上,视百...

平邑县15549799332: 三国中的许褚为什么怕蜀国名将赵云? -
呼汪瑞彤:【前言】许褚是曹操军帐下的八虎将,同时也是八虎将的老大,勇猛无比.在张绣死后,许褚急着想要比试,就与常山赵子龙打了两个回合,赵子龙也是蜀国的名将,身长八尺,长得姿态雄伟,可是许褚也不差,但是后来还是被赵云的枪杆打到...

平邑县15549799332: 孔明为什么会斩杀马谡这一位大将简要概括 -
呼汪瑞彤: 首先,诸葛亮斩马谡是《三国演义》中的故事,诸葛亮斩马谡是因为马谡立下军令状,请缨去守街亭,结果他没能完成任务,直接导致局面大好的二次北伐以失败告终.斩马谡首先是为了正军法,但当年关羽在华容道放走曹操,也是立下军令状的,但诸葛亮却并没斩杀他,这就显露出另外两个原因.即马谡言过其实,并不是诸葛亮想象中的良将,所以诸葛亮狠心将他斩首,还有马谡在蜀国并没有强有力的后台,诸葛亮只好牺牲他来为自己用人不当当替罪羊,用以稳固军心,保持威望.《三国志》上的记载与《三国演义》中差不多,但描写没那么细腻,但原因应该是一致的.

平邑县15549799332: 清朝第一将军阿桂明明功高盖主了,为何乾隆没办他? -
呼汪瑞彤: 阿桂在历史上是非常著名的将领,他为乾隆帝王打下了很多江山,甚至他最后的功勋都在帝王之上了,但乾隆却迟迟没将他处死,其中原因一是阿桂出身显赫,他的父亲大学士,也就是乾隆的老师,而且阿桂是满洲正蓝旗,另一个原因就是乾隆...

平邑县15549799332: 三国大将魏延曾经杀过哪些将领....都是怎么被他杀死的 -
呼汪瑞彤: 楼上的说得不对,在蜀汉后期,几乎所有的战役魏延都参加了,他杀过的将领据不完全统计有: 韩玄:长沙太守,魏延旧主,在韩玄要处死黄忠的时候魏延叛乱,斩杀韩玄. 泠苞:蜀中名将,与魏延三次交手,两次被擒,被刘备下令处斩. 曹遵:孔明一出祁山时魏将曹真的先锋,中了孔明的计策,被魏延临阵斩杀. 王双:曹真麾下猛将,在孔明二出祁山时追杀蜀军,魏延用孔明的伏兵计绕到王双身后,趁其不备一刀砍死.

平邑县15549799332: 《三国演义》中一将领,由于他纸上谈兵,失去了具有重要战略位置的 - ---,使蜀国局势急转而下.这将领是----- -
呼汪瑞彤: 马谡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