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贡高我慢

作者&投稿:徭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贡高我慢,如何解释?~

贡高我慢意思为:是指过于自负,或者说自高自大、目中无人,对于比自己强的和比自己差的人都看不起。
一、贡拼音: gòng
释义:
1.古代臣民或属国把物品献给朝廷。
2.贡品:进~。
3.封建时代称选拔(人才),荐给朝廷。
4.姓。
二、高拼音: gāo
释义:
1.从下向上距离大;离地面远。
2.同:~楼大厦。这里地势很~。
3.高度:那棵树有五米~。
4.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从底部到顶部(顶点或平行线)的垂直距离。
5.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上的。
6.等级在上的:~等。~年级。哥哥比我~一班。
7.敬辞,称别人的事物:~见。~论。
8.酸根或化合物中比标准酸根多含一个氧原子的:~锰酸钾。
9.姓。
三、我拼音: wǒ
释义:自己:自~。忘~精神。
四、慢拼音: màn
释义:
1.速度低;走路、做事等费的时间长(跟“快”相对):~车。~走。~手~脚。你走~一点儿,等着他。
2.从缓:且~。~点儿告诉他,等两天再说。
3.莫;不要:~道。~说。
4.姓。
5.态度冷淡,没有礼貌:傲~。怠~。
扩展资料汉字演变:

相关组词:
1.慢车 [ màn chē ]
中途停站较多,全程行车时间较长的火车或汽车(多用于客运)。
2.快慢 [ kuài màn ]
指速度:这艘轮船的~怎么样?
3.且慢 [ qiě màn ]
暂时慢着(含阻止意):~,听我把话说完。
4.傲慢 [ ào màn ]
轻视别人,对人没有礼貌:态度~。~无礼。
5.怠慢 [ dài màn ]
冷淡:不要~了客人。

我慢大体就是总有自己比别人好的意思,是一种比骄傲还细微的不平等的思维。有我慢是几乎所有人的通病,所以佛才教育人去修正它,因为这是一种非常妨害自己修行有成就的毛病。
我慢的反面,不好直接说反面是什么,但是肯定是一种谦和自抑乐观随和的状态

贡 高 我 慢
祥 坤

“经诵三千部,曹溪一句亡。未明出世旨,宁歇累生狂。”这首偈是唐朝一位叫法达的禅师写的。当时他早已出家,得知六祖大师在广东曹溪南华寺,就来拜谒。但是他顶礼祖师时竟“头不至地”,六祖大师见他这样,就说他心中“必有一物”,便问他平时以何法门修持,法达禅师说“念法华经已及三千部。”这三千部《法华经》属实是很了不起的,《法华经》念一部大约需要一天,那就是说法达禅师念了将近十年。我们都知道念经的感应是不可思议的,不仅仅开智慧,而且有无可言喻的福报,那么法达禅师的道行也是足见很深的。只是六祖大师慧眼观他我执未去,便直言他这种头不至地的作为即使念了一万部法华经也不会证得出世法的实相。因为“礼本折慢幢,头奚不至地。有我罪即生,亡功福无比。”顶礼是为了消除贡高我慢开心接法的,而你的头却没有叩到地上,所以如此是因为你还在执著这个假我,你执著这个假我,加上这样的累赘怎么能够出世呢?怎么能明心见性呢?所以于释家子弟来说,这真是有罪过的。假如你能把这个假以名目的“我”空去,离一切相,那你便会随顺是心做佛的法性,念而无住,不存功德福报之心,那你的功德和福报反而会无量无边。法达禅师应时便生大惭愧心,悲泣间大悟,知道自己这十年是“诵经久不明,与义作仇家。”于是以开头的那一偈赞叹感谢大师的法予之恩:我读诵三千部法华经,没想经曹溪六祖大师一慧点拨,才明白自己是口诵身不行,都是白用功了;由于自己没有明白诸法无我,诸念无常的这种法性,所以这十年内心都没有停歇过这种背觉合尘的狂傲。《楞严经》上说“狂心顿歇,歇即菩提”,应该是法达禅师大悟间便歇即菩提了。

六祖大师说法达禅师心中的一物就是“贡高我慢”。“贡”字的意思是献功,献物,是给国家的贡献,那贡高的意思一连接也就知道了,就是贡献比别人高(这个高不高可不一定,多是自己以为,也是一种攀比心虚荣心在作怪,说到底是一种“我”执)。“贡高”本身没有不对,可怕的是由此产生的“我慢”。我慢可以连接起来说,也可以分开来说。“我”,即是这个假“我’为名的业报身体;“慢’是思惑(贪嗔痴慢疑)的一种,也是人的业障之一,含轻蔑,自负之意。《阿毗达磨品类足论》把慢分七种:“即慢过,慢慢,过慢,我慢,增上慢,卑慢,邪慢。”我慢属于其中之一。“我慢者。于五取蕴等。随观执我或我所。”我慢是什么意思呢?是由于色想受行识中以贪取得到的烦恼,是由于自己的无明不觉六根妄动生发起的识别心,以为这个身体就是我,我身体之外的万物都是我所能支配并认识的。《唯识论》中说的更明白些:“我慢者,谓倨傲恃所执我。令心高举,故名我慢。”其实抛开名相,我慢就是骄傲自大自以为是,是一种我执我见心,狂傲攀比心,说到底是一种与法不融的业感障碍心。《大乘起信论》中有一句关于我慢的开示:“外道所有三昧,皆不离见爱我慢之心,贪著世间名利恭敬故。”我慢已经是外道的一种表现,我慢的产生是贪著世间名利恭敬的原因。

有一种人确实聪明,如曾经“与义做仇家”的法达禅师,他七岁便已出家,又诵法华经三千部,可见佛学修为是很深的,完全可以说是贡高的。但是,这偏偏成了他诵经久不明的根本,我执太重,我慢成魔,自性之门不开,怎么能谈到了生脱死呢。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明末清初有位见月律师,他在自述的《一梦漫言》中提及一件很有代表性的贡高我慢事。当时是灾荒年,一位老尼带领徒弟九人到华山(见月律师的道场)乞求安居,并供养粮食和银两。律师怜悯她们也就允许。谁想到设斋供众之日,老尼不肯礼拜僧众,这是有违佛制的(戒律规定:比丘尼纵使年高百岁,也应礼拜比丘),大师便说她贡高我慢,是对僧宝的不敬,不是修行之人。老尼则言自己去过许多寺庙,那里的方丈都“以客礼相款待,并不要我礼拜。”见月大师铁口直言:“他们是贪图利养,败坏法门,见到有因缘供养之尼,都敬如生母,想得到更丰厚的供养,是狮子身上的虫,非真善知识。华山现时虽然淡薄清苦,宁愿绝粮断餐,绝不敢违背律制而邀利。今天所设之斋,就算是常住自己用的。所费之银两全数还给你,你们带来的米放在下院,把它带走。到别处去!”这老尼就不如法达禅师,她当下并没有悔悟,而是带领徒弟,转身去后山暂住。三日后的她终于打掉了我慢的须弥山,带领徒弟一齐跪在方丈门外涕泣忏悔:“我真是糊涂到如此地步,实在是自己自大慢僧。恳乞和尚慈悲,听容忏悔。以后所有言教,都一一遵依奉行!”以上都是修道之人,都是想了生死的人。他们平日的功夫修为我想都远非我们可比,执我的不该,四大假合的虚妄不实,是很浅显的道理,但境界现前便不能慑服狂心,反而成为捆缚他们明心见性的枷锁。我慢之障是潜移默化中慢慢积累的,犹如魔性一点点的入侵,出家二众尚且劣性难去,何况我等在家之人。当真自警!

还有一种人是沾不上贡高的,但他依旧有极深的我慢。曾经遇到过一位搞预测的,他在自家的门框上贴上一个“佛”字,在写字台上摆着几本佛学入门小册子,便敢和人高谈佛性(这本没有错,众生在佛性上都是平等的),口出狂言说整个佛法在他眼里就是个“白”字,弄的他好像是“整个佛法”的代言人。其实这话一出口便有无数个与法性相违的破绽,是一种典型的我慢,典型的无知邪慧。为什么不说空字?为什么还要有这个字?为什么不以维摩诘大士的沉默不语为不二法门?只能说他解行佛法还很不到位,也说明了他本身只是证到了这个不明所以的“果位”。这种人的我慢成一种智慧难入的阻碍。然而他怎么说也是看过佛教入门书籍的,也是皈依三宝的,也是知道一些名相的。最可怕的是一些根本没接触过佛法的人,他们竟然张嘴就妄加评论三宝,全以我见说是说非,这种人让我感到悲哀。这种人大致又分两类,一类是社会上钱权成功人士,一类是生命中牢骚成功人士。我认识个很有钱的人,钱多了,他就感觉自己比天都大了,一说话俨然他就是证果的尊者,什么“佛道是一个天一个地”,什么“现在寺庙都是假和尚”,我在不知道他在说什么的同时,也为这样的有钱人悲哀,他不知道自己已经在造口业,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任何时候都是有真和尚的,只不过他的心是假的而已。他不知道自己今生的福报缘于前世的修善,也不知道有个叫“三世怨”的词,怎么个三世怨呢?以三世为凭,前生修善,今生福报便成有钱人,有钱人多有造恶业的机缘,也多有造恶业的实质,所以第三世呢,便轮于三涂,旷劫难出。又有个朋友的父亲,没钱没权,整天就知道喝酒打麻将,见自己的爱人接触佛经,他竟然张嘴闭口句句的佛说如何如何,佛说如何如何,那他所说的都是如何呢?他说的佛说就是“该吃吃该喝喝,拜什么经念什么佛”。这些人都是被恶业障住了的人,他们于法不问不学不说,而且于经不懂装懂,不知自己肉口开阖间造了多少毁谤三宝之业,真是可怜。

我以前只给佛菩萨顶礼,无论到哪个寺庙,我不拜关公,也不拜护法。即便如此,稽首时也暗藏着一种邪见难去,什么邪见呢?就是虽然我也在叩头,但内心并不太认可这种作为。我的邪见是这样的:既然佛说众生皆为父母兄弟,那彼此还客气什么呢,何必和我计较这种著相的动作呢。由此引发的一件事让我彻底汗颜。一日找宣化上人的资料,路过一个论坛,见一篇关于上人的主题帖子,许多人都在跟贴中写上顶礼,我也想顶礼,但一念之间邪障又现,为什么非要顶礼呢?我为什么非要和他们一样呢?他们的佛学修为能和我比吗?我顶礼佛菩萨也在,我不顶礼佛菩萨也在,便在顶礼一处略显迟疑,只是出自对上人的敬仰我还是用自己真实名字写上“顶礼宣公上人”。实话是即便写的当时,内心的我执依旧缠缚难去。接下来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就在那天夜里,阿弥陀佛和宣化上人走入了我的梦中,他们站在一起,慈悲威严地注视着我……当时自己惊怖万分悲泣连连,醒来便生大忏悔。不敢说自己大悟彻悟,从此我每日读经拜佛,不以自己没有德行没有智慧而自绝于圣人,不以自己心性卑劣根性轻飘而自轻于佛门,发心深入经藏,发心跳出轮回。《华严经》云: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人人都有真佛性不假,只是如果于法不修,于经不入,于心不明,“妄想执著”,那都是终日数他宝自无半文钱“不能证得”而已。佛学不必成家,佛学最重修持。在《妙法莲华经》里有一位常不轻菩萨,大士因地所修之法便是这样的礼拜众生。虽然他在修行中常被人欺被人骂,但他却毫无嗔恨心,而“常作是言。汝当作佛。”“我不敢轻于汝等。”他说你们在我眼里都是能做佛的啊!我怎么敢轻视你们呢。这位常不轻菩萨就是后来我们这个世界众生的父母——释迦牟尼佛。“佛前顶礼,罪灭河沙。”顶礼,是折服贡高的一种方法,是一种感应道交的妙用,是一种上善法界的慈悲和加持,众生做之,妙处不尽,受用无穷。可以说佛前顶礼,就是一种了生脱死的法门。佛菩萨何曾要求你的礼敬和赞叹?佛菩萨何曾需要你的礼敬和供养?大悲的佛陀为去除我们心中的污垢,为众生消除生死无明一念的根源,为增长众生的福慧,为众生知苦乐法了生脱死,对众生的慈悲与恩情是言语难尽旷劫难书的,何止叩头能报?“佛初出世,我尚沉沦。今得人身,佛已灭度。何罪而生末法。何福而预出家。何障而不见金身……如是思惟。向使不种善根。何以得闻佛法。不闻佛法。焉知常受佛恩。此恩此德。丘山难喻。”面对悲我怜我爱我护我念我救我的佛陀,我们还凭什么贡高,凭什么我慢呢。而所以要拜关公,那是拜一种仁义,一种于道相接的感应;所以要拜护法,那是拜护法尊者的为法忘躯,为修行者的慈悲护念。

写到这里,想起宣化上人三件事来。第一件事,上人在弘法台湾时给美国的徒弟打来电话:我们万佛城都是小人。第二件事,上人访见一位台湾法师,那位法师正在不知如何礼事的时候,上人一见他即刻自先顶礼。第三件事,海灯法师到美国讲法,上人在一旁跪着听法。上人徒弟回忆当时上人所以说万佛城都是小人的时候说:“那时我们还年轻,贡高我慢的要命,现在才懂得,上人所以说我们是小人的原因。”以上人尊为沩仰宗第九代接法人、摩诃迦叶初祖传承之第四十五代祖师身份,能跪而听法,能给一法师顶礼,真正足让所有我慢众生惭愧不已。上人之智如是大海,我等知见便如海中一点浮沤。“假使满世间,皆如舍利弗,尽思共度量,不能测佛智。”众生知见形同微尘,佛智佛慧便如虚空,我辈尚且不及一毛之智,贡高我慢生则有愧,来则应悔!打掉我慢的须弥山,打掉我慢的邪知见是每一位佛教中人必须要面对的修为。

—— 阿弥陀佛。

回向: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众生最大的执着是“我”,最大的障碍是因“我”而生的“贡高”。即所谓“贡高我慢”。一切外境、身心世界、山河大地,皆在与“我”的对待中产生。又以“我”为标准产生出“取舍”、“爱恶”等念头。故每一四天下感得一须弥山为最高之境。日月亦只在其半山腰旋转。日月为眼,表此贡高为眼所不能见。可见其高。一切世界中一切高大之物,莫不是“贡高”所感。高山巍峨、高楼林立。乃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我慢”所感而成,有共有别而已。一切能见,能闻,一切能取,能受之境缘现象莫不与“我”同生同在、同真同幻、同衰同变、同住同灭。“我”真则一切皆真,“我”假则一切皆假,“我”生则一切皆生,“我”灭则一切皆灭。凡此种种,皆因在对待中而有一切生灭现象。此是假象,此对待本身也是假象。无对待则一法不立、一念不生、一相不住、一尘不染而非空,因其能生万法故;而其所生之万法皆非有,以其乃生灭幻象如梦幻泡影故。于此无以名状之事实真相无可说有,无能说无,强曰之“妙明真心”、“自性”、“一真法界”等等。一切“佛”的名相便是对此事实的先觉者依众生的“贡高我慢”而立出的对待法。专为对治此烦恼习气而设立之善巧方便。只因众生有一个高于一切的“我”而轻慢一切,觉者就设一个至高无上的“佛”而包容一切。轻慢一切的虽暂获满足而烦恼日盛;包容一切的虽含辱不争却安和自在。“佛”的智慧德相实际上是集中了众生的共同优点,确切地说是共同希望的优点,把它集中在一个具体的“相”上,是每一个众生都向往而每一个个体都不能圆满具足的。若某一个体想具足此德相,就必须放下“慢心”,包容吸纳一切与“我”相对待的个体的所有德相,才能圆满。这就是所谓的“修”了。其根本是否定小的个体的“我”,完成大的群体的“我”,最后破除有限的“我”,汇入无始无终,无量无边的“真如本我”而实质为无我的状态。最终无一法可得、无一法可立,自然而然完成这一毫无意义却又生生不息的幻生幻灭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其巨大的推动力其实是“慢心”。面对智慧圆满、德相庄严的“佛”,“慢心”遇到了挑战,一向“谁与争锋”的妄意强烈地要求自己必须与之趋同,最终超越他。即所谓成佛成圣的心是此了。“慢心”并不知道这种德相是自己本来的影子,强烈的妄动使自己变成现在这样。于是不惜一切代价开始了追逐。觉者的描绘一天比一天殊胜诱人,将“慢心”渐渐随顺到酣畅淋漓之极处,立一个“法身”的名相,结束了这场角逐。它以“至大无极”、“莫可名状”为特征,否定了“慢心”自以为追逐到的“报化佛”,当“慢心”仍无止歇继续希求更高的胜境“法身”真佛时,觉者告诉它“法身无朕”!没有特征怎么追逐?“慢心”此时一片茫然,无所适从。习性使它难以安歇、躁动不安,这时候“佛”又出现了。他在一切众生中“示现”。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但又都非“究竟”。共同完成“究竟”的理念。又因众生无有穷尽,生生不息、生灭不已,所以这便同时成了“法身”的“特征”--即没有固定特征便是他的“特征”。在这里世尊用一个类似现代逻辑学上的“循环论证”游戏,将“慢心”止歇在其原来的起点上,结束了这场旷日持久的追逐。从而完成了一桩伟大的灵魂改造工程。绕了一个大圈子之后,此时的“慢”心已转化为和觉者一样的“心”,并自觉自愿地同样向另一群“慢心”重复这一桩事业。这便是“如来家业”。今佛如古佛再来。“众生无边誓愿度”!他们娓娓道来,不厌其烦地向十方世界的众生讲述着一个古老又新鲜的故事:一时,佛在耆崛山中……
追逐“法身”,而“法身无朕”;求“报化身”而“报化非真”。什么也抓不住。来路断绝、去路茫茫,前后际断的刹那间,本具的一点灵光现前。郎照一切山河大地,一切众生明明了了,皆与自己无异。“十方世界悉现于前”、“十方诸佛悉在前立”。皆在同一灵光郎照下幻生幻灭。此虽名“妙明真心”,但它既不为任何一众生个体的“我”所独有,却又遍“照”一切假合体,不在其内、不在其外,不在其中,寻之不见其影;取之不得其形;舍之不离其相;动止不离其用。何以故?能寻能见的便是;能取能舍的便是;能动能止的便是。所寻所见的即是;所取所舍的即是;动时止时皆是。呜呼!“这个”不能寻“这个”,又焉能舍“这个”?动时它在此处,止时又何尝离开须臾?吾人为何非要抓住一个不放?恰似骑牛觅牛,又如痴人以手取虚空,何可得也?盖虚空本是此痴心所现,何以向外取之?
善知识当思维之:“法身无朕”,“报化非真”。世尊真想告诉我们的实话是:没有佛,更没有究竞佛。若强说有,那么:一切众生共同是佛,任一众生不知自佛,若有人成佛,只是明白此事便是。而念头却无“佛”之一念,也无众生,因其乃对待法耳!既如此,何如当初老实,不生此成佛之妄念?但“我慢”既存,何以止歇狂心?趋求胜境,使“我”日日难安,若不假此方便,何以止此无明大妄?故可以说:慢山平,狂心歇;佛道成,凡情灭。欲认“法身”,只在众生中见!个个、在在、时时、处处无不是一个自己,却永远没有一个封闭的“我”,更没有一个“我”所主宰的事物。一切自自然然,本来如此,现在如此,将来还如此,却又永远不重复,生生不已,思一个“为什么”?便是无明,最初一念由此而生,由觉返迷。最后一品无明,也是这“为什么”的一念,回答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消灭这个问题。停止思索这个问题即破此无明。此可名为“究竟”乎?呜呼!吾不知谁与吾道,吾向谁诉?!
诸佛作证!旷劫沉沦,可以休矣……


佛说的我曼是什么意识
我慢。就是贡高。认为他人不如自己。--- 《增一阿含经》(节选)世尊告曰。彼云何名为。恶知识法。。於是。比丘。恶知识人。便生此念。我於豪族出家学道。馀比丘者。卑贱家出家。依己姓望。毁訾馀人。是谓名为。恶知识法。。复次。恶知识人。便生此念。我极精进奉诸正法。馀比丘者。不精进...

佛经云“我慢贡高是病”是“我慢贡高”是什么意思?
数论外道立我慢为二十五谛之一,由大谛(万象所变现最初之法,即决智)中觉用之变易而起。〔成唯识论卷六、金七十论卷上、大毗婆沙论卷五十、俱舍论卷十九、俱舍论光记卷十九〕((参见:我慢谛)2943、“慢”5812)p2943 FROM:【《佛光大辞典》(第三版)】【我慢重障】谓我慢贡高,邪见执...

贡高我慢是什么意思?它的反面有当如何?
我慢大体就是总有自己比别人好的意思,是一种比骄傲还细微的不平等的思维。有我慢是几乎所有人的通病,所以佛才教育人去修正它,因为这是一种非常妨害自己修行有成就的毛病。我慢的反面,不好直接说反面是什么,但是肯定是一种谦和自抑乐观随和的状态 ...

什么是我慢
你说的应该是佛教用语里“贡高我慢”中的“我慢”吧,“贡高”是觉得自己贡献大,远胜于他人,“我慢”是自以为是,轻慢他人。总之,就是自以为高人一等,倨傲自矜,侮慢他人。

贡高我慢之心,易招来宿世怨家对头
原文:喻如一人,小有才,亦小有修持,心中便觉得我很高明,很有修持。因此贡高我慢之心,招起宿世曾受怨害之怨家对头,为其现身,入其心窍。弄得才不成才,修不成修。使此人谦恭孝顺,由此修持之力,当能消灭夙业,增长善根。将来临终,往生西方,得超凡入圣之真利益。较彼以贡高自误,其利害...

你知道“贡高我慢”终究难成大事吗?
首先,现实生活中,凡“贡高我慢”者,都有着明显的高傲自大、趾高气昂的习性。他们总认为自己的对,别人都不如自己,待人接物缺少了最起码的谦卑,因此,他无论做得正确与否,都很难得到别人的赞同和支持,以致最终难成大事。在《世法哲言》第三十七条中,当今住世佛这样说:“夸己赞长乃己之短...

贡高我慢念什么经
《楞严经》。上说“狂心顿歇,歇即菩提”,应该是法达禅师大悟间便歇即菩提了。六祖大师说法达禅师心中的一物就是“贡高我慢”。

佛说有十善业,那:“贡高我慢,高己贱他”属于哪种恶?
属于三恶道里的 痴 那:“没有礼貌,礼节”,“不讲究卫生,整洁” 属于什么恶?答:也是痴

如何对治贡高我慢
如何克服贡高我慢之心 大安法师:贪、嗔、痴、慢、疑是众生的根本烦恼。慢,就是贡高我慢,是与生俱来的,凡夫众生都有。当这个慢心生起的时候,我们要立刻觉知,马上对治。对治的方法就是让自己谦卑。《周易》里面有一个“谦”卦,卦体中上卦为坤(地),下卦为艮(山)。谦卦艮下坤上,为地...

从佛学上讲贡高我慢对人有什么不好的影响
我慢如山高,法水不能入。贡高我慢的人以为自己什么都懂,自高自大,看不起别人,自己什么都是对的,这样的人很难得到正法的滋养,对自己闻思正法有很大的障碍。

重庆市17522964967: 什么是贡高我慢 -
经京格利: 就是骄慢心. 《未曾有因缘经》:【其骄慢心,起亦有时.见愚痴者心起骄慢,见丑陋人、见不净人、见贫穷人,以要言之,聋盲跛偻诸根不具,夷蛮胡虏,骄慢之心见时方起.是故当知,不骄慢戒,发起有时.】《地藏菩萨本愿经》:【若遇吾我贡高者,说卑使、下贱报.】【先受如是等报,后堕地狱】

重庆市17522964967: 佛经云“我慢贡高是病”是“我慢贡高”是什么意思? -
经京格利: 我慢,我值得骄傲.慢是傲慢.贡高,贡献高.南无阿弥陀佛!

重庆市17522964967: 贡高我慢,如何解释?又如何剔除?我的理解能力不甚理想,请朋友们详
经京格利: 朋友:简单说,贡高我慢就是过于自负,或者说自高自大、目中无人.对于比自己强的和比自己差的人都看不起. 我理解其根源在于“我执”过重,总是执着自己的形象如...

重庆市17522964967: “我慢高山,不留德水”请问是什么意思? -
经京格利: 慢:在佛教称为“贡高我慢”,最通俗的解释就是:自高自大、骄傲自满、目空一切. 高山:是障碍的比喻,目空一切的人不仅障碍别人,也障碍自己. 德水:老子曰:上善若水.有道德、有品行、有修养的人象水一样,逢高就低,永远处于卑下的地位,虽与一切无争,但又没有什么能争过它.阿弥陀佛!

重庆市17522964967: 贡高我慢是什么意思?它的反面有当如何?
经京格利: 我慢大体就是总有自己比别人好的意思,是一种比骄傲还细微的不平等的思维.有我慢是几乎所有人的通病,所以佛才教育人去修正它,因为这是一种非常妨害自己修行有成就的毛病. 我慢的反面,不好直接说反面是什么,但是肯定是一种谦和自抑乐观随和的状态

重庆市17522964967: 什么叫贡高我慢? -
经京格利: 阿难陀三次请佛住世 ,佛陀回答:「万法自性仍归于灭,人人有生必有死,我的肉体怎能永存呢?我这段生命,必须循着自然法性 而归于寂灭.」阿难陀和罗侯罗等听了,不禁流泪!于是众弟子公推阿难陀请问佛陀四个问题:佛陀住世时,我...

重庆市17522964967: 佛教“慢众”是什么意思 -
经京格利: 阿弥陀佛 佛门有“贡高我慢”的信众心理,意思是说,抱着一种骄傲娇贵的心态来对待他人,有高人一等的优越感,目无或者小瞧别人的态度,真正的修行者是不会有贡高我慢的举动.你所指的慢众,要看是在哪不经典的引述,意思可能是指用漫不经心的态度来侍事!

重庆市17522964967: 我看到这么一句话:贡不高,我却慢,面壁三日面壁三日.这里,贡不高是指什么? -
经京格利: 贪嗔痴慢疑 需戒除.

重庆市17522964967: 佛家的“贪、嗔、慢、痴、愚”是指什么? -
经京格利: “贪、嗔、痴、慢、疑”,合称为五钝使. 一、贪:指众生对于色、声、香、味、触五尘,或财、色、名、食、睡等五欲境界,产生执着贪爱的妄想心. 二、 瞋:对于违背自己所贪爱执着的境界,产生恼怒、厌恶等心念. 三、痴:心念混混沌沌、无有智慧,例如:不明白三世因果、不知道人人本具佛性、不了解一切法皆是因缘和合所生.佛法之智慧,并非一般世间所指之聪明才智,而是要明白因果、心性、缘起等佛法真理,若不明了,则属愚痴无智.四、慢:指目空一切,眼中无人,贡高我慢,骄傲自满,自以为是,轻慢别人等心态. 五、疑:对于一切人、一切事都不信任,心怀疑虑,妄生猜忌,是非纷起,因此生诸烦恼,造作恶业.例如怀疑众生本具佛性,或怀疑佛法的道理,无法信受奉行等等

重庆市17522964967: 佛说的增上慢贡高我慢之类的一堆慢是怠慢的意思还是自以为是的意思? -
经京格利: 不是怠慢的意思,增上慢的意思说白点,就是自己明明还不成,就认为自己怎么怎么牛掰了,就是增上慢,说文明点就是自己明明还没这境界,却认为自己已经有了这境界,就是'增上'慢.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