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这一句有何妙用

作者&投稿:博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的意思!急~

意思是:还没赶到大湖,半路就渴死了。夸父丢弃他的手杖,他的手杖化成了桃林。
1、原文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2、译文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夸父就去北方喝大湖的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夸父丢弃他的手杖,他的手杖化成了桃林。
3、出处
出自于——《山海经·海外北经》

扩展资料1、赏析
《夸父逐日》的主题思想即古代先民企图超越有限生命的束缚以及对生命永恒的渴求。
远古先民,通过幻想、想象与逐日等神话来表现他们对生命——时间——生命的思考:有限的人类生命,强烈地向往永恒的时光。有限的个体生命,“饱尝”时光流逝带来的痛苦。人类为追求永恒的生命,不息作出卓绝奋斗。
2、《山海经》简介
《山海经》是中国志怪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古人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 杂录《庄》 、 《列》 、 《离骚》 、 《周书》 、 《晋乘》以成者” 。
现代学者也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原共22篇约32650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
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山海经》也记载了中国古代神话、地理、植物、动物、矿物、物产、巫术、宗教、医药、民俗、民族等,反映的文化现象地负海涵、包罗万汇。
除了保存着丰富的神话资料之外,还涉及到多种学术领域,例如:哲学、美学、宗教、历史、地理、天文、气象、医药、动物、植物、矿物、民俗学、民族学、地质学、海洋学、心理学、人类学……等等,可谓汪洋宏肆,有如海日。
在古代文化、科技和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山海经》是中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奇书,也是一部地理知识方面的百科全书。
最早提到《山海经》的是司马迁,其《史记·大宛列传》中说,《禹本纪》和《山海经》中的内容过于荒诞无稽,所以作史时不敢以为参考。并在《大宛列传》中指出《山海经》与当时现实地理不符。
最早整理《山海经》的西汉刘歆,在其《上山海经表》中认为此书是三代时所作。他说:《山海经》这本书,产生于尧舜禹的时代……禹把天下划分成九州,益与伯翳等人区分万物的本质,写出了《山海经》。刘歆这一说法是受到《列子》的影响。
《列子·汤问第五》中,夏革回答汤的疑问,提到了五座大山及山上的特产,此外还有怪异之物,这和《山海经》记载地理、特产以及怪物的写法相似。同时,《列子》中又说这些怪物是大禹治水周行天下时亲眼见过的,他的臣子伯翳了解这些怪物,夷坚听说之后把这些怪物记了下来。
因此,这种说法就影响到刘歆以上的论断。其后,王充《论衡·别通篇》、赵哗《吴越春秋》等都持这种观点。
大约是从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叶,楚国和巴蜀地方的人所作,现代中国学者一般认为《山海经》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是一部上古时期荒诞不经的奇书,也有人认为是古代山水物志。经西汉刘向、刘歆父子编校时,才合编在一起。
宋人胡应麟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 , 杂录《庄》 、 《列》 、 《离骚》 、 《周书》 、 《晋乘》以成者” 。
全书18篇,《山经》五篇是为一组,以四方山川为纲,记述内容包括古史、草木、鸟兽、神话、宗教等。依南、西、北、东、中的方位次序分篇,每篇又分若干节,前一节和后一节又用有关联的语句相承接,使篇节间的关系表现的非常清楚。
《海经》中的《海外经》五篇是为一组,主要记载海外各国的奇异风貌;《海内经》5篇为一组,主要记载海内的神奇事物,《大荒经》五篇为一组,主要记载了与黄帝、女娲和大禹等有关的许多重要神话资料,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海经》以上每组的组织结构,皆自具首尾,前后贯串,有纲有目,除著录地理方位外,还记载远国异人的状貌和风俗。
第18篇《海内经》是《山海经》地理状况的总结,总结中国境内地理形势分野、山系、水系、开拓区域分布;农作物生产;井的发明;乐器制作;民族迁徙;江域开发以及中国洲土安定发展形成的基本格局。
《山海经》全书记载了约40个邦国,550座山,300条水道,100多位历史人物,400多个神怪畏兽,该书总体按照地区不按时间把这些事物一一记录。
所记事物大部分由南开始(《大荒经》由东开始,故有学者认为是南、西、北、东的方位顺序与远古上南下北同,故《大荒经》由东开始,则可能是后人的改动调整),然后向西,再向北,最后到达大陆(九州)中部。九州四围被东海、西海、南海、北海所包围。
关于《山海经》全书涉及的地域范围及相关物事虚实,历来众说纷纭。很多学者都认为是一次国家地理大普查之后的文献记载,有一些确实能确定下来,比如黄河、渭河、华山等等,地理位置与现实的大体一致。
事实上,即使是《五藏山经》,也与整体格局和现实的山川不合,至今为止,尚未有谁能令人信服地将这些山川一一坐实。就连司马迁写《史记》时也认为:《禹本纪》和《山海经》中的内容过于荒诞无稽,所以作史时不敢以为参考。
并在《大宛列传》中指出《山海经》与当时现实地理不符。然而,《五藏山经》所描述的山川有些是存在的,特别是《中山经》里的山,《五藏山经》(即“山经”)本是以一些真实的山川为基础来叙事的,但说到荒远无稽的极地,已是无能为力,只能凭借想象向壁虚构了。
到清人编《四库全书》 ,则说其“侈谈神怪 , 百无一真, 是直小说之祖耳。入之史部 ,未为允也”,遂改列子部小说家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夸父逐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山海经

夸父 夸父 杖
未至的是大泽额 不知道在未至前填写人物还是地点比较好 很久之前学的了

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译文: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在这篇神话中,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夸父是一位十分神奇的人物。他是一个善于奔跑的巨人,他与太阳“逐走”。他口渴如焚,虽然接连喝干了黄河和渭水两条大河,仍不解渴,又赶往大泽,终于没来得及喝大泽的水而渴死。他遗下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还能为人类造福。夸父敢与太阳决一高低,可以奔驰于天地,可以饮干大河大江,可以化手杖为桃林,真是气概非凡,本领非凡。夸父这一神话人物形象,具有超现实的想像、夸张的浪漫主义魅力。


未至,道渴而死什么意思?
未至,道渴而死的意思:就是还没有到达,在路上就渴死了。道渴而死不是指道路渴死了,而是指在路上就渴死了。

夸父逐日《列子》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1. 夸父逐日原文及翻译 一、典故之一出自楚国所作《山海经·海外北经》原文: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译文: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

夸父追日的文言文是什么意思
1. 夸父追日文言文的意思 原文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注释:①逐走:赛跑。逐:竞争。走:跑。②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时候。 ③欲得饮:很想能够喝水解渴。 ④河,渭:黄河,渭水。 ⑤北饮大泽:到...

古代神话三则注解
《夸父逐日》原文: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翻译: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很想能够喝水止渴,就到 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

...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
夸父逐日 从前,有一个叫夸父的巨人。他想让太阳固定在天上,于是,他提起长腿象风一样奔跑,一眨眼跑了两千里。还没等太阳落下,他就追到了。他刚要想办法把太阳固定住,这时,他的喉咙干的直冒烟。夸父伏下身子,去喝黄河、渭河的水。霎时间,两条大河都被他喝干了,可还没止住口渴。夸父又跑...

《夸父逐日》中“道渴而死”的“道”字怎么翻译?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全文翻译】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河喝水。黄河、渭河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泽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泽湖,就半路渴死了。他...

求一则文言文的神话故事
《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译文为: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

夸夫逐日文言文
1. 小古文夸夫逐日意思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翻译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河喝水。黄河、渭河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泽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泽湖,就...

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古文阅读
夸父追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注释 ]【逐走】竞跑,赛跑。逐,追赶。 【入日】追赶到太阳落山的地方。【足】够。 【北】向北。【大泽】大湖。 【至】到达。【道】中途,半路。 【弃】...

饮于河渭的意思
“饮于河、渭”的意思是:到黄河、渭水喝水。【出处】《夸父逐日》——先秦·佚名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译文】夸父与太阳赛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

霍山县17561424218: 1: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2: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3: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古水潦尘埃归焉.怎么翻译啊 -
大卸参志:[答案] 采纳留给我,我正帮你发

霍山县17561424218: “末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的出处 -
大卸参志: 《山海经》载:“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霍山县17561424218: 为下列句子补充成分( )未至,道渴而死.( )怒而触不周之山.( )弃其杖,( )化为邓林. -
大卸参志:[答案] (夸父 )未至,道渴而死. (共工 )怒而触不周之山. ( 夸父)弃其杖,(杖 )化为邓林.

霍山县17561424218: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 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 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以及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将饮... -
大卸参志:[答案] 夸父:1.坚持不懈 2.目标明确 3.勇气过人 第一种是客观地表达 无主观意见; 第二种有作者较强的主观偏见 记叙时加入的个人情感色彩较重

霍山县17561424218: 夸父去世后,为什么还要“弃其杖,化为邓林”? -
大卸参志: 或许是夸父死了想做出点贡献吧,这是一种伟大的精神;也或许是那根手杖是桃木做的,(古邓同桃)受到了夸父精神的感化,有了灵性吧!

霍山县17561424218: 文言文《夸父追日》解释 -
大卸参志: 夸父与太阳竞跑,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很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边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他喝,就到北方的大湖去喝水.还没有到,就在路上因口渴死了.夸父将他的手杖丢弃了,化作了一片桃林. 注释; 逐:角逐; 逐走:竞跑,赛跑; 入日: 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于:到. 河. 渭: 黄河和渭水; 不足:不够; 北:向北 大泽: 大湖.传说其大横纵千里,在雁门山山北. 至: 到; 道:名词作状语,在半路上; 而:表因果; 道渴而死: 在半路因口渴而死; 其: 代词(代夸父) ; 邓林: 桃林. 这是我国最早的著名神话之一,讲的是夸父奋力追赶太阳、长眠虞渊的故事.

霍山县17561424218: 夸父逐日的省略成分 (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 )化为邓林. -
大卸参志:[答案] (夸父)未至 (夸父)弃其杖 (手杖)化为邓林 夸父还没有赶到大湖 就半路渴死了 夸父遗弃的手杖 化为桃林

霍山县17561424218: 翻译并理解“弃其杖,化为邓林”的深刻含义 -
大卸参志:[答案] 翻译:他遗弃的手杖,顿时化为一片桃林. 深刻含义:夸父口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那么,什么是“邓林”呢?“邓林”实有其地,在现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据清代学者毕沅考证,“邓”“桃”音近,“邓林”即“桃...

霍山县17561424218: 4. 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 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译文:(2) 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译文: -
大卸参志:[答案] 4. 答案(1) 还没走到大湖,在半路因口渴而死.他丢下自 己的手杖,(手杖) 化成桃林.(2) (共工) 发怒撞不周山,支撑天的柱子折了,系挂地的绳子断了.

霍山县17561424218: 《夸父逐日》中有哪些虚词?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
大卸参志:[答案] 没有虚词.走,古今异义,古指跑,今指走.饮于河、渭,倒装句,状语后置,正确语序为于河、渭饮.河,古今异义,古指黄河,今指河流.北,词类活用,名作状,向北方.道,词类活用,名作状,在半路.化为邓林,省略句,应为杖化为邓林.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