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人航天历史

作者&投稿:征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世界载人航天历史~

  世界载人航天历史大事回顾
  巴西第三枚VLS型卫星运载火箭8月22日下午在位于东北部的阿尔坎塔拉发射场地面爆炸,至少造成16人死亡。这是巴西第三次发射运载火箭,但三次都已经失败。人类进入太空已经40载了,这里摘录部分航天大事记: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东方1号飞船升空,历时108分钟,代表人类首次进入太空。


  1963年6月16日,前苏联尼-捷列什科娃乘东方6号飞船上天,历时2天又22小时50分,成为世界第一位女宇航员。

  1965年3月18日,前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走出上升2号飞船,离船5米,停留12分钟,首次实现人类航天史上的太空行走。

  前苏联宇航员科马洛夫,1967年4月24日乘联盟1号飞船返回地面时,因降落伞未打开,成为第一位为航天殉难的宇航员。

  1969年1月14—17日,前苏联的联盟4号和5号飞船在太空首次实现交会对接,并交换了宇航员。

  1969年7月21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走出阿波罗11号飞船的登月舱,在月面停留21小时又18分钟,成为人类踏上月球第一人。

  1971年4月9日,前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艘长期停留在太空的礼炮1号空间站。

  1975年7月15—21日,美国的阿波罗号飞船和前苏联的联盟19号飞船在太空联合飞行,成为载人航天的首次国际合作。

  1981年4月21日,美国成功发射并返回世界上首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使可重复使用的天地往返系统梦想成真。

  1984年2月7日,美国宇航员麦坎德列斯和斯图尔特不拴系绳离开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成为第一批“人体地球卫星”。

  1984年7月25日,前苏联萨维茨卡娅离开礼炮7号空间站,成为第一位在太空行走的女宇航员。

  1985年7月25日,王赣骏乘挑战者号航天飞机进入太空,成为第一位华裔宇航员。

  俄罗斯的波利亚科夫,于1994-1995年间在和平号空间站上连续停留438天,成为在太空时间呆得最长的男宇航员;而美国的露西德于1996年在和平号上停留了188天,成为在太空时间呆得最长的女宇航员。

  1986年2月20日进入轨道的前苏联和平号空间站,至今已在太空中运行了13年,成为寿命最长的空间站。

  1995年3月2—18日,奋进号航天飞机在太空中飞行,其上的7位宇航员加上和平号上的6位宇航员,共有13位宇航员同时在太空,成为同时在太空中人数最多的一次。

  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起飞时发生爆炸,7位宇航员全部遇难,成为迄今最大的一次航天灾难。

  在1995年2月的发现号航天飞机上,美国宇航员科林斯成为第一位航天飞机的女驾驶员。

  生于1935年的美国宇航员马斯洛雷夫,具有2个学士、3个硕士和1个博士学位,是学位最多的宇航员。

  航天飞机最长的一次太空飞行,是1996年11月19日起飞、12月7日降落的哥伦比亚号,历时17天1 5小时53分钟。

  1995年6月29日,美国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与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第一次对接,开始了总计9次的航天飞机与空间站的对接,为建造国际空间站拉开序幕。

  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航空飞机发生空难,机上7人全部丧生。

  2003年8月23日:巴西运载火箭在发射台爆炸,造成了至少16人死亡,20人受伤,发射平台被毁,其中许多是巴西的火箭技术专家。

中国载人航天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初。在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上天之后,当时的国防部五院院长钱学森就提出,中国要搞载人航天。国家当时将这个项目命名为“714工程”(即于1971年4月提出),并将飞船命名为“曙光一号”。然而,中国在开展了一段时间的工作之后,认为无论是在研制队伍、经验方面,还是在综合国力、工业基础方面搞载人航天都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个项目就搁到了一边。

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上天之后,开始了东方红二号、东方红二号甲、东方红三号等多颗通信卫星的研制工作。

进入80年代后,中国的空间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具备了返回式卫星、气象卫星、资源卫星、通信卫星等各种应用卫星的研制和发射能力。特别是1975年,中国成功地发射并回收了第一颗返回式卫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第三个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这为中国开展载人航天技术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2年1月,中国政府批准载人航天工程正式上马,并命名为“921工程”。在“921工程”的七大系统中,核心是载人飞船,载人飞船则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为主来进行研制。“921工程”正式上马时中央就提出了“争8保9”的奋斗目标, 即1998年要在技术上有一个大的突破,1999年要争取飞船上天。中国唐家岭航天城,为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完成载人航天的任务做了物质条件的保证。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圆满完成“处女之行”。这次飞行成功为中国载人飞船上天打下非常坚实的基础。2001年1月10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神舟”二号飞船。2002年3月25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神舟”三号飞船。2002年12月30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神舟”四号无人飞船。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9时9分50秒,“神舟”五号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这是中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执行任务的航天员是38岁的杨利伟。他是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14圈,经过21小时23分、60万公里的安全飞行后,他于16日6时23分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

2005年10月12至17日,我国成功进行了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也是第一次将我国 出舱活动两名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同时送上太空。

2008年9月25日,我国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成功发射,三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顺利升空。 27日,翟志刚身着我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在身着俄罗斯“海鹰”舱外航天服的刘伯明的辅助下,进行了19分35秒的出舱活动。中国随之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 2008年9月28日傍晚时分,神舟七号飞船在顺利完成空间出舱活动和一系列空间科学试验任务后,成功降落在内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上。

2012年6月16日,我国第四艘载人飞船于18点37分24秒神舟九号成功发射,三名航天员景海鹏、刘洋、刘旺顺利升空,展开对接天宫一号的工作。

一、历史回顾

公元2002年3月22日凌晨,当长征二号F”捆绑式大推力运载火箭运载着“神舟三号” 发射升空成功时,每一个中国人都无不为之自豪。“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中国的发展终归依靠科技的进步。中国的航天事业,是中国科技事业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代又一代中国科技人员智慧和汗水的结晶。现在让我们来简单的回顾一下中国航天事业半个世纪以来所走过的曲折之路:

公元1000年,中国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枚火箭;直到公元13世纪,欧洲人才从中国人手中得到这份稀世厚礼-- 火箭术。

公元1840年,英国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当英军的火箭落在了清皇们的头上时,

火箭的子孙们才恍然大悟:“火箭!中国的火箭呢?”。

中国,本是在这个世界上最先发明了火箭的国家,但由于长期的闭关锁国加上苦不堪言的百年挨打史,最终却落得个火箭几乎要断子绝孙的下场。

多少人在着急:丢了火箭,等于丢了打狗棍!

多少人在渴盼:火箭,你何时才能重返故乡?

终于,1960年,啃白菜帮子,吃麦糊糊,却精神饱满;中国的火箭将士们,忍着饥饿的肚子,开始了从仿制苏联导弹到自己设计导弹的艰难跋涉。

1962年3月21日,中国第一枚自行设计的火箭在酒泉发射场升空10秒后,一个跟头栽下来。

1966年10月27日,写了遗书又交了“最后一次”党费的“戈壁七雄”走进地下控制室;当中国宣布导弹核武器发射成功的消息时,全世界都被震动了。

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第一次亮相。

1970年,我国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东方红卫星;此后,我国用洲际运载火箭改造而成的长征二号运载火箭连续发射几十颗科学实验、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全部成功。

八十年代初,中国自行研制的运载火箭日趋成熟。1980年5月18日,我国的第一枚洲际弹道导弹向太平洋海区发射成功;1982年10月中旬,我国自行研制的核潜艇从水下发射的战略火箭准确命中目标。

1984年4月8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将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送人地球静止轨道集中体现了我国现代火箭技术的最新成就。......

1984年,我国用自己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将我国自己研制的第一颗通讯卫星送上了距地球3万6千公里的地球同步轨。

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的运载火箭开始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

自亚星一号发射成功之后,便一发而不可收。伴随着卫星发射的需要,我国的运载火箭的种类逐步增多。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长二捆、长三捆相继问世,并发射国际卫星成功。

1999年11月20日,我国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遨游太空,掀开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飞行试验史上的第一页。

2001年10月9日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恩杰在正在此间举行的中国工业高科技论坛上做报告时指出,随着航天三大领域的逐渐统一,我国将加强在这一高技术领域的宏观管理和政策引导,走有中国特色的航天发展道路,推动中国航天跨越式发展。

2001年11月,我国政府首次发表《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向世人展示了在21世纪前期中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造福于人类的航天活动的发展前景和奋斗目标。

2001年1月10日凌晨,在西北戈壁滩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神舟二号”无人飞船搭载着动物和微生物细胞组织实验样本由“长征二号F”捆绑式大推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成功。宇宙飞船的升空,将是建国以来继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和人造地球卫星升空后,中国最大的一次科学实验。这是中国航天新世纪献给祖国母亲的一份厚礼。

2002年3月22日22时15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神舟三号”飞船。这是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除航天员没有上之外,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状态完全一致。它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为不久的将来把中国航天员送上太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2年4月1日16时51分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飞船顺利完成原定的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任务。我国载人航天第三次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神舟”三号无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和返回,表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技术日臻成熟,为最终实现载人飞行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利用飞船开展的对地观测,空间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及空间环境探测等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进行多学科、大规模和前沿性的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标志�中国空间科学研究和空间资源的开发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目前,我国发射卫星的运载火箭品种已呈系列化,小到几十公斤,大到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五吨重的卫星,都可以准确地送入预定轨道。

中国的航天技术目前在世界上已处于一定的领先地位。

在运载火箭迅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用于军事领域的导弹家族,如空对空、舰对舰、地对空、岸对舰、地对地等近、中、远程的各种导弹已全都具备。总之,用中国导弹专家的话来说,目前,世界上现有的几乎所有的导弹,我国都有研制和生产的能力。不久前,我国试验发射成功的新式远程地对地导弹以及刚刚试验发射成功的可同时迎击多枚来袭导弹的地空导弹,就是这个导弹家族的新成员。

二、展望未来

中国的航天员何时能乘“神舟”号飞船遨游太空?中国的月球车何时能在月球上自如行驶?这些美好憧憬的实现有赖于航天技术的发展。为纪念《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发表一周年,国防科工委(国家航天局)于2001年11月22日公布了《中国航天“十五”发展纲要》,披露了部分即将上马的重大航天项目、载人航天飞行和开展月球探测先期研究的构想,向我们展现了一幅令人神往的蓝天写意图。

“十五”期间,我国用于民用航天的专项科研经费将达50多亿元,较“九五”期间的17亿元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这如同给航天发展捆绑上了一个强有力的“助推器”。

(一)、8颗新星辉映太空。

在国家已经批准的民用航天“十五”计划中,有8颗新型卫星准备投资研制。这8颗新星是:1颗海洋水色探测卫星“海洋一号”、2颗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2颗地球空间探测卫星和由3颗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组成的星座。

拟于2002年发射的“海洋一号”卫星将结束我国没有海洋卫星的历史,开创海洋应用和管理的新局面。“海洋一号”卫星的主要使命是探测叶绿素、悬浮泥沙、污染物质等,初探海洋的“家底”。此外,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将与国家环保总局通过3颗灾害与环境监测卫星组网建立小卫星星座,对灾害和环境及时进行监测和分析,以高科技技术实现“天上唱戏,地上减灾”。

(二)、新型火箭新的“长征”。

曾将闻名遐迩的“东方红”卫星、“澳星”、“神舟”号飞船发射升空的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目前已进行了64次飞行,对中国航天可谓劳苦功高。新世纪,“长征”火箭将进行新的长征。

“十五”期间,乃至今后20年内,重量大于4吨甚至5吨的大型卫星将占到国内外卫星发射市场的62%,大型卫星正成为中国新一代火箭研制的催化剂。

目前,新一代运载火箭预先研究工作已经展开。据权威火箭专家透露,我国新一代火箭系列由三个模块加上现有技术组成,这三个模块分别是5米模块、3. 35米模块和2.25米模块。通过模块间的组合,可像搭积木一样形成一个火箭新家族。无论是发射大卫星还是小卫星,无论是一箭单星还是一箭多星,只要轻松地挪动一下“积木”,便可将各种重量级的卫星送入不同轨道。由于火箭直径增加,推力加大,它的级数就可以相应减少,从而可减少发动机、点火次数和级间分离次数,简化力学结构,使单点故障大大减少,火箭可靠性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新一代运载火箭具有大推力、无毒、无污染、低成本、高可靠性等特点,将全面提升我国运载火箭的国际地位,使其跻身于国际一流行列,满足未来30至50年国内外市场的需要。

(三)、中国航天员待命飞天。

随着在世纪之交,三艘“神舟”号飞船的成功发射升空,揭开了中国宇宙飞船的神秘面纱,对全面掌握和突破载人航天技术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随着载人航天中大量关键技术的攻克,中国航天员中的第一位“加加林”呼之欲出。中国国防科工委副主任栾恩杰于2001年11月22日透露,目前,中国在成功发射两艘无人试验飞船的基础上,正在计划实现载人航天飞行。另据《文汇报》援引有关人士分析,神舟三号收回顺利,中国在年底之前估计将再发射一次飞船,亦即是神舟四号。

在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7个系统中,航天员系统是一个以航天员为中心的医学和工程相结合的复杂系统,涉及到航天生命科学和航天医学工程等许多重要领域。早在60年代,我国就成立了专门的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为把我国航天员送上天进行着各种研究工作,比如研究环境控制和生命保证系统,对航天员进行严格的选拔和特殊的训练,进行航天服的设计、太空食品及饮料的研制,为航天员上天打造各种“生命盾牌”。

根据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计划,航天员飞天必须经历“三部曲”。第一步的任务是发射几艘无人飞船,在此基础上发射一艘有人飞船,将航天员安全地送入近地轨道,进行适量的对地观测及科学试验,并使航天员安全返回地面,实现载人航天的历史性突破。第二步除继续进行对地观测和空间试验外,要重点完成出舱活动、交会对接试验和发射长期自主飞行、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尽早建成我国完整配套的空间工程大系统,解决我国一定规模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是建造更大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

“十五”期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将加快研制和试验,以期在新世纪初期实现中国航天员遨游太空的梦想。据悉:九七年底,中国两名“宇航员”在俄罗斯加加林太空人准备中心完成了太空飞行准备,以优越成绩结.这两名宇航员已完全熟悉俄太空船--联合号的驾驶技术和方法,回国后担负着太空飞行教官的重任。同时,中国已从全国最优秀的歼击机飞行员中挑选出若干未来的宇航员候选人,在太空人培训基地接受训练,时刻准备走向太空。

(四)、月球探测扬帆起航。

尽管人类“目光”所及已经达到120亿光年的宇宙深处,尽管航天器已登陆火星,但把月球作为人类开展空间探测的目标,仍让各国情有独钟。在《中国航天“十五”发展纲要》中,“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的预先研究”被放到了重要位置。

月球这颗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不仅具有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独特资源,也是人类向外层空间发展的良好基地和前哨站。20世纪90年代初,航天卫星专家闵桂荣院士提出了中国也要搞月球卫星的建议。1997年,杨嘉墀、王大珩、陈芳允三位院士以“863”计划的名义发表了《我国月球探测技术发展的建议》。

我国月球探测活动将分几个阶段进行。1998年,专家组通过了“月球探测机器人总体方案设计及关键技术分解”的立项研究,揭开了我国月球车研究的序幕。月球车即月球探测机器人,分为有人驾驶和遥控两种。我国研究的重点在后者,它的主要任务是:判断月球上的火山、峡谷、月球表面生成与进化过程,对月球表面的太阳辐射线、太阳风、陨石等活动情况进行探测,对月球上的岩石进行全面的调查与分析,做各种元素的加热实验及氦-3的抽样实验。月球车的设计是一项涉及到机械、机器人的遥控作业、加工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等科学领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据悉,我国的月球车技术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国家航天局与欧洲空间局日前正式启动了“空间探测双星计划”,并将目光投向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研究。中国人在月球上自由驰骋将不再遥不可及。


中国载人航天飞船的历史
中国载人航天飞船的历史可概述如下:1. 1992年9月21日,中共中央领导批准了载人航天工程的“三步走”战略。自此,神舟一号至四号连续成功发射,完成了四次无人飞行任务,为后续载人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的发射标志着中国独立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它环绕地球飞行14圈后安全...

人类飞天史上的时间轴 老师说要找15个,可是我只找到12个啊。文字就好...
目前,只有火箭才能把人送上太空。以此为标准,最早的载人航天应是约600年前的万户飞天。西方学者考证,万户是“世界上第一个想利用火箭飞行的人。”二、近现代人类飞天史:1、1903年12月17日,奥维尔·莱特爬进了一架重272公斤的飞行机器,并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的小鹰镇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动力...

人类载人航天的历史回顾,包括重要历史的时间、事件、人物以及 相应的图 ...
1963年6月16日,前苏联尼-捷列什科娃乘东方6号飞船上天,历时2天又22小时50分,成为世界第一位女宇航员。1965年3月18日,前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走出上升2号飞船,离船5米,停留12分钟,首次实现人类航天史上的太空行走。前苏联宇航员科马洛夫,1967年4月24日乘联盟1号飞船返回地面时,因降落伞未打开...

中国载人航天发展历程
中国载人航天发展历程:1999年11月,神舟一号试验飞船成功发射与回收,中国载人航天技术获得重大突破。2003年10月,神舟五号载人飞行任务,我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安全返回。2005年10月,神舟六号载人飞船,中国进行首次多人多天载人航天飞行。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实现航天员出舱活动和小卫星伴...

中国载人航天飞船的历史
中国载人航天飞船的历史如下:1992年9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批准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以来,我国神舟一号、二号、三号、四号相继发射成功,通过实验四次无人飞行任务,为后续载人飞行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乘载一名航天员成功发射,环绕地球飞行14圈后安全...

查一查中国载人航天的发展历史
中国的载人航天发展历史可追溯至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国防部五院院长钱学森便提出了中国开展载人航天的宏伟蓝图。该项目被命名为“714工程”,意指1971年4月提出,并计划将飞船命名为“曙光一号”。然而,由于技术和资源等方面的限制,该项目在当时并未继续推进...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如下:1956年10月8日,钱学森受命组建的中国第一个火箭与导弹研究机构成立。1956年也被认为是中国导弹梦、航天梦的元年。1970年,中国用第一枚运载火箭“长征一号”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太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1975年,中国发射...

人类航天的历史
1969年7月21日,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完成了第一次登月,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走出飞船的登月舱,在月球表面停留了21小时18分钟,成为人类踏上月球的第一人。此后,“阿波罗”12、14、15、16、17号相继登月成功,并对月球进行广泛考察。第一座空间站 1971年4月19日,前苏联用巨大的“质子”号运载火箭...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是什么?
公元2003年10月16日清晨6时23分,中国的“神舟五号”飞船在起飞21小时后,顺利降落在内蒙古空旷的草原上。太空中没有中国人足迹的历史到此结束 2005年10月12日,中国再次成功发射载人飞船神舟六号,并首次进行多人多天太空飞行试验。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载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

中国载人航天历程简述
中国载人航天历程简述:1、神舟一号飞船: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试验飞船成功发射与回收,中国载人航天技术获得重大突破。2、神舟二号飞船: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号飞船发射升空,在轨飞行7天后成功返回地面。3、神舟三号飞船:成功搭载“模拟人”。2002年...

绥阳县17643406594: 载人航天(航空航天飞行活动) - 搜狗百科
字聂清热: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东方1号飞船升空,历时108分钟,代表人类首次进入太空. 1963年6月16日,前苏联尼?捷列什科娃乘东方6号飞船上天,历时2天又22小时50分,成为世界第一位女宇航员.1965年3月18日,前苏联宇...

绥阳县17643406594: 人类航天的历史 -
字聂清热:[答案] 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升空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在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人类从此进入了利用航天器探索外层空间的新时代. 第一颗卫星的设计和制造,主要由著名的火箭和宇航设计师科罗廖夫领导...

绥阳县17643406594: 中国载人航天历程及意义第一次“神舟五号”:2003年10月15日中国首位航天员进太空杨利伟乘“神舟五号”进入太空,飞船在太空运行14圈,历时21小时23... -
字聂清热:[答案] 提升民气,提高国际影响力,带动科学技术发展

绥阳县17643406594: 中国载人航天飞船的历史 -
字聂清热:[答案]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我国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首发成功,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在完成了21个小时的空间科学试验后,于21日3时41分成功着陆.“神舟”号试验飞船的成功发射和回收,成为...

绥阳县17643406594: 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史 -
字聂清热: 中国进行载人航天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初.在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上天之后,当时的国防部五院院长钱学森就提出,中国要搞载人航天.国家当时将这个项目命名为“714工程”(即于1971年4月提出),并将飞...

绥阳县17643406594: 我国载人航天飞船的发展历程(神舟五号、六号、七号) 要写“时间”“航天员”“发射地点”“意义” -
字聂清热:[答案] 神五:时间:2003年10月15日航天员:杨利伟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意义:标志着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神六:时间:2005年10月12日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意义:实...

绥阳县17643406594: 中国载人的航天技术历程简要. -
字聂清热: 我国一九七0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以后的神舟系列,到二00一年我国实现了卫星回收,二00三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行,神七又实现了太空行走,二00八年发射天宫一号,二0一一年神舟九号和天宫一号实现了对接.

绥阳县17643406594: 中国载人航天的资料 -
字聂清热: 曙光 1970年7月14日,“东方红一号”发射后不久,科学家就上报了关于发展载人航天的报告.1971年4月,代号为“714工程”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全面启动. 当时的人们,给中国规划中的宇宙飞船命名为“曙光一号”.遗憾的是,由于种种...

绥阳县17643406594: 查一查中国载人航天的发展历史 -
字聂清热: 中国进行载人航天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初在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上天之后当时的国防部五院院长钱学森就提出,中国要搞载人航天.国家当时将这个项目命名为“714工程”(即于1971年4月提出),并将飞船命...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