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丰子恺的生平

作者&投稿:符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谁知道丰子恺的生平事迹?~

丰子恺(1898.11.9-1975.9.15)原名丰润、丰仁,浙江桐乡石门镇人,名仁,又名婴行。

自幼爱好美术,1914年入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绘画和音乐。1918年秋,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对他的思想影响甚大。1919年师范学校毕业后,与同学数人在上海创办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并任图画教师。1921年东渡日本短期考察,学习绘画、音乐和外语。1922年回国到浙江上虞春辉中学教授图画和音乐,与朱自清、朱光潜等人结为好友。回国后从事美术、音乐教学,曾任上海开明书店编辑、上海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美术教授。同时进行绘画、文学创作和文学、艺术方面的编译工作。1924年,与友人创办立达学园。抗战期间,辗转于西南各地,在一些大专院校执教。文艺刊物《我们的七月》4月号首次发表了他的画作《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其后,他的画在《文学周报》上陆续发表,并冠以“漫画”的题头。自此中国才开始有“漫画”这一名称。1925年成立立达学会,参加者有茅盾、陈望道、叶圣陶、郑振锋、胡愈之等人。1929年被开明书店聘为编辑。1931年,他的第一本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由开明书店出版。七七事变后,率全家逃难。1943年起结束教学生涯,专门从事绘画和写作。陆续译著出版《音乐的常识》、《音乐入门》、《近世十大音乐家》、《孩子们的音乐》等面向中小学生和普通音乐爱好者的通俗读物,为现代音乐知识的普及作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等。工绘画、书法,亦擅散文创作及文学翻译。
丰子恺,是中国现代受人景仰的漫画家,散文家。他的绘画,文章在几十年沧桑风雨中保持一贯的风格:雍容恬静,其漫画更是脍炙人口。丰先生作品流传极广,失散也很多,就是结集出版的五十余种画册也大多绝迹于市场,给读者带来极大遗憾。在丰子恺先生的作品中,漫画恐怕是最为著名的了。往往是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一个意境,比如《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几个茶杯,一卷帘栊,便是十分心情。丰先生的许多漫画,都是以儿童作为题材的,例如《阿宝赤膊》,《你给我削瓜,我给你打扇》和《会议》。读丰先生的儿童漫画,让我们这些所谓的成人都觉得惭愧。什么时候,我们这个世界,能少一些欺诈,少一些执着,多一些自然,多一些淡泊。
丰子恺(1898—1975),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作品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丰子恺的散文,在我国新文学史上也有较大的影响。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随笔二十篇》《甘美的回忆》《艺术趣味》《率真集》等。这些作品除一部分艺术评论以外,大都是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表现浓厚的生活情趣。


著有、《缘缘堂随笔》、《丰子恺书法》等。

著作书目:

《子恺漫画》1926,开明

《子恺画集》1927,开明

《西洋美术史》1928,开明

《缘缘堂随笔》(散文集)1931,开明;增订本,1957,人文

《子恺小品集》1933,上海开华书局

《随笔二十篇》1934,天马

《艺术趣味》(散文集)1934,开明

《绘画与文学》(论文集)1934,开明

《近代艺术纲要》(论文)1934,中华

《车厢社会》(散文集)1935,良友

《艺术丛话》(论文集)1935,良友

《丰子恺创作选》(散文集)1936,上海仿古书店

《艺术漫谈》1936,上海人间书屋

《缘缘堂再笔》(散文集)1937,开明

《漫画阿Q正传》1939,开明

《子恺近作散文集》1941,成都普益图书馆

《艺术修养基础》(论文集)1941,桂林文化供应社

《画中有诗》(诗配画)1943,桂林文光书店

《教师日记》(日记体散文集)1944,重庆崇德书店

《艺术与人生》(论文集)1944.1,桂林民友书店

《古诗新画》(子恺漫画全集之一)1945,开明

《儿童相》(子恺漫画全集之二)l945,开明

《学生相》(子恺漫画全集之三)1945,开明

《民间相》(子恺漫画全集之四)1945,开明

《都市相》(子恺漫画全集之五)1945,开明

《战时相》(于恺漫画全集之六)1945,开明

《率真集》(散文集)1946,上海万叶书店

《小钞票历险记》(童话)1947,上海万叶书店

《子恺漫画选》1955.11,人民美术出版社

《子恺漫画全集》1962.11,香港岭南出版社

《缘缘堂集外遗文》明川编,1979,香港问学社

《丰子恺散文选集》1982,上海文艺

《缘缘堂随笔集》1983,浙江文艺

翻译书目:

《苦闷的象征》(理论集)日本厨川白村著,1925,商务

《艺术概论》日本黑田鹏信著,1928,开明

《初恋》(小说)俄国屠格涅夫著,1931,开明

《自杀惧乐部》(长篇小说)英国史蒂文生著,1932,开明
《猎人笔记》俄国屠格涅夫著,1953,文生

生平简介
丰子恺,原名丰润,浙江崇德人,1914年入杭州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音乐和绘画。1918年秋,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对他的思想影响甚大。1919年师范学校毕业后,与同学数人在上海创办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并任图画教师。
1921年东渡日本学习绘画、音乐和外语。1922年回国到浙江上虞春晖中学教授图画和音乐,与朱自清、朱光潜等人结为好友。
1924年,文艺刊物《我们的七月》4月号首次发表了他的画作《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其后,他的画在《文学周报》上陆续发表,并冠以“漫画”的题头。自此中国才开始有“漫画”这一名称。
1925年,丰子恺成立立达学会,参加者有茅盾、陈望道、叶圣陶、郑振铎、胡愈之等人。1929年被开明书店聘为编辑,1931年,他的第一本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由开明书店出版。这些散文与其漫画一样,别具风格。他用平淡的手法,通过琐屑平凡的小事来阐述人生的哲理,其文艺理论著作及译著在这一时期相继问世。
七七事变后,丰子恺率全家逃难,经过湖南、湖北等5个省,广泛接触到人民大众的生活。他热情编写抗日歌曲,创作抗日宣传漫画,思想开始积极的转变。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
在十年浩劫期间受到迫害,1975年9月15日因患肺癌不幸逝世。

扩展资料

丰子恺与李叔同的故事
“世寿所许,定当遵嘱”,这是丰子恺坚守一生,对老师李叔同最郑重的承诺。他的一生,始终以博大慈爱之心,作至纯至善之画,应答沧桑变化的人世,直到生命的终点。
1914年,16岁的丰子恺带着老家嘉兴桐乡的自然之美来到省城杭州求学,此时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名师荟萃,是中国少有的文化艺术学府。在这里,他遇见了一位老师,音乐美术课的先生李叔同,早年中国现代音乐话剧西洋绘画的先驱,后来的高僧——弘一大师。
李叔同永远宁静寡言,他上课从一鞠躬开始,下课时又向学生们鞠躬告别。遇有学生犯错,李先生先轻声告诫不要在地上吐痰,或要轻轻关门等等,再微微一躬离开。
学生眼前的李叔同,分明是中国文化艺术领域屡开风气的泰山北斗,又是一身粗布袍子、专心教书育人的朴素教师。
李叔同的图画课从素描写生开始,在老师威严的目光下,丰子恺一笔一划地磨练。丰子恺说,大约是我的气质与李先生有一点相似,凡他喜欢的我都喜欢,李先生的人格和学问,统治了我的感情。
李叔同对丰子恺说,你的画进步很快,在我所教的学生中,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快速的进步。李叔同平时话不多,一旦说了,总是轻轻的,总是十二万分的认真。
1918年,李叔同在虎跑出家为僧,成了弘一大师,出家前他把丰子恺叫到身边,郑重赠送了自己的诗词手卷,其中一阙《金缕曲》有这样的句子:长夜凄风眠不得,度群生哪惜心肝剖。
丰子恺就像接受遗产一样, 把这些保存在心里。老师的离去让丰子恺再次得到精神的感化,1928年,丰子恺准备画50幅护生画,为弘一大师50岁祝寿。弘一大师嘱咐丰子恺,画集应是通俗的艺术品,应以优美柔和的情调,让阅者生发凄凉悲悯的感想。
丰子恺画得简单,弘一大师题词也写得通俗,丰子恺用自己的心灵,呼应着老师广大而慈悲的心怀。他心中的师恩重如泰山,《护生画集》虽是为报师恩发愿而作,但又完全超越师生两人的情感,成为一种永远的责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丰子恺

  丰子恺
  丰子恺(1898.11.9-1975.9.15)原名丰润、丰仁,浙江桐乡石门镇人,名仁,又名婴行。

  自幼爱好美术,1914年入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绘画和音乐。1918年秋,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对他的思想影响甚大。1919年师范学校毕业后,与同学数人在上海创办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并任图画教师。1921年东渡日本短期考察,学习绘画、音乐和外语。1922年回国到浙江上虞春辉中学教授图画和音乐,与朱自清、朱光潜等人结为好友。回国后从事美术、音乐教学,曾任上海开明书店编辑、上海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美术教授。同时进行绘画、文学创作和文学、艺术方面的编译工作。1924年,与友人创办立达学园。抗战期间,辗转于西南各地,在一些大专院校执教。文艺刊物《我们的七月》4月号首次发表了他的画作《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其后,他的画在《文学周报》上陆续发表,并冠以“漫画”的题头。自此中国才开始有“漫画”这一名称。1925年成立立达学会,参加者有茅盾、陈望道、叶圣陶、郑振锋、胡愈之等人。1929年被开明书店聘为编辑。1931年,他的第一本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由开明书店出版。七七事变后,率全家逃难。1943年起结束教学生涯,专门从事绘画和写作。陆续译著出版《音乐的常识》、《音乐入门》、《近世十大音乐家》、《孩子们的音乐》等面向中小学生和普通音乐爱好者的通俗读物,为现代音乐知识的普及作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等。工绘画、书法,亦擅散文创作及文学翻译。
  丰子恺,是中国现代受人景仰的漫画家,散文家。他的绘画,文章在几十年沧桑风雨中保持一贯的风格:雍容恬静,其漫画更是脍炙人口。丰先生作品流传极广,失散也很多,就是结集出版的五十余种画册也大多绝迹于市场,给读者带来极大遗憾。在丰子恺先生的作品中,漫画恐怕是最为著名的了。往往是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一个意境,比如《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几个茶杯,一卷帘栊,便是十分心情。丰先生的许多漫画,都是以儿童作为题材的,例如《阿宝赤膊》,《你给我削瓜,我给你打扇》和《会议》。读丰先生的儿童漫画,让我们这些所谓的成人都觉得惭愧。什么时候,我们这个世界,能少一些欺诈,少一些执着,多一些自然,多一些淡泊。

  著有、《缘缘堂随笔》、《丰子恺书法》等。

  著作书目:

  《子恺漫画》1926,开明

  《子恺画集》1927,开明

  《西洋美术史》1928,开明

  《缘缘堂随笔》(散文集)1931,开明;增订本,1957,人文

  《子恺小品集》1933,上海开华书局

  《随笔二十篇》1934,天马

  《艺术趣味》(散文集)1934,开明

  《绘画与文学》(论文集)1934,开明

  《近代艺术纲要》(论文)1934,中华

  《车厢社会》(散文集)1935,良友

  《艺术丛话》(论文集)1935,良友

  《丰子恺创作选》(散文集)1936,上海仿古书店

  《艺术漫谈》1936,上海人间书屋

  《缘缘堂再笔》(散文集)1937,开明

  《漫画阿Q正传》1939,开明

  《子恺近作散文集》1941,成都普益图书馆

  《艺术修养基础》(论文集)1941,桂林文化供应社

  《画中有诗》(诗配画)1943,桂林文光书店

  《教师日记》(日记体散文集)1944,重庆崇德书店

  《艺术与人生》(论文集)1944.1,桂林民友书店

  《古诗新画》(子恺漫画全集之一)1945,开明

  《儿童相》(子恺漫画全集之二)l945,开明

  《学生相》(子恺漫画全集之三)1945,开明

  《民间相》(子恺漫画全集之四)1945,开明

  《都市相》(子恺漫画全集之五)1945,开明

  《战时相》(于恺漫画全集之六)1945,开明

  《率真集》(散文集)1946,上海万叶书店

  《小钞票历险记》(童话)1947,上海万叶书店

  《子恺漫画选》1955.11,人民美术出版社

  《子恺漫画全集》1962.11,香港岭南出版社

  《缘缘堂集外遗文》明川编,1979,香港问学社

  《丰子恺散文选集》1982,上海文艺

  《缘缘堂随笔集》1983,浙江文艺

  翻译书目:

  《苦闷的象征》(理论集)日本厨川白村著,1925,商务

  《艺术概论》日本黑田鹏信著,1928,开明

  《初恋》(小说)俄国屠格涅夫著,1931,开明

  《自杀惧乐部》(长篇小说)英国史蒂文生著,1932,开明
  《猎人笔记》俄国屠格涅夫著,1953,文生

丰子恺生平

1898年11月9日,丰子恺出生在浙江省崇德县石门湾(今桐乡县石门镇)。

丰子恺出生时,他的母亲已生了六个女儿,他是家里第一个儿子。因为父亲也只有一个妹妹,他便是丰家烟火得继的希望,备受珍惜。父亲为他取乳名为"慈玉",他确实是家人眼中的宝玉,祖母溺爱他,父母、姑姑疼爱他,姐姐们怜爱他,连家里染坊中的伙计们也喜欢他。丰子恺自小便被包围在脉脉的温情中,这种温情后来跟随了他一生,浸透在他的性格里,使他总是以温柔悲悯的心来看待事物;发散在他的笔下,就变成平易的文字和纯仁的画风。

六岁,在父亲的私塾中读书,学名丰润。

父亲丰璜本是清末举人,废除科举取仕后,就在家开设私塾,教授孩子们读书。丰子恺在父亲那里学《三字经》、学《千家诗》,也学父亲在中秋之夜饮酒吃蟹赏月的名士风度……9岁时,父亲去世了,母亲把他送到另一个私塾继续就读,一直到12岁,丰子恺接受的都是传统的教育,这六年的熏陶,在他身上留下了中国传统文人特有的温文敏感,从容和善的气质。也许是家里开染坊的缘故,丰子恺从小就对线条和色彩敏感,那本为他开蒙的《千家诗》里的黑白人物被他用染料涂成彩色,他描摹人物画谱,给同学们画,给乡亲们画,甚至应私塾先生之命为学校画孔子像供人瞻仰,被人们叫做"小画家"。线条和色彩的魅力被他发现,并自此终生吸引着他。

1910年,在县立第三高等小学读书,改名丰仁。

县立第三高等小学是应革命风潮建立起的新式学堂,在这里,丰子恺剪掉了辫子,并为了适应民主选举的需要,由先生把名字中难认的“润”字改为易写易认的“仁”字。新学堂开设有音乐课,同学们唱李叔同的《祖国歌》、唱《励学》歌,音符的震撼力使丰子恺大受感染,成为他后来钻研音乐的发端。1914年春,丰子恺以第一名的成绩在县立第三高等小学毕业。

1914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改名子恺。

二年级起从李叔同学习图画、音乐,从夏丏尊习国文。1914年,丰子恺没有辜负母亲临行前给他预备的糕和粽子(寓意高中),在杭州考上了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这所著名的师范学校、当时江南新文化运动的中心里,丰子恺结识了对他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的两位老师--李叔同和夏丏尊。前者不仅给予他音乐和美术上的启蒙,也在为人处世上为他作了榜样;而后者所提倡使用生动活泼的白话文、如实地表现自己真实的感受的主张,则始终被他奉为圭皋,成为他以后散文创作中的最可亲可爱的特点。在这两位与他情谊深厚的老师那里,丰子恺找到了伴随他一生的三样东西--文学、绘画和音乐。

1918年,李叔同出家为僧,丰子恺自此与佛教结缘。

李叔同是丰子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导师,他不仅教音乐、绘画,还教做人。在李叔同那里,丰子恺学会了写生画法,为之深深着迷,便“打定主意,专心学画,把一生奉献给艺术,永不变志”;更重要的是,他在李叔同身上学了许多可贵的精神:李叔同是个顶认真的人,丰子恺做任何事也一丝不苟;李叔同注重人格修养,认为要做一个好文艺家,必先做一个好人,丰子恺一生都是个文质彬彬的君子,而且认为“大艺术家必是大人格者”;李叔同皈依佛教,慈悲为怀,丰子恺也有悲天悯人的情怀,他的画中,不仅对人,就连对小猫小鸟,柳枝梅花都充满了温柔。中年以后,丰子恺也皈依佛教,没有正式出家,但取法名婴行,并从此茹素。虽然丰子恺成名后表示,如果没有遇上李叔同,便不会走上绘画的道路,但李对他的影响却不是被动的,它与丰子恺的气质、禀赋都有很大的关系。

1919年学校毕业,组织发起“中华美育会”。筹办上海专科师范学校,任教务主任、西洋画教师。

师范毕业后,丰子恺与同学刘质平、吴梦非在上海小西门黄家阀路的一座旧房子里创办了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所包括图画、音乐、手工艺各科的艺术师范学校--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在学校尚未挂牌前,丰子恺与吴梦非、刘质平、刘海粟、姜丹书等组织了五四时期最有影响的艺术教育社团之——中华美育会,并创《美育》杂志。会员多为全国各地中小学音乐、美术教师,他们普及图画、音乐知识,培训中小学图画、音乐教员。 在投身艺术教育的同时,丰子恺自觉地探索着艺术教育的理论研究。在上海专科师范的筹备阶段,丰子恺应邀在上海东亚体校任教,在校刊上,他发表了《图画教授法》和《素描》,前者是教育心得,后者是日本学者米田桂一郎的《素描》节译,这是目前所知丰子恺最早关于美术教学的著译。在《美育》杂志上,丰发表了《画家之生命》、《艺术教育的原理》等文,视画家的道德修养为生命。

1921年初,赴日本学习艺术,十个月后回国。

如果没有日本之行,丰子恺的画也许完全是另一种样子,或者根本就不会有“子恺漫画”。在日本的一个旧书摊上,丰子恺发现了竹久梦二的《梦二画集*春》,梦二清新脱俗的简笔画一下子吸引了他。丰子恺称他的画为“无声之诗”,又最推崇其画中“诗趣的丰富”,正是这诗画相融的风格引起了他观念和情感上的极大共鸣。丰子恺自小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艺术上,最好的诗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最好的画是“平淡天真”的,总之要中正平和;在道德上,应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梦二的画,摒弃漫画的戏谑,专写日常的生活场景而表现出深沉严肃的人生滋味,理趣并重,既合于丰子恺的文人气质,又具醒世劝戒的作用,没有远离他所热爱的生活,正是一拍即合。

1922年,由夏丏尊介绍至浙江上虞白马湖春晖中学任教,开始用毛笔作简笔画。

丰子恺任教音乐、美术的春晖中学位于清静的白马湖畔,丰在湖边建了一所“小杨柳屋”,把妻儿接来同住,过起了“世外桃源”的生活。舒畅的生活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被竹久梦二和陈师曾的画深深触动的丰子恺,不满一味模仿古人,希望以西洋画的技巧表现中国人的形象,把古代的诗趣融入现代的生活。丰子恺最早的一幅画是在他参加完一次校务会议后,有感于同事们神态各异地垂头拱手伏在议席上的有趣样子而作的,从此,这些过去被人忽视的生活趣致常常出现在他笔下。

1924年,发表《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走上画家的道路。

丰子恺第一幅公开发表的作品《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刊登在朱自清、俞平伯编辑的杂志《我们的七月》上,画面是茶楼一角,客人已散,桌上散放着茶具,卷起的帘外悬着一弯新月……这样简单的画,对画家的要求却是很高的,廖廖的笔画要求画家有扎实的写生基础和概括能力;画龙点睛的题词要具备丰厚的文学素养;题材的选择又要细致的人生体验,而这些都是丰子恺具备而且擅长的,于是,一种具有“温柔敦厚”的中国文化气息的漫画产生了。

1925年,《文学周刊》陆续发表其画,郑振铎冠以“子恺漫画”之名。

1924年冬至1925年,丰子恺与匡互生、朱光潜来到上海创办了“上海私立立达中学”。在上海,丰子恺结识了郑振铎,郑对丰的画早就喜爱,便邀请他为《文学周刊》作了一系列插图,冠以“子恺漫画”的名字发表,并为之出了第一本画集《子恺漫画》,由是,“子恺漫画”之名鹊起。 丰子恺并不以为自己是中国漫画的创始者,而漫画也确实在丰之前就在中国出现过,不过那只是昙花一现,直到丰的漫画问世,"漫画"一词才被广泛使用,漫画这种画种也才在中国流传开来。

1926年,丰子恺参与发起和创办开明书店。

开明书店是由当时一批知识分子创办的,以青少年读者为主要对象,面向社会,出版了许多中小学教科书和诸如《妇女问题十讲》、《新性道德讨论集》等进步有益的书籍。丰子恺不仅是书店的发起创办者,他当时的大部分著作也是由开明书店出版的。如1927年的《子恺画集》、1928年的《西洋美术史》、1929年的《护生画集》、1930年的《西洋画派十二讲》、1931年的《缘缘堂随笔》、1934年的《绘画与文学》、《艺术趣味》、1935年的《人间相》、《西洋建筑讲话》、1939年的《漫画阿Q正传》、1945年的《子恺漫画全集》。 译著有1928年的《艺术概论》、1931年的《初恋》、1932年的《自杀俱乐部》、《音乐概论》。选编著作有1927年的《中文名歌五十曲》、1931年的《怀娥铃演奏法》、1932年的《英文名歌百曲》、《风琴名曲选》等。这一串不厌其烦的书单,不仅有丰子恺与书店的深厚情谊,也可以看出丰在学问上的涉猎之广,绘画、音乐、建筑、文学皆有心得。值得一提的是,丰子恺的书都是由他自己担任装帧设计的。

1927年11月,从弘一法师(即李叔同)皈依佛门,法名婴行。

对于丰子恺的皈依佛门,从来众说纷纭,有人说他是出世的,也有人认为他实际上是入世的。事实上,丰子恺终其一生都是个居士,没有正式出家,这与他对人世的热爱难以分开,他对于现世的迷人风光、各色人物、国家前途都不能忘情,于是他才绘画、作文、办教育、开书店……而宗教信仰给了他一颗慈悲敏感的心,影响着他的艺术观点,他一直认为艺术应该"以仁为本",要“善巧兼备”,艺术家热爱自然,同情万物,用艺术去涤荡自己和他人的心灵。这思想最直接的产物便是后来的《护生画集》。

1933年,故乡新居“缘缘堂”落成,自此专心译著,五年间各类作品二十余种(部)“缘缘堂”于1938年毁于战火。

知道丰子恺的人没有不知道缘缘堂的,它不仅是一座丰子恺曾经住过的屋子,也是他创作的见证者和阐释者。

1933年,在故乡石门,高大方正、简洁明快的缘缘堂被丰子恺用他那支“大红派克钢笔写出来”了(丰语,意即用稿费建造),这建筑物朝南的铺着大方砖的堂屋里挂着马一浮和李叔同的堂额和对联;书斋里有风琴和数千卷图书;食堂的四壁上是沈寐叟的墨迹;楼上是宽敞的卧室;门外种着桃花,天井里有芭蕉、樱桃和蔷薇,后院是冬青、桂树、葡萄藤和秋千架;最重要的是还有一群无忧无虑的孩子!在这里安宁舒适的生活,使丰子恺的创作丰收,五年间,出版《人间相》等画集三部;《缘缘堂再笔》等散文五部;《开明音乐讲义》等音乐著作三部;《绘画与文学》等艺术论著八部。缘缘堂就像这些漫画和随笔的一个立体的注释,文气、明快、既含蓄内敛又时时关怀着世间。丰子恺对缘缘堂怀有深厚的感情,当38年得知它毁于日军炮火时,丰子恺满怀悲痛和愤懑写了《还我缘缘堂》和《告缘缘堂在天之灵》两篇文章,以示悼念。

1937-1945年,避难辞乡,辗转于桐庐、衢州、上饶、南昌、萍乡、湘潭、长沙、桂林、宜山、遵义、重庆等地。

以丰子恺的性格,是最厌恶战争的,但弄人的命运却让他在战争中辗转了近十年。在颠沛流离的逃亡途中,战争的惨状深深地触动了他,使他格外重视起漫画的宣传作用来。他仍然画漫画,不过是宣传抗日的"抗战漫画",表现他沿途的见闻,画中多了人民的苦难和对侵略者的痛恨,格调也沉郁起来。这样的画,他不但自己画,还在各地执教的时候教学生们画,画好再分头下乡张贴宣传抗日。在遵义时,他还把新、旧作品重新整理,编作《子恺漫画全集》,1945年由开明书店出版。1942年起,丰子恺来到较为安定的重庆,建了“沙坪小屋”,重新过起了绘画作文的生活,并且借在长寿、丰都等地举办画展的机会,饱览了四川的山山水水。在重庆,丰子恺仍以普及艺术教育为己任,出版了《艺术与人生》、《国画常识》、《画中有诗》、《音乐初阶》等作品。 在抗战的年月里,从丰子恺的身上看到的是中国文人处惊不乱的泰然和从容赴难的勇气,他们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了爱国的情怀和面对人生的积极。

1946-1949年,居住杭州。

抗战结束,丰子恺由重庆回到江南,他曾回到故乡,但缘缘堂已经不在了,人、物两非,旧梦难寻,痛饮一场后,便到杭州定居下来。

1949年建国后,定居上海,专心译著。

建国后,丰子恺在上海担任了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和上海分会副主席,60年担任中国画院院长,并曾任政协委员和人民代表。为了为社会主义文化、教育服务,推广苏联文化而翻译了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这时他的漫画以歌颂为主,而散文也平添了许多喜悦。

1966年后,在文革中遭受迫害,但暗中仍写作、绘画、翻译。

和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丰子恺也没能逃过文革的厄运。但他身上的宽厚气质和宗教信仰仍然起着作用,在他写给朋友的词中,他仍期望着中国“天意和平,人意和平”、“时节清明、政治清明”,他仍然暗中继续着自己喜爱的工作。

1975年4月回故乡探访,9月逝世。

1975年,了却了回故乡探望宿愿的丰子恺在上海逝世。

1978年,平反。终于还是来了,这是对艺术家最好的纪念。

1985年,重建的“缘缘堂”落成。重建的缘缘堂在丰子恺的故乡树立起来了,同时树立起来的还有人们对他的无限敬意和怀念。

<<竹影>>的写作背景:

孩子们的袋里常常私藏着炭条,黄泥块,粉笔头,这是他们的画具。当大人们不注意的时候,他们便偷偷地取出这些画具来,在雪白的墙壁上,或光洁的窗门上,发挥他们的作品。大人们看见了,大发雷霆,说这是龌龊的,不公德的,不雅观的;于整洁和道德上、美感上都有害,非严禁不可。便一面设法销毁这些作品,一面喃喃咒骂它们的作者,又没收他们的画具。然而这种禁诫往往是无效的。过了几日,孩子们的袋里又有了那种画具,墙壁窗门上又有那种作品发表了。

大人们的话说得不错,任意涂抹窗门墙壁,诚然是有害于整洁、道德及美感的。但当动手销毁的时候,倘得仔细将这些作品审视一下,而稍加考虑与设法,这种家庭的罪犯一定可以不禁自止,且可由此获得教导的良机。因为你倘仔细审视这种涂抹,便可知道这是儿童的绘画本能的发现,笔笔皆从小小的美术心中流出,幅幅皆是小小的感兴所寄托,使你不忍动手毁损,却要考虑培植这美术心与涵养这感兴的方法了。

实际除了出于恶意的破坏心的乱涂之外,孩子们的壁画往往比学校里的美术科的图画成绩更富于艺术的价值。因为这是出于自动的,不勉强,不做作,始终伴着热烈的兴趣而描出。故其画往往情景新奇,大胆活泼,为大人们所见不到,描不出。不过这种画,不幸而触犯家庭的禁条,难得保存。稍上等的人家,琼楼玉宇一般的房栊内,壁上不许着一点污秽,这种画便绝不可见。贫家的屋子内稍稍可以见到。废寺,古庙,路亭的四壁,才是村童的美术的用武之地了。曾忆旅行中,入寺庙或路亭中坐憩片时,乘闲观赏壁上龙蛇,探寻其意趣,辨识其笔画,实有无穷的兴味。我常常想,若能专心探访研究这种绘画,一定可以真切地知道一地的儿童生活的实况,真切地理解儿童的心情。据我所见,最近乡村废寺的败壁上,已有飞机的出现了。其形好似一种巨大的怪鸟,互相争斗着。最初我尚不知其为飞机。数见之后,稍稍认识。后来听了一个村婆的话:“洋鬼子在那里煎出小孩子的油来造飞机,所以他有眼睛,会飞。”方始恍然,儿童把飞机画成这般的姿态,不是无因的。听了这话,看了这种画,而回忆近来常在天际飞鸣盘旋的那种东西的印象,正如那壁上的大鸟一般的怪物。校正那村婆的愚见,而用艺术的方法把飞机“活物化”为怪鸟,而设想其在天空中争斗的光景,这是何等有兴趣的儿童画题材!这样的画,在上海许多儿童画报上尚未见过,而在穷乡僻处的废寺败壁上先已发表着了。

这点画心,倘得大人们的适当的指导与培养,使他们不必私藏炭条,黄泥块,与粉笔头,不必偷偷地在墙壁窗门上涂抹,而有特备的画具与公然的画权,其发展一定更有可观。同时艺术教育的前途定将有显著的进步。

丰子恺生平

1898年11月9日,丰子恺出生在浙江省崇德县石门湾(今桐乡县石门镇)。

丰子恺出生时,他的母亲已生了六个女儿,他是家里第一个儿子。因为父亲也只有一个妹妹,他便是丰家烟火得继的希望,备受珍惜。父亲为他取乳名为"慈玉",他确实是家人眼中的宝玉,祖母溺爱他,父母、姑姑疼爱他,姐姐们怜爱他,连家里染坊中的伙计们也喜欢他。丰子恺自小便被包围在脉脉的温情中,这种温情后来跟随了他一生,浸透在他的性格里,使他总是以温柔悲悯的心来看待事物;发散在他的笔下,就变成平易的文字和纯仁的画风。

六岁,在父亲的私塾中读书,学名丰润。

父亲丰璜本是清末举人,废除科举取仕后,就在家开设私塾,教授孩子们读书。丰子恺在父亲那里学《三字经》、学《千家诗》,也学父亲在中秋之夜饮酒吃蟹赏月的名士风度……9岁时,父亲去世了,母亲把他送到另一个私塾继续就读,一直到12岁,丰子恺接受的都是传统的教育,这六年的熏陶,在他身上留下了中国传统文人特有的温文敏感,从容和善的气质。也许是家里开染坊的缘故,丰子恺从小就对线条和色彩敏感,那本为他开蒙的《千家诗》里的黑白人物被他用染料涂成彩色,他描摹人物画谱,给同学们画,给乡亲们画,甚至应私塾先生之命为学校画孔子像供人瞻仰,被人们叫做"小画家"。线条和色彩的魅力被他发现,并自此终生吸引着他。

1910年,在县立第三高等小学读书,改名丰仁。

县立第三高等小学是应革命风潮建立起的新式学堂,在这里,丰子恺剪掉了辫子,并为了适应民主选举的需要,由先生把名字中难认的“润”字改为易写易认的“仁”字。新学堂开设有音乐课,同学们唱李叔同的《祖国歌》、唱《励学》歌,音符的震撼力使丰子恺大受感染,成为他后来钻研音乐的发端。1914年春,丰子恺以第一名的成绩在县立第三高等小学毕业。

1914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改名子恺。

二年级起从李叔同学习图画、音乐,从夏丏尊习国文。1914年,丰子恺没有辜负母亲临行前给他预备的糕和粽子(寓意高中),在杭州考上了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这所著名的师范学校、当时江南新文化运动的中心里,丰子恺结识了对他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的两位老师--李叔同和夏丏尊。前者不仅给予他音乐和美术上的启蒙,也在为人处世上为他作了榜样;而后者所提倡使用生动活泼的白话文、如实地表现自己真实的感受的主张,则始终被他奉为圭皋,成为他以后散文创作中的最可亲可爱的特点。在这两位与他情谊深厚的老师那里,丰子恺找到了伴随他一生的三样东西--文学、绘画和音乐。

1918年,李叔同出家为僧,丰子恺自此与佛教结缘。

李叔同是丰子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导师,他不仅教音乐、绘画,还教做人。在李叔同那里,丰子恺学会了写生画法,为之深深着迷,便“打定主意,专心学画,把一生奉献给艺术,永不变志”;更重要的是,他在李叔同身上学了许多可贵的精神:李叔同是个顶认真的人,丰子恺做任何事也一丝不苟;李叔同注重人格修养,认为要做一个好文艺家,必先做一个好人,丰子恺一生都是个文质彬彬的君子,而且认为“大艺术家必是大人格者”;李叔同皈依佛教,慈悲为怀,丰子恺也有悲天悯人的情怀,他的画中,不仅对人,就连对小猫小鸟,柳枝梅花都充满了温柔。中年以后,丰子恺也皈依佛教,没有正式出家,但取法名婴行,并从此茹素。虽然丰子恺成名后表示,如果没有遇上李叔同,便不会走上绘画的道路,但李对他的影响却不是被动的,它与丰子恺的气质、禀赋都有很大的关系。

1919年学校毕业,组织发起“中华美育会”。筹办上海专科师范学校,任教务主任、西洋画教师。

师范毕业后,丰子恺与同学刘质平、吴梦非在上海小西门黄家阀路的一座旧房子里创办了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所包括图画、音乐、手工艺各科的艺术师范学校--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在学校尚未挂牌前,丰子恺与吴梦非、刘质平、刘海粟、姜丹书等组织了五四时期最有影响的艺术教育社团之——中华美育会,并创《美育》杂志。会员多为全国各地中小学音乐、美术教师,他们普及图画、音乐知识,培训中小学图画、音乐教员。 在投身艺术教育的同时,丰子恺自觉地探索着艺术教育的理论研究。在上海专科师范的筹备阶段,丰子恺应邀在上海东亚体校任教,在校刊上,他发表了《图画教授法》和《素描》,前者是教育心得,后者是日本学者米田桂一郎的《素描》节译,这是目前所知丰子恺最早关于美术教学的著译。在《美育》杂志上,丰发表了《画家之生命》、《艺术教育的原理》等文,视画家的道德修养为生命。

1921年初,赴日本学习艺术,十个月后回国。

如果没有日本之行,丰子恺的画也许完全是另一种样子,或者根本就不会有“子恺漫画”。在日本的一个旧书摊上,丰子恺发现了竹久梦二的《梦二画集*春》,梦二清新脱俗的简笔画一下子吸引了他。丰子恺称他的画为“无声之诗”,又最推崇其画中“诗趣的丰富”,正是这诗画相融的风格引起了他观念和情感上的极大共鸣。丰子恺自小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艺术上,最好的诗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最好的画是“平淡天真”的,总之要中正平和;在道德上,应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梦二的画,摒弃漫画的戏谑,专写日常的生活场景而表现出深沉严肃的人生滋味,理趣并重,既合于丰子恺的文人气质,又具醒世劝戒的作用,没有远离他所热爱的生活,正是一拍即合。

1922年,由夏丏尊介绍至浙江上虞白马湖春晖中学任教,开始用毛笔作简笔画。

丰子恺任教音乐、美术的春晖中学位于清静的白马湖畔,丰在湖边建了一所“小杨柳屋”,把妻儿接来同住,过起了“世外桃源”的生活。舒畅的生活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被竹久梦二和陈师曾的画深深触动的丰子恺,不满一味模仿古人,希望以西洋画的技巧表现中国人的形象,把古代的诗趣融入现代的生活。丰子恺最早的一幅画是在他参加完一次校务会议后,有感于同事们神态各异地垂头拱手伏在议席上的有趣样子而作的,从此,这些过去被人忽视的生活趣致常常出现在他笔下。

1924年,发表《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走上画家的道路。

丰子恺第一幅公开发表的作品《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刊登在朱自清、俞平伯编辑的杂志《我们的七月》上,画面是茶楼一角,客人已散,桌上散放着茶具,卷起的帘外悬着一弯新月……这样简单的画,对画家的要求却是很高的,廖廖的笔画要求画家有扎实的写生基础和概括能力;画龙点睛的题词要具备丰厚的文学素养;题材的选择又要细致的人生体验,而这些都是丰子恺具备而且擅长的,于是,一种具有“温柔敦厚”的中国文化气息的漫画产生了。

1925年,《文学周刊》陆续发表其画,郑振铎冠以“子恺漫画”之名。

1924年冬至1925年,丰子恺与匡互生、朱光潜来到上海创办了“上海私立立达中学”。在上海,丰子恺结识了郑振铎,郑对丰的画早就喜爱,便邀请他为《文学周刊》作了一系列插图,冠以“子恺漫画”的名字发表,并为之出了第一本画集《子恺漫画》,由是,“子恺漫画”之名鹊起。 丰子恺并不以为自己是中国漫画的创始者,而漫画也确实在丰之前就在中国出现过,不过那只是昙花一现,直到丰的漫画问世,"漫画"一词才被广泛使用,漫画这种画种也才在中国流传开来。

1926年,丰子恺参与发起和创办开明书店。

开明书店是由当时一批知识分子创办的,以青少年读者为主要对象,面向社会,出版了许多中小学教科书和诸如《妇女问题十讲》、《新性道德讨论集》等进步有益的书籍。丰子恺不仅是书店的发起创办者,他当时的大部分著作也是由开明书店出版的。如1927年的《子恺画集》、1928年的《西洋美术史》、1929年的《护生画集》、1930年的《西洋画派十二讲》、1931年的《缘缘堂随笔》、1934年的《绘画与文学》、《艺术趣味》、1935年的《人间相》、《西洋建筑讲话》、1939年的《漫画阿Q正传》、1945年的《子恺漫画全集》。 译著有1928年的《艺术概论》、1931年的《初恋》、1932年的《自杀俱乐部》、《音乐概论》。选编著作有1927年的《中文名歌五十曲》、1931年的《怀娥铃演奏法》、1932年的《英文名歌百曲》、《风琴名曲选》等。这一串不厌其烦的书单,不仅有丰子恺与书店的深厚情谊,也可以看出丰在学问上的涉猎之广,绘画、音乐、建筑、文学皆有心得。值得一提的是,丰子恺的书都是由他自己担任装帧设计的。

1927年11月,从弘一法师(即李叔同)皈依佛门,法名婴行。

对于丰子恺的皈依佛门,从来众说纷纭,有人说他是出世的,也有人认为他实际上是入世的。事实上,丰子恺终其一生都是个居士,没有正式出家,这与他对人世的热爱难以分开,他对于现世的迷人风光、各色人物、国家前途都不能忘情,于是他才绘画、作文、办教育、开书店……而宗教信仰给了他一颗慈悲敏感的心,影响着他的艺术观点,他一直认为艺术应该"以仁为本",要“善巧兼备”,艺术家热爱自然,同情万物,用艺术去涤荡自己和他人的心灵。这思想最直接的产物便是后来的《护生画集》。

1933年,故乡新居“缘缘堂”落成,自此专心译著,五年间各类作品二十余种(部)“缘缘堂”于1938年毁于战火。

知道丰子恺的人没有不知道缘缘堂的,它不仅是一座丰子恺曾经住过的屋子,也是他创作的见证者和阐释者。

1933年,在故乡石门,高大方正、简洁明快的缘缘堂被丰子恺用他那支“大红派克钢笔写出来”了(丰语,意即用稿费建造),这建筑物朝南的铺着大方砖的堂屋里挂着马一浮和李叔同的堂额和对联;书斋里有风琴和数千卷图书;食堂的四壁上是沈寐叟的墨迹;楼上是宽敞的卧室;门外种着桃花,天井里有芭蕉、樱桃和蔷薇,后院是冬青、桂树、葡萄藤和秋千架;最重要的是还有一群无忧无虑的孩子!在这里安宁舒适的生活,使丰子恺的创作丰收,五年间,出版《人间相》等画集三部;《缘缘堂再笔》等散文五部;《开明音乐讲义》等音乐著作三部;《绘画与文学》等艺术论著八部。缘缘堂就像这些漫画和随笔的一个立体的注释,文气、明快、既含蓄内敛又时时关怀着世间。丰子恺对缘缘堂怀有深厚的感情,当38年得知它毁于日军炮火时,丰子恺满怀悲痛和愤懑写了《还我缘缘堂》和《告缘缘堂在天之灵》两篇文章,以示悼念。

1937-1945年,避难辞乡,辗转于桐庐、衢州、上饶、南昌、萍乡、湘潭、长沙、桂林、宜山、遵义、重庆等地。

以丰子恺的性格,是最厌恶战争的,但弄人的命运却让他在战争中辗转了近十年。在颠沛流离的逃亡途中,战争的惨状深深地触动了他,使他格外重视起漫画的宣传作用来。他仍然画漫画,不过是宣传抗日的"抗战漫画",表现他沿途的见闻,画中多了人民的苦难和对侵略者的痛恨,格调也沉郁起来。这样的画,他不但自己画,还在各地执教的时候教学生们画,画好再分头下乡张贴宣传抗日。在遵义时,他还把新、旧作品重新整理,编作《子恺漫画全集》,1945年由开明书店出版。1942年起,丰子恺来到较为安定的重庆,建了“沙坪小屋”,重新过起了绘画作文的生活,并且借在长寿、丰都等地举办画展的机会,饱览了四川的山山水水。在重庆,丰子恺仍以普及艺术教育为己任,出版了《艺术与人生》、《国画常识》、《画中有诗》、《音乐初阶》等作品。 在抗战的年月里,从丰子恺的身上看到的是中国文人处惊不乱的泰然和从容赴难的勇气,他们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了爱国的情怀和面对人生的积极。

1946-1949年,居住杭州。

抗战结束,丰子恺由重庆回到江南,他曾回到故乡,但缘缘堂已经不在了,人、物两非,旧梦难寻,痛饮一场后,便到杭州定居下来。

1949年建国后,定居上海,专心译著。

建国后,丰子恺在上海担任了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和上海分会副主席,60年担任中国画院院长,并曾任政协委员和人民代表。为了为社会主义文化、教育服务,推广苏联文化而翻译了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这时他的漫画以歌颂为主,而散文也平添了许多喜悦。

1966年后,在文革中遭受迫害,但暗中仍写作、绘画、翻译。

和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丰子恺也没能逃过文革的厄运。但他身上的宽厚气质和宗教信仰仍然起着作用,在他写给朋友的词中,他仍期望着中国“天意和平,人意和平”、“时节清明、政治清明”,他仍然暗中继续着自己喜爱的工作。

1975年4月回故乡探访,9月逝世。

1975年,了却了回故乡探望宿愿的丰子恺在上海逝世。

1978年,平反。终于还是来了,这是对艺术家最好的纪念。

1985年,重建的“缘缘堂”落成。重建的缘缘堂在丰子恺的故乡树立起来了,同时树立起来的还有人们对他的无限敬意和怀念。

丰子恺(1898.11.9-1975.9.15)原名丰润、丰仁,浙江桐乡石门镇人,名仁,又名婴行。

自幼爱好美术,1914年入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绘画和音乐。1918年秋,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对他的思想影响甚大。1919年师范学校毕业后,与同学数人在上海创办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并任图画教师。1921年东渡日本短期考察,学习绘画、音乐和外语。1922年回国到浙江上虞春辉中学教授图画和音乐,与朱自清、朱光潜等人结为好友。回国后从事美术、音乐教学,曾任上海开明书店编辑、上海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美术教授。同时进行绘画、文学创作和文学、艺术方面的编译工作。1924年,与友人创办立达学园。抗战期间,辗转于西南各地,在一些大专院校执教。文艺刊物《我们的七月》4月号首次发表了他的画作《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其后,他的画在《文学周报》上陆续发表,并冠以“漫画”的题头。自此中国才开始有“漫画”这一名称。1925年成立立达学会,参加者有茅盾、陈望道、叶圣陶、郑振锋、胡愈之等人。1929年被开明书店聘为编辑。1931年,他的第一本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由开明书店出版。七七事变后,率全家逃难。1943年起结束教学生涯,专门从事绘画和写作。陆续译著出版《音乐的常识》、《音乐入门》、《近世十大音乐家》、《孩子们的音乐》等面向中小学生和普通音乐爱好者的通俗读物,为现代音乐知识的普及作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等。工绘画、书法,亦擅散文创作及文学翻译。
丰子恺,是中国现代受人景仰的漫画家,散文家。他的绘画,文章在几十年沧桑风雨中保持一贯的风格:雍容恬静,其漫画更是脍炙人口。丰先生作品流传极广,失散也很多,就是结集出版的五十余种画册也大多绝迹于市场,给读者带来极大遗憾。在丰子恺先生的作品中,漫画恐怕是最为著名的了。往往是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一个意境,比如《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几个茶杯,一卷帘栊,便是十分心情。丰先生的许多漫画,都是以儿童作为题材的,例如《阿宝赤膊》,《你给我削瓜,我给你打扇》和《会议》。读丰先生的儿童漫画,让我们这些所谓的成人都觉得惭愧。什么时候,我们这个世界,能少一些欺诈,少一些执着,多一些自然,多一些淡泊。

著有、《缘缘堂随笔》、《丰子恺书法》等。

著作书目:

《子恺漫画》1926,开明

《子恺画集》1927,开明

《西洋美术史》1928,开明

《缘缘堂随笔》(散文集)1931,开明;增订本,1957,人文

《子恺小品集》1933,上海开华书局

《随笔二十篇》1934,天马

《艺术趣味》(散文集)1934,开明

《绘画与文学》(论文集)1934,开明

《近代艺术纲要》(论文)1934,中华

《车厢社会》(散文集)1935,良友

《艺术丛话》(论文集)1935,良友

《丰子恺创作选》(散文集)1936,上海仿古书店

《艺术漫谈》1936,上海人间书屋

《缘缘堂再笔》(散文集)1937,开明

《漫画阿Q正传》1939,开明

《子恺近作散文集》1941,成都普益图书馆

《艺术修养基础》(论文集)1941,桂林文化供应社

《画中有诗》(诗配画)1943,桂林文光书店

《教师日记》(日记体散文集)1944,重庆崇德书店

《艺术与人生》(论文集)1944.1,桂林民友书店

《古诗新画》(子恺漫画全集之一)1945,开明

《儿童相》(子恺漫画全集之二)l945,开明

《学生相》(子恺漫画全集之三)1945,开明

《民间相》(子恺漫画全集之四)1945,开明

《都市相》(子恺漫画全集之五)1945,开明

《战时相》(于恺漫画全集之六)1945,开明

《率真集》(散文集)1946,上海万叶书店

《小钞票历险记》(童话)1947,上海万叶书店

《子恺漫画选》1955.11,人民美术出版社

《子恺漫画全集》1962.11,香港岭南出版社

《缘缘堂集外遗文》明川编,1979,香港问学社

《丰子恺散文选集》1982,上海文艺

《缘缘堂随笔集》1983,浙江文艺

翻译书目:

《苦闷的象征》(理论集)日本厨川白村著,1925,商务

《艺术概论》日本黑田鹏信著,1928,开明

《初恋》(小说)俄国屠格涅夫著,1931,开明

《自杀惧乐部》(长篇小说)英国史蒂文生著,1932,开明
《猎人笔记》俄国屠格涅夫著,1953,文生

他可是我家那边的哦~~~
丰子恺(1898—1975年)漫画家、作家、翻译家、美术教育家。原名丰润,又名丰仁。浙江崇德(现属桐乡石门)人。1914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音乐、绘画。1921年东渡日本,学西洋画。回国后在浙江上虞春晖中学和上海立达学园任教。1925开始文学创作并发表漫画。1928年任开明书店编辑。1931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缘缘堂随笔》。以漫画著名艺坛。并写作了以中小学生和一般音乐爱好者为对象的音乐读物32种。文笔浅显生动,起了普及西洋音乐知识的启蒙作用。50年代还从事介绍苏联的音乐教育、音乐情况及翻译歌曲。抗战爆发后,举家内迁,在任教的同时积极从事抗日文化活动。抗战后返沪杭,居家从事创作和翻译。新中国成立后定居上海,曾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中国美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上海市文联副主席等职。文学创作以散文为主。主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缘缘堂续笔》等。漫画有《子恺画全集》。译著有日本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俄国屠格涅夫的《初恋》和日本古典名著《源氏物语》等。出版有《丰子恺文集》(7卷)。


谁知道丰子恺的生平
丰子恺(1898.11.9-1975.9.15)原名丰润、丰仁,浙江桐乡石门镇人,名仁,又名婴行。自幼爱好美术,1914年入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绘画和音乐。1918年秋,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对他的思想影响甚大。1919年师范学校毕业后,与同学数人在上海创办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并任图画教师。1921年东...

丰子恺生平简介急~~~
作家简介:丰子恺(1898.11.9—1975.9.15)原名丰润、丰仁。浙 江崇德人。1914年人杭州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音乐和绘画。1918年秋,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对他的思想影响甚大。1919年师范学校毕业后,与同学数人在上海创办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并任图画教师。1921年东渡日本学习绘画、音乐...

丰子恺简介
丰子恺(Zikai·Feng,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光绪二十四年生,散文家、画家、文学家、美术家与音乐教育家,原名润,又名仁、仍,小名慈玉,号子觊,后改为子恺,笔名T·K,又被称为“圆通大师”、“ 有德行的人”。师从弘一法师(李叔同),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漫画及散文而著名。1898年...

丰子恺的生平以及关于他的作品--竹影的画(详细点)
他的文章风格雍容恬静,漫画多以儿童作为题材,幽默风趣,反映社会现象。他的儿子丰华瞻为父亲作传《丰子恺小传》。丰子恺给孩子们写了一封信《给我的孩子们》,书籍《我的苦学经验》深受读者喜欢。 生平事件 1898年11月9日,丰子恺出生在浙江省崇德县。由于是同辈中唯一的男孩子,他自小时候便被包围在脉脉的温情中,这种...

丰子恺是什么代表画家之一?
丰子恺(Zikai·Feng,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光绪二十四年生,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石门镇人。原名丰润,又名仁、仍,字子觊,后改为子恺,笔名TK,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漫画以及散文而著名。丰子恺是中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书法家和翻译家。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11月9日,丰子恺出...

关于丰子恺的详细资料30字以内。
丰子恺,原名丰润,又名仁、仍,号子觊,后改为子恺,笔名TK,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漫画以及散文而著名。他是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书法家和翻译家。

谁知道丰子恺的生平事迹?
丰子恺(1898.11.9-1975.9.15)原名丰润、丰仁,浙江桐乡石门镇人,名仁,又名婴行。自幼爱好美术,1914年入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绘画和音乐。1918年秋,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对他的思想影响甚大。1919年师范学校毕业后,与同学数人在上海创办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并任图画教师。1921年...

丰子恺生平简介不超过30字,谢谢
丰子恺(1898.11.9-1975.9.15),曾用名丰润、丰仁、婴行,号子恺,字仁。汉族,浙江崇德(今桐乡)人。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

白鹅丰子恺一位文学艺术大师
一、生平事迹 白鹅丰子恺,原名丰子恺,字白鹅,生于1905年,祖籍浙江绍兴,出生于上海。他的父亲是一位知名的文化人,曾任上海图书馆馆长。自小接受良好的教育,丰子恺在文学、绘画等方面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1920年,丰子恺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开始了他的艺术之路。1925年,他前往法国留学,深入研究...

丰子恺的简介
丰子恺(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光绪二十四年生,中国浙江桐乡石门镇人。原名丰润,又名仁、仍,号子觊,后改为子恺,笔名TK(主要原因是丰子恺的威氏拼音法名字为FONG, TSE KA)。师从弘一法师(李叔同),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漫画以及散文而著名。人物生平 丰子恺原名丰润,我国现代画家、散文...

平坝县17711444140: 丰子恺主要事迹简短的 -
佐储止喘: 丰子恺(1898.11.9-1975.9.15)原名丰润、丰仁,浙江桐乡石门镇人,名仁,又名婴行.自幼爱好美术,1914年入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绘画和音乐.1918年秋,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对他的思想影响甚大.1919年师范学校毕...

平坝县17711444140: 丰子恺生平做过什么事 -
佐储止喘: 丰子恺生平 1898年11月9日,丰子恺出生在浙江省崇德县石门湾(今桐乡县石门镇). 丰子恺出生时,他的母亲已生了六个女儿,他是家里第一个儿子.因为父亲也只有一个妹妹,他便是丰家烟火得继的希望,备受珍惜.父亲为他取乳名为"...

平坝县17711444140: 丰子恺1927—1937生平和活动 -
佐储止喘: 丰子恺(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中国浙江崇德(今嘉兴桐乡市崇福镇)人,散文家、画家、文学家、美术与音乐教育家,原名润,又名仁、仍,号子觊,后改为子恺,笔名TK.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画集《子恺漫...

平坝县17711444140: 关于丰子恺资料的精华,好的分大大地有 -
佐储止喘:丰子恺先生简略 丰子恺,浙江桐乡人,生于一八九八年. 一九一四年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受业于 名师李叔同.一九二一年留学日本,学习 西画和音乐.归国后从事...

平坝县17711444140: 丰子恺、 吴昌硕、 潘天寿、 黄宾虹的故居介绍、生平简介、艺术特色、创新点 -
佐储止喘: 丰子恺(原名润,又名仁、仍,小名慈玉,号子觊,后改为子恺,笔名T·K,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 生于浙江省石门县石门湾(今桐乡市).初跟李叔同和夏丏尊学习,后去日本学习学习绘画、音乐和外语十个月.曾任上海市中国日语学院、上海市中国画院首任院长等职.著有《缘缘堂随笔》(散文集)、《丰子恺音乐讲堂》、《子恺漫画》、《源氏物语》(译作)等.被称为“圆通大师”.

平坝县17711444140: 谁了解丰子恺的故事呢?
佐储止喘: 1939年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请丰子恺来浙大担任艺术指导,开艺术教 育课.在一次以“中国文化之优越”为题的讲演中,丰子恺有几句话令人印 象深刻吾国物质文明虽未...

平坝县17711444140: 丰子恺是浙江崇德人.他一生涉猎 - ---、-----、-----、-----、----等各各艺术领域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他最 -
佐储止喘: 绘画、文学、教育、翻译、漫画.漫画.舒庆春,满.

平坝县17711444140: 丰子恺《竹影》 -
佐储止喘: 丰子恺(1898—1975年)漫画家、作家、翻译家、美术教育家.原名丰润,又名丰仁.浙江崇德(现属桐乡)人.1914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音乐、绘画.1921年东渡日本,学西洋画.回国...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