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变化的原因及意义

作者&投稿:浑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具体是什么~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选官制度。三国时开始实行,隋唐时被废除。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打破了原有的统治秩序,使汉代的察举制度无法继续实行下去。曹操为发展自己的势力,采用“唯才是举”的用人政策,曹丕当政时创立了九品中正制。具体做法是:中央选择“贤有识鉴”的官员兼任本州的中正官,察访士人,评列九品,作为官吏除授的依据;中正评定士人,家世、才能并重。曹魏后期,尤其到了晋朝,九品中正制发生了变化,不再是选拔人才的途径。由于中正官一职为世家大族所垄断,选官任人唯看门第家世,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等级森严的局面。九品中正制是东汉以来世家大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它加速了魏晋以来士族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科举制

  第一,隋唐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隋朝兴起: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使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吏;隋炀帝时开始设立进誓愫闷,科举制形成。唐朝完善:唐太宗时,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人数,还首创了武举和殿试;唐玄宗时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

  科举制与九品中正制的明显区别是选拔官吏不再以家族名望而是以考试成绩为依据,选官的权力不在地方而是收归中央。科举制的创立是封建选官制的一大进步:它抑制了门阀世族势力,扩大了官吏来源,实质上反映了隋唐时期阶级关系的变化;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有利于政治的清明;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需要指出的是,科举制虽然扩大了官吏的来源,但它仍然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是为地主阶级服务的。

  第二,宋朝科举制的发展。宋代科举制比唐代有了进一步发展,而且具有自己的特色,这主要表现在殿试成为定制和“糊名法”的实行,采取的名额也比唐朝大大增加了。科举制的发展为地主阶级各阶层进入仕途开辟了道路,也进一步扩大了北宋的统治基础,还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

  第三,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的变化。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以四书五经的文句命题,解释以朱熹的集注为依据,文章格式为八股文,不能随意发挥。八股取士的实质是一种文化专制制度,它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严重地阻碍了文化科学的发展,是造成近代中国科学技术落后于西方的重要原因。清末戊戌变法曾改革科举制,废八股,改试策论。科举制在中国古代选官史上存在了近一千三百年,直到1905年才被废除。


  第二阶段从隋唐至明清,选任方式以科举为主,以“考试”为标准,用人权完全收归中央。从选拔上看:隋唐实行开科取士,隋炀帝以科举制取代了九品中正制,成为选拔各级官员的主要方式。全国各地的士子不用通过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经过公开的逐级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士子在通过逐级政府和中央的笔试之后,要由吏部再进行面试,内容是考察“身、言、书、判”即身体容貌、言语应对、书法笔迹和判词书写。科举考试的内容以儒学为主,兼及见识才能。大致说来,科举考试由礼部考才学,吏部考能力。明朝中期出现八股文,这是一种严格的排偶分股的应考文体,考生易于掌握格式,评卷标准也较为客观。科举制度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有过立废之争,朱元璋就曾一度下诏停止科举,但始终未能找到一种超过科举的有效选官方式,所以,不得不在停科举九年后再次恢复。科举制度以相对公正、公平、公开的形式选拔和收揽人才,为整个政治机体输送新鲜血液,在政治发展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从任用上看:地方主官仍然由中央统一任用,这一点一直未变。变化的是,取消了地方主官自辟僚属的权力,地方官不能再自行任命属下官员,所有进入流品的地方官员都由中央政府任用,《文献通考》中记载,隋朝时“海内一命之官并出于朝廷,州郡无复辟署之事”。从隋朝起,地方主官的用人权被中央收回。

1)考试内容不同:隋唐科举重考经书背诵理解和诗赋、时务策的写作,对文学水平和治国治民的见解要求较高;明清科举考试范围是四书五经,文体是死板的“八股文”,所述观点必须遵循朱熹《四书集注》的观点,不能有自己的见解。(2)影响不同:隋唐科举能选出真才实学的人才进入各级政权,有利于社会发展,使人才不断更新;;明清科举“八股取士”使读书人脱离现实,缺乏实际能力。(3)作用不同:隋唐科举当时使社会文化繁荣,人才辈出;明清科举“八股取士”虽然加强了君权但禁锢了人们思想,阻碍了社会文化的发展。说明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不断加强

九品中正制是建立在门阀制度下,保护世家利益的。其结果是上品无寒门,把庶族人士排斥在主流的社会政治生活之外,这个制度和西周开始的宗长制是一脉相承的。以血缘、出身为基础,维护社会的稳定以及特权阶级的世袭利益。随着社会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庶族地主的崛起动摇了这项制度,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的严重偏离要求科举制适应时代的诞生,满足社会的需要,满足稳定的需要。科举自隋唐开始至晚清结束,在中国历史上起了相当的作用,历代的杰出治世能人无不出于其中,士农工商成为潜在的统治阶级对于整个社会的稳定也起了相当的作用。即使当今社会的高考制度也脱胎于科举制度,尽管考试的内容已经千差万别。目前的高考改革包括公务员录用改革说到底是不以卷面分为唯一标准,尽管改革的出发点是积极的,但是最终难免会参杂其他太多的人文因素,向九品中正制靠拢,九品中正制正是号称由地方举孝廉的。

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变化的原因:
1. 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的弊端: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的实行,在初期起到了选拔人才的作用,但后来出现了许多弊端,如世家大族通过其势力影响中正官考核人才,导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这不仅堵塞了民间人材,还让世族得以把持朝廷人事,影响皇帝的权力。
2. 统治者需要加强中央集权: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者希望通过统一的考试选拔人才,削弱世家大族的权力,因此科举制应运而生。
3. 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人才来管理国家,而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人才,能够公平公正地选取优秀人才,满足社会的需要。
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变化的意义:
1. 加强中央集权:科举制的实施削弱了世家大族的权力,使得选拔人才的权力集中于中央政府,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2. 促进社会公平: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为任官依据,使得许多出身下层的弟子也有机会跻身官僚阶层,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公平。
3. 推动文化教育发展:科举制实施后,为了参加考试,许多人开始学习文化知识,这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
4. 影响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科举制的实施改变了中国古代职官队伍的成分结构,也影响和改变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

九品中正制是由地方推荐贤良的人为官,但渐渐的贤良的选举被权势所代替,不再以能力品德为选举标准,而是选取有权有势的人。把庶族人士排斥在主流的社会政治生活之外,这种选举方式使世家大族的势力强大严重威胁到了皇权。而且选出来的人大多无真才实学,对国家的发展无实际意义。选举者与被选者容易形成勾结,不利于中央权利的集中。
而科举制度,考生通过几轮考核合格者均有机会入朝为官,由皇帝亲自挑选,有利于皇帝势力的强大。士农工商成为潜在的统治阶级对于整个社会的稳定也起了相当的作用。更有利于国家的强盛。
意义:两种人才选举方式的变更,预示着统治者对权力的严格控制。有以下意义:1、打击了门阀士族的势力,巩固了皇权,加强了中央集权。2、扩展了人才的选举来源,使平民百姓也有了参与政治的机会。3、皇帝亲自挑选,打击了朝廷的分派势力,皇权得到巩固。4、士农工商成为潜在的统治阶级对于整个社会的稳定也起了相当的作用,缓和了阶级矛盾。
我说了一些大概,你可以查看历史书内实行科举制的意义,就可以代表二者变换的意义了


为什么九品中正制会取代科举制
其实,促使九品中正制诞生的,正是中小地主和寒门,但九品中正制损害的,却是他们的利益。在东汉末年,察举制已经腐朽至极,彻底被门阀士族操纵,向上的通道被他们垄断。这引起了中小地主阶级的不满,他们强烈要求获得政治地位上升的权利。

试论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变化的原因及意义
九品中正制是建立在门阀制度下,保护世家利益的。其结果是上品无寒门,把庶族人士排斥在主流的社会政治生活之外,这个制度和西周开始的宗长制是一脉相承的。以血缘、出身为基础,维护社会的稳定以及特权阶级的世袭利益。随着社会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庶族地主的崛起动摇了这项制度,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的...

沿用四百多年的九品中正制,为何在隋唐被科举制取代?
九品中正制的建立,使官吏的选拔有了标准,给予中小地主阶级一部分上升渠道。然而,九品中正制下负责掌管对某一地区人物进行品评的中正官基本上都出身于门阀世族,这就意味着门阀世族掌握了官吏选拔的权利,最终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可以说,九品中正制本就是一种妥协之举,曹魏既要借助...

科举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的顺序
察举制:汉代 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 科举制:隋朝 望采纳!您的采纳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美丽心情团队感谢您!

试述从“九品中正制”到“隋唐科举制”中国封建社会选官制度的发展变化...
隋文帝是在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无法继续实行的基础上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官员。在隋炀帝的时候,建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李世民增加科目,以进士、明经为主。武则天时,加大取士人数,首创武举、殿试。开元年间,人用高管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的地位,使她成为定制 ...

科举制和九品中正制有何异同?
概括的讲,九品中正制是以推荐考察为主的制度;科举是以考试为主的选官制度.后这更公正,影响更深远 九品中正制:出现在三国到南北朝.这一制度规定,各地设”中正”官负责考察\品评和推荐人才,也就是说,相当于是”推荐考察制”.起初地方中正由各郡有声望的人担任,选官标准比较注重德才.后来”...

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有什么不同
概括的讲,九品中正制是以推荐考察为主的制度;科举是以考试为主的选官制度.后这更公正,影响更深远 九品中正制:出现在三国到南北朝.这一制度规定,各地设”中正”官负责考察\品评和推荐人才,也就是说,相当于是”推荐考察制”.起初地方中正由各郡有声望的人担任,选官标准比较注重德才.后来”中正...

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有什么区别?
概括的讲,九品中正制是以推荐考察为主的制度;科举是以考试为主的选官制度.后这更公正,影响更深远 九品中正制:出现在三国到南北朝.这一制度规定,各地设”中正”官负责考察\品评和推荐人才,也就是说,相当于是”推荐考察制”.起初地方中正由各郡有声望的人担任,选官标准比较注重德才.后来”...

九品中正制和科举有什么区别?
概括的讲,九品中正制是以推荐考察为主的制度;科举是以考试为主的选官制度.后这更公正,影响更深远 九品中正制:出现在三国到南北朝.这一制度规定,各地设”中正”官负责考察\品评和推荐人才,也就是说,相当于是”推荐考察制”.起初地方中正由各郡有声望的人担任,选官标准比较注重德才.后来”...

九品中正制和科举的比较?
概括的讲,九品中正制是以推荐考察为主的制度;科举是以考试为主的选官制度.后这更公正,影响更深远 九品中正制:出现在三国到南北朝.这一制度规定,各地设”中正”官负责考察\品评和推荐人才,也就是说,相当于是”推荐考察制”.起初地方中正由各郡有声望的人担任,选官标准比较注重德才.后来”...

周宁县13993909146: 九品中正制与科举制的变化?这一变化对我国的政治发展有何影响? -
帅码奎先:[答案] 首先,要先看一下两种制度的特点:1、九品中正制是利用官宦人家的子弟作官的,这样十分的不公平,对吧?无论自己多有才华,只要自己出生在穷苦人家,sorry,没门!这样就有了一个极端腐朽的群体——士族,这些人游手好闲,是社...

周宁县13993909146: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演变的原因是什么? -
帅码奎先: 中国历史分两段,西周到秦灭六国前是邦国时代,秦朝到清朝是帝国时代.邦国时代实行的时贵族政治,是世袭制,世代为官.而帝国时代实行的是官僚政治,是任命制,通过推荐、考试等途径获得官位.而帝国时代又可细分一下,分秦汉时...

周宁县13993909146: 与九品中正制相比,科举制的实行有何进步意义? -
帅码奎先: 九品中正制是汉代察举制,就是那举孝廉的一个延续吧,到了魏晋南北朝时,官员几乎被地主豪强所垄断,不能真正的为国家选拔人才.科举制度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为各个阶级出仕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避免了在官员选拔上的营私舞弊.

周宁县13993909146: 概括汉初至唐朝选官制度的变化并简析唐朝科举制形成的原因 -
帅码奎先: 汉朝察举制荐举制,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

周宁县13993909146: 从魏晋的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选官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帅码奎先: 九品中正制实际上是一种极端的察举制.主要分别是将察举,由地方官改由任命的官员负责.但是,魏晋时代,士族势力强大,常影响中正官考核人才,后来甚至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于是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不但堵塞了从民间取材,还让士族得以把持朝廷取材.科举制度的最重要的特点在于:一,投牒自应,读书人都可自行报名参加考试,不必非要先由官吏推荐;二,考试定期举行;三,严格考试.士子应举,原则上允许自己报名参加,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这一点是科举制最主要的特点,也是与察举制最根本的区别.

周宁县13993909146: 隋唐科举制与世袭制,九品中正制相比,有何进步性? -
帅码奎先: 科举考试是隋唐到清代的封建王朝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及后备人员的制度.隋朝以前采用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的制度导致出身寒门的普通人无法步入仕途,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世袭官位,无论优劣,都可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皇帝为管理国家,需要提拔民间人才.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开始采用方法来选拔官员.推举人才,科举考试,使得任何参加者都有成为官吏的机会.使皇帝的中央集权得以加强;同时,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调动了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提高了官员素质;有利于社会进步.

周宁县13993909146: 比较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的异同点 -
帅码奎先:[答案] 1.世官制 又称世卿世禄制,主要存在于夏、商、周时期.它通过家族血缘关系来确定政府各级官员的任命,将官职限定在贵... “中正”所评定的品级,成为授官的依据.曹魏后期,尤其到了晋朝,九品中正制发生了变化,由于中正官职为世家大族所垄...

周宁县13993909146: 从魏晋到隋唐在选官制度与选官标准上发生了哪些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
帅码奎先: 从魏晋开始实行所谓的“九品中正制”,而到了隋唐开始实行科举制度,一直到了清朝光绪年间才废除.魏晋南北朝主要是士族地主阶级掌握政权,隋...

周宁县13993909146: 九品中正制产生的原因 -
帅码奎先:[答案] 一、九品中正制的成因 九品中正制度自曹魏创立以后一直沿用到隋代才加以 废除,目前学界多认为其产生的原因是为了巩固门阀士族, 笔者认为这多有不妥,是倒果为因.九品中正制的创立是魏 晋时代特殊、具体的历史环境所造就的,其原因颇多....

周宁县13993909146: 隋唐科举制的特点 -
帅码奎先:[答案] 隋朝科举制的诞生 科举制诞生于隋朝.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的),始置进士科,这是科举制创立之始. 隋王朝虽然是个短命的王朝,但是却是一个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有作为的王朝.它不仅结 束了魏晋南北朝三百余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实现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