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弟子言志最后为什么要“吾与点也”

作者&投稿:孟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最后孔子说“吾与点也”,意思是赞成点的看法,曾皙名叫点,字皙,孔子认为子路的观点轻率而不谦虚,应该以礼治国,而不单纯靠武力;冉有的观点也是想从政,只不过是在比较小的国家,说法较为谦虚;公西华的能力足以治理大国家,可是说的太委婉;孔子赞同曾皙的志趣高雅,本身有能力,懂礼乐教化,又卓尔不群

孔子正在认真的与弟子言志,自然不会「使」曾皙鼓瑟。可是曾皙兀自在彼弹琴,视夫子殷勤诚恳的问话与苦口婆心的诱导若罔闻,这已经很失礼了。子路年长,答问已毕,论年齿当及曾皙,但夫子体谅他在弹琴,因此不得不先跳过他,而先询问冉求、公西华。及冉有、公西二子答毕,无论如何曾皙都当停下,回答老师问题。但他还是无动于衷,我行我素,完全忘记什么叫「侍坐于先生,先生问焉,终则对」及「侍坐弗使,不执琴瑟」的道理。这样的一个人,怎可说是知礼!所以认为曾皙系因知礼而被夫子赞许的说法,实有待商榷。再看,当孔子叫他时,还不立即停下,「鼓瑟希」,又弹了几下,最后又重重的弹了一声(铿尔),才站起来。回答问题之时,他又扭扭捏捏的说:「异乎二三子之撰。」要知道,孔子早已声明在先「毋无以也」,曾皙又何必多此一举呢?
此外,孔子与弟子言志之时,如果曾皙真的在认真弹琴,那倒也罢了,偏偏他又偷听偷看师弟间的对话,否则他怎知夫子「问了什么」?其它同学「答了些什么」?又怎会问「夫子何哂由也?」以及说自己的意见是「异乎二三子之撰」,又问「惟求则非邦也与」、「惟赤则非邦也与」了。这样一个鼓瑟不专,对师无礼、目无尊长、同窗之人,只如孟子所说的「如琴张、曾皙、牧皮者,孔子之所谓狂矣」的鄙人,又何知礼之有哉?


孔子四个弟子的志向是什么?
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和几个成年人、几个孩童到沂水里游泳,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儿回来。《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赏析:本文通过记述孔子和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次谈话,反映了儒家“足食足兵”“先富后教”“礼乐治国”的政治思想及孔子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

《孔门师徒各言志》文言文及翻译
《孔门师徒各言志》文言文原文为:“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rsquo...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出自《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文章记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段话。原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请问有谁知道这些古文的原文及翻译,翻译请一定要准确!使馆前途大业,望...
但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孔子一出场,就给人以态度和蔼、思想明智、胸襟开阔的印象,可见孔子确实是一位高明的老师。 第二部分(“子路率尔”——“吾与点也。”),可分四个层次。 第1个层次(“子路率尔”——“夫子哂之。”):这...

孔子四个弟子的志向分别是什么?
子路问道:“学习圣贤学问有什么好处?”孔子回答道:“君王如果没有敢进谏的大臣,政事就会有错失,读书人如果没有能够指正自己缺点的朋友,品德就容易有缺失。驾御没有驯服的狂马就不能放下马鞭子,操持在手上的弓是已经矫正好的,不能临用再矫正。木材依据墨绳砍斫所以能挺直,人能接受劝谏就不失圣贤...

文言文亦各言其志也已矣什么句式
该句为普通的判断句,翻译为“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该文言文段落的相关信息:1、出自《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先进》篇;2、文章记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段话;3、其语言生动再现了孔子和学生一起畅谈理想的情形;4、子路的...

论语侍坐篇读后感
解析:首先孔子态度谦和,善于耐心启发诱导创设轻松和谐谈话气氛;然后其学生分别讲述自己的志向;最后他肯定了大家的志向,但也指出不足之处,具有朴素的辩证思想。 重点理解 (1)在阅读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文章表达的主旨是什么?参考:通过孔子和四个学生的谈话,以“言志”为中心线索,写出了学生们的志趣、性格,...

赤也为之小的为是什么意思?
只能的意思。论语中“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的翻译:公西华只能替诸侯做小相,那么,谁又能给诸侯做大相呢?”出自先秦论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标题为后人所加。文章记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段话。子路的轻率急躁,冉有的谦虚,公西华...

“三十而立,四十二不感,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是...
(3)从曾点与子路等人言志的不同内容看。子路志在治“千乘之国”,冉有志在治“方六七十,如五六十”之邦,公西华志在为小相,参与“宗庙之事,如会同”。二三子之志虽有骄谦之分,却无本质之别,都志在为政。孔子也说:“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而曾点自称“异乎三子...

言志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言志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译文:颜回与子路侍立在孔子的身边。孔子对他们说:“何不各自说说...

东丽区17889595901: 孔子为什么喟然叹曰 我与点也 -
鄹广依巴: 弟子各言其志,孔子非为是点而非他人也.苟礼乐行乎世,则人人得各行其志,则弟子之志皆可是也.然礼崩乐坏,君子之志不得行也,惟遁世可得无虞也.孔子之叹,乃叹君子之志不得行也.故孔子虽哂子路,非哂其志,乃哂其不让也.孔子之叹,乃叹世之衰也.天地闭则贤人隐,礼崩乐坏则君子可遁也.然有大过者过以济世,虽时不可为犹力行之,此乃圣人之大德也.然非其人,或罹过涉之凶,惟圣人可得免之,故孔子行之.然于弟子,则恐其有失也.

东丽区17889595901: 孔子在与弟子谈志向时说,吾与点也.从此句看来,似乎他并不认为志向越高远越好.你认为这样理解对吗?谈谈你的理由 -
鄹广依巴:[答案] 孔子要求人必须具备一定的个人修养,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他还有更深层次的要求:具备这些的人,不要争,要等.有机会就实现志向,没有机会就安于生活. 这就是中国推崇“渔樵耕读”的原因.

东丽区1788959590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政治思想 -
鄹广依巴:[答案] 最重要的是"礼"的 思想,治国为人都要"以礼行之" 关于“吾与点也”(详见后第三问) 孔子为什么说“吾与点也”,对这个问题,历来是有争议的.对曾皙说的那段话(“暮春”至“咏而归”),有的是从积极方面理解的,认为曾皙是主张以...

东丽区17889595901: 在【论语】里孔子为什么胃然叹曰;吾与点也 -
鄹广依巴: 我的理解(26):这段比较著名,我也用不着展开表述.但我估计许多人都没注意到细节,让我为大家分析一下:1、“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在这里面,所有的事情都是子路亲力亲为,大家想想:这是不是第二章的《...

东丽区17889595901: 分析《论语 先进》中孔子“独独与点”的原因 -
鄹广依巴: 夫子几乎是情不自禁“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不过是“各言其志”罢了,孔子为什么独独“与点”呢?对于这个问题,历来是有争议的.概括起来说,大致有以下五种代表性说法: ①“孔子与曾点者,以点之言为太平社会之缩影也” ②“全文突出了儒家的礼乐治国的理想.” ③“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欲居九夷”、“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④振兴古礼. (雩祭,祭水旱也,春天求雨的祀礼.)⑤是道家思想,疑为孔门后学所记.

东丽区17889595901: 孔子为何“吾与点也”的几种观点(3) -
鄹广依巴: 子路先回答说,他有治理“千乘之国”的才能.孔子对他的话不以为然,报之一笑.冉有的回答是:自己只有治理方圆几十里的小国的才能.公西华的回答更为谦逊,他说自己的才能只配做个小司仪官.孔子对冉有和公西华的话都没有立即表明...

东丽区17889595901: 夫子谓然叹曰下半句是什么 -
鄹广依巴: 论语中有句:夫子谓然叹曰:“吾与点也!” 意思是赞同.不过是“各言其志”罢了,孔子为什么独独“与点”呢?对于这个问题,历来是有争议的.概括起来说,大致有以下五种代表性说法: ①“孔子与曾点者,以点之言为太平社会之缩影也” ②“全文突出了儒家的礼乐治国的理想.” ③“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欲居九夷”、“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④振兴古礼. (雩祭,祭水旱也,春天求雨的祀礼.) ⑤是道家思想,疑为孔门后学所记.

东丽区17889595901: 孔子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喜欢谁的意见? -
鄹广依巴: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因此,孔子喜欢曾皙的意见.

东丽区17889595901: “吾与点也”中表达了孔子怎样的感情和理想追求? -
鄹广依巴: “吾与点也”出自《论语》《先进第十一》的第二十五节:夫子一日让身边弟子各言所志,唯曾点(字子皙,曾参的父亲)的“浴乎沂,凤乎舞雩,咏而归”深契夫子心意,故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与”——有赞同、称赞之意. 孔子为什么说“吾与点也”,这个问题历来意见纷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一下几种—— 1、杨树达在《论语疏证》提到:“孔子与曾点者,以点之言为太平社会之缩影也.” 2、王充在《论衡·明雩篇》解释了曾皙所述是古代的一种祭祀仪式,即雩祭的仪式,他认为这章其实是突出了孔子礼乐治国的思想. 3、现代学者刘盼遂认为:“这不是儒家思想而是道家的思想,而且这篇文字在《论语》中篇幅亦长,恐怕是战国时期孔门后学所记.”

东丽区1788959590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与学生讨论什么话题 -
鄹广依巴: 子路、曾皙(zēng xī)、冉(rǎn)有、公西华(huá)侍(shì)坐.子曰:“以吾(wú)一日长(zhǎng)乎尔,毋(wú)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shèng)之国,摄(shè)乎大国...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