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作者&投稿:壤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背影》教学设计第二课时【1】

  一、复习旧知。

  二、再读课文,探讨父亲形象。

  1、 请同学们再次齐读“车站送别”一段,探究描写刻画父亲买橘子的背影。

  (1)父亲的穿戴:黑、深青--家境不好,心情忧伤。给人压抑的感觉,这是一个沉重的背影。

  (2)走路的姿势:蹒跚--年纪较大,腿脚不便。这是一个蹒跚的背影。

  (3)爬月台的动作:探、攀、缩、倾--行动不便,步履艰难。

  动作描写:“探”,体胖动作不便,下铁道小心翼翼;“攀”,既写出月台的高度,又可以想象父亲爬月台的吃力;“缩”,两脚无处可蹬,把怎样爬写得更细致;“倾”,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这是一个艰难的背影。

  2、作者对父亲的刻画,不仅对父亲的外貌、动作进行细致的刻划,还对父亲的语言进行描写,因为“言为心声”,你能品味父亲第 言外之意吗?

  (1)“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父亲这是做什么?这是在宽慰儿子。这时最悲痛的人是谁?是父亲。为什么宽慰儿子?怕家庭变故会影响儿子的学业。父亲表面上比较想得开,实际上他把悲痛压在了心底,不让儿子看到。这是一个多么善良的父亲啊!

  (2)“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担心茶房照顾不周,只有亲自去送才放心。

  “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怕儿子路上饥渴。

  (3)“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怕儿子路途不安全。

  (4)“进去吧,里边没人。”--怕儿子行李丢失,到时候着急。

  父亲话语少,但几乎都是深情的流露,是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切、叮嘱,集中体现了“父亲”对朱自清的真挚关爱。

  3、本文的题目是“背影”,文中一共写了几次“背影”?这几次“背影”各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它们各起到什么作用呢?

  (1)第一次:点题的背影。开篇点题,制造悬念,引人入胜,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2)第二次:买橘子时的背影。细腻的描写,描绘了父亲老态龙钟、步履艰难的情形,感人至深。

  (3)第三次:离别时的背影。此时依依惜别,想到父亲今后一人还要为生活奔波,想到父亲对自己的深情,不禁泪眼婆娑。

  (4)第四次:泪光中再现背影。父亲信上说到了“大去之期”,身体和心境都是到了日薄西山的地步,作者不禁泪如泉涌,含着泪想到父亲对自己的许多好处,所以这一处“背影”是在泪光中见到的。信中寥寥数语,令人倍感酸楚。

  4、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父亲是一个细心关照、周到入微、体贴儿子的慈爱的老人。

   三、 研读课文,探究重点。

  1、文章为什么写回家奔丧,写在南京游逛,都一笔带过,而写送行的过程,特别是买橘子写得详呢?

  是详是略,关键看材料与主题的关系,详略的原则是为了突出重点。

  2、课文题目能否改成《浦口送别》呢?

  以“背影”为题,含蓄隽永,“背影”既是人物形象的素描,又是人物精神的写照,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作者感情的触发点和凝结点。用“浦口送别”就显得单调了。

  3、本文脉络清晰,表现在哪里?

  文章有两条线:一是以时间的先后、地点的转换为顺序,是记事写人的明细;二是以“背影”为暗线,含蓄隽永。

   四、课堂活动,表白求情。

  1、欣赏《懂你》,联想亲人对自己的爱。

  2、学了《背影》,听了《懂你》,我们感受到那如山的父爱。在你的人生经历中,你的父亲(或母亲)肯定也给予了你许许多多的关爱,想一想,哪一个细节给你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说给大家听听。

  学生真情表白。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 熟读课文,感受父爱。

  2、 写一封信,寄给你的家人。

   《背影》教学设计第二课时【2】

   一、学生齐读课文后,检查上节课所学生字词及对全文结构的认识。

  二、学生齐读第一部分,思考这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明确:开头设疑,点出“背影”,引起读者思考。

  三、分层次朗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1、(2-3)写送别时的家境。

  问:文章重点写代表着父亲关爱的“背影”,为什么又要写与此似无多大关系的二、三段?

  明确:这两段写父子离别时的家庭境况,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为突出父亲的爱子之情作铺垫。在这个家庭极为悲痛的时候,父亲背着沉重的精神负担,还细致入微地关照儿子就更为感人。

  2、(4-5)这一层主要写了离别前父亲对“我”的细心关照。

  分析:这两段写父亲浦口送别时对儿子的处处关心,都是通过儿子的观察和感受来表现的,着重写了父亲的动作行为和语言。作者的叙述父亲首先是送不送,这就颇费踌躇。送不送踌躇――送。作者很细致地叙述了父亲在送与不送上的犹豫不决。这里极其生动自然地反映了父亲在老年光景惨淡,力不从心的情况下,爱子的特殊心态。“说定不送”则“再三嘱咐茶房”;“终于不放心”,踌躇之后还是“决定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也无济于事。“我”已经二十岁了,其实用不着送。正是在这种可以不送、应该不送而又终于送了的反复过程中显示了父亲对儿子关心的周到入微。其次是怎么送。父亲年纪大了,本可一切让儿子自己去做。但他不,却事必躬亲。先是“照看行李”,后是“忙着讲价钱”,再是“嘱咐路上小心”“不要受凉”等,做这些看来对于一个成人儿子的多余的事,已经足以使人感受到爱子情切;而“我”之不放心,暗里笑他“迂”、事后又自责等一系列的叙述,就更反衬出父亲爱子之“执着”。作者两处责怪自己“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语言朴实真切,感人至深。

  3、(6)描写父亲过铁道买桔子时的“背影”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

  分析:第6段集中描写了父亲爬过铁道买橘子的情景。这是全文的精华,点题的文眼,写出作者留在心灵深处的永记不忘的“背影”。这里,作者不惜笔墨,详细写了父亲的外貌特征(胖、穿戴黑帽褂)、动作特征(“蹒跚”、“慢”、“探身”、“手攀”、“上缩”、“努力”),极力勾绘出父亲行动艰难时的背影。正是这个“背影”,反映了父亲送子远行的困顿;也正是这个“背影”,激起了作者未有过的感激、怜爱之情。橘子买回来了,父亲“扑扑衣上的泥士里很轻松似的”,这一个简单的动作,淡淡的描写,却十分逼真地发掘出父亲完成自己的心愿后的某种心理上的满足。两句简单的言语,是经过作者精心挑选的,“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这正是一个父亲临别前重要的嘱咐;而走了几步又回头,叫儿子“进去吧,里边没人”,更显出老人关怀留恋之情。儿子望着父亲的“背影”,这时的感情已达到了最深的。

  本段这些动词的理解是理解本文的关键,也是体会父亲对儿子的`爱的具体表现,拟作一个模拟父亲的过铁路买橘子这一动作来体会的艰难和我的感动。(具体见片段实录)

  1、 学生齐读结尾一段,老师简要分析。

  分析:这段写别后对父亲的思念。表现了三层意思:一、二句表现对老境颓唐的父亲的哀怜;三――六句表现对父亲往日发怒的理解;最后三句以在泪光中再现“背影”结束全文,呼应开头,抒发了对父亲的深切的思念之情。

  四、学生自我小结。(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五、教师小结。

  如果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日常生产中,可以见到各式各样的背影。而这些背影都留给我们足够的想像空间。在朱自清的眼中,父亲的背影,凝聚着父亲对儿子的关爱深情,尤其是在当时家境惨淡、祸不单行的日子里,这种关爱更显可贵,也就更感动人心。

  六、感受深情(放背景动画《懂你》)。

  同学们,至爱亲情是我们拥有的无上的财富。一桌准备好的饭菜,一件放在床头的衣服,一个鼓励的微笑,一句体贴的话语,都凝聚着亲人们对我们的期望和关怀。正像父亲的背影一样,永远感动着我们。让我们都能对他们说一声:我爱你们,我理解了你们。今天我们做一个特殊的作业,请同学们回到家里,用你自己独特的方式,向你的父母、亲人表示你对他们的理解,对他们给予你的无微不至的关怀的感激。给父母夹一次菜,给他们写一张纸箱,为他们倒一杯水,仙他们道 一声辛苦……好吗?




朱自清的《背影》教学设计
朱自清的《背影》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设想: 本课是名家名篇,主要围绕特定环境中“背影”的描写,来表现父亲的爱子之心和作者的念父之情。教学适合采用自主参与活动的教学方式,实施探究性学习,掌握自主式学习的方法。教师首先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通过阅读感悟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以自编提纲卡的学习方式,将本文的内...

《背影》教案教学设计
四 第一次(在第1段):怀念父亲 惦记背影 父疼子 次 第二次(在第6段):望父买橘 刻画背影 背 描 第三次(在第6段):父子分手 惜别背影 影 子爱父 写 第四次(在第7段):别后思念 再现背影 第二课时 主要内容:精读课文重点部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朱自清的《背影》,感知了文...

《背影》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2、课文题目能否改成《浦口送别》呢? 以“背影”为题,含蓄隽永,“背影”既是人物形象的素描,又是人物精神的写照,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作者感情的触发点和凝结点。用“浦口送别”就显得单调了。 3、本文脉络清晰,表现在哪里? 文章有两条线:一是以时间的先后、地点的转换为顺序,是记事写人的明细;二是以“背影”...

课文《背影》教学设计
⑵以背影为线索,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⑶写车站送别表现了父子间什么样的感情?讨论:课文四次写“背影”。开头写难忘“背影”,送别一段两次写“背影”,结尾忆“背影”。着重写在车站父亲爬月台买桔子时的背影。难忘背影──点题。(1段)家境:祸不单行 为写背影渲染悲凉气氛(2、3段)描...

初中语文《背影》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背影》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背影》是语文版教材(八年级下)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朱自清先生写于1925年10月的一篇回忆性记叙散文。文章深刻的表现了父亲的爱子之心和作者的念父之情。背影是全文描写的焦点,也是叙事的线索。作者除了对背影作了笔酣墨畅的细致描写外,还以背影为中心,安排了许多...

初中语文《背影》教学设计
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背影》优秀教学设计模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语文《背影》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平实的语言和传神的细节描写。 2、体味并准确理解文章所表达的父子深情。 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具体描写父亲“背影”的细节,体味作者为之感动落泪的表层和深层原因; 2、...

《背影》优质教学设计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背影》优质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捕捉文本中的重要信息和关键性语句,进而梳理文章意脉。 2、体会文中深沉的父子亲情和作者复杂且变化着的情感,理解这种“并不默契的爱”。 3、领悟作者的写作动机和隐意。 4、体会散文的语言风格和朴实语言所饱含的丰富情感...

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课文教学方案是教师自己“读”出来的,要找到自己动情的“原始心理历程”。尤其是自己读出了心得之后,教学自可达到“无案之案”的境界。笔者读《背影》,读出了“三境”:“我们的家境”、“父亲的老境”、“我的心境”。正是在这“三境”之下,自己真正体会到了作者...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三课《背影》教案及知识点
2.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三课《背影》教案 教学目标: 1、抓住人物的言行和细节描写,感受父爱。 2、能抓住人人物的言行和细节进行对父爱的表达。 教学设计: 一、古诗导入 师:同学们,先让老师念一首古诗吧。《游子吟》 诗中的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呢? 师:自古多情伤离别,更何况是骨肉之情的离别呢!母亲看着孩...

《背影》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上节课所讲的内容,学生能迅速地融入到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中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朱自清的《背影》,知道了文中共四次写到背影,第一次开头一段“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用“背影”点题。第二次是“父亲”过铁道买橘子时的背影。第三次是离别时的背影。第四...

黄山市19388664800: 如何讲《背影》 -
蒋哑石榴:[答案] 《背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 2.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以及学习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 3.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1.有...

黄山市19388664800: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以《 》为代表的表现父子、朋友间的人伦之情的叙事小品文 -
蒋哑石榴: 背影 朱自清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

黄山市19388664800: 紧急求助:《背影》说课稿 -
蒋哑石榴: 《背影》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晚上好!我说课的课题是朱自清的《背影》.这次说课我主要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集》,是朱自清早...

黄山市19388664800: 课文分为几部分《背影》? -
蒋哑石榴: 《背影》按时间划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2、3、4、5、6自然段.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 第一部分:思念父亲,最不能忘怀的是他的“背影”. 第二部分:回忆往事,追述在车站与父亲离别的情景,表现父亲爱子的真挚感...

黄山市19388664800: 《背影》教案,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的聪明写出了什么 -
蒋哑石榴:[答案] 是一个反语,表现作者对自己的自责和嘲讽,也写出了儿子对父亲的关爱 那是对父爱的不了解!

黄山市19388664800: 教师证考试时候的教案怎么写 初中语文 最好告知步骤 谢谢了 -
蒋哑石榴: 语文教案基本格式教案(教学方案)即预设的教学实施计划.编写教案必须以钻研教材、充分备课为基础.教案的构成包括总案(也叫做“总貌”)和分案(分课时教案)两部分.总案是一个课题的总的教学计划,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

黄山市19388664800: 梦幻拉拉到底有第2季?梦幻拉拉到底有第2季吗
蒋哑石榴: 你好,据了解梦幻拉拉不会出第2季了.

黄山市19388664800: 初二语文上册7《背影》最令人感动的背影是从那几个方面刻画的 -
蒋哑石榴: 一、第六段那里“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这里写“望父买橘” 二、第六段那里“等他的背景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这里写“父子分手” 三、第七段那里“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这里写“别后怀念”这里是虚写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