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诗人黄景仁,为何要写下百无一用是书生的句子?

作者&投稿:薄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清代诗人黄景仁《杂感》中的这一句”百无一用是书生“可以说是成为了流传久远的名句,无论是作为误读的对象,抑或是从诗人真正情感抒发的角度来看,都为人所推崇。
一、”百无一用“的误读

”百无一用是书生“这一句话在当下之所以如此的耳熟能详,十有八九是由于误用的产生,许多人将此单独地截取出来,甚至作为了”读书无用论“的重要依据,自命得意地认为这样一种思想有了前人的认同与支撑,似乎有了牢不可破的论据,殊不知正是他这样的引用,更是证明了读书的必要性。

在这句话之后是一句结尾“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其实这就表明了诗人其实是对当时这样一种对书生的鄙视之情的反叛,鼓励自己也是鼓励一众人能够继续坚持自己,努力学习,争取在日后依然能有所抱负,完全与当下将此作为“读书无用论”依据的人大相径庭,可以说是成为了一个笑话。

二、诗人的真实情感

黄景仁在《黄县丞状》中被描述为一个“狂傲少谐”的人,而在他的诗歌创作中,也多有学习李白之感。他本人有一种心高气傲的心态,醉情于诗歌之中,希望能够将自己的诗歌提高到一种新的高度,充满了理想主义。但与此同时,诗人生活的地方并不是大唐,生活境遇不佳,因此现实与理想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诗人的诗歌在透露出一种狂放的同时,又有了一种自我不幸的书写,一种落魄悲情的流露,这样两种情感相交织在一起,就产生了一种与黑暗绝不妥协的意志,正是在这样的意志指引下,诗人写下了“百无一用是书生”,但又并不因此而堕落,转而又是坚强心态的表露。



这是根据自己的境遇有感而发,感叹自己怀才不遇,颠沛流离的生活,一方面讽刺当时的科举制度,使得读书人不问世事只读死书,根本就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甚至连生存能力都堪忧。

这是根据自己的境遇有感而发,感叹自己怀才不遇,颠沛流离的生活,一方面讽刺当时的科举制度,使得读书人不问世事只读死书,根本就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甚至连生存能力都堪忧。

我感觉是因为在那个时期的话都是在打仗,所以说书生没有太多的用处,所以说写下这段话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黄景仁的一生,困顿坎坷,却始终未能让母亲过上安稳的日子。他的早逝,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别老母》的悲凉,还有对命运无常的深深感慨。瞿秋白的诗中,对黄景仁的同情与敬意,更是让这段故事增添了更多的情感重量。诗人黄景仁的悲剧,不仅是一个个人的苦难,更是那个时代寒士命运的缩影。他的诗,...

黄景仁代表诗作
黄景仁的诗作展现了他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内心世界。他的诗作如山房夜雨,描绘了山鬼带雨的凄凉,孤竹似人致意,松风如泣的静谧,流露出孤独与思乡之情。在稚存归索家书中,平安的字句寄托着深深的牵挂,马头无日程,雁来即天明,流露出诗人对家的思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在春日的春感中,诗人感叹春...

似此星辰非昨夜的意思
黄景仁,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是清代的著名诗人。黄景仁家境十分清贫,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最后客死异乡。黄景仁的诗歌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代表作有《别老母》、《杂感》、《癸巳除夕偶成》等。黄景仁作品 1、《癸巳除夕偶成》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悄立市桥...

朋友们,帮帮我!有清代诗人黄仲则的资料吗?我要写有关他的论文!急!谢谢...
黄仲则(1749-1783)名景仁,字仲则,江苏常州人。黄仲则自幼聪慧好学,9岁就写出“江头一夜雨,楼上五更寒”的佳句。他一生创作诗词大约2000首,留传下来的尚有1000余首,数量之多,影响之广,超过清代其他诗人。黄仲则故居“两当轩”位于常州市区延陵路马山埠,由于年久失修,早已破败不堪。南京、上海及当地的新闻、...

黄景仁的人物评价
翁方纲:故其为诗,能诣前人所未造之地,淩、厉、奇、矫,不主故常。毕沅:自游京邑,声誉益华,卒以不自检束,憔悴支离,沦於丞倅。朱筠:黄君真神仙中人也。黄景仁师邵齐焘《劝学一首赠黄生汉镛》:家贫孤露,时复抱病,性本高迈,自伤卑贱。所作诗词,悲感凄缘。包世臣:则先生性豪宕,不拘...

请问黄仲则七律中几个典故的出处
清代诗派,大要言之,有尊唐及宗宋二派主流,而其中,尤以四家诗说影响至钜。所谓四家诗说是指王士祯的神韵说,沈德潜的格调说,袁枚的性灵说及翁方纲的肌理说。在此四家诗说之下,康乾年间之诗人,鲜有不受影响。而芸芸诗人中,黄景仁可说是少数能独树一帜的诗人。黄景仁,字仲则,又字汉镛...

清代十大著名诗人
7. 文徵明:清代中后期的著名诗人和画家,以才情卓绝著称。他的诗作多以抒怀、写景为主题,用文字和画笔共同表达了他对世界的审美追求和对人生的思考。8. 黄景仁:清代中后期的著名诗人和文学家,被誉为“清代诗坛第一骚客”。他的诗作多以抒怀、抒情为主题,以鲜明的艺术形象和丰富的情感展示了他...

春游赏景的文艺诗词 【分享】
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传世。 清代诗人黄景仁诗词名句 年代:清朝 黄景仁简介: 黄景仁(1749~1783),清代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

古代的“书生”有什么用处?“百无一用是书生”是怎么来的?
古代的“书生”有什么用处?“百无一用是书生”是怎么来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一起看一看。“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话虽然是说最没用的就是读书人,但也只是一句气话而已,大家可别当真。“百无一用是书生”出自清朝诗人黄景仁的《杂感》。黄景仁作为读书人,却说读书没用,实际上他是想反映...

黄景仁《感旧杂诗四首(其一)》回忆往昔恋情诗
感旧杂诗四首(其一)·黄景仁 风亭月榭记绸缪,梦里听歌醉里愁。 牵袂几曾终絮语,掩关从此入离忧。 明灯锦幄珊珊骨,细马春山剪剪眸。 最忆濒行尚回首,此心如水只东流。这是一首回忆往昔恋情的诗,全组诗共四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据后几首中“柘舞平康旧擅名,独将青眼到书...

金台区19747093552: 清朝诗人黄景仁为什么说“百无一用是书生“ -
长沙行甲磺: 古人讲士农工商,士排在第一位,随着时代发展,现在颠倒了.人们的价值观改变了,更注重金钱利益,忽视道德.所以读书百无一用.

金台区19747093552: 百无一用是书生的观点对吗,有怎样的历史背景? -
长沙行甲磺: 太片面了,大多数对国家对世界历史发展有贡献的人都是经过了读书生活的这句话是清朝诗人黄景仁的作品,众所周知清朝在乾隆时期文字狱极为盛行,且采用八股取士政策,束...

金台区19747093552: “百无一用是书生”是谁的诗句﹖
长沙行甲磺: “百无一用是书生”是清代诗人黄景仁的诗句,出自他的《杂感》.原文是:佛仙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风蓬飘尽悲歌泣,泥絮招来薄幸名.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金台区19747093552: 谁说书生百无一用? -
长沙行甲磺: 杂感 黄景仁 (清) 仙佛茫茫两未成 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逢飘尽悲歌气 泥絮招来薄幸名 十有九八堪白眼 百无一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难成 春鸟秋虫自作声【作者简介】 黄景仁(1749~1783) 清代 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武进(今...

金台区19747093552: 黄景仁诗句"十有九人堪白眼"的下句 -
长沙行甲磺: 百无一用是书生 杂感 黄景仁 (清) 仙佛茫茫两未成 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逢飘尽悲歌气 泥絮招来薄幸名 十有九八堪白眼 百无一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难成 春鸟秋虫自作声

金台区19747093552: 百无一用是书生下一句 -
长沙行甲磺:[答案] 黄景仁(1749~1783),清代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

金台区19747093552: 春日客感黄景仁只有乡心落雁前,更无佳兴慰华年.人间别是消魂事,客里春非望远天.久病花辰常听雨,独行草 -
长沙行甲磺: 小题1:表现了怀乡思归之情.(2分)首联以“乡心落雁前”表现思归之迫切,以“只有”“更无”强调了这种感情的强烈;颔联以离别之销魂及春日他乡不敢登高望远,表现诗人怀乡的愁苦心情.(3分) 小题2:①融情于景.颈联景中寓情,虽是繁...

金台区19747093552: 语文诗词意思 -
长沙行甲磺: 这首诗是黄景仁的《别老母》,赏析如下:清代诗人黄景仁幼年丧父,居家贫寒,常年奔波在外.偶然归家,不过小聚几日,为了生机,不得不再别老母,离家远行.一个风雪之夜,诗人强忍离愁别绪,看了一眼白发散乱,泪眼干枯的老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