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社会讲究男尊女卑 汉朝母亲地位和影响为什么那么大

作者&投稿:卫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汉书》、《后汉书》中所记载的母亲形象其反映的是社会对母亲要求与期许。
汉朝,由于政治、经济、地域文化、孝治政策等诸多因素,汉代母亲形象表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诸如,汉代社会各阶层的母亲形象呈现出差异化,儒家塑造的理想母亲与现实母亲形象出现偏差,汉代母亲形象的母性意识较强,加之受到先秦遗风和开放的社会风气的影响,汉代母亲形象与后世母亲形象也有着较大区别。
总体而言,《汉书》、《后汉书》所记载的各类母亲,其母亲形象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社会各阶层母亲形象的差异化
汉代各阶层母亲由于生活环境与教育水平的不一致,其所展现的母亲形象也不尽相同。
汉代宫廷贵族母亲首先由于物质条件的优越,抚养子女的经济压力和其他生活压力较小,其母亲形象也主要从辅佐保护皇儿登基和繁养子嗣等方面体现出来。如吕后、戚姬和卫皇后等等,她们通过各类政治手段为子争储,在宫廷斗争中为子多谋,运筹帷幄。
其次,这类母亲在汉代的社会地位较高,且大多宫廷贵族母亲都有相对较高的文化水平和道德修养,她们研读经典,知礼尊法。尤其是东汉时期的宫廷贵母,她们不仅才学横溢、贤良淑德,多数还出身于贵族门第家庭。
除此之外,皇家贵族的母亲也往往是传统社会中正统母亲形象的代表,在日常生活中她们具有母仪风范,塑造了一种宽仁尊礼、贤德淑雅的理想形象。
汉代官宦阶层的母亲则偏重“教子”,她们睿智贤明,富有卓见,在子女道德人格方面的培养更加用心。这类母亲所展现的贤母形象是汉代主流的母亲形象之一。
官宦阶层的母亲大多重视的是对子女的家庭教育,她们将自己的爱国抱负传递给儿子,教导培育忠君善政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如辅助儿子为官的金日蝉母亲和隽不疑母亲,卓见有识的陈婴、鲁恭母亲等等。
此外,类似东汉邓皇后母亲阴氏,由于她们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因此在家教女儿时这类母亲更加注重对女性四德之仪的培养,期望女儿成为“贤妻良母”,这也是汉代社会对女性的普遍要求。
对于汉代普通平民阶层的母亲而言,其母亲形象多展现在对儿女生活的照顾与疼爱上,她们用心教导爱子,与儿女关系十分融洽,是符合汉代多数家庭母亲形象的一类母亲。她们在家庭中大多仁恻性慈,是稳定家庭和谐的重要保障。如育子有责的陆续母亲,不愿拖累儿女的东海孝妇周青之姑等等。
除此之外,在《汉书》《后汉书》中还记载了这一阶层的继母典范,这类母亲将继子视如己出,从未愠怒妒忌,甚至比对亲子更加的温仁慈爱。如翟方进的继母更是助子学成为官,“母怜其幼,随之长安,织履以给方进读”;郭丹继母为子“为鬻衣装,买产业”,为汉代社会树立了理想的平民母亲形象。
总之,由于受到教育、文化、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汉代各阶层母亲形象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对上层贵族母亲而言,由于宫廷夺权斗争,这类母亲的形象多偏政治色彩,她们只期望为儿女获得更多的皇家权利,以保儿女周全。
官宦阶层的母亲由于文化知识水平与个人素质较高,则更加注重对儿女的家庭教育与培养。普通平民阶层的母亲因展现了温暖而无私的母爱,符合社会大众的母亲形象,也被不断推崇。
儒家理想母亲形象与现实的不一致
自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后,儒学在汉代逐渐确立了其正统地位,成为官方指导思想。儒家重视对女性进行伦理道德教化,“仁义礼智信”“三从四德”等一系列伦理道德逐渐成为女性的内心准则。
当女性身份发生转变,由女儿到妻子最终成为母亲时,这些根深蒂固的儒家传统思想便最终成为她们教育、指导子女的理论来源。从《汉书》《后汉书》中所记载的各类正面母亲可以看出,汉代所倡导的理想母亲形主要以是否符合儒家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为标准,在上述的正面母亲形象中,有助子成龙、护子周全的贵母,教诫训子的贤母,抚育爱子的慈母和深明大义的勇母等。
不管“母”的称谓是什么,她们都是以子女为中心,展现为人之母的德行,成为统治阶层所要树立的儒家理想的母亲标准。但从两汉社会的现实情况来看,想通过对母亲的规范与引导,使得她们逐渐成为儒家理想的母亲,这本就不符合汉代的社会现实情况。
理想母亲的标准与当时社会现实母亲的思维、性格、生活环境、观念等等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因此,从母亲责任、母亲的自我意识和母亲的活动空间来看,儒家理想母亲形象与现实存在不一致。
就母亲责任而言。林语堂先生在《中国人》一书中曾经说到:“女性的一切权利之中,最大的一项便是做母亲,从义务方面讲更是如此。”而母亲应承担的义务便是养育子女,包括教育、保护和关爱子女,除此之外,更重要的一点便是以身作则。
《女诫》是汉代儒家教导女性的经典著作。母亲身份在女性性别中处于极为重要的位置,《女诫》是班昭以母亲的角度而作的训女之文,更是班昭为妻、为母的经验之谈。
正是因为身为母亲的班昭为子女经营了良好的家庭氛围,敬夫贤德、曲从尊德,才会有足够的信服力来教导儿女。但在汉代,也有许多自身德行不足的母亲,如骄纵善妒的愚母栗姬心胸狭窄,不仅毫无教子之责,身为嫔妃、妻子,更对景帝出言不逊,最终导致被立为太子的儿子被废,自己也忧郁而死。
自私唯利的霍显更是为母不善,不仅自己恶毒地伤害许后,还教唆女儿毒杀太子,结果霍光去世后,由于霍氏一门的骄奢放纵,最终被灭族。这类母亲全无为母之责、为母之德,显然与儒家所提倡的理想形象大相径庭。
总体而言,由于汉代处于传统礼教的初创阶段,由于各种现实因素的影响,儒家所提倡的理想母亲形象并未得到很好的贯彻与落实,与汉代社会现实中的母亲存在一定差距。但同时我们也能注意到,统治者为缩小这种差距也通过旌表、惩戒等方式来向社会传递儒家理想母亲的思想观念,这种方式也使得两汉母亲形象逐渐趋向儒家理想。
两汉礼教影响的渐进
就整个汉代而言,由于统治者大力提倡“以孝治天下”,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孝道与儒家女教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因而从西汉至东汉母亲形象亦逐渐凸显礼教色彩,母亲的贞烈意识与片面行孝观念不断强化。
就两汉母亲形象对比而言,西汉母亲形象所展现的母性意识较强,贞顺意识较弱。西汉时期,母亲在实际生活中不仅注重对子女的抚养,更注重对子女的教育,尤其重视培养与成就子女的德行,如劝儿子不敢称王的陈婴母亲,为支持儿子事业不惜牺牲生命的王陵母亲,教子有方的金日磾母亲等,在汉代皆被视为贤母的典范。
到东汉时期,随着儒学的社会化,女性逐渐把儒学礼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加之东汉统治者对贞节妇女褒奖的力度逐渐增大。东汉妇女的贞节意识逐渐强化,夫死守节养育子女的母亲逐渐增多。如前述东汉才女班昭 14 岁时嫁于同郡人曹世叔,丈夫早年去世后,她清守妇规,举止合乎礼仪,被尊为“大家”。
这种夫死守节尽心养育子女的母亲在东汉是受人尊敬的贞节贤母。此外,东汉还有一些母亲为了尽孝而不顾子女,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如《后汉书·列女传》所载,姜诗母喜好喝江水,取水的地方距离其住处有六七里路,姜诗妻经常顺着泉流取水,非常艰难。后来其儿子也因为去远处取水溺死了。姜诗妻为了对婆母尽孝搭上了儿子的生命,其孝显然有愚孝色彩。
然而,东汉时期以姜诗妻为代表的这类母亲却成为统治者提倡颂扬的母亲典范,这种极端的行孝方式也逐渐被后世所推崇。值得注意的是,这类母亲虽获得了孝名,但这种畸形的极端行孝带给她们儿女的却是悲痛,这类母亲置子女于不顾,甚至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是一种不理智不负责的行为。
总之,由于两汉时期随着统治者的推引,儒家礼教的逐渐深入人心,从西汉到东汉,母亲的贞顺意识不断增强,母亲的母性意识逐渐趋向弱化。
汉代母亲地位与后世之不同
在儒家礼教盛行的中国传统社会,男尊女卑的伦理观念根深蒂固。但尽管如此,社会对于母亲的价值却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特别是在汉代,这一时代的母亲较后世整体而言地位较高,其思想与行为更加自由,尤其与封建礼教发展鼎盛的明清时期存在较大差异,主要体现在母权与母性意识两方面:尽管中国古代女性拥有的权力甚微,但汉代母亲在家庭中所掌握的权力却比较高。
首先,无论是皇家贵族还是平民,母亲都会得到子女的尊重,尤其在汉代,“以孝治天下”的国策的实行,汉代母权得到其他朝代所少有的制度维护,大力倡导“孝母尊母”,母亲社会地位的提升使得她在家庭中的影响力和权力也较之后世扩大。
其次,母亲在家庭中还拥有一定的财产权。汉代法律规定丈夫去世后,家庭财产由子继承,但由于父亲去世后,母亲往往成为理念上的家长,成为家庭生活的中枢,管理着家庭内部的一切大小事务,并且担负着抚养子女的重要任务,加之汉代宣扬孝道和长幼有序,母亲的权力受到尊重。
此外,其中最具汉代特色的母权则是皇家母妃的干政,母后行使的一切教育权、立后权甚至立帝权都与政治活动息息相关,影响极大。从西汉时期的吕后、王皇后到东汉时期和熹邓后、明德马皇后等,这些皇族母亲不但在家庭中被尊崇,在政治上也掌握着极大的权利。
总体而言,汉代作为大一统建立的历史时期,新旧纠葛,制度相对疏阔,受先秦尊母崇母遗风的影响,与后世相比,汉代母亲权利较高。
综上所述,根据《汉书》《后汉书》中所记载文献来看,由于汉代所特有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环境,使得文献中所反映的汉代母亲呈现出明显的时代特色。
从横向对比来看,汉代母亲的性格特征受各阶层母亲的差异化和儒家理想母亲与现实的不一致等特点;从纵向对比看,由于汉代处于封建大一统重新建立与封建伦理逐渐定型的历史初期,受到先秦崇母意识的影响,汉代的母亲地位与后世存在较大差异。


古代社会讲究男尊女卑 汉朝母亲地位和影响为什么那么大
总体而言,由于汉代处于传统礼教的初创阶段,由于各种现实因素的影响,儒家所提倡的理想母亲形象并未得到很好的贯彻与落实,与汉代社会现实中的母亲存在一定差距。但同时我们也能注意到,统治者为缩小这种差距也通过旌表、惩戒等方式来向社会传递儒家理想母亲的思想观念,这种方式也使得两汉母亲形象逐渐趋向儒家理想。两汉礼教影响...

为什么现代社会仍然存在男尊女卑
21世纪应该是一个男女平等的世界,为什么还是存在着男尊女卑呢?为什么无论在什么地方或者什么声所,都声明的是“在外给男人尊严,在家他自然就会听你”这样的话,在任何时候基本上都会听到。我不明白,为什么在目前的社会上,仍然有那么多的女同胞们也都存在着这样的想法。难道男人就是天吗?为什么没...

为什么男尊女卑?
男尊女卑是历史的遗留和战争暴力意识的保留,严格上来说是由于女性在体力、经济、生理及社会意识上相对比男子的体力、经济、生理及社会意识上处于明显的的弱势,淡化和否定了女性的人权、经济、生理、生育的价值,因此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男尊女卑”一方面体反映了封建社会男子地位高,封建社会女子地...

为什么古代只有女子讲究遵守三从四德,而男子没有?
顾名思义,父系社会强调的就是以男子为尊,讲究的是一个家庭中男子是主力军,而女子只是附属品。2.男尊女卑封建思想的影响封建思想对女子的毒害是十分严重的,自从古代有了严明的法度开始,社会对女性地位的压迫就愈发严重。无论是事情上还是生活上,都剥夺了女性自主决断的权力。时间发展到西周时期,开...

封建社会“四大糟粕”是什么?
婚姻讲究门当户对。社会交往也是如此。甚至法律,道德,文化也是分等级的。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这是法律方面。文化方面有世俗文化,还有官方贵族文化。道德方面,有贵族道德,有草民的道德。等等。第二男尊女卑。男尊女卑几乎是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一直维持的价值观。男人的社会地位,政治地位,经济...

现代社会讲究男女平等,古代女子为什么宁可守寡也不肯改嫁?
尽管现在女性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了,但是在古代,由于受到“男尊女卑”的影响,女性的地位普遍非常低下,受此影响,很多女性甚至连自己的婚姻都没有任何发言权,尤其是成为寡妇之后,境遇就更加凄惨了。寡妇一词本出自《诗小雅大田》:“彼有遗秉,此有滞穗,伊寡妇之利”,原本说的是没有丈夫的女人...

在当代社会中,还可以传授“男尊女卑”的思想吗?
不可以。现在的社会中,男人和女人拥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在家庭中,夫妻二人共同承担家务和房贷车贷,共同抚养孩子、孝顺父母。在社会上,男人和女人都需要上班赚钱。因此,除了一些特定岗位有性别的要求,男人和女人已经没有什么区别和差距。现在的有些女人比男人还要优秀。受社会大环境影响,现在家里的...

古代婚姻为何要提倡“夫唱妇随”?
夫唱妇随是在古代社会时,夫权主义与男尊女卑的影响下提出来的。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思想是十分严重的,各大族或平民都以男孩儿为尊,觉得女孩是无用的,所以也在当时社会,男孩子地位很高,女子的地位被卑下。这也就使得当时男女联姻后女子要听从丈夫和夫家的话,不可忤逆丈夫。家中的大事小情都要...

门当户对是不是老一辈传下来的思想观念?
一定的社会环境会萌生出一定的社会观念。门当户对,这是中国上千年的老思想,当时的社会男尊女卑,等级森严,对门第非常看重。旧事物的毁亡,需要一定的时间。虽然已经到了现代,这种思想还是流传下来了,深受当时思想熏陶的老一辈还是根深蒂固了,从而影响后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社会发展,有钱...

讲究男尊女卑男权至上的封建社会为何还会标榜女英雄?
所以,经过我上述举例。我们可以轻易看到,古代树立女英雄,不是说要提倡女权主义,甚至和男人平起平坐,她们只是用来提醒世人,不管男性地位高还是女性地位高,只要拥护皇权、维护国家统一,地位就高,就可以被名传千古、流芳百世。和我们现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可不一样哦。

托里县13944486016: 中国古代女性有地位吗 -
文玛心律: 没有,古代男尊女卑. 男尊女卑,旧时社会风俗.古母系氏族社会,母亲受到尊敬和崇拜,人群知有母而不知有父,妇女在氏族公社中居于支配地位,实行母系继承制及男嫁女、从女居的婚姻居住制度.此时,大约相当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

托里县13944486016: 孝道的发展历程及其表现是如何体现矛盾分析法的 -
文玛心律:[答案] 一、汉儒对先秦诸子孝道观的整合 儒家学派是春秋末年由孔子创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学派.它通过阐发仁、义、礼、智、... 人类的繁衍,由自然的两情相悦,变为强制的完成任务.受封建礼教“男尊女卑”的影响而导致妇女社会地位低下和农业经济...

托里县13944486016: 为什么古代男尊女卑, -
文玛心律: 旧时社会风俗.上古母系氏族社会,母亲受到尊敬和崇拜,人群知有母而不知有父,妇女在氏族公社中居于支配地位,实行母系继承制及男嫁女、从妇居的婚姻居住制度.此时,大约相当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期.及至父系氏族社会确立,男子逐渐在主要生产部门占据重要地位,妇女在生产中退居次要地位,母系按父系计算,开始实行父系继承制及女嫁男=从夫居的婚居住制度.此时大约相当于青铜器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乃逐渐从女阴崇拜过渡为男根崇拜,男尊女卑意识乃因之而萌生.中国华夏民族至周代,宗法社会形成,男子从属于家族,女子从属于男子.东周以后,贵族阶级实行多妻的妾媵制,严格分别嫡庶,儒家的礼教对女子的行为作了种种的规定.

托里县13944486016: 为什么封建社会男尊女卑? -
文玛心律: 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最初的源头来源于原始氏族生活时期.①因为在当时是由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转变的时期,因为人类的发展,各原来没有联系的部落关系也逐渐发展起来(战争,外交...),由于男性生理上的先天优势,男性在部落的重要性逐渐增强.②因为人类逐渐发展,温饱和生育成活率已经逐渐加强,而此时已经逐渐进入农耕时期,男性先天的生理优势又显现出来.③再一个,中国进入封建时期比较早,奴隶社会没几年,变数不大,所以中国古代男尊女卑特别严重.

托里县13944486016: 在中国古代是男尊女卑嫡尊庶卑和长尊幼卑哪个最大大? -
文玛心律: 第一是男尊女卑,男性后代在大多数情况下,地位高于女性后代. 第二,嫡庶,在同样性别的情况下,在地位上嫡高于庶,不论年龄,因为中国古代的继承制度是嫡长子继承制,也就是首先是嫡子,然后才是嫡子中年级最大的才有继承权. 第三,长幼,在同等情况下,长的地位高于幼. 所以一般除非出现特殊情况,或者某些特例,这三个顺序是不会改变的.

托里县13944486016: 母以子贵,妇以夫荣是中国传统社会根深蒂固的家庭准则.这从本质上反映中国古代社会的特点之一是 -
文玛心律: C父系家长制.在封建社会男尊女卑,家族是以男性为中心,由父系血缘关系联结起来的.所以家长就是父系父权的代表,在家庭中握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古代约束妇女德行的三从四德中的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就是父系家长制很好地体现.

托里县13944486016: 古代为什么会出现严重的重男轻女?? -
文玛心律: 由生产力决定的,原始社会最开始时母系氏族,因为女性可以生育后代.但随后社会发展,男性从事更多的是体力劳动,被视为尊贵.古代随后一直是男性统治,也一直颁布法令,法规都在压抑女性.所以愈演愈烈

托里县13944486016: 中国古代妇女称谓怎样体现妇女的地位 -
文玛心律: 古代女子自称“小女子”“奴家”、“民女”、“奴婢” 古代已婚女子谦称自己为“妾”、“妾身”、“贱妾”. 由于女子“三从四德”的约束和男尊女卑的社会意识,相对于男人来说,女人的地位都是差很多的,因此在男人面前,女子都需要采用“贱称”,也就是有意的贬低自己,来显示男子的地位.而“奴家”作为使用的最为广泛的自称用语,所有女子不论贵贱长幼都可以使用,只有极少数情况比如地位尊贵的女子或者老人才不适合使用这个词语.因为“贱称”这个社会风俗的存在,把自己说的越低贱,越能显示对对方的尊重,因此在自称上所有女性之间是不存在大禁忌的,只有如“哀家”“本宫”“老身”这类的特定用语才有限制.

托里县13944486016: 古代男子女子的等级
文玛心律: 古代男尊女卑是众所周知,在同一个阶级内,除职务划分外并没有更细致的等级划分(有钱没钱除外),毕竟不是小说,每一层都根据实力分得细细的.另外一旦女性由女孩转变为母亲在家庭内的地位就得到显著提升

托里县13944486016: 古代时为什么“男尊女卑”? -
文玛心律: 最早有过一段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因为那是生存条件恶劣,先民对自身生产(即种的繁衍)的关怀以及他们性知识的极端缺乏,导致了先民把生育之功完全归于妇女,而认识不到男子在生育中的作用,由此产生了最初的以女性为崇拜对象的宗教观念——生殖崇拜,这种宗教观念又导致妇女在先民心目中的地位之崇高.但后来新石器时期出现了早期的耕作农业,男性比女性在体力方面有优势,慢慢的男性的社会地位开始超越女性,再到后来有了奴隶制男性的劳动量和战斗力远远大于女性,因此女性的社会地位更低,在到了封建社会,国家统治者为男性,而且男性可以服兵役,干重体力活,接受较高等的教育,为决策者出谋划策......这些都是女性无法完成的,因此男尊女卑就一直延续了下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