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先生的“四句教”的意思?

作者&投稿:星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王阳明四句教是哪四句?~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这是王阳明全部思想的高度概括和凝练总结,他明确指出:心的本体晶莹纯洁、无善无恶;但意念一经产生,善恶也随之而来;能区分何为善、何为恶这种能力,就是孟子所说的“良知”;而儒学理论的重点之一——格物,在这里就是“为善去恶”。真是画龙点睛,简易直接,不偏有,不着空,直趋中道。

扩展资料
嘉靖六年(1527)王守仁奉命将出征广西,他的学生钱德洪与王畿对理解王守仁这四句话,发生了分歧。钱德洪认为这是教人的定本,王畿则认为这只是权宜之法,若心是无善无恶的心,那么意、知与物也皆是无善无恶的了。
两人在天泉桥问王守仁,王守仁解释说,他的教法,本来有两种:“四无说”一悟本体,即是功夫,是为上根人立教,但世间上根人不易得,若轻易用此教法,恐只养成一个虚寂;“四有说”则为中根以下人立教,因这类人有习心在,故要求在意念上用为善去恶的功夫,如果都用“四有说”,则上根人兼修中下,自无流弊。
这次谈话,又被称为“天泉证道”。没有直接参与这次谈话的邹守益也有类似的记载,但其中“无善无恶心之体”一句却记为“至善无恶者心”。他们当时认为,用“无善无恶”与“至善至恶”来描述心之作,意义是一致的。
万历二十年(1592),周汝登在南京的讲学会上提出四句教来讨论。许孚远写了一篇《九谛》,主张性体至善无恶,反对以无善无恶为宗。周汝登写《九解》,发挥了四无说。明末顾宪成直接反对王守仁的“无善无恶心之体”。
他说以心之体无善无恶,合下便成一个空。空则一切解脱,无复挂碍,何善非恶?以无善无恶只是心之不着于有,究竟且成一个混。混则一切含糊,无复拣择,何恶非善?这个批抨揭露了王守仁思想的矛盾,通过东林书院的传播而影响很大。
明末的刘宗周明确指出,四句教本身存在矛盾。王夫之则批评王守仁“天泉付法,止依北秀(指神秀)南能(指惠能)一转语作葫芦样”,认为王守仁的说法是模仿禅宗。以后四句教的论争就逐渐沉寂了。

王阳明四句教是:“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指王阳明表述自己思想精华四句话,一般视此四句为王对其大半生学术思想的概括性论述。
释义:心的本体晶莹纯洁、无善无恶;但意念一经产生,善恶也随之而来;能区分何为善、何为恶这种能力,就是孟子所说的“良知”;而儒学理论的重点之一---格物,在这里就是“为善去恶”。

第一句,“无善无恶心之体”,他认为人性这个“心之体”本来是无善无恶的,根据中国儒家的文化,这和“人之初,性本善”的思想不一样。

第二句话,“有善有恶意之动”,意是思想的作用,我们的思想、情绪有善的也有恶的,比如我们要吃一个东西,该吃不该吃,吃了以后有没有好处?或者知道是有毒的就不吃了,就是善恶的问题了。第三句“知善知恶是良知”,我们人生下来天生有个知性的作用,这个知性是本性第二重、第三重的作用。“良知良能”这个名词是什么人提出的呢?是孟子提出来的。孟子提出两个东西,一个叫良知,一个叫良能,同本性没有关系,他说譬如我们看到一个人掉进河里,这个时候不管坏人也好,恶人也好,任何人都很着急,都想去救他,这是良知良能的作用。我现在岔过来,引用《孟子》来解释王阳明的话,知善知恶这一知是“良知”,就是我们现在普通人讲的天地良心,自然都知道要助人、要救人,不用考虑的。

第四句“为善去恶是格物”,我们在行为上一定要向好的方面去做人做事,“为善”的为是行为的为。“去恶”,坏的事情绝对不干。“格物”是引用孔子的学生曾子作的《大学》里的词。这个问题就大了,《大学》里讲“致知在格物”,人能够不受物质世界的影响,自心不跟外物转,甚至转变了外物的功能,这个叫格物。我对七十岁的人说“你好年轻”,大家就笑,其实我讲的是真话,你们只有七十岁,太可贵了,我想回到七十是做不到了,所以我看你们都是年轻人。我们推翻清朝到现在只有九十七年,还差三年才一百年。九十七年以前,我们受的教育,这些书都要会背的。那个时候把自然科学翻译叫“格致之学”,就是根据《大学》这个格物来的。“格致之学”就是自然科学,换句话说我们要利用科学,不要被科学麻醉了;我们要利用物质文明,不要被物质文明所蒙蔽。王阳明四句教中提到格物,在这个名词上先做一个解说。
这是南怀瑾先生的解释,仁兄若有兴趣,可以自行搜索相关的文章。

说这四句话是传习录的精髓,是因为这四句话精确地概括了阳明心学的三观一论,无善无恶心之体的世界观、有善有恶意之动的人生观、知善知恶为良知是价值观,以及为善去恶是格物的方法论。这四句话在传习录中自成体系,相互印证。
无善无恶心之体,就是六和先生今天带给大家的主要分享。心之体,是什么,就是良知,良知就像一面镜子,本身没有善恶之分,却可以照印出人事物的善恶,当然这面镜子也会沾染习性与欲望的灰尘,所以也需要不断擦拭清理,这就是说心一定要保持本真,不能有善恶之偏,如果有善恶之偏,心之体就会失去本色。


知行合一的最佳答案是什么?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意思是:知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完成:圣人的学问只有一个功夫,知和行不可以分开看作两样事情。出处:《传习录》,哲学著作。作者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理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此书记载了他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词源出自《论语》...

明朝王守仁的光荣事迹
因他曾在余姚阳明洞天结庐,自号阳明子,故被学者称为阳明先生,后世现在一般都称他为王阳明,其学说世称“阳明学”。王阳明生于明朝中叶,此时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学术颓败,阳明子试图力挽狂澜,拯救人心,乃发明“身心之学”,倡良知之教,修万物一体之仁。阳明子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故称之为...

列举王阳明心学的利弊
优点:1、强调“知行合一”,知道了就要去行动,不然不能算真知道。影响了后世人们做事的方法,要学会脚踏。实地。2、创建了“阳明心学”,丰富了晚清社会的思想,解放了人们当时的封建思想,为瓦解封建社会作出了一份力量。缺点:1、“阳明心学”从根本上是唯心主义思想,他的出发点就是错误的。2、...

王阳明全冼录
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故又称王阳明。中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封“先儒”,奉祀孔庙东庑第58位。明赏罚主张明“赏罚”以提高统治效力,行德治礼教以预防“犯罪”他认为:赏罚乃“国之...

王阳明的生平事迹有哪些
十二月升南京太仆寺少卿,赴任南京便道归省,徐爱升南京工部员外郎,与先生同舟回越城。 1513年 正德八年癸酉,四十二岁,二月回越城。十月至滁州,督马政。地僻官闲,日与门人游琅铘山水间。新旧学生大集滁州,教人静坐入道。 1514年 正德九年甲戌,四十三岁。四月,升南京鸿胪寺卿,五月至南京,在南京教人“存天理、去...

王阳明大传(冈田武彦)和知行合一王阳明(度阴山),有没有人都读过? 客观...
主要写阳明先生的生平,中间夹杂对于《传习录》的一些讨论。如果对阳明先生的生平不是很了解,值得一看。如果想研究心学,不推荐。后期还出过两本书,没看过,也不想看。因为觉得后期两本书是捞钱的,这两本书出得太快,觉得是想乘第一本书的风势。度阴山写过阳明先生的四句教,说世人对这四句过分...

致良知(第41天)
在《中庸》讲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阳明先生讲到,命即是性,性即是道,道即是教。阳明先生提到,道即是良知,我们的良知原本就是完完全全,清清澈澈,良知本来就有明辨是非,知善知恶的功用,阳明先生在四句教中也提出,知善知恶是良知,良知就是我们光明的心,良知就是...

请问您知道“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是谁说的、出自哪里吗...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四句教)“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殃莫大于叨天...

心之本体原自不动心之本体即是性什么意思
心是自己的,只有自己能去体会,但是不能去被别人操控,也不能有其他的想法,因为只有自己去想,才能自己去做,也才能体会到有感觉。本体指本然状态,王守仁把天理、良知当作心的本体,其四句教的第一句便是“无善无恶是心之体”。工夫一词,宋明学者多用为道德践履或精神修养之义。黄宗羲所说的心,...

漳州薛士彦生平考
薛士彦对致良知的说法暗含良知即内心光明的意思,这当然是源自阳明先生内心光明,亦复何言的观点。另外,薛士彦在回答学生的信中也说到腔子黑窣窣的,只有不断修养才会光明起来。薛士彦生性勤敏用功,至老不倦。薛士彦持守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心学,并将王氏“格物”的方法论加以创新,对于芸芸众生来说...

上甘岭区13625315518: 王阳明四句教是哪四句?怎么理解? -
许律斯诺: 王阳明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是阳明心学最精华四句话,一般视此四句为王对其大半生学术思想的概括性论述. 作为阳明心学研究专家,度阴山老师称这四句话为王阳明心学的路线图,就是关于心学的概念和理论,他曾经1508年在贵州农场提出一个第一个概念就是心静止,他所谓的心静止是什么呢?所有的天理、所有的道理、所有的真理都在我心里,而不在我心外,一旦在我心外了,这个理无论有多少人视为公正的,它都不是理...... 想要了解更多,建议你添加微信服务号参加众筹活动,面对面与度阴老师聊聊.

上甘岭区13625315518: 王阳明的四句教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四句话王阳明说是王门心学?
许律斯诺: 第一句——————————— 王阳明认为,“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 共同形成了一个完美精妙的庞大的理论系统. . 这四句教确实是王圣人的心学提纲...

上甘岭区13625315518: 王阳明四句教是哪四句?怎么理解? -
许律斯诺: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是王阳明的心学路线图,就是关于心学的概念和理论.

上甘岭区13625315518: 王门四句教的翻译 即: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为恶是格物. -
许律斯诺:[答案] 王阳明的哲学体系最重要的是“四句教”,他说:“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为恶是格物.”这就是说,人天生就有区别善恶的良知,这是人的本性.于是,王阳明就有了“良知”这个概念.经历过百死千...

上甘岭区13625315518: 王守仁(王阳明)的学说,概括来说有那些观点? -
许律斯诺:[答案] ♀梦£茹′☆ 是正解.但是不要忽略了四句教,其实理解阳明学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四句教融会贯通.这是我在别处写过的解释,再复制一遍:(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我自己的理解;第一句,心的本体如...

上甘岭区13625315518: 王阳明有哪些思想? -
许律斯诺:[答案] 王守仁是我国宋明时期主观唯心主义集大成者.他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用以对抗程朱学派.他说:“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 此说被称为“新四民论”.四句教 “四句教”是王阳明晚年对自己哲学思想的全面概括,即“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

上甘岭区13625315518: 王阳明修心方法之"四言教"() - 上学吧继续教育考试
许律斯诺:[答案] 王守仁是我国宋明时期主观唯心主义集大成者.他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用以对抗程朱学派.他说:“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 此说被称为“新四民论”. 四句教 “四句教”是王阳明晚年对自己哲学思想的全面概括,即“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

上甘岭区13625315518: 四句教的释义 -
许律斯诺: 这是王阳明全部思想的高度概括和凝练总结,他明确指出:心的本体晶莹纯洁、无善无恶;但意念一经产生,善恶也随之而来;能区分何为善、何为恶这种能力,就是孟子所说的“良知”;而儒学理论的重点之一---格物,在这里就是“为善去恶”.真是画龙点睛,简易直接,不偏有,不着空,直趋中道.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