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朱熹:这位名垂千古的南宋理学家,到底是圣人还是小人?

作者&投稿:董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南宋理学家朱熹的故事 朱熹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少有大志
朱熹出身于儒学世家,他的父亲朱松对朱熹的教育十分认真。《宋史》本传说:“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上何物’?”这个传说,说明朱熹自幼就是一个具有强烈求知欲望的人。由于朱松是在二程理学思想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儒生,他对儿子的要求自然是按照儒家学做圣贤的目标去实行。他自己回忆说:“某十岁时,读《孟子》,至圣人与我同类者,喜不可言”。从此,便立志要做圣人。以后他又教育学生说:“凡人须以圣人为己任”。
连环巧问
朱熹自幼受教于父,聪明过人,想象力强。四岁时,其父朱松指日示曰:“此日也。”朱熹问:“日何所附?”朱松回答说:“附于天?”朱熹又追问道:“天何所附?”一席话问的朱松惊讶不已。
为官正直,体察民情
公元1167年秋天,福建崇安发生大水灾,朝廷派他前往视察灾情,他曾遍访于崇安各山谷之间。在视察中,朱熹发现“肉食者漠然无意于民,直难与图事”。他说:“若此学不明,天下事决无可为之理”。由于灾情严重,粮食无收,地方官不认真救济,到次年青黄不接之时,就在崇安发生了饥民暴动。这时,朱熹与知县诸葛廷瑞共同发起,要求地方豪富,用藏粟赈救饥民,他又请求朝廷以“六百斛赈济”,这才平息了饥民的暴动。由此,朱熹便想出了建立“社仓”的办法,并建议朝廷广为推行,作为解决农民在青黄不接之时的口粮问题的机构。他规定“社仓”的任务,是在青黄不接之时贷谷给农民,一般取息20%,这就可以不向豪民高利贷粮,若发生小饥,息利可以减半,若发生大饥、则可免除利息。当然设立社仓的最大好处可以防止农民暴动。为此,朱熹于公元1171年在其家乡首创“五夫社仓”,作为试点,并上疏朝廷,建议按其办法在全国范围推行。由于此法对官僚地主和高利贷者不利,因而未能广为推行,只有极少地方,如福建建阳和浙江金华等地实行了这个措施。
鹅湖论学
在南宋的理学家之中,陆九渊也是名气很大的人物。陆九渊与朱熹同时,小于朱熹9岁。二人在治学目标上基本一致,而其思想方法和认识途径却大不相同。从哲学观点上讲,朱、陆两家是南宋时期唯心主义理学内部的两个不同学派,由于观点不同,两家在学术问题上进行了长期的争辩。朱陆二人的辩论方式,主要是通过书信的往来进行交锋,然而鹅湖之会却是一次例外。
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为了调和朱陆之分歧,由另一位著名学者吕祖谦发起,邀请了朱熹和陆九渊、陆九龄兄弟共四五人在信州鹅湖寺(今江西铅山县境内)集会,讨论的主要问题是“为学之方”。这便是中国学术史上有名的“鹅湖之会”。鹅湖之会5年过后(1180年),陆九渊来到白鹿洞书院拜访朱熹,请为其兄陆九龄撰写墓志铭,二人一见如故,十分友善,并且表现了互相仰慕之情。朱熹不仅接受了陆的请求,同时还邀请陆九渊为书院师生讲学,陆也欣然同意,他的题目是讲解《论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章,听者深受感动,给师生们留下了良好印象。这件事说明朱、陆的观点虽有分歧,但他们在学术交往和待人处事的态度上都具有宽豁大度的君子之风。
朱张会讲
张栻,字敬夫,师从胡宏,学有专长,自成一派,号称湖湘学派,朱熹对他早有敬仰之心。朱熹和张栻进行了一次中国学术史、教育史上最著名的会讲——朱张会讲,开创了会讲之先河。两人的讨论从太极之理上展开并最终趋于一致。朱、张会讲于岳麓书院,从各地赶来听者达数千人。在岳麓书院讲堂,朱熹手书“忠孝廉节”四个大字,后被书院奉为校训。在经过两个月的岳麓讲学后,朱熹在张栻的陪同下游南岳衡山。在一路的游览中,眼前的无边风景,不时牵动他们的诗兴,他们一边游览一边唱酬。几天里,他们共得诗一百四十九篇,合编为《南岳唱酬集》。下了衡山,从岳宫到槠州一百八十里,朱熹和张栻就还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临别前的讨论。两人朝夕在船中,讨论《中庸》之义三天三夜未曾合眼。朱熹与张栻分手后,携弟子范念德、林择之东归,一路轮流更换唱和。
相传朱松曾求人算命
卜者说:“富也只如此,贵也只如此,生个小孩儿,便是孔夫子。”恐是后人附会,朱熹学成大儒则是事实。建阳近邻有个南剑州(后延平府今南平市),是道学最初在南方的传播中心,朱熹十分热衷道学,与当地道学家交往甚密。这种环境对朱熹的一生有着深刻的影响。他师承当时的洛学一脉“南剑三先生”李侗的教诲,开创闽学,集理学之大成,与“南剑三先生”并称为“延平四贤”。朱熹受教于父,聪明过人。四岁时其父指天说:“这是天。”朱熹则问:“天的上方有什么?”其父大惊。他勤于思考,学习长进,八岁便能读懂《孝经》,在书题字自勉曰:“不若是,非人也。”朱熹十岁时父亲去世,其父好友刘子、刘勉子、胡宪三人皆是道学家。当时的道学家一部分排佛,一部分醉心学佛,他们皆属后者。因此朱熹既热衷于道学,同时于佛学也有浓厚兴趣。绍兴十七年(1147年),十八的朱熹参加乡贡,据说就是以佛学禅宗的学说被录取的。主考官蔡兹还对人说:“吾取一后生,三策皆欲为朝廷措置大事,他日必非常人。”
朱熹和郑樵
南宋朱熹年轻时,从建阳到泉州同安县赴任,路经莆田时,于夹漈草堂见到了郑樵。年过五旬的郑樵对他以礼相待。席间,桌上只有一碟姜、一碟盐巴,朱熹的书僮看到心中暗暗不乐。朱熹取出一部手稿,请郑樵过目指正。郑樵恭敬地接过,放在桌上。接着,他燃起一炷香,室内顿时异香扑鼻。这时,恰好窗外吹来一阵山风,把手稿一页一页地掀开。郑樵一动不动地站立着,像被清风吹醉一般。等到风过去后,他才慢慢地转过身子,把手稿还给了朱熹。两人促膝而谈,一连谈了三天三夜、朱熹十分高兴,特地写了一幅对联表示感谢。联句是:云礽会梧竹,山斗盛文章。
朱熹离开草堂后,步行到前次下马的地方上马。他的书僮不满地说:“这个老头子算什么贤人?他对相公太无礼了。无酒无肴,只有一碟姜一碟盐,亏他做得出来。”朱熹说:“那盐不是海里才有的吗?那姜不是山里才有的吗?尽山尽海,是行大礼啊!”
书僮:“相公的手稿,他连看都不看……”朱熹:“你没看到吗?我送他手稿时,他特地燃起一炷香,这是很尊重我啊;风吹开稿页那阵子,他把稿子看完了。他跟我谈了不少好意见,还能把手稿里的原句背出来,令人钦佩。”书僮:“相公老远跑来见他。可今天离开时,他送都不送一程。”
朱熹说:“他送到草堂门口,就已尽礼了。一寸光阴一寸金,我们做学问的人,每分钟时间都很宝贵啊。”
正说着,前面草丛里突然哗啦一声,一只五色雉鸟从头顶飞过。两人不由得回过头来,却见郑樵还站在远处的草堂门口前,保持原先送客的姿态,手里还拿着一本书。朱熹笑着说:“你看,他还在门口站着,送客不忘读书,真是个贤人啊。”
追索其诗
朱熹有足疾,曾有一个江湖郎中来为他治疗。针灸以后,老夫子感到腿脚轻便了不少。朱十分高兴,重金酬谢的同时,还送给这个道人一首诗:“好多年走路靠一根瘦竹撑动,想不到针灸还真有神奇之功。扔开拐杖出门儿童看了发笑,这难道就是从前匍匐而行的老翁?”道人拿了朱熹手书的诗章,就离去了。没几天,朱熹足疾重新发作,且比没针灸前更厉害了。急忙派人去追寻道人,已不知道逃到那里去了。朱叹息道:“我不是想惩罚他,只是想追回赠的那首诗,唯恐他拿去招摇撞骗,误了别人的治疗。”[24]

朱熹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出自朱熹《朱子语类》卷十三。大意是一个人有了羞耻心,就能不做那些不该做的事。人有了羞耻心,才会有志向、抱负和气节,才能意志坚定,于贫富、得失、义利之间有所取舍,而不是任凭物欲驱谴。

在中国的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文公山景区之中,有着一座占地面积三百平方米的纪念馆,这座纪念馆于1990年建成,是一座庑殿式的大院。当人们走进这座纪念馆的时候每,抬头便可以看到古朴的大门上高悬着一块大匾,上面写着“朱熹纪念馆”五个苍劲有力的大字。除去江西的座纪念馆之外,在福建省武夷山的武夷宫古街中也有着一座仿宋朝宫殿的建筑,占地约有八百七十五平方米,在前厅的正门上也高悬着一块题“朱熹纪念馆”的横匾,由此可见后世对于朱熹这位历史中鼎鼎有名的人物深厚的纪念之情。

世人对于朱熹的评价

提到朱熹,古往今来都有很多人对其给予了评价,例如创造了“康乾盛世”的康熙帝就曾评价朱熹说:

“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归。”

此外南宋的辛弃疾、陆游等等众所周知的词人也都对朱熹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再比如凤凰网在《理学大师 :朱熹》中也有着这样的评价:

作为一位博学多识的大学问家,朱熹有很多方面值得后人去学习。他的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博览经史,治学严谨,著作宏富等等的高度赞扬。

朱熹,何许人也?

于是乎在后来的很多读书人士看来,朱熹都是可以和孔子、孟子并列的圣人。朱熹出生于1130年,字元晦,,别称朱子,世称其为“朱文公”。朱熹是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同时也是一位满腹经纶的诗人。为当时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也是儒学的集大成者,故才有了“朱子”之一尊称,他所创的程朱理学更是风靡一时。所以在后代的眼中看来朱熹的地位是崇高的,对当时乃至现代的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朱熹所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明末时期的文学家和小说家凌濛初所编著了一本小说集——《二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内容,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兴的市民阶层的思想观念,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有比较重要的影响。但是朱熹这么一位口碑极好的圣人,在《二刻拍案惊奇》中却记载了他在官场上斗争的龌龊手段。

当时朱熹和唐仲友同在朝为官,对于朱熹所提倡的学说唐仲友表示并不赞同,于是两人的关系一直都是势如水火。朱熹为了能够弹劾唐仲友,逮捕了与唐仲友交好的官妓严蕊,并对严蕊施以言行从而让她屈打成招。但是严蕊虽为官妓,但却才貌双全,故宁死不从,并说:

“我虽然只是一个官妓,有太守有滥,罪不至死,然是非真伪,岂可妄言以诬士大夫!”

鉴于当时朱熹的身份非同小可,在卷入这场公案之后便派了官员岳霖来审判,最终这件案子以严蕊无罪释放,除籍从良结束。都说官场如战场,施计对付对手的情况也无可厚非,但是朱熹身处如此地位却使用这种逼迫女子来达到自己目的之手段,实在是为人所不齿。

另外在《宋史》卷中的三十七中也有记载着:“监察御史沈继祖劾朱熹,诏落熹秘阁修撰,罢宫观。”

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庆元党案”,讲述了在南宋宁宗庆元二年十二月,当时担任监察御史的沈继祖对朱熹的弹劾。在其中沈继祖详细列举了朱熹的“不忠于国”、“不敬于君”、“玩侮朝廷”、“为害风教”、“私顾人财”等等十条大罪。另外还弹劾朱熹老不尊、贪淫好色,曾经引诱两位尼姑做自己的妾室,出去当官的时候还带在身边招摇过市。甚至还怀疑朱熹“翁媳扒灰”,(扒灰指代的是公公和儿媳之间乱伦),因为在朱熹儿媳丈夫去世后居然还怀上了身孕,实在是荒谬。令众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后来朱熹居然上表承认了自己的“私顾人财”和“纳其尼女”,并说“深省昨非,细寻今是”,大致意思就表示自己悔过自新之意。

在朱熹上表承认自己所犯的错误之后,瞬间在民间和朝廷上都掀起了一番不小的波浪,而朱熹这位一代大儒一时间名声狼藉。朱熹在上表中承认“纳尼为妾”这一令人厌恶的行为,世人众说纷纭,有人说是朱熹为了能在当时皇权给予的巨大压力下为了保命所采取的措施,有人则认为朱熹本质上就是一位好色和龌龊的下流之士。此后提到朱熹生平所提倡的处事风格和他所秉持的儒家“士人”思想,只觉得大相径庭。

结语

但是对于我们没有真正接触和了解过的人,尤其对于我们来说只存在于古书记载中的古人,我们更要坚持从客观的角度上去看待和评论。因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所不同的产物,随着生活环境的不同,思想观念也会出现不小的偏差。总之在了解和阅读朱熹所留下的著作的过程中,我们要时刻保持自己头脑的独立思考,有自己的想法,客观的去看待出现的问题。




朱熹是怎样一个人
怎么我们老师说朱熹其实是个行为作风很差劲的一个人,说的和做的都大相径庭的有什么史实说来听听为什么会被我们老师形容成“表里不一,有教养没素养,有...在石鼓书院复兴后,应湖南提刑宋若水之请,撰写了一篇名垂千秋的《石鼓书院记》,由张栻亲书,后人镌制成石碑,置于石鼓书院内,使“石鼓有声于天下”。他...

朱熹简介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大家谈谈朱熹的学说
按朱熹《年谱》,《周易本义》成书于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启蒙》成书于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据今人朱伯昆考证,“《本义》于《启蒙》前,并未成书。”(《易学哲学史》中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8年)此说可谓精确。需要说明的是,《易学启蒙》虽列朱熹名下,而并非他一人所为,是他与蔡元定通力合作的结果...

搜集朱熹的资料。
宰相王淮以浙东大荒,改荐朱熹为浙东常平提举。待捐赈者得到奖励,他才赴绍兴就职。后官至秘阁修撰、焕章阁待制兼侍讲。[4]淳熙十二年(1185),他还动员衡州官府重修石鼓书院,提出把书院办成德行道义之实的教育机构的方针,使书院教育走上正轨。在石鼓书院复兴后,应湖南提刑宋若水之请,撰写了一篇名垂千秋的《石鼓...

朱煮是哪个朝代的
宋代。朱熹,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

读三国演义有感1000字的
这几天,我读了《三国演义》一书,我受益匪浅。《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体古典名著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滚滚长江东逝水……”这一类脍炙人口的诗句,接着引入正文。第一句话这样说到:“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不无...

中国古代为什么尊崇儒家?
“忠义”之强大体现在不仅可以让无辜之人命丧黄泉,而且足以让人心甘情愿地赴死。文天祥一身正气,令人佩服,他临终前所著“留取丹心照汗青”,却多少反映了他以及他所代表的一类封建文人心理:希望死后流芳百世、名垂千古。呜呼,儒家的教化竟然如此之深,要知道“蜉蝣既死,身后之名又有何用?”...

庄姜是谁
宋人朱熹认为庄姜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诗人。他认为收在《邶风》中开篇五首诗是庄姜所做(说法不一),但最无异议最了不起的是写下了名垂千古的名篇——《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燕燕于飞,下...

荆轲刺秦王读后感
话说荆轲的献图刺杀实在是妙绝,但事与愿违,“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 再次回到那个群雄并起...口中不禁念起了一首即兴的小诗,“荆轲之人,义气坦荡。刺秦之举,不可谓懦。轲之名,名垂千古,后世...北宋苏洵非议荆轲:“始速祸焉”;朱熹认为:“轲匹夫之勇,其事无足言”……但对荆轲给予肯定的人也...

朱熹最有名的故事!我今天要啊!!~~
朱熹的故事 朱熹,南宋理学家。安徽婺源人,后徒居福建建阳,他曾到永春讲学,在民问流传着许多美好的传说。神笔镇流 朱熹来到永春,走访一些书友,“昼则联车出游,夜则对榻论诗”,颇可相得。一日来到蓬壶高丽的林氏祖宇,得山川锺毓之秀,堪称幽胜,只见千峰凝翠,万木吐绿,山深菁密,树木葱茏...

万秀区18567425767: 如何评价朱熹? -
蓍贤多喜: 朱熹,或称朱子,是一位精思、明辩、博学、多产的哲学家.光是他的语录就有一百四十卷.到了朱熹,程朱学派或理学的哲学系统才达到顶峰.这个学派的统治,虽然有几个时期遭到非议,特别是遭到陆王学派和清代某些学者的非议,但是它...

万秀区18567425767: 为什么说朱熹是宋代理学集大成者 -
蓍贤多喜: 朱熹——宋代理学之集大成者 朱熹(公元1130—1200),南宋哲学家,著名易学家、教育家.字元晦,号晦庵,世称朱文公,徽州婺源人.早年曾任地方官,后教书四十年,弟子众多.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等均有研究,造旨很深.在易...

万秀区18567425767: 对历史人物朱熹的看法? -
蓍贤多喜: 作为一位博学多识的大学问家,朱熹有很多方面值得后人学习.他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博览经史,治学严谨,著作宏富.他在训诂、考证、注释古籍,整理文献资料等方面都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另...

万秀区18567425767: 朱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朱子理学通俗的理解应该怎样理解呢? -
蓍贤多喜: 朱熹是理学大家,朱子的理学思想核心是“存天理,灭人欲”,即朱熹认为在超现实、超社会之上存在一种标准,它是人们一切行为的标准,即“天理”.只有去发现和遵循天理,才是真、善、美.而破坏这种真、善、美的是“人欲”. 朱子的这种理论,实际上是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但是,他放大了标准对人的约束,有点过犹不及.

万秀区18567425767: 朱熹的资料(50字) -
蓍贤多喜: 朱熹(1130-1200年),字元晦,叉仲砖,号晦庵.南宋时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宋代集理之大成者;也是宋以后一住重要的哲学家、影响深远的教育思想家.

万秀区18567425767: 朱熹的人物生平 -
蓍贤多喜: 朱熹(1130—1202)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诗人、教育家、文学家.汉族,行五十二,小名沈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諡文,又称朱文公.南宋理...

万秀区18567425767: 谈谈你对朱熹文学成就的认识600字 -
蓍贤多喜: 朱熹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也是一位诗、词、文皆工,并在文学理论上颇有建树的文学家.朱熹的诗作,以吟咏山水、诗友唱和以及表达其哲学思想、政治主张为主要内容.在他的笔下,八闽风光、武夷山水、云谷奇观、师友情...

万秀区18567425767: 朱熹 - --------介绍 -
蓍贤多喜:朱熹(xī )(1130-1200年)中国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诗人.字元晦,后改仲晦,号晦庵.别号紫阳,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汉族.其父朱松,宋宣和年间为福建政和县尉,后寓居福...

万秀区18567425767: 关于朱熹的资料 -
蓍贤多喜: 朱熹(1130.9.15~1200.3.9) 字元晦,南宋徽州婺源(今属江西省)人.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

万秀区18567425767: 朱熹是什么朝代的? -
蓍贤多喜: 朱熹,我国古代思想家,是一个全才型人物.著名诗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就出自朱熹之口.朱熹,被后世目为“理学之集大成者”,那么朱熹是哪个朝代的人?他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 朱熹简介 朱熹,南宋著名的理学...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