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比较权威的经济学家及其相关论文!

作者&投稿:终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权威的经济学家有哪些~

张五常教授1935年生于香港,1959年到洛杉矶加州大学经济系跟从现代产权经济学创始人阿尔奇安学习,1963年―1967年攻读博士学位,1967年到芝加哥大学跟从科斯做博士后研究,1969年为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教授,1982年起担任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教授。张五常教授的理论主张往往在学术界引起广泛争议。主要著作有《佃农理论》(英文1969)、《社会成本的神话》(英文1978)、《中国会走向‘资本主义’的道路吗?》(英文1982)、《卖橘者言》(1984)等等。一方面,张五常教授在理论上下过苦功,“由浅入深、由深转复杂,再由复杂转深、再转浅,来来回回好几次”,已把价格理论咀嚼透烂。另一方面,张五常注重案例研究,大量时间用于现实问题的实践调查,多年砺炼,使他的学术素养和对现实问题的把握浑然一体。钱颖一(Yingyi Qian)华尔街电讯评测:学术影响力★★★★★ 经济影响力★★★★ 社会影响力★★★☆钱颖一教授在《美国经济评论》(American Economic Review)上发表4篇论文,仅仅2006年,钱教授就有3篇学术文章发表,说明钱教授始终站在学术研究的前沿。钱颖一教授在清华大学数学专业本科毕业(1981年),先后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统计学硕士(1982年)、耶鲁大学运筹和管理科学硕士(1984年)、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1990年)。现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第一副院长, 任教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曾任教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和马里兰大学。主要研究和教学领域:组织和制度经济学、转轨经济学、中国的改革和发展。对于中国未来所面临的经济改革中出现的重多机遇与挑战,钱教授反对单一渐近式说法, 坚持渐进与激进并行的观点。郎咸平(HP Lang, Larry)华尔街电讯评测:学术影响力★★★★☆ 经济影响力★★★★★ 社会影响力★★★★★郎咸平在国内的知名度极高,堪称林毅夫华尔街电讯评测:学术影响力★★★★★ 经济影响力★★★★ 社会影响力★★☆林毅夫教授是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以后第一位从西方学成归国的经济学博士,是中国大陆第一位运用规范的现代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国问题的学者,也是国际经济学界公认的研究中国问题的权威学者之一。林教授是1979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奥多?W?舒尔茨教授的关门弟子。是改革开放以后第一位在权威的经济学杂志《美国经济评论》和《政治经济学杂志》发表论文的中国大陆经济学家,也是到目前为止在国外经济学期刊中发表论文最多的一位。他一直主张市场取向的改革,认为只有实行市场经济,理顺市场价格体系,形成比较充分的市场竞争环境和信息指标体系,才能为国有企业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邹恒甫(Zou Heng fu)华尔街电讯评测:学术影响力★★★★★ 经济影响力★★社会影响力★(?)邹恒甫教授说过喜欢做两件事:一是教书,和学生在一起;第二就是很痛快地读书,主要是历史和哲学。1962年,邹恒甫出生于湖南。1977年进武汉大学。1983年到哈佛经济学系攻读博士,堪称中国新一代经济学人中的元老。1992年,邹恒甫博士一手创办了武汉大学高级经济研究中心,开办了国际数理金融和数理经济系两个班,开始了中国经济学教育改革试验。这两个班采用英文原版教材,教学与国际惯例接轨。中心向全球一流大学经济系输出很多中国经济学博士生,邹教授的行动赢得了经济学同行之间的佩服和尊重。邹恒甫对于教育所做的贡献,首先不愧于他作为一个学者的本职。他创办了我国第一本经济学英文期刊《经济学与金融年刊》,该刊成为国际经济学主流刊物之一。他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了近六十篇学术论文。他是华人中最著名的宏观经济学家之一。他基本上不为社会所知,所以,他的社会影响力为一星,真可谓最低调的经济学大师。吴敬琏(Wu Jing Lian)华尔街电讯评测:学术影响力★★★☆ 经济影响力★★★★★ 社会影响力★★★★★吴敬琏教授给人感觉是一位公正、睿智、博学、为民请命的有良心的经济学家。他的主要欢迎人群平均分布在男女老少之中。让人“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他是一个睿智和良知兼备的中国学者,他也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先天下之忧而忧’的高贵品格。但也有人把近几年中国股市的不景气部分归罪于他。由于历史等多种原因,吴敬琏教授并没有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但是他仍然是当代中国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对中国经济学的理论发展和经济与社会政策制定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他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适时转变到整体改革战略,规划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路径,论证发展民营经济、实现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要性。张维迎(Zhang Wei Ying)华尔街电讯评测:学术影响力★★ 经济影响力★★★★ 社会影响力★★★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张维迎教授可能是挨骂最多的经济学家,什么“资本家的乏走狗”,什么“屁股决定脑袋”,一时间学术争论和人身攻击的界限被彻底地模糊了,但是那些骂张维迎教授的人,至少有90%没有完整地读过张维迎的一篇文章。从1984年至今的20多年里,张教授张从事产权和企业理论的研究是一贯的,长期的。张教授还应该算作是将“博弈论”(Game Theory)引入中国的开山之人,做了大量有关博弈论“传道授业”的工作。随着海龟进入中国学术界,他的学术影响力越来越小。李稻葵(Li, David D)华尔街电讯评测:学术影响力★★★★ 经济影响力★★☆ 社会影响力★★除了经济学业内人士, 知道李稻葵教授的人很少。“一个经济学者在公众空间,要以一种理性的形象出现,要用理性的话语讨论问题,这是一个严肃经济学者的风范。”李教授发表评论的同时也定义了自己。李教授198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信息系统专业,获学士学位,1992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经济学)学位。先后担任安娜堡密西根大学经济系助理教授、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国家研究员、香港科技大学经济系副教授。现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陈志武(Chen Zhi Wu)华尔街电讯评测:学术影响力★★★★ 经济影响力★★ 社会影响力★★陈志武教授是耶鲁大学金融经济学终身教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耶鲁大学金融学博士,华尔街对冲基金公司的首席投资经理,金融学和金融资产定价领域最具有创造力和最活跃的学者之一,获得过美国默顿.米勒(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研究奖、芝加哥期权交易所研究奖等多项重大奖励。陈教授是金融经济学、财务学理论、证券定价、新兴资本市场方面的专家。最近几年,陈教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转型过程中的市场发展和制度机制建立的问题。“什么制度机制对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必要的”?“金融创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这些都是陈博士研究关注的问题。田国强(Tian Guo Qiang)华尔街电讯评测:学术影响力★★★★ 经济影响力★★ 社会影响力★田国强教授无论是在国际经济学界还是在中国经济学界均名声远扬。然而,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早期赴美留学的孜孜学子,田国强的求学道路异常坎坷。田教授1980年毕业于原华中理工大学数学系,1982年获得该校数学硕士学位, 1987年获得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获得全美斯隆博士论文奖。他提出了一个在“非规范性”的经济环境中,即有限经济自由和不完全市场体系环境下的企业产权理论。该理论认为,只有经济制度环境得到适当的改变,社会才能有效地变换产权的所有制安排形式。田教授为德州A&M大学经济系终身教授、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清华大学特聘教授。fr=ala0

  一句“中国合格的经济学家最多不超过5个”(以下简称“5个论”)把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推到了备受争议的处境。这之前,虽然也拥有一系列令人艳羡的履历和头衔,如哈佛大学博士、思想大师丹尼斯·贝尔(此人曾于1980年被美国评为健在的、对美国社会影响最大的十大知识分子之首)的关门弟子、在同行中享有“社会学界的杨小凯”之称……但在国内,能说出丁学良是何方神圣的人可能不多。近日,本报特邀“中国合格的经济学家最多不超过5个”一文作者曲力秋对丁学良教授进行了独家专访,这是继10月26日“5个论”发表后,丁学良首次接受媒体采访。

  “不超过5个”是比较客观和宽容的说法

  曲力秋(以下简称曲):有人将您的“中国合格的经济学家最多不超过5个”这句话称为是2005年最为经典的语句之一,您本人也被《时代人物周报》评为“2005年十大敢讲真话者”。您怎样看您的这一观点在媒体和公众中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响?

  丁学良(以下简称丁):我想这可能是因为国内的学术界、媒体甚至包括最广大的公众都看到了这些年国内经济学界出现了一些不符合这个学科应有面貌的现象。一个基本的情况是,中国的经济学在过去的27年里是显学,资源很多,从事经济学研究的人很容易得到各种资源,很容易参与决策,也很容易出名、发财和做官。任何一个学科,只要有这样优越的条件,就一定会对各种各样的人产生巨大的吸引力,所以,很多人都跑到经济学研究领域,都想成为经济学家,并且都以经济学家和经济科学的名义讲话、做事和捞钱。这种现象已经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大家都感到无法忍受,我不过是把他们想说的话说出来了而已。其实,海外的很多 学者早就说过这样的话,只不过是没有在主流媒体上说而已。

  曲:您的“5个论”是信口开河呢,还是有根据?如果有根据,这个根据是什么?

  丁:这个说法绝不是信口开河,不过需要澄清的是,我的这个讲法并不包括老一辈经济学工作者,因为他们的学习环境、研究环境和工作环境与中青年不一样,他们中的很多人是我的老师和恩师。另外,这个讲法也不包括现在在海外最好的或比较好的大学经济系里任教、目前暂时回到国内兼职的教 授。

  至于我所说的合格与不合格依据的是什么标准,我想,虽然与自然科学相比,社会科学的评价标准要困难很多,但在社会科学中间,经济学的发展还是比较规范的。从国际上看,怎样评价一个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和他的贡献,比社会科学中对其他学科专家评价的争议要少很多。稍微懂一些专业的人,只要他去看一看国际上经济学界那些最重要的学术刊物,在过去的10年或15年的时间里,有多少文章是来自中国国内的经济学家,他就会知道我的这句话还是比较客观和宽容的一种说法。有一位从中国大陆出去、现在是华人中做计量经济学研究做得最好 的一位学者,曾经很感慨地说过,中国国内很多大学经济学系教授的水平之糟,甚至还比不上他所在大学经济学系一年级博士生的水平。所以,只要是对西方经济学比较了解、同时又对国内经济学界也基本了解的人都会有这样的看法,这个话题在我们这些海外学者中已经议论了很多年了。

  曲:媒体和公众猜测最多的是,这五位合格的经济学家都是谁?

  丁:这并不是我想说的重点。我要是把这五个人的名字都讲出来的话,极容易在公众中造 成这样一种印象,就是我是因为和这些人有个人恩怨才出来说这句话的,这根本就不是我的意思。我要讲的是学科的发展和做学术研究的基本规则。

  曲:那么,在您的内心里,是不是很清楚地知道这五个合格的经济学家都是谁?

  丁:那当然。不光是我,如果你把那些从中国大陆出去、现在在海外最优秀的经济学家的眼睛蒙上,然后,让他们各自写出这五个合格的经济学家的名字,我想他们的答案基本上是一致的。因为这个标准是相当客观 的,当然,是4个、5个还是6个并不会像数学上那么精确。

  “我虽然不是学经济学出身的,但对经济学的基本评价标准还是相当了解的”

  曲:一个很具体的问题是,您是一名社会学家,并不是学经济学出身的,您觉得您有能力评价中国大陆经济学家的水平吗?

  丁:这是一个很合理 的问题。虽然我不是学经济学出身的,但这些年来,我对大学的改革和发展一直非常重视,在大学发展过程中,经济学系在国际上任何一所优秀大学里都是非常重要的系,所以,我非常关注这个领域里面的学术规范、学术准则和学术评比。特别是我在海外的朋友和同学中,一半以上都是从事经济学研究的,他们当中有相当部分是华人中最优秀的经济学家,我和他们的友谊和交往将近20年了,在私下里我们经常议论这些事。所以,坦率地说,虽然我本人不是学经济学出身的,但我对经济学的基本评价标准、国际上哪些大学的经济学系大概处于一种什么样的水平和位置等,还是相当了解的。我可以很诚实地说,我在这个领域里面收集的信息,得到的资料都不是外行给我提供的 ,而是这些华人中最优秀的经济学家提供给我的。

  曲:对于中国大陆经济学界的现状,很多人都有与您同样的感受,为什么别人不说,您却要说?

  丁:人嘛都是这样的,想得罪人的毕竟是少数,我也不想得罪人。虽然讲这番话的用心是好的,但往往会引起很大的误解。可是看看这些年中国经济学界趋炎附势的风气确实很着急。这些年中国经济学界在经济学教育、经济学的训练方式和经济学系的发展方面其实没有取得什么进步,很大程度上 是靠着过去27年里送出去的最优秀的留学生帮忙,靠着国际上一些更资深的经济学家的帮助,虽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中国有的经济学系这些年也做了一些很好的改革试点,但总的来讲,有着清楚的目标也就是瞄准国际上经济学发展科学的大趋势并要缩短中国和它们质和量上差别的经济学系和经济学院还是太少了。而有着这样清楚的目标并把这种目标变成一个很系统的改革方案的人就更少了,这实在让人着急。中国的经济学有这么好的资源和条件,如果还像现在这样搞下去的话,那么时间越长,以后纠偏和走向正轨、走向主流的成本以及代价就越大,并且对中国整个社会科学的发展和对中国经济本身都有很大的副作用。这就是为什么我愿意出来讲这个话。我希望公众能理解 我讲这番话与个人恩怨并没有关系。

  对经济学家也要实行阳光政策

  曲:在今天这样的社会里,每个人都尽最大努力使自己生活得更好,经济学家为什么就不能追求个人利益?要求经济学家独善其身是否公平?

  丁:什么叫独善其身?我们每个人都是血肉之躯,每个人都不是不食人间烟 火。人当然有追求自己个人利益的权利,但你得遵守一些基本的游戏规则。西方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包含50多个学科,经济学显然是有着更多的机会来追求财富方面利益的一个学科。但即便是在追求个人利益的时候,你也要遵守游戏规则。举个简单的例子,在西方国家,假如一个名牌大学经济学系的教授被某个烟草公司或白酒公司雇用了,充当他们的顾问或董事,那么他在学术场合或在媒体上为一些公司说好话的时候,就必须要把他的多重身份讲清楚。如果不讲清楚,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他就是在滥用他的经济学教授的身份。在西方市场经济社会里面有一系列的关于“对公众负责”、“不要滥用自己特有身份”的规则。经济学家在追求个人利益的时候必须要遵守这些 规则。

  曲:充当利益集团代言人的经济学家能不能参与政府的决策?

  丁:在法制比较公平和严明的国家,利益集团都可以雇用自己的说客游说,都可以雇用自己的咨询和顾问,但是雇用过程本身是要对外公开的。譬如说在美国,特殊利益集团像石油或军火公司,他们都会雇用公关公司或顾问试图影响美国的立法和行政机构,以便对他们的行业更有利。被雇用的教授可以去国会游说,但不会出现某个利益集团付了钱给某个教授,然后这个教 授同时又到政府部门做官员或顾问,这种严格的利益冲突,在绝大部分市场经济社会里面不仅是不被允许的,而且是犯罪行为。这样的事情要是发生了就会受到各方面的批评和追究,其中相当一部分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曲:您是不是认为,对经济学家也要实行阳光政策?

  丁:任何一个牵涉到名和利的领域,一定要有阳光政策,一定要有一套非常系统的互相制衡的制度。否则没有任何一个行业,能够公公正正地为社会利益服务,这是人之天 性。西方人未必比我们中国人的觉悟高,但是他们有那样的制度在那里。

  改革失误的主要责任不应由经济学家承担

  曲:有人把公众和媒体对中国经济学家的批评归咎为国人的仇富心理进而仇视经济学家,您是否同意这种观点?

  丁: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没有理由地仇视一个学科呢? 我想除少数人有切身利益的冲突之外,可能还是要检查一下在过去的这些年里,中国的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中国的经济学家作为一个群体,在公众中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应该更多地反思一下,这个学科、这个群体在多大程度上是以自己的学术研究为公共利益服务,是为推展学术研究做事,而不是以经济学的名义在为自己捞好处。

  在海外最优秀大学的经济学系里面,绝大部分的教授都是在很认真、很刻苦地做经济科学的研究,虽然他们的成就不一样,但他们是在务正业。如果中国的经济学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在做这样的事情,我想中国的公众就不会对 他们有那么多的负面评价。

  社会科学中的任何一门学科,都会和国家宏观的发展和政策有关,这些学科都有一个基本的问题,就是你是不是尽可能地保持一个相对独立的位置,从事这些学科研究的人,能不能尽可能地保持一种独立的学者的身份。这一点,对于经济学这样的显学尤其重要。因为它获得的资源以及对公共政策和对公众的影响远远地超出其他学科,从这个意义上讲,公众对你的要求就更多了。

  中国的经济学家在过去的这么多年 里有那么多积极的参与,既参与官场又参与商场,公众当然对你很关注了,而且你在为个人利益和利益集团说话的时候还都是以经济科学的名义,我想公众的不满主要是来自这里。至于说仇,我觉得还远没有到这个程度,什么是仇,你走在前面,人家想把你捅死,这才是仇。香港社会的贫富不均也很厉害,香港的基尼系数在全世界也是名列前茅的。但我没有看到香港的老百姓对一个学科或一个群体有那么大的不满和抱怨,就是因为在香港大学不管是哪个系,都有一些基本规则,任何一个大学任何一个系都不会对违反这些规则和专业道德的现象放之任之。

  曲 :近一两年,经济学家屡屡成为公众攻击的靶子,是不是还有这样一层深层次的原因:公众对过去一些改革失误的不满,找不到发泄的渠道,只能转而发泄到经济学家的身上?

  丁:公众对经济学家的不满中肯定有误解的成分,因为有不满就要找个地方发泄。有些人并不了解某一项政策的失误,根源究竟在哪里,只是乍一看是在经济领域里,于是就埋怨起经济学家。还有一种情况是有些人也了解某一项、某两项政策的失误根源在什么地方,但他没办法指责这种根源,那么经济学家就不幸地被误当作靶子。

  我曾经和朋友们说过,这些年来,中国经济学界被批评、被攻击的这些问题,在西方国家是不会出现的。因为这些问题在西方国家大部分是属于公共政策领域,是属于法律领域或社会学领域。而在中国,就是因为在过去的这么多年里没有给其他学科发展空间和说话的机会,所以,中国的经济学把在西方发达国家由社会科学中其他学科做的事情和讲话的空间全都垄断了。你在垄断了这些话语空间的同时,也就垄断了被公众埋怨的机会。

  曲:在您看来,经济学家该不该为一些改革的失误负责,如 教育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

  丁:经济学家不应承担改革失误的主要责任。因为他们毕竟不是最高决策层,在西方国家一般是官员问责制,所以,对于改革中出现的一些失误,经济学家有责任但不应承担主要责任。

  “我没有看过郎咸平的文章”

  曲:有人将由“5个论”掀起的这场讨 论,与去年的郎顾之争相提并论,认为这两场讨论具有同样的影响和作用,您觉得二者具有可比性吗?

  丁:去年一年我都在学术度假,学校给了我一年的时间不教书、不做论文,然后可以在全世界各个地方跑。所以,大部分时间我是在东南亚这些地方做学术研究。对于郎、顾他们争论的东西我还真的是一篇都没看。后来回国的时候有很多人给我讲这件事,坦率地说,我的观点是:一,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确实有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二,改制中虽然出现了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但我们还是不能回到原来的体制下,两害相权取其轻,改制比不改制要好。所以 ,我的观点和他们争论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不一样。 (曲力秋)

吴敬琏
1 认识华尔街的两重性 吴敬琏 中国企业家 【期刊】中国企业家 2010-10-20
2 华尔街是个极为复杂的机体 吴敬琏 【期刊】经济 2010-11-15
3 极左极右都危险 吴敬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期刊】商周刊 2010-11-08
4 中美边较量边理解 吴敬琏 现代营销(营销学苑) 【期刊】现代营销(营销学苑) 2008-07-01
5 农村怎样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 吴敬琏 农业机械 【期刊】农业机械 1994-07-18
6 控制需求 疏导货币 改革价格 吴敬琏; 李剑阁 价格理论与实践 【期刊】价格理论与实践 1988-07-20
7 工农产品比价应由市场决定 吴敬琏; 刘吉端 价格理论与实践 【期刊】价格理论与实践 1992-04-20
8 中国改革向何处去? 吴敬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期刊】房地产导刊 2008-12-01
9 警惕权力寻租阻碍改革! 吴敬琏 现代营销(营销学苑) 【期刊】现代营销(营销学苑) 2008-11-01
10 金融危机,中国不可能独善其身 吴敬琏 现代营销(营销学苑) 【期刊】现代营销(营销学苑) 2008-12-01
11 我的基础教育 吴敬琏 中国报道 【期刊】中国报道 2002-04-15
12 经济转型已刻不容缓 吴敬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期刊】商周刊 2010-03-15
13 转型重在推进改革 吴敬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期刊】新经济导刊 2010-02-05
14 促进风电产业良性发展的建议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陈清泰; 吴敬琏; 张永伟 发展研究 【期刊】发展研究 2010-01-20
15 产业振兴规划重在策动市场力量 吴敬琏; 陈澍; 王佳宁 《改革》 【期刊】改革 2009-02-15
16 难分胜负的“赛跑” 吴敬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期刊】新经济导刊 2010-03-05
17 “政府托市”能多久 吴敬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期刊】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2010-03-10
18 从“三驾马车”看中国经济 吴敬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期刊】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2010-03-25
19 国企钱太多自然要投房地产 吴敬琏 国务院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期刊】商周刊 2010-03-29
20 论中国改革的市场经济方向 吴敬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全国政协;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 国务院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 《改革》; 《比较》杂志 【期刊】中国市场 2010-03-18
朗咸平
1 警惕海外买壳上市骗局 朗咸平 国际融资 【期刊】国际融资 2004-09-01
2 毛利率极低缺乏竞争力,通路费致使经营退化 朗咸平 【期刊】经营者 2004-07-15
3 企业家先学好中华文化这一课 朗咸平 经理日报 【报纸】经理日报 2009-12-16
4 产业整合:中国企业的未来 朗咸平 经济观察报 【报纸】经济观察2004-06-14
5 如何查处证券内幕交易 朗咸平 厂长经理日报 【报纸】厂长经理日报 2002-04-23
其他的经济学家因在公信率中比较低所以不推介了以下是资料.

《中国青年报》专题调查“你相信哪位主流经济学家”,结果显示———公众信任率超过10%的经济学家仅两人郎咸平(31.0%),吴敬琏(19.8%),12.5%的人回答“谁都不相信”。
不久前,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一句“国内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不超过5个”,再次引起了

舆论对经济学家问题的高度关注。不仅是新闻媒体,公众似乎也对丁教授这次一言以蔽之的脱口秀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和传播兴趣。
根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搜狐新闻中心近日合作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丁学良“不超过5个”的说法得到了83%的公众支持,还有近10%的人表示说“说不好”,明确反对的人占8.3%。
今年7月,格林柯尔董事局主席顾雏军的被捕终结了延续一年的“郎顾之争”,郎咸平及其“粉丝”终于笑到了最后。此番激战之后,郎咸平这个名字家喻户晓。本次调查中,31.0%的受访者表示,在主流经济学家中,自己更愿意相信郎咸平的言论。
在调查提供的14位经济学家中,支持率仅次于郎咸平的是吴敬琏,为19.8%。剩下的12人,包括厉以宁、张维迎、林毅夫、樊钢等在内,没有一人得到10%以上的认同率。得票率列第三的是“谁都不相信”这个备选项,有12.5%的人对国内经济学家就是这么看的.


经济学一直是热门专业,国内哪些大学的经济学比较厉害?
你提问“国内经济学有哪些大学比较厉害”,这个问题我第一印象就会想到一些财经类大学,特别是211的财经类大学,比如,其一:上海财经大学,近些年来高考录取分数线逼近复旦上交,远超大多数985。这也与其地处中国的经济中心、国际大都市上海有关,又是上海唯一一所重点211财经类大学,学生们报考也是趋之若鹜。其二,中央财经大...

中国权威的经济学家有哪些
从国内对经济情况看,没有什么权威的经济学家出来能当救世主的。目前,对经济决策影响或曾经影响较大的是周小川、厉以宁、吴敬琏等人。至于邹恒甫、张五常、田国强、张维迎、林毅夫、李稻葵、钱颖一等,且不说水平如何,其意见也仅仅起参考作用。

中国比较权威的经济学家及其相关论文!
4 产业整合:中国企业的未来 朗咸平 经济观察报 【报纸】经济观察2004-06-14 5 如何查处证券内幕交易 朗咸平 厂长经理日报 【报纸】厂长经理日报 2002-04-23 其他的经济学家因在公信率中比较低所以不推介了以下是资料.《中国青年报》专题调查“你相信哪位主流经济学家”,结果...

请问经济类文章在国内最有影响力的期刊有哪些?
经济类的著名期刊有《经济学家》、《经济学理论》,都是很著名的。

中国有“主流经济学派”吗
有人提出“国退民进”,中央则提出“有进有退”、“有所为和有所不为”,对经济学家的观点都作了修改,并没有完全接纳。所谓经济学派应当有自己鲜明的学术观点和独立见解,有突出的代表人物和群体,有完整的体系和被公认的理论著作,并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的经济学说和得到社会公认的代表人物,如国外的制度学派、剑桥...

国内的知名经济学期刊杂志有哪些?
《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100836 《经济研究》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100836 《经济学动态》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100836 《财贸经济》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 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100836 《中国工业经济》中国社科院...

国内讲经济学的比较好的老师是谁?
当然是郎咸平,算是中国最有名和有争议的了可以看看《郎咸平说》

现在中国最权威的经济学家有哪些?
厉以宁,北大光华管理学院 林毅夫,北大 CCER 世界银行 张维迎,北大 光华管理学院 吴敬链,国务院经济研究所

帮助中国经济发展的经济学家机构,中国有哪些?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 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参考资料: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国经济学最好的大学
2、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3、武汉大学:武汉大学,简称“武大”,位于湖北武汉,是直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的副部级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985工程”、“211工程”、“2011计划”重点建设高校。4、南开大学:...

夹江县19650879360: 中国最厉害的经济学家是谁 -
系衬果糖: 只有两个.一个是刘军洛另一个是袁剑,学识、良知、文笔的完美结合.一个真正能够抽丝剥茧把现实看清楚的人,一个既能既能诊断出病因,又能开得出药方的人.可以说,袁先生对于中国股市的理解,对于中国zz、经济和社会的理解,当今中国无出其之右者.

夹江县19650879360: 我国最出名的经济学家是谁? -
系衬果糖:[答案] 中国十大知名经济学家在中国,经济学家们的言论观点事无巨细地影响着国家大政、行业发展、市民生活.其中还不乏一些经济学家明星,他们观点独到、语言犀利并充满人格魅力.而我们最关心的是哪个经济学家的观点对商务...

夹江县19650879360: 中国现代经济学家 -
系衬果糖: 1\吴敬琏 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理论经济学 比较制度分析 中国经济改革的理论和政策2\林毅夫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3\曹凤岐 4\黄有光 5\许小年 6\朗咸平主要经济学家可以查看www.economists.org.cn

夹江县19650879360: 中国有哪些优秀的经济学家?
系衬果糖: 有人说中国没有经济学家,其实国内还是有些牛人的,比如张春敏、杨帆、厉以宁等等,他们的讲座我经常去听,前几天还听了杨帆主讲的《2012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呢,讲的比较到位,杨帆对经济形势分析很准,我也是在网上看名家大讲堂看到他的,之后便关注他,发现真的是位牛人啊...

夹江县19650879360: 请问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都有谁啊? -
系衬果糖: 我国著名的青年经济学家徐振斌 我国著名隐形经济学家黄苇町 我国著名已故经济学家董辅礽 许涤新 厉以宁 萧灼基 吴敬琏 樊纲

夹江县19650879360: 谁是当今中国最权威的经济学家?
系衬果糖: 王子昂

夹江县19650879360: 中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是谁? -
系衬果糖: 当代的有林毅夫,吴敬琏,厉以宁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