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三国鼎立教案 七年级历史 三国鼎立

作者&投稿:端木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往往历史教师要上好课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最关键的步骤就是备好课,其中备好课就是做好教案!为此,下面我整理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三国鼎立教案以供大家阅读。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三国鼎立教案
  【课标要求】

  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学习目标】

  1.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及其历史作用。

  2.分析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曹操胜负的原因。

  3.掌握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具体过程。

  【学习重点】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学习难点】

  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学习过程】

  本课的内容设计分为二部分:第一部分为“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第二部分为“三国鼎立的形成”。

  一、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

  1.阅读教材,完成下列表格(找出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发生的时间、交战双方、影响及战争特点是什么?)

  战役名称 发生时间 交战双方 影响 特点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曹操将汉献帝迎到许,控制了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挟天子以令诸侯”。

  材料二 曹操强调“唯才是举”只要有才能的人,即使出身下层的人,它也注意提拔。他先后下了三次“求贤令”选拔和任用有才能的人。

  材料三 曹操起兵后,因缺乏粮食,招募的新兵有的中途叛逃,有的将领几乎饿死。严酷的现实使他深深体会到军粮的重要性。他决定推行屯田制。

  (1)曹操为何能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

  (2)分析讨论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占据优势的曹操为何会失败?

  (3)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试比较它们的相同点。

  (4)请绘制一个三国鼎立的示意图。

  3.以下材料是名人们对曹操的评价,阅读回答。

  材料一“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

  ——毛泽东

  材料二“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 戏台上那一位花面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鲁迅

  材料三 “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西晋•陈寿(史学家)

  材料四 “操虽托名汉相,实为汉贼。” ——周瑜

  你对曹操的评价是什么?

  二、三国鼎立的形成

  1.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材料一 魏国修建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的生产明显恢复和发展起来,“家家丰足,仓库盈溢”。

  材料二 蜀国的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

  材料三 吴国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230年,吴国大将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岛),加强了台湾地区和内地的联系。

  你是如何评价三国鼎立这一政治格局的?

  【自主建构】

  【直击中考】

  1.(2015•襄阳)著名典故“三顾茅庐”源自东汉末年,这位曾住在茅庐里的历史人物是

  A.曹操 B. 刘备 C.诸葛亮 D.孙权

  2.(2015•郴州)阅读右图,找出三国鼎立时期魏国的建立者及其都城搭配正确的一项

  A.曹操 洛阳 B.刘备 成都

  C.孙权 建业 D.曹丕 洛阳

  3.(2015•济宁)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右图反映的是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4.(2015•玉林)右边的示意图是

  A.春秋争霸图 B.赤壁之战图

  C.人口南迁图 D.三国鼎立图

  5.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下列关于三国史实叙述正确的是

  ①魏国—220年—曹操—洛阳

  ②魏国—220年—曹丕—洛阳

  ③蜀国—221年—刘备—成都

  ④蜀国—221年—诸葛亮—成都

  ⑤吴国—222年—孙策—南京

  ⑥吴国—222年—孙权—建业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③⑥

  6.(2013•江苏省无锡市)《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这场战役是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7.(2013•山东省德州市)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项是

  A.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 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8.(2013•云南省昭通市)东汉末年决定“天下三分”的著名战役是

  A.长平之战 B.马陵之战 C.赤壁之战 D.官渡之战

  【课后反思】

  第16课 三国鼎立

  【学习过程】

  一、

  2.(1)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优势 ;唯才是举 ;实行屯田

  (2)骄傲轻敌,不习水战,孙刘联军使用火攻

  (3)都是以少胜多;胜方都是指挥得当,败方都是骄傲轻敌;都是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统治权的斗争。

  (4)略

  3.曹操能谋善断,“挟天子以令诸侯”,他戎马一生,兼并群雄,统一北方,发展生产,功劳不可低估; 他用自己富有创造性的诗作开创文学上的新风气; 曹操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二、

  2. 三国鼎立虽是三分天下,但却实现了局部的统一,有利于当地的经济恢复与发展,为全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相对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来说,是历史的进步。

  【直击中考】

  1—8 C D C D D C A C

看了七年级上册历史三国鼎立教案的人还看:

1.中华书局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2.初一上册历史魏晋南北朝文化试题(一)及答案

3.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集

4.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四单元

5.中华书局七年级上历史教案

6.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教案


三国鼎立是怎样形成的???
222年,刘备出兵与吴军相持于夷陵,猇亭一战,被吴将陆逊击败,退回益州,刘备不久便崩于白帝城。之后不久, 蜀汉、东吴恢复结盟关系,共抗曹魏,至此,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南北之间虽然还常有战事发生,有时规模还比较大,但是总的说来,力量大体平衡,鼎足之势维持了四十余年之久。

历史上三国鼎力的结局是什么
三国鼎立的结局是魏国灭蜀国,司马炎代魏自立,国号晋,西晋灭东吴,最后结局三国归晋。三国是中国东汉与西晋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主要有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中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形成三国鼎立的雏型。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接续汉朝...

历史: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发展、重要的事件、事件的时间评价刘备、曹操...
历史: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发展、重要的事件、事件的时间(人教版七上历史19到23可)评价刘备、曹操、诸葛亮、王羲之、郦道元、顾恺之、祖冲之、贾思勰孝文帝改革的相关知识点各个王... 历史: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发展、重要的事件、事件的时间(人教版七上历史19到23可) 评价刘备、曹操、诸葛亮、王羲之、郦道元、顾...

三国鼎立的鼎是什么意思
总之,“三国鼎立”中的“鼎”就是象征三方势力对峙的意思。这种局面在三国时期持续了数十年,成为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对于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历史上的三国鼎力是哪三国?拜托各位了 3Q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标志: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 战争日期 208年七月 - 208年十一月 地点 乌林(今湖北蒲圻西北) 结果 孙权,刘备盟军胜利 作战各方 曹操 刘备,孙权 指挥官 曹操 周瑜、程普、刘备 兵力 约160,000 约50,000 伤亡 不详 不详 赤壁之战 长坂之战–乌林之战–...

三国鼎力是因为哪次战役
三国鼎立是因为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是指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八十万曹军 ,奠定三国三足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

三国鼎立的鼎是什么意思?
三国鼎立是一个历史事件,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即公元220年至280年期间,魏、蜀、吴三个政权并立的情况。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分裂但又是文化、经济、科技等方面都有很大发展的时期。“鼎”作为这个成语的一部分,象征着这三个国家之间的平衡和稳定。就像鼎的三足一样,这三个国家互相支...

三国鼎力是哪三国和他们的皇帝是谁,定都哪里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

三国鼎形成的背景,原因,过程,影响
历史上三国的背景 三国时期简介 三国是继东汉而出现的时代称号,由于魏、蜀、吴三个国家鼎立而得名。三国始与公元220年魏国代汉,终于公元265年晋代魏。但史家往往以公元190年董卓挟汉献帝离开洛阳为三国上限,以公元280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三国局面的形成 东汉中平六年(公元189年)灵帝死,刘辩继立为...

三国鼎力是什么战役
赤壁之战,公元208年孙与刘备联军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八十万曹操军队 ,奠定三国三足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此战曹操已经无力再进行对孙刘的征讨。基本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三、公元220年,曹丕称帝,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公元222年孙权称王。三国鼎立局面正是形成。

大余县13190463714: 初一历史第18课三国鼎立导学案 -
仝购齐墩:[答案] 第18课 三国鼎立 【学习目标】 1、识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交战双方、时间、特点、结果;魏、蜀、吴三国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三国经济概况. 2、理解三国鼎立是由分裂走向统一的重要过渡;; 3、通过对历史事实和文学艺术作品中描...

大余县13190463714: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材目录 人教版 -
仝购齐墩: 历史(七年级上册)/新课标人教版 目录: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第3课 华夏之祖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讯 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

大余县13190463714: (初一上册第四单元的)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结合所学知识, -
仝购齐墩: 从历史的方面讲,我认为既不是进步也不是退步.因为鼎力局面形成后,当时各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变化,社会主要矛盾也没有变化,如果说大国吞并了小国,这样的话从总体上看算的上是进步,但鼎力只表明三国的势力从此相对均衡,并不意味着朝统一方向发展.但是鼎力后混战局面暂时结束,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发展,这点不可否认.望采纳

大余县13190463714: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有哪几课?? -
仝购齐墩: 五课: 18.三国鼎立 19.江南地区的开发 20.北方民族大融合 21.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22.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大余县13190463714: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秦王统一有什么历史意义 -
仝购齐墩: 秦的统一,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符合当时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大余县13190463714: 淀粉蒸过头,蒸出来了,粮食之间有点粘.晾凉之后把粘连的粮食敲开了,这样还会再粘到一起吗? -
仝购齐墩: 凉了以后把粘连的粮食敲开了,你说的是粮食,应该不会再粘到一起吧.就象 粘面蒸的馒头,热的时侯粘到一起,晾好之后分开,以后就不粘了

大余县13190463714: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六课 -
仝购齐墩: 从公元前770年到前476年,历史上称为春秋时代.在这二百九十多年间,社会风雷激荡,可以说是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仅据鲁史《春秋》记载的军事行动就有四百八十余次.司马迁说: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相传春秋初期诸侯列国一百四十多个,经过连年兼并,到后来只剩较大的几个.这些大国之间还互相攻伐,争夺霸权.历史上把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叫做“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 秦穆公和楚庄王. 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大余县13190463714: 初一上册历史第三课春秋五霸的重点 -
仝购齐墩: 知识与能力 了解春秋战国的起止时间,掌握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晋分三家,合纵连横的历史事实,从地图中找出春秋五霸及战国七雄的具体地理位置,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收集、阅读、讲解有关争霸的故事. 过程与方法(1)通...

大余县13190463714: 7年级上册历史淝水之战用了哪些计谋 -
仝购齐墩:[答案] 疑兵之计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