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反思

作者&投稿:勾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反思(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反思1

  本课是回忆录。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势的险恶与处境的危险;被捕时写了敌人的心虚、残暴与父亲的处变不惊;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的安定、沉着;被害后写了全家的无比沉痛。

  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

  一是使学生借助课文,激起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

  二是引导学生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中心,落实知识点”为指导思想,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做好前置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如:在读完课题后我让学生说说这篇文章的体裁,了解作者,联系课文,思考本文的写作时间?有了前置性的学习,学生一下子就弄明白答案了;在阅读第一自然段的时候,引导学生感受开门见山的写法,还有中间的,结尾的内容都有前后照应的写法;检查学生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充分的体现了课前先学的课题成果,大多数学生读字准确,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

   课是有缺陷, 我想:在教学中要多些诱导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出疑问,甚至可以提出不同的见解,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机会。

  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反思2

   一、成功之处

  善于创设情境,以情境带动学生。导入部分的图配乐,为本课的教学奠定了基调,使学生一下子进入到一种庄重、缅怀先烈的氛围中来。

  教学设计与课文有关的字词练习,是我这学期来的新做法。比如多音字、近义词、反义词、根据词语意思写出词语、根据字在词语的意思选出正确解释……方法多样,既让学生得到考试方法的训练,又让他们很轻松地掌握了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为进一步读懂课文做好铺垫。

  在教学中,特别是放手让学生学习的时候,他们的发现很多,体悟很多都出乎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对于学生的每一次发言,我都予以肯定,同时也不放任自流,把自己的感悟再加进去,使之更合理更全面。

   二、不足之处

  在本课的教学中,领会文章前后照应的写法这一环节做得最让自己沮丧。学生不能领悟其好处,又接近下课了,未完成教学,我把前后照应的好处和课文结合后直接告诉他们了。但是,当学生不能体会时,教师的作用不就是点拨吗?有点矛盾了。

   三、改进措施

  教师主导地位与学生主体地位有机结合起来。

  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反思3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结合导读的要求以及所选的课文可以看出,这组教材的重点训练项目是综合运用以前学到的语文基本功,来阅读、理解课文,学习作者有条理地叙事和表达感情的方法,并在提高理解、表达和观察能力的同时,受到革命传统的教育。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教学本课我从引导学生品析人物语言描写,体味人物神态的描写入手,采用学导式教学法,重在一个“学”字,贵在一个“导”字,以发展学生的自学和探索能力,全面发展学生智力。全文教学分为初探性引读,深究性引读,内化性引读三个阶段,安排自学、讨论、精讲、演练四个环节。如精讲环节,我着重让学生体味李大钊说的两句话。1.“小孩家知道什么!”2.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抓住“坚决”“常”“轻易”“什么时候”展开教学,体会人物神态描写时,我着重抓住描写李大钊面对敌人沉着、冷静的两句话,品析“惯有”“严峻”这两个词说明了什么?

   二、成功之处

  阅读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而是读者(教师、学生)与文本以及作者进行反复地、深层次地“对话”,在这“对话”的过程中,体验和领悟、探究与发现,把握与发展文本的内核之所在。如“李大钊是一个怎样的人”,这是学生在第一课时初读后留下的一个凸显课文主旨的问题,如何解决?只有再次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再次的磨合,通过“阅读—品析—议论—整理”的系列阅读活动,从中领悟到李大钊是一个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的人。这样文本中的具体文字恢复了生命,从而使学生得到了生命化的教育。这是教学中的一大亮点。

   三、不足之处

  在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时候,因为课上时间有限留给学生阅读的时间不够,在指导阅读中未能抓住文本的“热点”与“难点”。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平等、互动地引导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抓住文本“热点”与“难点”,打造课堂的热源效应,打通课堂的壁垒,将阅读活动立体化,将平等对话互动化,将探究体验情感化。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文本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撞出的火花便是文化的积累,思想的熏陶,精神的积淀。如“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的信心呢?”这个问题的引出教师应服从学生的需求创设情境,调动兴趣,激活思维,体验情感。抓住本文重点,即人物语言、神态的描写,引导品味分析,入情入境。

  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反思4

  《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是一篇回忆录,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于1943年写的,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为了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教学时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做到长文短教。

  由于课文篇幅较长,内容较多,学生在理解上肯定会有一定的难度。备课前我也去查阅了有关长篇课文的.教学方法,可以采取“直奔中心”法,即从整体入手,通过整体感悟,让学生直接触及中心正题,抓住重点段落进行研读,放弃逐字逐句的讲解。于是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方面,从整体上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出李大钊是怎样的人,并以此为线索,抓重点词句探究;第二方面,抓住文章表现的情感,以朗读为主,在读中体会李大钊的品质,从而感受语言文字的生动,优美。

   二、走进李大钊的内心,实现与文本对话。

  当我读完这一篇课文的时候,我也被李大钊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信心,在敌人面前坚强不屈,用自己的言行影响亲人的高尚情操深深感动。我想这是每一位阅读了这篇课文之后的读者都会共鸣的想法。那么如何让学生也能够体会到这些呢?这成为了我备课时的一个难点和重点。我想只有通过对文章中重点字词的体会,作者的细节描写等,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才能走进李大钊的内心世界,于是在教学中抓住“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等句段引领学生体会李大钊的高尚品质。

   三、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阅读我们不难发现,其实这篇文章还有很多的空白点需要学生去思考,比如“父亲在敌人面前态度严峻,猜测父亲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想一想父亲心里在想什么呢?”等等,这些都是文本的空白点。于是课堂上我引导学生们开始思考。这些口语表达的设计,即让学生走进了李大钊的内心,体会到他当时的情感,又进行了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

  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反思5

  前几天参加了由回民二小和我校联合举办的语文教师素养大赛,我思考了好多。这篇课文的篇幅比较长,全文有32个自然段。本着从本班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我设计了三课时,第一课时我主要引导学生读正确有关重点词句,了解李大钊先生的生平简介、课文写作顺序及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二课时重点理解课文中描写李大钊的重点词句及描写敌人穷凶极恶的词句,以便分析人物的内心活动,从而让学生感悟到李大钊不仅具有忠实于革命事业伟大精神和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而且作为父亲、作为丈夫,他还有着对家人深深地怜爱之情。第三课时重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让学生体会父亲被害后家人的心痛及感受,并联系第一自然段,体会文章前后呼应写法的好处。随后就学生心目中的人物(可以是李大钊、李星华、李星华的母亲、军阀张作霖……)进行小练笔。现就第二课时反思如下:

  在上课开始,我以让学生回忆文章主要内容为引入,以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和“被审时”为主线索展开新课的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三点:

  一是平时很少发言的个别同学积极地参与到问题之中并踊跃地回答问题;

  二是同学们对文本的感情投入很深,朗读时很有感情;

  三是同学们在进行分角色朗读“在法庭上”这一部分时,我被同学们的精诚团结所感动,因为我根本不知道让哪几个同学来表演,谁扮演父亲、谁扮演女儿、谁扮演法官和谁扮演母亲,就在这时,我不慌不忙地将主动权交给了班长,在班长的组织下,几位同学立刻有声有色地进行了表演。

  最后,课堂在“从父亲又望了望我们的‘望’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的思考中结束。这节课是我上几次公开课以来第一次感觉比较成功的一节课,不过,在反思中也意识到了还有以下几点不足:

  1、板书不够细心。一个好的板书就是一节课的精华,而我却将要点没有很好地写在黑板上。

  2、长文短教的技巧还很欠缺。这是一篇回忆录,应该在理清“被捕前”和“被捕时”这两个方面的学法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在法庭上”这一部分,而我却没敢大胆地将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

  3、如郑校长和几位老教师所评价的那样,我的课堂只注重让学生回答问题,而忽略了六年级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应尽量连句成段。这一点是我以前真的没有意识到的。我很感谢各位老师对我的指引,现在的教学中我也逐渐地培养学生的这一表达能力。

  总之,学无止境,教无定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勇于尝试探索,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争取不断地进步。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桥》在全解里的“我会多音字、我会近义词、我...
一、生字 咆,哮,疯,狞,淌,肆,揪,豹,瞪,呻,膛,馋,祭,奠。二、近义词 咆哮——怒吼,惊慌——惶恐,拥戴——拥护,放肆——放纵。三、反义词 黎明——黄昏,惊慌——镇静,沙哑——清脆,放肆——约束。四、多音字 1、当 [ dāng,dàng ]2、折 [ zhé,zhē,shé ]3、哄 [ ...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十六课的好词好句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十六课好词好句 我也读六年级,望采纳! 肆虐 参天 险恶 盘踞 治理 归宿 荡漾 领悟 风雨同舟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本十八日十九课的好词好句各五句 课文选自《爱的教育》一书。作者是义大利作家亚米契斯。1866年参加义大利反对奥地利统治的民族解放战争,后来曾加入义大利社会党。所写的日记体小...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十六课鲁滨孙漂流记的细节描写有哪些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鲁滨孙漂流记》中的细节描写有:1、没有住所。他在山坡上选择了一块有水源、有树阴、又可以防野兽的地方,用木头和船帆搭起一座简陋的帐篷。2、没有食物。依靠自己畜养种植提供食物。3、遇到野人。勇敢地与野人战斗,救下了“星期五”。

四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书的十六课中形容一片黑暗没有一点光明的词语有哪...
【漆黑一团】:形容一片黑暗,没有一点光明。也形容对事情一无所知。作谓语、定语;指黑暗。【暗无天日】:昏暗得看不到天上的日光。形容在反动势力统治下社会的黑暗。作谓语、定语;形容反动势力的黑暗统治。【黑灯瞎火】:形容黑暗没有灯光。作宾语、定语;形容黑暗没有灯光的情景。

二零二零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十六课有几个自然段?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十六课《田忌赛马》有16个自然段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十六课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主人公是谁_百度...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十六课《 桥》。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深夜,当洪水袭来时,老村支书记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的事。2.主人公是:老汉—老村支书记。

浙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十六课《鲁滨孙漂流记》的阅读困惑有哪些啊...
我读此课时,主要关注这样几方面:一是困境的形态,二是困境下生存的机遇,三是人的精神自救.关于困境的形态,从鲁滨孙所处的孤岛可以看出,最主要表现为与现代文明的隔离.鲁滨孙在荒岛上28年当中的前十多年,就主要是解决这些基本问题.鲁滨孙的存活有几个奇迹,首先是货船遇难他是唯一幸存者;然后是货船没有...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书第十六课,的课文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老汉吼到:“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一片白茫茫的世界。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

六年级下册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下面是我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李大刽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斗争的事迹。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

三年级下册语文书上第十六课宇宙的另一边的近义词有哪些?
宇宙的另一边近义词: 秘密—奥秘  浩瀚—广阔  思绪—思路 忽然—突然  尴尬—难堪  开放—绽放 决定—决断  拜 访—拜见  思绪—思路 秘密—机密  瞬间—顷刻 ...

云南省19531932199: 小学语文六年级的课文(人教版)《十六年前的回忆》,演课本剧急用. -
骑汪温胃:[答案] 《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本剧 【主要人物】李大钊,李大钊妻子,李星华,李星华妹妹 第一幕 时间:1927年春天. 地点:李大钊家里. 幕布徐徐拉起.李大钊在整理书籍和文件,并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女儿李星华蹲在旁边. 李星华:(奇怪地...

云南省19531932199: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主要内容是什么 -
骑汪温胃: 本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云南省19531932199: 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课后练习: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骑汪温胃:[答案] 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首尾照应.这样写的好处是:突出作者对父亲被害日的事记忆深刻,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

云南省19531932199: 重点句的理解人教版6年级下册第10课:16年前的回忆,第七段的第3句:父亲坚决的对母亲说.这一句的理解 -
骑汪温胃:[答案] 这句话写出了父亲在极度危险的情况下任然坚持工作,对党的高度负责精神

云南省19531932199: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十课《十六年前的回忆》开头 结尾有什么特点 有什么好处 -
骑汪温胃: 作文的”假,大,空“,在学生作文中充满了”假,大,空“的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两个,首先是学生认为文章的思想内容能体现一个人的道德情操,思想品质.这样就导致了学生把自己”伪装“得很”高尚“.不敢说真话,其次.优秀的”范文“导致学生说假话,学生为写出好作文.东拼西凑一些华丽的辞藻,语句.发一些故作深沉而的感悟.排列几句名人名言或诗词典故.努力使自己的作文有”范文“的样子,为扭转这种现象.教师要在观念和实践方面让学生明确”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树立”说真话“,”抒真情“,”讲真事“的良好文风

云南省19531932199: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16年前的回忆课后题解2、从课文中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比如,“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 -
骑汪温胃:[答案] 2体会到了当时局势十分严重,父亲的工作紧张.3这种写法叫照应,写出了家人对1927年4月28日这个特殊日子的记忆之深,表达出对李大钊的深切怀念.前后照应,可以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的更加清楚,得到的印象更深刻和感受更深.

云南省19531932199: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题目求解《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片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和()发生的事情.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发生的事,因为() -
骑汪温胃:[答案] 按照时间顺序写了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遇难后发生的事情.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被捕前 发生的事,因为从中看出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李大钊出境的危险.这篇文章在结构上最大的特点是用前后照应的写法,这样写的好处是这样写可以使这篇回忆录更...

云南省19531932199: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人教版哪一年级哪一单元第几课的课文? -
骑汪温胃: 是六年级第三单元第一篇的

云南省19531932199: 六年级下册第10课 16年前的回忆预习笔记 -
骑汪温胃:[答案] 课文中值得深入体会的句子有:(1)、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什么时间他又出去了.(从“父亲”每天的早出晚归,可以体会到局势越来越严重,体会到“父亲”在为革命工作奔忙.) (2)、“我总爱向父亲...

云南省19531932199: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十六年前的回忆》不会练习题,见下与“我奇怪的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 -
骑汪温胃:[答案] 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我们刚做过呢~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