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游琅琊山记》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作者&投稿:圣逃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宋濂

   原文

  洪武八年,皇上以太子暨诸王久处宫掖,无以发抒精神,命西幸中都,沿道校猎,以讲武事。濂时奉诏扈从。十有二月戊午,次滁州驿,濂请游琅琊山,皇太子欢然可之,即约四长史同行。

  自驿西南出,过平皋约三里所,望丰山盘亘雄伟,出琅琊诸峰上。居人指云:山下有幽谷,地形低洼,四面皆山,其中有紫微泉,宋欧阳公修所发。泉上十余步即丰乐亭,亭东数百步,即醒心亭。由亭曲而西可入天宁寺。今皆废,惟凉烟白草而已。濂闻其语,为怅然者久之。

  复西行约三里许,有泉泻出于两山之间,分流而下,曰让泉,潺潺清澈,可鉴毛发。傍岸有亭曰“渐入佳境”,今已废,惟四大字勒崖石间。沿溪而过薛老桥,入醉翁亭。亭久废,名人石刻颇夥,兵后焚炼为垩殆尽。亭后四贤堂,亦废。亭侧有玻璃泉,又名六一泉,石栏覆之,栏下压以巨石,中流一窍通泉,径可五六寸,手掬饮之,温。

  是日天阴,雪花翩翩飘,伯靖亟倡曰:“雪作矣,不还将何为?”濂游兴方浓,掉头去弗顾。历石径一里所,至回马岭。伯友追而至,伯清继之。伯友曰:“二客足力弱,不能从矣。”二客,伯贤,伯恭也。

  蛇行磬折黄茅白苇间,莽不知所之,幸有宋熙宁舍利塔遗址累累,径行无疑。其路若穷,又复轩豁,峰回路转,盖九锁而至开化禅寺。寺院在琅琊山最深处,惜乎山皆童,而无蔚然深秀之处。

  寺僧绍宁为具饭。饭已,引观庶子泉。泉出山罅中,乃唐李幼卿所发,李阳冰所篆铭。铭已亡,张亿书三字碑亦断裂,卧泉下。石崖上多诸儒题名,自皇祐、淳熙以来皆有之。字或篆或隶或楷,或可辨或不可辨,山之东西,在在皆然,不特此泉也。自幼卿博求胜迹,凿石引泉以为溪,作禅室、琴台,后人颇继其风,山中之亭几二十所。今荆榛弥望,虽遗迹亦无从求之,可叹哉!

  夫亭台废兴乃物理之常,奚足慨?所可慨者,世间奇山川如琅琊者何限?第以处于偏州下邑,无名胜士若幼卿者黼黻之,故潜伏而无闻焉尔。且幼卿固能使琅琊闻于一方,自非欧阳公之文,安足以达于天下?或谓文辞无关于世,果定论耶?念元季绎骚,窜伏荒土,朝不能谋夕,今得以厕迹朝班,出陪帝子巡幸,而琅琊之胜遂获穷探,岂非圣德广被,廓清海寓之所致邪!是宜播之声歌,以侈上赐游观云乎哉。(取材于明代宋濂《游琅琊山记》,有删节)

   译文

  大明洪武八年(1375年),皇上(朱元璋)认为太子和诸位王子长时间呆在宫中,没有激发精神成长的方法(精力无法发泄),就命令他们向西到中都(凤阳)去,沿着道路围猎,来练习武术兵法。我当时奉命随行。十二月戊午日,仪伏队伍临时在滁州驿驻扎,我请求游览琅琊山,皇太子很高兴地答应了,于是我就约了四位长史一同前往。

  从滁州驿向西南出发,经过平皋后大约三里左右,远远望见丰山连绵雄伟,超出琅琊诸峰。当地人指着说:山下有深幽的山谷,地形低洼,四面都是山,中间有一处紫微泉,是宋朝时欧阳修先生主持挖掘的。紫微泉往上十多步就是丰乐亭,丰乐亭往东几百步就是醒心亭。从醒心亭拐弯向西就可以进入天宁寺。现在全都废弃了,只有苍凉的烟雾荒草罢了。我听了他的话,为此惆怅了许久。

  又向西走了大约三里左右,有泉水从两山之间流泻出来,分成了几条水道,叫做让泉。流水潺潺,非常清澈,能够照见人的头发。靠着岸边有一个亭子叫“渐入佳境”,现在已经废弃了,只剩下四个大大的字在崖石上刻着。沿着溪流经过薛老桥,就到了醉翁亭。醉翁亭早就荒废了,名人石刻非常多,但是战乱后焚烧成了白土,几乎没有了。醉翁亭后的四贤堂,也废弃了。醉翁亭旁边有一处玻璃泉,又叫做六一泉,有一根石栏杆压在上面,石栏杆下还压着一块大石头,大石头中间有一个小孔让泉水通过,直径大约五六寸,用手捧水喝,温的。

  那一天天阴沉沉的,当雪花翩翩飘起的时候,伯靖急切地对我们说:“雪下起来了,不回去还要干什么呢?”我游赏的兴致正浓,掉头离开,根本不在乎(飘飞的雪花)。又在石头小路上走了一里左右,就到了回马岭。这时,伯友追上来了,伯清跟着他(也追上来了)。伯友说:“那两个人脚力弱,没有能力跟上来了啊!”那两个人,是伯贤和伯恭。

  我们在黄色的茅草堆和白色的芦苇丛中曲曲折折地走着,四野苍茫不知去往何处,幸好还有宋朝熙宁年间修建的舍利塔的遗迹不时出现,让我们沿着路走,不再疑惑。那路一时好像到了尽头,一时又开阔起来,峰回路转,经历了许多次这样无路可走,才到达开化禅寺。寺院在琅琊山的最深处,可惜,山都光秃秃的,没有“蔚然深秀”的地方。

  开化禅寺的和尚绍宁为我们准备了一顿饭。吃完饭,他又带着我们游览了庶子泉。庶子泉从山缝中流出,是唐朝李幼卿挖掘的,李阳冰题写过篆铭的。李阳冰题写的篆铭已经不见了,张亿所写的三字碑也断裂了,倒卧在泉水下面。石崖上有许多儒生的题名,从皇祐、淳熙以来各个年号都有。字体有的是篆书有的'是隶书有的是楷书,有的可以辨识有的不可辨识,东西两边的山上,到处都是,不仅这一处泉水这里是这样。自从李幼卿广泛地寻求美景,凿开石头引来泉水形成溪流,修建禅室、琴台,后人很好地继承了这种风气,山中的亭子大概有二十处左右。现在满眼都是野生的荆棘榛树,即便是遗迹也没有地方去寻找了,可叹啊!

  亭台的修建与废弃都是正常的事物发展规律,哪里值得感慨?值得感慨的是:世间像琅琊山这样奇丽的山川哪能限量?只是因为处于偏僻卑下的州邑,没有像李幼卿这样著名的人士来修整它,所以名声才被隐匿,没有人知道罢了。况且李幼卿固然能够让琅琊山闻名一方,如果没有欧阳修的文章,哪里能够让琅琊山全天下闻名?有人说文章辞令和世事没有关系,果真是定论吗?想到元朝末年战乱连绵,我每天都在荒凉的土地上逃窜躲藏,朝不虑夕,现在能够在朝堂上容身,陪皇子出巡,从而得到彻底探访琅琊胜景的机会,难道不是圣主恩德广施,廓清了世界才实现的吗?这应该用歌曲文章来传播,从而宣扬皇上赐给我们旅游观赏美景的圣德啊!




宋濂《游琅琊山记》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洪武八年,皇上以太子暨诸王久处宫掖,无以发抒精神,命西幸中都,沿道校猎,以讲武事。濂时奉诏扈从。十有二月戊午,次滁州驿,濂请游琅琊山,皇太子欢然可之,即约四长史同行。自驿西南出,过平皋约三里所,望丰山盘亘雄伟,出琅琊诸峰上。居人指云:山下有幽谷,地形低洼,四面皆山,其中...

《游琅琊山记》全文是什么意思?
洪武八年,皇上以太子暨诸王久处宫掖,无以发抒精神,命西幸中都,沿道校猎,以讲武事。濂时奉诏扈从。十有二月戊午,次滁州驿,濂请游琅琊山,皇太子欢然可之,即约四长史同行。自驿西南出,过平皋约三里所,望丰山盘亘雄伟,出琅琊诸峰上。居人指云:山下有幽谷,地形低洼,四面皆山,其中...

游琅琊山记《游琅琊山记》
洪武八年十一月壬子,皇上因太子和诸王长居宫中,需舒展精神,决定西行至中都,沿途狩猎,以练兵事。濂奉命随行。[1]十二月戊午,一行人抵达滁州驿站。濂提议游览琅琊山,该山位于州西南十里,曾是晋元帝的隐居之地。山因他曾封为琅琊王而得名。他听说山势秀丽,是淮东的奇观,希望一游而未能如愿。...

求宋濂的《游琅琊山记》翻译,跪求,在线等啊
洪武八年十一月十七日,皇上让太子和诸王久居宫中,不要因为头发抒发精神,性命西到中都,沿途狩猎,因为讲武事。宋濂当时奉诏令随从。十二月戊午,在滁州驿站。赚进奏说:“我听说琅琊山在州城西南十里,晋元帝潜龙之地。皇帝曾封为琅琊王,山因此名。听到不少秀丽壮美拔,为淮东奇观,希望一个游乐...

游琅琊山记 翻译沿溪而过薛老桥,入醉蓊亭
顺着溪流走过薛老桥,进入醉翁亭

游琅琊山记作者介绍
宋濂,字景濂,以潜溪为号,还有别名玄真子和玄真遁叟,出生于浦江(今浙江义乌)。他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家庭,然而自幼便展现出对知识的热爱,"自幼至老,从未有一日离开过书卷,他的学识无所不包。"在明初,朱元璋即位为帝,宋濂凭借其深厚的学识,被任命为江南儒学提举,担任太子的经学导师。洪...

琅琊山游记作文
不知不觉间,来到了闻名遐迩的醉翁亭。它静静地坐落在一片翠竹之中,小巧玲珑,古朴典雅。脑海中不禁浮现出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佳句:“环滁皆山也。”站在此处,远眺群山,近闻竹香,似乎能感受到那份超然物外的情怀,体会古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意境。

游琅琊山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游琅琊山记表达了作者追求精神慰藉的感情。《游琅琊山》是北宋诗人欧阳修的一首作品,全诗记叙了一场春雪融化过后游览滁州风景名胜琅琊山的经历,表现了作者在贬谪生活中力求超脱世俗,追求精神慰藉的强烈愿望。

游连云山记文言文答案
1. 游连云山记文言文翻译 《游连云山记》文言版如下: 连云古称纯山,在县东南。余家面山而居,朝晖夕霭,四时苍翠异状。每久晴,望山巅出云则雨,若云自他方来,山弗为纳,终不雨。众以谓山能自以其雨福吾民,而不屑因人成事也。山距余舍,准虚空(乌)[鸟]道裁十馀里,欲造其巅,则路纡折,远且三倍,屡...

小学六年纪琅琊山游记700字
临行前妈妈带我读了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了解到醉翁亭是琅琊山上的琅琊寺里的一位叫智仙的和尚建造的,山上还有一道泉水叫“酿泉”。其中我最喜欢里面的“野草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从中可以想象那里的风景有多么美。我多想亲自去看一看,那才好呢...

西安市13016742579: 文言文翻译 -
甘话复方: 即使大雪覆盖了衣服,身上遭受了十余处创伤,他也不觉得凄苦. 原文:屈原忠而被谤,既黜,其思忧且幽.被发被氅行吟泽畔.虽大雪被衣,身被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西安市13016742579: 文言文翻译~ -
甘话复方: 县瘠而冲,“官”艘日相衔,役夫动以千计. 或遇快风,步追不及,则官舫人役没其所衣粮,俾受寒逶 ====================================== (清河县)土地贫瘠但地处交通要道,往来经过办公事的船络绎不绝,服役(为官船拉纤)的民夫每年有一千人左右.......有时候(拉纤的时候),遇到大风(把官船吹到后面),纤夫追赶不上(耽误了官差时间),官差就收缴纤夫的衣服粮食作为处罚,使(纤夫)受饿受冻.

西安市13016742579: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8分)(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 -
甘话复方: (1)确实如此,你不欺骗我. (2)陛下刚刚广开言路,怎么能过分给他加罪? (3)如果没有景濂,我几乎错怪进言的人.关键词和采分点 (1)注意“诚然”的解释和“不朕欺”的语序,各1分 (2)译出大意,1分.译对“方”和“深罪”,各...

西安市13016742579: (濂性诚谨,官内廷久,未尝讦人过.....)文言文宋濂字字翻译 -
甘话复方: 宋濂的性格比较诚实谨慎,他在内庭做官很长时间,从来没有在背后指摘过别人的过错.他的居室署名叫做“温树”,如果有客人在谈话时问起了他禁忌的话题,他就指给客人们看,表示不愿谈论此事. 一次他和客人一起饮酒,高祖朱元璋秘密...

西安市13016742579: 关于宋濂的翻译
甘话复方: 在这时,皇帝在殿上赞誉他说:“我听说最上等的称为圣,差一点的称为君子.宋景濂侍奉我19年,从来没有一句虚伪的话,说过一个人的短处,始终没有二心,不只是君子,也可以称为贤人了.”

西安市13016742579: 宋濂好学文言文翻译? -
甘话复方: 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懈怠.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得以看遍许多书籍.到了成年时,愈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担心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游,曾往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道德高,名望大,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覆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西安市13016742579: 宋濂正直的翻译和告诉我们的道理!急急急!行踪体现摘那几个方面 -
甘话复方: 【翻译】 宋濂曾与客人饮酒,明太祖暗地派人察看.第二天,他问宋潦昨天是否饮过酒,在坐客人是谁,吃什么东西.宋濂全都按事实回答.太祖笑道:“的确是这样,你没欺骗我.”隔了些日子,太祖又召宋濂去,问到关于群臣的好坏,宋濂只挑那些好人好事作回答,并说:“正派人和我交游,我了解他们;那些不良之辈(不跟我来往),我不了解他们.” 【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坦诚相待才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和信任的道理.

西安市13016742579: 有关文言文滴.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宋濂昨饮酒否?坐课谓谁?镢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 -
甘话复方:[答案] 【原文】 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翌日,问宋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zhuan)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②然,卿不朕欺.”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注释】○...

西安市13016742579: 文言文翻译
甘话复方: 鲁定公一听,惊坐而起,急忙唤人派车将颜回召来.“奚以知之”就是一个明显的宾语前置倒装句,应翻译为“根据什么知道这件事呢”

西安市13016742579: 文言文翻译
甘话复方: 景仁四岁丧父,鲜伯仲,家中墙壁立,太夫人督的读.稍长,跟塾师教授制作技艺,心块地不知道他们可以好.先是,应试没有韵语,老生老儒,很少谈论到五字学的.旧藏一二古今诗歌集,放下高阁,尘一寸左右积黄王景仁常州故居,偷翻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