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深蒂固的贵族势力,吴起变法为何只能以失败告终?

作者&投稿:睢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昔者吴起教楚悼王以楚国之俗曰:“大臣太重,封君太众,若此则上逼主而下虐民,此贫国弱兵之道也。不如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绝灭百吏之禄秩,损不急之枝官,以奉选练之士。”——《韩非子·和氏》

春秋战国的历史,众说纷纭而又精彩纷呈。

这段时期“乱”和“战”是主旋律,乱是指天下诸侯并起,各自为政,周王室无限衰弱,根本无力主导中原大地上的政治秩序,强大的诸侯不仅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号令,还时不时想着取而代之。

战是指周王室分封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强大,不断对外进行扩张和兼并战争,几百年的历史中,大大小小的战争高达几百次之多。


战争打的是综合国力,而综合国力的强大又离不开能跟上生产力发展的社会制度。

牛耕和铁器的普遍推广,最大限度的解放了生产力,土地国有开始向土地私有转变,这就导致了落后的奴隶制无法维持社会统治,而更为先进的封建制则呼之欲出。

社会制度的变革,又被称之为变法,这个过程往往无法平静过渡,因为一种制度会造就一批既得利益者,他们不会眼睁睁看着自身利益的损害,有人要革他们命的时候,这些人自然也不会坐以待毙。

但变法能强国,不变只能等死。


当李悝在魏国掀起了变法的时候,其余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诸侯国君主也已磨刀霍霍相继开展变法运动,但就诸侯国的变法而言,唯一成功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那么吴起在楚国的变法为何只能以失败告终?原因在于根深蒂固的贵族势力,非吴起一人能够抗衡。

本篇我就从“吴起变法”入手,进而剖析地广人众的楚国为何不能完成统一大业。

吴起逃魏奔楚掀起变法浪潮。

对于英雄而言,飞鱼一直不知道究竟是时势造就了英雄,还是英雄改写了历史,吴起是春秋战国中无法被遮挡的“英雄”,他在鲁国为将打败了强齐,救鲁国于危难之间,他在魏国为将拓地千里,助魏国成就霸业,他在楚国为相变法强国,使楚国威震诸侯。

公元前401年,楚悼王继位,此时的楚国政治上腐败,经济上萎靡,国力一直无法强大,此为内忧,就如吴起曾对楚悼王分析楚国国情时曾说:

大臣太重,封君太众,若此则上逼主而下虐民,此贫国弱兵之道也(出自《韩非子》)。



战国初期三家分晋而成诸侯,魏文侯帮助田和在齐国取得了合法的诸侯地位,再加上赵国迁都邯郸,楚国一时间危机四伏,三晋的进逼让楚悼王很是头疼,最后不得已联合了秦国才得以和三晋讲和,此为外患。

而吴起正是在楚国内忧外患之际从魏国逃走到了楚国,楚悼王欣喜若狂,决定重用吴起,仅仅一年后,吴起就坐上了令尹之位,随即在楚国轰轰烈烈地开始变法了(《说苑·指武》记载:居一年,王以为令尹,行县适息)。

吴起不辱使命变法强楚。

楚国不是穷,只不过旧贵族瓜分了财富,楚国不是弱,只不过大家族瓜分了权柄,吴起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拿这些旧贵族开刀,

凡被封君的贵族,传了三代就要被取消爵禄,那些八竿子打不着的贵族亲戚一律停止发放俸禄,并且把他们迁徙到边远的地方从事大开发。

解决了旧贵族,吴起又把目光转移到了官场上,他发现楚国没用的官太多了,于是他就大规模裁减无用的官员,将省下来的俸禄用于强兵(《史记》记载: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


此外,吴起还发现楚国官员损公肥私,谗害良才的事情屡见不鲜,他就下令纠正这些不良歪风(《战国策》记载:使死不害公,谗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

吴起在楚国的变法很快就有了起色,使楚国的国力大增,在救赵攻魏中,打的强大魏国落花流水,随后又对外进行了一系列的扩张战争,取得了重大战果,拓地千里,一时间各路诸侯谈楚色变(《后汉书》记载:及吴起相悼王,南并蛮越,遂有洞庭、苍梧)。

吴起一人无法撼动根深蒂固的贵族势力。

吴起变法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他也迅速把自己变成了楚国贵族的仇人,这些旧贵族说到吴起那就是咬牙切齿的痛,但由于有楚悼王的全力支持,贵族敢怒而不敢言,此外吴起的变法也引起了天下诸侯的恐慌(《史记》记载: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

天不遂人愿,励精图治的楚悼王没几年就去世了,吴起也失去了庇护,当他听闻这一噩耗的时候,双眼发黑,他自知大势已去。


但这次吴起没有逃跑,而是选择了要亲自为楚悼王送行,早已等不及的贵族势力,在吴起奔丧的路上就对其挥起了屠刀,随着楚悼王和吴起的身死,楚国旧贵族的势力迅速复辟,楚国的变法也随之夭折。

但变法虽止,余威犹在,接下来继任的楚肃王因吴起引贵族射伤楚悼王尸身之举,而肃清了七十余家贵族势力,使楚国贵族势力被削弱,这也为楚国随后的宣威盛世奠定了基础,直到楚怀王继位,旧贵族势力再度崛起,楚国的没落已成为了必然趋势,当然这是后话了。

吴起变法为何只能以失败告终?根深蒂固的贵族势力,非吴起一人能抗衡,变法并非一朝一夕,这是一个持久而漫长的过程,秦国的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彻底,其实也离不开几代君主的励精图治,直到彻底消灭了本国的旧贵族势力,加强了君主集权,才能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六国。

楚悼王之后的楚肃王,虽然屠戮了七十余家旧贵族,但

他并没有继续贯彻吴起的变法,而是重新恢复了旧制,虽贵族势力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遏制,但终究只是扬汤止沸,可以说从这时起,楚国的没落早已注定。



从“吴起变法”入手,剖析地广人众的楚国为何不能完成统一大业,在那个变法才能强国的年代,地广人众并不是意味着兵强马壮,楚国不能一直贯彻吴起的变法内容,而使变法只维持了一代君主,就随即恢复了旧制,这已经注定了楚国无法挑起中原大一统的重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经济基础又是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所以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诸侯国的上层建筑必须随之变革,在这个浪潮里,只有秦国彻底做到了,所以它能完成大一统,丝毫不足为奇。

变法不同于改革,变法是变革旧的社会制度,而改革只是在原由制度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而言也是如此,变法成功会要了旧贵族的命,而变法不成功却会要了变法者的命,即使有时候变法成功了,或许也避免不了悲惨的结局,如商鞅。




根深蒂固的贵族势力,吴起变法为何只能以失败告终?
吴起变法为何只能以失败告终?根深蒂固的贵族势力,非吴起一人能抗衡,变法并非一朝一夕,这是一个持久而漫长的过程,秦国的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彻底,其实也离不开几代君主的励精图治,直到彻底消灭了本国的旧贵族势力,加强了君主集权,才能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六国。楚悼王之后的楚肃王,虽然屠戮了七十...

不要把宝押在一个人的身上
吴起是战国时的一位军事家、改革家,深得国君楚悼王的倚重,任命他为相国,主持楚国的变法。他变法的一个主要的内容便是“损有余而济不足”,把矛头指向在楚国根深蒂固、势力雄厚的贵族,剥夺他们的田产,废除他们的特权,并将他们迁移到偏远的地区去开荒种地。因此,吴起遭到了旧贵族势力的强烈反对...

唐朝以后,中国的贵族为何衰落了?
在唐朝期间虽说没有明确的政策来抵制贵族,然而贵族衰落的原因,在我看来有两点,最为重要的就是科举制度,而那些贵族子弟的根深蒂固的门第观念,也是让其衰落的原因之一。其实在太平盛世下百姓安居乐业。随着各个行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而在那些贵族因为祖上的功勋或者功劳,不需要努力...

门阀观念是指什么
门阀贵族是指势力庞大的,根深蒂固,时间久远的贵族家族,有别于一般贵族与家族体系。门阀观念相近义的词是:门第观念(汉语中常用)。

孔子的敌人是阳虎,他的人生有哪些传奇的故事?
于是阳虎下定决心,去除鲁国根深蒂固的老贵族三桓势力。 阳虎决定在祭祀时,杀掉季桓子,便提前调兵遣将。但这个消息被成地的宰臣提前报知给了三桓,给了他们准备的时间。在祭祀那天,阳虎驱车在前,季桓子在后,两边有盾牌刀斧手护卫,明眼人都可以看出来,这并不是保护,而是押送。季桓子也许早已买通了驾车的人,对其...

埃赫那吞改革的背景,内容,失败原因和作用如何?
3、原因:以阿蒙神祭司集团为首的旧贵族势力十分强大而且根深蒂固;改革内部分裂、埃赫那吞的某些策略失误,使原本支持改革的军队和官僚奴隶主离开了改革,从而削弱了改革阵营的力量;人民群众也没有从中得到好处,相反,修建新都使他们的负担加重;埃赫那吞的接班人过于软弱,背弃了改革。4、作用:它沉重...

为何中国没有贵族文化?为何欧洲贵族文化能世袭至今?
中国虽然没有贵族文化,但是我们有君子文化君子和欧洲的贵族一样,但是中国每一个人都能够成为君子,而欧洲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成为贵族。成为君子就要有优先的品格,首先就是要具有儒家的正统思想:“仁、义、礼、孝、志”,并且这是每个中国人都要拥有的品质,其次就是要有一定的文化素养,要...

战国四公子为何要供养门客,这些门客如果放在现在是什么职业?
中原的那些国家就贵族势力更加庞大,贵族思想根深蒂固,根本不是仅仅靠变法就能够解决的。为了不让各国的人才都流入秦国,中原的贵族们便想出来豢养门客这一办法。孟尝君首先开始招纳门客。他下命令说只要你是有能力的,不管是什么样的才能,通通都来到我的门下。并提出了一连串的丰厚奖励。在丰厚的奖励下...

秦孝公临死前将王位让给商鞅,商鞅为何坚决不受,以致最后车裂而亡?_百度...
商鞅拒绝了秦孝公的让位,因为这于情于理不合,秦孝公让位只是为了显示出商鞅的聪明才智,说明秦孝公嬴渠梁很信任商鞅。至于商鞅最后的结局主要是因为商鞅为了维护自己的变法成果,如果商鞅不被罚就意味着颁布的法律没有什么公信力,另一方面商鞅变法威胁到了秦国贵族的势力,那么这些根深蒂固的老贵族自然...

在千年前中国的贵族就被消灭了,才导致现在没有吗?
到东汉后期,经过了两百年的经营,这些家族在各自的地盘上根深蒂固,形成了固定的利益集团,在朝为官的必定出自某一豪门,寒门学子只有拜入豪门,成为其附庸,才有机会被选拔入朝为官,用时下流行的一个词来形容就是“阶层固化”。因此,当时有句话:“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可谓描述贴切。 四世三公,袁本初 东汉末...

清涧县15615469636: 吴起在楚国变法为什么会失败?后人是怎么评价他的? -
尘宜信康: 失败原因是侵犯了大多数贵族的利益 评价 吴起变法虽然失败,但变法却在楚国贵族政治中激起了巨大的波澜.吴起变法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在楚国的政治生活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如《韩非子·喻老》云:“楚邦之法,禄臣再世而收地”;《淮南子·人间训》云:“楚国之俗,功臣二世而绝禄.”这些现象与吴起变法中的“封君三世收其爵禄”的条文相合,应该说是吴起变法以后出现的.吴起变法促进了楚国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化.

清涧县15615469636: 分析商鞅变法的吴起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 -
尘宜信康: 吴起变法不比商鞅变法差,要是楚国能推行下去历史恐怕就会改变了 只可惜吴起变法是在楚悼王晚年实行的,楚悼王已死吴起就被杀了,而且后来的君主也没有推行下去.而商鞅变法是秦孝公即位不久就实行的,得以落实,虽然孝公一死商鞅就被杀,但变法坚持了下来. 所以说一成一败的原因就是:变法时机不对

清涧县15615469636: 吴起变法和商鞅变法有什么异同点 吴起变法失败的原因 -
尘宜信康: 吴起变法于商鞅变法的区别在于:吴起变法失败了,但商鞅变法成功了. 吴起变法是战国初年楚悼王当政时,于公元前386年—前381年,任命吴起(前440年-前381年)为令尹,对楚国政治、法律、军事等实行改革的变法运动.公元前381年,楚悼王去世,变法遭到旧贵族的强烈反对,以失败宣告告终. 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

清涧县15615469636: 六国变法失败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
尘宜信康: 魏国:李悝变法初见成效,一度将近百年领先于诸侯国,但涉及到特权阶层利益时停滞了,变法集团不得不和特权阶级妥协,导致好多能士都被排挤除了魏国,比如商鞅,张仪,范睢都是在魏国不受重用而逃到秦国去的. 楚国:吴起变法,但有...

清涧县15615469636: 吴起变法有什么意义? -
尘宜信康: 吴起变法虽然失败,但这些变法措施,一方面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发展了生产;另一方面打击了旧贵族的势力,加强了国家统治的力量.更重要的是,吴起变法在楚国贵族政治中激起了巨大的波澜,他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在楚国的政治生活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促进了楚国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化.

清涧县15615469636: 要变强、先变法!吴起变法没成功,为何屈原变法也失败了呢? -
尘宜信康: 我觉得那是因为屈原所主张的变法,每一条都只指官员,如果真的实行这个变法,那么他们的利益就会有所下降和减少,所以才遭受了很多朝廷官僚们的反对,因此他的变法才会失败.

清涧县15615469636: 商鞅变法成功了,商鞅却失败了 -
尘宜信康: 商鞅变法成功:秦国变法十年实现大治.商鞅失败:作为改革者,被施以酷刑惨死.1、商鞅的变法是效仿魏国李悝的变法,而李悝终身受到了魏王尊敬和重用.并寿终正寝,他作为商鞅的榜样,成为商鞅全心全意为秦国变法的动力之源.2、秦...

清涧县15615469636: 商鞅和吴起最后为什么都被处死?反映了当时的什么现实? -
尘宜信康:[答案] 因为商鞅变法触犯了当时贵族的利益,只有秦孝公支持商鞅.秦孝公死后,贵族势力反扑商鞅,最终商鞅被处于车裂之刑

清涧县15615469636: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推行变法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
尘宜信康: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推行变法的直接原因:为了增强国力、称霸天下的欲望. 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开始产生了土地私有制,贫富差距加大,掌握政权的地主阶级要求获得更多有利于他们发展的条件,各阶层的思想家门开始提出自己的构想...

清涧县15615469636: 吴起改革的主要内容都有什么? -
尘宜信康: 在楚国知,旧贵族势力较大,在改革过程中,地主阶级同奴隶主贵族势力的斗争十分激烈.公元前383年,楚王下令求贤,执行变法.公元前390年左右,吴起由魏入楚,主持变法. 楚国的赋税制度,主要包括军赋、田税、地租、户口税和关市...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