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通过科举入仕的名人有谁?

作者&投稿:壬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儒林外史中的清朝科举,是怎样描写古人入仕的?~

说起科举,众人所知为其自隋朝而立,至一九零五年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前前后后历经一千三百多年,在历史的尘埃之下留了一道深深的印迹。科举制是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利器,由古至今,考试作为受众较广、公平性较高,可接受性较强的一个选拔人才的举措,在我国历史文明长河中经久不衰,同时也在古代文学著作中常用描写。今天,文史君就带大家来瞧一瞧文木老人吴敬梓所著《儒林外史》里的科举那些事,一道来看看儒林官场群像。


儒林众生像
一、科举起源“科举”一词,常人所言皆为隋始设下进士一科后所成进士,而这词更有一广义,为分科举人一说,即西汉以后分科目察举或制诏甄试人才授予官职的制度。下文所提及“科举”一词皆以狭义为主。


古代考试场景
进士科始立之初,怕当时的皇帝即隋炀帝也难以想到这一制度将会在今后的历史文明中有如此长的轨迹。古籍《礼记·王制》一书中提到进士一词的含义,即将进而用之士。进士一词的名义诞生很早,出现时代也不晚,但把进士以一门科目的名义正式在一国之中作为考试的科目,则还是要归根于隋炀帝身上。
历朝历代的选官制度依据不同,逐步演变,夏、商、周时期以世卿世禄制为盛,等到了战国时期,由于政治、经济、军事等背景因素,各国于是纷纷放弃这世卿世禄制,转投了军功爵制的门下,其中以秦国因此获利最大。所以其一举成了秦始皇立国的重要影响因素,待到汉武帝刘彻一统天下之时,时政环境、国家统治需要又出来提醒刘彻该换个选官制度了,由此抱上了察举制的大腿,自下而上地给人才为国效力的机会。而当九品中正制替代了察举制,属于魏晋南北朝的年代又开始了,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再往下探,便来到了文史君今日要着重提到的科举制,今以吴敬梓所著《儒林外史》为例,说一说这明清时期的科举。


汉武帝剧照
二、儒林众生像清代巨著,讽刺佳作,这些都是对《儒林外史》的称赞之语,历来众多人看重于《儒林外史》中那惊叹妙绝的讽刺之语,讽世之喻,但其中吴敬梓对于清代时期科举制度的诸多描写亦有重要价值。鲁迅曾言此部书为“乃秉持公心,指挝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既有讽刺之心,又不缺意义之佳作,以笔下风趣自成儒林群像,以讽喻之理贯穿全书,落成经典。


吴敬梓人像
科举制的帷幕之下,《儒林外史》中的众人大都为此冲锋陷阵,但谁又终能修成正果,拿到那进士的名目。清代,科举制已较为完备,是谓集大成者。“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此言在一只名为科举制的大手之下亦有成真之可能。读书需科举,科举为做官,当“官本位”的思潮漫至整朝,科举便成了那“狼争虎斗”的深潭,而《儒林外史》中,吴敬梓正是根据此社会环境刻画了这儒林众生像。


古代科举复原
书中人物大小约三百,以儒林士子占大多数,而吴敬梓所刻画之人大多有实际人物参照,而这些人物的核心思想便是功名富贵。周进哭贡院,那是一番哭天抢地,泣不成声惨别离,痛自身无用忍辱,六十高龄却仍是被称作个“小友”之名。范进中举前,冷眼更是没少落过,而一得知自己中了之时,那发疯之举更是体现了科举制对其心灵的压迫,喜讯如从天降,可范进的心一时却难以承受。匡超人步步走向“科举制”设下的陷阱,从善良的农家儿女,最终堕落成泥。与此番人相对的则是真真正正的人物,便如杜少卿,王冕、庄绍光等。


京剧《范进中举》
三、科举为媒,做官有道科举可谓是进入官场的一大途径,以此作为媒介,进入官场,开启仕途,而这“做官”虽是众多人心想之事,所谓“官诀”便是做官的道理。林同济曾在《文化形态史观》中提到:“投桃、报李、拍马、捧场,此手腕也。标榜、拉拢、结拜、联襟、亦手腕也、排挤、造谣、掠功、嫁祸,又手腕也。”用尽诸多手腕,花去诸多气力,作态作假是谓之做官也。


古代官员形象
《儒林外史》中的那些进科举,入仕途之人,大多为做官,做官敛财,而真正能成为清官者甚少,更不用说在吴敬梓这讽刺小说之中,居朝堂之上便成了这些士子的目标。
论官场成败得失,诸位自有多番见解,若从吴敬梓所作《儒林外史》中细细探之,可见得其中一番真意。观儒林,看众生,当儒士,多讽刺。《儒林外史》字词之间,透露出对科举制的浓重批判,读书原为完善自身涵养、学问,乃可知反倒被功名利禄给迷住了心神。

可以,武则天时代就有武举了。

历史上通过科举入仕的名人有张廷玉。

张廷玉是康熙三十九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入值南书房,进入权力中枢。康熙朝,官至刑部左侍郎,整饬吏治。

雍正帝即位后,历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拜保和殿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等职,完善了军机处制度。乾隆帝即位后,君臣渐生嫌疑,晚景凄凉,致仕归家。乾隆二十年,卒于家中,年八十四,谥号“文和”,配享太庙,是整个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

张廷玉的政治举措:

张廷玉首先从小处做起,堵塞住所有漏洞。由于深得康熙皇帝信任,他曾经三任会试同考官,这在当时几乎是无人能及的。

一般人很容易在任考官时收受好处,即使考前不收好处,考完之后,被录取的进士们作为门生来给老师送上礼金,作为答谢,称为“纨敬”。

这在当时是普遍现象,也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俸禄之外的补充收入。而张廷玉不仅在入闱之前摒绝送礼,试毕门生来谢,他也一律只象征性的收一点礼品,而绝对不受重金。他以同乡左光斗的故事勉励自己也教育门生



清朝

纪昀(jǐ yún),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三十一岁考中
进士,为二甲第四名,入翰林院为庶吉士,授任编修,办理院事。著有《四库全书》。

刘庸 清代书画家政治家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另有青原、香岩、东武、穆庵、溟华、日观峰道人等字号,诸城县逄戈庄(今属高密市)人。 刘墉是乾隆(1751)十六年的进士,历任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

刘春霖是光绪甲辰科状元,正式名称应为“一甲一名进士及第”。这年是清末光绪三十年,即公元一九零四年,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会试”。自此,在中国历史上持续了上千年的“科举制度”便彻底结束。刘春霖不但是清代的末科状元,而且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

清朝可能是离现在比较近,出名的进士有记载的很多,像晚清的军政重臣曾国藩,李鸿章,林则徐以及很多抗击侵略的朝廷官员人物中很多都是进士出身。

明朝

袁崇焕 (1584~1630年) 字元素,号自如。广西藤县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进士[本人认为是名将]

洪承畴(1593~1665年),字彦演,号亨九。明朝重臣,松山之败后降清。 万历四十三年(1615),23岁的洪承畴赴省参加乡试,为乙卯科中式第十九名举人。次年,赴京会试,连捷登科,为丙辰科殿试二甲第十四名,赐进士出身。

张居正,汉族,字叔大,少名白圭,号太岳,谥号“文忠”,湖广江陵(今属湖北)人,又称张江陵。明代政治家,改革家。16岁中举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由编修官至侍讲学士令翰林事。

元朝

刘伯温(1311-1375年),名刘基,字伯温,以字行。刘伯温于元统元年(1339年)考取进士。

金朝

王鹗(公元1191-1274年),字百一。金朝状元,元初大臣。《金史》的编撰者之一。著有《应物集》(已佚)、《汝南遗事》等。

宋朝

韩 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25~35岁,中进士。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西文学村柳家巷),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嘉佑元年(1056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在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高中进士第二名。

欧阳修,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散文家,和诗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欧阳修成为进士。

文天祥,(1236—1283),男,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原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民族英雄。著《文山全集》,名篇有《正气歌》《过零丁洋》。宋理宗宝佑时进士。官至丞相,封信国公。

此外,王安石,范仲淹,刘禹锡,陆游,等等

唐朝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开元九年(721) 中进士第,为大乐丞。

岑参(715—770),荆州江陵(现湖北江陵)人。出身于官僚家庭,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父亲也两任州刺史。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公元698-公元766年),约生于武则天圣历元年(698年),约卒于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十八年,与--〈元稹〉--同举书判拔萃科。

科举进士制度起源于隋朝,隋朝太短,不好找。自唐朝起,进士有考中的,有皇帝赐予的,我只能找了一部分,仅供参考。

清朝:
1、纳兰容若:18岁顺天府乡试中举人。康熙十五年殿试二甲第七名,中进士。
2:吴三桂:崇祯元年武科举人。
3、纪晓岚:乾隆十九年中进士。
4、刘墉:乾隆十六年殿试,中二甲第二名进士。
5、林则徐:嘉庆九年乡试第29名,中举人
6、陈廷敬:顺治十五年进士,
7、年羹尧:康熙三十九年中进士,授职翰林院职。
8、李光地:康熙三年乡试中举人。康熙九年会试中二甲第二名,中进士。
9、张廷玉:康熙三十九年中进士,授翰林院。
10、郑板桥:雍正十年,中举人。乾隆元年礼部会试中贡士,同年殿试二甲第88名中进士。
11、姚启圣:康熙二年在八旗乡试中考中第一名,
12、刘统勋:康熙五十六年中举人,雍正二年进士
13、李鸿章:道光24年应顺天府乡试中举人,道光27年中进士二甲第13名。
14、曾国藩:道光十四年湖南乡试36名中举人,道光十八年,殿试三甲第42名,朝考列一等第3名,为翰林院庶吉士。
15、张之洞:14岁县试第一名中秀才,16岁顺天府乡试第一名中举人,27岁中探花进士第三名。
16、张之万:道光二十七年状元,张之洞哥哥,做过兵部尚书、刑部尚书、吏部尚书,最后为一品大学士。
17、左宗棠:虽不是科举出身,但道光七年长沙府试中第二名,1830年入长沙城南书院读书次年入湘水校经堂,年度的考试中,7次名列第一。
18、魏源:道光二年举人第二,道光二十四年礼部会试中进士。
19、翁同酥:咸丰六年一甲一名状元。
20、康有为:1895年会试中进士,任工部主事。
21、梁启超:1889广东乡试中举人。
22、徐世昌:前清举人,后中进士
23、张謇:光绪十一年乡试第二名中举人,1894 年,光绪二十年会试一等第十一名举人,西太后六十寿辰恩科状元。
24、蔡元培:光绪十年秀才,光绪十五中举人。光绪十六年会试中贡士,光绪十八年殿试二甲三十四名中进士,钦点翰林。

唐宋明
1、王维:玄宗开元九年进士及第(又说同年状元)。
2、柳公权:唐元和三年进士及第。
3、张九龄: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
4、房玄龄:18岁时本州中进士,
5、柳宗元:贞观九年中进士,
6、刘禹锡:贞观九年与柳宗元同榜进士
7、元结:天宝十二年进士及第。
8、孟郊: 贞元八年进士不中,贞元九年再不中,贞元十二年得中进士。
9、韩愈:唐德宗贞元八年登进士第。
10、郭子仪开元初年武举高等(状元) 。
11、白居易:唐贞观十六年中进士。
12、李商隐:唐文宗开成二年进士,
13、宋之问:上元进士,。 ”
14、张籍贞元十五年进士。
15、贺知章:则天证圣元年中进士、中乙未科状元,。
16、狄仁杰:玄宗年间明经科考试及第
16、杜牧:唐文宗大和二年中进士。
17、杨炯:上元三年应制举试及第。
18、王勃:乾封元年应科试及第。
19、陈子昂:文明元年进士及第
20、张九龄: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
21、王昌龄: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
22、范仲淹:真宗大中祥符八年进士及第。
23、欧阳修:宋仁宗天圣七年国子学广文馆试、国学解试中均获第一名,中监元和解元。天圣八年礼部省试获第一为省元,为“连中三元”。同年殿试十四名,二甲进士及第。
24、王安石:宋仁宗庆历二年进士第四名,
25、苏洵:宋仁宗嘉祐进士
26、苏轼:宋仁宗年间进士
27、苏辙:宋仁宗嘉祐二年兄弟同榜进士名登五甲,嘉祐六年殿试四等。
28、黄庭坚:宋治平四年中进士,
29、蔡京:熙宁三年进士及第。
30、沈括:嘉祐八年进士及第。
31、秦观:元丰八年(1085年)中进士,
32、李遵顼:西夏天庆十年廷试状元,后为西夏国皇帝。
:33、司马光:仁宗宝元元年会试中进士甲科。
34、包拯:仁宗天圣五年中进士。
35、寇准:宋太平兴国五年进士
36、朱熹19岁中进士。
37、陆游: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时期进士。
38、文天祥:二十岁中进士,宝祐四年状元及第。
39、秦桧:宋徽宗政和中进士。
40、张邦昌:进士出身
41、刘伯温:元统元年大都会试中进士,
42、施耐庵:29岁中举人,35岁与刘伯温同榜中进士,
43、吴承恩:嘉靖二十九年50岁贡生。
44、张居正:嘉靖十九年中乡试举人,嘉靖二十六年23岁中二甲第九名进士。
45、海瑞:嘉靖二十八年乡试中举。
46、徐光启:20岁时中秀才,36岁中举人,万历三十二年43岁时中进士。
47、唐伯虎:江南贡院第一,29岁应天府公试中第一名解元。
48、祝枝山:三十三岁乡试举人。
49、汤显祖:21岁中举人34岁中进士。。
50、严嵩:弘治十八十九岁中举人,弘治十八年二十五岁中进士。
51、史可法:崇祯元年中进士,
52、于谦:永乐十九年辛丑科进士
53、袁崇焕:万历四十七年中进士。

清朝

纪昀(jǐ yún),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三十一岁考中
进士,为二甲第四名,入翰林院为庶吉士,授任编修,办理院事。著有《四库全书》。

刘庸 清代书画家政治家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另有青原、香岩、东武、穆庵、溟华、日观峰道人等字号,诸城县逄戈庄(今属高密市)人。 刘墉是乾隆(1751)十六年的进士,历任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

刘春霖是光绪甲辰科状元,正式名称应为“一甲一名进士及第”。这年是清末光绪三十年,即公元一九零四年,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会试”。自此,在中国历史上持续了上千年的“科举制度”便彻底结束。刘春霖不但是清代的末科状元,而且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

清朝可能是离现在比较近,出名的进士有记载的很多,像晚清的军政重臣曾国藩,李鸿章,林则徐以及很多抗击侵略的朝廷官员人物中很多都是进士出身。

明朝

袁崇焕 (1584~1630年) 字元素,号自如。广西藤县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进士[本人认为是名将]

洪承畴(1593~1665年),字彦演,号亨九。明朝重臣,松山之败后降清。 万历四十三年(1615),23岁的洪承畴赴省参加乡试,为乙卯科中式第十九名举人。次年,赴京会试,连捷登科,为丙辰科殿试二甲第十四名,赐进士出身。

张居正,汉族,字叔大,少名白圭,号太岳,谥号“文忠”,湖广江陵(今属湖北)人,又称张江陵。明代政治家,改革家。16岁中举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由编修官至侍讲学士令翰林事。

元朝

刘伯温(1311-1375年),名刘基,字伯温,以字行。刘伯温于元统元年(1339年)考取进士。

金朝

王鹗(公元1191-1274年),字百一。金朝状元,元初大臣。《金史》的编撰者之一。著有《应物集》(已佚)、《汝南遗事》等。

宋朝

韩 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25~35岁,中进士。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西文学村柳家巷),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嘉佑元年(1056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在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高中进士第二名。

欧阳修,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散文家,和诗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欧阳修成为进士。

文天祥,(1236—1283),男,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原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民族英雄。著《文山全集》,名篇有《正气歌》《过零丁洋》。宋理宗宝佑时进士。官至丞相,封信国公。

此外,王安石,范仲淹,刘禹锡,陆游,等等

唐朝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开元九年(721) 中进士第,为大乐丞。

岑参(715—770),荆州江陵(现湖北江陵)人。出身于官僚家庭,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父亲也两任州刺史。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公元698-公元766年),约生于武则天圣历元年(698年),约卒于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十八年,与--〈元稹〉--同举书判拔萃科。

科举进士制度起源于隋朝,隋朝太短,不好找。自唐朝起,进士有考中的,有皇帝赐予的,我只能找了一部分,仅供参考。
------------------------------------
附:帮忙确认李白和杜甫是不是进士出身,我怎么找不到啊

古代自隋朝以后基本上都有功名。

明朝的如解缙,于谦,王守仁,海瑞,张居正,袁崇焕,史可法等等。


古代的科举考试
改变了封建社会前期豪门士族把持朝政的局面,广大庶族地主通过科举入仕做官,给封建政权注入了生机与活力,科举制度成为了选拔官吏唯一公正的客观依据,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读书,考试和做官三者联系,把权、位和学识结合起来,营造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和刻苦勤奋读书的氛围,更加促进了文学的繁荣昌盛。它的消极性...

谁给我讲讲古代的科举考试...
再次是较广泛地向地主阶级的各阶层和广大平民子弟打开了入仕的途径,使过去的所谓寒门 ,亦即中小地主和社会一般平民通过科举获得了参政的机会,甚至获得了高官厚禄。唐代科 举 制实行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选士原则,通过严格的考试选拔出大批出类拔萃的人才。 唐代科举制的实施(2) 唐代科举制虽然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起过...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谁来评价一下啊!给点独到见解
从社会角度来说:它的积极性体现,开放考试,吸收了不少寒士进入政权,让他们明白考科举可以是一条很好的出路。有益于扩大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提高社会的行政效率。改变了封建社会前期豪门士族把持朝政的局面,广大庶族地主通过科举入仕做官,给封建政权注入了生机与活力,科举制度成为了选拔官吏唯一...

宋代被誉为是读书人的天堂,看完这三条有种想穿越到宋代的冲动
读书科举入仕进一步成为宋代社会最为普遍价值追求。 结束语 宋代文教政策通过对科举考试的进一步发展,兴办官学,提升儒学地位,使更多人选择读书,为宋代社会培养了大批文治型人才。最终在整个社会尚学风气之下,宋朝出现了文人盛世,被誉为读书人的天堂,在世界文明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因此,才有了「 ”华夏民族文明之...

古代历史上百姓参加科举,有没有真的很历害的人?
我认为题目中说的“很厉害”应当没有特指哪个方面很厉害,它可以指考试很厉害,也可以指科举入仕后的成就很大,或者是在文学艺术等领域取得很高的造诣等,总之只要是平民出身而且参加过科举考试然后在历史上产生较大影响的人都符合本题的题设。科举考试史上只有两位“连中六元”的人...

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有哪些
唐太宗李世民、武则天、唐玄宗李隆基。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创立完善科举的关键人物。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他即位后,大大扩充了学院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武则天载初元年二月,女皇亲自“策问贡人于洛成殿”,这是科举中殿试的开始,但在唐代并没有形成永制。在唐代还产生了武举。武举...

清朝进士是什么官
进士不是官职。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我们把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古代的科举考试分为县、府试,考试通过称之为秀才,秀才通过乡试(省一级的考试)称之为举人,举人通过会试(也叫京试)称之为贡士。贡生参加殿试,面试且笔试以后,被皇帝分为三等,一等三甲,分别为状元,榜眼...

隋唐科举制
中小地主和下层知识分子通过科举入仕,特别是以进士科获得显要官职的人越来越多,从而对于凭借门第荫封取得官位的权贵子弟的威胁也越来越大,于是从唐代中叶起就出现了以凭仗门荫为主的旧官僚贵族集团与主要依靠科举入仕的新官僚集团之间的激烈党争。这种激烈的党争一直贯穿了整个唐朝中后期,而科举制度的发展为朋党的形成...

唐朝的科举制度什么人不能够参加
富裕的学生左拥右抱大肆虐狗,不过穷学生并不眼红,出水才见两腿泥,是英雄还是狗熊明年春天的考场上见分晓,高富帅不是学霸狗屎不如。第二年春天是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放榜之后全城轰动,正好赶上看牡丹的好时节。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大唐的科举考试一年也就录取十几个,录取之后一般都分配...

历史上通过科举入仕的名人有谁?
从宋朝开始,只要是文官,几乎都是靠科举考试。所以说能记入历史的文化官员等名人,几乎都是考科举考试的。不靠科举考试的才是凤毛麟角。

四川省17167638555: 历史上通过科举入仕的名人有谁??? -
汝享天龙: 很多啊 特别是宋朝的当官的大部分都是 ~ 我就记得一个了 北宋 寇准~ 是个宰相

四川省17167638555: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名人是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的? -
汝享天龙: 这就太多了 自隋朝文帝杨坚废除孝廉入世制 确立科举制度以来 唐宋元明清 都继承这一体系 你可以想到的名人99%都是通过科举制度入朝为官的··· 楼主好像比较喜欢宋朝的 我就列几个宋朝的 像宋朝 有 欧阳修 他可以说是宋朝8大家的老师...

四川省17167638555: 哪些中国古代历史人物是由科举制度选拔出仕的 -
汝享天龙: 1. 唐朝:房玄龄、梅如晦、宋璟、姚崇 2. 宋朝:包拯、寇准、范仲淹、王安石 3. 明朝:解缙、伦文叙、严嵩、海瑞、杨继盛、张居正 4. 清朝:于成龙、林则徐

四川省17167638555: 历史上哪些人通过科举制度当上官的 -
汝享天龙: 唐朝:王维,柳公权,张九龄,狄仁杰 北宋:范仲淹,王安石,三苏(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南宋:文天祥 明朝:解缙,方孝孺,张居正,杨继盛,杨涟,夏言,于谦. 清朝:翁同龢,刘春霖(最后一个状元)

四川省17167638555: 历史上通过科举入仕的名人有谁???
汝享天龙: 宋朝最多了,王安石、司马光、欧阳修,范仲淹、苏轼等

四川省17167638555: 历史上通过科举考试成为进士的有【】A蒲松龄B曾国藩C白居易D杜牧E郑板桥 -
汝享天龙: B,C, ,D,反正肯定不是蒲松龄和郑板桥,这是多选题吧.

四川省17167638555: 你知道历史上哪些著名人物是通过科举当上官的? -
汝享天龙: 基本汉官从隋唐以后不是开国的基本都是 像寇准 刘墉 都是经过科举的

四川省17167638555: 你知道历史上哪些著名人物是通过科举当上官的? -
汝享天龙:[答案] 基本汉官从隋唐以后不是开国的基本都是 像寇准 刘墉 都是经过科举的

四川省17167638555: 求古代科举考试的进士中成为名人的以及现代中高考状元(广义的状元,即中高考考高分的)中成为名人的 -
汝享天龙: 古代进士中的名人太多了.只要做官的,绝大部分是进士.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苏辙、王安石、柳永、秦桧、文天祥、解缙、于谦、严嵩、徐阶、张居正、袁崇焕、张廷玉、郑板桥(郑燮)、纪晓岚(纪昀)、刘墉、曾国藩、康有为……都是进士.名人里,不是进士的反而少.一般都有特殊原因,如唐伯虎.有的则是纯属于考不上,考试能力差,蒲松龄、李鸿章、左宗棠.状元出名的,陈水扁.永远考第一名.陆步轩,长安县文科状元,北大毕业后十年沦落为肉铺老板,人称“北大卖肉才子”.

四川省17167638555: 考进科举制一举成名的历史人物是 -
汝享天龙: 据说唐朝王维通过走某个皇家公主的门路而被录取为状元的,不过唐朝时期科举制不完善,这种走后门是常态来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