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被誉为是读书人的天堂,看完这三条有种想穿越到宋代的冲动

作者&投稿:愈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导语: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陈寅恪 说起宋朝,这是一个非常富有争议的朝代,我们习惯为宋朝贴上许多标签,一方面为宋朝的受内虚外,积贫积弱而顿首痛心,另一方面又不得不为宋代的经济富强,文化繁荣所深深折服。 宋朝建立后,宋太祖,太宗和他们的后人们吸取晚唐五代十国藩镇割据 、权臣武将篡位的教训,于是高度重视文治,宋太祖直接提出:「 ”朕欲尽令武臣读书,知为治之道”。 于是一个文化繁荣的王朝,一个继盛唐之后的又一文人盛世便诞生了,直到今天,甚至于还有一种说法是宋代是读书人最为向往的朝代,今天观点君和大家聊一聊支撑其文化繁荣背后的文教政策。 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 自从隋文帝创科举以来,门阀大族对人才选拔权的垄断开始被打破,但是在隋唐时期真正能够通过科举入仕的普通人并不多。直到唐代,科举还只是寒门子弟取得做官资格的一种奢望。唐代科举不仅录取规模小,而且考中后还要通过吏部严格考核才能做官,也就是说即便最终第,也并不意味着就有官做。 《文献通考·选举考》记载:「 ”唐时所放进士,每岁不过二三十人。士之及第者,未便解褐,入仕尚有试吏部一关。韩文公三试吏部无成,则十年犹布衣。且有出身二十年不获录者。” 唐代状元家世调查(原创) 到宋代,科举及第的进士不仅立即就可以做官,而且升官速度之快,绝对让唐代进士羡慕不已。尤其是那些位列一甲的人。 据统计,宋仁宗朝一共组织过13届科举考试,考中一甲者39人,后来位列公卿的,高达34人。其中嘉佑二年的科举考试堪称科举历史上的最高峰,这一届的进士榜可谓群星闪耀,《宋史》中留有传记的共计有24人,并且这些进士中有九人后来官至宰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学领域,都有引领时代的人物出现。这一批进士中,除了有我们熟知的苏轼,苏澈兄弟外,还有程颢,张载这样的理学大家,以及吕惠卿,章惇这些后来的政坛新秀。 宋代科举考试图 而这些人得以涌现的因素,除了其自身优秀之外,还与宋代科举地位提高,科举取士受到统治者的更大程度重视有关。如此一来,科举就成为入仕做官的主要途径之一(宋代还有一重要取士途径——恩荫),甚至于之前对科举非常不屑的官僚贵族子弟,也开始热衷于科举试。「 ”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被读书人奉为圭皋,整个社会刮起尚学读书风气。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 ……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节选自宋人汪洙《神童诗》 另一方面是科举取士规模的显著扩大和考试内容的革新。起初,在宋太祖时期每届录取进士人数与唐代基本持平,一届不过二三十人。到了太宗时代开始明显增加录取名额。 据史料记载,太平兴国二年的(太宗年号)殿试中,共计录取进士及第者109人,另外还有诸科及第者207人。此后,每届基本维持在三四百名的录取规模上 。往后到了真宗,仁宗朝,科举取士规模更是迅速扩大: 北宋科举数据统计(原创) 此外,鉴于唐代科举考查的帖经、墨义完全是鼓励死记硬背儒经,而诗赋考试又与治国没有太多实际联系,于是到王安石变法时,科举考试废除帖经、墨义、诗赋等传统科目,改考经义。所谓经义是指论述儒经某一内容的小论文,能够综合考察考生的文笔水平和对儒家经典的理解。这样最大程度上保证了科举考试选 *** 的不是只会死读书的知识分子,而是像欧阳修,苏轼这一类既能够提笔作文吟诗赋词,又能够治理一方的文治型人才(事实上,宋代很多著名的官员本身又是文学大家)。 兴办官学 中央官学: 宋代的中央官学是在国子监下面设置的国子学、太学,传授各种知识技艺的律学、医学、算学、书学、画学。太学为了培养出宋代社会所需要的经济政治文化类人才,其教学组织形式也在不断发展。 国子监图 宋皇佑、嘉佑年间(即仁宗时期),太学中推行胡瑗的「 ”分斋教学”法,强调理论知识与实干能力同等重要,因材施教与互相交流结合。到了神宗时期,官学里又采用王安石提出的「 ”三舍法”,在太学里分置三舍(即外舍,内舍与上舍,这有点像我们今天的等级教育,后面提到的升舍考试即升学考试),建立起一套成绩与德行兼顾、平时考察与升舍考试并重的人才培养制度,将人才选拔与培养融入一体。 地方官学: 为了培养更多文治型人才,宋朝除了设有中央官学之外,还沿袭前朝旧制在地方建立学校。当时宋的地方行政体系分为路、州,县三级,朝廷在州以下设置讲授儒家经典的学校。 地方教育发展到宋朝也出现了许多新变化,使得地方官学呈现欣欣向荣的状态: 任命专管地方教育的行政官员。王安石变法时,朝廷设置诸路学官,之后又在诸路成立提举学事司。这样地方教育就有了专门依附的行政系统。 国家规划出学田作为地方官学的办学经费。宋天圣元年朝廷赐给兖州学田,之后又令诸州「 ”给田十顷赡士”,凡是地方官学均可得到相应数量的学田,田租收支归由地方学校自己处理。 建立一套成熟的管理制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建立起了地方各级各类学校的建制与廪养制度、教学、考试、奖惩制度,以及向中央国子监输送监生的贡士制度等,并且成为明清效仿的对象。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宋代官学系统中曾设置有小学,承担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任务。但官立小学,兴废无常,私立学塾成为承担儿童启蒙的教育组织,私塾发展到明清时期已经遍布城乡,并且衍生出坐馆,私塾,义塾等多种形式,成为教育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私人学堂图 相比于明清时期封建教育走向僵化,学校成为热衷于科举取士,而忽视人才培养的地方,国子监沦为生员取得参加科举考试的一种工具。又或者较之于两汉魏晋乃至隋唐,读书和入仕的权利基本掌握在门阀贵族手中,宋代建立起的一套中央地方官学体系,最大程度上为普通人提供了受教育和入仕的机会,同时也扩大了人才选拔人群和数量,从而为整个社会选拔更多人才。 尊孔崇儒 说起古代读书人的事,就不得不提起为历朝历代君王所推崇的儒家思想。 事实上,尊孔崇儒正是宋代文教政策的核心之一。宋代统治者认为:儒学是「 ”人伦之大纲” ,只有提升孔子地位,尊崇儒家思想,才能维护王朝的长治久安。 孔庙图 宋朝建国之初,宋太祖便恢复被战乱毁坏的各地文宣王庙。宋代统治者加封孔子为玄圣文宣王,又封孔子以下十哲为公,七十二弟子为侯,赐予孔子后裔爵位,并给予赐官、赏田、免赋税等特殊待遇。君臣祭祀孔庙,将孔庙释奠礼上升为帝王之礼。 (宋太祖)诏有司增葺祠宇,塑绘先圣、先贤、先儒之像”,并「 ”自赞孔、颜,命宰臣两制以下分撰余赞,车驾一再幸焉。”……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正月乙亥,赐乡贡进士孔世基同进士出身,褒无圣之后也……三年十月庚申,召见孔子第四十四代孙孔宜,问以孔氏世嗣,擢右赞善大夫,袭封文宣公……同月辛酉,又诏免袭封文宣公租税(《续资治通鉴长编》)。 宋代尊孔崇儒的政策,除了直接表现为对孔子地位的抬升之外,还间接表现在科举考试中不断强化经学的地位。唐代科举侧重于诗赋取士,譬如诗佛王维能够考中状元,和他写得一手好诗是密不可分的。宋初沿袭唐制,但从宋太宗开始,强调科举取士「 ”须通经义,遵周孔之礼”,南宋理学大家朱熹对儒家经典《孟子》加以诠释,并且将其与《大学》、《中庸》、《论语》共同列为「 ”四书”,与「 ”五经”共同作为读书人的必学教材。 鹅湖之会,朱熹和陆九渊理学之争 儒学教育的加强,使得崇儒重教之风更加深刻地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读书科举入仕进一步成为宋代社会最为普遍价值追求。 结束语 宋代文教政策通过对科举考试的进一步发展,兴办官学,提升儒学地位,使更多人选择读书,为宋代社会培养了大批文治型人才。最终在整个社会尚学风气之下,宋朝出现了文人盛世,被誉为读书人的天堂,在世界文明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因此,才有了「 ”华夏民族文明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的赞誉。 但是,宋代文教政策也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譬如盲目扩大科举取士规模,造成官僚机构臃肿,行政效率低下,而且每年需要耗费大量财政支出来支撑庞大的官僚队伍,成为北宋多年收不抵支的重要因素。宋代社会盛行以文为贵、以武为轻的思想,武将地位低下,并且受到文官制约,畸形文官政治为北宋灭亡埋下隐患。 【我是历史中简堂观点君,专注宋史,欢迎关注】




历史上被称为读书人最舒服的时代是哪个朝代呢?
我认为宋朝就是读书人最舒服的时代。从综合国力上面说,宋朝的国力非常繁荣,朝代的延续时间比较久,当时开封一带经济发展也是非常富庶,无数商业、手工业纷纷崛起。另外,宋代的政治也是非常开明,文化上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所以,平心而论,宋代的确是读书人最舒服的时代。一、宋朝的“重文轻武&r...

古代对读书人的称号有哪些如监生 古代对读书人的称号有哪些
3、举人。举人是指被荐举之人。汉代取士,无考试之法,朝廷令郡国守相荐举贤才,因以“举人”称所举之人。唐、宋时有进士科,凡应科目经有司贡举者,通谓之举人。至明、清时,则称乡试中试的人为举人,亦称为大会状、大春元。中了举人叫“发解”、“发达”。习惯上举人俗称为“老爷”,雅称...

自古读书人的代称?知道的回答下..
青袊:也作青襟,古代读书人常穿的衣服,故代指读书人。还有儒生、书生等,以及书呆子这个带有贬意的称呼。以上是通用称呼,而秀才、举人、举子、进士、探花、榜眼、状元等则是对通过科举的读书人的代称。甚至还有“公车”,如“公车上书”。起因是古时中国朝廷用车马接送到京城考试的读书人,因此后来人...

都说宋朝是读书人最舒服的时代,国力其实并不怎样,大家怎样看?_百度...
评价一个王朝的国力,需要从经济,军事,政治,文化,科技,教育,人力资源等指标来综合衡量,我们就一一介绍吧一,经济富庶繁荣哪怕以最严苛的眼光来审视宋朝,也必须承认,宋朝的经济是中国古代王朝中发展得最好的,没有之一宋朝农业发展水平超过了唐朝,江南地区亩产稻米可达2至3石,最高达到4石,唐朝...

都说宋朝是读书人最舒服的时代。国力其实并不怎样。大家怎样看?_百度...
宋朝是读书人最舒服的时代,这个时代满足了读书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宋朝,无论是北宋南宋,总体上都是重文轻武,文臣在朝廷上占据主导地位。皇帝提倡武将读书,大力提倡诱导读书。宋真宗说:“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入簇。娶...

请问历史上有哪些有名的读书人
朱熹是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朱熹十九岁考中进士,是极富才华的一位读书人。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2...

究竟为什么说宋朝是读书人最舒服的时代呢?
宋朝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不过这种开放只是针对读书人的开放,因为宋朝的帝王赵匡胤就是通过陈桥兵变从而登基称帝的,因此,由赵匡胤开始,宋朝就奠定了重文轻武的风气。读书人思想的开放同时也让读书人在文学上和语言表达上面更加放松,再加上继承了由唐朝诞生的科举制度,因此,宋朝的读书人是最舒服的。一、...

古代读书人的代称
秀才,古代对有才学者的美称,最早见于《管子·小匡》。在汉代,秀才成为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后来广泛用以指称读书人,包括在学校接受教育的生员。举人,位于秀才之上的称号。原指被荐举的人才,汉代无考试制度,由地方官员推荐贤才,故称“举人”。唐宋时期,举人成为参加进士科举考试的士人的称呼。至明清,...

宋朝是读书人最舒服的时代,文学史上是真的吗?
真正让读书人幸福的自然不是朝廷不会针对他们,而是读书能够过上好日子。所谓的“好日子”可不是单纯的吃饱饭,也不是其他朝代考取功名利禄,而是一种历史上都不曾拥有的非常好,好到极限的待遇。在宋朝期间,一旦在文学上有所成就,那么就直接改变了社会地位。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贫寒人家,一...

读书人在哪个朝代才被重用
社会环境决定着文化的多元化和繁荣,唐宋时期,文化空前繁荣,但是唐朝更胜一筹,唐朝的繁荣,与世界的广泛交流,塑造了各方面大量的人才,其中诗人占了突出的位置,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不可胜数。虽然天文,地理,医药等有占有一定的位子,但与诗歌相比黯然失色,这与唐代皇帝重视诗歌有很大关系。

吉林省18656251282: 北宋为什么是读书人向往的天堂 -
善莫阿赛: 因为宋朝的执政是,皇帝与士大夫共天下,所以士大夫的权利很大,能够反对皇帝的决定,没有士大夫的同意,政策就实行不了.(真正的,其他朝代都做不到这样的程度)

吉林省18656251282: 看书的几个境界是什么 -
善莫阿赛: 读书三境界,是清代文学家王国维提出的读书理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

吉林省18656251282: 读书的三重境界: -
善莫阿赛: 1、此为清代文学家王国维提出的读书理论;2、读书的三重境界,符合古学的小学,大学的通义. 古人治学讲究“厚积薄发”,所以第一阶段,重点在于“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看,要博览; 其次的阶段就是要思考,论语中讲“学而...

吉林省18656251282: 开卷有益的事例100 -- 150字 -
善莫阿赛: 鲁迅嚼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

吉林省18656251282: 开卷有益的论据 -
善莫阿赛: 名人苦读趣事 “天才出于勤奋.”许多文学家、科学家的成才之路就是从小刻苦读书.请看鲁迅和王亚南苦读的趣事. 鲁迅嚼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

吉林省18656251282: 谈读书的作文,600以上 -
善莫阿赛: 《谈读书》 著名学者朱熹曾说过:“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而我却说,读书有三贵:贵在认真,贵在消化,贵在坚持. 0读书贵在认真.著名的政治家,理论家列宁,读起书来对周围的一切都理会不到.(旁若无人)有一次,他...

吉林省18656251282: 哪位能说一下宋朝读书出名的诗句我急求
善莫阿赛: 《神童诗》 宋 汪洙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学...

吉林省18656251282: “三味书屋”到底是哪“三味” -
善莫阿赛: 何为“三味” 1.古人有两种说法:其一是前人对读书感受的一种比喻,“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三种体验合称为“三味”;其二是“三味”出自宋代李淑《邯郸书目》:“诗书味之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

吉林省18656251282: 陈寅恪先生评价宋朝文学艺术“华夏民族的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宋朝 -
善莫阿赛: D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宋代文学艺术成就的准确识记,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宋代主要的艺术形式的词,A是宋代重要的文学家,B北宋著名的画家,C是南北宋之交的女词人,D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之一,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D不是发生在宋代,故选D.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