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作者&投稿:明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孔子关于教学原则和方法的观点有哪些~

1、因材施教:
释义: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出处:战国 孔子《论语·先进篇》

原文:
子路问:“闻斯行诸?”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
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白话译文:
子路向老师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么?”
孔子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
冉有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么?”
孔子回答:“对,应该立刻实行。”
公西华问:“先生,一样的问题你的回答怎么相反呢?”
孔子说:“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但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三思而行。”

2、有教无类
出处:《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
白话译文:
孔子说:“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分族类。”
3、温故而知新
出处:《论语·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白话译文: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4、举一反三
出处:《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白话译文:
孔子说:“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时,先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又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时,也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先不要往下进行了。”

5、学而优则仕
出处 :《论语·子张》:“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白话译文:子夏说:““事情做好了,可以总结经验,从中学习,取得进步;学习学好了,就可以把这些知识应用到日常做事中。”

孔子在教学上,强调“学而知之”,提出了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温故知新、以身作则等教育教学原则。

我来试试,希望满意!

孔子作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一生从事教育工作,教出了许多有才干的学生,在教育实践中取得了丰富经验,《论语》一书对此有较多的概括。

其一,关于教育指导思想。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卫灵公》),即受教育者不应分贵贱、贤愚,应该机会均等。这一思想打破了教育的等级界限,扩大了教育对象,使教育扩及于广大平民,这在当时无疑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

其二,关于教育的基本方法。
孔子主张“因材施教”,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也就是说对于中等才智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道理;以于中等才智以下的人,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道理。为贯彻这一思想,孔子很注意对自己学生的观察了解,诸如“由也果”、“赐也达 ”、“求也艺”(《雍也》),在此基础上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比如冉求办事畏怯,所以要鼓励他;子路胆大过人,自以为是,所以要故意抑制他。即:“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先进》)孔子还重视诱导式的启发教育,不要求学生死读书,而贵在触类旁通,即所谓:“告诸往而知来者”(《学而》)。子夏谈诗“巧笑倩分,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从而体会到“礼”应该以忠信仁义为本的道理,因此孔子称赞他道:“起予者商也!始可与信《诗》已矣。”(《八佾》)能启发我的人是子夏啊!现在我可以与你谈论《诗经》了。颜渊听老师讲学后“亦足以发”(《为政》),子贡也说他“闻一以知十”(《公冶长》),所以孔子特别称赞颜渊的聪明好学。这正是启发诱导式教育的必然结果。孔子特别强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即:不到他苦苦思索而想不通时,我不去启发他,不到他想讲而讲不明白时,我不去开导他。例举一个道理而他不能类推出三个道理,我就不再教诲他了。孔子还强调在实行启发诱导的基础上,必须注意循序渐进,即:“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子罕》)这种使学生竭力钻研,“欲罢不能”的情状,正是对循循善诱启发教育的写照,在我国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其三,关于教育的基本内容。
孔子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但他所用的教材多是沿用周代贵族学校所用的六艺,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子所雅言,《诗》《书》执礼。”(《述而》)“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季氏》)由此可见,孔子是以诗、书、礼、乐为普通教材教育学生的。至于“易、春秋”只是在孔子的晚年才进行研究并付诸教学的内容,所以孔子说:“五十以学《易》”(《述而》)。也可能因为《易》、《春秋》是比较精深的学科,只有少数高材生才能学习,所以说“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孔子世家》)。那么,在这些教学内容中孔子最为重视的是什么呢?从《论语》的许多思想中可以看出,《诗》《礼》是孔子教学的主要课程。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季氏》)“诵《诗》三百,授之以政。”(《子路》)“《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为政》)又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八佾》)“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为政》)这些思想说明,孔子不仅重视《诗》《礼》的教育,而且重视这些内容的总结挖掘与研究,它对中国古代教育内容的丰富和完善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其四,关于教育的培养目标。
在孔子看来,进行教育的目的除了用仁义礼净化人们的灵魂,协调人们的社会行为之外,其重要目的在于培养具有仁义之心的“仕”、“君子”,以为当时的社会服务,这就是他著名的“学而优则仕”思想(《子张》)。正因如此,当季康子问他的弟子仲由、子贡、冉求能否“从政”的时候,孔子满口答应可以“从政”(《雍也》)。事实上,在孔子七十有二的得意门生中,从政者为数不少,孔子自身也不反对参政。这说明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培养目标与当时的社会需要是相统一的,体现了教育的社会价值。当然,孔子的教育思想不可避免地体现着阶级属性,但作为社会的人,孔子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所倡导的许多思想,本身具有符合人类共性的成分,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应予以辩证地分析和扬弃。

再说关于学习————————————————————————
《论语》中关于学习的思想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值得今人借鉴。这些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关于学习的态度。
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孔子赞扬的颜渊就有这种发愤好学的乐观精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雍也》)其次,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述而》)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第三,专心致志,知难而进。孔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里仁》)读书的人要立志于追求道义、真理,要专心致志,不要为 世俗所累。同时,他还认为追求学问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要敢于知难而进,“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雍也》)针对冉求在学习问题上认为自己能力不够的思想,孔子认为所谓能力不够的人,是走在中途就停止下来,你现在以能力不够划地自限,实际上是没有坚持到底的缘故。在这里孔子勉励冉求要知难而进,只有这样才能得道。事实上孔子自己就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人(《述而》)。第四,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这说明学无常师,作为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孔子提倡和赞扬“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体现了孔子严谨的治学态度。
2、关于学习的方法。
孔子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处提及学习方法问题,最著名的莫过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与此同时,孔子还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殆。要求人们把学习积累和钻研思考相结合,不能偏废。另外,孔子还非常重视精益求精,“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对一知半解,浅尝辄止。
3、关于学习的内容。
孔子主张学习要博,要广,不能偏颇、单一。他提出要用四种东西作为自己的学习纲要,这就是“文,行,忠,信”(《述而》)。即文化知识,品德修养,忠诚笃厚,坚守信约。这四项内容对于自己和别人都具有重要意义。孔子在重视博学的同时,也强调学习要抓根本的东西,孔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这里孔子在回答子贡的问题时,说明自己的“多学”是相对的,在多学的基础上,我是用一个道理来贯穿自己的学说的,这个道理就是学习的根本,学习重在抓住根本。这里孔子间接地说明了博与精的关系,值得借鉴。

4、关于学习的目的。
孔子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但重点在于“学以致用”。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子路》)也就是说,熟读《诗经》三百篇,交给他政治任务,却办不成;派他出使到外国,又不能独立作主应对;这样,虽然书读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处呢?又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述而》)也就是说,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习,听到正义的事不能去做,有错误不能改正,也就是理论和实际不能结合,这才是我们忧虑的。由此可见,读书的目的,不在于死记书本,而在于应用,在于实践,在于“举一反三”地灵活运用知识。关于这一思想,在孔子的学生子夏的思想中也表现出来。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子路》)也就是说当官时有余力就应该学习,学习后有余力就可以做官。这一思想实质上也体现了学与用的关系,要想当好官必须学习,学习的目的应是更好地当官,体现了学习与应用的关系,也体现了孔子办私学的目的,即通过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让他们直接登上政治舞台或作教师培养政治人才,当然在孔子看来,学习的目的也在于对道义、真理的追求,“士志于道”,“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教育教学原则有哪些
问题一:教学原则包括哪些 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原理。它既指导教师的教,也指导学生的学,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原则主要有: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1.科学性和思想性...

我国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哪些,各原则的内涵依据是什么,如何贯彻应用这些原 ...
中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体系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体系,是在苏联凯洛夫教育学的教学原则体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其内容已由我国教学理论和实际工作者结合我国的教学实践有所发展,并补充了一些新的原则。特别应当指出,这一原则体系是针对师生系统地传授和学习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如果教学采用教师辅导学生从活动中自己...

孔子给我的启示是什么?
”即通过观察和与学生对话进行全面了解。正因如此,孔子十分熟悉他的学生的特点和个性。所以孔子的教育和教学就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个性特点来进行。孔子因材施教的方法仍然是我们职业教育应遵循的教学原则。我校生源复杂,层次差别较大,在2000年,我们就提出了分层次教学方法,即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孔子在思想方面的主张主要有哪些?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主要有哪些_百 ...
2、他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重视教育。3、他提倡“学而优则仕”,为封建官僚的政治体制准备了条件。4、他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和整理,进行了教材建设,奠定了后世儒家经典教育体系的基础。5、他总结了教育实践经验,提出了许多教育教学原则方法,揭示了许多教育教学规律。

适合小学教师使用的教育理论
这本书明确提出并详细论证了一系列的教学原则和教学规则,提出并论述了各种教学方法(包括一般的教学方法和分科的教学方法),拟订了各级学校的课程设置,确立了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制订了编写教科书的原则要求,甚至对教师如何上好一堂课也都作了具体的规定。同时提出教育者本身也应当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以便更好...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采用的措施有哪些
小学生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教学原则,是语文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的规律。下面是我整理的小学语文 教学 方法 采用的 措施 有哪些,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小学语文相关内容推荐↓↓↓ 小学语文寓言故事大全 小学语文描写方法大全 小学语文知识点总结大全 小学语文中国文化常识大全 小学语文教学方...

认知主义在哪些理论和教学原则方面对教育有启发?
三是强调内在动机。布鲁纳充分肯定动机对促进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认为与其让学生之间展开某种竞争,激发其学习行为,还不如提高学生的内在动机,让其不断挑战自身的能力。四是强调信息提取。布鲁纳对记忆过程持比较激进的观点。教学原则:1、动机原则。布鲁纳认为,学习取决于学生对学习的准备状态和心理倾向...

孔子在教育上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二是打破教育上贵贱贫富的等级,提纲“有教无类”,使人人享有教育的平等权利,学生众多,史称“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三是主张尊师重道,“三人行,必有吾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和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的教学原则及...

教学理论包括哪些方面
3、教学技术,教学技术是指运用各种工具和手段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方法。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已经从传统的黑板、粉笔和教科书扩展到了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等多种形式。这些技术可以提供更加生动、形象和有趣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4、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结合体...

良弓之子必学为箕的教学方法是什么?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教学方法是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语出礼记学记,意思是好的冶匠的儿子,要把冶炼金属制造的本领学到手,就要先学缝制皮衣的技术。良冶之子必学为裘的核心 好的工匠的儿子要把制造良弓的本领学到手,就要先学习用木条做簸箕的...

伊吾县15899468109: 孔子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
由柴米可: 孔子创办私学.不分家境贫富和出生贵贱,广收门徒.先后培养的学生有三千多人孔子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他要求学生要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

伊吾县15899468109: 孔子在以下方面的教育思想和观点 1教育对象 2教学方法 3学习态度 4学习方法 -
由柴米可:[答案] 1有教无类 2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伊吾县15899468109: 孔子的教学方法 -
由柴米可:[答案] 孔子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 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同时还必须“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

伊吾县15899468109: 孔子的教育主张,教学方法和影响 孔子的政治思想 -
由柴米可:[答案] 1.孔子在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2.教学方法孔子在教育上有三大创造和贡献: 一是春秋时期,王官之学衰微,孔子首开私人讲学之风,设杏坛讲学授徒,整理并以《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为教材,以礼、乐、射、...

伊吾县15899468109: 这三则语录那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那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它们表明了孔子怎样的教育 -
由柴米可:[答案] 第二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第一、第三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它们表明了孔子要谦虚学习,不浮夸,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请教为耻,不不懂装懂的教育思想.

伊吾县15899468109: 论语六则中,孔子提倡的学习方法有:(四格)和学习态度有(四格)急啊啊啊啊! -
由柴米可:[答案] 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识之. 学习态度: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伊吾县15899468109: 学习态度是什么?孔子教育方面: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习态度是什么
由柴米可: 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意思是,孔子说:具备中等以上的聪明才智的人,可以教授给他深奥的学问;中等...

伊吾县15899468109: 孔子的教育主张,教学方法和影响 -
由柴米可: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

伊吾县15899468109: 孔子提倡的教学方法是什么 -
由柴米可: 孔子在教育上有三大创造和贡献: 一是春秋时期,王官之学衰微,孔子首开私人讲学之风,设杏坛讲学授徒,整理并以《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为教材,以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为教育内容; 二是打破...

伊吾县15899468109: 孔子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有哪些主张 -
由柴米可: 学习方法:第一是多读多悟,孔子晚年好《易》,读到韦编三绝的程度.后来有人说孔子能预测上下五百年,看来也并不是空穴来风.这里也说明孔子是个活到老学到老的人,能在两千年前就达到这种学习精神,很不简单啊. 第二是能专能深,...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