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起源于哪个传说或历史事件?

作者&投稿:展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清明的由来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设计陷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
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即晋文公。他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
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右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
扩展资料:
清明节的习俗除了讲究踏青、扫墓之外,还有禁火、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于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就是到了当今的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清明之时,正值春回大地,人们乃因利趁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踏青也叫春游,古代叫探春、寻春。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
1. 荡秋千: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载“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竟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士民因而呼之”,宋代宰相文彦博诗《寒食日过龙门》,诗中描写为“桥边杨柳垂青线,林立秋千挂彩绳。”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荡秋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2. 蹴鞠: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又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打马球,也是端午之戏之一。马球,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古称击鞠。三国曹植《名都篇》中有“连翩击鞠壤”之句。《析津志》记辽国把打马球作为节日的传统风俗,于端午、重九击球。《金史·礼志》也记金人于端午击球。宋代有“打球乐”舞队。至明代,马球仍流行。《续文献通考·乐考》记载明成祖曾数次往东苑击球、射柳。明《宣宗行乐图》长卷中绘有宣宗赏马球之场面。当时的官员王直写的端午日观打球的诗:“玉勒千金马,雕文七宝球。鞚飞惊电掣,伏奋觉星流。炎页过成三捷,欢传第一筹。庆云随逸足,缭绕殿东头。”北京白云观前也有群众骑马击球之典。清代天坛一带也还有马球运动,直至清中叶之后,马球才消失了。1965年开始西安市又出现了仿古马球运动,使这一古老的体育运动在绝迹多年后重又出现在中华大地上。
3. 踏青: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中国的踏青习俗由来已久,远在先秦时已形成。据《晋书》记载:每年春天,人们都要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至唐宋尤盛。据《旧唐书》记载:“大历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可见,踏青春游的习俗早已流行。到了宋代,踏青之风盛行。中国人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 。
4. 植树: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清明节植树的习俗,发端于清明戴柳插柳的风俗。关于清明戴柳插柳,有三种传说。最古老的传说,是说为了纪念教民稼穑耕作的祖师—神农氏,后来由此发展出祈求长寿的意蕴。再晚点的传说与介子推有关。据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介子推时,发现介子推死前曾经靠过的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更晚点的传说是唐太宗给大臣柳圈,以示赐福驱疫 。
5. 放风筝: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6. 扫墓: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


清明节源于介子推的传说,介子推有什么故事吗?
准确地说,寒食节源于介子推的传说。介子推(出生不详——公元前636年),又名介之推、介推,后人尊为介子,春秋时期晋国人,因“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壮举,深得世人怀念。死后葬于介休绵山。晋文公重耳深为愧疚,遂改绵山为介山,并立庙祭祀,由此产生了“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历代诗家文人留有大量吟咏缅...

清明节起源于哪个传说或历史事件?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设计陷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

清明节的传说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的正确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两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日。 在...

清明节的传说名字叫什么?
清明节起源于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被迫逃亡,19年的逃亡生涯里,经常饱受饥寒交迫,野菜为汤。有一次,因为天气突变,野菜都没得吃了,一饿就是好几天,已经濒临死亡边缘。而跟随他的臣子中,有个近臣,名叫介子推,生得一身正气,忠心耿耿。为了重耳的身体,悄悄的割下了自己腿上一块肉,再炖汤端...

清明节的传说是什么呀?
清明节植树的习俗,发端于清明戴柳插柳的风俗。关于清明戴柳插柳,有三种传说。最古老的传说,是说为了纪念教民稼穑耕作的祖师—神农氏,后来由此发展出祈求长寿的意蕴。再晚点的传说与介子推有关。据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介子推时,发现介子推死前曾经靠过的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更晚点的传说...

清明节起源于什么
【清明节的起源】清明节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每年的阳历4月5日前后。清明节后,雨水逐渐增多,大自然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这个时节,万物“吐故纳新”,无论是自然界的植物,还是与之共生的生物,都在这个时期摆脱冬季的污浊,迎接春天...

关与青明节的故事
一 关于清明节的故事和传说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故事和传说。其中一个著名的传说涉及到晋国公子重耳和其臣子介子推。春秋时期,重耳为逃避迫害流亡国外,途中饥饿疲惫,介子推割下自己的大腿肉煮汤救重耳。后来重耳成为晋文公,想要报答介子推,但他已经隐居起来。为了逼介子推出山,晋...

清明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
答案是是的。清明节传统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清明节扫墓“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明扫墓八大忌 一、...

关与青明节的故事
清明节的传说故事: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回外,又累又饿,答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介子推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汤让重耳喝了。十九年后,重耳做了晋文公,介子推却背靠柳树死在了山火中,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既是一个扫墓祭祖...

清明节起源于何时?
又叫寒食节 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

大荔县13264542431: 清明节的由来和传说是怎样的?
东野燕西罗: 清明节源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关于清明节的来历还有一个传说,传说晋文公重耳流...

大荔县13264542431: 清明节的由来是什么?
东野燕西罗: 清明节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关于清明节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传说晋文...

大荔县13264542431: 清明节的来历究竟是什么?
东野燕西罗: 清明节是由寒食节发展而来.传说寒食节是在春秋时代为纪念晋国的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立的节日,寒食节讲究禁火、冷食.是流传于北方的一个较早的节日,后来在发展...

大荔县13264542431: 清明节的由来?
东野燕西罗: 清明节大约开始于周代,到现代为止已经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清明节是我国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属于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清明节凝聚着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文明的祭祀文化...

大荔县13264542431: 清明节的来历! -
东野燕西罗: 清明节的来历 清明节将节气日与民俗节日融为一体,是天时与人时的合一,清明礼俗文化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传统观念.经历史发展演变,清明节吸收融合了寒食节与上巳节的习俗,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大荔县13264542431: 清明节来历10字
东野燕西罗: 清明节现在都放假了,就是为了让人们回家扫墓,但是朋友们是否知道清明节的起源呢?最近正在热播的,《重耳传》里面就是讲了这样的故事,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公子...

大荔县13264542431: 清明节的来历简短
东野燕西罗: 清明节的来历简短清明节的来历简短,清明节是古代季节变迁的二十四个特定节令之一,历史悠久,源于上古时代的春祭活动,在中国的一些典故中,清明节来历众多....

大荔县13264542431: 清明的由来,传说,故事各100字 -
东野燕西罗:[答案]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大荔县13264542431: 清明节的来历及传统习俗
东野燕西罗: 清明节的来历清明节大约始于周朝.相传周朝的天文学家曾用“土圭”测日影法,确定了二十四节气,清明也就是其中之一.后来,晋文公重耳为了纪念忠臣介子推,将清...

大荔县13264542431: 清明节的由来(简洁)不超过100字,速度快者优先 -
东野燕西罗:[答案] 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