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的时候,安禄山为何只有六万兵马就敢造反呢?

作者&投稿:塔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安史之乱中,安禄山最开始有多少兵马,最后史朝义又剩下多少?~

起码20万。在安禄山刚开始,十五万人南下,这在历史上是记载的,然而,十五万人的来源却相当复杂,就安禄山范阳、平卢、河东但个地方的部队组成,不止15万多人,但事实上,驻扎在国家之外的部队牢牢控制着范阳,这很难说。河东后来成了反对安禄山的根据地。平卢也投奔和唐朝。就连安禄山本部范阳也差点投奔唐朝。几乎可以肯定的是,用这三个镇的兵力之和来评价安禄山的军队是不可能的。

然而,安禄山虽然不能完全控制三镇,但他的军队实际上比边防士兵的总和还要强大。这是因为安禄山掌管着契丹、西、石尾等少数民族的军队,他们的战斗力特别强。这些部队中的许多人被安禄山隐藏起来,不受唐情报的控制。记载的兵力是安禄山派往南方的15万兵力。总兵力必超过这个数字,因为他必须留下一些兵力来保卫樊阳,以免失去他的地盘。随着安禄山在河北的顺利推进,当他和沿途的难民们一起渡过黄河时,更是难以计算他的兵力。

安禄山渡黄河,攻占洛阳,称帝大雁。他的军队已经开始分兵作战,总的来说,更难以计算。安禄山的主力军应该由安庆绪、崔乾、安守忠在潼关率领。哥舒翰二十万人都不能打败安禄山,这并不意味着安禄山的直系子孙很多。据估计,此时,安禄山的15万主力南下,大部分仍在安禄山的直接控制之下。

此外,史思明、蔡思德、张忠志等曾在河北独立作战,并与唐军李光端、郭子仪、金文功等作战。史思明原本只有几千名弱兵,但战斗越来越激烈,经过学的洗礼成为河北最强大的部队。袁浩大概在东西两侧的山上,尹子琪到处都能看到他的影子,高秀艳在大同军中,而吴灵坡在南阳,这些家伙相信没有上万人是不可能的。此时,安禄山的总兵力已超过原来的20万人。史思明的军事指挥能力超过了安禄山和他的儿子,所以投降后,他的军事力量不亚于安禄山。

唐肃宗李亨继位后的第二年,大唐帝国开始组织大规模的反攻,仅仅一天时间就攻克了长安城,又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就把洛阳城收复;在此基础上,中原战场也开始全线反攻,于是叛军开始纷纷投降,安禄山也在一片绝望之中被自己的儿子所杀,到此为止,安史之乱似乎就要结束了。但是很不幸,随后不久,这场叛乱又死灰复燃,并且又持续了整整七年才结束,表面上看,是因为安禄山死后,还有安庆绪和史思明,他们率领叛军继续和唐军对抗,等到史思明被杀后,还有史朝义。所以这场叛乱,才会持续这么久。

唐朝在多位国君的领导下逐渐变得强大,成为了世界的老大哥,但是由于唐玄宗晚年时期安于现状,没有丝毫的进取之心引发了一场叛乱,由于这场叛乱是由安禄山还有史思明主导的,所以后来的人将它成为安史之乱。

当时安史之乱可以说是祸害了不少人,我国的大诗人杜甫就是一个经历了唐朝由盛而衰的人。而他也在逃难的过程中留下了很多著名的诗句。

唐玄宗在早年的时候还是一代明君,因为前面的几代帝王为他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所以也就导致他并不需要太费力气,很快就将国家变得繁荣起来。而他在晚年的时候看着国家很安全,所以他也逐渐地开始不理朝政,就逐渐沉迷女色。所以如今也有不少人说,之所以会发生安史之乱与杨玉环也是脱不了干系的。因为如果不是她,唐玄宗也不会就这样荒废朝纲惹得后来的百姓们民不聊生。而杨玉环因为这件事情死得很惨,甚至不能葬入皇陵。我在这里感慨一句,一个国家的兴亡真的不能怪罪于一个女人,男人也是有错的。

发起一场叛乱其实需要很多的士兵,但是当时的安禄山仅仅就只用了六万士兵就敢造反,并不是安禄山不怕死也不是他太过于异想天开。而是当时外戚当权,唐玄宗根本就没有当一回事,再加上朝中的大臣们内外勾结。其实有的大臣们会忠言直谏,但是人家君主不听,他们也没有办法,后来大臣们自然也对这个君王感到失望。毕竟一个好好的国家本来可以走的更好但是偏偏他却将手上的好牌就这样打得稀巴烂,谁不灰心,难受呢?



755年发生的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重要转折点,但其实唐朝内部也是危机重重,皇帝荒废朝政,杨贵妃外戚当权,安禄山积蓄实力,6万精兵也足够了。

安史之乱发生在唐朝末年,那时的国家已经千疮百孔,皇帝昏庸。安禄山手握大权,野心膨胀,朝廷中大多数是他的心腹。所以他敢造反。

安禄山一开始从一个无名小卒几度升迁成为掌管几个大镇子的节度使,全因他的油嘴滑舌比较讨皇上的喜欢,后来因为利益熏心一心想坐上皇上的宝座,所以他才冒险以自己的六万精兵起兵攻打大唐。

安禄山在唐玄宗还有实力的时候就非常善于讨人欢喜,这样也降低了唐玄宗对他的戒备,再加上当时唐的国力已经下降,内忧外患的环境给了安禄山勇气。


唐玄宗如此厚待安禄山,他为什么还要造反发动安史之乱?
关于安史之乱,以上是我们在历史课本中看到的内容。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历朝历都有战乱,规模和影响或大或小,大多数都爆发在国家特别不稳定的时候或者一个朝代的末代。原因大都是因为朝廷太过腐败,领导者平庸甚至暴虐,至使百姓民不聊生,不得不反抗。还有一种情况是,皇帝柔弱,皇室成员或地方上的...

安禄山从小便无父无母,他靠什么能搅乱朝政?
安史之乱是唐玄宗后期所爆发的一场大动乱,这次大动乱后世普遍认为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几乎葬送了大唐帝国。而挑起这场动乱的安禄山却是一个出生连姓氏都没有的蛮族人。那么,他究竟有何能耐能差点毁了唐朝呢?安禄山原来没有姓氏,名字叫轧荦山,父早逝。其母阿史德氏是突厥族的一个巫师,以...

安史之乱安禄山有请西凉铁骑吗?
所谓西凉铁骑在唐朝时已经没有这样的说法。西凉指的是今天的甘肃河西一带,因为这里有充足的战马资源,当地人骁勇善战、擅长骑射,所以成为优秀骑兵的代表。而安禄山的主要防区在今天的河北、北京和东北,他手下主要是幽燕一带的兵源,还包括不少塞外杂胡,几乎可以西凉人。恰恰相反,肃宗平定安史之乱的兵...

安禄山有反叛之心,为何唐玄宗还要重用他?
安禄山是唐玄宗的宠臣,备受皇帝新任,但最后还是发动了安史之乱,为什么一个胡人,可以得到唐玄宗的宠爱并且任由他发动叛乱呢。这就要从很多方面来说了。安禄山是个胡人,但他是个寒族人士,寒族就是出身比较卑微的那一种,唐朝多胡人部族,唐玄宗迫切的需要一个胡人出身的将领来为他办事,于是安禄...

为什么安禄山死后,唐朝用了六年才平定安史之乱?
《资治通鉴》记载:太原具言其状。东受降城亦奏禄山反。上犹以为恶禄山者诈为之,未之信也。这便是大唐为何在安禄山死后还打了六年安史之乱的重要原因之一,统治者舒服久了,缺乏忧患意识,直到七天后,越来越多战报传来,他才终于相信,安禄山是真的造反了。在这种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唐军被打了...

安史之乱的前夜,一是安禄山的狡黠。二是玄宗的昏聩。 - 草稿
”神威至范阳宣旨,禄山踞床微起,亦不拜,曰:“圣人安隐。”又曰:“马不献亦可,十月灼然诣京师。”即令左右引神威置馆舍,不复见;数日,遣还,亦无表。神威还,见上,泣曰:“臣几不得见大家!”安禄山专制三道,阴蓄异志,殆将十年,以上待之厚,欲俟上晏驾然后作乱。会杨国忠与禄山...

安史之乱之后的皇帝是谁,安禄山为什么不自己当皇帝?
可是令人奇怪的是,他攻入洛阳之后没有急于登基为帝,反而下令让孙孝哲找一群乐工,这个神奇操作令人想不通,这是想要做什么呢?后来才知道安禄山刚刚来到长安的时候,他无意间看到帝王的乐舞表演,就看过这一次,他就再也无法忘记,好不容易到自己做主,就想要看个过瘾。至于帝王之位都比不上马戏团,...

安史之乱是怎么回事? 和杨玉环有什么关系?
安史之乱是唐玄宗、肃宗时边镇守将安禄山、史思明掀起的反唐叛乱,也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杨玉环对安史之乱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1、安史之乱经过 公元755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占领洛阳、长安。唐玄宗在逃亡四川期间,将皇位传于唐肃宗。公元757年,唐肃宗派大将郭子仪、李光弼率唐军在回纥...

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是谁?
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是安禄山、史思明、安庆绪、史朝义。安史之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等。安史之乱的性质是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更具体说,是唐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斗争。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简介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身兼范阳(今北京西南)、河东(今山西太原)、平卢(今辽宁锦州西)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为人狡诈,善逢迎,因请求做杨贵妃的...

上林县18580969264: 安史之乱时,安禄山有多少士兵﹖ -
招邢乳腺: 安禄山率十五万大军南下.当时,天下承平岁久,以致百姓不识兵革.因此当突然听到范阳起兵的消息,不少官吏吓得魂飞魄散,弃城四逃.叛军所过州县,有的望风瓦解,有的开城出降,一路上所向披靡,进兵迅速,长驱直入,至十二月十三日攻占东都洛阳,仅用了三十五天时间.天宝十五载(756)正月一日,安禄山于洛阳自称雄武皇帝,国号大燕,改元圣武元年,设置丞相等朝官,封其子庆绪为晋王,庆和为郑王,达奚珣为左相,张通儒为右相,严庄为御史大夫.定洛阳为都,以范阳为东都.安禄山命史思明、蔡希德等攻略河北各地.

上林县18580969264: 安禄山是怎么发动安史之乱的?他发动叛乱时,兵力占全国多少比例呢?他是怎么走来的. -
招邢乳腺: 唐朝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初九,安禄山发动属下唐兵以及同罗、奚、契丹、室韦共15万人,号称20万,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安禄山乘铁舆,其属下步骑精锐烟尘千里,鼓噪之声震地.当时海内承平日久,百姓以...

上林县18580969264: 安史之乱伤亡人数有多少 -
招邢乳腺: 安史之乱虽然最终唐朝取胜,但盛唐风光一去不回,社会民不聊生,经济遭到重大破坏.关于安禄山为什么发动安史之乱,有人讲矛头直指杨贵妃.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安史之乱伤亡人数,希望你喜欢. 安史之乱伤亡人数以前对于安史之...

上林县18580969264: 安史之乱双方实力对比 -
招邢乳腺: 据体参战兵力不清楚,因为他历时八年中间大小战役不下百次,每一次参战人数不一样,其中安禄山起兵就组成共15万士兵,号称20万,在保卫长安的战役唐军就有20万,后来乾元元年(758年)安庆绪为郭子仪等统兵20余万所围困,后增至60万.次年得史思明之助,大败唐九节度使之60万军,其围遂解.征兵主要是招募,如果招募不到,就抓壮丁,杜甫的三吏三别就反映安史之乱给就讲述了百姓为战争付出的牺牲.

上林县18580969264: 安史之乱期间,叛军兵力最强时曾达到多少万? -
招邢乳腺: 15万.安禄山的正规军.15万热血青年.

上林县18580969264: 安禄山是怎么被打败的 -
招邢乳腺: 安禄山死的时候,安史之乱还没有被平定,甚至还没有露出败象.安禄山是被其子安庆绪联络谋士严庄和太监李猪儿合谋杀死的. 因为安禄山长得很胖,所以有很多病,最后导致眼睛都瞎了,因而后期性情十份暴躁,经常鞭打手下,连最亲近的人都打,所以他的儿子和手下就趁着天黑把他宰了,然后即位了. 安庆绪即位之后,安史之乱就开始显露败象了.

上林县18580969264: 安禄山叛乱的动机是什么? -
招邢乳腺: 安禄山造反最根本的原因是他是一个实力极其雄厚的军阀,而不是因为他是胡人.安史之乱不是因为唐朝重用胡人做官,而是因为节度使的权力太大,安禄山做节度使的时间又太长.安史之乱后的藩镇绝大多数都是汉人,唐玄宗的荒废朝政造就了一大堆军阀. 节度使制度最终造就了唐朝后期大大小小的军阀和后来的五代十国,公元755年安禄山造反时身兼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兵力达十八万多人,他一个人的兵力就占了唐朝所有节度使兵力总和的近40%,再加上他私下招募的军队,实力极其雄厚.于是欲望膨胀,造反是早晚的事

上林县18580969264: “安史之乱”历时多久? -
招邢乳腺: 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指安禄山(也指安庆绪),史指史思明(也指史朝义),安史之乱是指他们起兵反对唐王朝的一次叛乱.安史之乱自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至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结束,前后达八年之久.这次历史事件,是当时社会各种矛盾所促成的,对唐朝后期的影响尤其巨大. 安史之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民族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等. 连头搭尾是八年,如果是开始的时候计算到结束就是七年,开始的日子是玄宗十四年

上林县18580969264: 如何评价安史之乱的始作俑者安禄山 -
招邢乳腺: 1、 安禄山是个胡人将领,据传腰宽和身高几乎一样,“腹垂过膝”,整个人差不多就是正方体,不但外形不怎么好看,而且为人狡诈,凶狠恶毒,不过这个人倒是特别有语言天赋,至少精通六种少数民族的语言. 2、虽然宰相张九龄看出安有野心,但唐玄宗识人不清,安被唐玄宗赦免. 3、之后,安禄山靠着自己拍马屁的能力,不断升官,当上了平卢节度使.唐玄宗晚年喜欢听一些阿谀奉承的话,安禄山投其所好,很快又兼任了范阳节度使和河东节度使.

上林县18580969264: 安史之乱的原因 -
招邢乳腺: 安史之乱从755年至763年,历时八载,可谓是唐朝开国以来最大的危难,直接导致唐朝由盛转衰.八年后,乱虽平,可战乱带来的一切已然难以掩盖.加之安禄山,史思明旧部又潘镇割距,使唐皇帝难以中央集权,手握兵权,再也不复当初四...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