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学问无遗力的故事

作者&投稿:项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人学问无遗力的事例三个~

冬夜读书示子聿
年代:【宋】 作者:【陆游】 体裁:【七绝】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躬行实践。
这句话强调了做学问要执着坚持不懈。

囊萤映雪:比喻贫士苦读的典故。
凿壁偷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闻鸡起舞:原意为听到鸡啼就起来舞剑,后来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
头悬梁,锥刺股:头悬梁,锥刺股出自于《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太平御览》卷三百六十三引《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头悬梁,锥刺股的意义:头悬在房梁,用锥子刺大腿。”股:大腿。释义:形容刻苦学习。

冬夜读书示子聿
作者: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凿壁偷光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

县里有个名文不识大户人家,但家中富有,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借给匡衡书(用书资助匡衡)。于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学问家。

2、悬梁刺股

东汉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闭门从早读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时候到了三更半夜的时候很容易打盹(瞌睡)。

为了不因此而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这样读书疲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后来他终于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战国时期的苏秦是一个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轻的时候学问并不多,到了好多地方都没有人关注,即使有雄心壮志也得不到重用,于是他下定决心发奋图强努力读书。

由于他经常读书读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时候就用事先准备好的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来,振作精神继续读书。

3、牛角挂书

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鞯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书。越国公杨素正巧在路上看见,慢慢地跟在他后面,问:“哪来的书生这般勤奋?”李密认识杨素,从牛背上下来参拜。杨素问他读的是什么,他回答说:“《项羽传》。”杨素于是和他交谈,觉得很惊奇。

回家后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见识风度,不是你们这些等闲之辈所具有的。”玄感因此就倾心结交李密 。隋炀帝九年,玄感在黎阳起兵,派人入函谷关迎接李密。

4、闻鸡起舞

东晋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人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

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与习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因起舞(剑)。逖琨并有英气,每语世事或中宵起坐,相谓曰:‘若四海鼎沸,豪杰并起,吾与足下当相避于中原。’

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同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你听见鸡叫了吗?”刘琨说:“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祖逖说:“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

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征北中郎将,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5、囊萤映雪

孙康家里很贫穷,买不起灯油。一天半夜,孙康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光。他发现可以利用它来看书。

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

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当了一个御史大夫。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

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

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好问,后来终有成就,官至吏部尚书。



“古人学问无遗力”,诗句出自宋代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
全诗如下: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故事背景:
宋宁宗五年,诗人在冬日寒冷的夜晚,沉醉于书房,乐此不疲地啃读诗书。窗外,北风呼啸,冷气逼人,诗人在静寂的夜里,抑制不住心头奔腾踊跃的情感,写下了这首哲理诗并满怀深情地送给了儿子子聿。
赏识:
首联诗人赞扬了古人刻苦做学问精神。颔联是说做学问的艰难。诗的前两句,赞扬了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以及做学问的艰难。说明只有少年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竭尽全力地打好扎实基础,将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诗人从古人做学问入手娓娓道来,其中“无遗力”三个字,形容古人做学问勤奋用功、孜孜不倦的程度,既生动又形象。诗人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子,趁着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好时光奋力拼搏,莫让青春年华付诸东流。
后两联,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的重要性。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学知识,固然很重要,但仅此还不够,因为那只是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不能纸上谈兵,要“亲身躬行”。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否符合此时此地的情况,还有待实践去检验。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诗人从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关系着笔,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凸显其真知灼见。“要躬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习过程中要“躬行”,力求做到“口到、手到、心到”,二是获取知识后还要“躬行”,通过亲身实践化为己有,转为己用。诗人的意图非常明显,旨在激励儿子不要片面满足于书本知识,而应在实践中夯实和进一步获得升华。
这是一首教子诗,诗人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间接经验是人们从书本中汲取营养,学习前人的知识和技巧的途径。直接经验是直接从实践中产生的认识,是获取知识更加重要的途径。只有通过“躬行”,把书本知识变成实际知识,才能发挥所学知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本诗通过写陆游对儿子子聿的教育,告诉读者做学问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精神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凿壁借光,悬梁刺股,牛角挂书,闻鸡起舞,程门立雪。


古人学问无遗力的故事
东晋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人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

古人学问无遗力的例子
陈平忍辱苦读书。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

古人学问无遗力全诗
“古人学问无遗力”出自宋代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全诗: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译文:古人学习知识不遗余力,年轻时下功夫,到老年时才有所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不够完善,要透彻地认识学习知识这件事还必须亲自实践。创作背景:这首诗是诗...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的故事是什么?
送走老翁后, 苏轼立即在门联上各加两字,成为: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此后, 他不再狂妄, 而是孜孜不倦地攻读学问, 终于获得巨大的成就, 留下许多千古绝唱, 他本人也成为流芳百世的大文豪。

古人学问古人学问无遗力让你想到哪些成语故事?
囊萤映雪:比喻贫士苦读的典故。凿壁偷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闻鸡起舞:原意为听到鸡啼就起来舞剑,后来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头悬梁,锥刺股:头悬梁,锥刺股出自于《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太平御览》卷三百...

古人学问无遗力原文 古人学问无遗力译文
1、原文: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2、译文: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3、作者: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遗什么意思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意思:古人在学习上不遗余力,年轻时下功夫,到老年才有所成就。陆游(1125年—1210年):1.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2.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意思是什么?
《冬夜读书示子聿》宋代: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注释:1、示:训示、指示。子聿(yù):陆游的小儿子。2、学问:指读书学习,就是学习的意思。遗:保留,存留。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不遗余力、竭尽全力。3、少壮:青少年时代...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此事要躬行.帮忙解释一下
因此,做学问不仅需要深入研读,更需要亲身体验,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领悟学问的精髓,成为一个既有深厚理论基础又具备实践经验的人。这首诗通过深沉的哲理,引导我们明白,无论是对学问的追求,还是生活中的任何事情,理论与实践的平衡都是至关重要的。

由古人学问无遗力想到的成语,由“少壮工夫老始成”想到的人有哪些
1、苏洵 苏洵年轻时,读书不努力,糊里糊涂地混日子,常和一帮“狐朋狗友”赛马、游山玩水,直到二十七岁方有觉悟,于是发愤学习。学了一年多,自以为差不多了,就去考进士,结果没有考中。这才使他认识到,学习并不容易,要得到成果非下苦功夫不可。从此,他谢绝宾客,闭门攻读,夜以继日,手不...

潮南区18461996565: 古人学问无遗力的故事 -
微宰脑得: “古人学问无遗力”,诗句出自宋代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 全诗如下: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故事背景: 宋宁宗五年,诗人在冬日寒冷的夜晚,沉醉于书房,乐此不疲地啃读诗书.窗外,...

潮南区18461996565: 古人学问无遗力 -
微宰脑得:[答案]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 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

潮南区18461996565: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啥意思? -
微宰脑得:[答案]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意思:古人在学习上不遗余力,年轻时下功夫,到老年才有所成就.

潮南区18461996565: 程门立雪,老师说是尊师故事.可是,老师今天又说,古人谁学习是无遗力的?老师说,程门立雪是的. -
微宰脑得: 老师是对的.程门立雪可以说是尊师的故事,因为是杨时不想打扰老师休息,所以就算天非常冷,也要在门前恭敬侍立,直到老师醒来.也就是因为这点,才能看出他对知识的渴望,学习是无遗力. 程门立雪故事: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

潮南区18461996565: 与"纸"有关的诗句,俗语,故事 -
微宰脑得:[答案]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代陆游所作《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子聿为陆游之子)

潮南区18461996565: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赏析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微宰脑得:[答案] 这是陆游的一首教子诗,名字叫《冬夜读书示子律》,作于宁宗庄元五年(公元1199年)底.诗人就知识的获取,从两方面... 更是诗人勤奋学习的经验总结.诗的前两句,从古人的经验谈起,其中“无遗力”三个字,概括了古人做学问用功程度;诗的...

潮南区18461996565: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使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使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微宰脑得:[答案]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不够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自去实践.

潮南区18461996565: (1)描写学习勤奋的诗句 (2)伟人勤奋学习的故事 -
微宰脑得: 1、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况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况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陈遇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2、 ◎鲁迅嚼辣椒驱寒 鲁...

潮南区18461996565: 勤学好问的人 -
微宰脑得: 孔子不耻下问: 春秋时代,孔子被人们尊为“圣人”,他有弟子二千,大家都向他请教学问.他的《论语》是千百年来的传世之作. 孔子学问渊博,可是仍虚心向别人求教.有一次,他到太庙去祭祖.他一进太庙,就觉得新奇,向别人问这问那.有人笑道:“孔子学问出众,为什么还要问?”孔子听了说:“每事必问,有什么不好?”他的弟子问他:“孔圉死后,为什么叫他孔文子?”孔子道:“聪明好学,不耻下问,才配叫'文'.”弟子们想:“老师常向别人求教,也并不以为耻辱呀!” 虚心好学,肯向一切人,包括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学习,叫“不耻下问”

潮南区18461996565: 古人学问无遗力
微宰脑得: 《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宋】(见,小学六年级语文苏教版,上册,第22课“古诗两首”)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