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东坡治水

作者&投稿:辉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文言文《东坡治水》翻译

苏轼任杭州太守时,正逢旱灾,收成不好,又有传染病流行。

苏轼请朝廷免除上供的米三分之一,所以米价没有飙涨;又请朝廷赐下可出家为僧的执照数百份,用来换取米粮救济饥饿的百姓。第二年春天,将平常仓的存米减价卖出,人民才免除饥荒的痛苦。

杭州由于地处江海之间,水味咸苦,居民不多。唐代刺史李泌才开始引用西湖的水作成六个井,人民的饮水充足,地方才日渐富裕起来。

到白居易时又疏通西湖,引水入运河,再由运河取水灌溉农田,广达千顷。 但是西湖中长满水草,自唐代及钱王时代,每年都有疏通,所以湖水还够用,宋代以后废弃不管,到此时湖中尽是水草淤泥,被垦为田地的有十五万丈多,而湖水已所剩无多,运河失去了湖水,只好依赖长江涨潮,湖水混浊多淤塞,船舶要在市区航行,每三年要疏通一次,成为市民的大患。

六井也几乎废弃无用。 苏轼到任后,就疏通茅山运河和盐桥河,茅山运河接受钱塘江水,盐桥河吸收西湖水,又建造水闸,控制湖水的储蓄与渲泄,于是海潮才不致于流入市区。

再以多余的财力重整六井,人民因而得到好处。 苏轼利用闲暇时走到西湖,四处观察了很久,说:“挖出来的水草和淤土,将安置于何处?西湖南北距离三十里,环湖来往一趟,一天都走不完,如果把水草淤泥堆积在湖中间,形成贯穿湖面的长堤,使南北直接相通,那么既可除去淤泥,又可方便行人通行。

吴人一向很珍视麦子,种植时往往在春天把野草彻底除尽,湖边的田如果开辟出来招募农家种麦,收得的利润做为修长堤及维护西湖的基金,这样西湖就不会再荒废淤塞了。” 于是取得救济荒年所剩余的钱一万缗,余粮一万石,及上百份度人为僧的执照,招募人种麦,长堤完成后,堤上种植芙蓉、杨柳,景色如画,杭州人将它称为“苏公堤”。

如果能够帮助你解决问题,那么希望你点击“采纳”【并为我的回答评分】举手之劳,将鼓励我们继续解答其他QQ网友的问题,谢谢 不懂请追问 谢谢采纳我的建议 祝你开心,快乐,幸福。

2. 《东坡治水》翻译

翻译:

苏轼从密州到徐州赴任,这年,洪水决堤要淹没曹村,水汇集在城下,不停上涨不能及时流泄。城就要被冲垮了,富民们争着要逃出城避水。

苏轼说:“富民们如果都出了城,就会动摇民心,那我还和谁来守城呢?只要我在,水就绝不会冲了城。”将富民们赶回城中。苏轼穿着粗布鞋拄着木棍亲自到武卫营,将卒长呼出说:“河水将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即使是禁军也要为我尽力。”卒长说:“太守尚且不逃避洪水,是我们这些小人效命于您的时候了。” 于是拿着梃率领众人穿短衣赤着脚拿着箕畚铁锹出城,从东南方向筑起长堤,首起戏马台,一直到城门口。长堤造成,水涨到长堤下,没有危害到城,民心才安定。然而雨日夜不停地下,水势更大了,城还有六尺没有沉。苏轼住在城上,路过家门口也不进去,让官吏们分别守在各个地方。

最终保全了城,把这个情况向上级报告,又请求增调的夫役,在老城增建木岸,以防洪水再来。朝廷听从他的意见。事后发诏书表彰他,徐州人至今还怀念他。

原文:

(苏轼)自密徙徐。是岁,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城南两山环绕,吕梁百步扼之,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公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公履屦杖策,亲入武卫营,呼其卒长,谓之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宜为我尽力。”卒长呼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效命之秋也。”执梃入火伍中,率其徒短衣徒跣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堤成,水至堤下,害不及城,民心乃安。然雨日夜不止,河势益暴,城不沉者三板。公庐于城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而守,

卒完城以闻。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従之。讫事,诏褒之,徐人至今思焉。

3. 《东坡治水》翻译

原文:

(苏轼)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

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民稀少。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于水。白居易又浚西湖水入漕河,自河入田,所溉至千顷,民以殷富。湖水多葑,自唐及钱氏,岁辄浚治,宋兴,废之,葑积为田,水无几矣。漕河失利,取给江潮,舟行市中,潮又多淤,三年一淘,为民大患,六井亦几于废。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复造堰闸,以为湖水畜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以余力复完六井,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吴人种菱,春辄芟除,不遣寸草。且募人种菱湖中,葑不复生。收其利以备修湖,取救荒余钱万缗、粮万石,及请得百僧度牒以募役者。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杭人名为苏公堤。

译文:

苏轼任杭州太守时,正逢旱灾,收成不好,又有传染病流行。苏轼请朝廷免除上供的米三分之一,所以米价没有飙涨;又请朝廷赐下可出家为僧的执照数百份,用来换取米粮救济饥饿的百姓。第二年春天,将平常仓的存米减价卖出,人民才免除饥荒的痛苦。

杭州由于地处江海之间,水味咸苦,居民不多。唐代刺史李泌才开始引用西湖的水作成六个井,人民的饮水充足,地方才日渐富裕起来。

到白居易时又疏通西湖,引水入运河,再由运河取水灌溉农田,广达千顷。

但是西湖中长满水草,自唐代及钱王时代,每年都有疏通,所以湖水还够用,宋代以后废弃不管,到此时湖中尽是水草淤泥,被垦为田地的有十五万丈多,而湖水已所剩无多,运河失去了湖水,只好依赖长江涨潮,湖水混浊多淤塞,船舶要在市区航行,每三年要疏通一次,成为市民的大患。六井也几乎废弃无用。

苏轼到任后,就疏通茅山运河和盐桥河,茅山运河接受钱塘江水,盐桥河吸收西湖水,又建造水闸,控制湖水的储蓄与渲泄,于是海潮才不致于流入市区。再以多余的财力重整六井,人民因而得到好处。

苏轼利用闲暇时走到西湖,四处观察了很久,说:“挖出来的水草和淤土,将安置于何处?西湖南北距离三十里,环湖来往一趟,一天都走不完,如果把水草淤泥堆积在湖中间,形成贯穿湖面的长堤,使南北直接相通,那么既可除去淤泥,又可方便行人通行。吴人一向很珍视麦子,种植时往往在春天把野草彻底除尽,湖边的田如果开辟出来招募农家种麦,收得的利润做为修长堤及维护西湖的基金,这样西湖就不会再荒废淤塞了。”

于是取得救济荒年所剩余的钱一万缗,余粮一万石,及上百份度人为僧的执照,招募人种麦,长堤完成后,堤上种植芙蓉、杨柳,景色如画,杭州人将它称为“苏公堤”。

4. 《东坡治水》翻译

《东坡治水》节选自 苏辙的《栾城集》。

原文: 自密徙徐。是时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

城南两山环绕,吕梁、百步扼之,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公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

公履屦杖策,亲入武卫营,呼其卒长,谓之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宜为我尽力。”卒长呼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效命之秋也。”

执梃入火伍中,率其徒短衣徒跣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堤成,水至堤下,害不及城,民心乃安。

然雨日夜不止,河势益暴,城不沉者三板。公庐于城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而守,卒完城以闻。

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讫事,诏褒之,徐人至今思焉。 释文: (苏轼)从密州调到徐州。

这时黄河水在曹村决堤,泛滥于梁山水泊,漫出南清河。徐州城城南两山环绕,吕梁洪和百步洪两条河水扼守,洪水汇于城下,不断上涨不久就要泄进城里。

城墙即将被冲毁,城里的富人争着逃出城去避难。苏轼说:“如果富人都出了城,民心一定会动摇,谁和我一起守城呢?只要有我在这里,就不会让决堤的水毁城。”

又把富有的市民赶回城。苏轼穿草鞋,持手杖,亲自跑到武卫营,呼喊他们的卒长,对他说:“河水将毁坏城墙,情况急迫,你们虽然是禁军,也应该替我尽力抗灾。”

卒长大声说:“太守都不怕大水,是我们这些百姓舍命报效的时候了。”拿着棍棒走进队伍,率领他的部下短衣光脚拿着簸箕铁锹出营,抢筑东南长堤,堤坝从戏马台筑起,尾部同城墙相连。

长堤筑成,大水就漫到了堤下,但没有毁坏城墙,民心才安定。然而大雨日夜不止,河水暴涨,只剩下三板(注:古代用夹板筑城墙,一夹板约一尺多,三板即现代一米多高)的城墙没有被淹没。

苏轼住在城上,过家门而不入。派官吏分段把守,最终保住了城池,把事情报告朝廷(注:以闻,打报告让皇帝知道)。

又请求调拨劳役(注:岁夫,以年为期的民工)加固旧城,沿岸打木桩,防备洪水第二次来袭。朝廷答应了苏轼的请求。

洪灾过后,皇帝下诏褒奖他,徐州百姓至今思念他。

5. 东坡治水翻译

自密徙徐。是岁,河决曹村,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公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公履屦杖策,亲入武卫营,呼其卒长,谓之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宜为我尽力。”卒长呼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效命之秋也。”执梃入火伍中,率其徒短衣徒跣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堤成,水至堤下,害不及城,民心乃安。然雨日夜不止,河势益暴,城不沉者三板。公庐于城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而守,

卒完城以闻。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従之。讫事,诏褒之,徐人至今思焉。

最佳答案

苏轼(到徐州赴任),有洪水决堤要淹没曹村,水汇集在城下,涨水时不时地会泄入城中,城市就要败了,富民们争着要逃出城避水。

苏轼说:富民们如果都出了城,就会动摇民心,那我还和谁来守城呢?只要我在,水就绝不会冲了城。将富民们赶回城中。苏轼到武卫营,将卒长呼出说:河水将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即使是禁军也要为我尽力。卒长说:太守尚且不逃走,我们这些小人一定效命于您。于是率领众人拿着畚锸出城,从东南方向筑起长堤,首起戏马台,一直到城门口。雨日夜不停的下,但城却没有沉。苏轼住在那上面,路过家门口也不进去,让官吏们分别守在各个地方。

士兵们全都出了城。做了木岸,以防洪水再至,朝廷很赞赏他。




文言文东坡治水
1. 文言文《东坡治水》翻译 苏轼任杭州太守时,正逢旱灾,收成不好,又有传染病流行。 苏轼请朝廷免除上供的米三分之一,所以米价没有飙涨;又请朝廷赐下可出家为僧的执照数百份,用来换取米粮救济饥饿的百姓。第二年春天,将平常仓的存米减价卖出,人民才免除饥荒的痛苦。 杭州由于地处江海之间,水味咸苦,居民不多...

苏辙文言文节选自《栾城集》
苏辙文言文节选自《栾城集》1. 宋 苏辙《栾城集》 东坡治水的翻译 宋神宗熙宁十年(公元1077)七月,黄河决口于澶州曹村(今河南濮阳西),滔滔洪水,“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夺泗入淮,势如“平郊脱辔万马逸

宋 苏辙《栾城集》 东坡治水的翻译
宋神宗熙宁十年(公元1077)七月,黄河决口于澶州曹村(今河南濮阳西),滔滔洪水,“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夺泗入淮,势如“平郊脱辔万马逸,一夜径度徐州洪”,很快包围了徐州城。最高水位高出城中平地丈余。“水穿城下作雷鸣,泥满城头飞雨滑。黄花白酒无人问,日暮归来洗靴袜”。城里人惊恐...

苏轼的资料简介50字?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

宋代四大诗人解析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坡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嘉佑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

到徐州必玩的地方:云龙湖
又载:“河臣潘季驯挑魁山支河,起苏伯湖入小河即此。”苏轼任徐州知州时曾言:“若引上游丁塘之水注之,则此湖俨若西湖。”苏轼曾率徐州百姓治湖,开辟了拔剑泉通往石沟湖的水道,但他的愿望未能实现便抱憾离徐,为缅怀苏轼当年的治水之功,故云龙湖又有“苏伯湖”之雅称。云龙湖 《重修云龙湖...

治状的文言文的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2.特点: 文言文的特色有:言文分离、行文简练。 文言的特点,是相对白话(包括口语和书面语)而言的,主要表现在语法与词汇两方面。 3.结构: (1)判断句 所谓判断句,就是以...

浪淘沙 赤壁 苏轼
3,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苏仙 、坡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枯木怪石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 ...

关于云龙湖的诗句
云龙湖的《重修云龙湖碑记》载:“云龙湖向以石狗湖之名,上承玉带河,溯源拔剑泉,下与奎河相通,雅称苏伯湖,以缅东坡治水之功也。”《新千年整理版———徐州府志》载:“城西南三里,有石狗湖(古曰簸箕洼。明潘季驯挑奎河,起苏伯湖,盖新此湖也。)”又载:“河臣潘季驯挑魁山支河,起苏伯湖入小河即此。”...

关于清明节的古诗词有木有苏轼的?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历史上有无数文人墨客为之留下了吟咏佳作,这其中也有宋代大文豪苏轼的身影。比如下面这首:《徐使君分新火》临皋亭中一危坐,三见清明改新火。沟中枯木应笑人,钻斫不然谁似我。黄州使君怜久病,分我五更红一朵。从来破釜跃江鱼,只有清诗嘲饭颗。起携蜡炬绕空室,欲...

富阳市19727102544: 东坡治水 - 搜狗百科
狐受洛度:[答案] 苏轼任杭州太守时,正逢旱灾,收成不好,又有传染病流行.苏轼请朝廷免除上供的米三分之一,所以米价没有飙涨;又请朝... 景色如画,杭州人将它称为“苏公堤”. 苏东坡的优秀品质:“东坡精神”其内涵包括“海纳百川、坚韧图强、敢为人先、...

富阳市1972710254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东坡治水》,完成下列各题.    (苏轼)自密徙徐①,是岁,河②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城南两山环绕,吕梁百步扼... -
狐受洛度:[答案] (1)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①句意:苏轼穿着粗布鞋拄着木棍亲自到武卫营.杖:...

富阳市19727102544: 宋 苏辙《栾城集》 东坡治水的翻译 -
狐受洛度:[答案] 宋神宗熙宁十年(公元1077)七月,黄河决口于澶州曹村(今河南濮阳西),滔滔洪水,“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夺泗入淮,势如“平郊脱辔万马逸,一夜径度徐州洪”,很快包围了徐州城.最高水位高出城中平地丈余.“水穿城下作雷...

富阳市19727102544: 东坡治水翻译 -
狐受洛度: 自密徙徐.是岁,河决曹村,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公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公履屦杖策,亲入武卫营,呼其卒长,谓之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宜...

富阳市19727102544: 苏轼抗洪古文 -
狐受洛度: 【苏轼抗洪】北宋熙宁十年(1077)七月十七日,苏轼到徐州任知州不久,黄河在澶州曹村决口,汹涌不可阻遏,淹没45个县,冲毁田地30万顷.八月二十一日,洪水侵到徐州,一时城外水位高达2丈8尺.苏轼目睹洪水咆哮、庐舍坍塌的惨状,亲率全城军民昼夜苦战,抢救灾民,并筑成一道长948丈、高10丈、宽2丈的东南防洪长堤,同时将城墙加高,墙基加厚,全城百姓生命财产赖以保全.次年,苏轼修筑外城时,在城东北角建立了10丈高的黄楼.

富阳市19727102544: 《苏轼堵河决治水患》的翻译 -
狐受洛度: 宋神宗熙宁十年(公元1077)七月,黄河决口于澶州曹村(今河南濮阳西),滔滔洪水,“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夺泗入淮,势如“平郊脱辔万马逸,一夜径度徐州洪”,很快包围了徐州城.最高水位高出城中平地丈余.“水穿城下作雷...

富阳市19727102544: 苏轼治水一文中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的译文是什么? -
狐受洛度: 你能成为范滂,我难道就不能成为范滂之母吗? 选自《东坡先生墓志铭》

富阳市19727102544: 文言文翻译帮忙翻译《苏轼治水、匡庐二峰、山茶》谢拉
狐受洛度: 二十一日 别灯, 二十一日 和灯(人名)告别离去 从龛后小径直跻汉阳峰. 从佛龛后面的小径直接登汉阳峰. 攀茅拉棘,二里,至峰顶. 攀抓着茅草拉开荆棘(前行),...

富阳市19727102544: 有关治水的文言文! -
狐受洛度: 一、《大禹治水》——选自《史记 夏本纪》:原文:禹为人敏给克勤①,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②,身为度③,称以出④;亶亶穆穆⑤,为纲为纪.注释:①敏给:敏捷.“给”与“敏”同义. 克勤:能吃苦.克,能.勤,...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