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而的意思和用法

作者&投稿:郑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文言文而的意思和用法
1.古文中"而"的解释及用法.【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
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
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7.表示因果关系,
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
8.表示目的关系,
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三)通“如”:好像,如同。
①军惊而坏都舍。(《察今》)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①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
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③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
【而后】才,方才。
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②三月而后成。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
【既而】不久,一会儿。
①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②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
③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柳毅传》)
2.而字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和意思“而”在古汉语(文言文)中用法是比较复杂的,它有两个读音ér和néng;它在有的句子里可以是实词,在另一个句子里又可以是虚词;作实词可以是名词,可以是动词,可以是代词;作虚词时可以是连词,可以是助词。
它的意思和用法大概有十几个。下面我把首选的古汉语工具书——《辞源》上的解释作依据,补充一些中学课本文言文课文中的句子作例句。
一并打给你。而一、ér一颊毛,象毛之形。
凡鳞毛之下垂者也称而。例如:《周礼·考工记·梓人》:“凡攫杀援噬之类,必深其爪,出其目,作其鳞之而。”
二代词。通“尔”汝,表示第二人称。
可译为“你(的)”、“你们(的)”。例如:《项脊轩志》:“某所,而母立于兹。”
三连词。⒈表示并列关系,所连两项在意思上不分主次、轻重,而是并列、并重的关系,可译为“和”、“及”、“又”、“并且”或不译。
例如:《两小儿辩日》:“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⒉表示承接关系,所连两项在时间、动作或事理上承接,可译为“就”、“然后”、“来”、“便”等,或不译。例如:《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⒊表示递进关系,后项意思比前项意思更近一层,可译为“而且”、“并且”等。
例如:《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⒋表示修饰关系,前项修饰后项,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不译。例如:《愚公移山》:“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⒌表示转折关系,所连两项在意思上相对或相反,可译为“却”、“但是”、“可是”等。
例如:《狼》:“后狼止而前狼又至”⒍表示假设关系,常连接分句中的主语和谓语,可译为“如果”、“假如”、“倘若”等。例如:《少年中国说》:“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⒎因而、所以。
例如:《荀子·劝学》:“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⒏如果。
例如:《论语·八佾》:“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四助词,跟“上”、“下”、“来”、“往”等方位词连用,表示时间或范围等,可译为“以”。例如:《图画》:“古中国之画,自肖像而外,多以意构。”
⒈相当于“之”。例如:《论语·宪问》:“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⒉表语气。略近于“兮”。
例如:《论语·微子》:“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五通“如”、如同、好像。例如:《诗经·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垂带而厉。
彼君子女,卷发如虿。”二、néngㄋㄥ六通“能”。
⒈能够。例如:《墨子·非命下》:“桀纣幽厉,……不而矫其耳目之欲。”
⒉能力。例如:《庄子·逍遥游》:“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参考文献:《辞源》《中学文言文索引词典》回答:2007-10-1816:22修改:2007-10-1821:50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共0条评论。
其他回答共2条回答评论┆举报红红[智者]文言文中而字的用法“舍生而取义”中的“而”表并列。从语法角度看,“而”连接前后两个动宾结构“舍生”“取义”,无轻重之分,更无递进,转折关系。
“舍生而取义”解释为舍弃生命选择道义。下面是“而”用法总结!而(1)第二人称代词,(2)一般作定语某所,而母立于兹。
(2)副词,译为“就,才”。然则何时而乐耶?(3)连词并列关系,一般不译。
蟹六跪而二螯。递进关系,译为“并且”或“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承接关系,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吾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转折关系,译为“但是”或“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假设关系,译为“如果”或“假如”。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⑥修饰关系,连接状语与中心词,可译为“地”也可不译。吾尝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因果关系,译为“因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及夫游之乐也。
⑧表比喻,译为“如同”。军惊而坏都舍。
本文共用25个“而”字,表示前后词句并列、承接、修饰、转折等关系,想一想下列语句中“而”字的用法,体会它们各自语气的轻重,探究“而”轻重音朗读的规律。(1)、太守与客来饮于此……而年又最高(递进、重读)(2)、若夫……岩穴暝(承接、轻读)(3)、朝而往,暮而归(修饰、轻读)(4)、溪深而鱼肥(并列、轻读)(5)、禽鸟……而不知人之乐(转折、重读)小结:凡是表转折或递进意味,都需重读,凡连接词与词,有调节作用的则应轻读。
学生齐读,体会“也”和“而”的读法。
3.文言文中“而”的用法及其意义(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3.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7.表示因果关系,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8.表示目的关系,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三)通“如”:好像,如同。①军惊而坏都舍。
(《察今》)【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①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③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而后】才,方才。
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②三月而后成。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而况石乎!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既而】不久,一会儿。①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②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③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柳毅传》)。
4.文言文里"而"的用法与意思,如和分辨其意思呢⑴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
例:①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⑵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
例:①一丝而累,以至于寸。②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③朝而往,暮而归。⑶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
例:①人而无信,不知其也。②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⑷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例: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⑸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
例: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②余闻而愈悲。
⑹通“如”:好像,如同。例:军惊而坏都舍。
⑺通“尔”,你,你的。例:①而翁归。
②若欲死而父。③而母立于兹。


文言文而的意思和用法
文言文而的意思和用法1.古文中"而"的解释及用法.【而】(一)用作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

文言文而的用法主要有6种
文言文中的“而”是一个重要的连词,其用法非常丰富,以下是“而”的六种主要用法:1、连词表并列:“而”可以连接两个词或短语,表示两者并列关系。例如:“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里,“而”连接了“敏”和“好学”,表示两者并列,即既聪明又好学。2、连词表顺承:“而”还可以表示动作的...

怎样区分文言文中"而"的用法和意义?
①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翻译:诸位如果有意,看我马头的指向(通俗说就是听从我来指挥)就好了。②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祭十二郎文》)译:死后如果有知觉,那我们的分离还能有多久?如果没有知觉,那我哀伤的时间也就...

文言文里“而”字的用法
第一个就是表顺承,顺承顾名思义就是顺下来,一个动作接着一个动作,可自己理解为“而后、然后、就”。第二个就是表转折,这个也比较好理解,可理解为可是,但是,却。千里马常用而伯乐不常有!环而攻之而不胜!都是可以理解为但是的意思,表转折!第三个表并列,这个可以理解为和、与的意思,...

而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有哪些?
而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有:1、用作代词,通“尔”,表示第二人称,译为你。2、用作连词,可以表示并列关系、承接关系、递进关系、修饰关系、转折关系和假设关系,含义为又、并且、却等等。一、代词。通“尔”汝,表示第二人称。可译为“你(的)”、“你们(的)”。例如:《项脊轩志》:“某所,而...

文言文中"而"的用法 要怎么区别
而的用法:1、连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复句的各种关系。A、表示并列,又。“侣鱼虾而友麋鹿”B、表示修饰,可不译。“顺流而东”C、表示承接,就。“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D、表示假设,如果。“诸君而有意,瞻余马首可也”E、表示转折,但是。“后人哀之而不鉴之”F、表示因果,因而...

文言文里而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而”在古汉语(文言文)中用法是比较复杂的,它有两个读音ér和néng;它在有的句子里可以是实词,在另一个句子里又可以是虚词;作实词可以是名词,可以是动词,可以是代词;作虚词时可以是连词,可以是助词。它的意思和用法大概有十几个。 而 一、ér 一颊毛,象毛之形。凡鳞毛之下垂者也称而。例如:《周礼·...

而的用法文言文
文言文中而的用法如下:1.表修饰翻译为:...地或不翻译。2.表转折翻译为:但是。3.表并列翻译为:而且。4.表承接翻译为:然后或者就。5.表果翻译为:所以或者因而。资料扩展: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春秋战国时期,记载文字用...

文言中而的用法
文言文能让不同语言使用者“笔谈”,是一种具有固定格式、却不会非常困难的沟通方法。文言中而的用法有哪些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文言文中而的用法,欢迎阅读 文言中而作为通假字的用法 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①而翁归,自与...

而表修饰的文言文例句
而表修饰的文言文例句1.文言文中,“而”表示连词时,表修饰和表顺接的例句各1句,并说明虚词用法:而:化而为鸟——表顺承关系的连词。怒而飞——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与被修饰的连词。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表顺承关系的连词。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因而”水浅而舟大也——表并列关...

西昌市18436651287: 古代汉语中“而”字的用法 -
牛利薏芽: 1、相当于“之”. 《论语·宪问》:“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译文:君子以说的多做的少为耻. 2、表语气.略近于“兮”. 《论语·微子》:“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译文:算了吧,算了吧!现在党政的那些人危险极了! 3、...

西昌市18436651287: 文言文“而”字用法 -
牛利薏芽: “而”在古汉语(文言文)中用法是比较复杂的,它有两个读音ér和néng;它在有的句子里可以是实词,在另一个句子里又可以是虚词;作实词可以是名词,可以是动词,可以是代词;作虚词时可以是连词,可以是助词.它的意思和用法大概有...

西昌市18436651287: 文言文中“而”字的用法和意义 -
牛利薏芽:[答案] 而”在古汉语(文言文)中用法是比较复杂的,它有两个读音ér和néng;它在有的句子里可以是实词,在另一个句子里又可以是虚词;作实词可以是名词,可以是动词,可以是代词;作虚词时可以是连词,可以是助词.它的意...

西昌市18436651287: 文言文中"而"的几个用法 -
牛利薏芽: 常见文言文虚词用法——而 ⑴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例: ①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③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 ...... 常见文言文虚词用法——而 ⑴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

西昌市18436651287: 文言文中,"而"字有4种用法:1.表并列;2.表转折;3.表承接;4.表修饰.那么带"而"字的文言句子在这4种不同的情况下是怎样划分朗读停顿的呢?请指教. -
牛利薏芽:[答案]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过一般情况下你只要放开自己的感觉,用一种自己觉得最顺口的节奏去读,就能体会到停顿了,然后... 并且你可以具体的看看他的语句构成和结构,每个划分基本是表示一个小部分的意思,最容易检查你是否划分错误的方法就...

西昌市18436651287: 文言文论语中而字的用法 -
牛利薏芽: 1,连词:表示顺承,相当於「就」、「才」. 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连词:表示转折,相当於「却」、「但是」. 例如: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3,连词:表示假设,相当於「如果」. 例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4, 连词:表示方式或状态. 例如: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5,助词:表示语气,相当於「啊」或「吧」. 例如:唐棣之华,偏其反而.6,助词:相当於「之」. 例如: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自己对着电子检索系统一个一个找出来的,绝非抄袭,若有缺漏错讹,望方家补正.

西昌市18436651287: 文言文中“而”的用法及其意义.请举例说明. -
牛利薏芽:[答案]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

西昌市18436651287: 文言文中“而”的用法和意义 请举个例子 -
牛利薏芽:[答案] (一)用作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西昌市18436651287: 怎样区分文言文中"而"的用法和意义 -
牛利薏芽: 文言文中"而"的难点在于做连词. 区分文言文中"而"的连词用法和意义 ,先要排除它的其它义.如: 名词:而指胡子. 代词:同“尔”,相当于“你”;这、此. 助词:相当于“之”. 动词:相当于好像、如同. 语气词:相当于...

西昌市18436651287: 而字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和意思 -
牛利薏芽:[答案] “而”在古汉语(文言文)中用法是比较复杂的,它有两个读音ér和néng;它在有的句子里可以是实词,在另一个句子里又可以是虚词;作实词可以是名词,可以是动词,可以是代词;作虚词时可以是连词,可以是助词.它的意思和用法大概有十几...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